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口咽入路行上位颈椎手术

    作者:金明熙;谢林;李小川;吕刚;常楚;屠冠军;李长友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全组手术共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14例,减压融合术3例。统计感染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术后感染,平均手术时间3h 15min,平均出血量150ml。结论:选择好适应证,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经口咽入路上位颈椎手术是安全、简捷、有效的手术方法。

  • 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尹庆水;张余;刘景发;曹正霖;夏虹;权日

    目的:研究下颈椎侧块的解剖特点,评估Axis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16具成人正常下颈椎防腐标本,观察解剖特点,探查并测量改良Magerl法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深度以及与血管、神经的关系。临床应用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18例。结果:改良Magerl法进针点选在术中可视侧块中点内下1~2mm处,深度13.2~16.4mm,进针角度分别为矢状面角度45°,水平面角度29°。距动脉和神经根的距离分别约为4.1mm和1.9mm。临床应用18例,平均随访8个月,无并发症,15例获骨性融合,脊髓功能除1例无改善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改良进针法更适合于国人。Axis系统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需后路减压的下颈椎不稳。侧块固定有一定风险,但只要熟悉解剖特点,规范操作,使用是安全的。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伟;欧阳甲;刘克;王金红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A特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分型,并据此选择治疗方式。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分Ⅴ型:Ⅰ型(椎动脉受压型)、Ⅱ型(椎动脉硬化型)、Ⅲ型(椎动脉畸形型)、Ⅳ型(神经-血管型)、Ⅴ型(特殊型)。42例正规非手术治疗,30例行椎动脉减压术及颈前路椎间植骨稳定术。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按分型确定治疗方法,大部分可经正规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当正规非手术效果不佳,影像学支持临床症状时,应考虑行椎动脉减压术或颈椎间植骨融合术。

  • 椎管内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YU Ji;Xu Qi-wu;于佶;徐启武;闻金坤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其再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31例复发椎管内肿瘤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结果:恶性肿瘤及生长部位特殊的良性肿瘤容易复发。再次手术后,21例经2个月~9年随访,症状体征继续改善者17例,无变化3例,死亡1例。结论:肿瘤的病理性质及肿瘤生长部位是导致肿瘤术后残留以致复发的重要因素;提高手术技能,对复发肿瘤再手术,其疗效仍然是令人满意的。

  • 颈前路蝶型钢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王柏川;朱青安;樊仕才;张美超;金大地

    目的:对颈前路蝶型钢板(CSB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14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测量两组正常颈椎在2.0Nm载荷下的运动范围(ROM);将两组颈椎制作成三柱不稳定模型,分别以CSBP和Orion钢板固定,测量两组颈椎的ROM。将CSBP固定于椎体模型上,施加100N循环压缩载荷(1Hz),观察CSBP松动、断裂情况。对疲劳测试条件下钢板的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CSBP和Orion钢板均能显著降低颈椎各方向上的ROM(P<0.05),在前屈、后伸方向大。应用CSBP钢板,前屈、后伸ROM较正常颈椎分别降低66%、60%;应用Orion钢板分别降低72%、71%;两种钢板在重建颈椎稳定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CSBP抵抗载荷次数达105次,于钢板钉孔外侧缘出现裂缝并断裂。有限元分析提示钢板钉孔周围是应力集中处。结论:CSBP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较好,钉孔外侧缘是钢板应力集中部位。

  • 颈椎弓根置钉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傅一山;陈正形

    目的: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影像学测量方法。方法:随机取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C1~T1)共7具,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分别摄取颈椎标本的X线片及CT断层扫描,测量其颈椎弓根内、外径的高、宽,选择以颈椎侧块平面为参考平面,进行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的测定,并将7具标本全部进行实体解剖肉眼观察,对比影像学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结果:影像学测量结果与实体解剖测量比较有效率为100%。结论:该影像学测量方法可为颈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提供参考。

