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犬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作者:胡泉;柴家科;刘玲英;侯玉森;王一贺;李百玲;杨红明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犬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方法,并进行培养和鉴定.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12只新生比格犬脐带共12根,脐带长(13.0±1.5)cm.PBS液冲洗后,各取4根脐带注入1%Ⅰ型胶原酶分别消化脐静脉5、7、10 min后,收集细胞并行锥虫蓝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待细胞爬满培养瓶后以1∶2比例传代.取Ⅰ型胶原酶消化7 min获得的第3代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进行细胞鉴定;MTT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 消化5、10 min后未收集到或偶尔收集到血管内皮细胞;消化7 min可见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呈多角形,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逐渐呈“铺路石”样生长,细胞核较大,多为单核,少数细胞为双核,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vWF和CD31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培养细胞vWF阳性表达率为99.0%±0.7%,CD31阳性表达率为98.0%±1.2%,提示培养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MTT检测示,随培养时间延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速度明显提高. 结论 采用酶消化法从犬脐静脉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操作简便,且细胞数量多、纯度高.

  •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侧复合体的解剖重建

    作者:张东亮;王磊;曹建刚;刘军

    目的 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解剖重建的方法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7月,收治2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伤9例,扭伤7例,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4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3~78 d,平均32 d.患者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均伴内翻、外旋不稳.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43.4±5.7)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分均为D级.PLC损伤根据Fanelli分型标准,均为C型.X线片检查示,后方应力下胫骨后移(13.3±4.2) mm,内翻应力下外侧关节间隙张开(15.1±2.4)mm.术中取自体同侧/对侧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必要时联合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并联合后外侧切口行PLC静力性解剖重建.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阴性,3例内翻不稳,2例外旋不稳.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5.6±1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9,P=0.000).IKDC综合评分:A级7例,B级12例,C级4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5,P=0.000).X线片检查示,后方应力下胫骨后移(5.1±4.4)mm,内翻应力下外侧关节间隙张开(3.2±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治疗中,应用自体腘绳肌肌腱,必要时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PLC,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

  • 血管基质片段辅助游离脂肪移植早期移植物组织学变化及相关实验研究

    作者:袁艺;鲁峰;高建华

    目的 探讨血管基质片段(vascular stromal fraction,SVF)辅助游离脂肪移植促进其早期存活的相关机制. 方法 取5例行腹部抽脂手术女性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分离、培养SVF.4~6周龄裸鼠24只(体重15~18 g),将裸鼠背部左、右侧随机分为A、B组(n=24),采用Coleman技术分别于A、B组裸鼠背部皮下移植脂肪0.5 mL和含5×105个SVF的脂肪0.5 mL.移植后1、3、5、7d分别取6只裸鼠,取出移植脂肪组织,行大体观察、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分析. 结果 随着移植时间增加,A、B组移植脂肪组织湿重均呈上升趋势,但各时间点A、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3d两组均未见CD31阳性细胞;5、7dB组CD3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7d时CD3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5d时(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两组移植脂肪中VEGF蛋白表达在移植后第3天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1、3、5dB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移植脂肪中HGF蛋白表达在移植后前5d均保持在较高水平,7d开始下降,B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游离脂肪移植早期,SVF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移植脂肪血管生成.

  • 微创空心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曹烈虎;翁蔚宗;宋绍军;李海航;苏佳灿

    目的 采用对比研究比较微创空心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9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作为试验组;2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移位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时按照肩关节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对照组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3年.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试验组为(7.0±2.3)周,对照组为(7.8±2.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22).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异位骨化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6.3±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P=0.00).试验组获优14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0%;对照组获优12例,良7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P=0.41). 结论 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两种抗凝药物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比较

