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국제마취학여복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78
  • 国内刊号: 32-17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44
  • 曾用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曾因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后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家兔脊髓的影响

    作者:梁涛;吴凡;韩志强;张曙光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后家兔使用硬膜外泵注罗哌卡因镇痛对其脊髓的影响. 方法 家兔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为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EA)组、B组为CSEA组、C组为生理盐水组.麻醉前5 min,所有家兔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选择L6-L7间隙行硬膜外腔置管,A组泵内配0.2%浓度的罗哌卡因20 ml;B组进行蛛网膜穿刺后,再进行硬膜外置管,也使用0.2%浓度的罗哌卡因20 ml;C组与B组操作相同,泵内注入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麻醉前5 min(T1)、麻醉后2 d(T2)和麻醉后7 d(T3)时记录生命体征,观察记录后肢活动度;各组分别于T2、T3时各处死6只动物,取脊髓标本检测Bcl-2表达情况,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 各组动物生命体征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后肢活动度均无明显异常;脊髓结构基本正常;各组脊髓组织样本凋亡指数和Bcl-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2%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镇痛对家兔后肢活动度无显著影响,对家兔脊髓无损伤作用.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婷;陈珂;王义桥;鲁显福;李元海

    目的 评价手法复张肺保护性策略对于多模式监测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120例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多模式监测+手法复张组(Mm组)、多模式监测组(M组)、常规麻醉+手法复张组(m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 Mm组、M组以BIS值45~55为目标靶控输注丙泊酚,用肌松监测仪闭环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vigileo监测调控液体输注;m组、C组根据麻醉经验进行麻醉深度的维持和管理. M组、C组维持气道峰压(airway pressure, Ppeak)≤30 cmH2O(1 cmH2O=0.098 kPa)和PETCO235~40 mmHg(1 mmHg=0.133 kPa). Mm组、m组从建立气腹后,每30 min行手法肺复张1次,直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1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气腹后30 min(T4)、Trendelenburg体位60 min(T5)、气腹停止后10 min(T6)及拔管后5 min(T7),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相应时间点Ppeak、气道平台压(airway platform pressure, Pplat)、PETCO2、呼气末正压(end-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PEEP)和潮气量(tidal volume, VT),计算各时间点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呼吸指数(spiro-index, RI)、死腔率(dying cavity rate, VD/VT)、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PaO2/Fi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 arterial PO2difference, A-aDO2). 结果 T3、T4时Mm组、m组Ppeak较M组、C组稳定(P<0.05),T3、T5时Mm、m组Pplat较M组、C组稳定(P<0.05);Mm、m组在T5~T7时PaO2/FiO2较M组、C组升高(P<0.05);在T4、T5、T7时A-aDO2、RI较M组、C组降低(P<0.05);在T4~T6时Cydn较M组、C组升高(P<0.05). 结论 手法复张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改善多模式监测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肺功能.

  •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和功能恢复的效果

    作者:陆雷;贾梦醒;刘功俭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continuous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CFICB)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镇痛和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THA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CFICB组和对照组. CFICB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前30 min行CFICB,术后镇痛行CFICB,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评估术后6、12、24、48 h静息时VAS评分及术后24、48 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术后24、48 h肌力评分,副作用的发生情况,48 h患者满意度,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CFICB组静息和运动时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FICB组有3例(10.0%)患者,对照组有16例(53.3%)患者追加了地佐辛补救镇痛,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IC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50.0%)(P<0.05);CFIC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90.0%)高于对照组(63.3%)(P<0.05);CFICB组患者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CFICB能有效地为THA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 艾芬地尔对异氟醚麻醉后学习记忆损害的影响

