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不同切口保护措施对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的影响

    作者:胡金梅;殷章红

    目的:观察不同术中切口保护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切口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6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53例患者术中采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保护切口(实验组),53患者采用无菌干纱布保护切口(对照组),采用不同切口保护措施后,观察2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感染率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2~3 d占13.2%,4 d占62.3%,5 d及以上占24.5%,术后切口未感染占86.8%,感染占13.2%;实验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2~3 d占22.7%,4 d占67.9%,5 d及以上占9.4%,术后切口未感染占94.3%,感染占5.7%;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垫保护切口可减少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疗效,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孙异春;零达尚;杨宏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23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出现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13例,偏瘫5例,行走不稳4例,癫痫发作3例。病灶幕上多见,以额叶、顶叶和脑室周围多见。血淋巴细胞数减低9例,正常14例。21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2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放化+化疗分别为8例、4例和11例,其中位生存期则分别为10月、12月和32月。结论 PCNSL多见于中老年人,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联合放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 TX)的化疗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

  • 脑小血管病患者 MR 弥散张量成像的改变及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戴东璟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MR弥散张量成像的改变以及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检查的小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为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39例和认知功能正常(NCI)组31例。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及MRI检查,并对弥散张力成像(DTI)进行处理,显示表观弥散系数图(ADC)以及各向异性分数图(FA),分析MoCA与DTI的相关性。结果 VCIND组MoCA量表评分(17.54±4.31)分,NCI组为(24.01±2.02)分;VCIND组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双侧丘脑以及左侧尾状核 FA 值明显低于 NCI组,VCIND 组左侧尾状核ADC值明显高于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以及左侧尾状核FA值与MoCA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DTI的FA值呈正相关。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远;何涛

    目的:观察亚低温与常温对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给予36.5~37.5℃常温状态下常规治疗,研究组在直肠温度(rectum temperature ,RT )32.5~34.5℃的亚低温状态下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D‐二聚体(D‐dimer ,DD)等进行72 h监测,分析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受伤后早期高凝状态的变化规律,对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PT、APTT、TT、Fg以及DD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APTT、TT、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迟发性血肿、纤溶亢进、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86%、0%,对照组迟发性血肿、纤溶亢进、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1%、34.29%、25.7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凝状况,减少凝血因子的消耗,进而抑制继发的纤溶亢进。

  • 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研究

    作者:饶胜

    目的:分析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3—2013‐05我院诊治的60例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患者,均进行C T或M RI检查,分析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原发肿瘤部位、K PS全身功能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瘤的数目、部位及不同治疗方式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0例脑转移瘤患者中肺癌43例,乳腺癌5例,肝癌3例,肾癌4例,其他原发癌症5例;脑转移瘤的发生部位有多处,单纯脑膜转移患者较少;颅外器官转移者33例,无颅外器官转移者27例;原发灶发现前呈卒中样表现,多数患者具有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影响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为原发肿瘤部位、脑转移瘤数目、治疗方式、有无颅外器官转移等因素。结论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采用CT检查能够有效反映病理特征,对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临床指导脑转移瘤预后恢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 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晓;张茜茜;郭晓斌;张爱兰;时军;陈卓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占肺癌的80%~85%,诊断时约40%已出现转移[1]。肺癌转移是导致肺癌预后差的一个原因,脑转移的预后更差,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3 d[2],全脑颅脑照射后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至4~6个月[3‐4]。存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EGFR‐TKI)及颅脑照射的预后优于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2.9个月vs.3个月)[5]。虽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好,但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较易发生脑转移。EGFR突变患者约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0%,却占脑转移患者的44%~63%[6]。随着 EG‐FR‐TKI药物等治疗的应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与颅外转移的患者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德才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2‐01—2013‐12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观察2组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BUN、尿微量蛋白排泄率、Sc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认知功能临床研究

    作者:刘军贤;王志东;黄润霞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分别纳入62例和178例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CMBs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脑白质疏松(LA)比例、腔隙性梗死(LI)比例和既往卒中史比例均显著高于非CMBs组患者(P<0.05),高龄(OR=1.376)、合并高血压(OR=3.965)、合并LI(OR=3.562)是ICVD患者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P<0.05);CMBs组MMSE总分、MoCA总分和视空间/执行、注意、延迟回忆等评分均显著低于无CMBs组(P<0.05),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患者的MMSE总分、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注意、语言、延迟回忆等评分均显著低于无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患者(P<0.05)。结论 ICVD患者合并CMBs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可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病灶具有相关性。

  •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陆建勋

    目的总结神经上皮细胞肿瘤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09‐02‐08—2012‐12‐27于我院神经外科进行神经上皮细胞肿瘤治疗的患者368例。对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患病时间、职业、原发症状、病发部位、病理诊断、分级及主要症状等资料。结果接受调查的368患者中,男221例,女147例,发病年龄0.5~73岁。肿瘤的病理诊断:星形胶质细胞肿瘤192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0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33例,其他40例,可见胶质细胞肿瘤为多见,其中又以星形胶质细胞多。同时可见神经上皮肿瘤的构成比,好发部位与患者的年龄相关。且首发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后期症状主要与不同肿瘤病发部位及病理特点有关。结论神经上皮细胞肿瘤常见类型为胶质瘤,以星形胶质瘤多。关于肿瘤类型的构成比,肿瘤的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等均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突发性脑出血急诊救治中的价值

