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预扩张皮瓣及植皮治疗面颈部及关节部瘢痕挛缩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雅姗;昝涛;李海洲;李青峰

    目的 通过与植皮技术比较,探讨预扩张皮瓣技术用于面颈部和关节部瘢痕挛缩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瘢痕挛缩患者,通过随机抽样共240例纳入研究,其中采用植皮(植皮组)及预扩张皮瓣(预扩张皮瓣组)修复各1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部位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通过再手术率以及外形与功能评分(A&F 0-6级量化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植皮组12 ~ 75个月,平均23.47个月;预扩张皮瓣组12~61个月,平均19.62个月.植皮组再手术率为72.5% (87/120),显著高于预扩张皮瓣组的19.2% (23/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青少年颈部再手术率高,植皮组为93.9%、预扩张皮瓣组为35.0%.未再手术患者中,植皮组A&F 0-6级量化评分为(2.85±1.12)分,显著低于预扩张皮瓣组的(5.22±0.7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30,P=0.000).结论 预扩张皮瓣技术治疗瘢痕挛缩可降低再手术率,且外形及功能修复效果较植皮技术有显著提高,对于青少年患者宜作为首选方法.

  • 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

    作者:陵廷贤;刘立岷;宋跃明;周春光;杨曦;胡星新;强喆;周帮健

    目的 探讨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共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均经前路松解、后路生长棒体内撑开并二期后路固定融合治疗.男11例,女15例;年龄14~25岁,平均19.6岁.病程3~24年,平均13.6年.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按Lenke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Ⅳ型13例、Ⅴ型1例、Ⅵ型2例.其中顶椎位于T6 l例、T73例、T87例、T9 13例、T102例.前路松解节段平均4个,14例患者行2次撑开,后路融合节段平均14个.分别测量术前、融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冠状面平衡(C7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采用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量表评价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of life,HRQL).结果 总手术时间平均592.7 min,总出血量平均1 311.2 mL,住院费用(14.7±1.4) ×104元,第1次撑开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55.7±16.5)o,第1次撑开术后TK (43.2±16.2)°.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8年.1例出现撑开术后短暂呼吸困难症状,1例撑开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均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融合术后6个月出现融合末端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翻修后恢复良好.术后均无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融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TK和AVT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以上指标融合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C7PL-CSVL和S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评分,其中功能/活动度(4.32±0.42)分、精神健康(4.54±0.58)分、自我形象/外观(3.97±0.76)分、疼痛(4.09±0.64)分、治疗满意度(4.03±0.83)分.结论 前路松解体内牵引技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及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作者:牛常英;谭慎兴;吴彩风;刘宗艳;张泽敏;唐胜建;梁晓琴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5年1月,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23例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 ~ 35岁,平均25岁.单侧上睑下垂16例,双侧7例.患者上睑缘均位于瞳孔上缘,下垂量为1~2mm,平均1.5 mm.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瘀血肿胀.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上睑下垂完全矫正,原位注视以及运动时上睑形态、位置基本对称.术后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关于“切开法重睑术效果评定标准商榷”进行评定,均为优.结论 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术中无需分离截除提上睑肌,即可达到重睑成形与抬高上睑共同修复的目的,手术创伤小,矫正幅度可操控性强.

  •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锴;穆籣;刘岩;彭喆;李广学

    目的 探讨皮瓣手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以减少皮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2014年2月-12月,在14例皮瓣手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评价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并对应调整手术方案.男2例,女12例;年龄23 ~ 58岁,平均35.5岁.乳房再造11例,其中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P)皮瓣3例,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TRAM)4例、带蒂TRAM及对侧游离TRAM2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2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胸壁软组织缺损1例;带蒂股深动脉穿支(profunda artery perforator,PAP)皮瓣修复大腿后方瘢痕挛缩1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内侧缺损1例.皮瓣切取范围9 cm×6 cm~26 cm×12 cm.结果 术中共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32次,未出现造影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根据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结果调整手术方案,其中3例(1例TRAM、1例DIEP皮瓣、1例PAP皮瓣)切除皮瓣血流灌注不良部分,2例拟行TRAM乳房再造者改为带蒂TRAM和对侧游离TRAM;其余患者按照术前设计顺利切取皮瓣修复创面.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个月,平均5个月.除1例PAP皮瓣发生远端坏死外,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皮瓣手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实时评价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及时调整手术方案,保证术后皮瓣顺利成活.