    作者:李军;周云;荆珏华;詹俊锋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76例(93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接受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54髋)从术后6~10h开始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 mg,连用14 d(利伐沙班组);32例(39髋)从术后12h开始每日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4 000 U,连用14 d(依诺肝素钠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及置换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均一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实际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实际失血总量百分比;记录术后35 d内各组出血事件. 结果 利伐沙班组实际失血总量为(1 509.56±325.23)mL,显性失血量为(928.09±210.50)mL,隐性失血量为(581.47±215.01)mL,隐性失血量占实际失血总量百分比为37.88%±10.42%;依诺肝素钠组分别为(1 521.38±516.49)mL、(917.50±378.73)mL、(603.88±377.15)mL及38.18%±18.33%;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内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1% (4/44),高于对照组的3.1% (1/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3,P=0.390). 结论 对于初次行THA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钠后隐性出血风险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 骨骺牵开保骺术在儿童股骨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伟涛;蔡启卿;高嵩涛;王家强;张鹏;王鑫

    目的 分析骨骺牵开保骺术在儿童股骨骨肉瘤保肢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6例股骨远端骨肉瘤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9~14岁,平均11.4岁.病程1~9个月,平均4.8个月.术前经穿刺或切开活检证实为骨肉瘤,其中成骨型骨肉瘤1例,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未明确细胞分类的骨肉瘤3例.根据Enneking提出的外科分期系统,其中Ⅱ A期1例,Ⅱ B期5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首先行Ca(n)adell骨骺牵开保骺术,牵开时间4~7 d,平均5.7 d;骨骺牵开保骺术完成1~2 d后行骨肿瘤切除,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术后进一步化疗并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下肢发育及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等情况,并根据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系统评分及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无明显肢体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未发生同种异体骨排斥反应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术后随访无肿瘤转移及局部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9个月干骺端骨性愈合5例,14个月1例;骨干部位均发生延迟愈合,术后12~48个月骨折端均有不同程度骨痂形成,但骨折线仍清晰可见.末次随访时患肢短缩1~3cm4例,3~5cm2例;发生代偿性脊柱侧弯3例,行走明显跛行2例;MSTS评分为(27.20±1.92)分,与术前(19.60±2.7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患侧膝关节ROM为(127.00±17.89)°,与术前(109.00±1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P=0.10),与健侧膝关节ROM(126.00±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92). 结论 骨骺牵开保骺术可应用于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股骨骨肉瘤保肢术中,具有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指蹼动脉分支蒂掌背链状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文静;张文龙;焦成;刘亚静

    目的 探讨指蹼动脉分支蒂掌背链状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28例(32指)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0例(23指),女8例(9指);年龄14~67岁,平均29.5岁.致伤原因:压砸伤14例,挤压伤6例,切割伤5例,撕脱伤3例.其中示指10指,中指13指,环指6指,小指3指.近节缺损9指,中节缺损12指,末节缺损11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 cm×0.8 cm~5.2 cm×3.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h~15d.应用大小为1.2 cm×1.0 cm~5.5 cm×3.8 cm的指蹼动脉分支蒂掌背链状血管皮瓣修复创面,并吻合指背神经重建皮瓣感觉.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表皮结痂,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25例(27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9mm,平均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230°,平均204.6°;优17指,良8指,可2指,优良率达92.6%. 结论 吻合指背神经的指蹼动脉分支蒂掌背链状血管皮瓣,其血管蒂旋转点为指蹼动脉发出点,延长了血管蒂长度,扩大了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手术适应证;不切取掌背动脉,不损伤背侧骨间肌,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作者:杨杜明;徐永清;李福兵;刘华;何晓清

    目的 制备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多囊脂质体(multivesicular liposome,MVL)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 以复乳法制备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MVL;制备万古霉素储备液,建立万古霉素的体外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及回吸收率进行评估;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万古霉素药物含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以包封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设计优化工艺和处方;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动态分析法考察脂质体体外稳定性. 结果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MVL中万古霉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可行,各项方法学符合要求;确定了优的制备工艺及处方.以优工艺和处方制备的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MVL外观呈圆形,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3.3 μm,平均包封率为24.9%,平均Zeta电位为24.53 mV;37℃温度下以生理盐水为释放介质,264 h释放药物约为90.5%.将新鲜制备的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MVL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1个月,脂质体稳定性良好.结论 以复乳法制备的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MVL外观良好,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

