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浆Hcy TF TFPI-1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鸿源

    目的 探讨血浆Hcy、TF、TFPI-1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浆Hcy、TF、TFPI-1水平.结果 中轻度组及重度组血浆Hcy、TF、TFPI-1水平均明显改变,且重度组改变程度明显高于中轻度组(P<0.05).结论 血浆Hcy、TF、TFPI-1水平与颅脑外伤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Hcy TF TFPI-1 颅脑外伤
  • 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作者:周霞;张诚

    目的 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方法 抽取2011-06-2013-06在我院就诊的60例额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临床发作次数共148次,每例患者平均发作2.5次,其中100次为睡眠期间发作,48次为清醒期间发作;发作主要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声发作及偏转性强直等.额叶癫痫脑电图主要特点为放电部位以额区为主49例(81.67%),主要发作频率为偶发/阵法54例(90.00%),常见的节律为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38例(63.33%).结论 对于额叶癫痫,主要的临床特点为全身强直阵挛、发声发作及偏转性强直,且在夜间发作较为常见,脑电图的主要形式为额区偶发/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

  • 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田小文;徐世双

    目的 分析老年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56例,其中有OSAHS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8例为试验组,无OSAHS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8例为空白对照组.在患者入院第24 h及第4天采用CT或MRI测量脑血肿体积,检测患者脑血肿的变化.结果 入院第4天相对血肿体积指数(RHI),试验组为2.18±0.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2±0.51(P-0.02).另外,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脑血肿体积及血肿变化的结果表明,人院第24 h和第4天时,随着OSAHS严重程度的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脑血肿程度增加(P<0.05).且重度OSAHS并发症患者的脑血肿体积增加更显著(P=0.002).血肿变化指数与OSAHS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 伴OSAHS的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的体积变化程度高于无OSAHS者,且OSAHS严重程度与脑血肿的变化程度呈正相关.

  •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作者:何学芳;刘萍萍

    目的 探究不用部位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01-2014-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75例为观察组.依据CT检查结果分为基底节出血58例(A组)、丘脑出血62例(B组)和其他脑叶出血55例(C组).再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基本资料,并分别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不同部位脑出血危险因素为:基底节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SBP、DBP、TC以及HDL;丘脑部位的危险因素是饮酒、吸烟、高血压、SBP、DBP以及HDL;脑叶部位的危险因素是饮酒、吸烟、SBP、DBP以及TC.结论 不同部位脑出血危险因素有所不同,主要是吸烟、饮酒及血压偏高.临床上需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减少脑出血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 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唯实;罗飚;徐建基

    目的 分析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4-2013-12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230例,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2组,A组为发生脑积水组,B组为未发生脑积水组,将2组性别、年龄、有无脑室出血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发生脑积水的相关性.结果 性别、年龄和硬膜外血肿三项因素与脑外伤术后发生脑积水无关(P>0.05).而入院时GCS评分3~5分、有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均是脑外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单危险因素(P<0.05).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2个影响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独立因素,按照其价值大小排列(Wald值):入院GCS评分、有tSAH.根据相对危险度可得出,入院GCS评分3~5分可增加脑积水发生率2.217倍,存在tSAH则可增加脑积水风险1.475倍.结论 入院时GCS评分3~5分、有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tSAH是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单一危险因素,其中入院GCS评分低和存在tSAH尤其需引起临床医生注意,但临床并无主要预防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张岩滨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 将6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单用阿立哌唑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2组显效率、PNSS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优于单一应用阿立哌唑治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 西酞普兰与抗焦虑药物联用治疗重度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震

    目的 分析西酞普兰与抗焦虑药物联用治疗重度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106例重度焦虑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不良反应、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焦虑患者的焦虑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

    作者:李洪智;武艳霞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病情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推广.

  •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金瑜;张云鹤;杜晓艳;王迎宾;董辉;马云富

    目的 探讨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椎管内脂肪瘤()行回顾性研究.病人均行栓系松解、椎管脂肪瘤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手术,对于皮下脂肪瘤作部分切除.平均随访6()结果 术中所见与术前MRI表现相同.18例脂肪瘤患者完全松解,术后随访好转,5例脂肪瘤者行大部分切除,症状()好转.2例脂肪瘤患者无法切除,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症状改善因脂肪瘤栓系类型不同而异,脂肪瘤病理()单,病程短者术后症状好转,脂肪瘤与脊髓粘连严重,切除不彻底预后不佳.

