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我国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Meta 分析

    作者:杜爱玲;艾小青;张东军;杨世昌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成人癫痫的生活质量,以期综合评价其生活质量,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 N K I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1989—2013年发表的有关成人癫痫及其生活质量,且生活质量的评估均采用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1( QOLIE‐31)进行评估,通过Revman 5.3软件采用连续变量±均数差合并统计量。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章共4篇,涉及成人癫痫组测样本量328例,对照组为258例。癫痫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生活质量评估显示:总分的MD为-23.65,95% C I为(-26.09~-21.20);生活质量自评因子MD为-18.77,95% C I为(-26.03~-11.52);担心发作因子的MD为-38.22,95% C I为(-41.67~-34.78);情绪因子的 MD为-12.54,95% C I为(-15.09~-9.99);精力因子的MD为-12.54,95% C I为(-15.09~-9.99);认知功能因子的MD为-12.26,95% C I为(-19.29~-7.23);社会功能因子的MD为-21.00,95% C I为(-29.94~-12.05);担心用药因子的MD为-32.84,95% C I为(-49.90~-20.84)。结论癫痫患者的情绪状况、对发作的担扰、药物影响、精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水平和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评估方面明显降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进一步关注。

  • 脑苷肌肽对脑梗死患者血清 S100B MMP-2 MMP-9 MMP-7和 MMP-8的影响

    作者:沈显群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MMP‐2、MMP‐9、MMP‐7和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08—2014‐01我院就诊的1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降压、抗感染、曲克芦丁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血清S100B、M M P‐2、M M P‐9、MMP‐7和MMP‐8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4.6%)显著高于对照组(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100B、MMP‐2、MMP‐9、MMP‐7和MMP‐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苷肌肽联合常规内科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经过治疗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脑损伤后细胞基质的降解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早期神经行为干预模式对脑出血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曹会玲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行为干预模式对脑出血新生儿生长发育与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脑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效果。结果干预组身高、体质量、神经行为、智能发育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脑出血对全身各系统均能造成损伤,早期神经行为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出血患儿脑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增强智力体质发育水平,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刘志广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2013‐06—2014‐06收治入院的17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81例为观察组,未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96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及发生率,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6.54%和43.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OR=5.867,P=0.001)。结论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几率高于未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沙沙;岳术义;卢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01—2013‐03首次因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的205例患者,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统计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者血小板聚集率增高、高脂血症比例较未复发者明显增多(P<0.05)。回归分析表明高脂血症和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显著增加急性脑梗死早期复发风险,高脂血症是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文成

    目的:分析以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40例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及疾病转归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双眼同时视物不见、双眼片侧视物不见、双眼先后视力下降、单眼视力下降为患者就诊主诉。经完善检查后确诊前循环脑梗死8例,后循环脑梗死18例,颈动脉闭塞4例,烟雾病6例,脑血管畸形4例。单眼功能障碍主要为前循环障碍引起;后循环病变多表现单或双侧枕颞叶梗死,脑干梗死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结论在脑血管病中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因中有前循环障碍、后循环障碍,单眼视力障碍多为前循环病变,是颈内动脉缺血或闭塞的眼部表现;双眼同时病变主要为后循环障碍累及枕颞叶所引发。

  •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作者:程巧玫;吕爱红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的发病特点、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患者中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9例,额叶腔隙性梗死2例,丘脑或内囊前支少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1例。给予脑血管病常规及对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综合治疗效果好。

  • 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金波;李伟;陈慧源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A组)及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穿刺引流术组(B组),其中A组在全麻下,采用显微器械在显微镜直视下行颅内血肿清除。B组在局麻下,借助脑穿针放置引流管于血肿中,再辅以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等。结果 A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血肿清除率明显好于B组;2组术后均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术后6月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尿激酶穿刺引流术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短期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

  • 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柳轻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01—2014‐05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Barthel指数以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坦度螺酮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作者:奈效祯;李文峰;赵中健;万宏颖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定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WCST 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临床有效率、WAIS‐RC的语言量表、操作量表、总智商量表、WMS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卒中样表现脑胶质瘤的影像学研究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昊

    目的:分析卒中样表现脑胶质瘤的影像学参数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3—2013‐03收治的卒中样表现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CT扫描,对比CT扫描参数和胶质瘤的MVD之间的相关性及MVD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级的MV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和Ⅳ的MVD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扫描参数对比,Ⅰ级和Ⅱ级间的TBRp、TBRL和Sa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级和Ⅲ~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Rp、TBRL和Sa与胶质瘤的MVD呈正相关。动态CT扫描得到的TBRp、TBRL和Sa参数越大,患者的M VD值越高。术后发生复发患者M VD值明显要比没有出现复发的患者高,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率对比方面,<3 a存活率患者的MVD值明显比≥3 a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参数预测胶质瘤患者MVD值,可预测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 常规透析疗法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作者:梁辑;王静

    目的:探究常规透析疗法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神经改善状况。方法2009‐11—2013‐09来我院就诊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7例(34.62%)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疗法(HD),治疗A组20例(25.64%)采用血液透析滤过疗法(HDF),治疗B组31例(39.74%)采用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神经传导速度,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和神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指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及不宁腿综合征临床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A、B组间无差异(P>0.05)。在β2‐MG清除率和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治疗A组缓解时间少于治疗B组,但无差异(P>0.05)。在神经速度改善方面,3组治疗前后均存在差异( P<0.05)。3组神经改善方面存在差异(χ2=23.800,P=0.000<0.01)。结论常规HD疗法联合左卡尼汀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状况,且经济高效,可作为治疗参考措施。

  • 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羽;王树才

    目的:分析针灸、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01—2013‐12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针灸组,C肌电生物反馈组,D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康复科常规脑卒中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针灸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组在以上治疗基础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综合治疗组采用以上所有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评估4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4组治疗前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B组、C组和D组的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组后一个时间点的VFSS评分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相同时间点各组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针灸及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三种治疗方法联合效果优。

