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治疗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贵彬;侯春林;王诗波;周晖;瞿创予;刘亚平

    目的 探讨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体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膀胱排尿功能.方法 1岁龄雄性Beegle犬8只,体重9.5±2.0 kg.取后正中切口暴露L4~S3的棘突和椎板,全椎板切除后暴露硬膜和脊神经根,在硬膜外初步分离和确认L6和S2前根.确定犬左侧为实验侧,将左侧L6与S2前根分别在穿神经根管处切断,切开硬膜囊,从硬膜外L6和S2前根追溯硬膜内神经根,在显微镜下将L6和S2前根在硬膜内吻合.经一段时间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在破坏S1~S4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等远期功能观察.结果 术后8个月,3只犬死亡,3只犬未能分离出吻合的神经,无实验结果.余2只犬均获得满意结果,定为1号和2号犬,进行观察.刺激(连续刺激强度200 μV,刺激间隔为5 ms)截瘫前和截瘫后2只犬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见,当刺激开始时膀胱内压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中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证实膀胱内压升高主要是由逼尿肌收缩产生,电刺激左侧L6后根和吻合口膀胱内压升高值均可达到正常的60%左右.结论 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通路是成功和有效的,体神经的运动支通过轴突再生能够长入自主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

  • 改良髂股延长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作者:蔚破;宋超敏;明伟;吴青

    目的 探讨改良髂股延长入路在复杂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作用.方法 1999年6月~2005年12月,36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ute分型,其中前壁+横形9例,T形5例,横形+后壁11例,双柱6例,前壁+前柱+后壁+后柱5例;合并股骨头脱位13例;病程1~3周.均采用改良髂股延长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均获7~46个月临床随访,平均23.8个月.X线片骨折复位按Matta复位标准,其中解剖复位24例,良好复位8例,差复位4例.根据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获优22例,良好9例,较差5例.结论 改良髂股延长入路在复杂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时,能同时显露髋臼的前壁、前柱和后壁、后柱,同时采用骨与骨的方式重建外展肌群的起止点,使患肢能够早期活动,有利于髋臼的磨造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修复

    作者:唐学阳;刘利君;彭明惺;俞阳;向波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现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单侧37例,双侧95例.明显跛行89例,明显双下肢不等长78例;X线片示骨盆倾斜97例,股骨颈干角增大11例.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运动锻炼治疗.结果 术后双下肢相对长度等长118例,相差0.5~1.5 cm 13例,相差3 cm 1例.综合治疗后获随访3个月~14年,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18例,良13例,差1例,治愈率99.2%.结论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是治疗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 人骨形成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兔腰椎间盘细胞的研究

    作者:顾海伦;吕刚;刘莉;李建军;黄涛;王佳

    目的 研究人骨形成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enovirus-mediated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gene,Ad-hBMP-2)转染体外培养兔腰椎间盘细胞,分析其对腰椎间盘细胞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只,体重4~5kg,取L2、L3到L6、L7节段椎间盘细胞体外培养.利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未转染)、Ad-LacZ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50MOI]和不同剂量Ad-hBMP-2(50、100、150 MOI)组转染后细胞hBMP-2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Ad-hBMP-2后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可见随转染剂量增加hBMP-2表达量逐渐增加,与50 MOI组比较100 MOI组升高102%,150 MOI组升高183%.在转染后第6天RT-PCR结果显示转染组aggrecan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转染剂量增高mRNA的表达量均逐渐增加.aggrecan mRNA从50 MOI组的61.7%增加到150 MOI组的167.3%.Ⅱ型胶原mRNA从50 MOI组的77.3%增加到150 MOI组的169.0%.结论 AdhBMP-2可高效转染体外培养兔腰椎间盘细胞,随转染剂量增加hBMP-2表达量逐渐增加,同时上调aggrecan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同种异体骨板覆盖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欣;杨述华;李宝兴;孙世荃;许伟华;李进;杨操;冯建军;孙立

