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국제마취학여복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78
  • 国内刊号: 32-17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44
  • 曾用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曾因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硬膜外腔特异压力波形用于硬膜外穿刺及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石海霞;龚玉华;武丽芳;韩志强;拉布旦白拉;陈冬梅

    目的 比较特异性压力波形与传统针刺测试麻醉平面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探讨特异性压力波形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0例,ASA Ⅰ~Ⅲ级,年龄、体重、性别不限.根据特异性压力波形辅助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0例):试验组(T9-10,T组)和对照组(T9-10,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正中入路进针,常规盲探突破法(阻力消失)进入硬膜外腔,两组均予以气泡盐水无压缩证实进入硬膜外腔,置管成功后C组按常规注入试验量5ml局麻药,T组连接压力监测装置,观察记录压力图像判断麻醉效果,直接予以初量10 ml~12 ml局麻药(不注试验量).C组采用针刺法确定麻醉效果及平面.记录两组穿刺结束至手术开始时间、阻滞效果、各类副作用.T组记录观察分次注药后压力波形变化. 结果 两组穿刺结束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T组明显缩短(P<0.05).T组压力持续12 mm Hg~25 mm Hg(1 mm Hg=0.133 kPa),且为正弦波形,麻醉效果满意;压力值≥30 mm Hg,且波形为直线,麻醉效果差.压力波形特异性与麻醉效果存在相关关系. 结论 在保留传统硬膜外腔穿刺优点的同时,特异性压力波形可预知硬膜外麻醉效果,在注入试验量前可明确硬膜外麻醉成功与否,提高了硬膜外麻醉精确性.

  • 乌司他丁对幼猪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脑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凑;薛庆华;晏馥霞;李立环;刘晋萍;李守军;胡盛寿

    目的 评价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幼猪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普通幼猪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只):乌司他丁组(U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U组和C组麻醉后正中开胸,常规建立CPB,降温至25℃后,低流量循环(50 ml·kg-1·min-1),主动脉阻断120 min后开放,调整停机后观察120 min,取海马组织.U组在CPB开始和主动脉开放即刻分别给予乌司他丁1.2万I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S组麻醉、单纯开胸,即取脑海马组织.3组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U组和C组在停机后5 min(T2)、120 min(T3)取静脉血,ELISA法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β亚型(S100 protein β subtypes,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光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学结果,测含水量.结果15只幼猪均完成至实验终点.与T1相比,C组在T2、T3时点NSE、S100β、MBP分别升高30.2、32.3、62.0%和33.1、29.8、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在T2、T3时点NSE、S100β、MBP分别低于相应时点C组16.8、7.3、20.4%和20.4、2.7、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U组均可见脑损伤,U组较轻.含水量C组比U组升高2.2%(P<0.05).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CPB心脏手术对幼猪存在脑损伤,乌司他丁具有对抗脑损伤(脑保护)作用.

  • 大鼠鞘内注射JWH015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张威;刘晓杰;蒋明;刘成龙;张娟;马正良;顾小萍

    目的 在大鼠切口痛模型基础上探讨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激动剂JWH015对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JWH015组(JI组)、切口痛+瑞芬太尼+JWH015组(JR组).JI组与JR组在造模前30 min鞘内注射10 μg JWH015,而C组、Ⅰ组、R组均给予20%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液,容积均为10μl.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切口痛模型,R组和JR组在造模的同时皮下泵注瑞芬太尼0.04 mg/kg,其余组皮下泵注生理盐水,容积均为0.4 ml,30 min泵完.测定术前24h及术后2、6、24和48 h大鼠切口手术同侧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 结果 与C组和基础值比较,Ⅰ 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和PWTL均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R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6.3±0.8)、(6.3±0.8)、(6.3±1.0)、(6.8±0.9)g和PWTL (12.8±1.2)、(12.2±0.9)、(13.4±1.1)、(13.5±1.3)s均明显降低(P<0.05);与R组相比,JR组术后6、24和48 h的PWMT(7.9±1.0)、(9.9±1.1)、(8.4±1.1)g和PWTL(17.3±1.9)、(19.9±1.3)、(17.7±1.2)s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内注射JWH-015可以有效缓解由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周围组织痛觉过敏.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比较