  •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作者:苗智莹;鲁娜;高伟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研究设计,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8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氢氯噻嗪12.5mg+螺内酯20mg,1次/d)和卡托普利组(氢氯噻嗪12.5mg,1次/d+卡托普利25mg,2次/d),共治疗5a。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测量血压,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的证据材料,定期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基线血压值比较。各指标在3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末卡托普利组SBP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氢氯噻嗪组(P=0.0314);螺内酯组收缩压下降幅度稍高于氢氯噻嗪(P=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给药时间的延长,3组患者6周治疗导入期末、12个月治疗末血压值与基线血压值比较均显著下降。螺内酯组与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呈优于氢氯噻嗪组的趋势;3组患者进行12个月治疗末血压降低总有效率氢氯噻嗪组80.2%,螺内酯组83.7%,卡托普利组91.21%,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略高于氢氯噻嗪组,P值分别为0.533和0.031,螺内酯组与氢氯噻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托普利组与氢氯噻嗪显著高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进行12个月治疗后达标率氢氯噻嗪组44.55%,螺内酯组61.63%,卡托普利组68.13%,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的达标率显著高于氢氯噻嗪组,P值分别为0.019和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具有降压效果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相似,小剂量氢氯噻嗪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调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刘阳;杨林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2‐03—2013‐05收治的26例腹膜透析并发脑卒中患者及114例腹膜透析无并发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例以及体重指数)、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室肥厚、体外活动减少以及脂质代谢紊乱)及一般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酸、血清白蛋白)等危险因素来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60岁以上患者的比例及男性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及体重指数也显著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室肥厚、体外活动减少及脂质代谢紊乱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烟及绝经患者的比例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酸、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与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室肥厚、脂质代谢紊乱及C反应蛋白等各项反映肾功能的生化指标有密切关系,值得对上述腹膜透析并发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剪切力与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杨晓松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脑卒中与颈动脉血流剪切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以彩超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脑卒中发生一侧颈动脉的平均以及大血流剪切力均明显高于未卒中一侧,颈动脉内经、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率明显高于未卒中侧,两侧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流剪切力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相关性,监测颈动脉血流剪切力能够有效评价患者的颈动脉血流情况,对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张家良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观察组在脱水降颅压、抗凝、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抗应激性溃疡等药物基础上给予冰帽亚低温治疗72 h ,使头温在33~35℃;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结合物理降温,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为指标评定患者1个月后的情况。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脑梗死鼻饲患者日常床头高度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

    作者:田丽丽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鼻饲患者日常床头高度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将我科2014‐02—2015‐05收治的52例脑梗死鼻饲患者分为2组,2014‐02—2014‐09收治的24例脑梗死鼻饲患者为对照组,为患者注食结束30~60 min后,将床头放平;2014‐10—2015‐05收治的28例脑梗死鼻饲患者为试验组,为患者注食结束30~60 min后,将床头高度由40~60°降低至15~30°,并维持床头高度至下次注食前。结果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情允许情况下,抬高脑梗死后鼻饲患者日常床头高度至15~30°,能明显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

  • 双源 FLASH 螺旋 CT 脑灌注联合 CT 血管造影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冬;费军;刘文鹏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PWI)及动脉成像(CTA)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双源FLASH螺旋CT‐PWI及CTA检查,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边缘区及健侧对照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观察头颈部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与健侧对照区比较,脑梗死区、边缘区MTT更高,CBF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边缘区比较,脑梗死区CBV、CBF更低,MTT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例患者中,15例为多发狭窄,10例为单发狭窄,共显示动脉狭窄100处。狭窄部位以大脑中动脉狭窄多见,占33%。狭窄程度以重度狭窄多见,占48%。灌注异常区域与狭窄脑动脉供血区符合率为80%。结论在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中,双源CT灌注成像(PWI)及动脉成像(CTA)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临床应用。

  • 磁共振在老年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丁旗刚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老年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4‐06我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痴呆患者60例为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海马体积、颞叶沟回间距与大脑左右径比值和脑室周围功能性损害。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比较,观察组患者海马体积为(5.25±0.23)cm3,明显大于对照组(3.88±0.22)cm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为0.186±0.035,明显小于对照组0.262±0.0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脑室周围功能性损害60例(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25.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脑室梗死层面直径平均为(0.658±0.025)cm ,明显大于对照组(0.225±0.038)cm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出老年脑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症的脑部实质性区别,给老年血管性痴呆症的临床确诊提供强有力依据。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治疗的临床探讨

    作者:宫有文;吕延锋

    目的:分析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05—2014‐01于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为85.26±2.49,对照组评分为50.65±2.34,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并发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尼莫地平、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疗效显著,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魏远福

    目的:分析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0例DCAN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均实施血脂分析,胰岛素释放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使用Ewing试验对DCAN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其危险因素。选取20例正常糖耐量人员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C A N患病率56%,对照组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病程<5 a患者中,其DCAN 患病率43.75%,病程>5 a为7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心率,空腹时胰岛素水平,尿酸以及胰岛素的分泌指数和抵抗指数(HOMA‐β)等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的抵抗指数>5.3,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尿酸>350μmol/L ,静息时心率>80次/min ,空腹时胰岛素水平>100 pmol/L ,胰岛素的分泌指数>102.65的患者,其DCAN患病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N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较高,其中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尿酸、HbA1c、HOMA‐IR。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刘文鹏;魏灿;张艳荣;丁云龙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的疗效。方法收集入院治疗的102例TIA患者,按ABCD3‐I评分法分为低(<4)、中高危(≥4)2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双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抗凝(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组。观察7 d内2组 T IA控制率,记录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结果低危组的双抗组有效率(97.6%)略高于抗凝组(95.1%,P=0.556);中高危组的抗凝组有效率(90.0%)高于双抗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组不良反应均低于抗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B‐CD3‐I评分≤4的低危患者优先选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ABCD3‐I评分≥4的中高危患者,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的近期疗效可能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 75例不典型脑干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胡亚琼

    目的:观察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梗死部位与影像学特点。方法75例患者,发病7 d内均给予1~2次头部磁共振检查(德国西门子1.5 T ),所有病例均给予平扫+DWI+ADC ,脑干单一、新发病灶为入选标准,确保病灶为责任病灶;由两位神经内科医生进行病史的询问和体征检查,确保病史和体征的客观、真实。结果75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中,脑桥梗死发生率高,中脑次之,延髓少;临床表现以头晕或眩晕多见;体征以一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痪多见;影像学以点状、条索状、小斑片状梗死灶多见。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经典综合征和交叉性表现有助于脑干梗死的诊断,但并不常见,临床上不典型脑干梗死更多见。