    作者:杨初蔚;刘辉;刘宇飞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急救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 EWS )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4‐11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120例,对患者进行M EWS评分,以治疗30 d后的结局为预后结果评价M EWS评分与患者预后、脑出血量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120例患者中,死亡35例,病死率29.17%,其中M EWS评分≥9分为患者病死率78.29%,5~8分为40.63%,≤4分为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评分(5.73±1.38)分,脑出血量(83.29±11.29)mL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946,P<0.05);MEW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41,P<0.05,MEWS评分截断值为5.96时,灵敏度97.10%,特异度80.00%。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法简单、操作性较强,能及时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类,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预测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赵翠;闫凤霞;曹俊杰;李伟;王璐;王国玉;王淼

    目的:评价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 MetSy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查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非狭窄组。按照IDF的诊断标准明确MetSyn各组的发生率,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伴糖尿病(DM)、高血糖和糖耐量正常的MetSyn ,分析不同血糖水平MetSyn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结果狭窄组老年脑梗死患者MetSyn的发生率61.36%,高于非狭窄组的50.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yn增加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风险(OR=1.56,P<0.05);但在调整MetSyn各组分危险因素,MetSyn与之无相关性(OR=1.07,P=0.731),而与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是DM、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OR分别为1.62、1.58、1.56,P均<0.05)。不同血糖水平MetSyn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伴DM 的MetSyn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OR=1.74,P<0.05);伴糖耐量正常的 MetSyn、伴高血糖的MetSyn不增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风险(OR=1.80、0.084,P=1.34、0.189)。结论 MetSyn通过DM、HT、低HDL‐C血症等增加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风险,而不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伴DM 的MetSyn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 视听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卫星;路遥;陈进;祝裴;黄新

    目的:观察视听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3—2013‐05我院诊治的60例额叶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有效的视听统合训练。连续治疗6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测验(LOT‐CA)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25.5±6.0,较对照组的17.5±5.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时间、思维运作评分及LOTCA 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实验组各个指标治疗后的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听统合训练可显著提高改善额叶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麻醉方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心理的影响

    作者:刘春雷;康雅琴;龚杰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4—2012‐05接受治疗的7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术中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对2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抑郁评分以及焦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分别为80.5%、81.6%,有效率分别为92.7%、92.1%,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1 d、3 d的抑郁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焦虑的发病率分别为26.8%、15.8%,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中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可以在保持较高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的基础上,显著降低患者抑郁评分以及焦虑状况,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 妊娠期和产褥期并发脑卒中诊治分析

    作者:李文英;李乃美;刘默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孕产妇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择2007‐03—2012‐05收治的36例妊娠期和产褥期并发脑卒中的孕产妇以及同期36例接受治疗的正常孕产妇,对2组孕产妇、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以及一般病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早产、妊高症、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的发病率分别为5.6%、13.9%、19.4%、8.3%、77.8%,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8.3%、11.2%、2.8%、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窒息、宫内窘迫、巨大儿、低血糖以及低蛋白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1.2%、19.4%、8.3%、5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0、2.8%、8.3%、2.8%、22.2%;对照组孕产妇的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功能障碍以及半瞳孔改变发生率33.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对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妊娠期以及产褥期的脑卒中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临床病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产妇,其可对妊娠期以及产褥期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乌灵胶囊配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作者:毛高峰;李朝武;聂海岭;黎逢光;成勇;魏海燕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09‐10—2013‐10收治的120例PSD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米替林,观察组联合口服黛力新、乌灵胶囊,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0%(54/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6.5±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7±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4/60),对照组为51.7%(3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PSD疗效显著,相比阿米替林能更多改善临床症状和 H A M D量表评分,安全性好。

  • 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在成人开颅术后骨瓣复位中的应用

    作者:任志强;栗超跃;赵黎明;史锡文;张佳栋;王玉社;马龙祥

    目的:评估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在成人开颅术后骨瓣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01—2014‐0560例成人开颅术后患者,均应用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行骨瓣复位,术后根据头颅CT、MRI及颅骨薄层三维重建评估骨瓣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60例患者术中应用可吸收颅骨锁将骨瓣牢固固定,出院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颅骨薄层三维重建显示复位良好,内外侧面平整,颅骨锁在C T、M RI检查中未出现伪影;术后随访3~27月,患者切口周围均无不适感,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发热,无皮下积液,骨瓣固定牢固;1例额颞叶星形胶质瘤患者术后第1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术中发现颅骨锁已完全吸收,颅骨间连接紧密(骨间组织病理回示纤维组织)。结论应用 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进行骨瓣复位固定,操作简单省时,术后无感染及排异反应,在颅骨愈合的关键时期保持坚强的内固定,并终被完全吸收。故将Rapid Flap LS可吸收颅骨锁应用于成人开颅术后骨瓣复位安全有效。

  • 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与脑脊液蛋白质指数变化

    作者:张利娟;刘信东;赵丽君;杨乐;段海宇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者血脑屏障破坏与脑脊液白蛋白指数变化的关系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结核组31例,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白蛋白及Ig A、Ig M、Ig 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3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核组脑脊液白蛋白水平及脑脊液白蛋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核组和病毒组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核组IgA、IgG、IgM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损害较病毒性脑炎患者严重,且中枢免疫反应强于病毒性脑炎患者。

  • 姜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任宗凯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组织的抗氧化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和姜黄素低剂量组,根据分组不同进行相应处理后,采用腹主动脉缺血法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SOD、MDA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高剂量和姜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中SOD均高于模型组,而MDA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脊髓组织中SOD高于姜黄素低剂量组,而MDA低于姜黄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组织具有抗氧化作用。