  • 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勉;姚涛;曾真;余芬;鄢黎妮;肖丹

    目的 探讨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11-2014-11在我院治疗的248例卒中患者,将其分为脑血管病组和非脑血管病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比较2组患者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回声特征、分布及管腔有无狭窄或闭塞,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查.结果 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病组,2组均以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尤为多发.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以I型和Ⅳ型为主,非脑血管病组以I型和Ⅲ型为主.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均以轻度狭窄为主,脑血管病组中度以上狭窄占22.86%,非脑血管病组占14.29%.非脑血管病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脑血管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紧密相关,脑血管病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 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邓建永;张华山;张锐利

    目的 分析CT对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以期对临床脑肿瘤卒中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我们收集2012-04-2014-06人住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肿瘤卒中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发病12h内行CT扫描和灌注成像,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同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析CT对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诊断,及2组的出血量情况、脑灌注参数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结果 脑肿瘤卒中明确诊断22例,误诊为单纯性脑出血18例,诊断率为55%.2组出血量及脑灌注参数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出血量大于脑肿瘤卒中组,且高血压出血组脑灌注强于脑肿瘤卒中组.结论 对脑组织非常规部位出血提高警惕,认真询问病史,仔细观察血肿的形态、周围组织结构,综合考虑或建议采取其他物理检查,方能减少误诊,CT检查方便迅速,是检测脑肿瘤卒中与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其中高血压脑出血的表现更加特异.

  • 米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明霞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02-2014-11收治的老年抑郁症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帕罗西汀单独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GI维度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米氮平联合帕罗西汀在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

  • 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艳军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01-2015-08我院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n=64)、预后差(n=46),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术前并发症、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术前并发症、术前GCS评分(≤5分)、出血量(≥30 mL)、手术时机(延期手术>72 h或放弃手术)、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症(≥2种)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综合评估患者的术前情况,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陈宏尊;庞元龙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01-2015-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收入状况、有无负面情绪、有无头痛、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可能造成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GOS评分作为患者的生存状况的评价方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患者的收入状况(x2=2.717,P=0.094)、有无负面情绪(x2=3.175,P=0.063)并不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造成影响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x2=4.015,P=0.043)、头痛情况(x2=13.641,P=0.000)、Hunt-Hess分级(x2=16.347,P=0.000)、手术方式(x2=5.031,P=0.023)及手术时机(x2=6.634,P=0.010)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造成影响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可能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多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P<0.05);患者的头痛状况不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存状况的关键.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小凤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19例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2.462)、合并糖尿病(OR=2.681)、入院时GCS评分(OR=3.722)、口服阿司匹林(OR=2.724)、入院时舒张压(OR=4.512)、凝血情况(OR=2.424)、血肿量(OR=12.683)、中线结构移位(OR=3.583)、手术持续时间(OR=3.289)、术后应用甘露醇时间(OR=4.103)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将10个单危险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OR=12.245)、凝血功能异常(OR=18.946)、血肿量(OR=23.356)、术后应用甘露醇时间(OR=20.573)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功能异常和血肿量>60 mL是再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十分重要.

  • 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艳丽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1);2组治疗4周后的Barthel(BM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沈流燕;周莉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05-2015-05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苷肌肽注射液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作者:李霞;邓燕艺;甘宁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组采用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发热、精神系统症状、疱疹、脑膜刺激征、脑电图异常及脑脊液异常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792、3.121、3.160、2.810、4.111、2.940,P=0.049、0.036、0.034、0.048、0.015、0.042、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2.9%,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788,P=0.009<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7±1.7)d,观察组为(8.2±1.1)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4,P=0.026<0.05).结论 采用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顾亚兰;张鑫;张丰智;黄翠华;刘建华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3-02-2015-02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依达拉奉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疗程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红细胞比积外,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缺损神经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

  •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作者:韦丽;孙慧;张建军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98例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IGF-1、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总评分(TSS)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胫神经、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T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DPN可明显降低提高患者血清IGF-1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

  • 出血性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瑛;戴启荷

    目的 分析出血性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9-01-2013-01我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烟雾病合并动脉瘤(36个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1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9个位于侧支吻合动脉,6个位于基底节区.其中非责任动脉瘤9个,责任动脉瘤27个.18个Willis环动脉瘤作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处理,3个作保守处理,6个基底节区动脉瘤均作保守治疗,6个侧支吻合动脉瘤作Glubran胶栓塞,3个给予保守处理,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示,其中0分者15例(50.0%),1分6例(20.0%),2分3例(10.0%),3分3例(10.0%),5分3例(10.0%).其中90.0%的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随访提示18个Willis环动脉瘤,6个侧支吻合类动脉瘤,6个基底节区动脉瘤均未见复发,3个保守治疗的Willis环动脉瘤基本稳定,未见恶化,3个右侧脉络膜前动脉瘤,再次出血而恶化.结论 对出血性烟雾病合并Willis环类、侧支吻合类动脉瘤可首选血管内栓塞方案,其次则为外科手术.对合并基底节区动脉瘤者,通常提倡采用保守治疗方案,以优化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青立

