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국제마취학여복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78
  • 国内刊号: 32-17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44
  • 曾用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曾因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悬吊式、气腹腹腔镜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韩传宝;于力;吴霞;周钦海;钱燕宁;韩素萍

    目的 比较在不同麻醉方法下妇科悬吊式或气腹腹腔镜患者术中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57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均短于100 min,按手术方式或患者的意愿分成3组(每组19例):Ⅰ组,于静脉全麻下行CO2气体腹腔镜手术;Ⅱ组,于静脉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Ⅲ组,于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3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 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第2天晨8时(T4)4个时点的TNF-α、IL-6、IL-10和HSP70浓度.结果 麻醉前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和HSP7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指标的水平均升高,其中Ⅰ组在T3时达峰值,Ⅱ组和Ⅲ组在T4时达峰值.组间比较,Ⅰ组在T2时点的TNF-α水平[(31±14) pg/L)]高于Ⅱ组[(24±10) pg/L] (P<0.05);在T3时点,Ⅰ组的IL-6[ (46±8) pg/L]、TNF-α[( 54±18) pg/L]和HSP70[ (3.18±0.58) μg/L]水平分别显著高于Ⅱ组[( 39±6) pg/L,(36±17) pg/L,(2.30±0.29) μg/L](P<0.叭),且IL-6/IL-10比值也高于Ⅱ组(P<0.05);此时,Ⅲ组的IL-6[(27±10) pg/L]和TNF-α[(24±7)pg/L]水平低于Ⅱ组(P<0.05).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可进一步减轻此术式引起的应激反应.

  • 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朱钧;赵晓亮;克力木

    目的 研究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LC患者,ASA Ⅰ或Ⅱ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免气腹组,B组为气腹组.全麻后,潮气量均为10 ml/kg,呼吸频率(RR)均为12次/分,吸呼比(I:E)均为1:2.分别于入室平卧后10 min的时点为To;手术开始时的时点为T1;A组以手术开始后15 min的时点为T2,B组以建立气腹后15 min的时点为T2;以胆囊取出或解除气腹后5 min的时点为T3,采集血样行实验室检查,并记录生命体征.结果 B组氧分压较A组低,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与A组相比较较高(P<0.05);A组患者术后肩部酸痛及切口疼痛发生率较B组低,A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较B组快(P<0.05).结论 免气腹LC与二氧化碳气腹LC相比循环稳定,更有利于氧合,术后肩部酸痛及切口疼痛发生率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 瑞芬太尼、芬太尼对过度肥胖患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胜;司马靓杰;郭素香;代志刚;董希玮;刘扬;谢丽萍

    目的 探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于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效果及复苏的影响,探索联合应用两种药物的可行性,并找到较为可行的联合方式.方法 按随机区组设计将实施全身麻醉的肥胖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是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l组(RF1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2组(RF2组),比较4组患者的全身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麻醉后的复苏质量.结果 麻醉诱导后即刻R组和RF2组在预防插管等刺激所引起的平均动脉压(MA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分别为(63±7) mm Hg(1 mm Hg=0.133 kPa)、(8.8±2.5)pmol/L和(64±9) mm Hg、( 8.5±2.8) pmol/L,与F组(69±10) mm Hg、(10.8±2.6) pmol/L比较降低(P<0.05).麻醉后R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4.9±1.9)、(12.0±1.7)、(15.4±2.3) min、RF2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6.3±3.4)、(15.7±1.4)、(12.6±1)min和F组(22.7±1.7)、(14.8±1.6)、(30.0±3.8) min相比均较短(P<0.05),R组和RF2组停药后1 h OAA/S评分分别为(3.5±0.7)、(3.5±0.8),较F组(2.2±0.8)大(P<0.05)患者清醒程度高,但是R组停药后lh和3h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分别为(5.3±1.0)、(5.3±0.8)较F组(2.3±0.6)和(2.9±0.6)高(P<0.05),RF2组和F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RF2组方式联合应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不仅在全身麻醉中安全有效,而且复苏质量较好.

