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 국해수술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5042
  • 国内刊号: 50-11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78-161
  • 曾用名: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局解手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绍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冠脉痉挛致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

    作者:田攀;曹雪滨;张杨;张刚;李鹏

    急性心肌梗死( AMI)罪犯血管多为具有一定狭窄程度病变的冠状动脉血管,多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所致。正常冠脉较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就我院2012年3月收治的1例冠脉痉挛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分析如下。

  • 本刊热忱欢迎基金课题论文

    作者:《局解手术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基金课题
  • 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作者:钟红玲;张玲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1]。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起病急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极大[2]。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后,临床较少见,其发病率约为1/1000~1/12000[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治疗护理难度大,科学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利于患者的康复。我院于2013年1月28日收治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母亲临床治愈出院,胎儿经剖宫产顺利产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头静脉变异1例

    作者:陈英;韩飞;程学梅;蒋静;朱华兵;曹磊;彭春梅;雍刘军

    头静脉变异较多,但是汇入颈外静脉的较少见。正常情况头静脉应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臂前区,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2]。本文作者在实体解剖实验课上解剖1具女尸标本时,发现1例头静脉走行及注入方式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变异 头静脉 解剖
  • 低血糖昏迷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死亡报道1例

    作者:江明宏;孙伟民;梁芝萍;郭海平;张龙飞;曹雪滨

    在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物中,“格列苯脲”或“优降糖、消渴丸”等比较常用,这类药物常引起低血糖反应或昏迷的现象临床常见,但并发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致死亡病例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 1例经口腔至颅内穿通伤管状异物取出手术配合

    作者:朱智;甘晓琴

    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异物在临床并不多见,这类患者创面小,异物进入颅内时对脑的损伤不明确,在治疗和护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1]。我院2014年1月30日收治1例管状异物自口腔内刺入颅腔患者,异物临近海绵窦及颈内动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巧用收纳篮应用于治疗室基础药品置放

    作者:彭静;李翠红;鲜继淑;周玲

    目前,临床上每个科室都存在着很多基础药品,针对基础药品的置放,每个科室也都做了相关的管理。比如有醒目标识、固定地点、每天或每周有专人清点摆放等,但是鉴于临床工作繁忙,每天穿梭于治疗室的护士多,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难免会发生治疗室的一些基础药品使用后混放。若管理不当,存放不妥,容易造成摆放杂乱、积压过期、忙中拿错的现象[1],以致于可能造成药品使用错误的风险。为此,我科将收纳篮应用于治疗室基础药品置放,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危险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右甲状腺下动脉及左椎动脉起点变异1例

    作者:张桦;杨鹏远;邹盛婷;杨冰;甘胜伟;孙善全

    作者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右甲状腺下动脉及左椎动脉起点变异1例。该变异对临床颈部外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 “工”形隔断在麻醉治疗用药中的应用

    作者:郑朝敏;刘宿;甘晓琴;谭春艳;秦筱静;张联梅

    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使用药物,并对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的安全管理[1-2],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临床给药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即被认为给药错误:患者错误、给药途径、给药剂量、药物错误和给药时间有明显偏差,漏报等[3]。紧急情况下,要求用药及时准确,无误,提高用药效率[4]。我们采用“工”形隔断将急救药和常规药分开放置,避免了在急救时因找药品拖延的时间或误用错药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1种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周晓菊;王安静;刘英

    实施外科手术后,很多情况需要放置引流管,较短的为3~5 d,有时则需要更长时间。对于不能采用气囊固定的引流管,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有:手术缝合线将引流管与皮肤缝合固定或胶布缠绕引流管后粘贴在皮肤上固定[1],不少护理工作者也进行了新型引流管固定器的设计[2-4];笔者设计的该引流管固定装置,操作方便,固定效果良好,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320278152.9),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引流管 固定 设计
  • 改良型气管垫安置法在喉癌术后早期换药中的应用

