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국제마취학여복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78
  • 国内刊号: 32-17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44
  • 曾用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曾因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主动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和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作者:张作晶;吴镜湘;吴德华;张晓峰;朱宏伟;徐美英

    目的 观察主动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和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 (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年龄45~7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层随机,分为主动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被单覆盖以及41℃输液加温,并将充气式升温毯覆盖于患者下腹部及双下肢,主动保温组患者入室时即开启升温毯,维持鼻咽温在36℃以上;常规保温组仅当体温下降至35℃时再开启升温毯,当体温回升至35.2℃时关闭升温毯.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60 min(T3)、120 min(T4)、18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记录鼻咽温;于T1时和术后12、24、48 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TnⅠ.比较两组术中体温和术后cTnⅠ的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吻合口瘘、脓胸的发生率. 结果 主动保温组42例、常规保温组43例纳入统计.主动保温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均可维持在36℃以上;常规保温组除T1、T2时体温在36℃以上,其余时间点均低于36℃(P<0.05),其中T2、T3时下降较快,T3~T6时下降速度减慢,其中8例患者体温下降至35.0℃,启动升温毯补救.与T1时cTnⅠ比较,两组术后12、24、48 h cTnⅠ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12 h cT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48 h主动保温组cTnⅠ明显低于常规保温组(P<0.05);以cTnⅠ的临床正常参考值0.03 μg/L为界限,高于此界限的,主动保温组为6例(14.3%),低于常规保温组的15例(34.9%)(P<0.05).主动保温组术中及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P<0.05). 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采用常规保温方式发生围手术期低体温依然常见,同时伴有cTnⅠ增高,采用充气升温毯主动保温可以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异常增高的肌钙蛋白.

  • 吸烟对术后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王丰;刘娜;高鸿;邹小华

    目的 系统评价吸烟对术后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检索吸烟对术后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影响的临床队列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及数据转换,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个队列研究,1 648例患者,其中非吸烟患者1 029例,吸烟患者619例;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文献总体研究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静脉吗啡当量24 h总用量[标准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difference,SMD) =1.67,95%CI(0.99,2.35),P<0.05]、单位体重24 h用量[SMD=1.29,95%CI(0.21,2.37),P<0.05],48 h总用量[SMD=0.56,95%CI(0.29,0.83),P<0.05]以及单位体重48 h用量[SMD=0.67,95%CI(0.43,0.91),P<0.05]均高于非吸烟组;术后恶心呕吐、瘙痒等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吸烟患者较不吸烟患者术后可能对疼痛更敏感,需要更多的阿片类镇痛药,鉴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上述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 纳洛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后角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炜;张双银;廖明霞;白武民;王迎斌;王翠芳;陈昊;刘义民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伤害效应及其对脊髓后角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重200~250 g雄性SD大鼠,建立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生理盐水治疗组(Sham-S组,8只)、CCI+生理盐水治疗组(CCI-S组,8只)、CCI+纳洛酮治疗组(CCI-N组,24只)、CCI+吗啡治疗组(CCI-M组,8只).建模术后7d开始给予治疗,至术后14d.Sham-S组不做任何治疗,CCI-S组于对侧后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CCI-N组与CCI-M组分别注射纳洛酮10 mg/kg与吗啡10 mg/kg.于术后1、3、5、7、9、11、13、14 d用yon Frey细丝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术后7、9、11、13、14 d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aw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CCI-N组于术后7、9、11、14 d注射药物后12h各取4只大鼠处死,取L~L5脊髓后角组织Westem blot法检测阿片受体表达. 结果 CCI成功诱导了大鼠同侧后爪痛觉过敏.生理盐水治疗没有改变CCI大鼠同侧后爪的PWMT与PWTL;而纳洛酮与吗啡治疗均产生了明显的抗伤害效应,与CCI-S组比较,CCI-N组、CCI-M组PWMT的时间-效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显著减少(P<0.05),PWT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N组与CCI-M组PWMT、PW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CI-N组术后11、14 d脊髓后角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s,DOR)表达较术后7d明显增高(P<0.05).而纳洛酮对CCI大鼠脊髓后角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s,MOR)、κ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s,KOR)表达无影响(P>0.05). 结论 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对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一定的抗伤害效应,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脊髓后角阿片受体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 髓系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七氟醚麻醉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改变中的作用

