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闫国良;纪振钢;高浩然;李存孝;史锦华;李红;刘海潮;钱济先

    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6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单一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诊断与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RI-T2驰豫时间、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融合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41.0±27.3min与139.5±33.7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68.0±122.2ml和25.6±32.4ml,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的370.0±147.1ml和277.8±167.4ml (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7.3±3.2d,短于传统开放手术组的9.5±2.7d(P<0.05).每组患者术后1个月、24个月时的VAS评分与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时微创手术组腰、腿痛VAS评分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24个月时腰、腿痛VAS评分及术后1个月、24个月时ODI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酸磷酸激酶在术后1、3、5d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1d达到高峰,7d时基本恢复正常,并在术后1、3d时微创手术组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3个月时手术节段多裂肌的T2驰豫时间微创手术组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6个月及24个月随访时两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uadrant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前者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小,有助于早期功能恢复.

  • 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

    作者:沈彬;孟阳;赵卫东;兰俊;李立钧;吴德升;赵定麟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7例椎体血管瘤病例,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27~68岁,平均47.1岁.累及椎体共计18个节段,胸椎7个节段,腰椎11个节段.临床症状主要以疼痛为主,占77.8%(13/17);伴随神经损害者占22.2%(4/17),Frankel分级2例C级,2例D级;病程8~36个月.影像学上病灶局限于椎体内且仅有疼痛症状者13例,单纯行椎体成形术;呈膨胀性生长合并根性症状者2例,行椎板切除减压辅以术中椎体成形术;累及全椎体伴随严重脊髓压迫者2例,行全椎体切除重建,在行椎体切除之前对所切椎体均行椎体成形处理.应用VAS评分及SF-36量表评价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9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65ml,术后2周内下地自主活动,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15例,毛细血管瘤2例.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60个月,平均28.2个月,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需额外服用镇痛药物,术前VAS及SF-36评分分别为7.6±1.3分和45.2±5.4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0.8分和89.3±7.2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术前Frankel C级患者及2例D级患者于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平均恢复时间5.4个月.影像学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假关节形成或内固定移位松动.结论:对于不同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症状性椎体血管瘤,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椎体成形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其他术式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效果良好.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的诊断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作者:王根林;杨惠林;朱雪松;陈康武;邹俊;陈广东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的初步诊断依据及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69.4岁;腰背部疼痛病程3周~10年,平均3.2个月.术前腰椎骨密度T值为-2.69~-6.73,平均-3.17.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MRI及CT检查,病变椎体为T7 1例,T92例,T11 5例,T12 13例,L1 9例,L2 5例,L3 3例,L4 1例.均术中抽取病变椎体内组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坏死.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通过测量术前、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结果:术前均有腰背痛,坐起、翻身及行走等脊柱承受负荷时疼痛加重,且病程>3周.脊柱X线片上均有椎体压缩改变,25例(64%)骨坏死椎体在X线片可见椎体内裂隙征,31例(79%)骨坏死椎体在CT片上可见椎体内裂隙征,所有骨坏死椎体在MRI片上有界限清晰的信号改变区域.随访13~48个月,平均26.3个月,骨坏死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1.7±11.1)%恢复至术后2d(69.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67.2±15.5)%,与术后2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2±1.4分和(80.1±8.7)%,术后2d分别为1.8±0.6分和(25.7±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5分和(26.1±7.9)%,与术后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3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根据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采用混合内固定的学习曲线

    作者:肖波;毛克亚;王岩;肖嵩华;张永刚;张西峰;张雪松;王征;崔庚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48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进行MIS-TLIF手术,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同一切口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成A~D四组,每组1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率、融合率及术后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术时间A组为139.17±18.32min,B组为115.00±14.62min,C组为110.83±11.04min,D组为110.83±18.32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140.83±33.76ml,B组为83.33±28.39ml,C组为69.17±25.03ml,D组为64.17±25.75ml.B、C、D三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C、D三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出现并发症3例(25.0%),其中2例硬膜囊破裂和1例神经损伤;B组发生l例硬膜囊破裂(8.3%),C、D组无并发症;A组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2例(16.7%),B组失败1例(8.3%),C、D组无失败病例;4组均无不融合病例.四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失败率及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A组为4.3±3.2分/5.5±3.1分,B组为4.5±3.8分/6.8±3.7分,C组为4.1±3.5分/5.7±3.6分,D组为4.8±3.1分/6.3±4.1分;术后1年时A组为1.3±1.1分/0.4±0.3分,B组为1.4±0.9分/0.3±0.2分,C组为1.2±0.8分/0.3±0.4分,D组为1.4±1.0分/0.2±0.2分.术前ODI评分A组为(40.2±8.1)%,B组为(45.4±9.7)%,C组为(43.2±7.9)%,D组为(39.2±8.4)%;术后1年时A组为(15.2±8.7)%;B组为(14.8±9.4)%;C组为(13.9±8.6)%;D组为(14.1±7.9)%.各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IS-THF采用混合内固定为直视下操作,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康辉;蔡贤华;徐峰;黄勇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13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复发时间为初次手术后8~70个月,平均38.2个月.均经椎旁肌间隙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和术后1年的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功能评分(29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按改善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05~21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210~580ml,平均335ml;术后引流量90~230ml,平均140ml.术中均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根损伤.术前VAS评分为7.63±0.81分,术后3d为2.46±0.92分,术后1年为1.14±0.69分,术后3d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14.26±1.36分,术后1年为25.06±1.19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JOA评分改善率为41%~90%,平均78%,优21例,良10例,可4例.随访19~41个月,平均20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断裂、融合器移位.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