  • 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赵家鹏;杨卫泷;王玉峰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8—2014‐02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内镜微创组与开颅血肿清除组,2组均31例,内镜微创组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不良反应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结果内镜微创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明显较开颅血肿清除组少( P<0.05),二者引流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微创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3%、3.23%、0,与开颅血肿清除组6.45%、6.45%、3.2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微创组血肿清除率明显较开颅血肿清除组低(P<0.05),内镜微创组Ⅰ级患者占54.84%,较开颅血肿清除组的29.03%高( 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微创、高效等优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血肿清除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韦安猛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重度腹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感染,安全性高。

  • 姜黄素抑制小胶质细胞NADPH氧化酶保护多巴胺能细胞的机制研究

    作者:崔群力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多巴胺能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姜黄素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反应保护多巴胺能细胞的机制。方法选用大鼠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用鱼藤酮诱导其损伤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用姜黄素预处理4 h的BV‐2细胞再经鱼藤酮处理4 h后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液(microglia conditioned medium with curcumin ,MCMC),处理PC12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染色检测BV‐2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在BV‐2细胞膜上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姜黄素预处理的BV‐2细胞ROS水平降低(P<0.01);受MCMC处理的PC12细胞活力增加(P<0.01)。姜黄素预处理使结合到BV‐2细胞膜的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明显降低(P<0.05)。结论鱼藤酮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产生ROS ,损伤多巴胺能细胞。姜黄素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内NADPH氧化酶的激活,减少ROS的产生,进而保护多巴胺能细胞。

  • 老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照顾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丹丹;乔婷婷;郑蔚;张苇;王兆国;史艳萍;孙萌

    目的:基于自我管理模式评估老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的照顾行为,了解其照顾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照顾行为评估问卷对78例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配偶照顾者疾病自我管理相关照顾行为得分26.74±3.78,处于低等水平。配偶年龄、照顾年限是影响其照顾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院及相关部门需给予配偶照顾者相关的教育和指导,改善其照顾行为,提高其照顾水平,进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 急诊处理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流程化救护管理

    作者:陈维生;田亚敏;施志国;曾景;刘子永;严远森

    目的:探讨流程化救护管理对急诊处理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诊颅脑损伤躁动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给予曲马多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流程化救护管理,对照组采用医院传统习惯进行处理。比较2组患者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观察2组治疗前后GC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镇静后30 min、1 h的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躁动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t=14.757,P<0.0001),治疗前后 GCS 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t=2.725,P=0.008),治疗后2组躁动情况均基本控制或减弱,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6.747,P=0.034)。结论急诊颅脑损伤躁动患者采取流程化救护管理合并基础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躁动,缓解症状。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于良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07—2014‐07诊治的带状疱疹患者213例。按是否出现神经痛分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和带状疱疹后无神经痛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焦虑或抑郁状态、皮疹部位、急性期疼痛程度,对各主要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年龄≥50岁、女性、有焦虑或抑郁状态、急性期重度疼痛4个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皮疹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女性、急性期重度疼痛进入回归模型( P<0.05)。结论年龄≥50岁、女性、急性期重度疼痛为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高年龄、女性及急性期重度疼痛患者早期给予抗病毒及抗病理神经痛可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 尿激酶在高血压脑内血肿中使用的量效分析

    作者:陈兆哲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在微创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3‐09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所有患者均建立微创硬通道,术后应用尿激酶溶栓,A组患者应用2万U ,B组4万U ,C组10万U。比较血肿消失时间和治疗后1个月的近期疗效和治疗6个月后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A组血肿消失时间(3.73±0.98)d ,B组(3.11±0.89)d ,C组(2.34±0.79)d ,3组血肿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可缩短血肿溶解时间,改善近期治疗效果,但对远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作者:赵惠荣;郭晶;郑秀芬;元小冬;郭庆乐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头CT平扫、CTP、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灌注缺损区CBF、CBV、MTT各参数值,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并于发病2~7 d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C T平扫未发现异常,14例可见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1例可见脑梗死早期低密度改变。10例C T P未见明显异常,20例C T P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小不等的灌注减低区,18例可见不同范围缺血半暗带。CTA 显示1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CTA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等渗透剂量的20%甘露醇与1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的效果观察

    作者:文世宏

    目的:观察等渗透剂量的20%甘露醇与1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03—2012‐03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20%的甘露醇,B组采用15%的高渗盐水。甘露醇和高渗盐水均为等渗透剂量。结果 A组和B组颅内压下降幅度分别为(8.9±1.2)mmHg和(9.2±1.6)mmHg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颅内压下降到治疗后低的时间、剂颅内压显效时间、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MAP为(72.5±11.5)mmHg ,B组为(96.2±11.2)mmHg ,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CPP为(58.3±9.8)mmHg ,B组为(67.2±9.8)mmHg ,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3 h血钠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也明显高于B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血浆渗透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5%高渗盐水能够取得与20%甘露醇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相同的治疗效果,但高渗盐水能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应用价值

