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常悦

    目的: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 T )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09—2015-03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其中非 Hhcy 组(tHcy ≤10μmol/L )、H1组(10μmol/L< tHcy≤15μmol/L)和H2组(tHcy水平>15μmol/L)各100例,测量3组患者CIMT ,测量3组患者的一系列临床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维生素B12(Vit B12)、叶酸(F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并进行对比。结果3组患者C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2组CIMT值较非 Hhcy组和 H1组均高(P<0.05)。3组 tHcy、FA 和 VitB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1组和 H2组tHcy水平较非 Hhcy组高,FA和 VitB12水平较非 Hhcy组低,H2组 tHcy水平较 H1组高,FA和VitB12水平较H1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IMT 值为因变量对各项因素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LDL-C和 tHcy是 CIM T 的影响因素。结论伴 Hhcy 的脑梗死患者 CIM T 值上升,FA 和VitB12水平降低,尤其当tHcy>15μmol/L时,CIM T明显升高,CIM T值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LDL-C和tHcy有关。

  • 陕北地区帕金森病现状调查

    作者:高晓嵘;李娜;武丽芳;薛艺东

    目的:调查陕北地区帕金森病(PD )的患病现状。方法对陕北地区人群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选取30个调查点共41538人为调查对象,对其人口学资料和PD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受调查者的PD总患病率57.8/10万,男性患病率为82.8/10万,女性患病率36.0/10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中年以上各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2,P<0.05),其中年龄>80岁、60~69岁、70~79岁3个年龄段受调查者P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50~59岁年龄段(χ2=6.340、7.670、4.639,P<0.05)。结论陕北地区PD患病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男性人群的患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时,其PD患病率可出现显著升高。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潘伟

    目的: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0-10—2015-07收治的120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淋巴结转移患者38例为观察组,无淋巴结转移者82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病灶大小,同时观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对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a生存率影响。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 a生存率、类癌患者5a生存率、有远处转移患者5a生存率分别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典型类癌/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患者、无远处转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3 a生存率、类癌患者3 a生存率、有远处转移患者3 a生存率分别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典型类癌/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患者、无远处转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a生存率、类癌患者5a生存率、有远处转移患者5a生存率分别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典型类癌/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患者、无远处转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复发率、类癌患者复发率、有远处转移患者复发率分别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典型类癌/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患者、无远处转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无关,与患者病灶大小有关,同时淋巴结转移、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存在远处转移是降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5a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 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作用

    作者:段萍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是一种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1]。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年发病率为200/10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0万~100万,脑血管疾病患者致残率高,存活者中约75%致残,5 a内复发率高达40%以上[2]。近年来,康复训练在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并在神经内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3]。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通过训练这种方法使脑血管疾病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用训练的方法尽可能使残疾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4]。本研究严格按标准选取12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评价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纳洛酮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滔;梁建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将1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血清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3、5、7、10、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血清β-EP、DynA1-13、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脑保护作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纳洛酮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高热惊厥患儿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叶英姿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 ,FC)患儿的预后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75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搜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随访及问卷调查资料,对可能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62例(82.67%)预后良好,余13例(17.33%)预后不良。高热惊厥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与患儿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与患儿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 min、发作次数≥3次患儿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其风险比(OR)值分别为1.59、5.46、3.97。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多预后良好,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 min、发作次数≥3次是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任鸿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CI术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26例接受PCI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均有缺血性脑卒中史,根据是否再发术后脑卒中分为2组,12例再发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114例未发生再发卒中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观察组12例PCI术后再发脑卒中的相关高危因素与临床特点。结果12例患者PCI术后再发脑卒中,发生率9.52%;2组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左室射血分数(LEVF)≤40%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血压、术后房颤及术后急性心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12例术后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术后低血压(OR=3.963,P=0.003)、术后房颤(OR=2.898,P=0.025)、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OR=5.786,P=0.015)、LEVF≤40%(OR=2.484,P=0.018)。结论 PCI术后再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是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左室射血分数≤40%、术后低血压和术后房颤,术前应对其进行评估并采取干预措施。

  • 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对比研究

    作者:周德才;王少雄;黄程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术显微镜进行小切口或扩大翼点入路,经外侧裂治疗;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观察2组术后24 h经CT检查显示血肿清除的程度、6个月后的ADL评分、GO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偏瘫开始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血肿清除情况有显著差异;观察组ADL评分、GO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可减少血肿情况,对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还能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褚旭;孔庆霞;夏敏;孙冉;周树虎;闫换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09—2014-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认知功能(MoCA评分)。结果观察组控制14例,有效33例,无效13例,有效率78.33%。对照组控制7例,有效29例,无效24例,有效率6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基线期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28.48±0.79)分,对照组为(29.59±0.65)分。与基线期相比,2组MoC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对认知功能改善明显。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

