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人卒中后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张兆慧;黄利珍

    目的:探讨老年人卒中后偏瘫侧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相关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9—2014‐08收治入院的259例老年人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67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192例患者为对照组,先对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然后用L 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观察组老年人卒中后偏瘫侧发生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卒中后偏瘫侧发生股骨颈骨折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糖、骨质疏松、使用激素类药物、骨折史、体重指数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卒中后偏瘫侧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OR=2.362,P=0.003)、女性(OR=2.187,P=0.002)、血糖(OR=1.273,P=0.047)、体重指数(OR=2.187,P=0.018)、骨质疏松(OR=0.872,P=0.069)、骨折史(OR=1.864,P=0.031)等。结论老年人卒中后偏瘫侧股骨颈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与年龄、女性、血糖、骨质疏松、骨折史、体重指数等密切相关,平时预防和临床治疗时需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作者:魏金;郎铁成;姜晓东;蔡体平;迟大鹏;周亮亮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01—2014‐01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破裂后脑出血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行血管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CVS、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瘤破裂后脑出血可降低再出血率及DCVS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王强;苑晓春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8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加用阿托伐他汀片,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盐酸小檗碱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IMT值、Crouse积分、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CI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rouse积分,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作者:郝秀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4—2015‐08我院收治住院择期行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运用。

  • 高压氧二氧化碳混合气在急性视神经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张志广;朱海清

    目的:观察高压氧二氧化碳混合气在急性视神经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二氧化碳混合气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及对比敏感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视野、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二氧化碳混合气治疗,可促进视功能恢复,提高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英兆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选取的60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神经梅毒组32例,潜伏梅毒2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与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TPPA);经过同等方式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血清RPR与T PPA均呈阳性;与潜伏梅毒组比较,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神经梅毒组改善21例(65.5%),进展5例(15.6%),无变化6例(18.8%);潜伏梅毒组改善9例(32.1%),进展3例(10.7%),无变化16例(57.1%)。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及RPR、T PPA升高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与FM 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2、-0.523、-0.487及-0.572,且 P均<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改变与预后密切相关,患者脑脊液改变越重,其预后则越差。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 C-反应蛋白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远;何涛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3‐01—2014‐01急性脑出血病7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78例为研究对照,检测2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段的血清VEGF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与脑出血量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 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董力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2010‐02—2013‐04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5例,辅以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其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SDNN、SDANN、PNN50%、rMSSD和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上述指标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治疗后在SDNN、SDANN、PNN50%、rMS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观察组无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预后,且安全性高。

  • 不同亚型(阳性、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神经认知功能状况分析

    作者:孙振芹

    目的:探究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与神经认知功能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将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9例按PANSS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顶叶认知功能采用木块图测验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额叶认知功能采用连线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颞叶认知功能采用逻辑记忆测验和视觉再生测验。结果在各项认知功能测定上,阳性组和阴性组均不同程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连线测验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阳性精神症状与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完成分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阴性精神症状与连线B时间、思维灵活性、持续性错误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完成分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亚型精神症状与神经认知功能存在差异,顶叶及额叶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关系密切,颞叶认知功能与阴性、阳性症状关系密切。

  • 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脑水肿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作者:代晓杰;董素娟;贾颐;刘建军;陈丽娜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后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01—2013‐12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微创穿刺引流与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2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血清AQP4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AQP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术后脑水肿的症状,降低炎性介质水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的效果

    作者:艾伦;李世多;李立新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拟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3)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观察组(n=43)行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记录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对照组更佳(P<0.05);观察组 T3和 T4时刻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且T3和T4时刻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有较好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较小的呼吸抑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CM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

    作者:王苏;刘莹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以我院治疗的9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CM V‐IgG抗体和颈总动脉IM T ,比较CM V‐IgG阳性及阴性患者在颈总动脉IMT差异。结果 CMV IgG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病例特点差异不明显(P>0.05);CMV‐IgG阳性组平均IMT与阴性组有明显差异(P=0.000);不同IMT的CMV阳性率不同,IMT值越高,CMV‐IgG阳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CMV阳性率的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0.715+0.968X ,P<0.05。结论 CMV感染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乃至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产妇的影响及抑郁与焦虑量表评价效果分析

    作者:严邱英;李倩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05—2015‐05収治的120例产后抑郁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比2组产妇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常规护理干预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t=2.90,P<0.05;t=2.88,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t=3.45,P<0.05;t=3.67,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常规护理组护理后相比降低更加显著(t=4.23,P<0.05;t=3.93,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产后2周、产后3周三径之和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减少(t=2.34,P<0.05;t=3.21,P<0.05;t=3.45,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3周内子宫复旧至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4.93,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促进子宫复旧,值得推广与应用。

  •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一级预防的现状调查及随访

    作者:吕翔;陶定波;曹华;刘佩佩;阎烁;韩璐;潘玉坤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的一级预防现状,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从2013‐03—09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的患者中筛选出危险人群,收集其临床特征,调查慢病的知晓、治疗、控制情况,并于登记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的依从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本调查共入组615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其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66.5%,治疗率为53.2%,控制率为19.9%;糖尿病的知晓率为44.8%,治疗率为38.4%,控制率为17.4%;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58.2%,治疗率为25.5%,控制率为11.0%。3个月随访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8%、72.0%、19.8%;6个月时分别为68.6%、56.0%、12.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974,P=0.045)、医保(OR=1.973,P=0.047)与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好相关;高龄(OR=4.573, P=0.012)与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好相关;高龄(OR=3.094,P=0.025)、居住于城市(OR=2.982,P=0.042)与血脂异常治疗依从性好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人群一级预防的现状仍不理想,尤以血脂异常的治疗和依从性差。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疗及预后