    作者:彭雪;黄茂华

    喉癌术后为了避免气管套管托盘与皮肤摩擦造成气管造瘘口周围皮肤破损,临床上使用气管垫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1]。常规包扎方法敷料较厚,气管套管系带显得过紧,更换气管垫时可能使气管套管产生活动或者移位,引起患者伤口疼痛、咳嗽、憋气,加重了喉癌术后患者的痛苦。为此,我们根据经验将传统的气管套管垫安置法进行改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作者:李乐;刘林奇;李晓格;陈亮;王珍祥

    目的:探讨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43例鼻缺损患者,其中23例患者选用耳廓复合组织瓣术式修复鼻翼缺损(耳廓复合组织瓣术组),20例患者选用鼻唇沟皮瓣转移术式修复鼻翼缺损(鼻唇沟皮瓣转移术组),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2组患者二次手术率、瘢痕增生率及皮瓣存活率情况。结果耳廓复合组织瓣术组在二次手术率、瘢痕增生率及皮瓣存活率等方面明显优于鼻唇沟皮瓣转移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形态满意度方面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具有手术方法简单、疗效短、外形佳、效果好等优点。

  • 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彭伟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采取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00 mg,术后夹闭引流2 h,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和输血例数、D-二聚体改变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和D-二聚体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2 h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同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不同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的临床效果和解剖学比较

    作者:张强华;杨秀娟;周钢

    目的:探讨在微创胸腔镜术中不同双腔气管插管方法观察手术野肺萎陷和肺通气的效果。方法以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不同将120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单左管组60例和左右管组60例,采用不同的气管插管方法,术中观察手术侧肺萎陷程度,术后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肺漏气时间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左右管组麻醉中肺的萎陷度达到50%者占48%,肺萎陷度达70%者占32%,而单左管组肺萎陷度达50%和70%者分别占5.00%和93%(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单左管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反应指标均比左右管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结论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在术中控制肺膨胀和维持肺通气方面比右侧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势,建议无论左胸或右胸施行胸腔镜手术尽量选择左侧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 CTA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中肾血管处理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荣华;黄赤兵;冯嘉瑜;陈益荣;李明洋;李旺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中肾血管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科完成的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共计83例分为3组,A组35例,术前行CTA检查并行腹腔镜下取肾术;B组15例,术前不行CTA检查行腹腔镜下取肾术,C组33例行传统开放取肾术。 A组术前行CTA观察供肾动静脉血管位置、数量,制定术中血管处理预案,与B组和C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 A组术前检查发现肾血管异常5例:2例1支副肾动脉;2例肾动脉早期分支;1例双支肾静脉,术中证实术前CTA对肾血管异常的诊断正确率达100%。 B组肾血管异常3例:1例肾动静脉异位;1例误断内径约0.6 cm副肾动脉,术后取腹壁下动脉行动脉延长术;1例用Hemolock阻断腰静脉时损伤肾静脉,术后修补。 C组肾血管异常5例:1例1支副肾动脉;3例肾血管早期分支;1例1支内径约0.1 cm右肾副下极动脉,术中损伤,结扎废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的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 CTA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在术前提供详细的肾血管解剖情况,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供肾的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肾取肾术中有较价高的应用值。

  •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朱军;殷翔;范伟力;柳峰;刘鹏;赵建华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472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脊柱后路手术,其中9例术后伤口感染,接受伤口清创引流手术,未取出内固定及植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随访8~19个月(平均11个月),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结果手术时间100~325 min;术中失血量200~1500 mL;术后引流量65~1350 mL,大多比同期同类手术明显增加。472例患者术后感染共9例,发生率1.91%(9/472)。伤口感染初始征象出现时间为术后10 d(6~16 d)。白细胞总数、血沉及CRP在术后4~7 d明显升高,且维持在高位水平14 d以上。细菌培养显示致病菌主要为常见皮肤菌群。除1例复发(再次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外,其余无临床感染复发征象。结论脊柱术后伤口感染主要发生于后路开放性手术,均为深部感染;术中、术后出血总量大、手术时间长是造成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清创引流、一期缝合伤口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效果;清创手术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感染 清创
  •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陈一梅;窦京涛;闫文华;东黎光;廖燕华;王淑玉;陆菊明;母义明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两个社区大于或等于40岁居民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weight)、腰围(WC)、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腰围升高比( WHtR)及标准化问卷调查、生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及baPWV测量。对数据资料完整及BMI大于或等于18.5 kg/m2的9080名人员根据75OGTT试验及糖尿病史分为NGT、IGR和DM组,分析BMI、WC、WHR、WHtR与baPWV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GT、IGR、DM组,根据WC、WHR、WHtR分成亚组,中心型肥胖组的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DM组内,以BMI作为肥胖标准,baPWV仅在NGT和IGR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在DM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NGT、IGR和DM组内,中心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P<0.05),BMI仅在NGT组内与baPWV呈正相关,在IGR和DM组内无明显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WHR和WHtR每增加0.1,baPWV则随之升高40.6 cm/s和55.3 cm/s。结论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中心性肥胖指标(WC、WHR、WHtR)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较BMI更能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汪群力;陈奇;龚继承;罗伟国;邹重文;杨柏林