  • 连续多次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脂肪移植成活率及移植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俊杰;石潇;陈炜

    目的 探讨连续多次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脂肪移植成活率及移植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取接受吸脂手术的1名25岁健康女性自愿捐赠的大腿后外侧区脂肪,采用静置法纯化脂肪颗粒;抽取其外周静脉血,经两次200×g离心10 min收集PRP;将PRP与10%CaCl2溶液以10∶1混合.选取5周龄雌性裸鼠24只,体重(20±3)g,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12).实验组于裸鼠左、右侧背部皮下各注射脂肪颗粒与PRP (10∶2)混合物0.8 mL,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脂肪颗粒与生理盐水(10∶2)混合物.在首次移植后5、10d,两组再次分别注射PRP与生理盐水0.14 mL.移植后观察裸鼠存活情况;于首次移植后15、30、90、180 d,两组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测定组织块重量与体积;组织学观察组织与细胞形态特征,计算坏死面积比与微血管计数. 结果 裸鼠均成活至实验完成,两组移植部位均未出现感染及破溃.各时间点实验组组织块表面血管生成以及横切面液化、坏死情况均好于对照组.首次移植后15、30、90 d实验组组织块重量及体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80 d时两组组织块重量及体积相似(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各时间点脂肪细胞形态结构均清晰,中心区空泡逐渐增大,无明显坏死物质及钙化发生;对照组脂肪细胞形态结构逐渐紊乱,且出现大量坏死物质,钙化明显.实验组15、180 d时坏死面积比均小于对照组,微血管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180 d内连续多次注射PRP辅助脂肪移植能促进脂肪成活并提高移植质量.

  • 可吸收棒在Salter术中重建骨盆稳定性的应用

    作者:谢晓丽;唐学阳;蒋欣;彭明惺;刘利君

    目的 探讨可吸收棒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时重建骨盆稳定性的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DDH患儿392例(440髋).其中男68例(82髋),女324例(358髋);年龄1岁6个月~5岁,平均3岁3个月.DDH按照Tonnis分型标准分型:Ⅰ型13髋,Ⅱ型304髋,Ⅲ型82髋,Ⅳ型41髋.术前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股骨头向外、上移位程度及髋臼指数判断髋关节脱位程度以决定手术方式.341髋行髋关节开放复位、Salter截骨术,99髋行Salter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患儿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2根可吸收棒固定截骨断端及植骨块. 结果 术后第1天骨盆正位X线片示,患髋均达中心性复位,截骨处无连接不稳定、移植骨块移位发生.368例(413髋)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3年10个月.术后3个月无1例出现植骨不稳定而移位,亦无内固定棒脱出或排斥反应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中心性复位率达100%;髋关节负重行走后358例无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等术前症状,术后髋关节稳定,Allis征和Ortalani征阴性.随访患儿身高增长均未见异常.末次随访时根据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获优390髋、良16髋、可7髋,优良率98.3%;按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获优386髋、良17髋、可10髋,优良率97.6%. 结论 可吸收棒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时可牢固固定植骨块,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再次手术等优点.