    目的 研究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04-2014-02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溶酶原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结果 2组治疗前IL-6、TNF-α、hs-CRP和PAI-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19.7±4.8)ng/L、TNF-α(16.2±5.3) mg/L、hs-CRP(3.2±1.1) mg/L、PAI-1(2.1±0.2)ng/mL较对照组(33.5±5.4)ng/L、(35.4±7.2)、mg/L(5.7±2.4)mg/L、(2.3士0.3)ng/mL显著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对降低炎性因子效果有显著差异,直接影响2组疗效,观察组有效率92.59%较对照组75.93%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炎性因子1L-6、TNF-α、hs-CRP和PAI-1表达水平,有利于提高疗效.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苏利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07-2015-07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麻醉组与联合麻醉组,每组40例;单独麻醉组仅给予丙泊酚麻醉,联合麻醉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2组患者不同麻醉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自主呼吸与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单独用药组与联合麻醉组T0、T1时间段MAP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t=1.45,P>0.05;t=1.76,P>0.05).联合麻醉组较单独麻醉组相比T2、T3及T4时间段MAP水平均明显降低(t=2.56,P<0.05;t =2.99,P<0.05;t=3.25,P<0.05).单独用药组与联合麻醉组T0、T1时间段HR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t=1.76,P>0.05;t=1.89,P>0.05).联合麻醉组较单独麻醉组相比T2、T3及T4时间段HR水平均明显降低(t=2.89,P<0.05;t=3.45,P<0.05;t=3.38,P<0.05).单独用药组与联合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意识恢复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t=1.71,P>0.05;t=1.65,P>0.05).结论 采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应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中可获得较为稳定的MAP与HR,麻醉效果显著,不延长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与应用.

  • 显微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明火;魏小川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10-2014-10我院收治的63例不同类型的垂体瘤患者,均接受显微镜下经鼻碟手术干预治疗,观察并总结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手术后治愈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生长激素腺瘤90.91%、皮质激素腺瘤88.24%、泌乳素腺瘤83.33%、无功能腺瘤37.50%、混合腺瘤33.33%.随访1 a时功能腺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无功能腺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经鼻碟手术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临床疗效满意,尤其生长激素腺瘤临床疗效为显著,功能腺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 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康康

    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在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根据其用药不同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吡拉西坦治疗,研究组48例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MSE(简易智能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ADL、MMSE、MoCA等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的ADL、MMSE、MoCA等三项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DL、MMSE、MoCA等三项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33%,研究组为6.25%,2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

  • 左乙拉西坦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斌;郜辉;朱登纳;陈海;刘锋伟;孟文彬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01-2016-01收治10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采取左乙拉西坦片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取单药左乙拉西坦片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NSE及IGF-1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NSE及IGF-1水平分别为(11.91±2.13)μg/L、(7.45±2.54)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64±3.05)μg/L、(10.21±3.1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癫痫疗效优于单纯左乙拉西坦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术推广应用.

  •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癫痫患儿疗效改善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田领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癫痫患儿疗效改善、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11-2015-11收治癫痫患儿124例予以回顾性分析,按临床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行单纯丙戊酸钠治疗的56例患儿为对照组,行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的68例患儿为观察组,对2组疗效改善、不良事件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均减少,其减少幅度均比对照组显著(P<0.01);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37.50% (P<0.01);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TG、TC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癫痫患儿行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能够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不良事件发生,且促进预后改善,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华伟;齐进兴;邓建中

    目的 评价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12-2014-12收治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治疗.治疗12周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影响

    作者:赵春宇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12我院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采用喜炎平治疗的44例患儿为对照组,余56例采用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患儿为研究组,比较2组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退热时间,恶心呕吐、头痛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惊厥控制时间均明显长于研究组(P<0.01);且研究组在2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1);另外,2组不良反应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T细胞亚群,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α-硫辛酸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龚煜;温丹;宋治洁

    目的 研究α-硫辛酸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疗效.方法 39例慢性正已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生长因子、弥可保、维生素、理疗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治疗,2组均治疗4周.通过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肌电图表现,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加用α-硫辛酸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评分、神经-肌电图检查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较单独使用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有效增快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自发电位,临床效果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烟雾病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作者:邱海军;马海朋