  • NR2B反义寡核苷酸对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μ受体与κ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双银;石翊飒;卫毅

    目的 观察NR2B反义寡核苷酸(NR2B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NR2B)对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μ受体与κ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NR2B亚基与阿片μ受体与κ受体在介导吗啡依赖和耐受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30 g~270 g.鞘内埋管成功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只.吗啡皮下注射首日10 mg/kg,每日2次,隔日每次增加10 mg/kg,至第6天末次注射50 mg/kg,建立吗啡依赖模型,以纳洛酮4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吗啡依赖催促戒断模型,观察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并评价造模是否成功.分为吗啡依赖组(A组);相应时间点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B组);末次注射吗啡后4h腹腔注射盐酸纳洛酮4 mg/kg激发戒断症状为吗啡戒断组(C组);在皮下注射吗啡的同时鞘内注射15 nmol ANR2B为吗啡+ANR2B组(D组);在纳洛酮激发前30 min鞘内注射15 nmol ANR2B为戒断+ANR2B组(E组).应用RT-PCR检测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μ受体与κ受体mRNA表达.结果 ①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NR2B mRNA表达(0.965±0.012;0.958±0.020)较对照组(0.763±0.031)明显上调,NR2B反义寡核苷酸使其表达明显下调(0.786±0.011).②吗啡戒断症状主要表现为湿狗样摇体、激惹、齿颤、眼睑下垂、腹泻等.鞘内注射NR2B反义寡核苷酸则明显减轻戒断症状的总评分(32±2,22±3).③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mRNA表达(0.955±0.021,0.946±0.013)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鞘内注射ANR2B则明显降低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mRNA的表达(0.801±0.013;0.824±0.021).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后1h,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mRNA的表达较吗啡依赖组明显下降.激发前30 min鞘内注射ANR2B,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mRNA表达与戒断组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④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中κ受体mRNA表达(0.735±0.025;0.757±0.010)较对照组(0.974±0.016;0.982±0.013)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鞘内注射ANR2B则显著增加脊髓和脑干中κ受体mRNA的表达(0.875±0.012; 0.854±0.016);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后1h,脊髓和脑干中κ受体mRNA的表达较吗啡依赖组明显增高;激发前30min鞘内注射ANR2B,脊髓和脑干中κ受体mRNA表达与戒断组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β -actin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与κ受体表达的变化在吗啡依赖与戒断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鞘内注射NR2B反义寡核苷酸通过有效逆转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中μ受体与κ受体表达的变化趋势,从而发挥其抑制吗啡依赖与减轻戒断症状的作用.

  • 吸烟对七氟烷消除时间的影响

    作者:杨亚雯;嵇富海

    目的 探讨在肺功能正常患者中吸烟对七氟烷消除时间的影响.方法 取90例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且ASA分级Ⅰ~Ⅱ级的男性患者,年龄介于20岁~63岁,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吸烟患者组,45例为非吸烟患者组,术前测定其肺功能均正常,术中行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监测患者吸氧浓度、吸入和呼出的七氟烷MAC水平.快速诱导插管后,给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全麻维持,术中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维持在1 MAC,氧流量2L/min,时间持续1h,后关闭挥发罐,氧流量调高至6 L/min,记录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自1 MAC降至0.3 MAC以及降至0.1 MAC所用的时间,并对上述分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呼出七氟烷浓度从1 MAC降至0.3 MAC吸烟组是(99±42)s,非吸烟组是(117±38)s(P>0.05);从1 MAC降至0.1 MAC吸烟组是(411±140)s,非吸烟者是(501±176) s(P<O.05),吸烟组患者七氟烷消除时间短于非吸烟组患者.结论 在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吸烟患者其七氟醚麻醉消除时间较不吸烟患者缩短.

  • 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效果的影响

    作者:余骏马;董春山;陆姚;朱海娟;李蕾;徐瑞好

    目的 探讨预先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啶( 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全麻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LC患者50例,ASA Ⅰ ~Ⅱ级,年龄21岁~57岁,体重42.5 kg~80 k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Dex组(D组)两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注射10 ml生理盐水,D组以同样的方法静脉注射Dex 0.6 μg/kg,然后开始麻醉诱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麻醉诱导前(T2)、注射丙泊酚后1(T3)、2 min(T4)、插管即刻(T5)、插管后1(T6)、3 min(T7)、手术开始即刻(T8,即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结束至拔管时间、术毕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患者有无呛咳反射;记录各患者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各组患者使用阿托品、麻黄素、乌拉地尔及艾司洛尔的次数.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拔管呛咳减少(5vs 14,P<0.05);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减少[(385±120) mg vs (493±158) mg,P<0.05;(33±7) μg vs (38±6) μg,P<0.01];阿托品使用率增加(6vs2,P<0.05),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使用率减少(4 vs 12和4vs 11,P<0.05).C组T3~8各时间点MAP与T0时比较均下降(P<0.05);D组T1时MAP升高(P<0.05);C组T3~8各时间点MAP较D组有所下降(P<0.05).C组T4、T5时HR下降(P<0.05);D组T1~8各时间点HR较T0时均下降(P<0.05);D组T1~3和T6~8各时间点HR较C组下降(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诱导前预先静脉注射0.6μg/kg Dex,可提高全麻质量.