  • 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支架对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体外软骨化分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魏波;金成哲;徐燕;唐成;胡文浩;王黎明

    目的 探讨BMSCs来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支架结合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在体外软骨化分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用5~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取20只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行多向分化鉴定;利用冻干技术制备BMSCs来源的ECM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于兔股骨滑车处作直径6 mm软骨缺损,垂直缺损面作5个直径1 mm、深3 mm的微骨折孔洞.将未穿刺的20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n=10):A组取微骨折术后渗出的血凝块直接体外培养;B组在A组基础上用TGF-β3诱导其成软骨分化.将抽取骨髓的20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n=10)∶C组用制备的ECM支架植入软骨缺损处,待ECM支架与渗出的骨髓血充分融合后取出体外直接培养;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于TGF-β3诱导其成软骨分化.体外培养1、2、4、8周时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生化成分分析观察,检测其分化效果. 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经多向分化鉴定,呈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的表型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示ECM支架呈三维多孔状结构.在培养过程中,A组组织块逐渐降解消失;C组组织块逐渐形成质地柔软的疏松样结构;B、D组组织块逐渐形成表面平滑的新生软骨样组织.体外培养4、8周,C、D组组织块面积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于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HE、番红O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内仅有少量细胞分布,未见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及Ⅱ型胶原的积累;B、D组可见组织内出现许多软骨陷窝样结构,且GAG及Ⅱ型胶原分布逐渐增多.生化成分分析示,培养过程中,B、D组GAG及总胶原含量逐渐增加,其中D组增加更明显,培养至4、8周,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SCs来源的ECM支架结合微骨折骨髓刺激术后血凝块在体外给予TGF-β3诱导培养时具有良好的软骨化分化潜能.

  • 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符培亮;张雷;吴海山

    目的 对近年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总结现状及进展. 结果 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选择及其软骨分化潜能研究,支架材料选择及其机械力学性能研究,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因子作用机制研究等. 结论 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寻找更符合生理过程、易于培养和定向软骨分化能力强的种子细胞;探索促进种子细胞向软骨,尤其是向纤维软骨分化的细胞因子,并揭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寻找可塑性强、无抗原性、可降解、力学性能接近正常半月板的支架材料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 细胞-支架复合物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研究进展

    作者:朱颖;李敏

    目的 对细胞-支架复合物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 查阅近年来肌腱组织工程中细胞-支架复合物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从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培养方法和应用方面阐述细胞-支架复合物的研究概况. 结果 肌腱组织工程主要通过对支架材料进行修饰,并复合合适的种子细胞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对于复合材料中细胞的培养有多种方法,尤其是力学刺激的应用,能有效促进细胞功能发挥.多种肌腱缺损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采用细胞-支架复合物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结论 细胞-支架复合物构建组织工程肌腱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虽还未达到临床使用要求,但已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新型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的制备与评估

    作者:许海委;徐宝山;杨强;李秀兰;马信龙;夏群;张春秋;伍耀宏

    目的 用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和脱细胞髓核基质构建新型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并进行理化检测,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 取猪股骨近端松质骨,塑形成外径10 mm、内径5 mm、厚3 mm的骨环,经脱脂、脱钙、脱细胞处理制备成纤维环相支架;取猪尾髓核组织,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联合脱细胞后粉碎、离心,制备脱细胞髓核基质;将制备的脱细胞髓核基质注入纤维环相支架中央,冷冻干燥,联合应用紫外照射和碳化二亚胺进行交联,制备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吸水率、压缩弹性模量;MTT法检测25%、50%、100%支架浸提液对新西兰大白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的影响;将ADSCs接种到支架上,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活性. 结果 大体观察支架呈乳白色;HE染色可见支架均质红染,无细胞成分残留;扫描电镜可见外层纤维环相支架孔径大小均匀一致,孔隙相互贯通,中央脱细胞髓核基质微丝相互连接,形成均匀网状结构,交界处连接紧密.纤维环相支架孔径为(343.00±88.25)μm,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孔隙率为82.98%±7.02%、吸水率为621.53%±53.31%,压缩弹性模量为(89.07±8.73)kPa.经MTT测定支架浸提液对ADSCs增殖无影响;活/死细胞染色可见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无死细胞. 结论 用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和脱细胞髓核基质构建的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具有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且无毒,力学性能与人正常椎间盘接近,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理想支架载体.