    目的 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烟雾病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3-2015-12我院诊治的114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57)和对照组(B组,n=57).B组采用阿司匹林口服,A组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静滴.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小板计数(PLT)差异,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A组总有效率为71.9%,显著高于B组的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2组患者在NIHSS评分及P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P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同B组的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雾病患者予以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静滴,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其受损脑神经修复再生,对改善血小板水平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急重症脑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喜芳

    目的 研究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急重症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06-2014-09收治的98例重症脑炎患儿,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用药治疗7d,观察2组治疗综合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恢复时间(2.95±1.66)d,肢体瘫痪消失时间(3.24±0.92)d,降温退热时间(3.02±0.75)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3.32±0.62)d,较对照组的(4.86±2.84)d、(4.43±1.02)d、(4.58±1.13)d、(4.51±0.75)d均明显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较对照组81.63%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8%,较对照组的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 长期服用阿立哌唑和氯氮平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婷

    目的 比较分析阿立哌唑和氯氮平长期服用对心脏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A组和L组各43例,其中A组服用阿立哌唑治疗,L组服用氯氮平治疗,在治疗后每隔1个月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2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指标及心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A组和L组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检查结果均出现对心脏的不良反应,心电图异常及心脏功能减退以L组更明显.结论 A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的不良反应要明显低于L组,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

  • 托吡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晓峰;徐耀;张桁忠

    目的 分析托吡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各12只,通过线栓法形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大鼠行假手术,B组大鼠行8 mg/mL托吡酯治疗,A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则于同时间点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干预,比较B、C2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同时比较3组大鼠脑组织Glu、GABA、GABA/Glu水平.结果 A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生,B组神经功能评分为(2.90±0.92)分,显著高于C组的(1.55±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大鼠Glu、GABA、GABA/Glu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吡酯能明显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改善,可能是通过抑制Glu水平,增多GABA含量达到神经保护的目的.

  • 神经节苷脂对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常冰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应用于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11-2015-11收治的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应用于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可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氧化应激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东亚;杨苗苗;杨改清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使用尤瑞克林及丁苯酞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4-03-2015-06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使用尤瑞克林联合和丁苯酞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和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西凯

    目的 探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法将我院2014-02 2015-07收治的64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丁苯肽注射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失语程度改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失语程度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丁苯肽注射液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有利于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白金;徐沛沛;苑家敏;赵树华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和血压控制情况的疗效,并探讨SGB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SGB和穴位注射进行干预.比较入院时和干预1个疗程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血压控制率.结果 治疗组在干预1个疗程后24 h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B配合穴位注射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OSAS患者的血压.

  •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育秀;黄泽波;邱壮光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02-2015-03在我院行择期颅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在七氟醚维持麻醉基础上加用持续静脉泵注舒芬太尼,比较2组临床指标、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术后疼痛及镇静情况、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不同时间点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12h、24 h、48 h、7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T1、T2、T3及T4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可增加颅脑手术患者镇痛及镇静效果,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保护作用及预后分析

    作者:郭润芳;李志伟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保护的作用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4-02-2015-07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编号分为2组,每组62例.单号纳入对照组,实施乌司他丁治疗;双号纳入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颅内脑水肿面积及NDS评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治疗7d、14 d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面积、N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临床总疗效为90.32%,较对照组的66.1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有效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缺损程度,且安全可靠.

  • 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效果观察

    作者:王永宏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择期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芬太尼组(40例)和舒芬太尼组(40例),麻醉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静注,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和插管后10 min(T5)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2组意识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 与TI对比,2组T3、T4段HR均明显升高,对照组T3、T4、T5段MAP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MAP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3、T4、T5时间段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3.71±0.43)min、(11.52±2.97) min、(31.26±3.04)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阵挛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颅脑手术采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行诱导麻醉,能够维持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

  • 丁苯酞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素雅;胡春梅

    目的 丁苯酞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01-2015-01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记录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MDA水平、血清SOD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 (1)治疗组1周、2周后血清MDA水平分别为(6.05±1.21)nmol/mL、(2.84±1.47) nmol/mL,优于对照组的(7.59±1.63) nmol/mL、(6.38±0.93) nmol/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1周、2周后血清SOD水平分别为(78.57±8.05)U/mL、(89.60±9.63)U/mL,优于对照组的(69.73±9.31)U/mL、(75.74±8.52)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3)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26±1.40、7.29±1.14,优于对照组的14.39±1.85、9.96±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效果良好,与常规对症处理相比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贾汉伟;蒋雷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给病人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1].常规的一般性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欠佳,不能够很好的阻止脑梗死的发展.因此,针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2].本研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TCD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龙翠英;郑春玲;曹新亚;黄刚

