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국제마취학여복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78
  • 国内刊号: 32-17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44
  • 曾用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曾因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骨癌痛大鼠脊髓水平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春伟;朱珊珊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大鼠脊髓水平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Ⅰ组)、假手术+米诺环素组(Ⅱ组)、BCP+米诺环素组(Ⅲ组)和BCP+生理盐水组(Ⅳ组).①于造模前1d及造模后3、5、7、10、14、18d测定大鼠(每组选8只)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同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mechanical threshold,PWMT)至14 d;②于造模前1d及造模后3、5、7、10、14、21 d同一时段随机处死大鼠(每组选4只),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SIC1a的表达;③于造模后1、3、7、14、21 d,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大鼠(每组选4只)患侧脊髓ASIC1a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1,Iba-1)]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共表达. 结果 ①与Ⅰ组和Ⅱ组比较,造模后14、18dⅢ组、Ⅳ组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5d时Ⅲ组、Ⅳ组PWMT开始下降(P<0.01),至7、14 d维持在低水平(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PWMT在造模后7、10、14 d均较高(P<0.05).②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Ⅳ组从造模后3d开始ASIC1a表达上调(P<0.01),于14 d达到高峰(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在造模后5、7、10、14、21 d ASIC1a表达量均较低(P<0.05).③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在造模后3、7、14、21 d脊髓背角ASIC1a阳性细胞数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均较高(P<0.05),未发现双标细胞;与Ⅳ组比较,Ⅲ组大鼠脊髓ASIC1a阳性细胞数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大鼠BCP的形成和维持可能与ASIC1a有关;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可以减轻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ASIC1a的表达实现的.

  • 加波沙朵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谭珊珊;李春伟;王晨晨;朱珊珊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γ-氨基丁酸(γ aminobutyric acid,GABA)A型受体激动剂加波沙朵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痛阈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方法 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法建立NP模型.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组)、CCI组(C组)和CCI+加沙波朵组(G组).术后10~14 d,S组和C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G组皮下注射加波沙朵10 mg/kg,1次/d.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0 d给药前,术后14 d给药后0.5、1、2、4、8、12 h,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每组取4只大鼠,于术后14 d给药后2h处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染色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C组大鼠术后3 d PWMT[(13.46±1.67)g比(4.65±0.46)g]开始降低,持续到术后14 d给药后12 h(P<0.05),术后14d给药后2h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数明显增加[(103±7)个比(402 ±20)个](P<0.05);与C组比较,G组大鼠术后14 d给药后0.5 h PWMT[(2.73±0.57)g比(7.31±0.55)g]明显升高,持续到给药后8 h(P<0.05),术后14 d给药后2h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数明显减少[(251±20)个](P<0.05). 结论 皮下注射GABAA受体激动剂加波沙朵可减轻大鼠NP,其机制与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123例婴幼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杨永涛;郭孟孟;张东亚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的麻醉特点及管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6年8月123例在我院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给予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联合喉罩控制通气,记录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23例患儿中共有109例(88.6%,109/123)完成了RFCA,消融成功104例,成功率95.4%(104/109);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33.52) min,平均麻醉时间为(92.28±37.19) rmin;麻醉后因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导致未行消融术共计6例(4.9%,6/123).术后拔管苏醒期发生躁动5例,为拔出喉罩后喉痉挛,其中4例患儿加深麻醉后喉痉挛解除,自主呼吸恢复后返回病房,1例患儿加深麻醉后喉痉挛未能解除,经再次插入气管插管,带管返ICU,3h后顺利拔管返回病房.3例患儿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婴幼儿快速性心律失常行RFCA的麻醉管理要求高、风险大,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良好的循环、气道管理,合理的麻醉药物选择,是此类手术麻醉的管理要点.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脑钠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潇月;张薇;王义霞;李智勇;刘克琴;燕宪亮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URI)的关系. 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按入院后手术时间分为急诊介入组(60例)和择期手术组(60例),选择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于体检当天,急诊介入组、择期手术组分别于入院当天及介入术后24 h收集血样,检测血清中SF、hsCRP、TnT、BNP及LDL水平,并检测ST段回落百分比(ST-segment resolution,sumSTR),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急诊介入组和择期手术组入院时SF、hsCRP、TnT、BN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LDL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诊介入组与择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介入组术后24 h SF、hsCRP、TnT、BNP及LDL均高于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MI急诊介入术后血清中SF、hsCRP、TnT、BNP及LDL均明显变化,联合这几项指标检测对MI/RI的严重程度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电双频指数-靶控输注注射泵闭环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效益研究