    作者:冯跃明;杨辉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03—2013-09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治疗后2个疗程内行头颅C T 检查,根据脑内有无出血性转化分为 HT组及无 HT组,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 HT 组分为深部位 HT 组和浅部位 HT 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可知,发病到治疗时间/既往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大小、TOAST分型、入院时GCS评分与入院时NIHSS评分等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可知,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深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其次是既往糖尿病史、心源性栓塞型等,入院时GCS评分影响小;既往糖尿病史是影响浅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着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其次是入院时NIHSS评分、心源性栓塞型等,入院时GCS评分影响小。结论既往糖尿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心源性栓塞型等均是影响深部位和浅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着出血转化的独立性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脑梗死患者血清E2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介素-6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素辉;符悦才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雌二醇(E2)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sICAM-1、IL-6与E2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01—2014-069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急性期52例,缓解期40例;根据体积大小分为3组,小梗死灶组42例,梗死灶体积<5 cm3;中梗死灶组28例,梗死灶体积5~10 cm3;大梗死灶组22例,梗死灶体积>10 cm3。选择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E2、sICAM-1、IL-6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E2、sICAM-1、IL-6表达与年龄、病情、梗死灶大小、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脑梗死病情的加重,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1),血清E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1);随着脑梗死体积的增加,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1),血清E2水平呈下降趋势;sICAM-1和IL-6的表达与脑梗死病情、梗死灶大小均呈正相关(P<0.05);E2的表达与脑梗病情、梗死灶大小均呈负相关(P<0.05);E2的表达与sICAM-1和IL-6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sICAM-1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ICAM-1、IL-6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表达,E2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上述指标与脑梗死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 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鲍建洲;周宝花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03—2013-07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改善程度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51,χ2=5.408,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447,P>0.05)。结论临床应用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 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肖武玉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 cy )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以12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 H cy含量测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分析血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Hcy水平(18.6±5.2)μmol/L ,对照组为(9.4±4.6)μmol/L ,经 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平均得分(23.7±3.4)分,对照组(29.1±1.2)分,观察组MoCA平均得分(29.4±1.3)分,对照组(20.8±4.6)分,经 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 Hcy水平与MoCA、MMSE得分均呈负相关(rMoCA =-0.97,P<0.05;rMMSE =-0.96,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Hcy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血Hcy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越低,血Hcy水平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对近端胃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成钧;陈春晓

    目的:探讨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近端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02—2014-05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37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者37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自主神经功能和近端胃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阈值饮水量、饱足饮水量、胃底截面积变化、胃底周长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窦截面积变化、胃窦周长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计分与阈值、饱足饮水量时胃底周长变化呈明显负相关( r=-0.732,P=0.003);副交感神经功能计分与近端胃功能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副交感神经损伤更为严重,可能与近端胃功能障碍存在一定联系。

  • 改良Miccoli手术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和保护措施

    作者:侯占富;董效东

    目的:探讨改良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保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3-07入住我院1890例进行改良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性质、麻醉方法、手术范围、手术次数、手术中是否常规解剖喉返神经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喉返神经损伤率,探讨保护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次数、病变性质和手术范围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次数和手术范围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结论为保护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不受损伤或减轻受损伤程度,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医师,减少手术次数;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精确;尽量缩小手术范围,若患者病变范围较小,可采用不显露喉返神经或保留部分甲状腺背侧组织的手术方式。

  • 不同时机高压氧介入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对比

    作者:韦东;孔豪博;郑福萍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采用高压氧介入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6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高压氧介入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2组,每组78例。观察组在伤后12~15 d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在伤后16~30 d给予高压氧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对2组平均苏醒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疗效以及治疗前后 GC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重残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CS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尽早使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能提高总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价值

    作者:陈天宝;甄云;古磊;杨振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比较2组患者GCS评分和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预后组间颅内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检测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磁共振波谱分析应用于脑胶质瘤分级的研究

    作者:滕宏伟;薛新潮;周静;仇劲松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疾病分级的效果。方法对我院61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1 H-MRS结合MRI诊断,并对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胶质瘤患者Cr轻度下降,NAA呈显著性下降,Cho呈显著增高。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ho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NAA、C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NAA/Cho和NAA/Cr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值呈负相关,Cho/Cr值呈正相关。结论临床上采用1 H-MRS结合MRI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诊断准确性高,尤其对胶质瘤代谢特性与肿瘤生长的潜能情况,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石家庄地区焦虑障碍患者发病率及家庭因素的相关性调查

    作者:韩慧英;张会谦;张红梅;高晓娜;张炜

    目的:调查石家庄地区焦虑障碍患者发病率及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石家庄地区年龄>18岁的成年人119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精神障碍分级应用SCID-I/P进行诊断检查,同时分析引发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焦虑障碍的总患病率3.20%。其中现患病率56.5%,既往病例43.5%。女性焦虑障碍的现患率大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障碍的现患率提高,其中>50岁人群焦虑障碍的现患率高。居住在农村人群焦虑障碍现患的几率更大。与现婚人群相比,处于分居或离婚、丧偶的人群终身患焦虑障碍的可能性更高。本地户口人群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于外地户口人群。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居或离异或丧偶、家庭人均收入低发生焦虑障碍的风险更大。焦虑障碍人群FES-CV量表中的娱乐性、亲密度、知识性、情感表达分值低于健康人群,且矛盾性分值则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家庄地区居民焦虑障碍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当地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女性、高龄、居住在农村都是焦虑障碍的威胁因素,同时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人员情况也是影响焦虑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应针对焦虑障碍的高危人群做好防治工作。