    目的 探讨经冻干辐照处理后的同种异体骨板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 12只成年雄性绵羊,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只.两组均作L3、4和L4、5椎板切除,A组的L4、5和B组的L3、4椎板缺损用"H"形同种冻干辐照骨板覆盖,为实验节段;A组的L3、4和B组的L4、5不覆盖骨板作为对照节段.于术后4、8、12、16、20和24周取材,行大体、X线平片和组织切片观察;并对4、24周取材行CT扫描.结果 术后4周,实验节段可见同种骨板形态、位置保持完好,椎管内无狭窄,硬膜囊无压迫,镜下椎板咬除缘有多量新生骨小梁生成,周边有大量软骨细胞及其分泌黏多糖和坏死后所留下的空腔,骨板内侧有增生纤维组织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对照节段可见大范围致密的纤维组织夹杂变性坏死肌肉嵌入椎板缺损处,硬膜广泛粘连,硬膜囊受压.术后24周,实验节段椎管重建基本完成,覆盖骨板吸收完全,并与再生椎板融合,椎管形态完好,硬膜外未见瘢痕组织;对照节段椎板再生未完成,瘢痕组织自椎管外嵌入椎管内,压迫硬膜囊及脊髓,硬膜外间隙几乎消失.统计学分析表明手术后期(16~24周),实验节段与对照节段相比硬膜粘连程度1明显减轻,椎管矢状径均较对照节段大,硬膜囊形状保持良好,无明显压迫.结论 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在实验羊椎板切除后的硬膜外能有效减少瘢痕形成和粘连.

  • 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修复胸壁缺损

    作者:朱明海;梁国辉;张颖;冯峰;张天健

    目的 探讨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胸壁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6月,对5例胸壁缺损患者行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术.其中胸骨骨髓炎术后、胸骨肿瘤刮除术后、胸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各1例,心脏手术术后2例;均因感染致胸骨及内置物外露,病程6个月~2年.先行病灶清除,视创面大小设计切取15 cm×10 cm的胸腹壁随意皮瓣,然后切取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胸壁缺损.结果 术后4例皮瓣Ⅰ期愈合,1例皮瓣延期愈合,无并发症.皮瓣外观良好,无臃肿及色素沉着,X线片显示胸骨死骨阴影消失.随访1~3年,平均1年6个月,无复发.腹部供区皮肤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结论 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术是治疗胸骨体周围胸壁缺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及颗粒状植骨枕颈融合术

    作者:钟德君;宋跃明

    目的 探讨重建钛板螺钉及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1月,选择枕颈区不稳定患者19例,年龄31~67岁;病程3个月~2年.其中枕寰枢椎复合畸形8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寰椎前脱位2例,枢椎齿状突肿瘤1例.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9.8分.使用重建钛板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枕颈部,同时枕骨与枢椎后弓间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结果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19例均获随访6个月~2年8个月,平均16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脱.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达14.4分.结论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置入方便,自体颗粒状松质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在枕颈融合中效果满意.

  • 两种阴道成形术式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董丽霞

    目的 对比两种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6年1月~2005年3月,对37例应用羊膜移植阴道成形术和26例腹腔镜下改良Vecchitti阴道成形术进行对比,比较分析其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优缺点,并分别对两种术式应用的阴道模型进行了相应改进.结果 羊膜移植阴道成形术组37例均取得成功,术后随访35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发生羊膜感染3例,瘢痕挛缩2例,其中1例于术后13个月行瘢痕切开术获成功,另1例拒绝再次手术.腹腔镜下改良Vecchitti阴道成形术组手术26例均取得成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2.5年,无阴道感染及瘢痕挛缩.两种术式成形的阴道宽敞,黏膜呈粉红色,有皱壁、润滑、弹性好,外阴外观无改变,性生活满意.两种术式中的改进之处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 腹腔镜下改良Vecchitti阴道成形术与羊膜移植阴道成形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有推广价值.