  • 术中调节全身炎性反应对预防性镇痛的影响

    作者:蒋嘉;岳云

    目的 观察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使用乌司他丁调节全身炎性反应对预防性镇痛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骨科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被随机分入全麻+乌司他丁组(A组)、全麻+硬膜外麻醉组(B组)、全麻+乌司他丁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或单纯全麻组(D组).A组在切皮前予乌司他丁20万U,然后以20万U/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B组于硬膜外腔间断予1%罗哌卡因5 ml~10 ml;C组联合A组和B组方案;D组不予其他干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情况、并测量IL-6、IL-10的浓度.结果 4组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IL-6、IL-10浓度在术前是相似的;术后IL-6水平:A组(14.84%)和C组(25.92%)下降,B组变化不大(下降3.34%),D组升高(23.12%).第1次额外使用镇痛药的时间A组和D组明显早于B组和C组(P<0.01),PCA的实际按压次数D组明显多于其他3组(P<0.05).术前4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安静状态下,4组均达到了满意镇痛,但是D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始终高于其他3组;活动状态下,除D组外,其他3组都逐步达到了满意镇痛.结论 术中使用乌司他丁调节全身炎性反应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疼痛,联合硬膜外麻醉能产生更佳的结果.

  • 七氟醚对SD大鼠海马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潘志强;鲁显福;杨俊霞;郝凌云;朱丽娇;曹君利

    目的 七氟醚麻醉会导致学习记忆损伤,但其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前期研究中,笔者利用基因芯片对SD大鼠海马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表明七氟醚能够改变海马内417个基因的表达,其中生物钟基因也有明显差异改变.本研究进一步系统调查了七氟醚对SD大鼠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七氟醚致学习记忆损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5%~4.5%七氟醚麻醉SD大鼠4 h.54只完全随机分为样本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样本和对照分别在麻醉苏醒期0、4h、2d和10d处死并分离海马组织,提取总RNA.然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方法进行生物钟基因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 表明被调查的6个生物钟基因包括时钟周期基因2( period2,Per2)、白蛋白启动子D位点结合蛋白(the D site albumin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Dbp)、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al protein,Arc)、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l)、早期生长应答基因2(early growth response 2,Krox20)和神经生长因子诱导蛋白B(nerve growth factor induced protein I-B,NGFI-B).其中上调基因有Krox20,下调基因有Arc,Dbp和Per2;只有Egr随着苏醒时间增加先上凋后下调表达.相比之下,Krox20生物钟基因受七氟醚影响大.从剂量效应和时间相来看,只有Egr和Per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他4个基因则无此关系.此外,6个生物钟基因均有明显时问依赖关系,随着麻醉后苏醒时间增加,其表达水平逐渐趋于正常.结论 七氟醚对海马生物钟基因表达有较大影响,这种改变会持续较长时间(至少10 d),这可能与七氟醚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有关.

  • 低温通气对犬肺功能及体温的影响

    作者:魏福生;杨蕾;马龙先;钟钦文

    目的 观察低温气体机械通气对犬体温、呼吸力学、血气参数值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杂种犬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即低温组(HG)和常温组(NG).气管插管后低温组和常温组分别用4℃低温气体和25℃常温气体行机械通气,犬气管插管后0 min作为基础值,连续观察240 min.每30 min分别观察并记录实验犬鼻咽温、腋温、血温;取机械通气0 min、1、2、3、4h5个时间点分别观察并记录实验犬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和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肺静态顺应性(Cstat)].机械通气0 min、2、4h3个时间点用ELISA法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后取肺组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 低温组和常温组不同通气时间的体温(鼻咽温、腋温、血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和常温组各时间点的PaO2、PaCO2、pH及Raw、Ppeak、Cst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2、4h时间点的低温组和常温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在通气2、4h时间点的低温组IL-6浓度分别为(0.292±0.024),(0.281±0.022) μg/L显著低于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浓度(0.312±0.133),(0.301±0.031)μg/L;在2h时间点低温组和常温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但在各时间点两组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肺组织累积平均评分(2.44±1.03)显著低于常温组(4.01±1.31).结论 与常温气体机械通气相比4℃低温气体机械通气对犬的的体温、血气交换和呼吸力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能抑制炎性因子(IL-6)的分泌,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