    作者:祖兴旺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03—2014‐03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痉挛消失39例,减轻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29%(6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观察组仅1例复发,复发率1.43%(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头痛2例,耳鸣2例,听力下降1例,并发症发生率7.14%(5/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应用于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但能有效提高疗效,还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永芹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03—2013‐03我院接诊的75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给予积极的原发病纠正治疗,并采取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颅脑超声的灰度值,评价2组疗效。随访1 a ,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检测记录2组患儿中枢神经功能,观察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颅脑灰度值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1441,P=0.0233)。患儿出院1 a后,观察组患儿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17.14%,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7047,P=0.0301)。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替莫唑胺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建文;陈治标;吴津成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及其衍生物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为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制备TMZ衍生物2‐替莫唑胺‐8‐羧酸聚乙二醇脂(2T‐P400、2T‐P600),观察不同浓度 TMZ及其衍生物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体外抑瘤中的作用。结果随着终浓度的上升,TMZ、PEG400、PEG600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相同终浓度TMZ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PEG400及PEG600(P<0.05);随着终浓度的上升,2T‐P400、2 T‐P600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相同终浓度2 T‐P400与2 T‐P600对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T‐P400、2T‐P600的IC50略高于TMZ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400、PEG600的IC50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药物。结论 TMZ能够显著降低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活性,其衍生物2 T‐P400、2 T‐P600具有相似的抑瘤效应和更高的水溶性,为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延长其生存预期提供了方向。

  • 大剂量纳洛酮对不同昏迷程度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作者:丰飞;宋迎春;陈慧娟;秦大强

    目的:研究大剂量纳洛酮对不同昏迷程度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Glasgow 昏迷评分)是否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方法不同昏迷程度患者120例,分为轻、中、重3级,每级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各40例。治疗1周后分别对神经功能展开评估。结果对于轻、中度昏迷脑出血患者,常规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治疗1周后神经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重度昏迷患者,常规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1周后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对重度昏迷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益,而对轻、中度昏迷患者益处不明显。

    关键词: 脑出血 纳洛酮 昏迷
  • 脑卒中后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新宇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01—2014‐04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7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脑卒中后肺炎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7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肺炎,发生率18.2%。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NIHSS评分以及吞咽困难均是脑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男性、长期机械通气、吞咽困难以及NIHSS评分均与脑卒中后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评估脑卒中后肺炎发生风险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

  • 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勇;侯静;冯军;郭维久;那振琦;李越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偏头痛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丙戊酸钠口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头痛缓解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疗效显著,但可出现心动过缓、消化道不适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孟峻峰;张芹;王晓燕;任丽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8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值蛋白等指标。观察2组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体重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等指标相比基本相同( P>0.05)。对照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19个,占47.5%;观察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54个,占62.8%,2组斑块数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超声检查发现,2组患者的软斑、硬斑、混合斑、规则斑、不规则斑、IM T、大斑块厚度、大斑块长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增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除抗脑卒中外,还要重视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作者:张婧;赵文博;俞志鹏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方法,全面收集重 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试验(664例患者),包括3个假刺激对照试验和6个空白对照试验。9个试验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价治疗期末抑郁的改善,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频和低频rTMS对抑郁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频:MD=-5.49,95% CI-10.37~-1.50,P=0.009;高频:M D=-7.66,95% C I -12.09~-3.24,P=0.0007);3个评价治疗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试验(172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SMD=-0.59,95% CI -0.94~-0.25,P=0.0007);5个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组治疗期末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SMD=1.30,95% CI 0.93~1.68,P<0.00001);5个试验报道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过性头痛和恶心,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93,95% CI 0.87~9.93,P=0.08);仅1个试验(120例)进行长期的随访,结果显示,rTMS组治疗期末抑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改善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其治疗抑郁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永群;吴国彪;张欣瑜;王康;卢天喜

    目的分析3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不同术式的选择依据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06—2011‐05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例150例为对照组,确定有手术指征后,由医生根据个人经验选择术式进行治疗。2011‐06—2013‐05脑出血病例150例为研究组,根据血肿部位、血肿量、临床表现等选择不同术式:临床表现较轻、出血量50 mL以下、出血部位较深病例选择小骨窗微创开颅显微手术,临床表现较重、出血量大、出血部位不深、中线移位较严重病例选择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无瞳孔大小改变、血肿量60 m L以下、血肿位置较深病例采用微创抽吸穿刺引流术。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28.6±12.2)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2±15.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P<0.01)。研究组随访1 a病死率8%,致残率3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DL水平Ⅰ~Ⅱ级、Ⅲ~Ⅳ级、Ⅴ级与死亡比例分别为42.7%、38.7%、18.7%,对照组分别为30.7%、40%、2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应综合考虑血肿部位、血肿量、临床症状、中线移位情况等,对应性地选择术式,以提高疗效和预后,为患者赢得宝贵的生存和独立生活的机会。

  • 3D-CTA动脉瘤模型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永华;林少华;黄汉添;廖巍;胡子慧;李亮明;林其昌;林伟标;冯金妹

    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应用3D‐CTA动脉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1—2014‐07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翼点微骨窗显微术疗法,术中应用3D‐CTA动脉瘤模型,对照组进行翼点锁孔显微术疗法,比较2组临床效果、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应用3D‐CTA动脉瘤模型,临床效果确切,微创度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动态颅内压监测调查分析

    作者:胡艳芳

    目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动态监测颅内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0‐03—2013‐03收治的221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1112例和未监测组1102例,对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脱水剂的用量、时间及预后情况(预后良好、预后恶劣、再次手术)及并发症(电解质紊乱、高渗性昏迷、急性循环衰竭等)进行对比分析,再根据颅内压动态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分为有创监测组328例和无创监测组784例,分析两种监测方式的并发症和预后情况,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结果监测组患者脱水剂(20%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高于未监测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脱水剂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监测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未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监测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低于无创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创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行动态颅内压监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患者详尽的IC P值,指导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无创监测较有创监测具有明显优势,是未来颅内压动态监测的发展方向。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0例体会