  • 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焦文仓;任先军

    颈前路手术显露途径由Chipault于1895年在法国出版的神经外科教材上首先提出,但直到本世纪50年代后期,Robinson(1955年)、Dereymaker(1956年)、Cloward(1958年)等才报道了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的手术方式[1]。此后,该手术逐渐得到推广,被公认为治疗颈椎疾患的一种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式,临床报道优良率达70%~90%。Emery等认为影响骨融合率的因素主要是:植骨块类型、手术技巧和融合节段数目[2]。近年来,相继有一些新的改良手术方式、不同种类植入物出现。内固定的使用和新器材的发展使该技术进一步完善。现就有关方面进展情况做一综述。1 植骨方式  传统的植骨方法主要有:Robinson-Smith三面皮质骨的方形植骨块、Bailey-Badyley的槽形植骨法和Cloward的圆柱状接合桩技术[1]。临床上以Smith-Robinson法和Cloward法较为常用。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植骨技巧,减少了植骨块脱出、椎间隙塌陷和植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Brodke等改进Robinson手术方法,把三面皮质骨的皮质面置于后方,认为脊柱的中柱承受大的压负荷,如此放置植骨块可防止椎间隙的塌陷[3];但Wang等比较生物力学特性后认为:颈屈曲时负荷大,后伸时逐渐减小,屈曲时受力点完全位于前方,后伸时逐渐后移,因而仍以传统的皮质骨向前的融合方法能较好地抵抗作用于颈椎上的负荷,防止植骨块下陷[4]。

  •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0例分析

    作者:邵林;林欣;王国文;麻松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developmental stenosis of cervical spinal canal,DSCSC)多发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我院从1994年至1999年诊治DSCSC患者3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45岁。发病因素:颈部轻微外伤7例,较重外伤4例,无明显诱因19例。发病时间:短3d,长5年。临床表现:多数以双下肢麻木起病,病程缓慢,逐渐出现走路无力、不稳,似踩棉感,易摔倒。病变呈上行性发展,累及双上肢,严重 者出现胸、腹部束带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大小便障碍出现较晚。其中3例只有根性痛症状,没有锥体束征。30例均行X线及CT检查证实为DSCSC,其中18例行MRI检查,示颈椎椎管狭窄并压迫脊髓。合并颈椎骨赘形成者9例,颈椎间盘突出者6例,OPLL者4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14例。手术方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8例,椎板切除减压术3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3例。3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1个月,按日本40分法评定,优12例(40%),良14例(46.7%),进步3例(10%),差1例(3.3%),优良率86.7%。

  • 小儿颈椎间盘钙化

    作者:陈靖阳;周建军

    小儿颈椎间盘钙化在临床上少见,在基层医院更少见。自1997年至今我院诊治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例均为男性,1例9岁,2例7岁。1例系因颈部外伤后拍片时发现,2例无外伤史,因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拍片发现。3例均无四肢症状。均摄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平片及CT扫描。X线片表现为颈椎间盘中央部分密度增高阴影;CT平扫可清晰显示间盘位置有椭圆形或圆形钙化灶。3例均为多节段间盘钙化;1例1间隙部分钙化椎间盘突入椎管;1例寰齿间隙有改变。因条件所限,3例均未行MRI检查。血常规、血沉、血钙、酸性磷酸酶检查均无异常。1例行四头带颈部牵引3周后改行颈托固定3周,2例行颈托固定3周,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随诊6个月~2年,3例患儿症状完全消失,颈部、四肢活动正常。

  •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袁文;贾连顺;陈德玉;刘岩;毛志国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完全复位17例,复位90%以上15例。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2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 腰骶部椎管内包虫囊肿压迫马尾神经致不全瘫1例