  • 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围术期体温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张艳峰;沙玉亭;万继英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采取不同温度冲洗液对患者体温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拟行PKRP的老年患者,ASA Ⅰ ~Ⅲ级,选择L2-3间隙行腰-硬椎管内联合麻醉.冲洗液为0.9%氯化钠溶液,按照术冲洗液温度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室温冲洗液;Ⅱ组为加温至37℃冲洗液.观察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直肠温度、血压、心率,于术前(T0)、术毕(T1)及术后6 h(T2)、术后24 h(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电解质、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 室温组手术后体温(35.3±0.3)℃明显低于手术前(36.7±0.1)℃(P<0.05);加温组手术后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电解质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全血黏度高切[Ⅰ组:(4.88±0.77)、(4.12±0.34);Ⅱ组(4.92±0.66)、(4.34±0.43)]及还原黏度高切[(Ⅰ组:(6.750.92)、(6.34±2.37);Ⅱ组(6.78±0.81)、(6.63±1.95)]两组术中均有降低,但术后24 h室温组[Ⅰ组,高切(5.28±0.22)、(7.99±0.89),血浆黏度(1.96±0.18)]明显增高(P<0.05).结论 PKRP期间灌洗液温度能引起体温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低体温时可致术后血液黏滞度增加.

  • 甘露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干预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文义;贺萍;薛立超;武志平;梁李娟;赵嘉训

    目的 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后甘露醇干预的佳时机.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36只,制备I/RI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即I/RI组(B组)和再灌注即刻、30 min、1、1.5 h甘露醇干预组(分别为C、D、E和F组).再灌注24 h后取脑组织,对各组海马CA1区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存活细胞数和变性细胞率作出检测.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即刻甘露醇干预组锥体细胞大多保持正常形态,细胞结构完好,细胞间质无水肿表现;存活细胞数为(22.0±1.1)个/100 μm,与假手术组(23.0±0.9)个/100 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性细胞率(8.17%)较对照组(40.17%)明显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7.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0 min以上甘露醇再干预,神经元损伤不能改善.结论 脑I/R早期血压梯度建立后及时给予甘露醇建立反相的渗透压梯度,可以有效防止细胞水肿的形成,并能阻断由此引发的不可逆细胞损害.研究发现恢复灌注30 min以上再给予甘露醇基本无效.

  • 预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黄龙;袁世荧;王开俊;任俏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静脉预注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laparoscopically hysterectom,LH)对患者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48例行全麻下择期LH患者,年龄35岁~60岁,ASA Ⅰ ~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B1组、B2组、B3组分别于切皮前10 min缓注布托啡诺0.01、0.02、0.03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C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分别记录4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术后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副作用.所有患者的全麻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加用镇痛药的病例予以剔除.结果 B3组术毕苏醒时间(18.9±0.87)s较其他3组[(6.3±0.38)、(7.0±0.37)、(5.5±0.03)s]明显延长(P<0.05);各实验组术后VAS评分比C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间,B2组、B3组术后VAS评分比B1组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各实验组术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B1组、B2组比较,B3组在术后2、4、6h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B3组术后的头晕发生率(41.6%)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0.02 mg/kg静脉预注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较少副作用,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适宜剂量.

  • 抑制小鼠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的小干扰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功能鉴定

    作者:张蓬勃;李卫松;李旭;郑娟;李玲;王妮;雷珊;陈新林;吕海侠;刘勇

    目的 构建针对小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1α,HIF-1α)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腺病毒载体AdHIF-1α-shRNA-EGFP,鉴定AdHIF-1α-shRNA -EGFP在培养的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中对HIF-1α表达的影响,为研究HIF-1α信号途径在神经干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IF-1α的siRNA靶DNA序列,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小鼠HIF-1 α-shRNA-EGFP腺病毒载体,PCR和测序鉴定.体外转染培养的小鼠前脑皮质神经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对AdHIF-1 α-shRNA-EGFP转染的细胞进行低氧处理,双重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胚胎神经于细胞中HIF-1α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定量H1F-1α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 所克隆的序列和已知序列一致;AdHIF-1α-shRNA -EGFP可高效转染小鼠前脑皮质神经干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HIF-1α-shRNA -EGFP转染小鼠前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后,低氧条件下小鼠前脑皮质神经干细胞中HIF-1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52.05%和67.27%.结论 构建的AdHIF-1 α-shRNA-EGFP能够成功抑制低氧条件下小鼠前脑皮质神经干细胞中HIF-1 α的表达.