    作者:毛跃伟;胡扬喜;秦小玉;尹宁伟

    颈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中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的领域之一,10余年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的开展在国内进入高速发展期,大量资料证实,大多数脑卒中的发作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的粥样硬化性栓子脱落而引起的栓塞或颈内动脉继发血栓所引起的脑梗死造成[1]。我院2013‐01—2014‐01对30例动脉粥样硬化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鼓索神经损伤引起味觉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邓瑾成

    鼓索神经支配舌前2/3的味觉,不同因素导致的鼓索神经受损可引起味觉功能的障碍。本文收集我科收治的贝尔面瘫所致鼓索神经的病毒感染以及中耳炎术中切断鼓索神经两种不同因素引起的味觉障碍患者,掌握味觉恢复的程度及味觉恢复的时间等临床资料,明确不同因素导致的味觉障碍药物干预后恢复情况,比较药物干预效果。现分析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冯常武;卢杰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1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颈椎牵引、超短波治疗结合运动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试验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与针灸、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疗程2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积分,采用中医证候评测量表判定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CASCS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 ADL 的影响

    作者:潘素兰;林琴;黄瑞荣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特征,是世界上重大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世界范围内,患病人数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且向低龄化发展[1]。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重返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OT ADL
  • 重型颅脑创伤致心脏病变90例临床分析

    作者:尹熙

    重型颅脑创伤后患者常出现心脏功能异常改变,加重病情,病死率较高[1]。目前,重型颅脑创伤致心脏病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2]。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临床转归。报道显示,重型颅脑创伤致心脏病变患者,心电、生化指标会发生改变[3]。笔者对我院2011‐06—2014‐0590例重型颅脑创伤致心脏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重型颅脑创伤致心脏病变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 椎动脉狭窄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增烨

    目的:分析椎动脉狭窄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急性后PCI症状就诊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和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灶体积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10例患者中,共检出椎动脉狭窄218处,椎动脉闭塞45处,两侧椎动脉在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及狭窄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椎动脉狭窄、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高于单支椎动脉重度狭窄或单支椎动脉闭塞(P<0.05),单支椎动脉重度狭窄或单支椎动脉闭塞所致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高于单支椎动脉轻度狭窄或单支椎动脉中度狭窄(P<0.05)。结论 PCI患者椎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反映PCI患者脑梗死病情的参考依据。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自主神经损害对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的影响

    作者:郜效花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ting polyradiculoneuritis ,CIDP )又称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自身免疫是发病的重要机制。现阶段大多根据临床表现判定自主神经损害情况[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08‐09—2013‐09我院收治的25例CIDP患者与2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了解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自主神经损害对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的影响,旨在提高对C ID P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能力。

  •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S100β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测定

    作者:王留霞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 H IE )是一种高致残率和致死性的多发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新生儿窒息引发的脑部缺氧、缺血所致[1]。研究[2]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过程,包括白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S100β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检测HIE患儿出生后72 h内S100β蛋白和hs‐CRP水平,以期提高 H IE的早期确诊率,避免因延误诊治导致预后较差。

  • 臂丛神经损伤后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何方军;谭朝峰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可导致患者上肢运动、感觉功能部分丧失及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献[1‐4]报道,神经损伤术后恢复有赖于康复训练、年龄、损伤的性质、部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及手术操作者职称等因素,探讨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我们对我院近5a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常四鹏;卢林;王灿东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1例,C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B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A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ADP、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A途径诱导下血小板抑制率中 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中A组、C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从两个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且出血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 颅脑创伤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纤支镜治疗体会

    作者:张海军;黄利娜;薛长理;曹培超;郑光明

    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属于一种非心源性的颅脑创伤致肺部疾病[1],主要表现为急发的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液致呼吸道不畅,伴低氧血症等,发展迅速,临床病死率很高,治疗困难,疗效较差,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重视。颅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要点为排除既往心肺疾病存在,发病前无心功能不全及心衰表现,颅脑损伤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咳大量血性泡沫痰,两肺听诊布满湿啰音,胸片检查可见大片云雾状阴影表现[2],并排除无过量过快输液史,大多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前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血气分析发现,呼吸频率>30次/min ,氧分压<8.0 kPa(60.0 mmHg),二氧化碳分压>5.7 kPa(42.5 mm‐Hg )。治疗一般采取早期行气管切开并呼吸机支持[3]、强心利尿、消除肺水肿和控制及预防感染等抢救措施,但病死率仍较高[4]。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52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纤支镜治疗,报道如下。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时红云;鲁燕飞;叶菊花

    调查发现,神经外科术后易出现颅内感染,发生率达18.00%左右,而抗生素通过血脑屏障难度大,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本文对我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者55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脑胶质瘤手术的预后分析

    作者:刘宏建

    颅内肿瘤中脑胶质瘤常见,发病率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37.8%~57.37%[1]。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且无根治手段,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手术切除是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策略中为关键的一步,决定了胶质瘤手术的预后。我科于2008‐11—2013‐11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胶质瘤42例,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 老年性低血糖昏迷临床分析

    作者:李福勇;张英

    目的:分析老年性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4‐01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确诊后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100 m L。结果67例静脉推注葡萄糖后神志立即转清,6例24 h内神志逐渐转清,2例遗留痴呆症状。结论老年人自服降糖药不规律、不规范,甚至有乱服药现象,加上饮食不及时,极易发生低血糖,且发病突然,症状不典型,往往以意识障碍为首发表现,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值得临床关注。