  • 中枢神经损伤与异位骨化

    作者:王福科;李彦林;朱晓松;郭洪涛;耿承奎

    目的 综述近阶段国内外有关中枢神经损伤后异位骨化研究的新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中枢神经损伤与异位骨化研究的文献,综述神经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及预防治疗.结果 神经性异位骨化可能的机制与骨形成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关.超声、肌酸磷酸激酶、C-反应蛋白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检测异位骨化的发生.秋水仙碱和罗非考昔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异位骨化.结论 神经性异位骨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去分化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反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方圆;郭全义;黄利虹;许文静;赵斌;袁玫;卢世璧

    目的 观察体外经传代培养去分化的成人关节软骨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培养后生物学性状的变化,探索去分化软骨细胞反分化的手段,为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建立合适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成人关节软骨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法(0.2%,37 ℃,3 h)分离软骨细胞,分成两组:一组常规单层传代培养,另一组添加重组人的生长因子(1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5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体外培养传代大量扩增后,无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内培养3周.血小板计数器行细胞计数,计算各代细胞倍增时间;细胞爬片和石蜡 冻切片进行HE、蕃红O、阿利新蓝染色,Ⅰ、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细胞表型变化.结果 成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3代后迅速去分化,增殖缓慢.添加生长因子培养细胞去分化速度减缓;传10代,细胞扩增2 000倍以上,部分去分化,但细胞扩增增殖能力仍很强;传20代软骨细胞表型基本丢失,但仍有增殖能力;置于生物反应器继续培养3周,细胞番红O染色强阳性、aggrecan和Ⅱ型胶原阳性,Ⅰ型胶原阴性,表型恢复良好.结论 软骨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后,在生物反应器培养,可恢复其表型,可望用于在体外培养时去分化软骨细胞的再分化.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诱导脂肪成体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魏义勇;胡蕴玉;郝伟;吕荣;王军;白建萍

    目的 探索分离培养兔脂肪成体干细胞,经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bogenetic protein 2,rhBMP-2)定向诱导后,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方法 将4月龄新西兰兔脂肪组织机械分割,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得到脂肪成体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ult stem cells,ADASCs),采用微球方法进行培养,在rhBMP-2诱导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rhTGF-β1)诱导组和rhBMP-2+rhTGF-β1(共同诱导组)干预6 d后,各组诱导液中分别加入维生素C 50μg/ml,再干预8 d,应用HE、Alcian blue、Von kossa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组织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连续诱导培养14 d后,各诱导组HE染色显示软骨陷窝形成,对照组软骨陷窝形成不明显.Alcian blue染色见细胞基质中富含蛋白多糖,胞外基质分泌较多的Ⅱ型胶原;但Von kossa染色为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在微球方法培养下,通过相关形态学研究表明,rhBMP-2具有诱导脂肪成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将为采用ADASCs修复软骨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研究

    作者:张斌;黄富国

    目的 回顾近年国内外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成肌细胞培养、移植方法改进、移植前受体和细胞准备、支架材料的选取,以及机体免疫情况对移植效率的影响等相关文献,探讨如何提高成肌细胞移植效率.结果 近年成肌细胞移植技术不断改进,移植效率不断提高.结论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动静脉造瘘的术式选择及评价

    作者:谭鸿;谢德;曾端;杨乐晋;汪红;李海燕;黄道海;方志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建立有效血液通路,达到透析需要的血流量,动静脉造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1998年7月~2001年7月采用7种方法行动静脉造瘘46例,现对其术式选择及效果评价分析如下.

  •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临床应用

    作者:蓝霞;何爱咏

    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常伴有肱骨头脱位,大、小结节撕脱,肩袖和关节囊撕裂,骨折碎块常累及肱骨头关节面,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的骨折.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采用一般保守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多数学者认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上述类型老年肱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段[1].我科1999年10月~2005年3月外科治疗此类患者19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 臀股皮瓣修复骶部巨大褥疮二例

    作者:苏丽繁;袁育虎;田宇;曹辉

    骶部巨大褥疮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2001年10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2例骶部巨大褥疮,行臀股皮瓣移位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臀股皮瓣 褥疮 骶部
  • 前臂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祥军;刘宁;李丹;雷雨;彭静;刘忠山

    严重烧伤后手部畸形或外伤致手部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外露,虎口软组织缺损或虎口挛缩均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手部畸形和软组织缺损的矫正及修复,对恢复手部功能十分重要.修复虎口创面时,传统的游离皮片移植常因术后移植皮片发生挛缩而影响手术效果,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复杂,临床推广应用受到限制.2003年6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手背、手掌、腕部及虎口挛缩或软组织缺损共26例,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夏宁晓;朱贤平;马宁;梁志军;朱孟勇;裴宪武

    Jackson等(1961)首先报道了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来,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尤其是以膝内侧间隔为主,且伴有膝内翻畸形的患者具有确切的早期效果.Mathews(1998)报道其晚期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于1994年10月~2002年10月用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27膝,经6个月~8年随访,效果优良.报告如下.