    作者:陈鹤翔;朱斌

    目的 观察BIS-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注射泵闭环丙泊酚TCI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的节约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纳入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闭环组和开环组,每组20例.闭环组采用BIS监测闭环丙泊酚TCI维持全身麻醉,开环组采用BIS监测下人工调整丙泊酚TCI血浆效应浓度2~5 mg/L维持全身麻醉,BIS目标值50±5;瑞芬太尼血浆效应浓度4μg/L TCI.记录两组在入室后5 min(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手术切皮时(T4)、切皮后30 min(T5)、缝皮(T6)、手术结束(T7)、意识恢复(T8)、拔管即刻(T9)及拔管后5 min(T10)等时点MAP、HR、BIS值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及维持丙泊酚用药量、苏醒时间及进入PACU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及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 术中维持丙泊酚剂量闭环组[(6.2±1.4) mg· kg-1·h-1]较开环组[(6.9±1.0)mg·kg-1·h-1]降低了10%,两组各时点MAP、H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环组切皮时MAP、HR、BIS波动明显小于开环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NRS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IS-TCI注射泵闭环丙泊酚TCI与常规BIS监测下开环丙泊酚TCI可同样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可对患者个体化合理给予全身麻醉药物,并可部分降低术中丙泊酚使用剂量,降低麻醉后手术前的循环波动.同时,避免麻醉医师手动调控TCI靶控血浆浓度,极大地降低了麻醉医师的工作量,并使围麻醉期更加平稳安全.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抑制气管拔管期副作用低有效浓度

    作者:梁跃新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时,抑制患者气管拔管期循环反应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血浆靶浓度的半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EC50),以指导临床麻醉. 方法 纳入2016年6~8月于我院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所有患者均在BIS监控下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手术结束缝皮时停用丙泊酚,并将瑞芬太尼调整至试验浓度.根据上下序贯法原则设定瑞芬太尼试验浓度,第1例患者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 μg/L,间隔浓度为0.2 μg/L.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拔管期瑞芬太尼达到试验浓度时(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 min(T4)、2 min(T5)、3 min(T6)、4 min(T7)、5 min(T8)时的MAP和HR. 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患者接受单次肌松药下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均在2h内,术中未见严重应激反应、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未见皮肤瘙痒、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拔管时6例患者出现呛咳.根据序贯法,瑞芬太尼抑制拔管期循环反应的EC50为1.637 μg/L,其95%CI=1.481~1.769 μg/L. 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时,抑制50%患者气管拔管期循环反应的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为1.637 μg/L.

  • 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结合自控镇痛宣教在胸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陈斌;陈伟;胡北;饶丽华