  • 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

    作者:陈志伟;邓焱;侯子鑫;廖瑛;范伟杰

    目的 总结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0月,对16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及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男10例,女6例;年龄14~68岁,平均25.5岁.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1例,尤文肉瘤2例;根据Enneking分期:Ⅰb期4例,Ⅱ b期3例.侵袭性和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各3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根据Campanicci分级:Ⅲ级7例,Ⅰ~Ⅱ级2例.病程2~28个月,平均11.6个月.除骨巨细胞瘤患者外均辅助给予术前1~2个疗程、术后2~3个疗程正规化疗.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1个月,平均38.6个月.X线片检查示,随访期间无假体感染、松动、断裂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标准为16~29分,平均24.1分;获优11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达87.5%.1例尤文肉瘤患者于术后22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2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 结论 应用定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作者:阚利民;孟小光;陈江华

    目的 总结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前足软组织缺损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0.7岁.左足9例,右足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砸伤5例,穿刺伤5例.其中一期急诊修复2例,二期修复1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9 cm×8 cm~17 cm×14 cm.采用大小为10cm×9cm~19cm×16cm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局部张力性水疱,2例发生皮瓣肿胀,经对症处理后均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稍臃肿,不影响穿鞋及行走.皮瓣感觉均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3 mm,平均11 mm. 结论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帽状原位缝合结合筋膜瓣移位治疗无再植条件的指尖离断伤

    作者:周晓;许亚军;芮永军;寿奎水;陈政;陈学明

    目的 总结帽状原位缝合结合筋膜瓣移位治疗无再植条件的指尖离断伤疗效. 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9例甲床中段平面以远的指尖离断伤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12~60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3例,压砸伤6例.损伤指别:拇指3例,示指2例,中指3例,小指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8 h,平均5h.显微镜下探查明确无再植条件后,采用局部筋膜瓣移位结合帽状缝合治疗;对甲床缺损者同期行甲床扩大术. 结果 术后回植指体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患指指端无触痛,指腹饱满,指纹恢复.指端感觉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为8~10 mm,远侧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0~60..指甲生长良好,较正常略小. 结论 对无再植条件的指尖离断伤,帽状原位缝合结合筋膜瓣移位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回植指体成活率高、功能及外形可靠的优点.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进展

    作者:马宁;于涛;袁锋

    目的 总结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分析进一步研究方向.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治疗目的是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缝合固定或螺钉、钢板固定冠突,螺钉、钢板固定桡骨头或对桡骨头进行部分或全部置换,经骨缝合或锚钉固定外侧副韧带及内侧副韧带以及外固定架的应用.这些手术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点,多数获得满意疗效. 结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一般需行手术治疗以恢复肘关节稳定性,但内侧韧带修复与否、入路的选择以及损伤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常用尿流改道方式研究进展

    作者:蒲春晓;员海超;李金洪;唐寅;韩平

    目的 综述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常用的尿流改道方式.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文献并进行总结. 结果 尿流改道术包括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原位新膀胱术,其中不可控性尿流改道造口术中的回肠流出道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理想的术式.组织工程膀胱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其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 肠管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的主要材料;组织工程膀胱有望成为膀胱替代的理想材料,成为解决膀胱缺失的终途径.

  • 角质形成细胞的机械应力传导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付思祺;范金财

    目的 总结近年来有关角质形成细胞机械应力的感受及传导作用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为促进伤口愈合及加快组织扩张寻找新的途径. 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角质形成细胞机械应力的感受和传导作用分子、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角质形成细胞机械应力感受机制包括机械应力敏感通道、生长因子介导的机械应力感受和蛋白形变介导的机械应力感受,机械应力传导的信号通路有细胞黏附介导的信号通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和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等. 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可以感受机械应力,并通过不同信号通路传导有效刺激信息,完成形变、迁移、增殖或分化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以调节适应新的环境.