  • 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中期疗效报道

    作者:尹杰;佘康;张宪生;郭宏杰;成功

    目的 探讨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arteriovenous axillary loop graft,AVALG)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通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5月,因多次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闭塞后上肢血管通路耗竭而建立AVALG的1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46 ~ 75岁,平均65.25岁.慢性肾衰竭的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4例,泌尿系肿瘤双肾切除术后2例;病程2~ 12年,平均6年.患者均接受5~14次,平均7次AVF和AVG后,透析通路闭塞造成上肢血管通路耗竭.结果 术后首次透析时间42~93 d,平均48 d;每周2~3次,透析时血流量250~350 mL/min.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54个月,平均20.92个月.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是91.7%和83.3%,次级通畅率均为100%.术后发生穿刺部位感染1例,血栓形成2例,肢体持续肿胀1例,出血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上肢透析通路反复闭塞、血管耗竭,无合适血管通路时可选择AVALG.

  • 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中期疗效

    作者:薛有地;王栋;戴维享;马超;夏计划

    目的 探讨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23 ~ 65岁,平均34.2岁.病变节段为L3~S1.病程9个月~8年,中位病程3年3个月.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邻近退变节段Waveflex内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 IVA)、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CT三维重建评价椎间融合情况,腰椎MRI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0个月,平均40.6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21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X线片复查示,术后无螺钉拔出及固定棒断裂、移位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邻近节段I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ROM显著低于术前、DSH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参照Brantigan等椎间融合分级标准:E级19例,D级6例,C级1例,植骨融合率为96%.末次随访时,腰椎MRI显示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1.000).结论 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期疗效满意.

  • 趾背五边形皮瓣重建趾蹼治疗先天性并趾的疗效评价

    作者:陶先耀;王珑;高伟阳;丁健;封晓亮;王安远;宋永焕

    目的 探讨采用趾背五边形皮瓣重建趾蹼治疗先天性并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采用趾背五边形皮瓣重建趾蹼并获随访的先天性并趾患儿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42个月;左足5例,右足4例;双足1例;共重建13处趾蹼.7例合并多趾畸形,1例合并短趾畸形.术后根据足趾功能及趾蹼外观、深度、坡度以及主观满意度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3个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6个月.重建后趾蹼皮肤颜色、质地均与健侧趾蹼相似.其中9例单足患儿9处分趾后两足趾外展度达(42.879±3.703)°,与健侧(45.922±2.6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4,P=0.062);重建趾蹼深度为(1.881±0.266) cm,与健侧(1.631±0.202)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P=0.039);重建趾蹼坡度为(42.733±3.421)°,与健侧(41.189±5.5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7,P=0.490).1例双足4处趾蹼重建者,左、右足重建后的趾蹼外观与正常趾蹼相似.结论 采用趾背五边形皮瓣重建趾蹼治疗先天性并趾,术中无需植皮,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皮瓣成活率高;重建的趾蹼外观及足趾功能与正常足趾相似.