    作者:党宝齐;朱敏;何卫春;陆明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预后。方法以2011‐02—2013‐01我院收治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分别进行C 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A组)、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B组)、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C组)。分别于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3组患者的CT复查结果、血凝血脂情况、ADL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出血和死亡情况。结果于术后7 d进行CT复查,A组、B组、C组血肿排出量分别为88.3%、87.7%、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 ADL分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好到坏依次为A组、B组、C组,且3组组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凝异常、再出血及病死率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符合各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效果佳,其次是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且均优于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及相关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淑艳;赵倩;孙蜀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及与临床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同期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脑梗死患者各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病变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情况及血脂等指标。结果2组颈动脉病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分叉处存在斑块且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易患急性脑梗死,应积极预防治疗。

  • 血清因子IL-6IL-1βhs-CRP LepE2 TNF-α等指标变化与脑出血的关系分析

    作者:赵颖;吕军;白龙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等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IL‐6、IL‐1β、hs‐CRP、Lep、E2、TNF‐α的含量,并与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和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血肿液与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进行相关分析,各指标均呈现正相关(r>0.05,P<0.05);重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均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指标能有效反映颅内血肿液各指标情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且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积极反应作用。

  • 运动疗法联合维生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曾会云;胡贤主

    目的:探讨运动联合维生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2‐02—2014‐01我院收治的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运动联合维生素治疗(观察组)和单纯维生素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及MMSE、ADL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2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Hcy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联合维生素可有效降低AD患者的功能损害程度,改善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较单纯的维生素治疗效果更佳。

  • 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魏统国;杨玉先;石玉良;钟伟;冯淼玲;徐昆明

    目的:研究分析磷脂酶A2(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05—2013‐05在我院进行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然后随机在人群中抽取80例健康正常者为对照组。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磷脂酶A2水平含量,采集所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点,观察组的磷脂酶A2(PLA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开始会有一个上升趋势,在第7天到达高点21.02±4.58,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的重要参考指标,为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故其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卵巢癌脑部转移引起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调查分析

    作者:吕丽岭

    目的:探讨卵巢癌脑部转移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5来我院诊治的40例卵巢癌脑部转移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及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分析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糖水平为(6.05±0.50)mmol/L、(0.75±0.50)mmol/L ,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5.60±2.50)、(2.90±1.40),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卵巢癌脑部转移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血糖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

    作者:陈军;汪学耀

    目的:观察并评价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凝血功能(Fg、AT‐Ⅲ、PT)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58例ACI患者(观察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的Cys C、Fg、AT‐Ⅲ、PT 指标差异;同时比较急性期进展型脑梗和完全型脑梗死的Cys C、Fg、AT‐Ⅲ、PT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Cys C、Fg、AT‐Ⅲ、PT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性期进展型脑梗组与对照组Cys C、Fg、AT‐Ⅲ、PT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仅与对照组的Cys C有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凝血功能(Fg、AT‐Ⅲ、PT)在判断ACI患者病情、进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凝血功能检查对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无临床意义。

  • 不同人群健康体检时心理需求与对策

    作者:周晓丹;施洪;董星明;刘静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达到增强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改进体检流程,使体检方便快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18例体检者从人口学资料,体检时心理需求如开单咨询清楚、体检项目个性化等20个项目用5分制模式调查。结果体检时迫切的心理需求是服务态度占69.36%,医疗技术占72.45%,体检便捷占72.50%,报告解读清楚占68.47%,个性化选项占65.25%等10项。结论掌握体检者心理需求,实施人性化服务,缓解体检者心理焦虑,实行个性化健康指导。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左尧金;龚自力;曹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对我院2009‐10—2013‐04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伴糖尿病72例患者为观察组,38例不伴有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检测(TC、TG、UA、HDL及FIB)及疗效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伴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老年人居多,TC、TG、UA及FIB指标明显高于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而 HDL水平则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而观察组仅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834,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主要为老年女性,且病情严重,治疗效果差。临床治疗应积极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的风险。

  • 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登记随访系统卒中再发风险评估

    作者:王春雨;王小姗

    目的:通过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登记、连续随访,评估卒中人群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及ABCD2‐1评分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方法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登记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用药情况、AB‐CD2‐1评分,分别于发病后3、6、12月进行随访。结果脑卒中的易发年龄为45~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发现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比例高于女性相关(P<0.01)。随访中调查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对患者进行ABCD2‐1评分,显示ABCD2‐1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ABCD2‐1评分可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立完善的评估、长期连续性随访系统,提高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景芝;王宏桥

    目的:分析和探讨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取2012‐06—2014‐06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分为观察组(60岁以上)78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4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的价值和意义。结果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 CD )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颅内前循环狭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脑梗死的过程中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兴月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汤旭东;宋克西;李小虎;潘腊梅;周建;李雅娟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1—2014‐01我院接诊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56,P<0.0001);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也比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090,P=0.01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和青松;杨来福;马以勇;王文彪

    目的:探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特点,并观察脑梗死部位、吸烟与饮酒因素对MoC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0例,记录梗死部位、有无吸烟及饮酒史,并使用MoCA进行评分,分析结果。结果患者抽象、延迟回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方面得分不高,而命名、注意、定向的得分较理想。左侧半球与右侧半球梗死患者比较,在总分、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方面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与无吸烟史患者注意、语言和延迟回忆方面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饮酒史与无饮酒史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定向方面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CA在临床中评定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具有可靠的标准效度,脑梗死部位、吸烟与否、饮酒与否均影响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