  • 压力图像与回流性状双指征法辅助硬膜外腔定位麻醉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研究

    作者:龚玉华;石海霞;武丽芳;拉布旦白拉;陈冬梅;钟海燕;李利彪

    目的 探讨压力图像与回流液相双指征法辅助硬膜外麻醉定位与监测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患者1 200例,ASA Ⅰ~Ⅲ级,年龄、体重、性别不限.根据硬膜外穿刺节段分为6组(每组200例):颈组(C4~5/C5~6/C6~7,C组),胸Ⅰ组(T3~4/T4~5,T1组),胸Ⅱ组(T8~9/T9~10,T2组),胸Ⅲ组(T10~11/T11~12,T3组),腰Ⅰ组(T12~L1/L1~2,L1组),腰Ⅱ组(L2~3/L3~4,L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直入法进针,固定至脊上韧带后,退出针芯,穿刺针经三通与ICP传感器连接,进针的同时观察不同层次压力数值与图像变化,当图像显示直线返折,继而曲线波形出现且数值形成落差时,经三通注入3 ml气泡盐水无压缩,即可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头向置管15 cm,退针后留管3 cm,固定导管平卧,导管末端连接装有盐水的玻璃注射器.全程根据压力动态图像显示导管在硬膜外腔,观察回流液性状(-清;+微红;++显红;+++深红;++++血性)5 min,回流液性状为(+++)以下,给予试验量、维持量完成手术.观察记录麻醉全程回流液性状.记录到达黄韧带(T0)、硬膜外腔(T1)、注药动态平衡后(T2)的压力值.观察并记录分次注药后压力图像变化及阻滞效果,各类副作用.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突破黄韧带前,压力数值呈急剧上升像,进针至黄韧带,压力波形为直线,压力数值为(82±26) mmHg(1 mmHg=0.133 kPa).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压力图像呈特异性直线返折,继而出现正弦波形,压力数值明显降低到(7±12) mm Hg.与T0比较,各组T1、T2均有降低(P<0.05).与T1比较,各组T2均升高(P<0.05).结论 压力图像与回流液相双指征法辅助硬膜外麻醉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常规用于各年龄组、各节段硬膜外麻醉.

  • 超声引导在小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南洋;李挺;李军

    背景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小儿区域麻醉.目的 超声通过实时成像方法来定位目标神经,使麻醉医师在实施小儿神经阻滞时能够直视各种解剖结构,观察穿刺针进针深度及局麻药扩散情况,从而提高了小儿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减少了并发症.内容 目前研究集中于超声引导下各种小儿神经阻滞的实施及超声成像特征,同时也要了解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的优势.趋向 超声引导会成为区域麻醉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小儿麻醉开创新的方向.

  • 谷氨酸转运体与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张霞婧;贾济;朱萧玲;陈绍洋

    背景 缺血性脑损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谷氨酸损伤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调控谷氨酸浓度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与谷氨酸转运体的关系及多种预处理方法对谷氨酸转运体的影响,寻找一种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内容 综述谷氨酸转运体的亚型、分布、结构和功能以及谷氨酸转运体与缺血性脑损伤和多种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关系.趋向 非缺血预处理如电针预处理、高压氧预处理等对脑缺血损伤治疗效果确实且易于实施,谷氨酸转运体可能是其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吗啡复合氯胺酮治疗顽固性癌痛的免疫调节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周乃宝;王凯国;李浩

    背景 顽固性癌痛在所有癌痛患者中约占3%~2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疼痛导致的过度应激会严重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吗啡复合氯胺酮治疗顽固性癌痛在理论上可以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但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目的 初步探讨吗啡复合氯胺酮治疗顽固性癌痛的免疫调节及其机制.内容 吗啡是目前临床使用广泛的治疗晚期癌痛药物,但吗啡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耐受及痛觉过敏,同时它本身也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小剂量氯胺酮可拮抗吗啡的这些作用并减少吗啡用量,两者复合有协同或相加作用,通过缓解疼痛减轻机体过度应激来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同时两种药物也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相应受体引起其功能数量的变化,其机制可能与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一氧化氮(NO)、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等物质存在密切关系.趋向 为研究吗啡复合氯胺酮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