  • 阴茎腹侧根部V形切口及推进皮瓣治疗隐匿性阴茎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俊山;李笃妙;张建星;吴强;许雅丽;林丽

    目的 探讨阴茎腹侧根部v形切口及推进皮瓣治疗隐匿性阴茎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15年1月,采用阴茎腹侧根部V形切口及推进皮瓣治疗121例隐匿性阴茎患儿.年龄18个月~ 13岁,平均7.2岁.结果 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5 min.术后1例阴茎根部切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7年,中位时间24个月.患儿阴茎体显露良好,包皮无臃肿;阴茎阴囊角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瘢痕,外形与包皮环切术后相似.结论 阴茎腹侧根部V形切口及推进皮瓣治疗隐匿性阴茎安全有效,可获得与包皮环切术相似的外观.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子阳;张文夺;魏在荣;吴必华;李海;孙广峰;金文虎;唐修俊;邓呈亮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5月,对12例足踝部创面患者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男7例,女5例;年龄22~54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2例,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7例.病程7~45d,平均16d.创面范围6 cm×4 cm~10 cm×5 cm.术前行DSA观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以及各穿支血管间的关系,据此设计并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7 cm×5 cm ~ 11 cm×6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在向浅层走行过程中发出上行支及下行支,各分支相连接形成纵向链状吻合,血管链走行方向与肢体纵轴一致.根据DSA观测结果设计并顺利切取皮瓣,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创面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皮瓣及供区均无溃疡形成.患足行走正常.结论 DSA能准确观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大小、分布及吻合情况,为设计并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提供了影像学依据,提高了该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成功率.

  • 不同脊髓前方致压因素对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玉伟;王海蛟;王义生;刘宏建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软性或骨性致压物、轻型或重型患者的疗效差异,以明确脊髓前方致压物分型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2月-2013年2月采用颈后路扩大单开门减压术治疗的1 216例多节段CSM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软性、椎管侵占率为轻型(MRI示致压物椎管侵占率<50%)者,569例(46.8%);B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软性、椎管侵占率为重型(MRI示致压物椎管侵占率≥50%)者,365例(30.0%);C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骨性、椎管侵占率为轻型者,210例(17.3%);D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骨性、椎管侵占率为重型者,72例(5.9%).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脊髓受压程度不同,术前4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术后共发生脑脊液漏9例,其中A组2例、B组1例、C组3例、D组3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术后4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椎板再关门及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4个月,平均35个月.D组17例(23.6%)于术后6~ 12个月出现症状再恶化,其他3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各组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D组JOA评分、改善率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B、C组(P<0.05),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脊髓前方致压物分为软性、骨性及轻型、重型,对判断多节段CSM手术预后、确定术式具有指导意义.

  • 锁定重建板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刘弘扬;李力更;吴啸波;许弘佳;张瑞杰

    目的 比较单柱锁定重建板、锁定重建板联合拉力螺钉及双柱拉力螺钉治疗髋臼横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2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随机分为5组(n=4),制备髋臼横形骨折模型.A组采用前柱锁定重建板固定,B组采用后柱锁定重建板固定,C组采用前柱锁定重建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固定,D组采用前柱拉力螺钉联合后柱锁定重建板固定,E组采用双柱拉力螺钉固定.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对各组标本加载载荷至3倍体质量,测量骨折端纵向位移,计算剪切刚度,比较各组稳定性.结果 载荷为体质量3倍时,A、B组纵向位移均大于C、D、E组,剪切刚度小于C、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纵向位移显著大于A组(P<0.05),A、B组间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纵向位移及剪切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髋臼横形骨折,锁定重建板联合拉力螺钉固定其稳定性与双柱拉力螺钉相似,优于单柱锁定重建板固定;而前柱锁定重建板稳定性优于后柱锁定重建板.

  • 第三代陶对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万国杨;孙俊英;查国春;赵锡江;王涛;游镇君;赵康全;徐宁

    目的 探讨采用第3代陶对陶(ceramic-on-ceramic,CoC)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9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73髋采用第3代CoC假体行THA的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38.6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15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9髋,强直性脊柱炎5例8髋,骨关节炎10例10髋,创伤性关节炎12例12髋,股骨颈骨折12例1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6髋,股骨颈部肿瘤1例1髋.采用Harris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活动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大腿痛.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溶解、假体松动、陶瓷假体碎裂等相关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生存情况.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4年,平均9.7年.3例3髋采用“三明治”陶瓷内衬者出现内衬碎裂,行翻修术.1例1髋于术后3年重体力活动后出现髋关节异响,停止活动后异响消失.末次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大腿痛出现,VAS评分为0分.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以陶瓷假体碎裂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6%及95.9%;以假体松动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第3代CoC假体可满足中青年患者THA的需要,中远期疗效满意.