    作者:孙传良;孙朝辉;孙玉兰;李爱荣;黄强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Mallampati试验Ⅲ~Ⅳ级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3组(每组30例).DEX泵注:Ⅰ组0.8 μg/kg,Ⅱ组1.0 μg/kg,Ⅲ组1.2 μg/kg;均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观察并记录入室(T0)、插管前(T1)、插入导管即刻(T2)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患者插管前镇静(ramsay)评分及插管反应,并术后随访患者. 结果 与T0时(78±10)次/min比较,HR T1时Ⅱ组(68±9)次/min减慢(P<0.05);Ⅲ组T1(68±17)次min、T2时(64±6)次min均减慢(P<0.05).与Ⅰ组(81±12)次/min比较,HR T1时Ⅱ组(68±9)次/min、Ⅲ组(68±17)次/min有所减慢(P<0.05),T2时Ⅲ组(64±6)次/min降低明显(P<0.01).MAPⅡ组T1(102±19) mm Hg(1 mm Hg=0.133 kPa)、T2(109±24) mm Hg时、Ⅲ组T1(104±15) mm Hg、T2(111±9) mm Hg时均有所升高(P<0.05);Ramsay评分,Ⅱ组、Ⅲ 组患者都在4分~5分,结论 DEX 1.0 μg/kg复合0.1 μg/kg舒芬太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时效果好,并发症也较少.

  • 电针刺对创伤大鼠脾T细胞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坤;张健;徐杨;王玉;王国年

    目的 观察电针刺(electroacupuncture,EA)对手术创伤大鼠脾脏T细胞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 方法 32只Sprague-Dawley (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EA组(EA组)、创伤组(Trauma组)和创伤后EA组(T+EA组).大鼠麻醉后,沿背部中线、腹部中线行6 cm和5 cm的纵向切口,暴露腹部脏器3 min,制作免疫抑制模型.选双侧“足三里”和“阑尾”穴行EA.于术后3d无菌取脾,尼龙毛柱法分离脾T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分别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IL-2、IFN-γ蛋白和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表达;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活性测定采用Trans-AM ELISA-based kits分析法.结果 Trauma组脾脏T细胞IL-2和IFN-γ蛋白表达比Control组明显降低(37.4±2.0) vs (76.1±3.7) ng/L; (30.6±1.3) vs(49.9±2.6)ng/L(P<0.01),IL-2和IFN-γ 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与Trauma组比较,T±EA组IL-2和IFN-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58.3±1.1)vs (37.4±2.0) ng/L; (39.2±1.5) vs(30.6±1.3)ng/L(P<0.01),IL-2和IFN-γ 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与Control组比较,EA组的IL-2和IFN-γ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ontrol组比较,Trauma组p-ERK1/2、NF-κB和AP-1DNA连接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Trauma组比较,T+EA组ERK1/2、NF-κB和AP-1 DNA连接活性明显增加(P<0.01);与Control组比较,EA组的NF-κB和AP-1 DNA连接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EA“足三里”和“阑尾”穴可提高创伤大鼠脾脏T细胞IL-2、IFN-γ蛋白和mRNA表达,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态,这种保护作用与ERK1/2信号通路活化有关.推测ERK1/2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