  • 不同分型的分水岭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超敏 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殷萍;魏亚芬;卢冲;刘永丹;臧召霞;朴钟源;房秋菊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的分水岭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上型、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各30例,另选择30例腔隙性脑梗死者和30例大面积脑梗死者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Hcy和 Hs‐CRP水平。结果4种分型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者(P<0.05),但低于大面积脑梗死者(P<0.05);4种分型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之间的Hcy和 Hs‐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分水岭脑梗死与 Hcy、Hs‐CRP存在密切关联,且认为Hcy、Hs‐CR可作为临床评价分水岭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文亚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指出血直径<5 mm ,属于小出血病灶[1]。CBM进行常规的神经影像学的检查一般不易查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2]。而头颅C T 与常规的头颅M RI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有限,对此需要借助于MRI T2梯度的回波确定是否发生脑微出血进行辨别。我院研究了急性脑梗死合并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微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现将报道如下。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选患者经入院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把合并出凝血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观察组98例,年龄26~78岁。对照组30例,年龄25~7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2组患者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合并糖尿病、高血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年龄、合并高血压与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保护效果观察

    作者:李婉秋;程晓玲;程伟;吴磊;黄豫军;郑雪丹;黄莹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对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8—2014‐08来我院就诊的60例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脑神经功能保护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脑神经功能保护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与单用尼莫地平相比,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改善脑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七氟烷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手术中麻醉效果的对比

    作者:张丽明;刘祥平;张世焱;王永丰;孙明贤

    目的:对比分析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七氟烷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处理,对比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均较平稳,心率、呼吸、体温以及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MAP、SBP、D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观察组MAP、SBP与DBP均较对照组平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七氟烷的麻醉效果均较好,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更能平稳维持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余蕾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01—2014‐01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及对照组(n=41),均给予脑梗死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 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ESS、BI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改变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IL‐1β、TNF‐α、hs‐CRP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亦未见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对于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有着协同、补充作用,在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显微手术结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苏一家;朱光升;莫永保;黄信超;杨军;陈斌;廖芝宏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显微手术结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4‐04我院收治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给予早期(3 d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并结合术中术后抗痉挛药物治疗,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按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综合处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术中探查见蛛网膜下腔出血,破裂动脉瘤周围有血凝块合并脑血管痉挛,在分离瘤颈的过程中有8例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除1例床突旁动脉瘤有小部分残颈外,余47例动脉瘤均消失,原有脑血管痉挛症状减轻或消失,除2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余均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治愈和好转共39例,好转率为81.25%;术后发生一过性偏瘫和原有偏瘫加重者共7例,出院时明显好转5例;出院时重度残疾2例,轻度残疾4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可以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病死率;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痉挛药物,对预防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 神经内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调查及原因分析

    作者:陈杏梅;方丽萍;盛瑞玲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内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原因,为防治神经内科气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3‐06我科室收治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25例,其中发生CRBSI患者23例,发生率2.79%,分析CRBSI的发生原因。结果本组23例CRBSI患者,共分离出血培养病原菌27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44.44%),肠球菌5株(18.52%)及大肠埃希菌3株(11.11%);置管时间越长,发生CRBSI的患者越多,其中置管时间在30 d以上发生CRBSI的患者12例(52.17%),置管时间20~29 d发生CRBSI7例(30.43%);感染发生期间对我科室采样共67份,其中阳性样本14份,检出率20.90%,其中洗手肥皂阳性样本率为100.00%,其次为护士手阳性样本率为45.00%。结论神经内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导管留置时间、患者自身因素、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手卫生、导管材料等相关,在临床中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大限度降低CRBSI的发生。

  • 安宫牛黄丸对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格拉斯格评分的影响

    作者:刘效筠;汪刚

    目的:分析安宫牛黄丸对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格拉斯格评分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9来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诊治,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1、3、7、10天的格拉斯格(GCS)评分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评分及GCS评分逐渐升高,第3、7、10天的各项评分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2.5%)较对照组高(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评分及GCS评分,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宏瑞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孔祥茹;王伟忠

    目的:观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小剂量递增与大剂量冲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重症肌无力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肌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作者:高敏;尚恒立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02—2014‐02在我院诊治的201例颅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3组各67例,3组患者分别给予依托咪酯8 g/kg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0.3μg/kg、0.5μg/kg、0.7μg/kg )复合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B组患者的SBP、DBP、HR较A、C组明显平稳(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5)。结论选择适合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复合麻醉用于老年颅脑手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不同时期颅骨修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曾年菊;姚兴发;何博;朱宙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62例颅骨修补术后患者,根据患者颅骨修补的时间,分为颅骨修补早期组30例(3个月以内)和颅骨修补晚期组32例(3~6个月)。2组修补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行运动功能(FM A )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 )评估。结果2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的康复疗效(P<0.05),早期颅骨修补组康复疗效优于晚期修补组(P<0.05)。结论早期行颅骨修补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迂曲状况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张琴;黄波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颅内外动脉迂曲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9例CIS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了解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迂曲发生率,并对比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动脉迂曲发生率,分析动脉迂曲发生率与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轻度狭窄患者均未见动脉迂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者动脉迂曲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P<0.05),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者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者显著高于轻度(P<0.05),重度狭窄显著高于中度(P<0.05),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者显著高于轻、中度(P<0.05);大脑前、中、后动脉迂曲发生率与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4,0.654,0.877,P<0.05)。结论颅内动脉迂曲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颅内动脉迂曲将导致局部血流速度缓慢,使得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加,进而导致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