  • 急性脑梗死采用醒脑静辅助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作者:钟建林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情况及血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hs-CRP、IL-6变化,并监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5.59±1.71)分、78.89±15.67;对照组分别为(7.72±2.14)分、61.92±12.75;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hs-CRP、IL-6均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s-CRP、IL-6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相比,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疗效,安全性高。

  • 心血管代谢性相关因素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

    作者:王红旭

    目的:探讨心血管代谢性相关因素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群2648例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Logistic检验分析心血管代谢性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联强度。结果在体检的2648例患者中,脑梗死患病率4.80%(127/2648)。FPG升高、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中心型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25.98%、46.46%、83.46%、48.82%,均高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29.99%、15.03%、27.97%、36.93%、24.00%( 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家族史及BM I影响因素后,T G升高、血压升高、中心型肥胖与脑梗死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随着心血管代谢性相关因素聚集程度的增加,脑梗死的患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 P=0.004)。结论心血管代谢性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 癫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朱慧;肖正军;高茂军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经临床及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53例和21例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癫痫患者和对照组 P3波潜伏期分别为(361.32±26.76)m s与(311.27±18.43) ms ,P3波波幅分别为(3.38±1.52)μV与(6.79±1.93)μV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癫痫患者P3波潜伏期与病程、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均<0.05),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P<0.01);P3波的波幅与病程、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呈负相关(P均<0.05),与起病年龄呈正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种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癫痫患者存在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其变化特点与癫痫患者的起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相关。

  • 胸腰椎后路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相关原因及处理

    作者:张广平;李伟;陈龙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相关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08—2014-08在我院行胸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320例,对其中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处理。结果320例患者中发生脑脊液漏14例,经术中、术后相应处理,均在术后3~12 d内拔出引流管,术后2周内均拆除缝线,伤口恢复良好,无颅内感染。结论对于脑脊液漏重点在于预防,术中对硬脊膜的严密缝合等修补措施十分关键,术后体位的保持、伤口的清洁、引流结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是防治脑脊液漏简单有效的方法。

  • 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妊娠合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素梅

    目的:探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妊娠合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妊娠合并癫痫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采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比较2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健康教育得分及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对妊娠合并癫痫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 早期修补术联合VPS手术治疗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研究

    作者:胡湘;惠鲁生;戴炯

    目的观察早期修补术联合V PS手术治疗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早期修补术联合VPS(脑室-腹腔分流术),且均于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完成,对照组患者先行VPS手术,并于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对手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发症情况和1a的随访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患者接受治疗的不良反应记录分析发现:发生过度分流和硬膜下积液的患者共11例(22.00%),脑内血肿和感染反应的患者相对较少,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例残疾,1例植物状态,对照组8例残疾,5例植物状态。结论早期修补术联合V PS手术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均较少,手术长期疗效好,建议临床采纳。

  •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作者:金俏;杨晓燕;任启晶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吞咽功能评级≤5级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与对照组(63.3%)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食物残留量、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作者:张羚

    研究表明[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患者动脉壁对损伤以及炎症的一种修复反应。30%~3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2]。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一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不仅能够对脑卒中患者的脑及血管产生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3]。本次实验研究了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114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开梅;刘兵;赵中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1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及神经传导正常(NDPN)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及血同型半胱胺酸等进行分析。结果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94例出现周围神经病变,20例神经传导正常,总异常率82.5%。其中运动神经纤维受损:正中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31%,左侧19%;尺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9%,左侧9%;胫后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16%,左侧23%;腓总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28%,左侧29%。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正中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63%,左侧49%;尺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26%,左侧27%;胫后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70%,左侧67%;腓浅神经纤维异常率右侧67%,左侧61%;腓肠神经异常率右侧50%,左侧47%。DPN组较NDPN组病程更长,血HbA1c、FBG、LDL-C、同型半胱胺酸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感觉纤维受损为主,下肢重于上肢,病程、FBG、HbA1c、LDL-C、同型半胱胺酸等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田方起;苏兰;张玉香;王涛;李斌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前循环组(34例)和后循环组(28例),均采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比较2组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溶栓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溶栓后1个月病死率。结果前、后循环组患者病因分型均以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2组NIHSS评分、GCS评分和BI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前和1周后 NIHSS评分、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组患者溶栓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高于后循环组(P<0.05),但2组溶栓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更适用于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晓莉;曾皎;顾家鹏;李瑞杰;张萍;吴强;田松朝;赵建华;靳玫;潘登;韩亚州;赵国有;顾仁骏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 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1—2014年在豫北地区10家医院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 P)7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90 d以上,根据以后是否发生DEACM P分为ACM P组和DEACM P组,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昏迷时间、昏迷程度、吸烟饮酒史等26个指标进行统计归纳,分析ACM P后患者发生DEACM P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752例ACM P患者中127例发生DEACMP ,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MP患者男性较女性更易患DEACM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时间>12 h者DEACM P发生率明显升高,>48 h者58.3%发生DEACM P;中度以上昏迷、病理征阳性、丧偶、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刺激等患者发生DEACMP风险大于无此类病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MP急性期颅脑CT异常、并存其他疾病其DEACMP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丧偶、头颅CT异常、昏迷程度、昏迷时间是发生DEACM 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DEACM P的危险因素较多,尤其对40岁以上、男性、有丧偶史、头颅CT异常、中度昏迷以上、昏迷时间>12 h的ACMP患者应特别注意加强临床监测,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给予病前预防性治疗。