    作者:任峰;谢薇薇;魏海婷;刘琳琳;郭继峰;陈永清;卜少卿

    目的 探讨髓系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七氟醚麻醉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改变中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20月龄,体重550~750 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C组)、七氟醚处理组(S组)、ST2825+七氟醚处理组(IS组).S组和IS组大鼠吸入4%七氟醚6h,C组仅吸入空气-氧气混合气体;IS组大鼠在七氟醚处理前行侧脑室注射MyD88抑制剂ST2825,C组和S组仅侧脑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价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采用凝胶迁移实验法测定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42的表达.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在七氟醚麻醉后2~4 d逃避潜伏期延长,跨格次数和直立次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增加,TNF-α和IL-1β mRNA表达增加,Aβ42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与S组比较,IS组七氟醚麻醉后2~4 d逃避潜伏期缩短,跨格次数和直立次数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降低,TNF-α和IL-1β mRNA表达降低,Aβ42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 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海马中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α7nAChR激动剂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崔昕龙;王世玉;薛富善;杨桂珍;李慧娴;刘亚洋;廖旭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功能状态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然后开放结扎实施再灌注120 min.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组)、PNU282987后处理组(P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L组)、联合应用PNU282987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L组).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心肌标本,检测线粒体钙离子保留能力(calciumretention capacity,CRC)反映MPTP功能,采用TUNEL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 结果 与C组相比,P组、L组、P+L组线粒体CRC明显增强(P<0.05);与P组和L组比较,P+L组线粒体CRC明显增强(P<0.05).与C组相比,P组、L组和P+L组缺血区心肌细胞AI和Bax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P组和L组相比,P+L组心肌细胞AI和Bax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增高(P<0.05). 结论 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均可通过抑制MPTP开放而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而联合应用两种干预措施可增强对MPTP开放的抑制.

  • 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对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周晓芳;徐佳明;程勇;郭建荣

    目的 观察合并糖尿病的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应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后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和对红细胞回收率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7组,每组1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根据病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纳入如下6组:病史0~5年,HbA1c<7%为A1组,HbA1c≥7%为A2组;病史6~10年,HbA1c<7%为B1组,HbA1c≥7%为B2组;病史大于10年,HbA1c<7%为C1组,HbAlc≥7%为C2组.无糖尿病者纳入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出血量、回收血量和红细胞回收率等.在术前(T0)、术中失血回收后洗涤前(T1)及术中失血洗涤后(T2)各取5 ml血液标本,检测红细胞相关指标和血气电解质. 结果 与D组比较,除A1组外其余各组BMI值均明显偏高,且A2组、B2组、C1组和C2组高于A1组,B2组和C2组高于B1组(P<0.05).与D组比较,B2组和C2组红细胞回收率略低(P<0.05).在T0时点,与D组和A1组比较,B2和C2组Hct、Hb和红细胞计数均降低,而同组患者在T0、T1和T2时点三指标均先降低后增高(P<0.05).在T0时点,与D组比较,B2组、C1组和C2组红细胞平均体积(erythrocyt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均增大,C2组大于A1组(P<0.05).在T0时点,B2组和C2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tent,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均高于D组和A1组;7组患者MCH均在T1增加,而在T2下降至T0水平;同组患者MCHC在T0、T1和T2时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与T1时点,与D组比较,A2组、B2组、C1组和C2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均增宽;与A1组比较,B2组和C2组RDW增宽(P<0.05).与T0时点比较,各组血液标本pH和Na+值在T1和T2均显著上升(P<0.05).而各组K+在T1均显著上升,在T2下降至低于T0水平(P<0.05).各组患者T2时血液标本红细胞相关指标和pH、Na+以及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Alc控制不佳的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经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后红细胞相关指标有改变,回收率降低,但可以安全回输.