  • 贫血致陈旧脑梗死症状复发临床分析

    作者:王丽;田刚

    目的:分析系统性疾病导致陈旧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恶化或再发原因,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因贫血导致陈旧脑梗死症状复发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表现为偏侧肢体乏力,同既往脑梗死症状相同,CT提示陈旧性脑软化灶;结合患者存在贫血,给予输血治疗后患者肢体无力症状快速缓解。结论系统性疾病可导致陈旧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恶化或再发,积极纠正系统性疾病,有时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应重视系统性疾病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避免误诊。

  • 颅脑肿瘤术后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学芳;杜大军;林林

    颅脑肿瘤术后院内感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院内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因此,分析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对颅脑肿瘤术后院内感染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本研究就相关病例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 137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体会

    作者:王跃辉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占颅内血肿的25%~30%,仅次于硬膜下血肿,因直接暴力造成颅骨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静脉窦、脑膜中静脉和板障静脉出血流入硬膜外腔隙[1]。回顾性分析2005‐10—2013‐10我院收治的137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现分析如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治疗分析

    作者:张家良;周思超;从林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s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畸形,病灶由海绵状血管腔隙组成,无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壁由胶原纤维组成,并衬有扁平内皮细胞,血管间极少有脑实质组织[1]。其发病率较低,一般呈家族性遗传,常与3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有关[2]。现对我院2000—2012年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置入支架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姬馨彤

    脑动脉狭窄是临床上引起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当前严重的脑动脉狭窄患者药物治疗并不能显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研究发现,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近年来,介入治疗已成为神经科领域中的热点研究,也是当前脑血管狭窄治疗中发展为迅速的方法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因具有即时性、微创、适应证广等优点在脑动脉狭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研究[1]。但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存在血管损伤、并发症高的缺点,其在脑动脉狭窄治疗过程中机械性血管壁损伤后发生再狭窄的的安全性、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疗效当前仍无十分确切的结论。本研究对我院使用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的6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观察术后情况及随访结果,现报告如下。

  •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柯玉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成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治疗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1]。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疗效除受治疗方法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本研究探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 神经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作者:宋艳平

    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得到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如今,健康教育已成为治疗各项病症的有效手段[2]。本文随机抽取2013‐06-2014‐05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作者:甘春苗;许剑恒;何照文;唐罗静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09-2013‐09诊治的240例运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整个治疗过程运用三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BI与HAMD评分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护理干预措施康复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青年脑卒中患者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新红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青年脑卒中病人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青年人处于人生关键的时刻,一旦发生脑卒中,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生存质量,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报道,青年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9.77%[1],西方国家5%~10%,脑卒中有多种危险因素,且再发的风险很大。研究表明,脑卒中是一种行为相关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现对我院收治的158例青年脑卒中进行统计,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

  • 小儿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癫痫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彩娥;申丽娟;琚冬梅

    脑外伤性癫痫主要是因颅脑受到损伤而导致的癫痫,该类型的癫痫临床较为常见,占所有癫痫的5%~50%,是颅脑损伤并发症中为严重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儿童,因其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全,内抑制力不强,因此儿童在颅脑损伤后更易发生癫痫[1]。所以,对于颅脑损伤并发癫痫患儿应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本文回顾分析2013‐04—2014‐0534例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癫痫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针对性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观察

    作者:罗容慧;阿侯伍来莫;杨颖;雷雪琼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1—2014‐01我院收治的7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宣传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焦虑状态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支持与家庭社会支持等。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DS、S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HAM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焦虑21例,可能焦虑8例,焦虑5例,明显焦虑2例;对照组无焦虑9例,可能焦虑5例,焦虑11例,明显焦虑7例,严重焦虑4例,对照组患者焦虑发生情况较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焦虑状态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降低焦虑发生率,提升医护措施的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 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

    作者:王玉梅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1],感染部位在整个消化道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感染,也可经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染,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小儿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临床表现呈复杂化和多样化,根据病情分为轻症和重症,轻症表现为发热、咳嗽,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无疼痛及瘙痒,口腔内出现疱疹及溃疡,引起流涎、疼痛及拒食;重症手足口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脑炎、肺水肿、心肌损害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症状,病情严重会导致患者因循环、呼吸衰竭等死亡[2],成为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我科于2011‐04—2013‐05采用神经节苷脂救治小儿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生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赵海涛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在高血压所致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因颅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外流并淤积于脑实质内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急性期脑水肿形成和加重是脑出血后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及时有效对抗脑水肿形成,降低颅内压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 免疫抑制剂治疗神经脊髓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芳

    目的: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神经脊髓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神经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10 m g/d静脉注射,持续治疗4周,缓慢减量到5 mg/周,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片治疗,1.5~4 mg/(kg?d)。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1a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2级、肌力增加2级、括约肌功能恢复以及恢复自主行走时间均少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88%、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11.76%(χ2=24.04、18.55,P均<0.05)。结论临床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神经脊髓炎,可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珞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19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2组术后均给予控制颅内压、止血、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静滴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7%)、Barthel评分(75.62±8.43)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8±5.48)、病死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辅助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甲基强的松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性多发性硬化神经功能和复发的影响

    作者:卫国;阮波群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和大剂量冲击治疗急性多发性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03—2013‐07收治的90例急性多发性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对照组45例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D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复发率等相关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的给药方式治疗急性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率,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更昔洛韦治疗视神经炎临床观察