    目的 探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结合自控镇痛宣教在胸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60例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组(Ⅰ组)和普通电子镇痛泵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监控系统进行术后镇痛并选择多个时间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后镇痛宣教,Ⅱ组采用普通电子镇痛泵.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使用镇痛泵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麻醉医师被动回访率等. 结果 与Ⅱ组比较,Ⅰ组4、8、12、24 h的NRS评分均较低(P<0.05);麻醉医师被动回访率Ⅰ组3例占10%、Ⅱ组13例占43.3%(P<0.05);Ⅰ组通过远程数据监测发现报警信息8次,Ⅱ组接到病房反馈镇痛不足有13次,至病房进行有效处理的时间Ⅰ组(9±3) min、Ⅱ组(13±7) min(P<0.05);Ⅰ组术后4、8、12、24 h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Ⅱ组(P<0.05).结论 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结合宣教在胸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可以为患者实施个体化镇痛管理,改善了镇痛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合酶1通路在硫化氢减轻心搏骤停大鼠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蔡慎权;李茜;仲浩;范婧婧;操良斌;段满林;徐建国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Nrf2)/血红素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是否参与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减轻心搏骤停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及参与该效应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经食管电刺激法建立大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缺血时间4 min.1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20只)、心搏骤停模型组(CPR组,30只)、硫氢化钠(sodium hydrogen sulfide,NaHS)组(30只)、NaHS+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NaHS+DMSO组,30只)、NaHS+Nrf2抑制剂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组(NaHS+RA组,30只).Sham组仅进行麻醉,经口气管插管,经股动静脉置管操作,其他4组均行电刺激诱发心搏骤停;NaHS组与NaHS+RA组于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经股静脉注射NaHS(0.5 mg/kg),此后持续泵入NaHS(1.5 mg·kg-1,h-1)3 h;NaHS+RA组于实验前1周每天及复苏即刻腹腔注射RA 10 mg/kg;NaHS+DMSO组于实验前1周每天及复苏即刻腹腔给予等容量溶剂DMSO,CPR组于复苏即刻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复苏成功后连续观察7d,记录大鼠生存情况;于复苏后1、3、7d评价神经功能;于复苏后24 h检测脑含水量、BBB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BBB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的生存率、神经功能评分、Nrf2和HO-1表达及occludin表达量比较,NaHS组均高于CPR组(P<0.05),而NaHS+RA组低于NaHS组(P<0.05);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及MMP-9阳性细胞数比较,NaHS组显著低于CPR组(P<0.05),而NaHS+RA组较NaHS组增高(P<0.05).NaHS组与NaHS+DMSO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2S可减轻心搏骤停大鼠BBB损伤,可能与H2S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MMP-9表达、减少Occludin蛋白丢失有关.

  • 肺复张策略对健侧肺氧合及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石博;张新敏;吴楠;王馥婧;董乃夫;麻海春

    目的 评价肺复张策略(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s,LRM)对健侧肺氧合及顺应性的影响. 方法 ASA分级Ⅱ级择期行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L组),每组20例.C组术中常规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L组OLV 20 min后进行1次LRM,两组均在OLV结束关闭胸腔前进行1次肺复张.分别于患者麻醉前(T0),OLV后20 min(T1),LRM后15 min(T2)、30 min(T3)、45 min(T4)及OLV结束(T5)时,采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并采集动脉血样本进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 结果 与C组相比,L组PaO2在T2[(150±11) mmHg比(204±21) mmHg,1 mmHg=0.133 kPa]、T3[(154±12) mmHg比(176±14) mmHg]、T5[(442±20) mmHg比(473±15) mmHg]时点均升高(P<0.05),Cdyn在T2[(21±3) ml/cmH2O比(25±3) ml/cmH2O,1 cmH2O=0.098 kPa]和T5[(26±3) ml/cmH2O比(31±5)ml/cmH2O)]时点提高(P<0.05). 结论 LRM可以有效改善OLV期间氧合及Cdyn,单次LRM提高PaO2有效时间为30 min,在15 min左右PaO2改善为明显.

  • 右美托咪定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玥琪;刘志强;沈富毅

    目的 探索母体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宫内缺血/缺氧的胎鼠大脑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孕19 d SD大鼠45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假手术组、Dex组和缺血/缺氧组.Dex组和缺血/缺氧组通过手术暂时性阻断母体子宫动脉血流模拟胎鼠在宫内缺血/缺氧状态,并于术前0.5 h分别给予母体Dex预处理和生理盐水对照;假手术组不阻断子宫动脉.统计每组新生仔鼠死亡率;取新生1d存活仔鼠,行大脑海马区切片,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及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 与Dex组、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缺氧组新生仔鼠死亡率高(P<0.05)、神经细胞凋亡明显、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 结论 母体Dex预处理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对遭受宫内缺血/缺氧的仔鼠提供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 颌面部神经阻滞在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红莉;石翊飒

    背景 唇腭裂在小儿先天性疾病中占很高比列,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对喂养和伤口愈合有很大影响. 内容 总结分析颌面部神经阻滞对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镇痛、术后苏醒、颌面部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以及对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各方面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颌面部神经阻滞镇痛方式、应用药物研究现状的总结归纳,探讨颌面部神经阻滞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为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镇痛提供有效的依据,完善小儿镇痛. 趋向 颌面部神经阻滞是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较为理想的一种镇痛方式,超声的引进使小儿术后镇痛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目前仍缺乏一种绝对满意、安全的颌面部神经阻滞方法,相关内容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超声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艳坤;袁军