  •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作者:何智勇;张军

    背景 研究表明常规静态血流动力学监测不能准确反映术中患者的循环容量状态.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种崭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能动态、准确的预测液体反应性.目的 主要介绍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内容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以呼吸运动时心肺相互作用为基本原理,将心室每搏量周期性变化的程度作为衡量指标,以此预测和评估循环系统对液体负荷的反应性,进而对循环容量状态进行判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依据不同的监测原理把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分成3类,分别介绍3类监测参数的应用和局限性.趋向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为临床医生进行循环监测提供了更有效、更准确的评估方法,它的应用前景更加光明.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功能性
  • 右美托咪啶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王凯元;薛玉良

    背景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作为一种高效的α2受体激动剂,不仅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还有使心脏高危情形受益的抗交感,心肌自律性阻滞作用,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目的 概述及评价DEX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内容 阐述DEX心血管系统药理学特点,荟萃分析DEX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各阶段应用的具体方案及安全性.趋向 DEX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应用有独特优势,并有更广阔的前景.

  • 氧自由基与水通道蛋白4在脑水肿中作用机制及联系

    作者:陈珊;徐国海

    背景 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可能是导致脑水肿形成的调节因素之一,但AQP4与氧自由基作用与脑水肿形成尚未见报道.目的 将AQP4与氧自由基在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作简要的概述.内容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膜水通道蛋白家族,其中AQP4在神经系统内含量丰富,与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水的代谢密切相关,同时急性脑出血时血肿周围脑组织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及自由基反应病理性加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趋向 通过研究氧自由基与APQ关系,进一步为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 再议围术期容量管理

    作者:李卫霞;刘鲲鹏;李成辉

    背景 围术期液体治疗一直是一个广受争论的临床难题.尽管有较多相关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但围术期佳补液方案仍是临床上悬而未决的难题之一.目的 总结目前液体治疗相关的证据,分析不同液体治疗方案对术后预后的影响.内容 在围术期应考虑到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的相关情况,采取目标导向性补液方案,而不是根据固定的补液公式来制定治疗方案.输注的液体种类取决于需要补充的特定生理间隙和不同溶液的药代学特性.趋向 未来研究的关注点在于特定手术患者的具体液体治疗方式,液体给予时机以及诊断容量不足和指导液体治疗的监测方法的改进.

  • 脂肪乳用于脂溶性药物急性毒性的救治

    作者:张鸿飞;徐世元

    背景 脂肪乳(lipid emulsion,LE)复苏治疗主要指输注LE可救治布比卡因等局麻药物中毒所致的顽固性心搏骤停.近,研究表明LE可用于多种脂溶性药物心血管系统毒性的治疗.目的 对LE用于非局麻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系统毒性救治现状进行综述.内容 LE不仅可用于布比卡因等长效局麻药毒性导致顽固性心跳停止的复苏,亦可用于精神类药物、钙拮抗剂、镇静催眠药、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抗寄生虫药等多种脂溶性药物心血管系统毒性的救治,其机制可能与“脂质池”效应有关.趋向 LE这一新用途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应重点关注LE救治有效的确切机制,寻求临床适用的佳使用方法.

  • 心血管手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田丽娟;晏馥霞

    背景 近年来,随着对疼痛机制研究的深入和疼痛危害性认识的提高,心血管手术术后急性疼痛受到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广泛重视.麻醉技术的发展和镇痛方法的改进,对麻醉医生处理术后急性疼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心血管手术术后急性疼痛,提高其疗效.内容 现对心血管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影响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血管手术术后镇痛方法进行详尽的阐述.趋向 心血管术后急性疼痛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新型镇痛模式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 日间手术麻醉离院标准

    作者:李芸;李天佐

    背景 日间手术已经成为麻醉医生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一例成功的日间手术麻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患者尽早而安全地离院,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制订出公认的合理的安全性高的离院标准.目的 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制订的各种离院标准的文献资料.内容 分析Aldrete评分、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postanesthetic discharge scoring system,PADSS)、区域阻滞和椎管内麻醉的离院标准、影响离院时间的因素等.趋向 各种评分系统都具有其历史先进性,我们需要根据手术和麻醉的发展来制订更符合现状的日间手术离院标准.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离院标准
  • β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熊万霞;葛圣金

