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手术入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魏磊鑫;田野;华东方;曹鹏;袁文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手术疗效,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 1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的4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颈前路手术组(A组)和颈后路手术组(B组),其中A组男17例,女5例,年龄54.36±6.18岁;B组男19例,女4例,年龄58.09±8.83岁.在颈椎MRI T2WI 上测量0.1cm2的高信号区与同一矢状面上0.1 cm2正常颈髓内信号区的强度比值,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6.84±9.9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数、术前JOA评分、术前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术后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64±1.09分,B组为13.09±1.56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4.14±12.76)%、(35.08±20.52)%,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末次随访时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为1.36±0.14,B组为1.53±0.15,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B组为13.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时,前、后路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髓内高信号强度均有改善,但前路手术能更好地提高术后神经功能,并降低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

  • 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外伤性下颈椎损伤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教想;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

    目的:探讨外伤性下颈椎行颈前路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fusion,ACF)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6例行ACF治疗的下颈椎外伤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手术方式、入院及末次随访ASIA评分(ASIA分级A~E级分别记为1~5分),在颈椎侧位X线上测量上区域角、下区域角、局部后凸角、融合节段角度、邻近椎体及椎间隙角度等相关参数,回顾所有患者术前MRI、CT,明确邻近节段损伤情况,所有患者局部后凸角术后角度丢失大于5°归为A组(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组,23例),术后邻近节段角度无丢失为B组(373例),并通过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以上相关因素行两组间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邻近节段椎间隙、椎体及融合节段角度在局部后凸角、上区域角、下区域角中所占比例,明确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的主要部位.结果:ACF术后邻近节段角度丢失发生率为5.81% (23/396),A、B组年龄分别为48.26±8.61岁、31.04±6.17岁,入院时ASIA评分两组分别为3.5±0.8、3.7±1.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1,P=0.045).手术方式、性别、随访时间、末次随访ASIA评分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CT、MRI上显示非手术节段MRI椎间盘信号异常(A组3/23,B组13/373)、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A组2/23,B组0/373)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3).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RI上非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异常、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是ACF术后邻近节段矢状面角度丢失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31、0.006、0.002),入院时ASIA评分与ACF术后邻近节段后凸畸形发生无相关性(P=0.301).上邻近第1椎间隙角度丢失在局部后凸角、上区域角、下区域角角度丢失中分别为78.07%、85.00%、90.19%,上邻近第1椎间隙角度丢失是邻近节段角度丢失的主要成分.结论:ACF术后局部角度丢失有一定发生率,年龄、MRI上非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异常及不伴椎间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侧非移位型关节突骨折是ACF术后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上邻近节段角度丢失为主.

  • 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姜为民;陈广东;汪恒;严清;俞胜宝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应用ROI-C或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25例患者采用ROI-C作为内置物(A组),32例患者采用cage和前路钛板作为内置物(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术前颈痛VAS评分及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术后颈痛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前凸角、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及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41.3±49.9min,术中出血量123.6±54.1ml,B组分别为168.3±44.4min和126.2±32.6ml,A组手术时间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JOA及VA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6°±7.3°、21.9°±6.2°;B组分别为14.3°±9.3°、19.6°±7.3°,两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3.4°±5.6°、9.6°±5.5°;B组分别为4.4°±4.3°、9.1°±4.1°,两组手术节段术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有2例诉轻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8% (2/25),B组术后有10例诉轻度吞咽困难,1例诉中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34.4%(11/32),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8%(22/25),B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7.5%(28/32),末次随访两组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愈合.A组50个邻近节段中有6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64个邻近节段中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邻近节段退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后应用ROI-C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获得与传统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使用ROI-C置入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率低等优点.

  • 小切口下膨胀性椎间融合器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伟;王海蛟;崔巍;王玉记;王齐超;张生;周鹏;石建伟;李程