    目的:评估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分析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初次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63例70膝患者资料,比较并分析术前和随访时患膝KSS和HSS评分、关节活动度检查等数据。结果通过各个时间段随访及X线检查结果的观察,正位片示膝关节人工假体位置安放好,关节间隙平衡;侧位片示人工关节假体大小合适,胫骨假体后倾角度良好,股骨假体包裹效果好。术后腓总神经麻痹2例,于术后4~6个月逐渐恢复。5例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较差,为(0~60±10)°,术后2~3周在强镇痛药物辅助下行手法松解处理;髌前痛1例,术后4个月经关节镜下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症状解除。随访时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HSS及K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的(78.3±18.6)°提高至术后的(109.2±19.9)°(P<0. O1)。结论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消除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效果明显,术后近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 并发症
  • V-ATPase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森林;孟镔;严东旺;张丽康;崔菲菲;陆惠军;陈健;彭志海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液泡型ATP合酶( V-ATPase)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例结肠肿瘤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检测V-ATPase基因的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EnVinsion法检测V-ATPase基因在68例结肠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癌旁组织中蛋白表达量。结果结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V-ATPase 基因mRNA平均表达量分别为(5.37±0.44)、(2.03±0.35)(P <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V-ATPase 在结肠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47/68)和5.8%(4/68),其阳性表达主要在胞膜和胞质中,V-ATPase过表达与肿瘤分期(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4)、远处转移(P=0.049)、脉管浸润(P=0.044)和分化(P<0.001)有关。结论 V-ATPase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为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重要靶点。

  • 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联合化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旭青;王宏伟;潘明金;钟竹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Ⅱ~Ⅳ期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46例)和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50例),制定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方案。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较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均显著提高;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口干(腮腺)、口腔黏膜反应明显少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肝肾功损害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结论使用调强放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 微创椎间融合不对称固定的稳定性和椎体应变分布研究

    作者:左明相;龚进;刘玉武;程志军;赵卫东

    目的:研究腰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MI-TLIF)不对称内固定条件下节段稳定性和椎体前柱应变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新鲜小牛腰椎标本8例,完成L4~L5节段完整状态测试后建立TLIF手术损伤模型,分别测试右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UPS)、右侧椎弓根螺钉加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 UPS+TFPS)固定、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BPS)状态的三维运动范围( ROM),同时在L4椎体前柱表面用电阻应变片技术测量在前屈和侧弯运动中电阻应变数据。结果 UPS+TFPS和BPS固定状态的稳定性效果接近,UPS固定抗旋转稳定性不足。 UPS+TFPS固定后椎体前柱应变在前屈和侧弯运动下较BPS固定分别增加21.8%和24.2%。结论 UPS+TFPS固定提供有效稳定的同时可以实现更好的椎体-内植物载荷共享。

  • ERCP用于老年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分析

    作者:张排旗;王向平;王景杰;许昌泰;郭学刚

    目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用于老年患者诊断及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560例患者资料,年龄(71.6±11.4)岁,其中60~69岁1116例,70岁及以上444例,数据包括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ERCP诊断和并发症。结果对潜在的复合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60~69岁和70岁2组中相关因素的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39)。老年ERCP检查和治疗中,60~69岁和70岁及以上2组间在成功插管、插管困难和插管失败方面均有一定差异(P <0.05);2组间胆总管结石发生胆道梗阻和临床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ERCP诊断、术后并发症和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均有一定差异(P<0.05),70岁及以上的患者耐受性较好,但胆管结石大约是60~69岁患者的2倍(P=0.004)。结论老年患者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对7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ERCP并发症风险相对更少。