  • 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感染性创面

    作者:李景峰;刘亦军;季晓石;霍岩

    我院1989年9月~2002年5月应用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感染性创面8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加压延长与骨迁移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

    作者:安智全;赵金忠;曾炳芳

    我院2001年7月~2005年3月采用加压延长骨迁移技术修复胫骨创伤后或创伤后感染造成的长段骨缺损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胫骨 缺损 体延长
  • 锁骨钩钢板结合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2例

    作者:李林;李松哲;李成福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较为常见,是肩部受到暴力之后支持关节的关节囊及相应韧带损伤所致.导致喙锁韧带断裂应手术治疗,而喙锁韧带的撕裂、特别是韧带基部的撕裂,单用缝线来修补较为困难,给临床治疗带来不便.

  • 化学去细胞法对粗大神经质量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作者:孙明学;王鑫;赵斌;眭翔;许文静;田玥;卢世璧

    目的 通过对粗大神经去细胞方法的研究,探讨对去细胞神经评价和制备的适宜方法.方法 取杂种犬3只,切取5段直径6 mm的新鲜坐骨神经,每段长50 mm,在3%Triton-100和7%脱氧胆酸钠溶液中去细胞处理.实验分为5组:Ⅰ组,去细胞2遍;Ⅱ组,去细胞3遍;Ⅲ组,去细胞4遍;Ⅳ组,神经段两端用4号缝合线结扎后去细胞2遍;Ⅴ组,神经段两端用4号缝合线结扎后去细胞3遍.另设对照为未经处理的新鲜犬坐骨神经.从去细胞程度、基底膜板层素(Laminin)活性、脱髓鞘程度及神经纤维管道完整性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实验组神经段去细胞完全,Laminin活性保存完好.髓鞘染色评分以Ⅳ组和Ⅴ组低,纤维管道完整性评分以Ⅰ组和Ⅳ组佳.综合评价对于粗大神经的去细胞处理方法以Ⅳ组处理方法佳.结论 化学去细胞的神经脱髓鞘程度与去细胞次数不平行.在去细胞神经的质量控制中,应考虑基底膜Laminin的活性、去细胞、脱髓鞘及结构完整性的程度.对于粗大神经的处理,结扎神经段两端后再行去细胞处理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两步冷冻法对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肖玉周;姚运峰;潘功平;周建生;胡汝麒

    目的 探讨两步冷冻法不同冷冻温度对周围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80只,切取双侧坐骨神经2 cm,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20条坐骨神经.1组为新鲜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另7组为实验组,采用两步冷冻法分别降温至-20、-30、-40、-50、-60、-70和-80℃,保存2 h后转入液氮中(-196℃)保存48 h,取出后在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1 min,消化收集各组SC,经Calceim-AM荧光染色,作流式细胞仪分析,求出各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再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SC荧光强度,进一步判断SC的生物活性.结果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C荧光强度为新鲜对照组242.522 0±9.568 4,-20℃组168.677 0±10.207 0,-30 ℃组214.992 0±8.329 1,-40℃组235.526 0±9.280 5,-50℃组222.434 0±8.515 5,-60℃组217.409 0±9.515 7,-70℃组132.376 0±13.459 7,-80 ℃组108.132 0±16.033 1;-40℃组荧光强度较其它实验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SC生物活性,并作荧光强度分析:新鲜对照组143.700 0±5.567 8,-20℃组119.700 0±5.165 1,-30℃组121.300 0±4.347 4,-40 ℃组139.700 0±5.012 2,-50℃组121.000 0±4.546 1,-60 ℃组118.400 0±4.926 1,-70℃组81.200 0±5.116 4,-80℃组79.000 0±5.716 4;新鲜对照组SC生物活性.较各实验组强,-40℃组SC生物活性较其它实验组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步冷冻法均能较好保存SC生物活性,以-40 ℃组SC生物活性好.