  • 脑卒中高危人群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江莉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脑卒中高危人群7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其中认知障碍组183例,认知正常组532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其中认知障碍183例,男性、年龄≥65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脑卒中史、合并高脂血症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分别占57.38%、60.66%、86.89%、33.88%、68.85%和63.93%,认知正常者532例,上述因素分别占46.05%、39.66%、75.00%、21.62%、55.08%和53.57%,认知障碍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及合并高脂血症是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们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积极控制血脂,并鼓励脑卒中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加强用脑,减少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常规开颅清创术联合尼莫地平灌洗治疗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作者:白宗旭;毛加顺;姜海涛

    目的:探究常规开颅清创手术联合尼莫地平灌洗治疗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80例,均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开颅清创术与常规开颅清创术联合尼莫地平灌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脑血管痉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7 d、14 d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GOS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开颅清创术联合尼莫地平灌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甘露聚糖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臧召霞;刘志强;殷萍;魏亚芬;朴钟源;刘永丹;卢冲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反应,约占病毒性脑炎的15%左右。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脑组织软化、水肿、出血坏死等,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痛、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甚至出现昏迷、脑疝等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其致死率可高达70%[1]。本文将2012‐05—2014‐05我院收治的3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5—2014‐05我院接治的7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均经头颅C T、脑电图、M RI、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证实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0~50岁,平均(41.16±5.29)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2~53岁,平均(42.97±4.72)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不同药物与脑电图放电指数对癫痫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青美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托吡酯、脑电图放电指数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口服丙戊酸钠治疗,B组口服托吡酯治疗。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36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A组和B组患儿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A组、B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组治疗前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操作智商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言语智商、总智商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放电指数≥0.5组患儿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评分明显低于放电指数<0.5组患儿(P<0.01)。结论托吡酯治疗学龄期儿童癫痫时对患儿认知功能可造成损害,而丙戊酸钠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脑电图放电指数与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关系密切,临床在治疗癫痫时宜定期复查脑电图。

  • 不同药物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贺桂文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和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以期选取佳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05—2013‐05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2组,分别予普瑞巴林和拉莫三嗪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疗程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和治疗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拉莫三嗪组显愈率49.34%,总有效率76%;普瑞巴林组显愈率66.67%,总有效率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在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共济失调、外周水肿、白细胞减少、口干等并发症发生率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能提高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临床效果,且并发症低。

  • 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

    作者:郭焕利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敏;吴世陶;刘磊;赵源征;石磊;郭亚培;崔明;刘恒方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组14例,腰椎穿刺组1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除常规治疗外,静脉注射组经肘静脉输注神经干细胞;腰椎穿刺组通过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3组治疗前后均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 )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静脉注射组、腰椎穿刺组的FI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静脉注射组和腰椎穿刺组与对照组的FIM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腰椎穿刺组与静脉穿刺组的FIM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采用腰椎穿刺经蛛网膜下腔注射神经干细胞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64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作者:方琴;赵正兰;王炎林

    目的:观察64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64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麻醉处理,对患者的麻醉药物、麻醉时间、患者清醒时间和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4例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术后苏醒较迅速。术前呼吸正常、意识存在的患者,术毕清醒后经吸痰拔出气管导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呛咳、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前意识障碍较重、病情较重的患者术后仍存在意识障碍,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或器官插管。手术期间所有患者均未死亡,术后14例因合并伤严重或病情过重死亡,6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成为植物人。结论对于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当及时全面的进行病情评估,积极控制颅内高压,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加强麻醉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高血压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与甘露醇用量及疗程的关系

    作者:张建容;周瑜;杨清武

    目的:探讨及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发生迟发性水肿和甘露醇应用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脱水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甘露醇脱水,对照组应用呋塞米联合甘油果糖脱水。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明显重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长期大量应用甘露醇脱水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迟发性脑水肿。

  • 血浆同型半胱胺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

    作者:闫琼红;刘波

    目的: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依照发病24 h内 Hcy水平将114例ACI患者分为 Hcy正常组(n=38)和 Hcy高水平组,其中Hcy高水平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n=38)和干预治疗(n=38);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后的Hcy水平、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结果干预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期常规治疗组比较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Hcy正常组和干预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 Hcy水平的ACI患者的预后差,给予必要的干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CI患者预后。

  • 探讨急诊危重监护室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东伟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监护室(EICU )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79例患者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成功组(21例)和死亡组(58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记录患者救治率,分析通气前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电解质紊乱变化状况,测定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指标,评定患者 APACHEⅡ及Glasgow评分。结果救治成功率为26.58%(21/79),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上,2组通气前及通气后存在差异(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上,2组通气后无差异(P>0.05);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上,2组通气前及通气后无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pH、PaCO2、PaO2、SaO2上,2组通气前无差异(P>0.05),通气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成功组在通气后与死亡组存在差异(P<0.01);APACHE II评分及Glasgow评分上,2组通气前无差异(P>0.05),死亡组通气前后无差异(P>0.05),成功组通气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成功组在通气后与死亡组存在差异(P<0.01)。结论急诊危重监护室呼吸机辅助呼吸明显改善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体供氧状态,提高预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脑神经压迫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袁雪松;卞晓星;魏文锋;刘平;包卿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1‐03—2014‐10采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3例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三叉神经痛2例,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0例。结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5例(81.40%)(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34例),症状明显减轻5例(11.63%)(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例),无明显缓解3例(6.98%)(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2例),有效治愈率93.02%;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嘴角疱疹,面肌痉挛术后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2例,无死亡病例,给予临床治疗后可自行痊愈;术后复发2例(面肌痉挛)。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成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3,其中以基底节区出血发生率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1]。由于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差且传统的开颅手术病死率高,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极为重要。我院于2011‐03—2014‐03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1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引流治疗和保守治疗,同时观察2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毕贞水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8—2014‐07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s‐CRP与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降低hs‐CRP与BNP水平,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电刺激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合并足下垂者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程曼路;孙昌梅;孟明