  • 瑞芬太尼术毕时不同应用模式对颅脑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钟海燕;石海霞;龚玉华;丁翠霞;韩志强;于建设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用不同模式瑞芬太尼对患者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者60例,均在快速诱导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按瑞芬太尼的给药方式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缝皮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B组缝皮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包扎头部时再静脉单次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C组缝皮结束后继续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05 μg· kg-1· min-1至拔管后.记录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 min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停止输注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缝皮结束至拔管)、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总用量、呛咳程度、拔管后意识状态等.结果 拔管即刻HR:A组(101±7)次/min,B组(90±8)次min,C组(78±9)次min;拔管后1 min的HR:A组(98±9)次min,B组(83±6)次/min,C组(80±5)次/min;拔管后3min的HR:A组(93±5)次/min,B组(82±7)次/min,C组(82±5)次/min;B组、C组在拔管后3个时点的HR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MAP:A组(97±11) mm Hg(1 mm Hg =0.133 kPa),B组(87±9)mm Hg,C组(77±7) mmHg;拔管后1 min的MAP:A组(92±8) mm Hg,B组(84±8) mm Hg,C组(75±6) mm Hg;拔管后3 min的MAP:A组(85±6) mm Hg,B组(80±5) mm Hg,C组(76±6) mm Hg;B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的MA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拔管后3个时点的MAP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拔管后3个时点的HR、MAP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A组均出现呛咳,8例轻度、12例中度,B组13例无呛咳、7例轻度呛咳,C组16例无呛咳、4例轻度呛咳,与A组比较,B组、C组呛咳的发生率及程度均降低(P<0.05).结论 手术结束时继续持续输注0.05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或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可提高患者的耐管性,减少呛咳反应,抑制拔管期间HR、MAP的过度变化,且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

  • 雌激素预处理对氯胺酮心脏抑制的保护性研究

    作者:孙传峰;钱程;柳馨;孔颖;倪天舒;张健;潘浩成;陈爱民;张洋

    目的 探讨心脏雌激素预处理后对氯胺酮心脏抑制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21只蟾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分别将氯胺酮(0.015 mol/L)、雌激素(2.5×10-5 mol/L)滴加1滴于离体蛙心的灌流液中,观察以上药物对蛙心收缩力的影响,并观察雌激素预处理后,再滴加氯胺酮后心肌收缩力的变化.结果 氯胺酮可抑制心脏,降低心肌收缩力(3.1±1.0)g(P<0.05);雌激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5.9±24)g(P<0.05);雌激素预处理后氯胺酮心脏抑制作用减弱(5.6±2.3)g(P<0.05).结论 雌激素预处理对氯胺酮心脏抑制具有保护性作用.

  • 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左友梅;张野

    背景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有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且对呼吸抑制轻微;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可广泛用于成年人,能否安全用于小儿值得关注.目的 阐述DEX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内容 概述DEX对小儿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呼吸和苏醒时间以及心电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趋向 DEX在小儿麻醉中的用药经验较为欠缺,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及安全剂量范围仍需探索,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

  • Klippel -Feil综合征与麻醉

    作者:胡晓敏;吕阳;姚尚龙

    背景 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ome,KFS)临床极为少见,是一种以颈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属于困难气道的高风险人群.目的 针对KFS的临床特点,讨论此类患者麻醉管理的特殊性.内容 综述KFS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以及麻醉管理特点,重点讨论该类患者的气道处理.趋向 充分的麻醉前颈部畸形和气道的评估,有助于合理制定麻醉及气道处理方案,避免神经损伤,提高麻醉安全性.

  • 胎儿手术的麻醉

    作者:朱轶;伍静;袁世荧

    背景 随着胎儿手术的不断突破,胎儿麻醉也取得了迅猛发展.目的 总结胎儿手术麻醉的发展和现状,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和认知. 内容 介绍了麻醉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当前胎儿手术方式及主要麻醉方法,各种麻醉方法的比较及麻醉过程中的管理. 趋向 胎儿麻醉虽取得很大进步,但很多相关问题如麻醉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仍没有满意的答案.胎儿手术的佳麻醉计划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胎儿手术 胎儿麻醉
  • 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许强;武庆平

    背景 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是指为了减轻小儿麻醉焦虑和痛苦的心理而采取的医疗干预措施. 目的 从术前准备、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术前用药和术后镇痛等方面对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内容 讨论各种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趋向 小儿舒适化麻醉研究趋向于多种舒适化技术的联合使用.

  • 双管喉管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唐佩灵;杨建平;江伟

    背景 双管喉管(laryngeal tube-suction airway,LTSA)是第二代喉管,其操作简便、对呼吸道损伤小、刺激小、患者容易耐受、并发症少,既可维持自主呼吸又能正压通气,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 根据LTSA临床应用情况研究比较其与其他人工气道的利弊,探寻LTSA的合理应用及管理.内容 综述LTSA的结构特点、置入方法、置入后管理、拔除方法、适应证、禁忌症和并发症.趋向 根据LTSA临床应用情况合理选择LTSA,进一步探讨其结构特点、置入方法、置入后管理、拔除方法、适应证、禁忌症和并发症,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有效.