  • 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胫骨结节内1/3解剖定位法对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影响

    作者:孙振辉;孙云波;任志帅;刘军;王磊

    目的 探讨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胫骨结节内1/3解剖定位法对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TKA治疗的61例(67膝)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49例;年龄50~82岁,平均67.6岁.体质量指数20.9~33.7 kg/m2,平均28.2 kg/m2.单膝55例,双膝6例.病程2~30年,平均12.1年.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56膝,Ⅳ级11膝.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中点至胫骨结节内1/3连线确定胫骨假体旋转轴.对手术前后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进行测量,分析术后胫骨假体旋转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1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8.806±16.969)、(116.806±11.458)°,KSS评分分别为(111.239±20.344)、(160.522±17.872)分,末次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术前(t=-11.760,P=0.000;t=-27.271,P=0.000).影像学检查示,末次随访时胫股解剖角(anatomic tibiofemoral angle,ATFA)、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胫骨旋转角(tibial rotation angle, TR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1膝(16.42%)胫骨旋转力线不良,术后1周CT复查提示14膝(20.90%)胫骨假体旋转力线不良,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3,P=0.506);术后胫骨假体内旋>8°8膝(11.94%),外旋>8°6膝(8.96%).术后胫骨假体TRA与术前ATFA、胫骨平台TRA及术后PCA、ATFA均无相关性(r=-0.174,P=0.159;r=0.220,P=0.074;r=0.237,P=0.053;r=-0.095,P=0.442).结论 对于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Gemini MK-Ⅱ活动垫片膝关节假体行TKA时,采用胫骨结节内1/3解剖定位法易出现胫骨假体旋转不良.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连鸿凯;黄金承

    目的 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25例行锁定钢板外置术,B组34例行髓内钉内固定术,C组35例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3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A组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15.61个月.3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12,P=0.186).术后12个月按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临床疗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2.00%、88.24%、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1,P=0.860).术后12个月内,A、B、C组分别有3例(12.00%)、15例(44.12%)、5例(15.55%)出现不良并发症,A、C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7),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与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外置术及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不良并发症少的优点,其中锁定钢板外置术创伤小.

  • 缝线领带结套扎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江涛;申学振;刘畅;齐伟;曲峰;袁邦拓;肇刚;郭旗;李宏亮

    目的 通过与空心螺钉及缝合锚钉相比,探讨缝线领带结套扎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取新鲜猪膝关节标本24个,制备Ⅲ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模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n=8),分别采用缝线领带结套扎(A组)、空心螺钉(B组)、缝合锚钉(C组)固定.采用万能电磁力学试验机,先给予200次循环载荷后行拔出试验,直至固定失败;测量并计算标本大失败载荷、失效载荷、拔出刚度及循环位移.结果 模型失败模式:A组位移超限8个,B组螺钉拔出5个、骨块碎裂3个,C组锚钉拔出4个、缝线断裂3个、缝线切割1个.生物力学测试显示,A、B、C组大失败载荷及失效载荷逐渐减小,循环位移逐渐增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刚度亦逐渐减小,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空心螺钉及缝合锚钉相比,缝线领带结套扎固定法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固定牢固、操作简便.