    作者:李秀兰;盛子静;秦玉瀚

    视神经炎是指视神经任何部位发炎的总称,是眼科常见疾病,春季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双眼同时受累或先后发病,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视神经炎分为球内和球后两种,前者指视盘炎,后者系球后视神经炎。我科于2009‐02—2013‐08收治56例(56眼)视神经炎患者,应用更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30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秀霞

    急性脊髓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群体。急性脊髓炎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探讨了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儿童急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作者:杨美群

    急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为急性单侧发病,部分患儿遗留口眼歪斜等后遗症,既影响患儿面部美观,又给患儿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及面肌运动训练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儿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利培酮与舍曲林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分析

    作者:郎艳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舍曲林治疗,2组均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观察2组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阴性症状显著改善,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尤其情感迟钝、社交障碍、交流障碍评分有显著变化;且实验组有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培酮联合舍曲林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阴性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魏恒;张华;马江红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出血量30~50 mL,急诊行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前提下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评分(Brathel)及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HDs)。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rathel和H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认知功能。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叶酸片对轻中度H型高血压的作用

    作者:王慧;刘华玲;郭昭明

    H 型高血压,即高血压(hypertension)合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aemia ,Hcy)水平为≥10μmol/L 的高血压,所以又称“双高型”或“双H 型”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高血压的防治重点应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我们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叶酸对轻中度H 型高血压患者降压、降Hcy 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临床药师在脑干出血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冀建伟;胡筱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学已由传统的供应型向服务型转变,药师也由单纯性的从事药品供应向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转变。临床药师作为药学服务的核心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以药学的视角为医师提供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为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品种和相关的服务,以保证患者在药物治疗中获得大的治疗收益,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通过笔者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实例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 脑血管造影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坤;苟玉兰

    脑供血不足是老年患者常发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证实[1],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的脑循环供血不足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且主要的原因之一。脑动脉狭窄程度每加重10%,则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6%[2]。因此,早发现及有效治疗是延缓患者脑供血不足进展的关键。后循环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不仅供应小脑、脑干、丘脑、海马等脑部重要部位,而且由于解剖因素,这些血管早且常受累。故本研究应用全脑血管造影(DSA)对老年患者后循环进行评价,探讨其对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显微手术治疗6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分析

    作者:成朋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策略、术中处理及疗效。方法分析60例患者63个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瘤28个,前交通动脉瘤20个,胼周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3个。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采用显微手术成功夹闭57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动脉瘤行包裹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35例恢复良好,12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死亡5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锋;朱继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判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2.09%,优于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GOS评分提高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脑出血术后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作者:苏龙;常文利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脑出血术后患者镇静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05—2014‐02我院脑出血手术患者56例,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法进行镇静,检测BIS及Ce值与Ramsay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镇静的加深,Ramsay评分逐渐增高,Ce值逐渐增加,而BIS逐渐下降。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脑出血术后患者镇静中可有效检测镇静程度。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东医

    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 ACoA)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之一,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3。前交通动脉瘤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有多支重要的穿支血管,与供应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关系密切,操作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夹闭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如操作方法不当,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较高。微侵袭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是一种简单、可靠、高效的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1‐12—2013‐12收治的11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现启

    前循环动脉瘤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穿支血管,且载瘤动脉细小,实施介入栓塞术相对较困难,手术操作空间狭小,难度较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开展,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尽管有一些争论,但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照明设备和操作器械不断改进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接受并掌握了这种手术方法[2]。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3‐4]。锁孔手术主要有眶上入路和经眶上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5],其中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目前临床应用为广泛的锁孔入路方式之一。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采取单侧眉弓为入颅点,通过颅内的自然间隙即可到达鞍前、鞍上以及鞍后的部分区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前循环动脉瘤、鞍区占位的手术治疗以及视神经管减压术、外伤性额叶血肿清除术等[6]。我院2012‐01—2014‐01收治2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均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动脉瘤,手术均在发病后1~3d内进行,本文对手术技巧、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礼芹

    神经性耳聋临床多见,主要指中耳、外耳声音传导正常,但耳蜗或听觉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的病症,病变情况在听觉皮质中枢、听神经和内耳多见,致使听觉器官不能正确感知声音,导致严重的听力损失[1]。神经性耳聋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部分医师和学者认为是由于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缺氧、缺血[2]。近年来,我院采用颈交感神经阻滞方式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

  • 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疗效分析

    作者:刘帮清;勇磊;孙国生;聂荣伟;于华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早期亚低温治疗组(B组,50例)和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组(C组,50例)。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判定疗效,除外植物生存和死亡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进行评估。结果3组良好恢复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恢复良好率高,病死率低。亚低温组、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的 ADL 评分结果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ADL评分结果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微血管减压术与部分切断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比较

    作者:王东海;尹绍雅;庞广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颜面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早期,临床常采用卡马西平等药物给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患者对药物存在耐受性,其疗效愈来愈差,为控制症状临床会加大药物剂量,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2]。外科手术逐步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式有微血管减压术、部分切断术等[3],本研究即对这两种术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 物理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祝丹;李凡

    目的:观察物理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10—2014‐10我院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物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物理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考虑合理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 均衡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陈竞怡;谢明辉;聂会生;苑国强;杨利军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脑损伤发生后,颅内压可能存在被动型升高,脑组织受到压迫而发生坏死,如果减压不够及时,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实质性损伤[1]。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有效常规治疗方法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如果是以双侧额颞叶为主的广泛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脑水肿或脑肿胀,临床治疗中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还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还无确切的标准[2]。本次研究中对均衡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 单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体会