  • 神经外科围术期诱发电位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惠晶;韩如泉

    背景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目的 讨论神经外科围术期影响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因素.内容 术中各种生理指标、麻醉用药及麻醉技术均会直接影响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趋向 探讨围术期诱发电位监测时适宜的麻醉方法.

  • 从环磷酸腺苷通路研究氯胺酮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杨夏;彭生;刘功俭;张焰;孙海燕

    背景 大量的研究表明,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直接或间接激活相关基因转录,在学习记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研究证实受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调节的下游蛋白CREB参与了氯胺酮导致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成. 目的 研究氯胺酮与cAMP通路及相关调控蛋白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ERK)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内容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磷酸化并激活CREB,后者是一种重要的核蛋白,其调节启动子中具有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cAMP response element,CRE)的基因转录,这种核转录因子具有调节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趋向 希望从cAMP通路和ERK通路中,摸索一条治疗氯胺酮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的新途径.

  •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氧化反应元件通路在抗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杨义辉;王海英

    背景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 related factor-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通路广泛分布于机体心血管系统中,激活后可上调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减轻心肌的氧化损伤. 目的 阐述Nrf2-ARE通路作为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内容 Nrf2-ARE通路处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中心地位,介导编码抗氧化蛋白和二项解毒酶基因的基础表达和诱导表达;多种外源性化合物可以激活Nrf2-ARE通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抗氧化蛋白及二项解毒酶基因的表达,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能力从而在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抗炎症反应、减轻钙超载、抗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减轻心肌I/RI.趋向 激活Nrf2-A RE通路可为临床抗I/RI提供新的策略.

  • 炎症反应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

    作者:毛煜;顾尔伟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突触和神经细胞丢失、老年斑形成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是其主要病理特征. 目的 现就炎症反应在POCD和A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防治POCD和AD发生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内容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POCD和AD的发病机制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抗炎治疗可减缓POCD和AD患者病程.趋向 深入研究炎症反应在POCD和AD中的作用机制,有效的阻断或降低炎症反应,为POCD和A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成年人心搏骤停复苏后治疗性低温的实施进展

    作者:汤展宏;蒋良艳;胡军涛

    背景 心脏事件的高发生率和低生还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研究表明低温治疗有望改善心肺复苏(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中治疗性低温的具体实施仍存在较多的争议.目的 就成年人心搏骤停复苏后治疗性低温的具体实施进展作一综述.内容 对于初始为室颤的院外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年人昏迷患者,应尽快予低温治疗,对于院外非室颤或院内心搏骤停患者亦可实施治疗性低温.目前仍无资料表明哪一种降温方法好,诱导达到靶目标温度后,维持中心体温在32℃~34℃并至少持续12 h~24 h,缓慢复温,密切监测,防止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趋向 低温治疗是CPR后患者脑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应用的时机、方式、持续时间、副作用的防治等,仍需要大量循证学依据.

  •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的演变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霄雯;闻大翔;杭燕南

    背景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至今历时已50年的历史.在临床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人工胸外按压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随着该技术的应用,人工胸外按压的缺陷也不断显现出来,于是有许多学者在探讨心脏按压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各种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工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其胸外按压的机制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目的 探讨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及其机制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内容 就胸外按压的历史、方法、机械胸外按压设备及相关机制等几方面进行概述.趋势 目前没有一个胸外按压设备或者方法能够证明确实有比标准人工胸外按压更好的长期存活率,今后仍需要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 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

    作者:朱兰芳;缪长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遇的棘手问题,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围术期处理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的关键.肺功能检测已成为术前评估的必需检查内容,评估指标中常用的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而大氧耗量(maximal oxygen demand,VO2max)能更科学地反映患者复杂的临床状况,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术前评估指标.COPD患者术前准备的目标是去除加重肺功能损害的因素,积极纠正可逆的病理改变,包括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措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以及术中保护性输液和肺通气策略有利于维护患者围术期的平稳和减少术后肺水肿的发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