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景臣;李野;武云涛;朱庆三;刘波;王建华

    目的:探讨S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3例腰骶椎病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56岁,平均48.3岁,病程为1d~8个月.骶椎腰化并Sl前滑脱2例,其中1例左小腿后侧痛觉减退,另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La~L5椎体结核3例,无神经功能障碍.腰骶部骨折和/或伴侧方移位8例,术前ASIA伤残分级B级3例,C级2例,D级3例.所有患者采用作者设计的S2椎弓根前内侧置钉方法联合其他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及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骶椎腰化并前脱位患者复位良好,术后2周活动时疼痛感消失;小腿感觉障碍者术后2周恢复正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1个月内发热均消失,植骨融合良好.腰骶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良好,ASIA伤残分级随访1年时均提高l级以上.术后1年时随访所有病例双侧S2椎弓根螺钉置人位置良好,固定确实,无手术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植骨愈合满意.结论:S2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脊柱外科腰骶部稳定性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作者:曾顺福;王建;陆炎;刘杰

    目的:评价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uv invasive tran8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3月16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单节段MiTUF和内固定治疗.男61例,女102例;年龄37~72岁,平均51.6岁.退变性腰椎滑脱9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66例;I度滑脱135例,Ⅱ度28例;L3滑脱7例,L4 86例,L5 70例.采用经长肌和多裂肌间隙人路,可扩张工作通道置于关节突上,行Mi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将163例患者按时间顺序依次分为A组(第1~55例)、B组(第56~110例)和C组(第111-163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腰椎簿层CT扫描重建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163例术中出血100~750ml,平均330ml;术后出血10~175ml,平均57ml;手术时间83~230min,平均145min;术中X线暴露时间27~126s,平均59s.B组术中出血量和X线暴露时间与A组比较及C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与A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与B组比较亦明显减少(p<0.05).7例术中硬膜囊撕裂,其中A组4例,B组2例,C组1例,均在术后第2天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术后5d内脑脊液漏停止.4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根损害表现,均为A组病例,通过内窥镜下减压和神经根松解后神经根损害症状消失.91例患者获得10~47个月随访,平均24.5个月.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8±2.4分、1.5±0.6分和0.8±0.4分,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39.4±5.1分和11.3±2.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96.7%(88/91).结论:采用单节段MiTU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I度、Ⅱ度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 脊柱交界区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光灿;郑连杰;李靖年;李正维;刘晓凯;李志刚

    目的:探讨脊柱交界区终板不同位点抗压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的颈胸段、胸腰段及腰骶段,共65个椎体125个终板,采用环形取点的方式,对每个终板平面的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mm的平底压头进行连续压缩加载试验,获得大压缩力,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椎体为单位,颈胸段终板从C4开始抗压强度逐渐下降,至C7达到低点,C7~T1明显升高.胸腰段各椎体终板的抗压强度呈依次上升趋势,腰骶段L3、L4终板抗压强度继续上升,L5出现降低,S1节段再次升高.颈胸段与胸腰段抗压强度均小于腰骶段(P<0.01).上下终板抗压强度变化趋势相似.各段椎体抗压强度下终板强于上终板(P<0.01).椎问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p<0.05).由内至外,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颈胸段和腰骶段的后部终板抗压强度大于前部,而胸腰段为前部大于后部(p<0.05).结论:不同节段终板的抗压强度分布规律不同,临床安放椎间置人物时需注意置人物的大小及放置位置.

  • 深低温保存温度及时间对椎间盘生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超锋;阮狄克;张超;辛洪奎;徐成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温度及保存时间对椎问盘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岁龄Beagle犬新鲜椎间盘72个,分为对照组(A组,n=8)、-80℃保存组(B组,n=32)和-196℃保存组(C组,n=32).B和C组在冷冻保存液中分别保存于-80℃低温冰箱及-196℃液氮中,在保存2w、2m、6m及12m时每组每个时间点取8个椎间盘,通过溴化吡啶/二乙酸荧光素(EB/FDA)荧光染色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不同部位的细胞存活率,以二甲基亚甲蓝(DMMB)染色法检测髓核组织蛋白多糖(PG)含量,以羟脯氨酸检测法测定纤维环组织中的总胶原含量;对照组取标本后直接进行以上检测.结果:B和C组椎间盘在保存至2w时各部位细胞存活率较A组明显下降,2m~12m保存期间,B、C两组椎间盘各部位的细胞存活率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但均较2w时下降;B组及C组外层纤维环细胞存活率在保存2w和2m时无明显差别(p>0.05),在保存6m及12m时C组明显高于B组(P<0.05);C组内层纤维环及髓核组织细胞存活率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明高B组(P<0.05).B、C两组在各检测时间点PG含量均较A组明显降低,在保存2m~12m期间,C组PG含量均高于B组(p<0.05).B、C两组总胶原蛋白含量在保存期间随时间逐渐降低.但两组问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196℃保存椎间盘组织,无论在细胞总的存活率及PG含量上均优于-80℃保存;-196℃保存12个月时椎间盘细胞存活率及PG含量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能满足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要求.