  •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诊治分析

    作者:蔡敬;黄毅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21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3月~10 a ,3 a以上存活者14例,其中5 a存活者12例,3例死亡。结论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误诊率较高,但肿瘤在M RI影像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外科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

  •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价值

    作者:周坦峰;吴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价值。方法7例经临床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确诊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的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 平扫、增强及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 ,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ner reformation ,CPR)、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等。结果 CCF经16排螺旋CT检查的直接征象是患侧海绵窦扩大7例,眼上静脉扩张7例,间接征象为突眼6例,眼外肌增粗5例,颅底骨折6例,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6例。结论16排螺旋C T 及CTA检查对外伤性CCF的诊断具有其他影像学技术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能够作为诊断外伤性CCF的首选方法。

  • 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

    作者:柴转英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胃管内注入云南白药及硫糖铝口服混悬液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 g加生理盐水100 m L中静滴,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云南白药1粒,硫糖铝口服混悬液10 m L胃管注射,3次/d。观察治疗后12、24、48 h止血情况和空腹胃液p H ,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均经有效的止血及降颅压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1.0%)。治疗后12、24、48 h观察组止血率分别为73.6%、81.3%、9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2、24、48 h ,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胃液pH值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给予胃管内注入云南白药及硫糖铝口服混悬液,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肌酸肌酶同功酶 BB 腺苷脱氨酶和免疫球蛋白 IgM 水平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意义

    作者:雷建明;杨职;黄伟;华国操

    目的:探讨肌酸肌酶同功酶BB(CK‐BB)、腺苷脱氨酶(ADA )和免疫球蛋白IgM水平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01—2013‐12我院确诊的脑膜炎患者108例,其中42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组,36例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组,30例为结核性脑膜炎组,观察3组患者的预后结局;同时选取同期本院住院的行椎管内给药的患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脑脊液CK‐BB、ADA和IgM水平及其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预后的意义。结果4组CK‐BB、ADA和IgM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脑脊液CK‐BB和ADA与新型隐球菌预后关系密切。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脑脊液CK‐BB、ADA和IgM的操作相对简便,结果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且其结果可为预后评估作参考。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学分析

    作者:孙纪军;刘力峰;陶树新;张锐;苏江利;夏章勇;亓立峰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病因诊断所采取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病因诊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颅内动脉瘤61例(37.0%),烟雾病(Moyamoya病)8例(4.8%),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1.8%),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0.6%),联合脑MRI诊断明确海绵状血管瘤1例(0.6%),首次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者91例(55.2%)。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是为常见的SAH病因,其次为Moyamoya病和AVM。在SAH的病因诊断中,3D‐DSA仍为首选检查,被认为“金标准”。在无法实施3D‐DSA的条件下,可首先考虑行CTA检查。

  • 立普妥联合黄连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作者:仲婷婷;高树全

    目的分析立普妥联合黄连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的脑梗死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5例,予西药常规治疗(餐后口服立普妥,20 mg/d),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35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素,0.6 g/d ,早、中、晚3次服用,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分析(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普勒超声检测(包括动脉斑块厚度及大小)及中医症状(包括语言不利、偏身麻木、口眼歪斜)等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斑块厚度有所减小,且实验组(1.29±0.31)mm斑块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1.98±1.21)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斑块数量均减少,且实验组斑块数(12个)显著小于对照组(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语言不利、偏身麻木、口眼歪斜等中医症状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90%、88%、89%)显著优于对照组(83%、8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立普妥联合黄连素,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数量,有效改善患者语言不利、偏身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值得推广。

  • 臂丛神经变异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利萍;司运辉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变异的应用解剖学。方法选取52具成人防腐尸体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神经前根的长度与直径,明确其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对臂丛神经变异的应用解剖学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在50具(104侧)尸体中,出现臂丛神经变异18侧,发生率为17.3%。正常臂占82.7%。左侧臂丛变异者12例(66.7%),其中男6具,女6具。右侧臂丛变异者6具(33.3%),男4具,女2具。左侧臂丛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臂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4侧属于双干型变异,1侧四干型变异,3侧三干型变异。(3)有3侧单束型变异,上中下干合成一束,发出分支神经。有3侧双束型变异。结论臂丛变异的发生率较高,且形式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选取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便于缓解患者病情。

  • 老年人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后分析

    作者:刘勇华;顾金伟;苗乐静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后。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28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斑块形态分成无病变组、结节性斑块组、附壁斑块组。血小板聚集能力评估分为抑制、正常或加速。结果平均随访4 a ,死亡31例,其中16例死于血管事件(脑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疾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附壁斑块组预后差。结论有附壁斑块和血小板聚集能力加速的受试者其血管事件的预后较差,抗血小板治疗和运动负荷试验检测冠心病应考虑以上因素。

  • CPAP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 OSAHS 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作者:王好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中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脑血流速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CPAP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也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CPAP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OSAHS患者的缺氧状态,有效降低睡眠时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质量控制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临床研究

    作者:何静;杨新春;刘光松;邹晓燕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作用,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05—2013‐05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35例予PDCA循环,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功能锻炼等干预,对2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4、8、12、16周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功能障碍恢复时间、痊愈率、生活自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能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丹参多酚酮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陶珍;曹秉振;王树才;胡怀强;吕伟;郭洪伟;唐吉刚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酮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酮酸盐治疗,2组均治疗2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清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降低的幅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酮酸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卒中患者的预后。

  • 3.0T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用于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谢云霞;张增梅;秦爱敏

    胶质瘤是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常见的颅内肿瘤。核磁共振成像系统(IM RI )的特点是无需移动患者,可进行术中实时成像,引导医生从任意角度实施手术操作[1]。我院成功引进了3.0T 术中 IMRI系统,并与神经导航系统联合用于胶质瘤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全脑 DSA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锡吾;范兆荣;宫秀丽;刘子辉;付闪闪;刘会

    目的:探讨全脑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01—2014‐09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98例,均采用全脑DSA对其进行血管造影,对比分析其血管异常情况及狭窄程度。结果198例患者中,8例脑血管正常,190例异常(120例颅内血管异常,70例颅外异常);对血管狭窄程度来说,其中有50例<50%,91例达50%~70%,49例>70%,且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较外段程度严重(P<0.05)。结论全脑DSA能够准确有效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 ICAM-1及 IL-6水平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作者:陆小青

