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 국해수술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5042
  • 国内刊号: 50-11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78-161
  • 曾用名: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局解手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绍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分析

    作者:周银斌;沈小春;杨莹莹;陈东风;兰春慧

    目的 分析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及出血患者处理方法,为防治术后迟发性出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1 243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部位、术后病理并评估出血患者术后处理方法.结果 1 243例行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14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13%.出血组有1例发生再次迟发性出血;有2例在迟发性出血止血后,因再次血便而行第3次肠镜检查.迟发性出血发生的时间为(4.73±2.49)d.出血组息肉好发部位为直肠(7/14,50%).出血组息肉直径为(16.65±4.91)mm,大于未出血组的(8.07±4.2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中幼年性息肉和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见(P<0.05).出血组患者创面经荷包缝合、止血夹夹闭、电凝止血或注射止血后均达到止血效果.结论 患者年龄大、伴高血压或糖尿病,息肉较大、位于直肠,幼年性息肉或管状腺瘤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是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在发生迟发性出血时,在肠镜下根据创面不同选择荷包缝合、止血夹夹闭、电凝、注射止血均能达到理想效果.

  • 咀嚼口香糖促进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排便

    作者:白润芳;杨晓梅;张帅;施多芹;张玉莲

    目的 观察设计严格的咀嚼口香糖形式对于腹腔镜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等的影响,调查咀嚼口香糖的实际依从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按照手术名称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口香糖组和对照组.口香糖组53例,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关于口香糖咀嚼的原理及要求讲解,选用木糖醇口香糖,术后 2 h开始咀嚼,每次咀嚼2~3条,每分钟约咀嚼30次,每次咀嚼15~20 min,每天7∶00至22∶00间隔2 h,其余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 h,直至排气;对照组53例按常规护理,术后6 h开始少量饮水,渐进饮食;2组其他饮食指导、医疗护理措施均相同.比较2组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调查咀嚼口香糖的实际依从度.结果 口香糖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9.60±7.59)h、(36.77±17.16)h,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33.79±10.54)h、(53.25±16.9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香糖组无腹胀发生,对照组腹胀8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香糖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4±1.87)d、(4.42±1.2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口香糖的实际依从情况调查,入选53例,实际完成48例(90.6%),实际咀嚼次数平均(4.39±1.35)次,实际咀嚼时间平均每次持续(16.16±2.05)min,实际咀嚼间隔时间平均(2.38±0.26)h.结论 设计良好的术后咀嚼口香糖形式可以明显缩短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 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廖利萍;高英;彭娜;唐文凤

    目的 分析并总结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的临床效果,探讨B超引导下行PICC的置管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10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统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及并发症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02例病例中有94例穿刺1次,6例穿刺2次,2例穿刺次数大于2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2.16%.5例患者在置管术中发生导管异位,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掌握PICC相关血管解剖知识和影像学知识,熟练运用B超导引系统进行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局部皮瓣的修复治疗

    作者:方震;陈振鹤;韦喆;刘海燕

    目的 探讨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76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案分为3组,分别为拉拢缝合组41例、局部皮瓣修复组81例及皮片移植组54例,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修复效果.结果 拉拢缝合组愈合良好率为68.39%(28/41),局部皮瓣修复组愈合良好率为98.77%(80/81),皮片移植组愈合良好率为83.33%(45/54),局部皮瓣修复组的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局部皮瓣修复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拉拢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皮片移植组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情况.结论 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患者,在一期切除术后可以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治疗方案,不仅愈合良好率高,同时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

  • 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惠莹;王蕊;沙小龙;梁丹丹

    目的 探讨孕中期合并胎盘前置状态患者采用利凡诺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孕中期合并胎盘前置状态进行利凡诺引产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胎盘位置正常引产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一次引产成功率、大出血需剖宫取胎及术后感染等探讨利凡诺引产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大出血需剖宫取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于500 mL,未明显增加患者相关风险.结论 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行利凡诺引产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创伤小,是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患者首选的引产方法.

  • 超声检查在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内支架分流术后的应用

    作者:张敬安;侯昌龙;吴慧娟;胡蕾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内支架分流(TIPS)术后肝内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人工通道内支架(SIAC)及门静脉(PV)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28例因肝硬化前来我院接受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腹部凸阵探头扫查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分流通道内支架和门静脉并测量其内径,然后利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分流通道内支架及门静脉的血流,并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分流通道内支架呈平行管状高回声,管壁光整,管腔清晰,管腔内径为(5.93±0.76)mm,管腔血流速度(97.14±28.46)cm/s;其95%参考值分别为4.45~7.41 mm和41.36~152.92 cm/s.门静脉管腔内径为(12.40±2.90)mm,血流速度为(38.33±16.01)cm/s;其95%参考值分别为6.72~18.08 mm和22.32~49.34 cm/s.结论 超声检查能对TIPS术后的分流通道内支架及门静脉狭窄与否做出客观评价,并获得了二者的测量参数,是疗效随访观察较理想的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严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损伤