  •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

    作者:张鹏;李成亮;陈芳建;闫文山;王文良

    目的 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9例外伤致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6例;年龄25 ~ 75岁,平均36.9岁.左侧8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根据CT三柱分型标准均为波及后侧柱的劈裂塌陷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标准均为Ⅱ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均为41-B3.1.2型.受伤至手术时间7~ 14d,平均9d.采用后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入同种异体人工骨,桡骨远端T形钢板行支撑内固定;前外侧入路下取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system,LISS)钢板固定劈裂骨折.结果 手术时间50 ~ 105 min,平均69.0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 ~ 20个月,平均18.2个月.X线片及CT扫描复查均显示胫骨平台高度和关节面恢复良好;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对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经后内侧入路能较好显露胫骨后外侧、后内侧平台,允许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经前外侧入路植入LISS钢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金属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股骨假体

    作者:刘宏伟;翁益平;张云坤;徐南伟;童晶;王彩梅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联合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electron beammelting rapid prototyping,EBM-RP)金属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股骨假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1具成年男性左侧股骨标本进行扫描,将获得的断层图像数据导入Mimics15.0软件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再应用UG 8.0软件设计个性化股骨假体三维模型;后导入EBM-RP金属3D打印机打印个性化袖套.结果 根据个体化股骨假体三维模型,采用EBM-RP金属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个性化袖套,与SR股骨柄体组配,制成个性化股骨假体.结论 通过薄层CT扫描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设计与干骺端良好匹配的个性化股骨假体;采用EBM-RP金属3D打印技术可打印具有复杂三维形态、表面微孔、与干骺端髓腔匹配的钛合金个性化股骨假体,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 手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喻都;肖海军;石伟哲;鞠金勇

    目的 探讨老年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4月,手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肩关节脱位7例.男2例,女5例;年龄61~83岁,平均74岁.致伤原因: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1例;受伤至确诊时间4~ 12周,平均6.7周.肩关节恐惧试验及Dugas征阳性.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50.7±8.4)°,外展(44.5±3.3)°,外旋(35.8±4.8)°,内旋达T6、T11、L4各1例及T10、T12各2例.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51.2±8.3)分,Neer评分为(45.4±7.3)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医源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肩关节均未出现再脱位.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恐惧试验及Dugas征均呈阴性,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达(117.5±13.1)°,外展(72.0±4.6)°,外旋(39.0±3.4)°,内旋达T6、T10、T12、L3各1例及T11 3例.除内旋(Z=-1.732,P=0.083)外,其余方向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46,P=0.000;t=-30.614,P=0.000;f=-2.802,P=0.031).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4±4.3)分,Neer评分为(84.0±4.8)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6,P=0.000;t=-29.518,P=0.000).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能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寰宇;李彦林;贾笛;余洋;王坤

    目的 综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derived factor 1,SDF-1)与组织工程支架复合移植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SDF-1与不同组织工程支架复合移植的相关文献,回顾SDF-1趋化干细胞的主要机制与作用,并综述不同类别组织工程支架与SDF-1复合修复组织或器官损伤的作用及效果.结果 SDF-1与组织工程支架复合后能发挥趋化多能干细胞作用,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在体内应用的效果有待继续研究.结论 SDF-1与组织工程支架复合用于原位组织或器官修复已取得一些进展,今后需在SDF-1对干细胞的趋化机制及增殖分化的影响方面进行探索.

  • 组织工程韧带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正宇;李箭

    目的 对组织工程韧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组织工程韧带构建及其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中应用的文献,对构建相关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长因子和力学刺激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利用MSCs和ACL成纤维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韧带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动物实验.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力学刺激及必要的细胞因子是构建良好组织工程韧带的关键.培养条件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如何实现组织工程韧带在体内更好的存活和转归,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 组织工程韧带构建及其在ACL的修复再生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随着生物化学及支架材料的发展其有望用于临床.