    目的:分析助力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对于脑卒中合并足下垂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03—2014‐0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足下垂患者5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助力电刺激组(26例)和常规功能锻炼组(26例),观察分析助力电刺激组和常规锻炼组足跖屈群肌张力治疗效果、胫前肌肌力治疗效果、FM A评分。结果助力电刺激组足跖屈群肌张力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功能锻炼组(P<0.05);助力电刺激组的胫前肌肌力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功能锻炼组(P<0.05);治疗后助力电刺激组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功能锻炼组(P<0.05)。结论助力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能够显著地改善脑卒中合并足下垂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张力,同时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长山

    目的:评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溶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80 mg/d+氯吡格雷75mg/d,疗程为28d,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hs‐CRP及ESS及ADL评分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可能与其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

  • 观察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喉外分支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左辉

    目的:观察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解剖显露特点,分析其促进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甲状腺术的226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喉返神经解剖显露方式,总结归纳患者术中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解剖显露特点。结果226例患者成功显露喉返神经共402侧,其中显露喉返神经喉外分支比例为28.11%(113/402)。在解剖显露特点上,左侧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叉点至入喉处及甲状腺下极的距离均大于右侧喉返神经分支叉点(P均<0.05);95侧(84.07%)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呈树枝状,18侧(15.93%)喉返神经喉外分支与分支之间或与交感神经间相互吻合成袢状;喉外分支中以Ⅲ支型和Ⅳ支型为主(P<0.05);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以喉返神经于甲状腺下动脉的两分支间穿行及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方为主(P<0.05);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发出部位主要以甲状腺下极平面之上为主(P<0.05)。结论总结归纳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解剖显露特点能够为术中安全解剖喉返神经,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提供有效依据。

  • 硫辛酸单用与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梅小芬;吴心池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硫辛酸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05—2014‐09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记录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及TSS(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评分;于治疗后行VAS(阳性症状视觉量表)评分,并观察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TCSS评分及T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SS及T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值及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主要评价患者的疼痛烧灼、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 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相比单独应用硫辛酸较好,且使用安全,可以将此治疗方案作为首选,值得推广应用。

  • α硫辛酸联合钾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作者:谈雪梅;范文闯;王宏伟;郭海燕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2—2015‐01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降血糖、降脂及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治疗前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显著加快,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患者的MDNS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的 MDNS评分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MDN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应用于DPN的治疗疗效显著,显著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病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卡巴拉汀联合硫辛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莹;魏博

    目的:探讨卡巴拉汀联合硫辛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 )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A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卡巴拉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巴拉汀联合硫辛酸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6周,观察组的MMSE及AL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AS‐co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95%,与对照组的9.3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巴拉汀联合硫辛酸治疗A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运动康复对中风偏瘫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指导的效果观察

    作者:莫王波

    目的:分析并探讨对中风偏瘫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运动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4‐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和运动康复指导,观察组则同时对家属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治疗12周后,2组ADL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MAS评分为(7.5±3.1)分,治疗后2周为(21.3±6.7)分,治疗4周为(34.6±8.9)分;治疗前对照组 MAS评分为(7.7±3.3)分,治疗后2周为(20.3±6.6)分,治疗4周为(25.7±7.7)分。2组患者MA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以后观察组M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运动康复指导对于患者健康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作者:刘西;刘光炉;周林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7—2014‐07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肿量在30~100 m L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支持治疗,包括吸氧、降血压、降颅压、止血、预防并发症及抗感染等治疗。存在梗阻性脑积水者均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有气管切开指征者均予以气管切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34例,治疗有效率为62.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6.2±1.7)分,BI评分为(85.43±11.21)分;对照组 NIHSS评分为(9.6±2.5)分,BI评分为(67.54±10.22)分。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曹艳;龚自力;左尧金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老年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06—2013‐05的15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按照其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且记录2组患者的病死率和NIHSS评分降低百分数。结果153例患者中SAP的发生率为34.0%,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卒中类型、吞咽障碍、侵入性操作、卒中既往史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有吞咽障碍、长期卧床、未预防性抗感染、营养状况等因素是引发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感染组的 NIHHS评分降低百分数要显著低于非感染组,而其病死率要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存在多种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能显著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尽早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 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

    作者:吴丽杰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与感染有关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以及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4例手术患者中,42例发生感染,发病率18.6%,手术感染主要为创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其中创口感染31例(发生率13.8%)、颅内感染11例(发生率4.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筛选出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术前住院天数、糖尿病、备皮时机、手术切口及接台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高危因素导致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应当积极的加强感控措施,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作者:于健;赵梦杨;张卉田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6收治的1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9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疗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残障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并对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NIS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且联合治疗组BI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同时提高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而起到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的作用。

  • 儿童外伤性脑梗死20例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黄弘杰;林晓元;黄捷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例儿童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13例,大脑半球6例,小脑1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例。合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伤后6个月,预后按GOS评分,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4例,良好14例。结论根据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综合使用手术及药物治疗有助与改善患儿的预后。