  • 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王尔天;易伟宏;王敏;刘东宁;黄曹;杨大志;曾娘华;何聪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手术对侧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单侧PKP手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30个椎体的骨密度进行分析.男5例,女25例,年龄66~86岁;骨折椎体压缩程度不超过70%.均为经左侧椎弓根单侧手术注入骨水泥.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骨密度测量和骨折椎体右侧半椎体骨密度测量,术后72h内行骨折椎体右侧半椎体去假体骨密度、含假体骨密度测量,应用SPASS 16.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术后骨密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骨水泥部分弥散至对侧,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右侧半椎体密度值为0.6705±0.0677g/cm2,术后右侧半椎体含假体骨密度值为1.123±0.1942g/cm2,术前与术后含假体骨密度差值为0.4525±0.2236g/cm2;术后去假体骨密度值为0.7717±0.0776g/cm2,术前与术后去假体骨密度差值为0.1012±0.0672g/cm2,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骨水泥部分弥散至对侧的情况下,可提高对侧椎体骨密度,从而降低再骨折风险.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晏怡果;王文军;欧阳智华;姚女兆;王麓山;朱一平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行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微创组),46例采用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传统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的优良率、术前及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腰背痛VAS评分、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6个月.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出现切口延期愈合1例,脑脊液漏1例.微创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0±21.7min和91.0±18.1min,优良率分别为89.2%和86.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0±3.3分和6.3±2.5分,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2.5±1.3分和2.6±1.4分,术后1年时分别为1.4±1.1分和1.3±1.1分,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较术前均得到缓解(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口微创组(2.5±0.2cm)小于传统组(5.1±0.6cm),出血量微创组(80.0±7.2ml)少于传统组(152.0±12.3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微创组24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4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传统组25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3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应用于腰椎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之传统后路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的优势.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欧阳超;陈志明;马华松;杨滨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02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按有无新发椎体骨折出现将患者分成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骨折压缩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手术因素(强化椎体个数、手术入路、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诸因素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将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随访中共有20例患者先后出现非手术椎体再次骨折,再骨折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手术强化椎体个数、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渗漏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外伤史、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无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程度重(OR=0.090)、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0R=9.682)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0R=9.584)是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程度重、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

  •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长青;周跃;王建;初同伟;张正丰;郑文杰;罗刚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逐级扩张软组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缘,安放工作通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量20ml,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h即可在硬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21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3.6分,术后12个月为1.8±1.1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ODI为(53.2±13.5)%,术后12个月为(17.3±6.4)%,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优167例,良36例,中9例,优良率为95.8%.5例患者术后7~20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4%,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翻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 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作者:江晓兵;黄伟权;庞智晖;周广全;梁德;晋大祥;姚珍松;杨志东;张顺聪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入骨水泥,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准确记录骨水泥量,将他们记录的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术后对患者手术节段进行CT薄层扫描,再将CT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利用Mimics软件计算测量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并计算出椎体内骨水泥/椎体的体积比,将2名检测者计算出的骨水泥量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将计算出的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准确性.并对2名不同检测者按照同样操作流程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及椎体体积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2例患者(14个椎体)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2名医师记录的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为4.99±0.60ml,检测者A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1±0.61ml、26.66±2.93ml,检测者B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2±0.59ml、26.64±2.92ml,检测者A及B测量出骨水泥体积的平均值(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为5.02±0.60ml,椎体内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0.19±0.03(0.13~0.23).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水泥估计量及椎体体积计算量在2名不同检测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椎体内骨水泥量,并测量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椎体强化术骨水泥量的相关研究.