  • 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潘乾;石瑶[;叶秀峰;胡仕林;晏家瑛;周也涵;万丹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松油烯4醇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抑制率及IC50;CCK-8比色分析法绘制不同浓度下的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将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药物连续腹腔注射10 d后分别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观察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A-549细胞24 h的IC50为0.067% v/v;CCK-8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生长曲线明显较对照组平缓,并与给药剂量呈显著相关性;电镜观察可见经松油烯4醇处理的A549细胞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 FCM检测周期显示S期阻滞;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率呈现浓度-效应关系;各药物干预组A-549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显示各实验组经松油烯4醇治疗后移植瘤生长缓慢,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移植瘤质量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低剂量组的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77.6%和53.3%。结论松油烯4醇在体外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

  • 少年脊柱腰骶段椎弓根的增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威;王星;李志军;陈连香;王飞;史斌;史君;张少杰

    目的:通过对12~18岁少年腰骶段椎弓根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探讨腰骶段椎弓根的发育规律和增龄特征,为青少年脊柱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少年患者30例,无外伤、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双源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影像学结果,扫描范围为盆腹腔,将获得腰骶段CT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少年腰骶段椎弓根的高、宽和钉道长在性别与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育总体随着年龄和椎序的增长呈递增趋势,且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结论少年脊柱椎弓根及相关结构解剖学参数呈规律性变化过程,临床应用时可做参考,但必须结合个体化影像学结果及组织逆向成型技术及生物力学研究成果的支持,才能使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满意效果。

  • SOX6和SOX9基因转染对人原发性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间充质祖细胞增殖和成软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刘军;王洪伟;陈语;于海龙;王琪;杨会峰;马骏雄;项良碧

    目的:观察SOX6和SOX9基因转染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的促增殖、分化作用,为通过调控关节软骨MPCs以防治原发性O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pAdTrack-CMV-SOX6、SOX9腺病毒穿梭质粒构建SOX6、SOX9基因,并感染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比较基因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成软骨诱导分化后 TB、Ⅱ型胶原以及Ⅱ型胶原 mRNA 表达的变化。结果SOX6和SOX9能够分别稳定感染OA关节软骨MPCs;经二者分别感染的关节软骨MPCs成软骨诱导分化后,其TB染色、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表达,未基因感染细胞为弱阳性着色;SOX6基因感染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的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为未基因感染细胞的3.8倍(P<0.01),SOX9基因为未感染细胞的5.15倍(P<0.01)。结论构建的SOX6、SOX9基因序列与基因库报道序列完全一致;SOX6和SOX9能稳定感染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并显著促进感染细胞成软骨分化;提示通过适宜浓度的bF-GF、TGF-β1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的作用及SOX6和SOX9基因感染,可能具有促进原发性OA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25例分析

    作者:李远梅;邹家群;韩磊;蒋小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手术切除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腺体本身的手术,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临床上常简称颈清术)[1],在清扫过程中,由于甲状腺解剖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淋巴系统变异较多、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并发症率高,严重危及生命。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共行甲状腺癌切除加颈清术152例,术后25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丽华;丁杏;黄燕华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合理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2]。目前,有关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经验不足,为了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我们对2011年以来我院普通外科68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 静脉采血避免晕针改良方法的探索

    作者:郑蜀芳;陈丽勤

    晕针是静脉采血时常见出现的症状。国内有许多文章介绍了避免晕针的各种方法。主要有详细解释抽血对人体无害、鼓励患者耐受针刺入皮肤时的疼痛感、避免看到针刺和血流入试管的场面、保持抽血环境空气畅通、用谈话或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家属陪伴降低患者的紧张感、平卧位抽血等,但是都不能完全避免晕针的发生。我们根据我院患者量大、采血人手充裕、环境设备较完善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避免晕针发生的流程安排,现报告如下。