  •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随机三盲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孙艳霞;宋晓丽;柴芳;凌丽君;杨彬彬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胃肠功能康复及血清中IL-6、IL-8、IL-1ra水平的影响. 方法 80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利多卡因静脉输注组(L组),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1.5 mg/kg利多卡因,随后以2 mg· 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C组),诱导及术中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麻醉方法及多模式镇痛采用标准化方案.本研究的首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及第1次排便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48 h内不同时点血清中IL-6、IL-8及IL-1ra的水平. 结果 71例患者完成试验.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术后2、6 h VAS评分L组低于C组(P<0.05);利多卡因明显降低术后24 h的芬太尼使用量[L组(98±16) μg、C组(187±20) μg,P<0.05];利多卡因明显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和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L组均低于C组(P<0.05).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明显抑制手术引起的IL-6和IL-8水平的增高(P<0.05). 结论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明显改善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腹腔镜手术引起的IL-6、IL-8过度释放.

  • 超声测量静脉内径和变异率应用于容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志;张小宝;冯继英;刘金东;赵志斌

    背景 血管内容量状态对于评估围手术期液体管理质量、预防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至关重要.但是准确地、可重复性地评估血管内容量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可以快速、客观地评估患者血容量.相对于有创检查,超声以其众所周知的优势在围手术期被广泛应用. 目的 就超声在围手术期容量评估的应用展开综述. 内容 在临床研究中超声已被用来测量多种静脉的直径和塌陷指数,包括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SCV)、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和股静脉(femoral vein,FV),这些数据可以准确评估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但是,机械通气、肥胖、胃肠道积气、腹部外伤、水肿等常造成IVC的测量困难.而SCV在气胸和肺气肿时无法获得清晰图像.IJV和FV比较表浅容易受压变形. 趋向 超声可以无创监测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为了有效评估血管内容量,应综合多种静脉从而获得可靠的容量评估数据.

  •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临床防治现状

    作者:汪悦;李娟

    背景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一种非特定实质器官脑部综合征,目前对POD发生的机制及病理生理尚不明确,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目的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OD的研究,为减少老年患者POD的发生以及探讨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内容 系统阐述PO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机制,简述有关POD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趋向 通过对老年患者POD的作用及机制的了解,为临床防治POD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右美托咪定在区域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王倩;杜权

    背景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高选择性作用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突触后膜α2肾上腺素受体,具有独特的镇静、镇痛、抗焦虑及交感神经抑制作用.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麻醉医师结合Dex的药理学特点,将其应用于各种麻醉方式中. 目的 结合Dex在区域麻醉中使用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拟为该药在区域阻滞的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就Dex在区域麻醉中镇静、延长区域麻醉阻滞时间及小儿骶管麻醉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趋向 Dex在区域麻醉中能够充分发挥镇静、镇痛及延长局部麻醉药作用时间的作用,同时副作用少,能够安全用于区域阻滞.

  • 肥胖加重机械通气引起的肺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婷婷;江来

    背景 肥胖患者在手术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肥胖不仅可以导致不可逆的心血管疾病,而且可以加重围手术期麻醉过程中产生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目的 对肥胖加重机械通气引起的肺血管内皮损伤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综述. 内容 肥胖患者通过自身介导的细胞因子、分泌的脂肪因子(IL-6、TNF-α、瘦素)以及本身的生理功能加重机械通气引起的肺血管内皮损伤. 趋向通过加强个体化的麻醉管理减轻肥胖患者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 术中低血压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尹荣真;徐亮;马正良;顾小萍

    背景 循环管理是精准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功能保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的保护. 目的 综述术中低血压(intraoperative hypotension,IOH)程度对术后器官功能的影响,为围手术期循环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概述BP的形成和低血压的标准,总结近年来IOH对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结果以及对IOH的预防和处理方式. 趋向 优化循环管理,提高患者术后转归质量.