  • 人脐带MSCs-海藻酸盐凝胶敷料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淞;粟梅兰;杨华超;龙刚;唐振瑞;黄文

    目的 观察人脐带MSCs (human umbilical cord MSCs,hUCMSCs)在海藻酸盐凝胶支架中的生长特性,探讨hUCMSCs-海藻酸盐敷料修复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取人脐带标本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取第4代细胞与海藻酸钙凝胶支架复合培养(实验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凝胶支架中的生长特征,培养第0、3、6、9天检测细胞上清液VEGF含量并行细胞计数,并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正常培养hUCMSCs作为对照组.取32只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制备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创面分别以hUCMSCs-海藻酸钙凝胶复合物(MSC-凝胶组)、细胞上清液-海藻酸钙凝胶复合物(CS-凝胶组)、10%FBS-海藻酸钙凝胶复合物(FBS-凝胶组)及0.01 mol/L PBS-海藻酸钙凝胶复合物(PBS-凝胶组)修复.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第5、10、15天创面愈合率;于第15天切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新生皮肤情况.结果 hUCMSCs在凝胶支架中可生长增殖达1周以上,形似葡萄样;细胞迁移实验示7d内未见细胞从凝胶支架中迁移出.培养第3天实验组细胞数及VEGF表达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之后逐渐增加,至第9天时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显示,与FBS-凝胶组及PBS-凝胶组相比,MSC-凝胶组及CS-凝胶组第5、10、15天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增高(P<0.05),新生皮肤鳞状上皮、成纤维细胞、皮脂腺及毛细血管均增多,第15天时VEGF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SC-凝胶组及CS-凝胶组观察情况相似.结论 hUCMSCs能在海藻酸钙凝胶中持续表达创面愈合所必需的VEGF,hUCMSCs-海藻酸钙凝胶复合物能促进小鼠创面愈合,有望成为理想的创面敷料.

  •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李雅钗;黄向华;张明乐;李亚楠;陈业星;贾静飞

    目的 观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阴道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取经多聚赖氨酸包被的PLGA置于含0.25%Ⅰ型胶原的醋酸水溶液,制备PLGA/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取10~12周龄雌性SD大鼠阴道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阴道上皮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取复合支架浸提液培养阴道上皮细胞,观察材料细胞毒性.将阴道上皮细胞与复合支架共培养48 h(实验组),检测细胞黏附率;以单纯PLGA支架接种细胞作为对照组.将细胞-支架复合物埋植至SD大鼠皮下,于2、4、8周取材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生长情况.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至6只切除阴道组织的SD大鼠阴道部位,于术后3、6个月观察阴道生长情况,6个月后取阴道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大鼠阴道上皮细胞在PLGA/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浸提液中生长、增殖良好,细胞毒性为1级.实验组细胞黏附率为71.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4%±5.7%(t=2.195,P=0.005).阴道上皮细胞能在PLGA/Ⅰ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大鼠皮下埋植2周后,细胞在支架孔隙内生长增殖,成纤维细胞生长;4周支架材料表面形成1~3层上皮;8周后支架材料部分降解,上皮层次增加,呈极性排列,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细胞-支架复合物原位移植3个月后,大鼠阴道黏膜呈粉红色,有光泽,支架材料大部分降解;6个月时阴道深约1.2 cm,无明显狭窄,阴道黏膜外观类似正常阴道黏膜,皱襞较少,组织学观察示上皮层与正常阴道无明显区别,基底层可见钉状突起,数量少于正常阴道,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 PLGA/Ⅰ型胶原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阴道的支架材料.

  • 内皮祖细胞源性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春媛;李青;汪泱

    目的 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源性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EPC-EVs)的分离纯化、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EPC-EVs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目前用于分离纯化EPC-EVs的方法主要为差速离心法.EPC-EVs在透射电镜下为形态较均一的球形颗粒,直径多为60~160 nm.EPC-EVs表达其来源细胞EPCs的表面标志物,如CD31、CD34和CD133;不表达血小板相关标志物P-选择素和CD42b以及单核细胞标志物CD14.研究发现,EPC-EVs具有对缺血性损伤、抗Thy-1肾炎和心肌肥厚的修复功能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论 EPC-EVs的研究前景广阔,但其所含成分、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 前臂桡动脉穿支蒂接力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腕部创面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强力;郑和平

