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郝定均;温世明;窦榆生

    目的:总结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9年3月~2002年5月间对31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31例平均随访19个月(6~36个月),术前与术后的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为93.55%,融合率为100%.并发症有硬膜损伤致脑积液漏1例,cage位置不佳1例,L5神经根损伤1例,无断钉和断棒现象.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近期疗效满意,能克服单纯使用cage治疗腰椎滑脱所引起的并发症.

  • CT硬膜外造影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大雄;宋跃明

    目的:探讨硬膜外造影后CT(CT-E)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对2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X线平片及单纯CT检查后再行CT-E检查.CT-E扫描椎体下1/3、椎间隙、椎体上缘平面,结合单纯CT及手术所见行对比分析.结果:CT-E诊断中央管狭窄3例,中央管伴侧隐窝狭窄2例,侧隐窝狭窄16例,神经根管狭窄4例,椎间孔狭窄2例.与手术所见吻合25例,诊断准确率达93%;单纯CT与手术所见吻合23例,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CT-E对腰椎管狭窄症更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作用,可为有限化手术提供依据.

  • 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俞杭平;唐天驷;杨同其;王以进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ACLPS)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16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行载荷-位移测定后,制作C5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及钛板固定标本(A组用ACLPS,B组用Orion),再行载荷-位移、扭矩和扭转刚度测定;对ACLPS行拔出试验及疲劳试验,以三维有限元分析钛板的应力变化及其分布.结果:ACLPS与Orion内固定后颈椎位移降低幅度、各纵向位移、颈椎的扭矩和扭转刚度、大拔出力及相对位移和能量吸收值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疲劳强度为473.27Mpa,疲劳载荷次数达5.5×105次,足以满足术后在体内安放较长时间;有限元计算得出ACLPS孔洞周围有较大应力集中,但其孔洞直径和孔边距离仍处安全范围.结论:ACLPS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紧固能力,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

  • 椎弓裂性颈椎滑脱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立利;贾连顺

    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呈圆柱状结构,通常称之为关节突间部,而不称为峡部.因尚不清楚的因素导致该部骨缺损或连续性中断即为颈椎椎弓裂.由于退变或头颈部应力的作用,病变颈椎可发生移位,称之为椎弓裂性颈椎滑脱.

  • 单枚斜向cage置入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志明;赵合元;董荣华;邓树才;周静

    目的:观察单枚斜向cage置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19例接受后路减压及不同种类椎弓根内固定,并通过中线斜向放置单枚cage手术2年以上的腰椎滑脱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体征、症状改善程度、X线和CT表现及内固定稳定性、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获得到2~6年(平均3年8个月)随访,按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症状改善率89.4%.患者满意程度为79%.未出现螺钉折断和明显的复位丢失现象,但cage有不同程度的后移和沉降.结论:单枚斜向cage置入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后柱破坏少,具有较高稳定性.尽管可能带来并发症,cage的置入仍是减少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可使融合率提高而断钉率及复位丢失率降低.

  • 正确认识和使用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作者:李佛保

    手术干预是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常用方法.早使用全椎板切除术,其后出现半椎板切除术,效果尚满意,但由于术后粘连性蛛网膜炎、硬膜外广泛瘢痕形成、椎管狭窄、少数医源性腰椎失稳等并发症,现已被扩大"开窗"或"开窗"式腰椎间盘摘除术所代替,成为目前普遍采用的术式,国内外文献报告术后15年优良率在80%以上,其安全性、可靠性已得到公认.

  • 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外科技术之我见

    作者:金大地

    从严格意义上讲,"小切口"、"显微手术"等目前已不属于椎间盘微创外科的内容.本人认为,微创外科应具有以下技术特征:①经皮穿刺技术;②内镜技术;③激光、电热等物理治疗技术.

  • 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作者:吕国华

    MED是通过建立工作通道,借助内窥镜观察和应用特殊工具,在较小的空间里完成手术操作的一项微创技木.通过有限的空间,将医源性损伤降到低限度是所有微创技术设计的初衷.

  • 严格手术适应证是微侵袭腰椎间盘切除术良好疗效的首要条件

    作者:李子荣

    从1934年Mixter及Barr首先成功地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突出的进展是近年发展的微侵袭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应用.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作者:王欢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同开放手术一样,取决于对病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者技术熟练程度和患者术前神经损伤程度,其决定因素中对病人的选择要远大于手术技术.

  • 科学求实,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

    作者:周秉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或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也是脊柱疾病中研究多的课题.仅<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年刊载的文章中,有关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章占各类疾病之首.作者近期统计的1 000例腰腿痛门诊就诊者中,已明确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者占1/4.尽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已历经70余年,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满足病人的期望,仍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挑战,当前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我们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研究解决,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

  •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定位仪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云雄;许声联;邹重文;黄智;李树荣

    目的:探索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准确性及安全性的定位方法.方法:通过经皮腰椎间盘后1/3穿刺入路的解剖研究及腰椎间盘CT测量,根据几何函数原理研制出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定位仪器.临床应用于经皮腰椎间盘穿刺36例.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时间为22~43min,X线透视时间为4~16min.结论:该经皮椎间盘穿刺定位仪操作简便、穿刺安全准确,可减少X线辐射伤害,为临床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或激光减压术提供了方便.