    作者:刘宝恒;邓万详;赵胡瑞;董晖;王彦斌

    患者,男,61岁。因腰痛伴双下肢功能障碍8个月及大小便功能障碍1月余入院。于1999年8月不明原因出现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以左下肢疼痛为重。在院外行腰椎X线摄片及CT检查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逐渐加重。1993年4月曾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  查体:神经功能按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定感觉、运动6度标准(《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下册)。左侧L4以下脊神经支配区(L4~S2)感觉障碍S1级,右侧L4以下(L4~S2)感觉障碍S2级。双侧伸膝肌力4级,内收肌力4级,双小腿、踝、足趾伸肌力:左侧2级,右侧3级。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踝阵挛(+)。

  •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冯金升;李义凯;邹建荣;敬红平;华迎丽;张丽华;张亮

    目的:探讨有关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120例头痛伴颈枕部症状患者的病史、查体、X线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以局部封闭、手法治疗、针刺和药物治疗。结果:一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86.67%、83.33%、83.33%、56.67%,前三种疗法分别与药物治疗相比(P<0.05),提示前三种疗法效果良好。结论:①正确认识颈源性头痛,掌握其诊断方法,可以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治疗效果;②局部封闭、手法、针刺是治疗此征的有效方法,可以酌情选用。

  • BAK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正形;徐少文;傅一山;斯永乐;陈其昕;陈维善

    目的:评价BAK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节段性颈椎不稳共48例64个椎节,术后卧床7d,颈围保护3~3.5个月。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47例,X线片示植入的BAK稳定,2例植入节段的间隙变窄,2例BAK出现倾斜,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开始出现骨融合。结论:BAK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关节固定融合技术,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 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作者:郑燕平

    目的:探讨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经CT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将手术部位取下的C6、C7棘突劈开,横行嵌入开门后的椎板之间,完成椎管成形。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中的36例患者进行了14个月以上的评价随访。结果:术后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皆有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4.4%。CT显示植骨融合及椎管成形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 羟基磷灰石在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跃明;刘晓光;龚全;李涛;邓启华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羟基磷灰石制成不同规格的多孔长四方椎台体,在颈椎椎板双开门后将其植于劈开之棘突间,并用7号丝线或钢丝固定。结果:临床应用于颈椎管狭窄症共14例,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感染及HA脱落。术后10~18个月随访,X线片及CT显示HA与棘突紧密愈合,无移位,颈椎管扩大良好。结论:应用HA代替髂骨行颈椎双开门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可有效扩大颈椎管,以达到脊髓充分减压,无再关门之虑,减少了术后硬脊膜粘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替代材料。

  • CD-cervical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明;侯铁胜;石志才;傅强;赵杰;倪春鸿

    目的:研究颈枕部融合术的内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D-Cervical系统施行枕颈融合术19例,其中枕颈部复合畸形10例,C1、C2肿瘤4例,齿状突骨折3例,Jefferson骨折2例,于术后1个月、3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CD-Cervical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靠,安全性高的特点,对于骨质疏松或C1椎弓缺如者尤其适用。

    关键词: 枕颈部 融合 内固定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稿约

    作者:

    本刊稿约刊登在每年第1期,务请投稿者按照新要求写稿。1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中心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脊柱脊髓领域的新学术进展,活跃学术空气;为临床医疗、康复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场所。本刊为双月刊,内文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脊柱外科、骨科、神经科、泌尿科、肿瘤科、放射科、康复科及基础研究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2 内容包括脊柱脊髓的损伤、畸形、骨病、肿瘤等的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康复医学诸方面的论著、经验交流、技术介绍、综述、讲座、问答与讨论、个案报道、学术动态等。3 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为维护著作权的严肃性,投稿者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对可能会重复发表的论文应事先予以说明。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它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注明。请自留底稿,不用的稿件恕不退稿,有特殊需要者请向本刊说明。4 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形式出版,同时在网上传送交流。凡不同意将自己的稿件纳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者,请另投它刊。5 基金项目注明。论文课题如为国家、部委、省级基金或攻关项目,请在文题页左下脚标注,并附基金项目编号及证书复印件。6 作者情况简介。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地址或其它联络方式,并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别、年龄、职称及主要研究方向。7 附介绍信。来稿请附第一作者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介绍信,除对稿件内容注明审评意见外,还应包括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仅在稿件上盖章视为无效。8 稿件处理费:来稿的同时请附稿件处理费及审稿费(每篇20元),务必通过邮局汇款,请勿夹在稿件中邮寄。9 作者署名一般不超过6位。文章每位作者应该是:①论文学术思想的构思者或设计者;②实验数据的采集并能给予解释者;③能对编辑部提出的审改意见进行修改者;④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各条均需具备,仅参加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以及组织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致谢,并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每篇论文的作者及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如有更动,必须附有全体作者签名的正式说明。⑤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有本人同意发表的证明信。10 稿件要求及注意事项10.1 来稿务求主题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综述类(包括参考文献在内)一般不超过5000字,其它来稿限3000字以内。10.2 文题力求简明,反映文章主题,尽量在20字以内,一般不使用缩略语。10.3 排名顺序由作者自定,可不拘泥于单位,在姓名右上方给出不同单位的序号,并在该页左下脚注明。10.4 对摘要、关键词的要求:A类(论著、基础研究、综述类)附中、英文结构式(综述可用报道式)摘要,关键词3~5个;B类(经验交流、技术介绍类)附中文结构式摘要、关键词和英文文题;C类(其它)仅附英文文题。结构式摘要应明确列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①目的:简介研究背景或目的;②方法(包括设计):简述研究所用原理、条件、材料、对象和方法,宜说明有无对照、病例或实验次数;③结果:简明客观地举出所提的主要结果,所列数据需经统计学方法处理;④结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并说明得到何种启发或提出问题及展望。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字,英文摘要的格式应与中文一致,为便于国际交流,可稍长于中文摘要。10.5 打印稿件请用小4号宋体,文末统计并给出文稿字数(包括参考文献);磁盘投稿请转为文本文件;E-mail投稿请发至:cspine@public.sti.ac.cn;手写稿请抄写在16开400字稿纸上,字迹清楚,外文需打印,不收复印或复写稿。10.6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10.7 对图表的要求。凡用文字已经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数据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需摘述其重点。表和图的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使每张表和图都有自明性,同一数据不要用图和表重复表达。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①表格请用白纸附在文后,用三线表,表内不加纵线,应有序号、表题。②图的位置应在文中按其出现的次序连续编号。线条图请用碳素墨水(勿用签字笔)绘于白纸或硫酸纸上,附在文后。手绘图应设计美观、线条光滑。黑白照片必须反差分明,清晰易辨(不收负片)。X线片图(2张以上)注意各图缩放比例一致,左右侧不要拍反。图中所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可用另纸标贴。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应另附纸贴附,每图应有序号、图题、上下方向标示,规格尽量在8cm×12cm大小。10.8 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具体使用参照《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二版)》(中华医学会编辑部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常用单位的表示如“pg,ng,μg,mg,g,kg;μl,ml,L;μm,mm,cm,m;s,min,h,a;℃;nmol,μmol mmol mol等。血压的数值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kPa,括号内可写旧制单位mmmHg(1kPa=7.5mmHg)。10.9 数字。执行国家标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如:“1329.4765应写成“1 329.476 5”。但序数词的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10.6)%不要写成50.2%±10.6%或50.2±1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如前后单位一致可省略前一个单位,如4cm×3cm×5cm,可写成4×3×5cm,但不能写成4×3×5cm3。10.10 统计名词及符号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样本数用英小写n;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小写;标准差用英小写s;标准误用英小写s;t检验用英小写t;F检验用英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χ2;相关系数用英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概率用英大写P。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0.11 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资料,请给出文献。参考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请勿引用他人文章中引用的文献。依文献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参考文献的来源请在文题后用[]标出,引自期刊的为[J],引自专著的为[M],引自论文集为[C],报纸文章为[N]。论著引用文献一般在10条以内;综述在25条以内,以近10年内文献为主。非正式出版物上的资料请勿列入,尽量不引用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内,在刊名后应注明“待发表”,在本文正式刊印前如已刊出,应尽快补充已发表的年、卷、期、页号。文献中的英文应打字。中外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西语作者著录姓的全称及名的首字母缩写(中间不加缩写点)。日文作者姓名及文题请用原文,不能用中文汉字代替。参考文献应严格按正确格式书写,举例如下:[期刊]:作者(全部,超过3人以上用“,等”).题目.刊名,年,卷(期):起-止页.[书籍]:主要责任者(全部).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起-止页.示例:1 刘燕翌,王庆一,曲铁兵,等.仿真椎管镜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1):4-6.2 Bondurant FJ,Gotler HR,Hulkarni MV,et al.A study us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magretic resonance imaging[J].Spine,1990,15:161-168.3 陆裕朴主编.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85-794.4 文贝充生.血管柄付椎间板实验の研究[J].日本脊柱外科学会杂志,1993,4:25-29.5 Hammell KW.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M].London:Chapman & Hall,1995.75-83.11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我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编辑部对来稿的处理意见,则仍在审阅研究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联系。12 经审核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与修改打印稿、原稿、退修意见单一并寄回编辑部,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备用。欢迎使用E-mail发送。本刊E-mail地址:cspine@public.sti.ac.cn。13 接到本刊稿件退修通知后请尽量在要求的时间内修回,逾期2个月后修回者,将重新登记收稿日期。如因故撤消投稿,请向本刊说明。如超过3个月仍未修回或接到录用通知1个月内无答复并无任何说明者,按自动退稿处理。14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来稿一经刊用,本刊要求保留专有使用权1年。15 文章发表前收取发表费。发表后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及拆页文章6份。所付稿酬包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Chinainfo)电子期刊所付稿酬。16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对清样核校并签名,即表示该稿件专有使用权归《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所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同意,该论文不得转载他处。17 来稿请寄:100029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樱花园东街中日友好医院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稿件请勿寄给个人。本刊联系电话:(010)64284923,64206649。传真:(010)64206649。