    目的:分析偏头疼发作期患者血浆IC A M‐1和IL‐6水平变化的相互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04‐2014‐05来我院就诊的偏头痛发作期患者51例为研究组,其中有先兆现象偏头痛23例(45.10%),无先兆现象偏头痛28例(54.9%),选取健康人群42例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浆ICAM‐1和IL‐6水平,分析2组患者数值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研究组ICAM‐1及IL‐6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先兆偏头痛者ICAM‐1含量显著高于无先兆偏头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含量在有先兆和无先兆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ICAM‐1和IL‐6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血浆ICAM‐1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23,P=0.000<0.01),有先兆和无先兆患者中血浆IL‐6和ICAM‐1水平存在相关性(r=0.894,0.932、P=0.000<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ICAM‐1及IL‐6水平增高,可能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且呈正相关关系,提示这两种细胞因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63例诊治分析

    作者:梁莉;颜循金;覃祖业

    目的观察偏头痛相关性眩晕患者采取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01—2014‐0763例偏头痛相关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2患者头痛程度、频率及眩晕缓解程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无痛27例(84.4%),轻度3例(9.4%),中度2例(6.3%),重度0例,剧痛0例,头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频率无发作24例(75.0%),偶发5例(15.6%),少发3例(9.4%),频发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无发作21例(67.7%),轻度8例(25.0%),中度3例(9.4%),重度0例(0.0%),眩晕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相关性眩晕效果较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枸橼酸坦度螺酮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作者:徐东;杨靖

    目的:探讨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口服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运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第1周始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2组间比较仅在治疗第1周末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χ2=4.568,P<0.05),2组在锥体外系反应(EPS)及嗜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徐国卫;刘欣;王新成;杨亚红;杨帆;郭达云;高兰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0‐01—2013‐12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早期运动疗法康复治疗)。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使用化学比色测定法,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使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治疗前2组NIHSS、FMA和Sheikh评分、NOS活性及NO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NIHSS、FM A 和Sheikh评分、NOS活性及 NO 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变( 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 和Sheikh 评分、NOS活性及 NO 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损伤脑功能的恢复,升高NOS活性及NO水平可能是主要机制。

  •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及 CT、MRI 表现

    作者:顾勤

    目的探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临床CI、M RI等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7‐04来我院就诊的17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CT、MRI等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患者中10例(58.82%)软组织外周型PNE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无钙化。8例边界不清楚,7例密度和信号不均匀(以稍高或等密度,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8例中6例不均匀强化,10例临近骨质破坏,5例(29.41%)骨组织外周型PNET 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信号不均匀,4例边界不清楚,4例伴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发生于椎管内2例(11.76%)外周型PNE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与脊髓和马尾分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呈等 T1或T2信号,3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2例均匀,椎体及附件未见骨质破坏。结论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C T、M RI等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需要根据病理学检查,C T、M RI可以提示肿瘤内部结构和大小、范围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状况,对手术实施可能性以及预后效果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

    作者:张树荣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择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及斑块类型分布,比较2组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间的差异,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共检查颈动脉斑块216处,显著多于对照组的42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斑块类型方面,以软斑块多,混合斑块次之,扁平斑块少。(2)观察组PSV显著高于对照组,RI及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PSV与MMSE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423,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征,且其血流动力学指标PSV与患者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

  • 严重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形成的治疗

    作者:李光;吴进松;侯前亮;范波胜;张景龙

    目的:探讨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形成的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手术取栓修补破裂矢状窦,术后持续尿激酶泵入5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d。结果本组7例均止血成功术后无血栓形成,按GOS评估预后: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并血栓形成采取不同的止血及修补措施是治疗的前提,术后溶栓及防止血栓再形成是治疗的关键。

  • Survivin 拮抗肽对人胶质瘤 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赵向东;窦长武;王晓娟;蒋宁

    目的:研究Survivin拮抗肽对裸鼠脑胶质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 U251细胞经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裸鼠脑尾状核区域,构建荷U 251胶质瘤裸鼠原位模型。荷瘤11 d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腹腔注射Survivin拮抗肽、生理盐水,30 d后全部处死,制作病理切片和HE染色。应用Olimpus CX41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在肿瘤组织的大切面上,肿瘤坏死面积与肿瘤面积的比值。结果 Survivin拮抗肽实验组裸鼠的肿瘤坏死面积与肿瘤面积的比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拮抗肽对人胶质瘤 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效应。

  • 艾滋病病人高效活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作者:樊素琴;关琦;刘旭辉;侯明杰;原海珍;王章云;张焕霞;陈媛媛;刘春礼

    目的:观察艾滋病病人高效活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 )前后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01—2013‐08收治的35例未经 HAART 的艾滋病患者,在 HAART 前给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国际 HIV 痴呆量表(IHDS)进行评分,HAART 12周、24周及48周给予随访评分,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HAART前MMSE及IHDS评分均较低,HAART后12周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分值有一定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时改善较为明显,较 HAART 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认知功能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但仍较正常对照组低。以IHDS评分为因变量,以HIV‐RNA、CD4+计数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发现:HIV‐RNA越高,IHDS评分越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差,二者呈负相关(r=-0.74,P<0.05),经HAART后,随着 HIV‐RNA的下降,IHDS评分值随之提高;与CD4+值呈正相关(r=0.51,P<0.05),CD4+值越高,IHDS评分越高,患者的认知损伤也较轻。结论艾滋病患者在 HIV感染后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早期HAART能够提高CD4+值,降低HIV载量,抑制HIV在体内的复制,减少HIV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提高HIV患者的生存质量。

  • 双源 CT 血管成像对非高血压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伟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非高血压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脑血管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颅脑C T平扫确诊的急性颅内出血患者23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实质出血7例,脑室出血3例。所有患者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9例(单发7例,多发2例),脑血管畸形2例。9例脑实质出血患者中,脑血管畸形5例,动脉瘤2例,2例未发现异常。3例脑室出血患者中,动脉瘤2例,烟雾病1例。结论双源CT脑血管成像对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脑血管病变部位、性质及出血病因能够较明确的诊断,可作为非高血压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的临床调查及产前诊断