  • 应用术前冰敷减轻眼睑整形术中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杨德娟;戴霞;汪丽萍

    人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能通过一些整形美容手术来改善容貌、外形,也被广泛接受和青睐。眼睑整形术是目前开展为普遍的整形美容手术,但手术及麻醉所带来的疼痛,却让许多求美者有所顾忌。我们通过术前对手术部位实施冰敷,以提高患者痛阈,减轻手术疼痛,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手术室专科护士资质准入与维护手册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周娅颖;曾俊;程勤;王莉;张玲琳;廖建梅

    护理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作为特殊护理单元的手术室,其工作特点决定了对护士专业素质的要求必须日益提高,而如何作好手术室护士的专科资质准入培训,并将准入培训与继续教育有效地捆绑和衔接,以持续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我院在近年的手术室护士准入培训中,自行设计“手术室专科护士资质准入与维护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融培训、实践记录、资质维护为一体,应用于116名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资质准入培训与资质维护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宋娟;曾冬竹;周冬梅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其手术方式经历了由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的过程。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1]。但也有可能发生并发症,良好的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1125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我们采用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等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分支切断小腿缩容术的护理

    作者:汪丽萍;刘剑毅;杨德娟

    形体美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女性外貌的重要指标,爱美女性对完美腿部曲线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小腿的柔美形态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和求美者共同的追求。我科于2009年至2014年对50例小腿肌肉型肥大的患者进行高选择性下肢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分支切断小腿缩容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乳腺外科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童欣;杨英;陈显春

    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被称之为多重耐药。近年来,缘于多种复杂因素,尤其是广谱抗菌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大量的使用,细菌耐药现象不断涌现,多重耐药菌( MDROs)成为了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和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与护理领域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女性肿瘤的26%[1],并成逐年上升趋势。我科以乳腺癌、甲状腺手术患者居多,侵入性操作成为常态,易于感染多重耐药菌。我科2013年1月至6月经过护理干预和同年7月至12月未护理干预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现报告如下。

  • 手术薄膜保护骨科手术患者会阴部软组织的效果评价

    作者:聂智容;岑媛;鲁玲

    一次性手术薄膜为一种高弹透气、高粘度的抗菌手术膜,可与皮肤紧密粘贴,保护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降低切口感染。我院自2013年起除常用于外科手术外,还将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巧妙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骨盆复位固定术患者会阴部软组织的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尖锐湿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余帆;郭文俊;杨慎柯;丁雷;吴荻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方法多,疗效也较为满意。易复发是该病的特点,针对其易复发性,本院采用电灼祛除疣体,5-氟尿嘧啶局部浸润,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CA 120例,临床观察疣体祛除彻底,复发率低。联合治疗1个疗程治愈率91.67%,为治疗CA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 “看征象识疾病”在肺部疾病CT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笑春;王健;周代全;季冰;陈霖;程琳;胡珊珊;李晓明

    CT以其方便、快捷、高分辨率已经成为肺部疾病检查的常规且无可替代的影像手段。在胸部CT诊断教学中,初学者或低年资影像科医生总感觉肺部疾病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很难定性,且理论复杂枯燥、难以消化吸收。为了解决学员的这一困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难题,那就是“看征象识疾病”(即引导学员在CT片上自行读取影像信息、归纳总结属于何种CT征象、再推断属于何种疾病)。现在报告如下。

    关键词: 征象 CT 诊断
  • 解剖医学知识应用于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体会

    作者:江虹;董世武;贾兰

    医学物理学是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预防检验、药学、护理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验技能训练,对培养他们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医学院校的众多专业基础课程中,解剖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尽管该学科的知识点多、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但对于初次接触到解剖医学的学生来说,总是迫切希望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体生理解剖结构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求知欲望强烈。如果将解剖医学知识应用于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本文浅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 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瑞;袁文;周许辉;杨立利;何海龙

    传统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教科书和经验对患者的治疗做出重要判断,可能会忽略对诊疗患者有重要影响的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不能积极合理地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医疗和教学活动,更不能开展创新性的临床思维和实践[1]。在骨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能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具有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麻醉解剖学教学改革浅议