    目的:评价后路小切口下应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3月确诊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资料,将采用膨胀性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的病例归为A组,共28例;将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腰椎融合术的病例归为B组,共29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肢疼痛的改善情况;采用腰椎前凸角评价手术节段腰前凸的变化;椎间植骨融合按照Suk标准判定,同时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置入物的稳定性.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A组切口长度4.1±0.4cm、手术时间73.0±28.6min、出血量159.0±50.4ml、引流量180±88.6ml、住院时间7.5±1.2d;B组切口长度12.3±1.6cm、手术时间131.0±26.8min、出血量358.0±46.7ml、引流量360±78.6ml、住院时间16.6±1.5d,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随访时间均为12~26个月,A组平均12.9±7.8个月,B组平均13.7±6.9个月,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A组3例出现脑脊液漏,B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两组均无感染、神经根损伤及内置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植骨均获得融合或可能融合.末次随访时,A组JOA评分由术前的4.52±1.87分提高为12.57±2.95分、改善率(76.81±7.2)%,VAS评分由术前的4.45±1.66分降为1.92±0.64分,腰椎手术节段前凸角由术前的16.82°±1.78°变为21.9°±1.59°;B组JOA评分由术前的4.71±1.62分提高为12.31±2.86分、改善率(73.86±8.6)%,VAS评分由术前的4.68±1.13分降为2.13±1.92分,腰椎手术节段前凸角由术前的17.33°±2.61°变为15.9°±3.26°.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及VAS评分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腰椎手术节段前凸角术前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末次随访时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下应用膨胀性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与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一样的临床疗效和融合效果,同时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够维持腰椎曲度的优点.

  • 双节段前路颈椎自锁式融合器融合术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

    作者:杨洋;黎庆初;朱召银;刘则征;闫慧博;尹刚辉;吕海;金大地

    目的:观察应用自锁式融合器行前路颈椎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160例接受ACDF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其中应用MC+融合器(单锚定组)78例,ROI-C融合器(双锚定组)82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height of operation segment,HOS)、椎间隙角度(angle of operation segment,AOS)、C2-C7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及T1倾斜角(T1 slope,T1S),并应用Erk五度分级法评价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植骨融合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160例患者各时间点影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同时间点两组间各影像学参数的差异;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时各参数进行对比;两组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等级对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组内融合等级对比运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术后随访13.42±6.01个月(6~31个月).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S与C2-C7角、C2-C7角与T1S、AOS与T1S、T1S与C2-C7 SVA均呈正相关(P<0.01),C2-C7SVA与AOS、C2-C7角均无显著相关性(P>0.01).术后3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OS、AOS、C2-C7角及T1S较术前均有增加(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双锚定组AOS、C2-C7角及T1S均高于单锚定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等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等级较术后3个月时下降(P<0.05).结论:应用两种自锁式融合器行双节段ACDF均可恢复手术节段椎间隙的高度、角度以及颈椎曲度,ROI-C融合器较MC+融合器对维持术后手术节段角度及颈椎前凸更具优势.ACDF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可能引起胸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

  •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安忠诚;盛伟斌;梁卫东;盛军

    目的: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C2、C7双侧半棘肌止点的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36例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及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40.49±36.57min,改良组为122.35±46.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233.66±165.39ml,改良组为281.18±208.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改良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脊髓损伤、门轴断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无内置物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传统组随访时间为17.10±3.57个月,改良组为16.40±2.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1.36±8.14)%,改良组为(72.95±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传统组颈椎曲度较术前减少3.73°±1.38°,改良组较术前减少1.4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ROM较术前减少6.63°±2.09°,改良组较术前减少4.5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11例(30.56%)、改良组1例(3.33%)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手术相比,保留双侧半棘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时,可大限度保留颈椎后方结构,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及ROM的丢失.

  • 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停止支具治疗后的侧凸进展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史本龙;毛赛虎;林子平;刘臻;郑振耀;邱勇;朱泽章

    目的:分析发育成熟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儿在停止支具治疗后长期随访中的侧凸进展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就诊符合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支具治疗标准的女性AIS患儿130例,初诊年龄11.8±1.4岁(10~14岁).所有患儿均随访至支具治疗结束后至少2年,且至少具有佩戴支具后初次随访、停止支具治疗时、停止支具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资料.在每次随访时的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并评估侧凸进展超过5°的患儿及比例、侧凸进展度数和进展速率.末次随访时侧凸进展超过5°定义为侧凸进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侧凸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儿的初诊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初诊Cobb角、初始矫正率、停止支具治疗年龄.结果:与停止支具治疗时相比,停止支具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进展超过5°的患儿分别为33例(25.4%)、42例(32.3%)、61例(46.9%)和63例(48.5%);侧凸进展度数分别为2.0°±4.4°、3.2°±5.0°、4.9°±5.5°和5.1 °±6.9°;侧凸进展速率分别为0.33°±0.71°/月、0.20°±0.41°/月、0.14°±0.29°/月和0.01°±0.19°/月.停止支具治疗后侧凸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儿的初诊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初诊Cobb角、初始矫正率、停止支具治疗时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停止支具治疗时的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支具治疗的AIS患儿停止支具治疗后仍有较高的侧凸进展风险,停止支具治疗后的6个月内为侧凸进展高风险和高速率期;停止支具治疗时的侧凸Cobb角越大发生侧凸进展的风险越高.