    作者:李昀晖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市三甲医院就诊的9879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本实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问卷调查人员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产检次数、蔬菜水果摄入量、孕妇增质量情况及患者的脉压与平均动脉压等。结果各因素与患者脑出血发生率的关系,年龄: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脑出血的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蔬菜水果等营养摄入充足的患者的脑出血的发生率要显著性低于摄入量缺乏的患者,随着妊娠高血压患者产检次数的增加其脑出血的发生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妊娠高血压患者文化程度的升高,脑出血的发生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脉压范围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均动脉压、不同孕期增质量范围的妊娠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孕妇年龄增长、产检次数少、对孕期认识少及营养缺乏都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且平均动脉压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值得对上述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

  • 50~65岁进展期脑卒中患者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海献;赵雷

    目的:研究50~65岁进展期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为此年龄段脑卒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10例患者并根据卒中类型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观察组)及完全卒中组(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cy、hs‐CRP及血液学指标差异,并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 Hcy、Hs‐CRP、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HDL‐C、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Hcy、Hs‐CRP、LDL‐C、饮酒、高血压、收缩压、大血管病变为终变量,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50~65岁进展期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包括Hcy、Hs‐CRP、LDL‐C、饮酒、高血压、收缩压、大血管病变,临床需加强相关指标的监测,及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120例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贺志华;章志怀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03—2013‐08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眼底及视力、视野改变,并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视力有所改善89例,视野有所改善93例,视力及视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2%、77.5%,患者眼底多数水肿消退,出血已吸收,视盘颜色逐渐变淡。结论综合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够有效改善视网膜循环,提高患者视力,效果良好。

  •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对母婴高危因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彩霞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母婴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1‐06—2013‐06我院分娩的慢性高血压妊娠患者190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A组)68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B组)122例,对2组患者母婴结局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2组间胎盘早剥、肺水肿、视网膜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早产与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转重症监护或围生儿病死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出血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母婴病死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病情严重,围产结局不良。

  • 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脂蛋白(α)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小瑞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脂蛋白(α)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06—2013‐05我院收治的20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患病情况分为脑血栓合并糖尿病组和单纯脑血栓组,选取同期到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禁食12 h ,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α)浓度。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脂蛋白(α)水平。结果脑血栓合并糖尿病组、单纯脑血栓组与对照组脂蛋白(α)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栓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脑血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06,P=0.021)。结论 Lp(α)是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的Lp(α)水平较单纯脑血栓形成患者更高。

  • 超声检查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雪峰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高产前检出率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3‐10来我院产科例行产前检查孕妇2812例,均经超声诊断胎儿神经系统畸形发病情况,并与产后诊断结果做对照,分析超声在产前神经系统畸形中的检出率。结果超声产前检测出神经系统畸形胎儿83例,选取对象在引产或者正常分娩后,出现神经系统畸形患儿91例,超声检出率82例(90.11%),漏检率9例(9.89%),在超声检测出83例胎儿神经系统畸形患者中1例错检,超声检测正确率82例(98.8%)。超声检测出神经系统畸形胎儿中无脑儿多为24例(28.92%),其次为脑积水21例(25.30%)。结论超声诊断对孕妇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高,操作简便、有效,临床值得应用。

  • 口腔颌面创伤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作者:李福军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创伤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04—2015‐04我院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住院患者235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部位、创伤类型、神经损伤情况、合并损伤类型、治疗后神经损伤程度等数据,计算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应用国际通用的 HB评价患者面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在235例患者中,创伤部位在下颌骨107例(45.53%),上颌骨75例(31.91%),颧弓36例(15.32%),颧骨12例(5.11%),鼻眶部5例(2.13%)。神经损伤59例,其中眶下神经损伤23例(38.98%),下牙槽神经损伤15例(25.42%),面神经损伤10例(16.95%),视神经损伤6例(10.17%),动眼神经损伤5例(8.5%)。入院时HB评价Ⅲ级内13例,治疗后可以达到 HB评价I级的10例(76.92%);入院时 HB评价Ⅳ级以上4例,治疗后恢复到Ⅲ级2例,且1例留下Ⅳ级永久性面神经损伤。结论减少意外事件,早期规范治疗对口腔颌面创伤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磊

    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3‐03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原发病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氨溴索15 m g治疗,比较2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率为27.20%,对照组为38.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使用抗生素时间为(4.3±1.6)d ,对照组为(8.6±1.6)d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患者易导致肺部感染,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感染几率,且能够大幅度的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吴环立

    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危险因素探讨。方法对照分组法进行探究,将颅内动脉瘤组患者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通过研究其动脉瘤的特征来做出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为了有效的筛选出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需要分别采用χ2值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得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分布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动脉瘤的位置[(前交通动脉瘤的 P<0.05,OR=0.096,95% CI(0.012,0.770)]、大小[(瘤径≥7 mm ,P=0.001,OR=0.055,95% CI(0.011,0.285)]等跟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有很大关系。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前交通动脉瘤和瘤径径≤7 m m。

  • 循证护理在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窦霞

    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如临床救治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导致患者肢体坏死、丧失功能,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近2 a来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护理体会

    作者:韩艳艳;王银玲;郝鑫娅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均为2013‐01—2014‐07间急诊收入我科的住院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38~82岁,平均62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35 a ,均为突然发病,急诊行脑部C T检查示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24例,丘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6例,血肿量在35~80 m L ,平均50 m L ,首发病后3~48 h施行手术。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作者:喻滔涛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鼻空肠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胃管营养。比较2组置管3 d、7 d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3d、7d血浆蛋白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胃肠反流、营养管滑落及堵塞现象,患者均耐受鼻空肠管,效果良好。结论经鼻空肠持续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患者不良反应少,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机体免疫力。

  • 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

    作者:林雪群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2‐06—2014‐0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呼吸道护理、肺炎预防护理等,对比2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12例(20.00%),观察组肺部感染2例(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为9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神经功能及情绪的影响

    作者:周毅娟;丁亚;苏金明;王建丽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神经功能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11收治的98例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推行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1)实验组NIHSS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自我形象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推行针对性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咽喉部手术中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处理