  •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作者:李振宙;侯树勋;商卫林;宋科冉;吴闻文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45例接受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其余13例接受药物、理疗及认知治疗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封闭前、封闭后、治疗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记录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腰椎MacNab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腰痛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但均明显高于封闭后VAS评分(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牵涉痛疼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术后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27例,良17例,可1例;保守治疗组可6例,差7例.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 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与影像学观察

    作者:王世栋;邓雪飞;尹宗生;王伟;胡勇;朱友志;张禹;韩卉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 椎弓根螺钉的不同结构特点对螺钉电阻的影响

    作者:王洪伟;廖新华;马显光;李长青;韩建达;周跃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的不同结构特点(实心与空心螺钉、直径)对螺钉电阻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刺激肌电监测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的两个厂家(强生和美敦力公司)的12枚椎弓根螺钉,每个厂家各6枚,强生公司实心与空心螺钉的直径均为5.0mm、6.0mm和7.0mm;美敦力公司实心与空心螺钉的直径均为4.5mm、5.5mm和6.5mm.用万用电表测量通过椎弓根螺钉的电流,用电位差计测量螺钉杆上间隔20mm节段的电位差,通过欧姆定律计算椎弓根螺钉的电阻值.结果:美敦力公司的4.5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42±0.003)Ω和(0.398±0.002)Ω,5.5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10±0.007)Ω和(0.347±0.003)Ω,6.5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086±0.002)Ω和(0.290±0.003)Ω.强生公司的5.0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49±0.001)Ω和(0.291±0.001)Ω,6.0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23±0.004)Ω和(0.237±0.001)Ω,7.0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095±0.001)Ω和(0.148±0.001)Ω.相同直径的空心椎弓根螺钉较实心椎弓根螺钉具有较大的电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实心椎弓根螺钉或空心椎弓根螺钉,随着直径的增大,椎弓根螺钉的电阻值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度与直径相同的空心椎弓根螺钉较实心螺钉具有较大的电阻,长度相同的实心或空心小直径椎弓根螺钉具有较大的电阻,应用刺激肌电监测椎弓根螺钉置入时要注意其带来的影响.

  • Schmorl结节与椎间盘退变和腰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华;邱勇

    1927年,德国医生Schmorl第一次描述了Schmorl结节及其形成理论:由椎间盘的髓核组织经软骨终板的薄弱区疝入椎体内所形成的椎间盘改变.长期以来,经典的Schmorl结节定义至少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椎体软骨终板的破裂;二是髓核通过破裂的软骨终板突向软骨下松质骨内.但至今为止,Schmorl结节的发生因素、分布规律以及与椎间盘退变、腰痛的关系尚不明确.现将当前国内外关于Schmorl结节与椎间盘退变及腰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作者:任大江;李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解除神经压迫、改善症状的有效手段.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对术者而言,冈椎间盘突出复发需再次手术时,初次手术后形成的瘢痕也是不小的挑战.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TES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椎间孔入路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较多,相对传统术式具有很大优势,在此对这一技术近年的进展综述如下.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扩张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磊;丁亮华;何双华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脊柱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是椎体内扩张复位技术,即经伤稚两侧椎弓根进入椎体内通过扩张实现塌陷椎体复位,再通过植入填充物,实现强化椎体、重建脊柱稳定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目的.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BKP)作为PKP的代表术式,其克服了传统保守治疗的不足,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张塌陷椎体使椎体高度得到恢复并矫正后凸畸形,从而起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作用,是目前为成熟的扩张复位方法.然而,随着

  • 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鹏飞;张为;王会旺;汤优;刘元彬;丁文元;申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因其发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其中26例获得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短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黄承军;唐汉武;梁冬波;娄宇明;关威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是指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经过6个月以上的"无痛期",原手术节段残留的椎间盘组织于手术侧或对侧再次突出引发神经症状[1].而初次手术后形成的硬膜外瘢痕、解剖结构紊乱往往给再次手术造成困难.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12月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1 4例RLDH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微创下经皮伤椎植骨联合脊柱外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

    作者:彭成忠;周春芳;曾钊;张勇军;邱斌;廖涛;邓剑峰;邓科峰

    外伤所致的青壮年新鲜胸腰椎骨折常用手术方法是开放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有些不需要椎管减压者可只行开放复位内固定不植骨.但此种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跨节段融合,脊柱活动度丢失较大,以后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微创下经皮伤椎椎体植骨联合脊柱外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