    作者:朱淑娟;汪克建;盛华均;冉建华;骆世芳;陈通;梅勇;向展华

    麻醉解剖学是麻醉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是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麻醉专业学生学好麻醉解剖学对今后临床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在麻醉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麻醉专业特色,对麻醉解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从多媒体、网络、教材建设、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专业特色及其课程形成性评价等多方面浅议如何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麻醉 解剖 教学改革
  • 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婉;俞丽丽;郑英如

    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压迫子宫及选择性地阻断子宫血流达到止血效果,而子宫切除术仅仅运用于难治性的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外科常用止血技术有:宫腔填塞、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以及子宫切除。宫腔纱布填塞有感染的潜在危险,不能避免迟发性出血和隐匿性出血;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等,技术要求较高,费用高,而且子宫动脉栓塞不适于术中出血使用[2];切除子宫是抢救生命的终方法,子宫切除术操作复杂,切除后无生育能力,且子宫切除可致卵巢的血运减少,进而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出现卵巢早衰[3]。自1997年B-Lynch缝合技术第一次被报道以后,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之后出现一系列子宫压迫缝合术,本文就有关子宫压迫缝合的各种方法作一综述。

  • 醋酸-靛胭脂染色在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强;李晓红;宋国平;贾长龙;鹿志军;李淼;成伟丽

    目的:探讨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方法。方法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异常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后取活检病理检查患者72例为染色组,同期胃镜下发现黏膜异常患者直接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患者68例为对照组,观察胃黏膜染色情况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醋酸-靛胭脂染色后胃黏膜表现为黏膜褪色(16.7%)、着色不良(63.9%)及着色均匀(14.3%)。其中染色组黏膜褪色患者中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91.7%)显著高于着色不良(8.6%)和着色均匀(0.0%);黏膜着色不良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肠上皮化生比例(82.6%)显著高于黏膜褪色(8.3%)和着色均匀(14.3%)。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13.9%,63.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9%,29.4%)。结论胃镜下醋酸-靛胭脂染色能够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9012例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张艳;李华强;谢黎明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 TCT)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开县人民医院9012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和伯塞斯达系统( TBS)分类系统结果,其中12例ASC-US、10例ASC-H、3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7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2例鳞状上皮细胞癌( SCC)和6例腺细胞异常做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对细胞学异常结果与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012例液基细胞学检测中,筛查出非典型鳞状细胞( ASC-US)以上病例285例,阳性率3.2%。液基细胞学检测与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为91.24%。结论 TCT制片技术和TBS报告能较全面反映宫颈病变的情况,通过定期正规的筛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从而早期治疗,阻止病变升级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刘欣;孙志刚;李全修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 Harri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 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微创切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光宇;贺莎

    目的:探讨内胆管结石用微创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8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肝外叶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肝外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输血情况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胆漏、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膈下脓肿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和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期肝内胆管结石可采用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而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患者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多径路快速安全暴露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成林

    目的:探讨多径路快速安全暴露门静脉( PV)和肠系膜上静脉( SMV)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8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V/SMV暴露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多径路快速安全暴露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暴露法,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观察组手术时间(360.6±58.7)min和术中出血量(600.4±36.8) 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4.2±81.3)min和(788.8±57.9) mL,观察组3年死亡率65.0%(26/40),显著低于对照组86.1%(3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径路快速安全暴露PV/SMV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提高长期存活率。

  • 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作者:吴耀禄;姬乐;贺晓斌;曹波

    目的:探讨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经下腹单切口治疗双侧腹股沟疝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等。结果26例双侧腹股沟疝中,手术时间(50.6±11.6) min,术后住院时间(5.8±1.4) d,并发症发生率3.8%,随访10~5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下腹单小切口治疗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技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切口愈合美观、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符合微创化手术原则。

  • 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的解剖特征及其与疼痛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恋;于永斌;万金华;王明香