  • 脑氧饱和度监测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作者:刘强;韩如泉

    背景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多学科围手术期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监测脑氧饱和度及时发现脑缺血/缺氧及脑灌注变化情况. 目的 综述脑氧饱和度监测3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内容 从颈静脉球部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j02)监测、脑组织氧分压(brain tissue oxygen tension,Pti02)监测、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监测3种监测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不足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趋向 PtiO2监测、NIRS监测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及ICU,监测脑氧代谢情况及脑灌注,对于预防脑缺血和过度脑灌注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麻醉相关药物对前列腺癌去势术后转移复发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欢欢;魏江浩;卢悦淳

    背景 手术去势疗法(去势术)是临床治疗早期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大部分手术患者的死亡原因是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麻醉因素可能对手术患者的远期预后产生影响. 目的 综述多种麻醉药物和辅助性药物对PCa去势术后肿瘤细胞转移或复发影响的新相关研究. 内容 综述去势术治疗PCa及对转移复发的影响,对多种麻醉药物、麻醉技术和某些辅助性药物对PCa转移复发的影响、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趋向 围手术期的某些麻醉因素可增加PCa患者去势术后转移或复发的风险,在对麻醉因素影响PCa转移复发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应尽量优化PCa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

  • 微小RNA对血红素氧合酶-1的调控作用

    作者:贾浩娟;余剑波

    背景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组非编码RNA集合,能够与mRNA结合抑制靶mRNA翻译或促进其降解来调控基因表达.然而miRNA抑制蛋白表达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 总结miRNA对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HO)-1的调控作用. 内容 miRNA对HO-1的直接调控以及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BTB-CNC异体同源体1(BTB and CNC homology 1,Bach1)等对HO-1的间接调控. 趋向 miRNA有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 内皮细胞糖萼对单肺通气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丽;夏瑞;夏中元

    背景 内皮细胞糖萼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腔面,由氨基葡聚糖、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和膜糖蛋白组成.内皮细胞糖萼是血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血管壁通透性、介导剪切力对内皮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凝血与血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研究显示,内皮细胞糖萼对单肺通气时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索内皮细胞糖萼对单肺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内容 对内皮细胞糖萼保护和被损害内皮细胞糖萼修复的重要意义、内皮细胞糖萼与由单肺通气诱导的肺损伤的密切关系进行综述. 趋向 为预防和治疗单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对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李香云;余剑波

    背景 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线粒体的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heme oxygenase-1/carbon monoxide,HO-1/CO)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发挥细胞保护的作用.目的 探讨HO-1/CO系统对线粒体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内容 介绍线粒体生物合成的过程及调节机制,以及HO-1/CO系统对线粒体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 趋向 HO-1/CO系统可以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的功能状态,可能为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小胶质细胞在β淀粉样蛋白所致认知功能损害中作用的新进展

    作者:张霞婧;田丽颖;王婧;李江静;孙绪德

    背景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在细胞外的异常聚集被认为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主要免疫细胞,细胞外蓄积的Aβ可与小胶质细胞发生固有免疫反应. 目的 探讨小胶质细胞在Aβ所致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内容 细胞外蓄积的Aβ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可与小胶质细胞发生免疫应答活化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有两种激活途径,经典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1型)释放IL-1β、IL-6、TNF-α等多种损伤因子介导中枢炎症反应,进而损伤神经元和破坏突触结构,造成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害;而替代激活的小胶质细胞(M2型)对胞外聚集的Aβ有较强的吞噬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极性受到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减少M1型小胶质细胞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 趋向 目前对调节Aβ活化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的研究很多,但精确定向调控需要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极性的调控有望成为治疗Aβ相关认知损害性疾病的靶点.

  • 术后肺部并发症高风险患者围手术期肺保护策略

    作者:王明洋;候涛;李娟

    背景 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是整个围手术期主要的风险,其与患者自身因素、麻醉因素和手术过程密切相关,采用围手术期肺保护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功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目的 就术前PPCs高风险患者的区分及近年来围手术期肺保护策略的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内容 目前临床上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RM)应用较为广泛,穴位刺激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策略在肺保护方面的作用仍在不断研究,探讨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合适的肺保护策略是临床上一直不断研究的问题. 趋向 肺部并发症高风险患者围手术期应更多地采用肺保护策略.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冯帅;肖玮;王天龙

    背景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是以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导向,实施个体化补液方案,但其在神经外科领域,尤其是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较少,对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仍不明确. 目的 综述GDFT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内容 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针对围手术期使用液体的种类、液体管理方案的选择,阐述GDFT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趋向 GDFT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优势及对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