    背景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针对不同患者人群,各试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目的 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及研究提供依据.内容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应用时的适应证、药物选择、治疗时机、持续时间及存在的问题与争议.趋向 随着对β受体阻滞剂认识的深入,其临床应用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但目前各项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 不同种类液体复苏对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利;孙建良

    背景 脓毒血症本身及其发病过程中产生的炎症因子均可导致患者全身凝血功能的改变,脓毒血症的治疗指南将液体复苏治疗列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目的 液体复苏对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内容 描述了脓毒血症、晶体液、胶体及液体输注策略对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趋向 不同的液体种类及治疗方案均可对脓毒血症患者不同的凝血因子产生短暂的、程度不同的影响,但各种液体输注对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相似.

  • 磷酸丙泊酸钠与镇静

    作者:谢莉;方才

    背景 磷酸丙泊酸钠(磷酸丙泊酸)是一种新型的镇静/催眠药,在目前的研究结果中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 概述磷酸丙泊酸钠的药理学性质及临床研究进展.内容 磷酸丙泊酸钠为镇静/催眠药,是一种水溶剂型的丙泊酚前体药,在体内代谢释放活性的丙泊酚发挥镇静效应.由于磷酸丙泊酸钠在体内的水解过程,其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较脂肪乳剂型的丙泊酚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有的临床实验证实磷酸丙泊酸钠可安全有效的用于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及小手术的镇静过.趋向 磷酸丙泊酸钠可与多种麻醉药物合用,严重的副作用较脂肪乳剂型的丙泊酚少,随着研究的进一步进展,磷酸丙泊酸钠将有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张军;耿立成

    背景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症状的临床症候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基本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微创介入治疗3大类.目的 阐述介入治疗的创伤小、能同时治疗多个节段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内容 总结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经皮穿刺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内镜下经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臭氧消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趋向 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因其优点多,创伤小等特点将被患者接受.

  • 腰痛的诊疗进展

    作者:俞晓杰;王祥瑞

    背景 腰痛,又称下背痛,是引起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的 在众多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提供基于循征医学的腰痛诊断和治疗进展.内容 临床医生应该首先把腰痛患者归类为机械性、神经性或继发性腰痛,进而给予相应的检查和治疗.趋向 机械性腰痛不应该常规使用影像学检查.腰痛患者的一线药物治疗是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腰痛的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等还存在争议,应该根据循征医学证据选择医师所熟悉的治疗.

    关键词: 腰痛 循证医学 镇痛
  • 缺血后处理与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

    作者:张维亮;赵砚丽

    背景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能明显减轻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已经得到证实,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组织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然而近些年提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IPo减轻器官I/RI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从MPTP的角度探讨IPo的保护机制.目的 阐述MPTP在IPo器官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内容 MPTP是IPo发挥作用的终靶点.它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上的复合蛋白孔道,其开放程度与细胞钙离子超载、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氧活性物质增多、凋亡蛋白释放等关系密切.IPo可通过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器官保护作用,对MPTP的调节是其重要方面.趋向 MPTP的研究完善了IPo器官保护机制.

  • 全身麻醉-横纹肌溶解症

    作者:汪鼎鼎;李文献

    报道一男性患者,26岁,全麻下行双扁桃体摘除+腭咽成形术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血肌酸激酶上升至正常值上限160倍,经治疗后患者康复.

    关键词: 全麻 横纹肌溶解症
  • SLIPATM喉罩与PLMA喉罩在短小全麻手术中的气道管理比较

    作者:何德廷;李建军

    近年来声门上通气装置——喉罩通气道在全身麻醉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公认的临床效果.新型喉上通气装置流线型喉罩(SLIPATM)和食管引流型喉罩( ProsealTMLMA,PLMA)都是按人体口咽部的解剖结构塑型的.PLMA是万能型喉罩,独立的引流管设计把通往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通路分开.对于想获得正常通气压,同时又不想使用肌松剂的手术是理想的.SLIPATM喉罩气道导管是根据咽部结构由特殊材料吹制塑形而成,外型简洁,虽然没有充气罩,但在使用中仍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呼吸道密封,可用于正压通气和自主呼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