  • 互联网上的脊柱外科信息资源

    作者:海涌

    前言  互联网(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大的共享信息资源库,也是大的信息交换网络。随着Internet在医学领域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它对推动和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巨大价值也日益体现。互联网上有众多与医学有关的信息资源, 脊柱外科的信息也十分丰富。这些信息资源在线分布于世界各地数百万台计算机上。INTERNET WWW浏览器的出现,多媒体的检索方式极大满足了医学工作者查询及使用INTERNET上医学资源的需求。 作为一个脊柱外科医师, 只要拥有一台个人电脑并与INTERNET相连, 既可以在短的时间得到新的脊柱外科信息资料,也可以查询新近的脊柱外科文献,更可以将疑难病例在互联网上进行讨论,获得有益的建议。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脊柱外科信息资源,可以使我们始终把握脊柱外科新发展的脉搏,对现代医学发展,全面提高医学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下面就INTERNET上有关的脊柱外科信息资源作一介绍。

  •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蔡钦林

    头部和颈椎在遭受强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急性寰枢椎脱位,使颈髓和延髓受压,引起致死性损伤。对因各种非外伤性疾患所致的寰枢椎脱位,近年来也逐渐有所认识。在名称上也有称“寰枢椎脱臼”或“寰枢关节脱臼(atlanto-axial dislocation)”、“寰枢椎半脱臼(atlanto-axial subluxation)”或者称“寰枢椎关节不稳定(atlanto-axial instability)”,但使用“寰枢椎脱位”者较多。按其脱位的方向,有向前方脱位、向后方脱位、旋转脱位、侧方脱位(罕见)及垂直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较多)。临床所见大部分为向前方脱位。