    目的 分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10-2014-11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脑梗死者.2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判断病灶位置及TCD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额叶、颞叶、丘脑部位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及病灶数量≥3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动脉P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值及左右侧MCA值、ACA值、PCA值及V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额叶梗死、颞叶梗死、丘脑梗死及病灶数量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发病呈正相关性.结论 额叶、颞叶、丘脑部位的脑梗死及多灶梗死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几率较高,临床医生在治疗脑梗死时,可通过TCD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及防治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姜丙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并研究分析二者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检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内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斑块者和无斑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者和无斑块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等具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斑块性质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可作为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主要观察指标,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不良心理的作用

    作者:冀书娟

    目的 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脑梗死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并给予吞咽训练等康复护理干预,电针组4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者饮食质量,且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 老年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王军文;肖文;薛海龙;贾秀丽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02-2013-09我院收治的41例确诊为老年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致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老年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致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株43株,革兰阴性菌占72.1%,其中为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菌(27.9%)、铜绿假单胞菌(14.0%)、大肠埃希菌(14.0%)等;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9.3%).临床进行抗生素临床干预处理后发现,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可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敏感,该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后,36例患者的感染情况在1周左右得到控制.4例患者因继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9.75%.结论 肺部感染是老年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为常见的并发症,使用敏感抗菌药物针对病原菌进行治疗时,应遵循针对感染早期、足量、联合的原则.同时,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多频振动排痰、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 不同剂量丁苯酞与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李建波;杨玉峰;慕同禄;刘春岗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丁苯酞与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03-2015-03我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次,4次/d;观察2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100mg/次,4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00 mg/次,4次/d.3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1组治疗2周、4周及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别为(18.76±3.21)分、(11.26±1.84)分及(5.31±1.26)分,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64.36±10.37)分、(74.97±7.62)分及(84.23±7.22)分,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广立;陈玉清

    目的 探讨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首发表现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5例,占41.7%,显著改善9例,占25.0%,好转6例,占16.7%,无效2例,占5.6%,无死亡患者.结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疾病治疗,应坚持原发病治疗.

  • 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30例疗效及脑电图分析

    作者:寿记新;高海东;李洁;刘菲菲;付旭东;马建;王建业;管海博;丁攀峰

    目的 探讨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与脑电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2013-01-01-2014-06-30入院被确诊为难治性癫痫,并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的30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临床资料完整,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1)术后患者均继续口服常规量控制癫痫药物,术后3个月内未发作12例,余在随访期内,很少发作2例,发作较前减少75%以上6例,无发作较前减少50%~75%5例,无明显改善4例,症状加重1例.(2)未发现癫痫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脑电图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3)手术并发症均较轻,多呈一过性表现,无死亡病例.结论 (1)当前胼胝体切开术对于顽固性癫痫仍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2)患者手术前后长程脑电图监测捕捉癫痫灶对于定位致痫灶,区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后效果的预判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胼胝体切开术治疗癫痫尚存在许多未达成共识的地方,需临床继续深入探讨总结.

  • 亚低温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明;邹乐乐;赵晓玲;陈建明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以头痛、呕吐、发热、抽搐、颈强直及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因其伴脑实质的炎症表现,故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1].本研究采用亚低温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探讨其疗效,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09 2014-02收治的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58例.所有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18~56岁,平均(39.7±8.2)岁.治疗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18~54岁,平均(38.9±9.9)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发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血管内栓塞治疗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钱忠伟;潘洪波;周临军;胡彦兵;唐献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高龄(≥65岁)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及安全性及对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开颅脑动脉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评估2组疗效,记录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水肿等术后专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1.63±32.64)min、(10.72±2.3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 早期综合康复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明;李坤彬;许梦雅

    急性脑卒中(acute stroke,AS)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疾病,且具有较高患病率,据相关资料[1],我国每年新发150~2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约80%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AS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是决定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综合康复锻炼是促进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兴康复疗法,可借助肌电接收设备,将体内功能变化不易感知信号转变为可感知信号,如视觉、听觉信号,并引导患者进行相关训练,从而恢复机体相应功能.目前临床对于综合康复锻炼研究较多,但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应用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66例AS患者,分析对AS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锻炼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特点