  • 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苏宝艳;马青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钻孔引流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38例脑出血患者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及颅内压检测,在颅内压监测下操作治疗,逐步血肿引流,调整脱水药物,进行控制性治疗。结果138例患者术后再出血18例并开颅手术,其余患者均钻孔术后平稳。1月后按GOS预后评分量表评定。好转117例(84.78%),植物生存3例(2.18%),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18例(13.04%)。结论颅内压监护在脑出血钻孔引流术中、术后的处理有了客观的指导指标,能降低术中术后风险,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 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刘玉峰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04—2014‐04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疾病患者,包括30例梗阻性脑积水,30例蛛网膜囊肿患者,20例垂体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治疗。结果30例脑积水患者颅内高压得到控制,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患者学习及生活情况均恢复正常;30例蛛网膜囊肿患者颅内高压有效控制,随访6个月期间,有癫痫症状的6例患者均未再发作,复查所有患者结果显示囊肿体积明显缩小;20例垂体瘤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均恢复,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提示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其中10例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内窥镜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柳;黄军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12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性脑动脉血管内溶栓治疗,观察血管闭塞再通疗效。结果7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29例均出现脑血管闭塞影像。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率分别为50.0%、62.5%、57.1%和62.5%。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完全恢复正常22例(61.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显著。

  • 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谢冬莲

    目的:明确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06—2013‐05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肠内营养护理的神经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入院2周后的营养指标。结果集束组腹胀1例(3.3%),腹泻1例(3.3%),总并发症2例(6.7%);常规组腹胀2例(6.7%),胃食管反流2例(6.7%),误吸1例(3.3%),胃排空延迟1例(3.3%),腹泻1例(3.3%),消化道出血1例(3.3%),总并发症8例(26.7%)。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组 TP为(69.3±3.1)g/L ,ALB为(40.8±2.2)g/L ,PA 为(251.3±30.7)mg/L ;常规组TP为(63.1±2.9)g/L ,ALB为(33.7±2.0)g/L ,PA为(220.1±32.6)mg/L。2组患者住院2周后的营养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EN耐受性,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袁大伟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01—2014‐01收治的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意识程度,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昏迷指数评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颈性眩晕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冬梅

    目的:了解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预防误诊措施、基本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02—2014‐02收治的由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100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中学生26例,公务员25例,教师28例,司机16例,其他5例;伴有高血压18例,糖尿病9例,头颈部外伤6例。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首诊误诊66例(66%),其中误诊为美尼尔病54例,良性位置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各3例,外伤后遗症眩晕、冠心病各2例,前庭神经炎、神经官能症各1例。经牵引、推拿、口服抗胆碱能神经药、钙离子拮抗剂、静滴活血化瘀后症状缓解者92例(92%),8例仍反复发作延长治疗周期,并加用高压氧治疗后疗效满意7例,1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颈性眩晕是由颈椎疾病引起,应详细采集病史,掌握临床发作特点,及时选做颈椎X线片,必要时用CT、MR以提高诊断率。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 CT 对照分析

    作者:朱引峰

    目的:探究颅内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23例,正常新生儿20例,均行C T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通过C T检查,发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患者相比较于正常新生儿,其脑实质存在低密度灶和颅内出血。结论对新生儿进行颅内CT检查,可有效确诊新生儿中缺血缺氧性患者,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方便。

  • 不同时间告知对精神疾病患者静脉采血配合程度的影响

    作者:韩静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告知对精神疾病患者静脉采血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01—2014‐01在我院治疗的126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2组静脉采血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时间告知,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配合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配合度为98.4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静脉采血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提前告知和反复告知模式,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提高静脉采血的配合度。选择适宜时间告知精神疾病患者静脉采取对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血糖控制与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冬梅;刘丽梅;齐纪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06—2014‐06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脑卒中诊断符合国家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血糖控制。

  • 脑卒中患者NT-proBNP和Hcy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卢义娥;朱中梁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03—2013‐05来我院诊治的40例脑卒中实验组患者和同期的40例对照组非脑血管患者,分别采集实验组治疗前后、对照组静脉血2 mL ,检测2组人群血清NT‐proBNP和 Hcy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410.10±73.50)pg/mL ,Hcy水平(19.50±1.10)μmol/L ,均较对照组患者的((65.10±45.50)pg/mL、(10.10±5.50)μmol/L)显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其 NT‐proBNP水平为(140.40±35.40)pg/mL、Hcy水平(13.40±1.20)μmol/L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和 Hcy可作为诊断脑卒中患者患病程度的两项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脑脊液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变化

    作者:籍玉红;刘娟

    脑卒中后抑郁为临床常见情况,发生率占所有卒中患者的25%~60%,且漏诊率高达75%[1],诊断准确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卒中后抑郁缺少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及严格的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无抑郁、健康人三类群体的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探讨抑郁程度与血浆、脑脊液单胺类弟质的关系。

  • 31例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方法及妊娠结局

    作者:黄燕

    目的:探究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妇女临床诊疗方法及妊娠结局,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10来我院就诊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妇女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临床诊疗方法以及妊娠结局。结果31例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妇女中6例癫痫,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3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3例脑血管动脉瘤,2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脊髓炎,1例重症肌无力,1例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妊娠期患者死亡4例(12.9%),生存27例(87.1%)。妊娠妇女21例(77.8%)经引产或者药物引流终止妊娠,1例(3.7%)行开宫取胎术,5例(18.5%)诊疗结束至足月剖宫产,母亲和胎儿状况正常,在随访过程中,2例3 a内再次妊娠,3例5 a内再次妊娠,胎儿正常。结论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严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采取合理、及时、全面、综合诊疗方法可以提高胎儿和患者安全性,在必要时可采取引产或药物引流方法终止妊娠。