  • 颈椎研究学会欧洲分会第16届年会纪要

    作者:梁裕

    颈椎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欧洲分会第16届年会于2000年6月21日至23日在伦敦举行。英国的Alan Crockard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欧洲、北美等各大洲的神经外科医生和骨科医生共180余人参加大会,笔者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代表与会。  会议分6个专题进行,内容涉及颈椎病、颈椎和颈髓损伤、颈椎手术方法及器械等。1 颈椎病  捷克的Kadanka等总结了48例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随机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在6、12、24个月时以改良JOA评分进行随访,认为手术治疗并不优于保守治疗。苏格兰医生Fouyas在文献综述中亦持此观点。但与会者认为,以上报道样本有限,设计亦不尽合理,应作进一步观察。  德国的Kothe报道了应用步态分析方法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研究。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存在明显的步态紊乱,而这种紊乱可以通过步态分析进行量化,在反应力和肌电图活动方面具有典型改变。作者相信,应用步态分析方法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前景美好。  美国的Heller比较了颈椎椎板成形术和颈椎椎板减压加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认为椎板减压加融合较椎板成形术并发症多,且满意率较低。主张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优先考虑颈椎椎板成形术。该论文获本次大会唯一的优秀论文奖。

  • 改良Halo-vest支架治疗中下段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王建华;谭远超;杨永军

    自1997年8月~1999年5月,我们应用改良Halo-vest支架治疗中下段颈椎骨折脱位2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装置  我们对Halo-vest支架做了以下改良:(1)把普通Halo-vest支架两侧的头环支撑杆改为由弹簧支撑的滑动牵引装置,称为弹性牵引器。每个弹簧的长度为5cm,弹性系数为20kg/cm。弹簧的下端支撑于螺旋支撑杆下部的加压螺母上;其上端向上支撑在头环上的耳状连接板上,通过套筒结构可在支撑杆上滑动,套筒上有弹力刻度标尺,可动态显示Halo-vest支架对颈椎的牵引力,向上旋动加压螺母可加大弹性牵引力。(2)在支架的后方增加了复位器,复位器由气囊垫、螺旋压力调节杆、横杆组成。横杆两端连接于Halo-vest支架的两个后方纵杆上,气囊垫向前推顶棘突的后方,通过调节压力螺杆的长度调节复位力的大小(图1)。

  • 跨入新世纪,推动脊柱脊髓专业的更大发展

    作者:郭世绂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上一世纪的医学发展轨迹,我们欣慰人类在医学领域获得的伟大成就,脊柱脊髓专业作为其中的一支,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脊柱脊髓外科事业蓬勃发展,随着现代各项影像学、核医学、电生理学、生物力学及生物化学设备的引进,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及诊断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国外一些新的手术方法及新器械和新的内植物也先后在大、中城市得到开展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骨科、脊柱外科领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要求。  不可否认,在脊柱脊髓领域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骨退变性、代谢性、遗传性疾患和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在临床上,也有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在迎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指出并正视这些不足,以规范医疗服务,适应“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社会要求。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某些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过分依赖各项影像学及仪器检查,而忽视常规和基本的临床检查,不能很好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难以作出确实可靠的诊断。其次,对手术适应证掌握不严,片面追求“高、新、尖”,而不考虑个人技术条件、医院设备与可能。目前各种新的手术器械种类繁多,术者在未完全了解其性能特点、适应证、优缺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前就盲目进行,而且在未熟练掌握技巧前,又匆匆更换另一种术式,往往这种术式做几例,另一种术式做几例,结果对手术的目的和要点并未真正了解,甚至有时出现严重技术失误。第三,缺乏认真、客观、科学的总结。目前各杂志刊出的论文,有的病例数不多,随访时间不长,更主要的是缺乏认真严格的随诊,或不严格按照标准评估,因此缺少可比性。某些临床总结谈手术效果优良较多,而对疗效差的方面一带而过或避而不谈,这种经验介绍往往给读者以误导,孰不知一些失败经验甚至重大失误的惨痛教训更能发人深省,使人引以为戒,因而更为宝贵。