    作者:泰欣

    目的 研究手术对脑肿瘤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脑肿瘤出血的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00-05-2014-12收治的12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给予手术清除肿瘤及血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脑肿瘤出血的部分患者可有先兆症状,如轻度头痛、抽搐等,急性期则表现为突发剧烈的头痛、呕吐、偏瘫或偏瘫加重、失语和意识障碍;术后临床治愈94例,好转20例,病情恶化死亡6例.影像学如CT和MRI表现为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不同及肿瘤性质不同影像特征可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有助于明确病灶性质与出血的关系.脑肿瘤卒中主要见于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膜瘤等.结论 结合脑肿瘤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在CT和MRI等影像学表现的协助下,分析肿瘤灶与出血特点,有助于脑肿瘤出血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确诊后应进行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是脑肿瘤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付徐伟;岳慧丽;李文战;常留军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对7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率为8.0%,其复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颅内动脉直径大小、辅助材料、栓塞程度.此外,研究显示动脉瘤位置及血流动力学也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常见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率与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动脉瘤直径大小、栓塞材料相关,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 低强度抗凝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脑卒中的预防效果

    作者:于林君;朱来武;王连友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低强度抗凝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 64例因稳定性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冠脉支架术的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低强度抗凝治疗组(LIA组,n=86,华法林剂量滴定至INRl.5~2.0)和常规抗凝治疗组(CIA组,n=78,华法林剂量滴定至INR 2.0~3.0),同时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随访1a后比较组间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外周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与CIA组相比,LIA组脑卒中/TIA或周围动脉栓塞事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LIA组9.3% vs.CIA组15.4%,P<0.05).结论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房颤患者冠脉支架术后预防脑卒中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 分析体检人群脑出血危险因素

    作者:谢昕;胡炜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2015年体检中心体检的653例受检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有效问卷共600份,统计不同因素的受检者脑出血发病率.结果 600例受检者脑出血86例(14.33%),学历较高、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为脑出血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高血压、冠心病病程越长脑出血患病率越高(P<0.05).结论 脑出血的高危因素为高学历、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而对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中病程较长者需特别关注,及时诊断治疗.

  • 溶血磷脂酸与D-二聚体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

    作者:张建刚

    目的 分析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对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13-01-2015-12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分别展开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结果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均>75 μg/L,呈现为阳性,健康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均<75μtg/L,呈现阴性.结论 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 冰毯机加药物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欢瑞

    目的 探讨冰毯机加药物降温法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03-2014-04我院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7例,采用冰毯机加药物降温的方式治疗;对照组45例,采取单用冰毯机降温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30 min、70 min与120 min的平均体温变化.结果 治疗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机加药物降温处理,可更为有效、快速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脑血管病并发感染的特点探讨

    作者:陈景春;李云峰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合并感染的特点,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找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12-01-2015-01我科住院病人(年龄>30岁)213例的临床资料,对脑血管病合并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昏迷患者及24%吞咽障碍患者合并感染.(2)感染以细菌性感染为主,肺部感染居首位(75.8%),泌尿系感染占9.1%,肠道感染占6.5%,真菌感染及皮肤感染占7%,其他占2.6%.(3)糖尿病人脑血管病合并感染比既往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4)医疗护理与家属护理质量与感染的发生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5)营养状况与疾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感染是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发展、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程度、营养状况、既往病史、医疗护理质量明显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病,痰液引流、防止误吸,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恢复肠黏膜屏障、严格无菌化操作等是预防脑血管病合并感染的根本措施.

  • 21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袁祖旭;李剑波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5-08 21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采用MRI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结果 患者均是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病侧海绵窦形态出现变化,T1WI上具有等值或稍低的信号表现,T2WI具有稍高信号,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缘状态,颈内动脉被包绕,管腔形成一定的变窄症状,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得到强化.结论 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发生异常变化,经MRI检查效果明显,对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作者:蔡湛;范月超;刘学永

    目的 探讨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7沛县人民医院行开颅夹闭术治疗36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性提出防治策略.结果 术后患者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2.6±1.4)分比(10.3±1.2)分,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血管痉挛14例(38.89%),低钠血症10例(27.78%),低钾血症9例(25.00%),高钠血症7例(19.44%),脑积水、颅内血肿和癫痫分别各2例(5.56%),颅内感染1例(2.78%).结论 开颅夹闭术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颅内血肿、脑积水及癫痫等并发症,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治疗为预防、治疗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创伤性大脑半球肿胀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冰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创伤性大脑半球肿胀(ACHS)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AC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B组予以传统骨瓣减压术,A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对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手术前后颅内压及改良版纳维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压及改良版纳维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2)A组术后病死率为19.7%,显著低于B组37.7%(P<0.05);B组术后GOS优良率为26.2%,显著低于A组的50.8%(P<0.05);(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同B组的16.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CHS患者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其颅内压,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勇