    作者:朱晓浩;陈卓;王雪丽;马昕;谈希;王珍祥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对34例患者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观察组),并以12例外伤后仅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评定2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局部感觉等临床效果.结果 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的34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有3例患者创面出现少量张力性水泡,经勤换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采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的12例患者局部皮瓣全部存活,6个月后复查出现不同程度瘢痕挛缩、皮瓣变形、皮瓣萎缩等,而采用改良方式手术的患者术后功能、局部感觉、瘢痕大小等均明显优于后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端创面,可成为能负重及耐磨的带感觉皮瓣,此法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下肢足踝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

  • 难治性枕叶癫痫的定位诊断和手术治疗研究

    作者:林巧;杨朋范;梅珍;张辉建;裴家生;吴箭午;王守森

    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枕叶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枕叶癫痫患者的发作症候学、头皮脑电图、MRI、FDG-PET、颅内电极脑电图等在术前定位诊断方面的价值,根据Engel's癫痫分级标准对远期癫痫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术前25例存在视觉先兆,15例头颅MRI发现了枕叶结构性病变,27例发作间期FDG-PET检查提示致痫区或其周围代谢减退,30例患者经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明确致痫区.35.3%的患者术前存在视野缺损,61%的患者术后原有视野缺损加重或出现新的视野缺损.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81.1%的患者无发作或很少发作.结论 药物难治性枕叶癫痫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癫痫控制效果.枕叶及邻近脑区表面广泛的颅内电极覆盖有助于界定致痫区和视觉皮质,尽可能保护视觉功能.

  • 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Bankart损伤的初次肩关节脱位

    作者:王宇;李如珍;刘宪民;刘欣伟;刘松波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手术方法治疗初次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5例初次肩关节脱位并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Bankart损伤,术中应用缝合锚钉修复撕裂的关节盂唇,术后早期随访并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5例患者均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随访肩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性情况,未再发生脱位.肩关节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和Rowe评分术后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Bankart损伤的初次肩关节脱位术中创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是肩关节初次脱位较好的治疗方式.

  • 经皮微创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淦科;叶蜀新;林海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后路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2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和28例采用后路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肌间隙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ODI和VAS评分.结果 随访2组患者6~18个月,平均12.6个月.2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1年伤椎矢状面指数及Cobb角均获得良好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1年的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2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肌间隙组,而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明显多于肌间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确切疗效,安全可靠,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便;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武政;刘向栋;常宝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25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术的临床资料,以术前一般资料和术中临床因素作为分析变量,运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 回归法分析PFNA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和高危因素.结果 78例经PFNA治疗的高龄患者内固定失败,经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激素应用、基础疾病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 对于有严重性骨折(Ⅲ、Ⅳ型骨折)、4~6级骨质疏松、尖顶距大于25 mm等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治疗术内固定失败高危因素患者,临床治疗中应对此加以重视,给予有效干预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 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随访研究

    作者:杨志奎;代加楠;曹熙;李永刚;李鹏;高鑫;刘冲;郑梅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联合术后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1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短节段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6),单节段伤椎置钉作为观察组(n=65),术后给予1年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评估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密度值.结果 术后各组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12个月,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DI评分在术后3 d及3个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至随访结束均未表现出差异.而伤椎置钉的使用在术后3 d至12个月均显著改善了伤椎的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显著提高了骨密度(P<0.05).结论 伤椎置钉有利于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促进功能和正常解剖结构的恢复.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 椎间盘病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MMP-1及TIMP-1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冯习坤;孙马玲;曾昭池;郭立新

    目的 研究椎间盘病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MMP-1及TIMP-1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4例突发创伤致椎体骨折手术摘除椎间盘患者作为对照组.手术分离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1、TIMP-1表达,分析MMP-1、TIMP-1表达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髓核MMP-1、TIMP-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椎间盘退变中,髓核MMP-1、TIMP-1表达量依次下降(P<0.05).观察组纤维环MMP-1、TIMP-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椎间盘退变中,纤维环MMP-1、TIMP-1表达量依次下降(P<0.05).髓核及纤维环MMP-1、TIMP-1高表达,发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风险明显高于MMP-1、TIMP-1低表达者(P<0.05).MMP-1作为预测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94.11%;TIMP-1作为预测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9.41%,特异度为88.24%;联合二者,其预测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97.14%.结论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MMP-1、TIMP-1的表达明显增高,对协助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二肽基肽酶-4和白介素-6在热性惊厥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健;高健;张成元;范元腾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4(DPP-4)和白介素-6(IL-6)在热性惊厥(FS)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SPF级正常14日龄SD大鼠,通过经典FS热水浴模型进行造模.利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2组DPP-4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选取50例FS患儿为热性惊厥组和2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QPCR和ELISA检测2组DPP-4和IL-6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表达差异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图显示免疫因子DPP-4与IL-6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动物及临床水平表明,FS组DPP-4及IL-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及IL-6基因及蛋白在动物及临床水平具有高表达模式,提示这两个基因与FS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揭示了免疫因素在FS发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为研究F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和新的治疗靶点.