    目的:探讨卵巢内异症囊肿盆腔内异症病灶的解剖学分布特征、囊肿大小、组织粘连程度及其与疼痛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妇科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42例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具有疼痛进行分组,即疼痛组195例,无痛组147例。比较囊肿生长部位及大小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关系,分析疼痛组患者是否存在内异症囊肿粘连、粘连部位与疼痛的关系。结果疼痛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平均手术时间81.2 min;无痛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疼痛组短,平均手术时间62.1 min。疼痛组患者平均出血量74.3 mL,高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56.2 mL。疼痛组患者囊肿平均直径11.26 cm,无痛组患者囊肿平均直径6.10 cm。疼痛组患者粘连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中粘连情况多发于卵巢,其次为输卵管。结论卵巢内异症患者疼痛症状与患者囊肿直径、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有关。囊肿直径越大,与周围组织粘连越广泛,患者疼痛症状越为显著。

  • PPH治疗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陈建;孟镔;陈兵;孟珩;余云周;李承光;沈涛

    目的:观察PPH治疗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及教学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PPH治疗混合痔、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278例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28 min,住院平均时间6.1 d,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肛缘皮肤水肿、出血和尿潴留等;治愈186例(66.9%),显效35例(12.6%),效差20例(7.2%),复发37例(13.3%)。结论 PPH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见效快等优点,但其并发症处理较困难,复发率也较高,不适用于治疗外痔。

  • 上尿路结石诊疗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李为兵;鄢俊安

    泌尿系结石是人群多发病,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是5%~10%,我国的发病率是1%~5%,而南方各省可以高达10%,是世界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随着国民越来越富裕,饮食结构的改善等,国内结石发病率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我们通常按照发病的部位,将泌尿系结石区分为上尿路(肾、输尿管)和下尿路(膀胱、尿道)结石。近年来,有关上尿路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 部分无管化与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彭境罗;姜庆

    目的:对比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留置肾造瘘但留置双J管)与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既留置肾造瘘管也留置双J管)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需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06例,按手术次序的奇偶分为观察组(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与对照组(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疼痛评分( VAS)、术后镇痛药需求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输血、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漏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等指标的区别。结果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输血、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病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用量、漏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比,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漏尿时间、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金属支架管在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霁;陈志朋;陈虹;鄢俊安;李前伟;张耀尹;李为兵

    目的:观察留置金属支架管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科使用金属支架管治疗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患者10例,肾功能显像( ECT)检查用于评估留置金属支架管后单肾功能。结果经过平均4个月时间的随访,单侧肾功能改善11例,1侧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善,所有留置金属支架管肾脏功能未见下降。结论留置金属支架管可有效解除输尿管肿瘤源性和慢性良性梗阻,保护肾功能。

  • 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作者:肖亚;付卫华;张艮甫;王平贤;范明齐;冯嘉瑜;钟晓;黄赤兵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7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统计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一期清石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查等情况。结果3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结石直径(2.8±0.9) cm,手术时间(89±24) min,术中出血量(21.3±7.7) mL,术后住院时间(6.8±1.7) d,一期清石率为94.6%,围手术期1例发热,1例尿漏,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肾功能均正常,无结石复发及上尿路梗阻,肾积水均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

  • 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鄢俊安;邓国贤;郑霁;宋思吉;李前伟;姚基伟;代林勇;李为兵;周占松

    目的:探讨使用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58例肾结石患者,经术前尿路造影( CTU)定位,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4~12周。结果52例一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左右,6例行二期软镜治疗,术后1周复查有24例结石残留,56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17例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结论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能较好完成各类肾结石手术,损伤小,但伴发的感染尤其是脓毒症要引起足够重视。

  • 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夏宗禹;刘胜;李风;杨忠新;余志海;刘美平;石国忠

    目的:探讨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经皮肾碎石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患者行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辅助装置经皮肾碎石术,B组200例患者行传统人工肾积水穿刺定位经皮肾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建立穿刺通道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结果 A组195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5例患者2次穿刺定位经皮肾造瘘成功。 B组157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40例患者行2次或者多次穿刺定位,3例患者穿刺定位失败。 A组和B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分别为(1.8±0.7) min vs.(2.5±1.2) min,(112.7±51.0) mL vs.(270.2±89.3)mL,(1.1±0.2)次vs.(1.8±0.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新型人工肾积水可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提供有效引导。

  •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谢国海;严泽军;施小东;袁鹤胜;刘冠琳;胡嘉盛;贾晓龙;方立;程跃