  • 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作者:郑继珍;刘玉波

    目的:分析和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出血性转换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mRS 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血性转化率为21.6%,病死率为8.3%,对照组出血性转化率为8.4%,病死率为6.7%,出血性转化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mRS评分比较,观察组预后良好58.3%,对照组为3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应用于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会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和甘露醇降颅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作者:陈黎雄;邓云新;王海滨;于布为

    目的:比较3%、7.5%高渗盐水(H S )和20%甘露醇降颅压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及20%甘露醇治疗,用药后6 h内测定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Na+、K+、Cl‐、血浆渗透压、脑灌注量(CPP)、血清S100B浓度。结果用药后,三者均可有效降低颅内压,3%高渗盐水组可较好保持中心静脉压处于正常水平,7.5%高渗盐水降压较为平稳,3%、7.5%高渗盐水较20%甘露醇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提升平均动脉压、脑灌注量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血清SIOOB浓度均升高,高渗盐水组上升幅度均较甘露醇组小。3%、7.5%高渗盐水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甘露醇组。结论高渗盐水降颅压作用持续时间长,有助于减轻伤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小,可作为降低颅内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 Excel自动核对同步预警管理急救药品物品的设计在神经内科病区中的应用

    作者:徐志霞;刘玲;杨西涛

    目的:设计急救药品、物品有效期自动核对、同步预警的方法,杜绝急救药品失效,切实保证急救药品100%处于应急完好的备用状态,确保急救药品、物品使用安全。方法利用Excel软件的时间函数和逻辑判断函数将已导入的基础数据与计算机系统时间实时关联,显示三级提醒结果,并对急救药品、物品提醒结果汇总显示,在神经内科5个病区作为试点,制作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一览表。结果计算机根据预计要求对急救药品、物品实现自动核对,并实现同步预警提醒。结论通过在神经内科各病区的临床应用实践,该方法简单易学,方便适用,安全快捷,提高了急救药品、物品的准确性,减轻神经内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了浪费,可进一步在全院进行推广应用。

  •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不同时期联合治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武卫东

    目的:研究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不同时期联合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02—2014‐02本院诊治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124例,按照不同治疗时机分为A、B、C3组,A组40例患儿发病至治疗时间≤4 d ,B组41例患儿发病至治疗时间5~10 d ,C组43例患儿发病至治疗时间>10 d ,3组患儿均给予更昔洛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观察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病至治疗的不同时期与联合治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A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B、C 组82.92%、67.44%,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儿体征与临症改善时间短于B、C组,且B组各项指标改善时间短于C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治疗后A组患儿MESSS评分显著低于B、C组,且B组MESS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发病至治疗时间的不同时期与联合治疗的效果呈负相关,即发病至治疗时间越短疗效越佳。

  • 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

    作者:周红;覃少东;黄东明;韦奇;黄澄;陈映萍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2—2014‐02收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为10.9%,其中早发型30例(71.4%),迟发型12例(28.6%),癫痫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34例(81.0%),全面性发作8例(19.0%)。病灶部位位于大脑皮质32例(76.2%),皮质下10例(23.8%),经对原发病治疗及抗癫痫药物治疗,39例患者癫痫症状得到控制,3例死亡。结论及时诊断及治疗可改善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预后。

  • 重度妊高征并发脑血管意外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雅琴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诱因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8‐07—2014‐02我院收治的24例重度妊高征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24例妊高征并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中,脑出血15例,脑血栓4例,脑梗死5例,均为产后发病,孕产妇死亡3例,均为产后死亡,颅脑手术11例,剖宫手术14例,阴道助产10例,新生儿全部存活。重度妊高征并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在血压、水肿及尿蛋白含量上均显著高于同期其他重度妊高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并发脑血管意外病死率较高,及时做好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工作能够起到预防和减小脑血管意外的作用。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琨

    目的:探讨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GC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周颅内压与手术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其压力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的降低幅度(P<0.05);研究组的患者手术后3个月的GC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4%)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能使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减少,且术后恢复良好,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郑佳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01—2013‐12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在常规基础上运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待治疗周期结束后,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用PDC A管理模式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的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1 H-M RS 在脑膜瘤病理分级及亚型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生

    目的:利用1 H‐M RS分析脑膜瘤患者的代谢产物特征的价值,为脑膜瘤病理分级、亚型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06—2015‐03我院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等。对患者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检查,观察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亚型间的结果。结果恶性脑膜瘤Cho浓度高,Cho/Cr值高,Cr值低;良性肿瘤不同亚型中Cho、NAA对比差异不明显,而Cr浓度、NAA/Cr等差异明显(P<0.05)。结论1H‐M RS在脑膜瘤病理分级及亚型分型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对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亚型进行鉴别。

    关键词: 脑膜瘤 病理 1 H-M RS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和TNF-α水平测定及诊断价值