  •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博尔纳病病毒p40基因片段的检测

    作者:陈静;徐平;刘海军

    目的:探讨贵州遵义地区病毒性脑炎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的感染情况以及BDV与病毒性脑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 RT-PCR)方法检测了5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和45例外科手术患者(除外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脑脊液(CSF)中BDV p40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CSF中BDV p40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1.1%(6/54),明显高于对照组(0),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其中2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CSF BDV p40基因片段均为阳性。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与NCBI网站GenBank提供的BDV标准病毒株V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为100%,未发生突变。结论遵义及周边地区部分病毒性脑炎患者中存在BDV感染;感染人体的BDV p40中段基因片段存在高度的保守性,变异小,BDV p40中段基因片段可能是证实BDV感染的敏感标记物。

  •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和平;黄燕秋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认知评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与调查,并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缺血性卒中后轻度VC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有关;与性别、BM I、吸烟、饮酒等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VCI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是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 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上可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转移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任爱军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转移肿瘤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80例脑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行全脑对穿照射,DT :40 Gy ,2 Gy/次,分为20次,4周完成;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替莫唑胺75 mg/(m2?d),放疗结束后每28 d口服5 d为1个周期,共6周期;观察2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1.2)个月和(5.5±0.9)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可耐受。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肿瘤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难治性慢性偏头痛伴颅内静脉窦狭窄患者颅内压监测分析

    作者:徐宁;张千;李先锋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偏头痛合并颅内静脉窦狭窄时的颅内压状况及腰穿放液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10-07—2014-10收治的符合难治性偏头痛且合并颅内静脉窦狭窄患者18例,行腰穿放液,评估腰穿后观察指标。结果每月头痛持续的时间减少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但第4月与第2、3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难忍的头痛每月持续时间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第4月与第2、3月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显著相关的术前变量。结论多数诊断为难治性慢性偏头痛的患者合并颅内压增高症,腰穿适当放脑脊液可获得较长时间的症状缓解。表现为每日头痛同时伴静脉窦狭窄,且对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是否为不伴视乳头水肿的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

  • CT与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胜军;王义欢;夏亮

    目的:探讨C T与M 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4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脑C T及M 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颅内异常表现包括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硬膜下(外)血肿、脑内出血性病灶及脑内非出血性病灶,M RI对上述异常表现显示总体情况优于CT。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显示明显优于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各序列间比较, DWI显示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数量多,其次为T2FLAIR ,T1WI少。结论与CT比较,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显示具有优势。

  •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TGF-β1SRF及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田力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应答因子(SRF)及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分析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 TGF-β1、SRF及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26/40)、45.0%(18/40)、77.5%(3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8/30)、13.3%(4/30)、7.1%(2/30)(P<0.05),肿瘤级别Ⅲ+Ⅳ级患者的TGF-β1、SRF及波形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7.3%(17/22)、63.6%(14/22)、86.4%(19/22),均显著高于Ⅰ+Ⅱ级患者的50.0%(9/18)、22.2%(4/18)、66.7%(12/18)(P<0.05),TGF-β1与SRF、SRF与波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TGF-β1、SRF及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升,与其恶性程度显著相关。

  • 脑卒中急性期应用MoCA预测中期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顺达;高娟;张华;杨雪琴;曲传勇

    目的:探讨简易床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在脑卒中急性期预测中期认知损害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5~9 d应用MoCA评估,基线状态下采集临床、功能、神经影像学数据。脑卒中后6~9个月进行广泛的神经心理学和功能评估。结果纳入138例患者,随访81例,48例诊断为PSCI ,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病态前病态和认知情况、脑卒中严重程度、以往存在腔隙性梗死等变量,发现MoCA、脑白质疏松症与PSCI独立相关。结论在轻度脑卒中患者中,MoCA可能在急性期预测中期认知损害情况,是脑卒中急性期较好的检查工具之一。

  • 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作者:雷建明;杨职;钟雪华;华国操;谢少兰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以367例ACI患者为观察组,以3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血浆 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与Lp-PLA2、hs-CR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内,在血浆Lp-PLA2和hs-CRP表达水平上,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且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浆Lp-PLA2、hs-CRP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2,P=0.005;r=0.346,P=0.008);观察组患者预后与血浆Lp-PLA2、hs-CR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3.235,P=0.006;r=-2.263,P=0.008)。结论 Lp-PLA2、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血清Hcy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宁;王宽红;周俐红

    目的:探讨Hcy在血清中的浓度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癫痫患者18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血清H cy含量,其中正常血清 H cy患者96例(A组),高血清 H cy患者93例(B组),对2组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测试,抽象能力与命名能力测试及视空间能力测试,对比2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A组MMSE测试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B组MMSE测试结果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3,P=0.000);A组抽象能力与命名能力测试和空间能力测试结果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血清Hcy的浓度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