    作者:刘昌荣;金剑明;徐世伦

    目的:总结咽喉部手术中迷走神经反射(VVR)的观察要点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于我院行咽喉部手术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中于喉镜置入过程中发生VVR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出汗、呕吐、面色苍白、刺激性咳嗽、心率过缓、血压迅速下降等症状,1例出现心搏骤停。发现VVR后立即停止手术操作,退出喉镜并予以VVR紧急处理,主要措施包括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的血量循环;肌内注射胃复安,心肺复苏,情绪安抚。结果处理后34例患者心率、血压均恢复正常。其中33例再次置入支撑喉镜后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再次置于喉镜时又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症状而放弃手术。结论于咽喉部手术中尤其喉镜置入过程中,密切观察VVR的症状,于VVR发生后立即终止手术操作,并予以及时、有效处理措施,可有效控制VVR的不良后果,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

  • 手指型牙刷协助刷牙法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克

    目的:评价手指型牙刷协助刷牙法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8例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手指型牙刷协助刷牙法进行口腔护理。对比2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口腔护理操作时间、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及入、出院时咽拭子致病菌培养阳性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口腔清洁度得分较对照组高,口腔护理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入院时咽拭子致病菌培养阳性率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出院时咽拭子致病菌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手指型牙刷协助刷牙法可有效的提高口腔清洁度,减少致病菌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并提升护理质量。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化疗患者发生静脉炎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贺娟

    目的:评价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化疗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46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化疗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而实验组对化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是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提高肿瘤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 疼痛管理在颅脑外伤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管亚妹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颅脑外伤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颅脑外伤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疼痛评分、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结果颅脑外伤后12 h疼痛评分VAS得分比较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3 d、7 d、14 d时,对照组VAS得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中5个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能够有效缓解颅脑外伤急救患者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 综合护理措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宋芳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7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在护理1个月后采用NIHSS评分及ADL分级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2组在护理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14/68),研究组为5.56%(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家属护理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患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护理康复指导

    作者:姜稳妮;柴雪艳;杨庆艳

    脑卒中病情得到控制后,约40%的脑卒中患者[1]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由于各方面原因,此类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治疗或康复训练,甚至有部分患者在度过危险期后,就要求出院治疗,因此对患者、亲属进行护理及康复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2011年对185例患者家属进行偏瘫的康复指导,经一定时间训练后随访,未发生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作者:肖明珠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进展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4—2014‐10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于发病48h内入院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1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75mg/d),观察组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首次给予300mg,以后75mg/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对于脑水肿患者给予适量甘露醇。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测分析治疗前、治疗后72h、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的疗效。用药第8天复查头颅CT或MRI,观察梗死灶面P积是否扩大或出血。结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2h、第7天、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适量的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防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且有效改善预后。

  • 醒脑静联合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刘传建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56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压、防治脑水肿、防治再出血、清除自由基及配合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20 m L加生理盐水250 m L静滴,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生活基本自理8例,需人照顾6例,死亡2例,无脑积水发生。对照组痊愈8例,生活基本自理6例,需人照顾10例,死亡4例,4例发生脑积水。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室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作者:鲁东峰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12—2014‐12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外周血血小板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经过3个月连续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硬化并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慧芬;朱光;赵秋民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硬化并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Child‐Pugh评分评定治疗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HAMD评分随治疗时间变化,治疗组 HAMD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F组间=17.447,P=0.000;F交互=17.447,P=0.000;F组间=4.684,P=0.03);2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3;P=0.067)。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 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曹新民

    目的:分析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分析采用丹参及舒血宁治疗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结果观察疗效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时,采用舒血宁治疗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亚娟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3—2012‐12我院收治的110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与长春西汀,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6)分,而Barthel评分(74.6±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5.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功效,值得推广使用。

  • α-硫辛酸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波;许士民;严金海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10—2014‐10我院收治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实验组实施α‐硫辛酸、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甲钴胺依帕司他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赵力敏;韩莉;王新玲

    目的:观察甲钴胺、依帕司他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5%和92.9%,对照组分别为35.0%和75.0%,观察组疗效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确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张志杰

    1.1一般资料入选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同时排除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出血性疾病、脑出血、凝血障碍疾病、对实验中用药过敏或其他禁忌、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1.9±4.9)岁;既往有卒中史4例,高血压史18例,糖尿病史10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5岁,平均(60.7±5.1)岁;既往有卒中史3例,高血压史17例,糖尿病史11例。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 S100B 蛋白的影响及疗效

    作者:许春华;刘明;陈超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2组均给予监控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颅压和止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 g/次,1次/d ,连用14 d。对比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保护大脑神经元细胞,值得推广和使用。

  • 齐拉西酮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型抑郁障碍观察

    作者:刘平;张金亮;徐国防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型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确诊的重型抑郁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齐拉西酮。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HAMD)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4周、6周和8周的 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周、4周、6周和8周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型抑郁障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白蛋白辅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孟飞燕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辅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甘露醇组,2组均给予甘露醇降颅压及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白蛋白20g静滴,1次/d,共7d。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脑C T或M RI测量脑中线移位数据,计算出每日脑中线移位产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而联合治疗组较甘露醇组减少的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甘露醇组(P<0.05);联合治疗组每日脑中线移位产生率明显低于甘露醇组(P<0.01)。结论白蛋白辅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不仅可有效减少脑水肿发生,且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 清脑定眩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评价

    作者:尚迎辉

    脑供血不足(CCCI)是指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老年人常见。笔者在2012‐08—2014‐12应用清脑定眩汤治疗CCCI患者106例,现报告如下。

  • 清胃散加减在治疗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赵智伟

    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发病期间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本文以我院2012‐05—2013‐10收治的脑卒中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传统名方清胃散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

    作者:王迎新;马峰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2—2014‐07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措施,配合甲钴胺治疗,持续8周;研究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连续8周。分析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用肌电图测定2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和血糖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9.23%(27/39),研究组为90.19%(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上,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糖监测方面,2组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含量均有显著变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效果显著,神经改善状况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红梅

    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所医院抑郁症患者240例,采取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以开放多中心研究方法,评定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8周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后第2、4周(P<0.05)。治疗后第2、4、8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HAMD评分显著低于第2、4周,第4周HAMD评分低于第2周(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主要是在治疗后4周内出现,症状轻微,8例患者经减少药物剂量而症状消失,其余患者自行消失。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有效。

  •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彦超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连用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2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法拉奉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前列地尔。