  •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作者:徐辉;张永刚;毛克亚;张雪松;王征;郑国权;王岩

    目的 探讨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7月,采用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45例.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21~59岁,平均36.9岁.病程6~40年,平均18.6年.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腰部酸痛、疲劳感,步态异常,平视及平卧功能障碍.术前影像学表现为骶髂关节融合,脊柱竹节样改变,骨盆后倾,脊柱后凸畸形.病变累及颈椎者30例,局限于胸腰椎者15例. 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积液裂开1例,给予清创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发生腹部皮肤水疱2例,给予硫酸镁湿敷后痊愈.4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4~74个月,平均30个月.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平卧.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胸腰段全长(T1~S1)Cobb角、腰段(L1~S1)Cobb角、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22项问卷量表(SRS-22)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节段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 小切口经椎间孔神经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

    作者:丁悦;贺石生;张海龙

    目的 总结扩张通道下小切口经椎间孔神经管减压椎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扩张通道下MI-TLIF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患者20例(A组),与同期行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的19例(B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腰椎退变性侧弯范围及术前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翻身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Cobb角、ODI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等指标. 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主翻身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9,P=0.069).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 (4/20)和26.3% (5/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9,P=0.640).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3年6个月,平均2.9年.末次随访时A、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9% (78/84)和95.2% (80/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5,P=0.514).根据Macnab标准评定疗效,A组获优1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0%;B组获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8,P=0.83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扩张通道下MI-TLIF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性椎管狭窄,临床疗效与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似,且术中出血少,对组织损伤小.

  • MED、Quadrant、Sextant-R系统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康辉;蔡贤华;徐峰;黄勇

    目的 探讨MED系统、Quadrant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8月-2011年6月,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3~71岁,平均55岁.病程8~75个月,平均37个月.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1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4例.L4、5滑脱21例,L5、S1滑脱14例.根据Meyerding分度,均为Ⅰ度滑脱.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症状较重的一侧在Quadrant系统下进行减压、植骨、融合,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一侧在MED系统下行椎板间开窗减压,通过Sextant-R系统进行植钉、滑脱提拉复位.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通过影像学测量手术前后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评估滑脱矫正情况. 结果 术后常规薄层CT扫描提示无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年影像学检查提示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断裂,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患者腰腿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明显改善,滑脱均有一定程度的矫正.术后2周和1年VAS评分、ODI评分、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后2周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MED系统、Quadrant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脊膜粘连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神兴勤;孙天威;方钊;孟德福;胡炜;张学利

    目的 通过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合并硬脊膜粘连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OLF合并硬脊膜粘连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OLF手术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前MRI和CT检查结果是否同时存在“车轨征”及“锯齿状线征”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同时具有两种影像学表现,共34例;对照组不同时或不具有两种影像学表现,共51例.以术中剥离黄韧带时所见硬脊膜与黄韧带粘连作为诊断硬脊膜粘连的“金标准”.将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5表示具有参考价值,> 10表示具有诊断价值),判断术前影像学检查有无参考或诊断价值.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26例术中可见硬脊膜粘连,男10例,女16例;8例术中未见硬脊膜粘连,男6例,女2例.对照组中2例术中可见硬脊膜粘连,均为存在“锯齿状线征”女性患者;49例术中未见硬脊膜粘连,男14例,女35例.“车轨征”+“锯齿状线征”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6.0%,阳性似然比为6.6;单纯“车轨征”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64.9%,阳性似然比为2.6;单纯“锯齿状线征”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7.2%,阳性似然比为4.4. 结论 胸椎OLF患者术前CT和MRI检查提示为“车轨征”+“锯齿状线征”对术前OLF合并硬脊膜粘连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颈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伴反弓的颈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作者:胡炜;马信龙;孙天威;方钊;张学利;崔子健