  • 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武晓芳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7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血肿扩大的99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首次C T距发病时间、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入院时及发病次日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空腹血糖(FBG)、呕吐情况、意识障碍情况、NIHSS评分,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早期(入院6 h内)应用甘露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组首次CT 距发病时间、血肿形态、发病次日SBP和DBP水平、HDL水平、FBG水平、入院时意识障碍、入院时NHISS评分、饮酒史、早期应用甘露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血肿形态(OR=6.367)、发病次日SBP(OR=4.688)、入院时 HDL水平(OR=2.057)、入院时 NIHSS评分(OR=1.452)、饮酒史(OR=1.363)、早期应用甘露醇(OR=1.208)与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应全面把握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血肿扩大、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循证护理对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

    作者:陈丽丽;李靖;左春慧;董丽研;陈辰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方面的影响,提出规范、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0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额叶胶质瘤术后存在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分别术后第1天、第3天、第30天及第90天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常识-记忆力-注重力测验(IMCT)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结果2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0天和第90天时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N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第30天和第90天的N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IM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第30天和第90天时IM C 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

  • CMT1A型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对比研究

    作者:安小勤;徐宣静

    目的: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MT1A)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神经电生理差异,总结CMT1A和 HNPP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以10例CMT1A患者和14例 HNPP患者为对象,使用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电生理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CM T1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慢于 HNPP组,波幅下降明显,末端潜伏期延长,CMT1A组与 HNPP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1A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与 HNPP组显著下降(P<0.05),2组尺神经指V波幅、腓神经波幅、胫骨小头下波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1A组尺神经、腓总神经短节段电位未见传导阻滞,HNPP组在尺神经肘部、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可见局部传导阻滞。结论 CM T1A和 HNPP在神经电生理方面具有一定差异,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作为辅助判断手段,提高两种疾病的区别准确性。

    关键词: CM T1A HNPP 神经电生理
  • 应用缺血修饰白蛋白评价缺血预适应对脑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李珂;王献;洪丽;张晓峰

    目的:应用缺血修饰白蛋白评价缺血预处理对脑血管保护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测定缺血修饰白蛋白,均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缺血预适应组在发病后第8天开始缺血预处理。如果患者脑血管病复发终止试验。300 d内脑梗死无复发的患者在第301天测定缺铁修饰白蛋白。结果中年组和老年组缺血预适应均能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及延长复发时间,降低再梗死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确切保护脑血管,减少后续梗死造成的损害。

  •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聪;杨玉峰;侯玉琴;李昕

    目的:探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双抗组、双抗+扩容组各30例,疗程14 d ,随访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双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双抗+扩容组则除上述常规及双抗治疗外加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个月,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对3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 d内常规治疗组42%出现病情加重,双抗组加重者占20%,双抗+扩容组加重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比,3组治疗14 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下降,但双抗+扩容组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14 d相比,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双抗+扩容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可减少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进展加重,显著改善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预后。

  • 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指导作用

    作者:何立华;何立明;赵军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4-05收治的动脉瘤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均因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间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对患者基本病情资料、经颅多普勒动态监测血流情况、手术实施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前1~3 d脑动脉血流速度(72.35±12.60)cm/s ,间期手术组为(172.23±21.30)cm/s ,延期手术组为(92.35±12.61)cm/s ,早期组与间期组、间期组与延期组术前1~3 d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342,P<0.01;t=16.121,P<0.01);早期、间期和延期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1.23%、75.4%和90.5%,早期组与间期组、间期组和延期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5;χ2=4.143,P<0.05),而早期组和延期组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3,P>0.05)。结论通过T CD动态监测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协助判断术后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吴树宁;周立文;叶繁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的影响以及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临床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根据患者术前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异丙酚静脉持续滴注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48 h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 ,检测IL-1β、TNF-α水平。对比2组患者术后为缓解脑水肿使用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48 h IL-1β分别为(4.6±1.2)pg/mL、(5.4±1.0)pg/mL ,对照组术后24 h、48 h IL-1β水平分别为(8.4±1.6)pg/mL、(9.2±1.6)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48 h TNF-α分别为(43.1±12.3)pg/mL、(55.5±12.8)pg/mL ,对照组术后24 h、48 h TNF-α水平分别为(74.8±13.9)pg/mL、(81.8±16.5)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使用量分别为(28.8±3.9)mg、(188.1±12.4)g、(26.5±6.7)g ,对照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使用量分别为(94.2±9.1)mg、(576.9±26.3)g、(109.6±12.3)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输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的用量,改善患者术后颅内压过高,保护脑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β与T N F-α水平有关。