  •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症状性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陈斐虹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01—2014‐07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脱水、营养脑神经、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并配合相应的辅助康复训练,研究组4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余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肢水肿消退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下肢症状性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起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 甲钴胺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评价

    作者:闫云峰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口服甲钴胺(1 mg/次,tid)联合奥卡西平(0.3~0.6 g/次,bid)治疗,持续4周,对照组仅口服奥卡西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后 VAS疼痛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治疗1周、4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远低于对照组的28.33%。结论甲钴胺联合奥卡西平通过不同机制协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作者:孙伦魁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用于血管性痴呆(V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4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辅以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有效率,认知能力,定向力,运动功能等情况,并比较2组的MMSE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定向力,运动功能等均较对照组恢复良好,2组MMSE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用于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技巧和效果分析

    作者:是旌;周强;王寿海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I级切除6例,II级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 a ,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重视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入路,应用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和并发症。

  • 扩大翼点入路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夏熙双;栗向军;吴星;董瑞;张鹏远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03—2014‐04我院收治的80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 )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良好率为40.0%,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研究组死亡3例(7.5%)低于对照组12例(3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预后。

  • 多发性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鸿雁;杨霄鹏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多发性骨髓瘤,并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病率低,常通过血行播散而累及软脑膜,或由临近的骨质破坏浸润而来,具有与其他软脑膜恶性肿瘤相似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可局部鞘内注射、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低,预后不良。

  • 颞肌移位术矫治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疗效比较

    作者:王伟;董敬民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采用传统Johnson颞肌移位术和改良颞肌移位术矫治的远期疗效比较。方法选取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患者112例(160眼),80眼采用传统Johnson颞肌移位术矫治(传统组),80眼采用改良颞肌移位术矫治(改良组),比较2组远期疗效。结果传统组手术总优良率为57.1%,明显低于改良组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传统组睁眼困难10眼,睑外翻36眼,改良组无睁眼困难发生,轻度睑外翻2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改良式颞肌移位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优良率,防控不良事件,对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 日常精细动作训练在预防老年痴呆中的作用

    作者:李培军;胡玉平

    目的:探讨日常精细动作训练在预防老年痴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01—2012‐01在我院体检的60~75岁老年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其他预防方案相同的基础上给予正规精细动作训练;对照组给予除正规精细动作训练的其他预防方案(与实验组相同)。所有参加研究者均于2a后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来评定此训练效果,同时比较2组老年人用于预防老年痴呆的费用。结果2a后实验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精细动作训练预防老年痴呆具有经济、实际、非专业人士掌握难度低、场所限制小及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产前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对新生儿神经评分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雪兰;杨宗林;安政庄;单兆亚;鲁晓红

    目的:探讨产前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观察无痛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分娩产妇5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0例,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2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对2组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评分,统计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得分分别为(10.71±1.28)分、(7.96±0.81)分、(6.83±0.33)分、(5.79±0.37)分和(5.88±0.31)分,观察组分别为(10.69±1.27)分、(8.01±0.72)分、(6.81±0.37)分、(5.82±0.36)分和(5.93±0.35)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剖宫产71例(26.30%),观察组剖宫产11例(4.07%),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阴道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8.89%、17.78%和4.07%,观察组分别为20.74%、20.37%和2.2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前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在缓解产妇疼痛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也不会对新生儿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的分娩镇痛模式。

  • 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栓柱;王艳州;李金泉;田勇;牛海涛;邢晓峰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8—2014‐06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按照其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钻孔血肿引流术组(钻孔组)和开窗血肿清除术组(开窗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2周、4周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钻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开窗组(P<0.05),2组间拔管后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2周时,2组间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钻孔组SSS评分显著高于开窗组(P<0.05)。术后6个月时,钻孔组的整体预后水平较开窗组好。结论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日常生活能力整体预后好等优点。

  •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肖帮儒

    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行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8.62±7.27)min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201.93±6.08)mL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9.79±6.50)min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397.82±9.16)mL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使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效果显著,患者康复快,值得应用。

  • 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双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钱晓波;刘惠祥;蒋锋

    目的:探讨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双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6因垂体瘤在我院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双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方法切除垂体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二级预防结合 B 族维生素治疗对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强

    目的:分析二级预防联合B族维生素在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者长期随访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106例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分别给予B族维生素联合二级预防治疗及单纯常规治疗,随访2 a观察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及梗死复发率。结果治疗后3、12、24月后各组tHcy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22.64%与对照组2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族维生素联合并二级预防在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仍需深入研究。

  •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 S100B 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四保;王玉梅;贾天明;赵会茹;李春伟

    目的:分析脑脊液S100B蛋白在诊断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S100B的浓度,比较对照组、轻症感染组及重症感染组患儿间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法评价该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轻症感染组及重症感染组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99.96±35.05)ng/L、(248.72±72.91) ng/L、(500.16±73.24)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30,P<0.01)。通过 ROC曲线分析得出,脑脊液S100B蛋白在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情评估方面价值较大。结论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与化脓性脑膜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对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

  • 微创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

    作者:汤雪贵;王海军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1—2013‐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1例,男46例,女25例,年龄41~82岁,平均61.8岁。有明确高血压史68例。基底节区出血48例,脑叶出血12例,丘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5例,其中破入脑室12例,脑室铸型1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 检查证实排除脑干出血,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30~100 m L。出血量<30 mL的患者多保守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短3 h~3 d。1.2手术方法根据头颅CT平扫片定位,以患者头颅CT显示的血肿大层面中心为目标点进行标尺定位,定位于头颅骨处应避开大血管和功能区,剃光头发,用美兰在头皮上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在标记点处,头皮用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直达骨膜,切开头皮长约3 cm ,头皮内小血管用止血钳夹闭止血,切开颅骨骨膜,颅骨钻孔。用穿刺针刺穿硬脑膜。注意避开大血管和功能区,借助穿刺针将硅胶管置入血肿中心,缝合头皮,固定引流管。血肿的液体部分用20 m L注射器缓慢抽吸排出,抽吸负压不宜过大,引流速度不宜过快,抽吸引流出原血肿总量30%~50%后停止。术后尿激酶2万~3万 U加生理盐水2~3 mL经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夹闭引流管,2 h后放开引流,每12 h一次,出血破入脑室者1次/8h,连续治疗3~5d,长不超过7d。期间动态复查头颅CT ,观察血肿清除及脑受压情况。确认血肿明显缩小或消失及时拔管[1]。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26例疗效分析