    背景 目前气道评估及管理仍然是一门不断更新的临床科学.近些年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为围手术期、急诊及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气道管理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监测工具. 目的 针对超声技术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内容 描述呼吸道超声解剖结构,并概括超声在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趋向 超声的应用使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发生里程碑式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右美托咪定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及进展

    作者:解康杰;方军;连燕虹;姜慧芳;俞卫锋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目的 分析总结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改善老年患者POCD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 内容 简述POCD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发病机制;详细分析Dex改善POCD的可能机制. 趋向 目前对于POCD的治疗还在探索之中,Dex能否改善POCD,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 羟考酮在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菲迪;安晶;吴刚;吕海侠

    背景 羟考酮作为阿片类镇痛药已被广泛用于中重度疼痛治疗,尤其是与其他药物联用,更增加其镇痛效果、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和程度.然而,对于羟考酮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有待总结. 目的 为深入探索羟考酮的药用价值及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针对羟考酮在妊娠期妇女、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积极探索羟考酮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规范,并降低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风险.

  • 围手术期肺顺应性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李思源;李静洁;江来

    背景 良好的肺顺应性是维持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必要条件.随着科研和临床上对肺顺应性研究的逐步深入,围手术期患者肺顺应性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的 对围手术期肺顺应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内容 主要从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呼吸机设置、术中体位、特殊手术类型和患者自身因素等进行综述. 趋向 围手术期肺顺应性影响因素的探讨与研究,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肺保护和术后减少呼吸系统损伤都具有重要意义.

  • 脊髓背角浅层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瘙痒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迪;俞卫锋

    背景 脊髓背角浅层中间神经元与初级传入纤维、背角浅层的投射神经元、来自上位脑结构的下行投射纤维以及其他类型的中间神经元之间形成复杂的局部环路,在感觉信息(如痛觉、触觉和痒觉等)的传导和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的 探究脊髓背角浅层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瘙痒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为瘙痒治疗提供的新靶点. 内容 脊髓背角浅层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表达的BhIhb5抑制性中间神经元(Bhlhb5-expressing inhibitory interneurons,B5-I)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中间神经元分别在“化学痒”和“机械痒”的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趋向 瘙痒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其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小RNA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聂佳;王海英;喻田

    背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微小RNA(microRNA,miRNA)参与了其进程. 目的 对心肌I/RI过程中miRNA作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回顾并展望miRN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趋向 miRNA与心肌I/RI密切相关,更多以miRNA为靶点的治疗会被用于心肌保护.

  • 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高杰;郭文俊

    背景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有多种类型的止吐药物用于控制PONV的发生,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目的 探讨基因多态性对PONV发生的影响,为预防PONV提供预警作用. 内容 多种基因多态性与PONV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其中涉及对止吐药物疗效的影响. 趋向 目前已发现多个PONV的易感基因,期待根据基因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以优化PONV的药物防治效果.

  • 肺泡上皮细胞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作者:谢芳;姚滢;顾炎;朱科明;邓小明

    背景 肺泡上皮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病机制和康复机制所涉及的一种重要结构.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在ARDS中对维护肺血屏障的完整性和受损屏障的修复有着关键的作用. 目的 了解AEC在ARDS中的作用,启发临床治疗ARDS的新思路. 内容 从AEC的基本作用、在ARDS的免疫调节、损伤与修复、凋亡及其机制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趋向 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有效的措施治疗ARDS,今后仍需要在寻找新的治疗方向上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谭灵灿;朱涛

    背景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为肝移植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威胁患者生存.文献报道AKI发生率差异较大,原因可能与不同研究中AKI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有关.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AKI早期诊断的新进展,以便积极预防、尽早治疗. 内容 综述肝移植术后AKI的常用诊断标准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讨论可能的诊断新指标. 趋向 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是目前诊断AKI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但近年来研究指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等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或许可替代Scr,成为早期诊断AKI的理想指标.

  • 睡眠障碍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作者:翟茜;侯金超;方向明

    背景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在脓毒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睡眠障碍显著影响机体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 系统阐述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及对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脓毒症的神经-免疫-内分泌治疗提供防治新策略. 内容 综述睡眠障碍的类型和其对免疫功能及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趋向 睡眠障碍是目前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由此引起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功能障碍导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佳,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将开启脓毒症治疗的新靶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