  • 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作者:卢蓉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普瑞巴林,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并进行疗效评定;详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入组时VAS及Q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4、6、8、10周时,治疗组各时点VAS及Q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组2例嗜睡,1例眩晕,均未作处理自行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可显著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作者:吴松伟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脑卒中造成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细胞变性、萎缩,导致中枢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1],从而引起抑郁。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下降,严重降低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阻止了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2]。本研究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作者:李险峰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T 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基础用药相同,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 ,1次/d口服,连用14 d。观察治疗前后T IA发作的频率变化、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皮肤、消化道情况、血脂、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病例。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 IA有效且安全。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翠翠;郭莉;宋琼远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各个麻醉时点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9±3.2)min、(12.7±3.8)min ,(16.5±5.6)min ,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0和T1时点时,2组患者SBP、DBP、HR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时,试验组SBP、DBP、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出现高血压、心动过速以及术后呛咳的几率明显减少。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稳定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接受手术,进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唐黎;赵冬;朱立仓;许晖;王洋;王业忠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4例,比较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在性别、年龄、H IC H知识知晓、高血压病程、心脏病史、家族性脑出血史、糖尿病、出血部位、血肿量、破入脑室、入院GCS评分、就诊时间、肺部感染间的差异,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30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84例,预后不良120例,其中死亡31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高血压(≥10 a)、血糖(>8 mmol/L)、HICH知识知晓、血肿量、破入脑室、入院GCS评分、就诊时间及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血肿量及入院GCS评分为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血肿量及入院GCS评分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 Bmi-1基因过度表达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罗唯师;罗国轩;张阳;孙晓辉;张勇

    目的:探讨B mi-1基因过度表达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6—2014-06在我院诊疗被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切片65例份,称为实验组;根据病理分级又将实验组分为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胶质瘤组,简称为实验高组和实验低组。同时间段正常脑组织切片45例份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测定B mi-1基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 mi-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 mi-1 mRNA在实验组呈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高组与低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胶质瘤的病理分级越高表达阳性率也越高。结论 B mi-1基因表达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与预后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廖朝明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对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30)、残疾组(n=74)、无残疾组(n=581),其中死亡组与残疾组均归为短期预后不良。对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入院时体温等)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3组患者年龄、高血糖、高血脂、纤维蛋白原、入院时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将年龄等影响因素经校正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短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趋势性 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越高,短期预后越差,临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干预,以改善预后。

  • 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作者:何承彪;马建荣;姜维喜;熊立芳;周杰;李自强;唐元辉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010-10—2014-10在我院及湘雅医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组和介入手术组各随机纳入100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疗效,比较2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89枚,瘤颈残留18枚,部分栓塞4枚。回访结果显示,介入手术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预后不良率和致残率则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

  • 急性脑梗死患者miR-21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皎;姜新;陈晓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缺氧激活因子微小RNA-210(miR-210)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1—2015-01在我院治疗的ACI患者122例(ACI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miR-210表达水平。结果 ACI组miR-210表达量为(1.24±0.07)2-△△Ct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0.11)2-△△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ACI患者血清miR-21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岁ACI患者血清miR-21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CI患者血清miR-210表达为(1.10±0.08)2-△△Ct ,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ACI患者血清miR-210表达为(1.29±0.10)2-△△Ct ,低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0对A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95% CI为0.926~0.996,截断值为(1.378)2-△△Ct ,时,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97.5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210表达减弱,且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依据。

  •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

    作者:侯本明;车明柱;冯小奇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由护理人员记录好每小时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监护法,比较2组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方法,便于观察病情,对其预后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 超声联合M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鲍天萍;石德峰;牛宗保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M 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05—2014-05在我院接受产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超声检查的孕中、晚期孕妇65例进行研究。所有孕妇腹中胎儿分别实施超声及M RI检查,分析超声联合M RI的诊断结果、检出患儿的预后情况,比较超声与M RI的图像质量。结果共检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65例,其中超声与M RI的诊断结果符合25例(38.46%)。M RI结果增加额外信息31例(47.69%)。M RI结果更正超声的诊断结果9例(13.85%)。其中M RI结果增加额外信息中,后颅窝池占比大,为57.89%(11/19)。检出患儿的预后情况主要分为随访正常41例,引产后由尸体M RI诊断确诊9例,引产后由尸体解剖确诊14例以及足月分娩后经手术治疗确诊1例。M RI在成像平面、视野、分辨率及组织特异性等方面的图像质量均较好,超声在血流显示及脉络丛室管膜的显示等方面的图像质量较好,二者联合诊断所得图像质量可互补,发挥佳影像优势。结论超声联合M RI对于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还可帮助判断胎儿的预后情况,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TnT与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显碧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T nT及心肌酶的变化。方法56例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为心肌损害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脑炎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血清LDH、CK、CK-MB、AST及cTnT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心肌损害组血清AST、LDH、CK显著高于脑炎组,脑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CK-MB及cTn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尤其CM-MB与cT nT对病毒性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以便尽早诊治,以免延误治疗。

  • 高压氧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42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艳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配合综合性护理在突发神经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突发神经性耳聋患者90例,根据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高压氧配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等)配合常规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以及耳聋程度与疗效关系。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好、差者分别占69.05%、7.14%,对照组分别为41.67%、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耳聋程度<60 dB者痊愈率为34.62%、23.33%,耳聋程度≥60 dB者痊愈率为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配合综合性护理治疗突发神经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耳聋程度较轻者疗效优于较重者,此外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

    作者:郑茜;桂明星;朱绣红;罗小容;冯晓波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7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重症监护室(IC U )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随机均分为过渡期护理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1周后对比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焦虑抑郁状况以及平均出院时间、家属满意率。结果过渡期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3.5% vs 16.3%,χ2=7.898,P<0.05);焦虑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 vs 15.1%,χ2=5.287, P<0.05);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6.3 vs 32.4±5.7,t=-9.060,P<0.05);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 vs 80.2%,χ2=7.505,P<0.05)。结论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可以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难点及干预措施