    作者:徐四军;张香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儿童及老年人,占颅脑血肿的10%[1‐2]。我院2005‐01—2014‐01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2例,均采用单孔负压引流手术方式治疗,现报告如下。

  • 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幸福感与自尊的影响

    作者:刘晓琴;唐菊艳;董春力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幸福感与自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2—2013‐04我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等积极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退缩、激惹等消极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PRS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WB、SES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和自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作者:李玉雄;梁鑫;张凌;郭子运

    本次研究选取2011‐01—2013‐01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0例,报告如下。

  • 丁苯酞注射液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燃;张保华;裘丽红;付志新

    目前,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ACI)日渐增加,糖尿病并发ACI的危险程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1],且临床症状易进展加重,预后差。我们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ACI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脑梗死后遗症期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探讨

    作者:孙诗白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遗症期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2入院的脑梗死后遗症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分析2组患者效果以及认知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93.3% v s.5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度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6.7% vs.6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期吞咽困难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明显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认知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 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作者:江爱民;龚媛

    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率较高,且发病迅速,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彻底根治,临床治疗主要是溶栓、抗凝,修复患者脑组织血供用以恢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减少组织继发损伤[1]。本研究以2011‐04—2012‐07我院接收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流变学及炎性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脑出血与脑梗死恢复期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探讨

    作者:向飞;汪逵;向春晖;邓民强

    脑梗死及脑出血均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均属于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较为常见[1]。发病后2周至半年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的恢复期。脑梗死及脑出血恢复期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治疗是否得当,决定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对于脑梗死及脑出血恢复期应用中医药疗法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临床效果显著[2]。探讨脑梗死及脑出血恢复期应用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我院查阅2007—2013年国内医药学相关杂志报道脑出血与脑梗死恢复期应用中药复方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 脑梗死人群应用 T-SPO T. TB 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李君莲;阿尔泰;杨玉勤;玛力亚木·古丽比克;刘艳;申诗江;曹莉莉;李东军

    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结核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2位,随着全球性结核病疫情的加剧,结核疫情的防制形势非常严峻[1]。脑梗死人群体质较正常人差,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但当前对于脑梗死人群结核感染情况的报道不多。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以其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的特点在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 LTBI)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文以T‐SPOT. TB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结核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奕秋

    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急性脑梗死约占75%,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现阶段,尚未出现公认指标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进行评价与预测。部分学者认为,通过检测神经化学标志物,可能有利于神经损害功能的判断[2]。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保护也是治疗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依达拉奉属于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在急性脑梗死中被广泛应用,其有利于保护机体组织,减少损害[3]。本文主要分析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 CRP 的动态影响

    作者:赫鹏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与病情进展的直接病因,C反应蛋白(CRP)属于炎性标记物,其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紧密相关,因此,动态观察CRP可用于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1]。本研究主要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CRP的动态影响,以评估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老年急性脑梗死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周松林

    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次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防治指南指出其使用剂量50~325 m g ,关于剂量变动与疗效、安全性的相关性并未予明确阐述[1]。本研究主要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100 mg与300 mg阿司匹林对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 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霞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中老年人群中较多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梗死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肢体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特别是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一旦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近年来本院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贵军;岳联修

    目的:探讨单用奥拉西坦(OX)以及联合依达拉奉(ED)对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7—2012‐07我院诊治的MCI患者66例,分为单用OX治疗的对照组和OX联合ED治疗的观察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CSS和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CS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观察组CSS评分和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月后2组患者均属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组CSS评分为8.41±0.72,对照组为14.88±0.77;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6.22±4.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9±5.81( P<0.001),且1个月和3个月后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显效率87.88%(29/33),对照组为66.67%(22/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X联合ED治疗能有效改善M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OX ,值得临床推广。

  • 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现状分析

    作者:陈宇丹;胡文立;张娟;杨磊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应用以及药物依从性状况,为脑梗死二级预防用药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02—2010‐09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34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出院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使用二级预防药物的种类和随访第1月和第12月各种二级预防药物使用以及依从性状况。结果234例患者,排除不符合标准的40例(17.09%),其余194例(82.91%)为研究对象,二级预防药物主要为抗血栓、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物,在抗血栓药物依从性方面,137例(70.62%)依从性高,57例(29.38%)依从性低,男性与女性间药物依从性无显著差别( P>0.05),初中文化程度患者药物依从性低于其余文化程度患者(P<0.05),公费报销和医保报销者药物依从性高于自费者(P<0.05),阿司匹林第1月与12月药物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P<0.01),降压药与调血脂药物第1月与12月药物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虽在12个月内抗血栓药物依从性低组病死率和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依从性高组,但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普遍低,降压药与降血脂药下降尤为严重,血栓药物易受到报销方式、文化程度等的影响,在医疗实践中要加强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指导。

  • 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对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作者:单若莹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常见的后遗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记忆功能、计算功能和言语功能等能力障碍,严重影响后期的治疗和生存质量[1]。笔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改善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 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万军;任增玺;王万卿;任二朋;曹燕敏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大面积脑梗患者脑组织损伤严重,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1]。我们对45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分析,对比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 特殊类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柴臣通;段志毅;李慧;刘春岭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噬神经病毒,呈散发性,人类发生率为10%~20%[1]。一般情况下,病毒沿周围神经下行引起相应皮节的疱疹样改变。少数情况下病毒可沿感觉神经逆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脊神经根炎和多神经炎等[2],而带状疱疹引起的骶丛神经或臂丛神经损伤临床鲜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收治2例特殊类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例,现将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希望引起神经科同行的重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