    作者:张朋;许芳霞;崔银;宋佳;刘欢;顾小萍

    目的 探讨侧脑室给予N-甲基-D-天冬氨酸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2B, NR2B)受体拮抗剂艾芬地尔对长时程异氟醚麻醉后小鼠学习记忆损害的影响. 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80只,8周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6只):空白对照组(C组),吸入O2维持6 h;假手术组(S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 μl后吸入O2维持6 h;异氟醚组(A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 μl后吸入1.3%的异氟醚维持6 h;异氟醚+艾芬地尔组(AI组),侧脑室注射艾芬地尔(2 μg)2 μl后吸入1.3%的异氟醚维持6 h;艾芬地尔组(I组),侧脑室注射艾芬地尔(2 μg)2 μl后吸入O2维持6 h.用新物体识别实验(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NOR)和场景恐惧实验(fear conditioning, FC)检测麻醉后第3、7天小鼠的学习记忆.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检测海马NR2B mRNA表达情况. 结果 在NOR中,麻醉后第3天和第7天,与S组比较,A组辨别指数下降(P<0.05);与A组比较,AI组辨别指数升高(P<0.05).在FC中,麻醉后第3天和第7天,与S组比较,A组凝滞时间百分数减少(P<0.05);与A组比较,AI组凝滞时间百分数增加(P<0.05). q-PCR结果显示,麻醉后即刻,与S组比较,A组海马NR2B mRNA表达升高(P<0.05);麻醉后第3天和第7天,与S组比较,A组海马NR2B mRNA表达降低(P<0.05);与A组比较,AI组海马NR2B mRNA表达升高(P<0.05);麻醉后即刻、第3天和第7天,与S组比较, I组海马NR2B mRNA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侧脑室预给予艾芬地尔可减轻长时程异氟醚麻醉后小鼠学习记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海马NR2B表达改变有关.

  • 小针刀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栋;戴凌云;申文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每组20例):小针刀治疗组(A组)、银质针治疗组(B组)、小针刀联合银质针治疗组(C组).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 d、3 d、1周、1个月及3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来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3种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明显疗效,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 结论 小针刀联合银质针疗法应用于颈源性头痛效果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小针刀或单纯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

  • 麻醉深度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在静脉麻醉中判断意识变化的多中心比较研究

    作者:付阳;许涛;谢克亮;魏威;高萍;聂煌;邓小明;王国林;田鸣;严敏;董海龙;岳云

    目的 评估基于样本熵(sample entropy, SampEn)等脑电参数的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反映意识状态的情况. 方法 将Ai和BIS的电极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贴于同一患者前额的左右两侧.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以每分钟增加0.5 mg/L的速度增加直至患者意识消失(loss of consciousness, LOC).记录麻醉诱导和麻醉复苏过程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Ai和BIS数值并比较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意识状态和Ai、BIS的相关性. 结果 6家医院144例患者顺利完成实验. LOC时Ai为61±12、BIS为62±11,LOC后1 min内Ai减少15.0%、BIS减少9.3%;意识恢复(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ROC)时Ai为74±14、BIS为76±8,ROC后1 min内Ai增加15.0%、BIS增加7.0%. 95% LOC时Ai为48.3、BIS为52.3; 5% ROC时Ai为55.7、BIS为63.1. 结论 在LOC时和ROC时,以及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50% LOC和50% ROC时,Ai对比BIS二者的差距均很小,在临床判断麻醉深度上没有差别.在意识的变化过程中,Ai的改变比BIS更明显,更能反映意识的改变.

  • 槲皮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雷晓鸣;张小玲;党莎杰;孟丽华;杨毅猛;张珍妮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后神经行为学、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槲皮素减轻全脑I/R损伤的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8只):假手术+vichcle组(S组)、I/R+vichcle组(I/R组)、I/R+槲皮素5 mg·kg-1·d-1组(Q5组)及I/R+槲皮素10 mg·kg-1·d-1组(Q10组),用4-VO法建立全脑I/R模型.从造模前3 d开始,Q5组和Q10组分别以5 mg·kg-1·d-1和10 mg·kg-1·d-1的剂量给予0.05%、0.10%的槲皮素溶液灌胃,S组和I/R组则给予等容量的溶剂,每天1次,持续至观察结束.再灌注后第8天正式开始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各组大鼠第8天、第9天、第10天的逃避潜伏期和第11天的穿环指数,再灌注后24 h TUNEL法和AnnexinⅤ-FITC/PI 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 CA1 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组织 Bcl-2、Bcl-xl、survivin、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 p-Akt)和磷酸化-Bad(phosphorylated-Bad, p-Bad)的表达. 结果 与I/R组比较,Q5组和Q10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在目标象限游泳的时间延长(P<0.05),穿环指数亦明显提高(P<0.05);I/R组海马CA1区可见大量胞核黄染的阳性细胞,Q5组和Q10组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比例较I/R组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Q5组和Q10组Bcl-2、Bcl-xl、survivin、p-Akt和p-Ba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槲皮素增加大鼠全脑I/R脑组织中p-Akt、p-Bad、Bcl-2、Bcl-xl、survivin的表达,抑制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提高全脑I/R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 Airtraq喉镜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可贤;张宏伟;卢帆;张旭东;董击夫;舒进军;徐义全