    作者:冯凌云

    老年脑卒中患者身体器官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老化,且常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花费大、后遗症多。本文总结了老年脑卒中的护理难点及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 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胜男

    肝性脑病是肝衰竭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常见死因之一[1]。一般情况下,发生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和先兆症状。本研究通过早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清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拟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早期肝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提高胶质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刘燕舞;黄健

    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病变,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变的70%,多的是胶质瘤病变。对胶质瘤的治疗除了进行切除手术外必须要配合放化疗融合治疗,可防止病情复发,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我院在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放化疗和全面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作者:周利霞

    急性脑梗死是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但效果并不理想,且药物安全性存在争议[1]。我们分析了低分子钙素钙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瑞伐他汀强化降脂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岳喜进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每组46例,分别采用瑞伐他汀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对2组各项血脂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强化治疗组各项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69,P=0.0086)。结论瑞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指标改善效果更好,整体治疗效果更优。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扣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探讨血浆Hcy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组 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IM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A、维生素B12(VitB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cy与FA、VitB12呈负相关,与IMT呈正相关( 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显著相关,且导致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叶酸及维生素B12含量下降有关。

  • 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庆民

    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 POCD)是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老年患者多发,多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以及记忆受损等[1]。术后早期出现此类并发症一般统称为谵妄,若持续时间较长则称POCD。POCD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且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可持续数月、数年乃至出现永久性OOCD ,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选择86例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分析硬膜外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卢仁凯;聂方华;张贇;李生俊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的脑梗死患者50%~70%遗留严重的残疾,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研究[2]报道,血液黏滞度增高、炎症状态、凝血机制及纤溶系统异常有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关系紧密。纤维蛋白原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炎性因子,且直接参与血栓的形成[3]。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含量的变化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新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68例ACI患者及4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对ACI患者分组并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68例ACI患者中,稳定斑块组31例,不稳定斑块组25例,无斑块形成(无斑块组)12例;3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28.25±8.06)μg/L、(34.25±8.75)μg/L、(16.58±6.02)μg/L ,对照组为(14.56±6.12)μg/L ;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性的形成关系密切。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作者:葛晓航;刘乐喜;赵秀秀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低龄化倾向,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存在较高的致残率。目前,超早期进行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严格的适应证,所以,对无法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采取合适的内科治疗,以使梗死的血管及早建立侧支循环,控制脑组织缺血区的范围,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丁苯酞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

    作者:马小芹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脑梗死后缺血缺氧亦伴随炎症反应的发生[1]。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中常用的炎症反应的标志检测物,但由于CRP数值过低不能被检出,应用受到一定制约[2]。近年来临床使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观测血清中CRP变化的更灵敏指标,可以起到更加有效的监测作用[3]。本研究选取2011-05—2014-12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分析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以及血清hs-CRP的影响。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颖慧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01—2015-01就诊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血栓通粉针剂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苏艳仙

    目的分析血栓通粉针剂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栓通粉针剂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评价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肌力;同时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4.39%,对照组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Barthel指数和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IL-6、TNF-α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栓通粉针剂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脑血液循环,进而减轻脑损伤,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卓严光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短时间内脑动脉管腔出现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区域神经功能缺损等临床表现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1-2]。溶栓治疗可促进闭塞血管再通,可迅速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挽救濒死的神经细胞,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3]。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01—2014-10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浓度利多卡因联合氟美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武月红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浓度利多卡因联合氟美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1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4例。2组均给予氟美松注射,对照组加用0.5%的利多卡因40mL,治疗组加用0.1%的利多卡因80mL注射。每周给药1次,连续应用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ROM评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ROM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应用大剂量低浓度利多卡因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

    作者:谢永锋

    面肌痉挛也称面肌抽搐,受神经激动、疲劳过度因素影响,虽然不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能够有效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成人破伤风误诊为脑梗死5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金花;刘远洪;马娜;张凯;苏楠

    破伤风(tetanus)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破伤风杆菌(属于专性厌氧菌)侵入人体伤口所致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后期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呼吸衰竭、窒息的几率较高,威胁生命。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且发病急、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体征变化快,易误诊延误患者治疗,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6被误诊为脑梗死的5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以提高临床医生诊治能力,减少误诊率,减轻患者痛苦。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破伤风 脑梗死 误诊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张军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有所提前,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较差,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负担,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高度重视[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及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复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3]。本文选取我院10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10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对比研究,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电刺激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作者:喻建设;刘迎飞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电刺激治疗,记录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等级评定变化,观察电刺激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 高压氧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韦春霞;黄杰;黄肖群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 )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和对照组(n=14)。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高压氧及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

  • 两种麻醉方式对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

    作者:赵景祥

    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以老年患者居多,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小骨窗开颅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 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

    作者:李庆全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文献[1-2]报道,20岁以上糖尿病发病率9.8%,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逐渐引发关注。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具有极大危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效果观察

    作者:何耀众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神经性尿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第1个疗程总有效率96%,第2个疗程总有效率达100%,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分别为60%、8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 甲状腺患者术中实时喉上神经外侧支监测临床分析