  • 基因疗法治疗脊柱疾病——现状与展望

    作者:金大地;杨德鸿

    随着对人类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研究的深入,基因疗法极可能成为21世纪临床治疗脊柱疾病的有效手段。成功地将治疗基因转入椎间盘内的靶细胞,以及在动物模型上利用基因疗法成功促进脊柱融合,标志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取得快速进展[1]。但是在基因疗法终进入临床阶段之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介绍基因治疗研究新发展的基础上,展望基因疗法治疗脊柱疾病尤其是椎间盘变性和脊柱融合相关疾病的前景。1 基因治疗概念的新发展  基因治疗是将编码目的基因的核酸系列(RNA或者DNA)导入某群细胞,改变细胞的基因成分,使细胞成为特定蛋白的“生产工厂”,从而改变该细胞本身的代谢,而且还能影响邻近的未经基因改造的细胞。它不再专指通过转移功能性基因代替缺陷基因来治疗已发生的疾病,而是指通过核酸转移治疗或预防疾病。也就是说基因治疗不仅可用来治疗遗传性疾病,而且将来可治疗后天性疾病,包括肌肉骨骼的病变[2]。

  • 脊柱外科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梁克玉

    过去一个世纪,由于影像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力学及外科技术的发展,给脊柱外科带来巨大的变化。推测在21世纪,脊柱外科将会有更大的进展。1 影像学  自1891年Rntgen发现X射线,给骨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X线平片技术对脊柱外科疾病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椎管内组织结构及病变无法分辨。到20世纪初期,首先由Dandy(1919)报道用空气注入椎管内进行颅脑造影。不久,Bingel(1921)应用空气造影法诊断腰段脊髓病变。同年,Sicard及Forestier用脂质溶液造影剂代替空气。1931年Amell及Lidstrom报道应用Skiodan造影剂(水溶性造影剂),1948年Lindblom首先报道椎间盘造影方法。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种低分子量无离子的碘化物造影剂问世,目前应用的Omnipaque即属此类。

  • 寰枢侧块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

    寰枢侧块关节由左右侧方的寰枢关节(lateral atlanto-axial joint,LAAJ)构成。寰枢侧块关节骨关节炎称Atlanto-axial facet osteoarthritis或Atlanto-axial later mass osteoarthritis。其发病率为4%~4.8%,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者可超过10%。  本病多见于一侧,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的后颈、后头部疼痛,颈椎旋转受限及轻度斜颈等症状。颈椎开口位正位X线片是诊断本病经济、获得较多信息的检查方法。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整齐、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向侧方半脱位等。本病仅有疼痛而无脊髓症状,一般行颈椎X线片检查因未包括上颈椎的开口位像,因此,如在颈椎中下段有退行性变易被诊断为“颈椎病”,使本病漏诊机会较多。除开口位正位像外,有时在斜位像亦可发现异常。MRI以冠状断层像较易显示本病,在矢状面断层像观察LAAJ,若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整齐可怀疑本病。但若摄断层像时条件不佳,则难以发现LAAJ的异常。CT检查可见骨赘及ADJ的状态,骨扫描虽为非特异性检查,但灵敏度高。本病需与肿瘤、类风湿鉴别。  本病原则上行保守治疗。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颈托护颈能缓解症状。症状重者于LAAJ注入类固醇类药物加局麻药有明显效果。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一般而言,因患者年龄多较大,手术与否应视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术式以寰枢椎关节固定术疗效较好。手术方法有Brooks法及Gallie法,前者方法虽有报告,但笔者推荐与Magerl法合用,可望有坚强的固定。[姜永冲,侯秀伟摘自:整形外科(日),1999,50(6):601-602]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