    目的 评估Airtraq喉镜(Ⅰ代)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并筛选其困难插管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09例首先应用和补救性应用Airtraq喉镜行气管插管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气道评估相关资料,依据Airtraq喉镜应用的相关信息(①术前评估可能为困难气道,初次声门显露和插管即用Airtraq喉镜;②直接喉镜插管失败后,再换用Airtraq喉镜插管),将上述资料分为Airtraq喉镜插管成功组(S组,1 556例)和Airtraq喉镜插管失败组(F组,53例).观察Airtraq喉镜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困难插管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指标. 结果 在不同的插管条件下,Airtraq喉镜气管插管总成功率为96.71%,而首先应用Airtraq喉镜行气管插管患者成功率为98.12%,直接喉镜插管失败后补救性应用成功率为91.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解剖结构改变、头颈活动度<80°是Airtraq喉镜困难插管的独立预测指标. 结论 在不同的插管条件下Airtraq喉镜均有较高的成功率.颈部解剖结构改变、头颈活动度<80°是Airtraq喉镜困难插管的独立预测指标.

  • 术侧肺不同通气方式对老年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萍;张敏;刘云;张玲;黄红;张承华

    目的 探讨术侧肺不同通气方式对老年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食管癌手术患者72例,年龄65~80岁,男女不限,体重45~85 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4例):术侧肺开口于大气组(A组)、术侧肺持续正压通气组(B组)和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组(C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单肺通气期间,A组术侧肺至气管导管开口于大气中,使该侧肺自然萎陷;B组术侧肺持续正压通气,氧流量为2 L/min;C组术侧肺行高频喷射通气,通气频率100次/min,驱动压0.5 kg/cm2.于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和术后24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的浓度,并于T0、T4、术后3 d(T5)和术后7 d(T6)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认知功能. 结果 与T0比较,A组和B组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1~T4时升高(P<0.05),C组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1~T3时升高(P<0.05),A组MMSE评分在T4~T6时降低,B组和C组MMSE评分在T4、T5时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1~T4时降低,B组和C组MMSE评分在T4~T6时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1~T4时降低,C组MMSE评分在T4~T5时升高(P<0.05). 结论 术侧肺进行通气可改善老年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且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对改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效果更显著.

  •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抑制肥胖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适血浆靶浓度

    作者:徐桂萍;乔南南;潘阳阳;阿里木江·司马义;唐冬梅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瑞芬太尼持续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抑制肥胖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适血浆浓度.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肥胖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Ⅱ级,BMI 30~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试验组(50例).试验组拔管时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瑞芬太尼剂量研究,并通过 Probit 概率回归分析计算得出瑞芬太尼抑制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及其95%CI.记录试验组各浓度患者拔管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TCI瑞芬太尼抑制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EC50为1.58 μg/L (95%CI为1.40~1.81 μg/L).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1.40~1.81 μg/L时拔管时间为(8.5±0.4) min,与对照组拔管时间(8.3±0.6)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芬太尼TCI既能抑制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拔管反应,又不影响患者拔管时间的适血浆靶浓度为1.58 μg/L.

  • 围手术期血糖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马文静;倪新莉

    背景 血糖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常导致血糖明显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增加病死率. 目的 综述围手术期血糖状态及其变化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为合理监测和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内容 系统回顾围手术期不同血糖状态的定义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并总结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合理方案. 趋向 围手术期血糖状态及其变化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效监测和调控围手术期血糖变化、维持血糖平稳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血糖 预后
  • 手术体位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闫婷婷;柴小青

    背景 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监测技术在判断各类手术术中脑灌注、脑代谢、脑氧供需平衡及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而手术中体位的变化对脑灌注及rSO2存在不同的影响. 目的 通过综述不同手术体位的rSO2变化特点、相关机制以及预防术中脑缺血/缺氧的干扰措施,旨在探索预防/减少全身麻醉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对策. 内容 综合评价不同手术体位对rSO2的影响及调控对策. 趋向 运用近红外光谱法监测rSO2在不同手术体位中有一定应用价值,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可降低相关风险,rSO2监测可广泛用于临床医疗.