    作者:胡刚;湛汇;胡如进

    喉上神经损伤是一种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5%左右,其中喉上神经外侧支(EBSLN )损伤后可诱发同侧环甲肌瘫痪,引起声带松弛、声音嘶哑以及音调降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我院在甲状腺手术中实施喉上神经外侧支监测、定位和保护,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奥卡西平治疗老年癫痫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钊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05—2013-10我院就诊的老年癫痫患者采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观察、记录用药后3、6、12个月的发作频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3、6、12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564,P=0.73);治疗后3、6、12个月时脑电图异常分别为36例(36%)、31例(31%)、30例(30%),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8,P=0.61)。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癫痫 奥卡西平 老年
  • 美托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新政;李苏

    血管迷走性晕厥(V S )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作时常有腹痛、空气污染、恐惧、情绪紧张、疲惫等明显诱发因素。常在蹲位或直立位时突发意识丧失,伴晕倒,但不伴神经缺损,能自行恢复意识。VS患者平时无异常体征、自觉症状,增加临床诊断难度。倾斜试验(TTT)提供了准确直接的诊断标准与依据,利于患者及时治疗。目前,临床主要依靠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治疗 VS ,效果较好。笔者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48例采用倾斜试验呈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分别给予美托洛尔和安慰剂治疗,旨在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 脑出血微创手术与术前解剖定位研究

    作者:李宗聚

    非损伤性脑出血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分为开颅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有手术指征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由于开颅手术范围大,直视下操作,对定位要求不是很严格,锥颅微创手术治疗是盲穿,术前锥颅点的确定非常重要,稍有偏差,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根据颅脑CT确定锥颅层面,再结合颅脑实体,需要选定颅脑的一些骨性标志,选定颅脑实体的锥颅点。另有作者根据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中心在头皮表面的投影点,以MarK标记并复查头颅CT 验证[1]。临床工作中,由于对颅脑的表面标志认识及掌握不够,对术前定位缺乏依据,直接影响锥颅点的选择。本次研究对我院2012-01—2014-01脑出血锥颅引流术治疗的50例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归分析,为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

    作者:刘冬丽;余凤娟;李耀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指由于围生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部分患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表明[2-3],亚低温治疗可改善神经系统的预后。本研究对我院36例中重度HIE新生儿在生后6h内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持续72h,并与常规对照组比较,评价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满顿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 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16排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并选择50例阳性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50例阳性患者行全脑DSA检查,48例血管狭窄位置同CTA保持一致,2例CTA出现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轻度狭窄症状,而DSA未发现显著异常。结论16排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快速、无创、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A 缺血性脑卒中 DSA
  • 丁苯肽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海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DPN )常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约1/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PN ,临床表现包括剧烈的神经性疼痛、乏力、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等,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病死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归因于糖、脂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神经轴突转运异常及免疫等。我们2012-08—2013-08采用硫辛酸联合丁苯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用肌电图对患者周围神经进行测试,现总结如下。

  •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伟

    本次研究以2000-09—2013-09我院诊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在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解锋;李旭华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在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03—2014-03我院收治的破裂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临床证实行支架置入栓塞术治疗50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功能缺失率100%,治疗6个月后功能缺失率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和低分子肝素用于破裂动脉瘤的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雪钰;王俊梅;吴迎春;王哲

    肾功能不全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 ,cys C)是目前检测肾功能的灵敏指标。cy s C作为主要的内源性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参与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预后,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广度、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的风险。但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cy s C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还是保护因素目前仍存在争议。明确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联系,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彤;王景涛;郭艳丽;赵然;殷文晗;卢宏

    AS是ACI的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证实[1],炎症反应在AS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瀑布效应”是 ACI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基础,一般由多种炎症因子所致,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其治疗ACI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各种促炎症因子(如IL-6、IL-18、IL-1β和T N F-α)、炎症趋化因子(如IL-8和单核细胞趋化分子-1)和其他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等)的表达,改善全身和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2]。

  • 血卟啉病及神经系统表现研究进展

    作者:侯晓灿(综述);贾延劼;彭涛(审校)

    血卟啉病由Stokvis于188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可累及神经系统或(和)皮肤的代谢性疾病。病因为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缺乏代谢相关酶导致卟啉代谢紊乱,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全外显的遗传疾病。血卟啉病高发于20~40岁女性,患病率(0.5~10)/10万[1],以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为常见。由于本病患病率较低,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及研究较有限,而其累及神经系统的表现又多种多样[2-8],易与其他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相混淆,造成临床工作中的误诊、漏诊以致延误治疗。现就血卟啉病及其相关神经系统表现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中颅窝底巨大脑膜瘤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作者:赵龙;刘泉;黄书岚

    脑膜瘤是第2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15%~24%,大多数脑膜瘤仅以每年2.4 mm的速度缓慢生长[1]。由于生长缓慢,多数脑膜瘤直至体积很大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巨大脑膜瘤因其压迫临近神经结构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2]。脑膜瘤可通过外科手术、分割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对巨大脑膜瘤,外科手术是首选。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中颅窝底巨大脑膜瘤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