  • 不同时段异体神经片段皮下包埋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波;蒋电明

    目的 探讨异体神经片段经皮下包埋不同时段后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55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A、B、C组(实验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E组(供体组)15只.E组动物在出骨盆口以远5 mm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向远端游离约15 mm,切断作为移植物.A、B、C组动物均行左侧大腿切口,皮下钝性分离,埋入供体神经片段.术后1周(A组)、2周(B组)、3周(C组)显露右侧坐骨神经,距骨盆出口约5 mm处切断,向远端游离约10 mm再切断,取出对侧包埋的神经片段,修剪远近端保留长度约10 mm,移植于右侧神经缺损处.D组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后,在距骨盆出口约5 mm处切断,向远端游离约10 mm后再切断,原位缝合.术后2、4、6、8、10及12周监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术后12周行电生理检查测试运动神经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组织学检测移植神经再生轴突数目和面积,以及移植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术后各组SFI逐渐下降,12周时A组和D组的SFI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和D组再生大量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无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的数量和结构与正常神经相似,图像分析显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结果无差异,优于B组和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异体神经片断皮下包埋后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皮下包埋1周组促神经再生作用优于皮下包埋2、3周组.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失神经肌萎缩的延缓作用

    作者:王全震;王发斌;洪光祥;康皓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竞争性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对失神经肌萎缩的延缓作用,为失神经肌萎缩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手段.方法 制备36只成年SD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分为L-NAME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腓肠肌注射L-NAME,于5个不同位点分别注射20 μl,总注射剂量为10 mg/kg;B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术后2、4和8周测定肌湿重维持率、肌细胞横切面积、肌肉蛋白含量、细胞凋亡数,并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术后2、4周A组的肌湿重维持率、肌细胞横切面积、肌肉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但细胞凋亡数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显示,术后2周,肌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及细胞核改变不明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周,A组退变的细胞核较B组少,核质染色均匀.术后8周两组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S抑制剂L-NAME能在短期内延缓失神经肌萎缩.

  • 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杨立业;郑佳坤;汪朝阳;林小聪;李文玉;许曼丹

    目的 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移植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人的ADSCs,含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胰蛋白酶消化传代,采用第3~9代的ADSCs进行诱导.应用异丁基甲基黄嘌呤、消炎痛、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采用苏丹黑B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ADSCs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出ADSCs来源的基质细胞,细胞在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维持在未分化状态并稳定增殖,体外扩增可达20代.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巢蛋白,大部分细胞还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βⅢ管蛋白;应用异丁基甲基黄嘌呤、消炎痛、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可诱导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其中0.1%~0.2%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40%~50%分化为脂肪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并能表达神经元标志物;部分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仍然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论 脂肪组织中存在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基质细胞,并能克服间充质细胞的限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这种细胞是否为有功能的神经元,还需深入研究.

  • 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董红让;徐达传;徐永年;阎玉华;罗吉伟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 450 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 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 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 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 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再血管化及神经再生的研究

    作者:周建生;唐兆前;肖玉周;刘振华;胡汝麒

    目的 探讨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的早期再血管化,以及增强移植体血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75只大耳白兔制作成左前肢正中神经2.0 cm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带蒂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移植;B组,人工神经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桥接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3、7和14 d应用伊凡思蓝(evans blue bound to albumin,EBA)毛细血管造影,检测各组移植体的再血管化;术后12周通过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评估神经再生的效果.结果 A、C组术后3 d移植神经出现再血管化,7 d和14 d再血管化程度逐渐增强;B组7 d出现再血管化,与A、C组比较,再血管化延迟.术后12周,A组和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内纤维组织面积及面积比、髓鞘厚度、髓鞘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可促进移植体早期再血管化,增强移植体血供,促进神经再生.

  • 老年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主动活动与制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燕花;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康皓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肘管综合征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患肢不制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43例老年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7岁.病程2~10个月.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B组23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A组术后患肘用石膏托外固定3周,B组不用外固定,第2天开始活动观察患肢感觉、力量、两点辨别觉、Tinal征,以及恢复工作生活时间等,采用Bishop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获随访1~5年,两组患者的尺神经功能有较大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恢复日常活动或原有工作时间平均需45.2±5.1 d,B组平均需15.5±3.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ishop评分,A组优14例,良4例,中、差各1例;B组优16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即行功能锻炼能更早恢复日常活动或原有工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