  • 中老年人群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其序列拟合关系

    作者:马清伟;李危石;孙卓然;费晗;姜帅

    目的:测量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建立腰椎前凸角与相关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拟合关系.方法:采用影像学测量方法,对106例中老年志愿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8例,女58例;年龄62.4±5.2岁(55~76岁).所有志愿者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利用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上腰弯前凸角(upper arc of total lumbar lordosis,UALL)、下腰弯前凸角(lower arc of total lumbar lordosis,LA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参数,按照脊柱矢状面解剖定义和形态特点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参数及其相关性,并与青年人群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中老年人群LL与PI、TK的拟合关系.结果:我国中老年人群的PI为46.5°±7.6°,PT为13.1°±6.6°,SS为32.3°±9.5°,LL为49.2°±9.1°,UALL为15.9°±5.9°,LALL为32.3°±9.5°,TK为34.0°±10.7°,SVA为-5.0±30mm;LL与SS、TK、PI、PT、SVA呈显著性相关(P<0.05),PT与TK、SS呈显著性相关(P<0.05),UALL与TK、SVA相关,LALL与PI相关.中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比较PI、SS、LL、LALL无显著性差异(P>0.05),PT、TK、SVA、UALL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老年人群LL预测值=0.6PI+0.4TK+ 10°,R2=0.375.结论:中老年人群中LL与其他相关脊柱-骨盆各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我国中老年人群LL的理想预测值为LL=0.6PI+0.4TK+ 10°;TK、UALL、PT、SVA与青年人群有显著性差异.

  •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大鼠髓内基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徐晶辉;龙厚清;陈文立;程星;于昊洋;黄阳亮;王晓波;李佛保

    目的:观察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大鼠模型髓内基膜(basement membrane,BM)、基膜与星形细胞接触面(basement membrane-astrocyte contacts,BM-AC)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仅切除C5左侧椎板;实验组在切除C5左侧椎板后将吸水可膨胀聚氨酯薄板置入C6水平左侧椎板下硬膜外,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应用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并分别于造模后1d、14d、21d、28d、42d、70d取C5~C6段脊髓组织制备标本,用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用MMP-9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MMP-9表达量,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BM及BM-A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间BBB评分和实验组造模后1d的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造模后14d~70d的5个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造模后1d的脊髓未见受压,脊髓形态结构正常;实验组造模后1d可见脊髓白质区轻度水肿;造模后14d脊髓受压变形,灰质区血管增生,灰质、白质水肿,神经元细胞核碎裂;造模后21d和28d损伤逐渐加重;造模后42d脊髓水肿减轻,髓内空泡化,前角大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胞浆稀少、胞核萎缩,突触减少,神经纤维稀疏,髓鞘层变薄;造模后70d仍见白质区水肿、神经元细胞核碎裂,灶性胶质细胞增生等退行性变,神经元数目增多.MMP-9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造模后1d、70d脊髓MMP-9均呈弱表达,实验组造模后14d呈较强表达,21d呈强表达,28d呈较强表达,42d呈中度表达.对照组各时间点及实验组压迫后1d的BM电子密度及BM-AC均正常,实验组造模后14d~28d BM电子密度、BM-AC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实验组造模后42d、70d两者较前升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MP-9表达与BM电子密度及BM-AC变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P<0.001)和-0.664(P<0.001).结论:慢性颈脊髓压迫性损伤后早期髓内BM降解、BM-AC分离,后期部分修复.MMP-9可能通过降解BM及BM-AC影响脊髓压迫后血脊髓屏障的完整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汝银;岳宗进;彭晓艳;王新立;冯仲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序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实验用第3代培养的NPCs,分为6组:A组,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不加任何处理;B组,用含有终浓度为2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DMEM培养基培养;C组,用含有终浓度为50ng/ml TNF-α的DMEM培养基培养;D组,用含有终浓度为100ng/ml TNF-α的DMEM培养基培养;E组,用同时含有终浓度为100ng/ml TNF-α和10ng/ml TGF-β1的DMEM培养基培养;F组,在E组培养基的基础上加TGF-β 1/smad通路抑制剂SB431542(设置终浓度为10μmol/L)进行培养.培养12h后,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凋亡相关蛋白(bcl-2-associated xprotein,Bax)、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CollagenⅡ)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MP3、Bax、ACAN、CollagenⅡ、磷酸化的smad3蛋白(phosphorylate 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protein 3,p-smad3)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A组相比,不同剂量的TNF-α(B~D组)均能够促进MMP3(B~D组依次为0.652+0.015、0.899+0.018、1.026+0.023)和Bax(B~D组依次为0.725+0.058、0.928+0.018和1.138+0.019)的表达,诱导髓核细胞的凋亡,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与D组相比,E组MMP3(0.568+0.015)和Bax(0.626+0.024)表达下调,ACAN (1.056+0.014)、CollagenⅡ(1.098+0.032)、p-smad3和Runx2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E组相比,F组MMP3(1.015+0.015)和Bax (1.126+0.024)表达上调,ACAN (0.314+0.023)、Collagen Ⅱ(0.299 +0.0.19)、p-smad3和Runx2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能是通过激活smad/Runx2通路来拮抗TNF-α诱导的大鼠髓核细胞凋亡.