    作者:吴翠杰;崔静雯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显著的特征是无排卵,以致不孕。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 SGB)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治疗手段,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泛,疗效也更加确切,日益广泛地用于神经性、内分泌性及免疫障碍性等疾病的治疗[1]。我院于2012‐09—2013‐09对26例P‐COS患者采用SGB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秋平;娄季宇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80例及高血压不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分析影响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传导速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未并发脑梗死者。结论动脉硬化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早期干预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可能会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 胸腔镜交感神经链离断术治疗多汗症效果的预测因素

    作者:杜佳辉;闫晓丹;袁五营;张光照

    目的:探讨胸腔镜交感神经链离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 ,ETS)对原发局灶性多汗症和颜面潮红的疗效,并试图通过亚组分析发现E T S术后获得更好疗效的患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我院191例实施ETS术的患者,比较分析术后满意度、症状缓解度和并发症,特别是代偿性多汗(compensatory sweating ,CS)的情况。结果97%的手掌多汗症,93%的头皮/面部多汗症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缓解率高于腋下多汗症(71%)和面部潮红症(71%)(P<0.001)。严重代偿性多汗(CS)在手掌多汗症的患者中出现率低(8%),在腋下多汗症(26%)和头皮/面部多汗症(44.5%)的出现率高(P=0.0003)。代偿性多汗(CS)常出现在年轻患者中,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006)。手术满意度亦随患者年龄增长而下降( P=0.004)。手掌多汗症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90%),头皮/面部多汗症患者的手术满意度低(52%)(P<0.02)。结论 ETS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的是年轻和手掌多汗症患者。不满意的患者主要由手术失败或未达预期效果或出现代偿性多汗(CS )。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戚胜占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3‐12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大骨瓣减压术,实验组给予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8%,实验组为72.4%,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迟发性血肿、二次手术及脑梗死等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比传统去骨瓣减压术好,术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 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翟国杰;徐元;佘正明;凌云翱

    目的:探讨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 T A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根据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数目将患者分为2组:A组(0或1支侧支动脉)和B组(2支以上侧支动脉)。所有患者在初次入院时和6个月后进行 NIHSS评分,6个月时进行mRS评分。比较2组6个月前后NIHSS评分变化,并观察在6个月时mRS评分分布情况。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中A组(0或1支侧支动脉)45例(56.3%);B组(2支以上侧支动脉)35例(43.7%)。A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4.64±4.03)、(12.75±2.58)分,B组分别为(10.83±3.15)、(6.25±3.25)分,2组初次与6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个月时mRS评分比较,B组在4分和5分段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脑出血后正常颅压性脑积水的疗效

    作者:李军涛;秦晋辉;石宁跃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人脑出血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正常压力脑积水病史、C T和M RI检查、腰椎穿刺放液试验等因素对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的影响及预后效果。结果本组54例患者术后均得到6个月~3 a的随访,症状明显改善29例,症状改善22例,但生活不能自理,症状无改善3例。结论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老年人脑出血后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中医养生康复项目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吉贞料;卢桂兰;王高岸

    目的:探讨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养生康复项目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8—2013‐08康复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康复组及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中医康复组增加中医养生康复项目,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中医康复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健康情况得分、治疗依从度和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外,增加中医养生康复项目,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预后水平,坚定其康复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 康复 脑卒中
  • 前后路减压治疗脊髓神经损伤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麒麟;朱乐全;冉俊岭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01—2014‐07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实施前路减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结果实验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加压治疗可提高患者脊髓功能,缓解脊髓压迫,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原地区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和神经阻滞镇痛复合静脉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罗晓琴;张檀;刘庆;格桑曲珍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与神经阻滞镇痛复合静脉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13‐03—2014‐10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18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1例。A组术后予以静脉自控镇痛,B组术后予以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结果B组术后6h、12h、24h和48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12.50%,B组为9.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剖宫产后应用神经阻滞镇痛复合静脉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安全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作者:谭仁飞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上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表现为饮水不同程度呛咳,咽下困难等。本文对35例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在采取神经内科常规处理下加用电针治疗配合康复手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血清炎性因子对男性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作者:苗成;张建璞;彭保成;李红云;高绚照;马连萍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对男性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5—2014‐05我院收治的男性脑梗死患者72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内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3例男性为对照组。观察2组男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及发病恢复期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hs‐CRP)、雌激素的含量变化,并研究其含量对患者体内血小板、白细胞、LDL、HDL、三酰甘油含量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得分的影响。结果急性期IL‐6含量和雌激素含量分别与白细胞计数、GCS评分、NIHSS评分、STREAM评分呈相关,恢复期IL‐6含量和雌激素含量分别与STREAM评分、NIHSS评分呈相关。急性期hs‐CRP含量与白细胞计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GCS评分、STREAM 评分、NIHSS评分呈相关,恢复期患者体内hs‐CRP与STREAM 评分、NIHSS评分呈相关。结论 IL‐6参与炎性反应,且患者体内hs‐CRP含量越高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将越重,而雌激素对男性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有积极意义。

  • 苯二氮卓艹类与吡唑并嘧啶类在治疗失眠患者中的利弊探讨

    作者:莫海燕

    目的:在近几年,失眠症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随着大量新型失眠药物在市场上的出现,导致药物泛滥。由于新药的大量生产,导致了市场上新药种类繁多,对临床应用和患者用药产生误导,导致了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耐药性。因此,正确认识失眠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对于指导医生和患者使用失眠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大量资料,现对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苯二氮卓艹类药物(BZD )和非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吡唑并嘧啶类(扎来普隆)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探讨。

  • 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肿瘤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邢云飞

    内镜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EEA )颅底肿瘤切除一直是近几年来神经外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共同研究的热点。其利用自然的鼻腔解剖腔隙通过黏膜及下方鼻窦或骨质到达颅底各区域,提供了一条隐蔽而直接的治疗通道,终达到体表皮肤无切口的外科途径治疗疾病的理想效果。总结近20 a国内外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颅底肿瘤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的体会,从手术入路解剖、内镜操作技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行回顾分析。

  • 声明

    作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