  •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蕾;万勇;李卫;左友波

    背景 临床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10 h)较所需时间(4~6 h)普遍偏长.基于术前长时间禁食、禁饮对患者术后康复与预后的影响,近年来术前禁食、禁饮得到了不断更新与发展. 目的 阐明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POC)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益处. 内容 术前口服适量含碳水化合物的清饮料,即POC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研究显示POC减少手术过程中水分及能量的丢失,减轻术后不适(口渴与饥饿),维持体温,改善围手术期代谢,减轻应激等.术前口服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麦芽糖、多聚糖、果糖、葡萄糖以及多种电解质组成,能迅速从胃排空,不引起反流误吸.此外,POC可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 趋向 POC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POC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建玲;杨芳芳;金孝岠

    背景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核心是降低手术创伤及应激,其中术前2 h口服碳水化合物液体,能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 总结目前关于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液体应用的新进展,为其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分别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手术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术前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趋向 合适的禁食、禁饮时间能改善患者术后转归.为将该理念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工作,未来还需要提供更高质量的研究证据.

  • 三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鹏程;朱昭琼

    背景 MRI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方法,随着科技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可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定位各功能区,进行脑代谢测定、神经纤维示踪等. 目的 综述脑功能成像技术的优势和目前应用情况. 内容 综述fMRI其中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 MRS)3项技术在认知功能障碍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趋向 探索患者脑功能区改变,能为早期预防、诊治提供客观和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光;鲁卫华;金孝岠

    背景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是脓毒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急剧恶化.SAE发病机制复杂,诊断标准尚未确定,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严重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目的综述SAE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寻找潜在的深入研究的突破点. 内容 阐述SAE的研究概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趋向 SAE的确切机制和有效防治措施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

  •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蓉;徐振东;刘志强

    背景 完善的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尽早术后恢复至关重要,但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案. 目的 针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回顾近期相关文献,总结各项镇痛方法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趋向 术后多模式镇痛,既能满足产妇的镇痛需求,又能减少相关副作用,促进早期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照护,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在围手术期疼痛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丛培林;张爱莲;王清秀

    背景 疼痛的评估往往依赖患者的主观描述.手术中常规的疼痛评估手段往往依靠一些生命体征或临床经验,这些手段往往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 目的 对近年来提出的疼痛监测方法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urgical pleth index, SPI)的研究进行分析并综述. 内容 阐述SPI监测疼痛的原理和优势,从指导镇痛药物使用,评估伤害性应激-抗伤害性应激平衡(nociception-anti-nociception balance, BANA),预测术后疼痛水平及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总结了SPI监测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趋向 SPI监测为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疼痛水平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阿片类药物诱发痛觉过敏与术后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孝国;孙建良

    背景 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 induced hyperalgesia, OIH)和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发生机制均不明确.现有研究发现,OIH和CPSP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目的 探讨OIH的机制、预防、治疗以及与CPSP之间的关系. 内容 OIH是神经系统敏化的结果,其产生机制很复杂,可能与中枢谷氨酸能系统的激活、内源性神经肽的产生与释放、下行易化系统及遗传因素等有关.OIH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在于其机制的研究.CPSP发生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是外周和中枢敏化,因而OIH可能是CPSP发生、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 趋向 OIH和CPSP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高度重视慢性术后疼痛

    作者:蒋政宇;邓小明

    慢性术后疼痛是指排除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的疾病状态,是临床上常见而被严重低估的、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如何做好慢性术后疼痛的防治、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与质量的同时着眼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是困扰当前临床麻醉科医师的问题.随着多模式镇痛理念的提出,围手术期不同的镇痛手段对预防和治疗慢性术后疼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现有的药物和镇痛技术出发,综述当前做好慢性术后疼痛防治的理念与手段,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特别是慢性术后疼痛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