  • 椎体终板退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舟扬;李新华;崔健;孙贵新;谭军;李立钧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指椎间盘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它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1],全世界2/3人口会在其一生中经历不同程度的腰痛.引起腰痛的原因众多,但年龄相关的IDD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2].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导致IDD的原因,但至今其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应力损伤、营养障碍、炎症因子作用、年龄、细菌感染等因素均可加重或导致IDD.椎体终板是椎间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退变的病理变化过程复杂且与IDD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从组织学上而言,各种影响因素通过紊乱软骨细胞功能、破坏软骨基质,终导致终板结构和功能的退变.笔者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对各种影响终板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功能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姚子明;郑国权;王征;王岩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1].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2],部分患者伴有髋关节强直,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行走等功能,脊柱后凸严重时会导致消化及呼吸功能受损[3,4],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进行手术矫正.近年来,国内外脊柱外科界对于AS后凸畸形手术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型、截骨技术、矫形设计和功能改变等方面.笔者从以上四个方面对AS后凸畸形手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黑色素性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陈凡;刘晓亮;杨晓宇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MS)临床罕见,仅占所有黑色素瘤的1%,多数为良性或潜在恶性,青壮年多见,好发于脊神经后根和交感神经节,我们收治1例胸椎髓外硬膜下黑色素性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我们该如何认识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作者: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作为专业学术期刊对于脊柱外科医生来说一直具有十份重要的风向标指导作用.利用这样一个学术平台,大家介绍临床经验、报告研究成果、发表不同观点,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目的.若干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成为展示脊柱外科医生个人学术造诣的窗口,使业内精英得以崭露头角;同道切磋、百家争鸣则使真知灼见进一步升华,成为推动脊柱外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令人忧虑和愤懑的是,一些业内个别人的不端行为正在侵蚀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学术交流的纯洁性,使学术期刊蒙上重重阴影.有人将完全照抄国外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在本期刊上投稿;有人在投稿本期刊的文章中肆意夸大工作成绩,编造虚假的病例数;也有人为了拼凑论文数量将已经在国外发表过的文章投递本刊进行重复发表等等.上述种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我们专业期刊的声誉,欺骗和愚弄了广大读者,同时也对我国脊柱外科,乃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

    关键词:
  • 对学术不端行为应零容忍

    作者:邱勇

    BMC集团(BioMed Central Group)近日宣布,对41篇来自中国的论文撤稿,主要问题是发现有第三方有组织地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服务,甚至直接伪造全文.这一事件再一次将中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推向风口浪尖.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

    关键词:
  • 尊重知识产权,求真求实做学问

    作者:李中实

    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界的诟病,是危害性极大的社会公害,不单污染了学术环境,阻碍学术进步和创新,还危及了学术诚信.我们科学工作者要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对待学术不端我们要零容忍,不但要自觉抵制,还必须旗帜鲜明地与其作斗争,维护我们自身的荣誉,维护我们国家的荣誉.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