    目的 总结应用前臂桡动脉穿支蒂接力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腕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7例老年腕部创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58 ~ 65岁,平均61岁.损伤原因:冲床伤2例,电刨伤3例,机器绞伤2例.创面缺损范围为4.0 cm×3.0 cm~5.0 cm×4.0 cm,采用大小为4.2 cm×3.0 cm ~ 5.0 cm×4.2 cm的桡动脉远端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并以大小为8.0 cm×4.0 cm~12.0 cm×6.0 cm的桡动脉近端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 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蒂部无臃肿.末次随访时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获优5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前臂桡动脉穿支蒂接力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腕部创面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操作简便的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 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治疗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

    作者:于志亮;高顺红;张净宇;张云鹏;张文龙;齐巍;胡宏宇;于俊

    目的 总结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治疗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4年3月,对15例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男12例,女3例;年龄18~53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戳伤8例,扭伤2例,摔伤3例,挤压伤2例.损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3例,环指2例,小指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9d,平均3.8 d.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8周,平均6.1周.术后8~ 12周,平均9.2周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标准评定手指功能,获优9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 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治疗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可使骨折、关节复位且固定牢固,允许手指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锚钉一期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作者:王炳祺;秦文艺;孙玉福;万彦林;姜文学

    目的 总结锚钉一期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complex,TFC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9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TFCC损伤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1 ~ 56岁,平均32岁.左侧4例,右侧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摔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10d,平均6d.骨折按AO分型标准:A3型5例,C1型2例,C2型2例.TFCC损伤根据Palmer分型标准均为Ⅰ B型.术中桡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常规检查远端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的稳定性,明确DRUJ不稳定后切开探查证实为TFCC损伤,行锚钉一期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平均13.5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位可,内固定物位置满意,DRUJ关系正常;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获优6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TFCC损伤时,在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行锚钉一期固定修复TFCC,能获得较满意腕关节功能.

  • 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骏;俞光荣

    目的 综述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旨在提高对胫距跟融合术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查阅近年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的相关文献,对其并发症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术的并发症可分为术中和术后两大类,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多种多样,针对不同并发症处理和预防方法也不同.结论 髓内钉胫距跟融合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关节融合成功率,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熟练的手术技术来预防.

  •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郭凤凤;何乐人;于晓波;蒋海越

    目的 总结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HFM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HF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尚缺乏统一治疗方案.其治疗主要包括:骨骼畸形的矫治,主要以牵张成骨术或在其基础上改进的术式为主,效果确切;面部软组织发育不良的修复,包括游离组织移植、自体脂肪移植、假体材料填充等,自体脂肪填充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临床应用广泛;耳畸形应根据畸形严重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结论 HFM病因不明、分型复杂、缺乏统一诊疗规范,病因学和组织工程学可能成为诊治该病的主要研究方向.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东东;张洁元;刘彬;李兵仓

    目的 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其修复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进行综述.结果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依赖于损伤神经所在的微环境,包括神经再生通道建立、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炎性反应、激素调节、信号通路调控及酶的调节,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胞体轴突近远端的变化.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修复微环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 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一例

    作者:王斌;杨漪舸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引起的肢体缺血治疗困难,2014年3月我们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ASO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66岁.6个月前出现行走约300m后左下肢疼痛,3个月前出现左膝、左足破溃,1个月前休息时亦出现左下肢疼痛.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入院检查:左下肢Burger征(+),不能触及左足背动脉搏动,超声多普勒检查可闻及动脉搏动杂音.左、右侧足皮温分别为35.9、36.6℃,足趾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8%、98%,踝肱指数分别为0.29、1.32.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示:腹主动脉下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左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部分髂内动脉、部分股动脉闭塞(图1).动脉彩超示:左、右股总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7.0、62.5 cm/s,胫前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5.5、52.5 cm/s.诊断为ASO FontaineⅣ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