    目的:探讨使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处理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6例,其中左侧结石12例,右侧结石14例。结石直径0.6~2.2 cm,平均直径为(1.38±0.22) cm。采用F8“铂立”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进行碎石。术后常规留置F6 D-J管4周,留置导尿1周。术后1 d查腹部平片( KUB)。结果23例一次顺利置入输尿管导引鞘,2例留置D-J管2周后二次软镜碎石成功,1例D-J管头端未越过结石,仍无法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改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一次碎石成功率88.5%(23/26),二次碎石成功率100%(26/26)。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27±3.2) min。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采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微创、有效,可作为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式。

  • 电子输尿管软镜处理较大肾结石的应用体会

    作者:杨俊杰;王洛夫;兰卫华;张克勤;万江华;聂志林;曹全富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大于2.0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电子输尿管软镜(Olympus V5)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0 cm的肾结石的43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预先留置F5双J管1~2周。术中先用F8.0/9.8输尿管硬镜留置导丝,沿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输送鞘,再引入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尽可能将结石粉末化,直径大于3 mm的结石碎屑尽可能用套石网篮取出。结果43例患者结石长径2.0~3.2 cm,平均2.4 cm。一次进镜成功率95.3%(41/43),2例因输尿管腔狭小未能一期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68 min。术后3例出现寒战、发热等感染症状,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2~4 d,平均3.2 d。术后12周随访,结石清除率86%(37/43)。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0 cm肾结石,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高龄、孤立肾、既往有切开取石或经皮肾镜术后复发肾结石的患者。

  • 双J管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曦;蒋远斌;王铀

    目的:评估留置双J管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双J管的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在我院治疗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511例,留置双J管后再施行体外碎石患者161例,直接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350例,分为置管和未置管2组。分析2组间结石X光显示定位满意率、碎石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置管组X光结石显示定位满意率高于未置管组(P=0.025)。置管组、未置管组结石清除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1)。置管组患者血尿、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置管组(P<0.05)。置管组患者肾绞痛发生率低于未置管组(P=0.001)。结论双J管置入对结石显示及定位有帮助,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对直径小于1 cm的输尿管阳性结石,是否置双J管对结石清除率影响不大,但可减少剧烈肾绞痛的发生率。

  • 物理震动排石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邓国贤;胡婷;鄢俊安;李前伟;徐志刚;郑霁;李为兵;周占松

    目的:分析物理震动排石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物理震动排石单独治疗或联合外科手术处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及总结疗效。结果80例患者排石次数1~4次,术后1个月输尿管上段结石排出率33.3%,结石排净率22.2%;术后1个月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16.7%,结石排净率50.0%;术后1个月肾上盏结石排出率40.0%,结石排净率23.3%;术后1个月肾中盏结石排出率27.7%,结石排净率38.8%;术后1个月肾下盏结石排出率60.0%,结石排净率20.0%。物理震动排石联合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1个月结石排出率52.1%,结石排净率39.1%。7例结石合并肾绞痛患者予物理震动排石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物理震动排石作为无创治疗结石的手段之一,对输尿管下段结石、软镜术后排石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体外物理震动排石能缓解结石引起的疼痛。

  • 超声引导下肾上盏径路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鹿角形结石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徐刚;李忠义;张勇;张哲伟;陈继民;杜传军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肾上盏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应用超声引导肾上盏径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患者资料。193例均为鹿角形复杂结石(完全鹿角形结石74例,不完全鹿角形结石119例,结石长径2.5~9.0 cm),均完成超声引导下对后组上盏穿刺,其中十二肋下径路70例(36.3%),十一肋间径路123例(63.7%)。统计并分析手术清石时间、清石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期手术时间平均70 min(45~150 min),采用单一肾上盏通道186例,需另外建立经皮肾通道7例。一期碎石清石率72.0%(139/193),二期清石率88.1%(170/193)。术后输血6例,需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2例。胸腔积液4例,2例需闭式引流。术后发热20例,无感染性休克及不良预后发生。无肺脏及其他内脏损伤。结论后组肾上盏径路的PCNL视野范围广,输尿管镜活动度大,碎石速度快、清石率高,对于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治疗鹿角形结石选择性使用。

局解手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