    目的 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05-2015-03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第1、3、5天2组颅内压,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评估预后,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1、3、5天观察组ICP水平[(20.33±1.01)mmHg、(17.62±1.65)mmHg、(13.54±2.31)mmHg]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CP在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84.57±1.25)分、GCS评分(1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49±2.46)分、(12±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21.0%(P<0.05).结论 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胜勇;蒋令修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01-2014-12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为研究组,40例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血肿吸收时间(10.3±3.1)d,对照组(25.8±4.6)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及9个月,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持续时间对神经系统保护的影响

    作者:轩妍

    目的 比较头部亚低温不同持续时间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HIE新生儿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48 h组与72 h组各40例,比较2组新生儿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8 h组28 d时NBNA评分、6个月时Bayley评分均较同期72 h组明显降低(P<0.05),48 h组患儿病死率明显高于72 h组(P<0.05),其余相关并发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头部亚低温疗法持续72 h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近远期疗效、降低病死率,但对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 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杰;李宏扬;王艳红;李素婷;王方;王晓鸽

    目的 观察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02-2015-06收治的4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手术效果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预后情况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价.结果 48例患者手术时间在3~4 h,平均(3.3±0.6)h.住院时间12~19 d,平均(15.8±2.1)d.手术并发症以一过性术侧前额部皮肤感觉麻痹、眶周浮肿、眼睑运动障碍为主,总发生率为29.2%(14/48).植物生存1例,重度残疾5例,轻度残疾9例,恢复良好33例,无死亡病例,预后良好率为68.8%(33/48).结论 只要把握好适应证,眶缘上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并发症少、预后佳,且较美观,值得推广.

  • 颅脑手术后颅内易感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姜克文

    目的 探析颅脑手术后颅内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 200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资料,选择其中73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导致颅脑手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脑室引流、脑脊液漏、再手术;革兰阳性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导致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较多,应加强临床控制和管理,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再次手术.同时,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 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浩江

    目的 分析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04-2015-04首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病理资料、临床特点、是否复发等,分析可能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分级、肿瘤位置、骨质变化、瘤内坏死是造成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分级、肿瘤位置、骨质变化、瘤内坏死均为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膜瘤复发高危人群,必须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术中过程中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及受累组织、脑膜,以降低复发率.

  • 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斌;王静;陈玉清

    目的 探讨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4-01-2015-02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90例)均给予异体输血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则给予预存自体血输血治疗,统计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围手术期所用异体血用量等指标,同时统计患者麻醉诱导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中异体血液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围手术期平均异体血液用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麻醉诱导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积较术前3d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预存自体血液输血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异体血液输血量,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积等指标虽有一定影响,但其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1 483例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杏情况分析

    作者:胡炜;谢昕

    目的 观察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03-2015-04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 483例,观察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根据该结果分为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对照组(正常者),对比分析2组相关因素情况.结果 1 483例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374例(25.22%)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性别比例(男/女)、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体检中部分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粥样硬化群体中男性较多、年龄较大、肥胖程度较高且血压、血糖、血脂等水平均高于正常.

  • 囊性脑肿瘤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亮;郑贵超

    目的 探讨囊性脑肿瘤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确诊为囊性脑肿瘤患者78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复发率及病死率情况;观察2组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对照组全切率、大部切除率分别为65.00%及35.00%,观察组为92.11%及7.89%,全切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病死率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可切除显微镜死角区肿瘤,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BiPAP无创呼吸机对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朱早君

    目的 评价BiPAP无创呼吸机技术对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肺性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技术实施治疗.对比2组疗效、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治疗前后血气分数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呼吸和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血气分数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呼吸和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肺性脑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技术对患有肺性脑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任保仙;朱华伟;田德增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血管病4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病程明显比对照组长,且合并高血压、吸烟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CP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TG、FPG、T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病程长、年龄大均是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预防颈动脉血管病的发生.

  • 疑似视神经胶质瘤的视神经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汪翔;黄国栋;吴昌鹏;纪涛;李维平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因头痛伴多饮、多尿1月余,嗜睡2个月入院.患者1月多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部阵发性胀痛,伴易渴、多饮,尿量增多,无头晕,未做处理.2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嗜睡,呈进行性加重,现每天睡眠18 h以上,伴全身乏力,无发热、意识障碍,无视物模糊.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对答切题,GCS 15分,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视力、视野粗侧未见异常,四肢活动正常.颅脑MRI示:下丘脑视交叉明显增大,其内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肿物,T1WI呈稍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内可见少许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图1);病变范围约33 mm×24mm×21 mm;垂体未见明显异常,首先考虑下丘脑视交叉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为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行立体定向脑深部病灶活检术,病理活检提示炎症(图2),免疫酶标示CD38及CD138散在细(+)、LCA(+)、GFAP(+).诊断为“视神经炎”.术后待病情稳定后转至内分泌科治疗电解质紊乱.