  •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的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之青;陈其昕;李方财;楼才俊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27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X线片及MRI片输入计算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前高、后高及矢状径,并计算椎体矩形指数及相对高度和矢状径,在MRI上观察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骨髓信号改变.结果:(1)对照组L4、L5椎体矩形指数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L4、L5椎体矩形指数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L4、L5椎体相对前高和后高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而相对矢状径逐渐增加,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区域主要位于外周终板的下方,重度退变组的信号改变率大于轻度退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倾向扁平化,其扁平化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 不同病理类型椎间盘突出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刘勇;胡有谷;陈晓亮

    目的:从细胞水平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突出椎间盘细胞结构的病变程度.方法:将4例凸起型、9例破裂型、6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分别切成小块,经组织学处理后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凸起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观察到部分退变细胞、严重退变细胞及坏死细胞;(2)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观察到少部分退变细胞,大部分为严重退变细胞及坏死细胞;(3)游离型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观察到严重退变细胞及坏死细胞.结论: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组织,其细胞退变严重程度不同,以凸起型为轻,破裂型较重,游离型为严重.

  • 应用自制带冷光源半椎板拉钩有限化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明忱;银河;王星铎;王峰;王慧利

    目的:研究应用自制带冷光源半椎板拉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和技术问题.方法:应用该器械行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11例、单纯髓核摘除术15例.结果:切口长2~3cm.手术时间40~70min,平均50min,术后1~3d下床活动,2~3周恢复日常活动,4~5周恢复轻工作.26例随访1年以上,按Nakai分级:优22例,良4例.结论:应用自制带冷光源半椎板拉钩行腰椎间盘开窗手术和神经根管减压术,实现了传统手术和内窥镜下间盘摘除术(MED)的优势互补,从通道建立和操作技术上完全克服了MED管道化非直视下操作的系列技术难题,达到了手术安全、有效、有限化.

  • 动态脊髓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唐嫄科;薛金山;张文;焦宁;温世明;李宏川

    目的:探讨动态脊髓造影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脊髓造影,动态观察,拍摄不同体位的X线片.186例均经CT检查,110例经CTM检查,106例经手术治疗.结果:186例中213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96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动态脊髓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3.62%,CT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6.74%,CTM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6.88%.结论:动态脊髓造影检查克服了传统脊髓造影、CT、MRI检查静态观察的缺陷,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L5/S1间盘突出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可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

  •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有庚;刘钦毅;白云深

    目的:探讨钛板钛网内固定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钛网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58例,观察钛板钛网有否移位、稳定程度、内置物的并发症,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3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37例术后钛板钛网固定良好,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和移位.神经功能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钛板钛网内固定可使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切除术后即获得稳定,植骨愈合率高,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

  •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转归和对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估

    作者:李佛保;龙厚清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也是骨科医生常遇到的临床问题之一.

  • B超监测下经小关节突内缘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马育青;殷景启;卢立征;朱梦奇

    目的:探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超声监测下小关节突内缘穿刺注射技术.方法:对适合侧隐窝穿刺的316例患者,在B超监测引导下,将胶原酶准确注射到椎间盘处或突出物处.结果:共穿刺348个椎间盘,其中L4/5椎间盘183个,穿刺成功率95.1%;L5/S1椎间盘165个,穿刺成功率100%.结论:B超监测下的小关节突内缘穿刺技术定位准确、操作简便.

  • 应用骨刀有限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霍洪军;杨学军;李志军;肖宇龙;白剑强;钟秀;王冉东;张辉

    目的:测量椎板的相关参数,探索用骨刀安全快捷有限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对100套成年人腰椎(L1~S1)干燥骨标本椎板结构进行测量,并根据术前患者X线和CT片测量的相关数据,设计上下椎板的切骨线和切骨方向.骨刀切入深度参考干燥骨测量的相关参数.用不同型号的锋利骨刀在椎板间有限开窗摘除间盘髓核组织对228例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椎板上下缘的厚度为3.2~14.4mm;上下缘中部中点的厚度为3.5~10.9mm;腰椎双侧关节突间隙间距离为22.0~56.5mm;腰骶椎椎板夹角上缘为60°~115°,下缘为30°~150°.228例患者手术操作时间15~30min,平均20min.失血10~70m1,平均45ml.无骨刀损伤神经根和硬脊膜病例.192例获得18~78个月,平均41.6个月随访,优158例,良28例,差6例,优良率95.8%.结论:腰椎椎板结构相关参数自L1至S1有一定变化规律,为个体化较安全的手术操作提供了参考值.但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应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骨刀有限开窗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的,它能够简化手术程序,省时,减少手术损伤和失血.

  • 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工作通道时的手术技巧

    作者:李永刚;吴小涛

    目的:探讨安全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方法:490例采用MED治疗的患者,分别用黄韧带上缘游离法、黄韧带剖开法及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等建立工作通道,对每一方法所用时间、安全性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工作通道时出现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结果:12例合并神经损伤,包括在放置内窥镜前损伤者3例;黄韧带上缘游离法较黄韧带剖开法耗时多且安全性差,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手术时间较长;各方法间神经损伤无显著差异.结论:去除黄韧带是MED手术中至关重要的步骤,熟悉黄韧带解剖及掌握安全建立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效率,避免神经损伤.

  • 髓核对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影响及其与痛觉过敏的关系

    作者:潘勇;周跃;郝勇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周围髓核组织移植对背根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鼠尾椎间盘取髓核组织移植到腰神经根周围,采用神经行为学观察痛觉过敏的出现规律,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计数背根节内G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百分比,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髓核组织刺激下,背根节内G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这种变化与痛觉过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内源性GDNF很可能参与了痛觉过敏的调控.

  • 人工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作者:郑召民;刘尚礼;邓方跃

    人工椎间盘经过40年的研究和发展,已近成熟,达到了临床试用阶段,其结果令人振奋[1、2].人工椎间盘技术包括人工全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现将人工髓核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作一综述.

  • 脊柱外科动态

    作者:海涌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杂志2003年第12期刊登了Millisdotter等人的前瞻性研究报告.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