  • 西格列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作者:王敏;魏芳晶;阴淑莹;于赛华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实验组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并予以沙格列汀灌胃.16周后,眼球取血,分析血清中血脂和血糖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并取主动脉组织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结果 2组小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HDC-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7.55±1.87)%,较对照组(11.67±1.32)%明显减小,血清VCAM-1低于对照组,eN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增加HDL水平,增加血清中eNOS含量,抑制VCAM-1的表达,进而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腰神经根及主要毗邻结构的CT解剖学研究与三维构建

    作者:于鹏辉;伍修宇;李俏;孙秋敏;李严兵

    目的 利用CT数据观察腰神经根及其与主要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并对其进行三维构建与测量,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选取30例健康成人腰骶部的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导入Mimics 17.0软件,分割出相关结构,获得各结构的图层,对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虚拟显示,并对腰神经根及周围主要结构进行观察及相关测量.结果 L3~L4椎间盘层面到L5~S1椎间盘层面腰神经根与上关节突的近距离逐渐增大;三维模型清楚地显示了腰神经根及其主要毗邻结构在腰骶部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腰椎间盘的厚度越往下越厚,而腰椎间盘后缘中点到上位腰椎棘突末端的距离,先增大再减少,在L3~L4椎间盘到上位腰椎棘突末端距离大.结论 通过对腰神经根与上关节突的关系、腰椎间盘厚度及腰椎间盘到上位棘突末端距离变化的分析,为临床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 学龄前期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形态特征发育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吴春立;尤壮志;史君;张少杰;李志军;于静红;王星

    目的 分析总结学龄前期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形态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学龄前期儿童寰枢椎疾病该年龄段患儿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操作、螺钉的设计和生产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3~6岁学龄前期儿童行颈椎寰枢椎CT扫描的临床资料,排除有寰枢椎骨折、畸形、结核、肿瘤等疾患的病例,保留60例寰枢椎单椎结构正常的病例资料(如寰枢椎半脱位);将所获取的CT原始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重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组进行寰枢椎椎弓根相关指标的测量与分析.结果 椎弓根宽(PW)、椎弓根高(PH)和椎弓根骨通道全长(PL)总体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寰椎(C1)的PW/PH比值均大于1.0,即C1椎弓根的宽度值大于高度值;枢椎(C2)的PW/PH比值均小于1.0,即C2椎弓根的宽度值小于高度值.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脊柱生长发育较快,不同年龄段寰枢椎椎弓根具有不同发育特征,3~6岁学龄前期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各径线总体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寰枢椎椎弓根理论上可置入直径小为3.5 mm的椎弓根螺钉.

  • IL-6、CRP及PCT在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超;刘欣伟;韩文锋;张敬东;李如珍;张旭腾;余昆;张叶兵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在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左侧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组(实验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未感染组(对照组),各32只,实验组所有兔子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即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注入左侧髋关节内,对照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检测所有兔子术后血清中IL-6、CRP及PCT水平变化.术后9 d取关节液和3块关节滑膜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实验组细菌培养均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组则为阴性;术后1 d,2组血清中IL-6、CRP和PC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9 d实验组血清中IL-6、CRP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2组兔子术后1、3 d内IL-6、CRP和PCT计数水平均有一个明显升高的过程(P<0.05),术后6 d,实验组兔子血清中IL-6、CRP和PCT水平持续升高(P<0.05),对照组兔子于6 d后开始下降,并且PCT于6 d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IL-6、CRP则于9 d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IL-6、CRP和PCT联合检测的灵敏性为96.9%,特异性为90.6%,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查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论 联合检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的血清中IL-6、CRP及PCT水平,可为临床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 腰椎小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鹏;杨春;蔡静桐;刘金生;徐国刚;姜苏明

    目的 通过对腰部关节突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解剖观察,探讨去神经术中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定位和靶点的选择.方法 对5具尸体的腰部关节突关节区域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关节突关节周围肌肉的配布情况、脊神经后支的分支情况,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与上关节突、横突和关节突关节的关系,测量了骨纤维管的内侧开口、关节突关节囊和上关节突距棘突边缘连线的距离.结果 关节突关节及周围结构的解剖显示,脊神经后支分出的内侧支紧贴上关节突和横突根部走行,不易探查和解剖;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从骨纤维管穿后,斜向内下方走行,较容易追踪.结论 在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从骨纤维管穿后进行去神经操作可以提高去神经术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

局解手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