    关键词: 视神经炎 胶质瘤
  • 韦尼克脑病1例报告

    作者:贾沛哲;刘建辉;解旭东;王瑞先

    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由于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起病隐匿,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易误诊和漏诊,且病死率高,现将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霍某,女,37岁,因“发作性恶心、呕吐2个月,双眼睑下垂10 d”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呕吐,无咖啡色,呕吐物为内容物,非喷射状,在当地医院查垂体磁共振未见异常,激素六项正常,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有所好转,10 d前突然出现双侧上眼睑下垂,上抬无力,以右侧为重(图1),无头痛、头晕,无视物成双,无言语不利、口角歪斜,无吞咽困难,无肢体活动障碍和行走困难.

  • 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研究进展对我国护理学的启示

    作者:臧格;时秋英;徐甜甜;董永欣

    社会、经济、医疗环境的急剧变化,患者病情的日趋复杂、多变,患者身心的不断变化,不仅需要护士加强业务学习与操作训练,具备基本知识、能力,还需要护士规范自身的态度、情感,这是患者的需求,也是社会、医疗不断发展的需求[1-2].而社会、医疗行业、患者对于血液透析专科护士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护士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competencies)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训、考核及评价.下文就护士核心素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立静;张澜;呼和;王永军;丰波

    周围神经损伤后,重新建立神经的连续性是修复神经损伤的唯一方式,传统的神经修复方式及后续发展的多种神经修复方式,在其术后神经的恢复一直不尽人意,小间隙桥接吻合法技术使在受损伤神经断端,重新塑造了一个密闭的神经自我选择、生长的空间.随着神经生长微环境及生物工程的进一步研究,可吸收的神经修复生物套管结合促神经生长因子的小间隙吻合法在神经损伤修复中已明显表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在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孟丹

    目的 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3-04-2015-10收治的100例需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高帆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接诊的204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院前急救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3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接诊到开始抢救时间、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病情稳定程度、病死率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接诊到开始抢救时间、接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效果及患者和家属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能降低AIS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程新强;童桂贞;王玉玲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01-2015-12收治的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典型抑郁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更好,护理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作者:罗莎;张月兰;马玉娟;寇小娜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健康教育接受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设定预期目标、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开展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健康教育接受率由59.5%提高到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45,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健康教育的效果.

  • 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曾敏;熊伟;韩兴平

    目的 分析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08-2015-01收治的134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出院后持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经持续护理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率为35.00%显著较低对照组的5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Karnofsky评分均显著高于出院前,且观察组在持续干预后Karnofsky评分为(75.21±11.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9±5.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肿瘤患者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患者出院后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且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体位性神经损伤的护理干预

    作者:于航娜;申智慧;何瑾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体位性神经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 2016年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4例,护理组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术后发生体位性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护理组术后发生体位性神经损伤1例,对照组13例,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术后体位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干预

    作者:刘凤玲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2组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改云

    目的 分析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4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消化道合并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观察组护理满意问卷调查评分平均(90.6±5.6)分,对照组为(72.0±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护理满意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 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配合

    作者:郭瑞萍;杨瑞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及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措施及具体效果.方法 抽选2013-01-2014-02在我院就诊并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遵从医嘱并提高护理措施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主动性,统计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7%)明显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提升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女性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超霞

    目的 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女性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2-2016-03来我院产前咨询及孕期产检并分娩患有癫痫的100例孕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护理前2组癫痫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护理后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胎盘早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生育期癫痫女性的妊娠结局和生活质量.

  • 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海燕

    目的 分析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20接诊的101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51例采用流程话急救干预,对比2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开始治疗时间及致残率、致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救至抢救的时间(18.63±8.34)min、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32.36±13.15)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11.25)min、(41.22±13.8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54.90%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39.22%、致死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干预改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预后的效果确切,能够缩短其急救前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调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对急救流程继续探讨.

  • 综合护理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白海霞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神经内科101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更加全面综合护理.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1%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 (P<0.05).结论 综合护理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从而改善预后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雅静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84例)与对照组(120例),其中早期康复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行一般治疗,治疗后行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结果 早期康复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在改善整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