    目的 探讨颈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伴反弓的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13例伴反弓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8~62岁,平均43.5岁.病程18~60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均存在颈部轴性症状及髓性症状;颈椎侧位CR检查可见颈椎反弓表现.椎间盘突出节段包括C3~64例,C4~74例,C3~75例.先俯卧位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再仰卧位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术后摄颈椎正侧位CR片观察颈椎曲线及内固定物有无松动;颈椎MRI观察颈脊髓压迫程度变化;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颈部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2个月,平均15.4个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颈脊髓压迫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轴性症状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6.55±1.52)分降至(3.25±1.54)分,JOA评分由术前(7.05±1.32)分提高至(10.45±4.23)分,颈椎曲线由术前(3.22±5.15)mm提高至(6.53±3.12)mm,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伴反弓的颈椎管狭窄症,颈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竖脊肌旁入路经椎间孔行椎管减压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徐希彦;晏铮剑;黄帆;邱北溟;邓忠良

    目的 通过局部解剖方法,对脊柱胸腰段的竖脊肌旁入路经椎间孔到达椎管路径及其毗邻重要解剖结构进行观测,明确该入路的定位方法及安全范围,为竖脊肌旁入路经椎间孔行椎管减压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取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2具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具,女6具;年龄27~52岁,平均43岁;甲醛固定前身高154~177 cm,平均166 cm.观测T1~S1范围内部分节段水平的竖脊肌入路旁开距离、入路长径、入路与水平面的角度、椎间孔大小和节段动脉至椎体上缘的距离等指标. 结果 竖脊肌入路旁开距离在(41.75±3.29)mm至(74.54±7.08) mm范围内,入路长径在(66.75±10.81)mm至(97.13±13.35)mm范围内,入路与水平面的角度在(38.38±6.16)°至(53.67±4.40)°范围内,节段动脉至椎体上缘的垂直距离在(9.50±0.60)mm至(18.30±1.56)mm范围内.该入路在胸段以长肌外缘作为起点,在腰段以髂肋肌外缘作为起点,能够顺利经椎间孔到达椎管内.同时,结合测量的各个椎间孔大小,该入路存在足够的安全空间进行椎管减压操作. 结论 竖脊肌旁入路通过肌肉间隙进入,经椎间孔到达椎管,从而达到减压的手术目的.该路径安全、可行,是一种微创手术入路.

  • 后路复位技术在重度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龚全;孔清泉;李涛;曾建成;刘立岷;刘浩;宋跃明

    目的 总结分析经后路复位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复位技巧,并探讨神经牵张损伤预防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4月收治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7例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5例;年龄8~67岁,中位年龄15岁.病程5个月~16年4个月,中位病程18个月.重度腰椎滑脱部位:L41例,L516例.滑脱Meyerding分度为Ⅲ度12例,Ⅳ度5例.16例为发育性滑脱,其中高度发育不良型9例,低度发育不良型7例;1例为L5创伤性滑脱.16例L5椎体滑脱根据腰骶椎滑脱国际脊柱畸形学会(SDSG)标准分型,4型6例,5型9例,6型1例.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双向Schanz钉固定并复位滑脱椎体、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以及纠正腰骶部畸形.根据出行神经根张力调整复位幅度,原则上复位要纠正至Meyerding Ⅱ度以内.手术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包括双侧股骨头)分析手术前后椎体滑脱幅度和腰骶角纠正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神经根减压情况;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术后除1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症状,4周后自行缓解外,其余患者均无神经损害加重.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椎体滑移百分比、腰骶角、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2%±10%、(18.2±3.5).、(7.0±1.5)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12%±6%、(-7.3±2.9).、(1.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CT三维重建均可见植骨区成熟骨桥生长,未发现断钉、断棒和复位丢失情况. 结论 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双向Schanz钉固定复位滑脱椎体、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重度腰椎滑脱临床结果满意.通过降低复位后椎间高度、术中根据神经根张力情况调整滑脱椎体复位幅度、纠正腰骶后凸畸形等措施,可预防神经根牵张损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