    作者:刘奇峰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轻型41例,重型32例)和30例行腹部手术患儿(对照组)脑脊液中IL‐6和T N F‐α的水平,并分析其指标在患儿脑脊液中的含量及相关性。结果轻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 IL‐6和T N F‐α水平分别为(81.36±13.84)ng/L、(53.21±8.52)μg/L ,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别为(128.90±22.31)ng/L、(95.77±13.82)μg/L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和TNF‐α水平高于轻型病毒性脑炎患儿(P均<0.05)。轻型、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 IL‐6和 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389、0.531,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和TNF‐α水平异常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联合检测患儿脑脊液中IL‐6和T N F‐α水平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付立明;张荣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37例为观察组,43例无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均每天测血糖7次,并采用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内动脉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MAGE为(6.46±1.66)mmol/L ,血管内中膜厚度为(0.99±0.31)mm ,NIHSS评分为(11.32±2.14)分。对照组MAGE为(4.44±1.54)mmol/L ,血管内中膜厚度为(0.78±0.22)mm , NIHSS评分为(7.74±2.04)分,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日内血糖波动幅度、血管内中膜厚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糖波动幅度有关,临床应注意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房文峰;朱爱华;徐杰;陆华;吴卫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出现在神经外科手术后,神经中枢一旦受到感染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损伤脑神经结构恢复的完整性,不但影响原来的生理功能,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还会危及患者生命[1‐2]。本文主要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并分析了主要致病菌的类型,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作者:张建英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09来我院住院的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0例,对照组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45.3±6.8)d ,对照组(67.2±5.9)d ,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预防老年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且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对早日康复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 综合康复护理对外伤截瘫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王祺;崔快;池红万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外伤截瘫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06—2015‐04住院治疗的80名外伤截瘫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外伤截瘫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尹彦敏;谷红俊;贾艳红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9‐01—2011‐03来我院救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72例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连接试验复常率,住院时间,肺性脑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肺性脑病的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异常率、复常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肺性脑病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部疾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肺性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且病情较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神经内科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侯西禅;李赞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04—2014‐04收治的6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院内感染患者原发病种类及感染部位,将院内感染因素进行定义及赋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自变量及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1%(69/619),其中脑梗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43.5%(30/69),呼吸道感染发生率36.2%(2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1.294,OR=1.947),住院时间(β=1.508,OR=3.062),侵入性操作(β=1.422,OR=2.735),原发病种类(β=1.387,OR=2.448)及意识昏迷(β=1.215,OR=1.871)进入了后回归方程(P<0.05),是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调查分析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构建与实践

    作者:时秋英;臧格;徐甜甜;刘晓辉;史小艳;董永欣

    目的: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并实践,检验其效果。方法采用已构建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干预模式对干预组30例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2组患者均于开始透析后1周内及1月后或出院前,接受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评估。结果应用M HD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进行M HD患者早期临床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下降,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下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 HD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周建文;陈燕燕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51例)与卡马西平组(5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4周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马西平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同一用药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周、2周、4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无差异,但加巴喷丁比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小,更加安全,值得应用。

  • 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静

    目的:研究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4‐07收治的124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线微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SE(7.6±1.8)μg/L、GFAP(0.8±0.4)ng/L、S‐100B(0.5±0.1)μg/L较对照组(9.7±2.1)μg/L、(1.3±0.3)ng/L、(0.7±0.2)μg/L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90.32%较对照组72.58%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能降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NSE、GFAP、S‐100B表达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作者:顾浩;赵变歌;于会娜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激素、康复治疗等,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注射液,观察组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疗程21 d ,应用Portmann简易量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Portmann简易量表评分第14 d和第21 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有效改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硫辛酸治疗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刘占兵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硫辛酸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4例给予硫辛酸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硫辛酸治疗,均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硫辛酸治疗DPN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促进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改善末梢神经的代谢和传导功能,增强神经生长因子等多途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分析

    作者:田欣;张志全;杨新国;王彩宁;赵欣欣;郝玉杰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64例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奥拉西坦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3例行常规治疗方案,对症治疗基础疾病,脱水控制颅内压,神经保护药物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拉西坦药物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月,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和BI指数评定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的MMSE评分及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1%)。结论脑卒中后应用奥拉西坦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刘俊超;孙顺成;张娜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交感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LAT、AMP)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皮肤反应2组上肢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 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 DPN 的影响

    作者:辛凤志

    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2组间基础治疗均相同,记录2组患肢治疗前后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改善状况,测定患肢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麻木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6.92%(30/39),观察组为92.5%(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感觉减退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为9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3.33%低于观察组的86.67%( 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米晓斌;杨晨曦;李彦斌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多奈哌齐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16、24周,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差异及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8、16、24周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MoCA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16、24周后观察组患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多奈哌齐治疗能有效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的恶化,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药理作用

    作者:黄宁鸥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将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G‐CSF治疗ACI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是治疗ACI的新途径。

  • 帕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远端手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作者:魏小伍

    本研究采用派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术后镇痛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2纳入标准均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SAⅠ、Ⅱ级;神经正常,具有基本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禁忌者;神经阻滞麻醉失败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或截肢者;不能正常表达者;合并心肾功能严重异常者[1]。

  •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陈映红;徐从蕊;孙明翠

    目的:重度颅脑损伤多由高空坠落、跌伤、工伤及意外事故等所致,是临床常见的急性重型病症。颅内血肿、脑干伤损及脑挫裂伤等均属于重度颅脑外伤,此类患者病情严重、危急,通常需手术治疗,但术后多有并发症,致残率、病死率极高。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术后护理可有效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恢复,降低术后残疾率,减少死亡风险。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及试验,并提出了相关见解。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

  • PBL教学模式在开颅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袁葛

    目的: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尝试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 ,PBL )的教学模式,通过术前做PPT、术前讨论、术中手术配合、术中手术录像、术后总结及讨论等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在开颅手术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牢靠的掌握神经外科病变的影像学、性质、部位、解剖,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并理解手术入路的设计、实体解剖、术中手术细节及注意事项,培养研究生及住院医师更快、更扎实的掌握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值得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