  • 丝裂霉素C预防大鼠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

    作者:陆圣华;孙琳婧;张弛;曹晓建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大鼠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量效关系及其使用安全性.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切除Ll椎板,术中各组分别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A组)或0.1mg/ml(B组)、0.3mg/ml(C组)、0.5m/ml(D组)、O.7mg/ml(E组)的MMC,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方5min.A组应用生理盐水前后及B、C、D、E组应用MMC前后分别测定其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术后4周处死大鼠,切取手术段脊柱,肉跟观察硬膜外粘连程度,行硬膜外瘢痕组织羟脯氨酸(HOP)含量测定、胶原组织面积测定及成纤维细胞计数.结果:A组应用牛理盐水前后及B、C、D、E组应用MMC前后SEP潜伏期无明显改变.D、E组与A、B、C组比较硬脊膜与后方瘢痕组织粘连变轻,HOP含量降低,胶原面积减少,成纤维细胞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硬脊膜与后方癜痕组织粘连变轻,HOP含量降低,成纤维细胞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两组间及B、C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mg/ml浓度的MMC对预防大鼠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且使用安全.

  • 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

    作者:马健;李放;任大江;吴坤;万中元;李进珍

    目的:探讨以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扩增的第3代兔ADSCs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接种至自体PRP凝胶中,体外立体培养2周、4周、8周时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在PRP凝胶中的分布及存活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PRP凝胶-细胞复合体中糖胺聚搪(G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IF-la)、蛋白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UagenⅡ)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扩增的第3代细胞CD90阳性率为95.2%,CD45阳性率为O.9%.培养2、4、8周时PRP凝胶细胞复合体均为表面光滑的凝胶状,弹性较好;番红O染色2周时细胞外基质几乎不着色,4周时可见细胞周围呈粉色的弱阳性染色,8周时多数细胞周围呈红色阳性染色.HE染色和扫描电镜各时问点均可见细胞均匀分布于网络状支架内;BrdU免疫荧光法显示细胞在支架中生存状态良好,培养4周时阳性细胞数较培养2周时明显增多(P

  • 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的影像学与解剖学测量

    作者:曾德辉;王文军;张卫;宋西正

    目的:探讨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国人正常成人(男40例、女40例)腰骶椎侧位X线片共80张,通过对腰骶椎侧位X线片L5椎体下缘及Sl椎体前缘的测量确定骶骨进入点的位置,计算Sl椎体上缘至骶骨进入点与骶骨前缘距离的百分比.选取成人(男40例、女40例)骨盆CT片共80张,排除骶骨骨折及盆腔占位性病变,测量骨盆CT(S3、S4平面)骶椎正中前缘到直肠后缘的距离,即建立工作管道矢状面的安全距离.选取40块经防腐处理的干燥成人骶骨标本,排除骨折与占位性病变,游标卡尺测量骶骨横线水平骶前孔内侧缘间距,即建立工作管道冠状面的安全距离.2具经甲醛防腐同定处理的成人男女尸体标本各一具,参照国外AxiaLIF手术方式,建立大直径为1.2cm的工作管道;工作管道建成后解剖尸体标本,暴露腰骶椎区域及直肠后间隙,观察工作通道周围毗邻解剖结构损伤情况.结果:国人男性腰骶椎侧位片Sl椎体前缘进针点位置为(71.6±14.8)%,女性进针点位置为(66.9±18.6)%;CT片测量:国人男性骨盆S3与S4平面直肠后间隙间距为9.9±4.7mm、9.7±4.6mm,女性骨盆S3与S4平面直肠后间隙间距为6.O±2.6mm、5.9±2.4mm,男性直肠后间隙大于女性(P<0.05);骶骨标本骶前孔内侧缘间距(TS1、TS2、TS3、TS4)分别为3.1±0.3mm、2.9±O.2mm、2.7±O.2mm、2.6±0.2mm,不同骶前孔内侧缘间距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标本模拟手术顺利,可顺利建立直径1.2cm 工作管道,工作通道周围毗邻解剖结构无损伤,男女性尸体标本骶骨进入点水平靠近中线的左右髂血管间的距离分别为5.0cm、5.6cm.结论:国人应用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行腰骶椎融合术的骶骨进人点位置处于Sl椎体正中中下份处,国人经直肠后间隙人路放置1.2cm直径工作管道及骶骨进入点处穿刺、钻孔是安全可行的.

  • 模拟微重力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

    作者:韩成龙;姜超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体外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向髓核样细胞表型分化的效果.方法:取成年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并增殖至第3代后建立3个培养组:微重力诱导培养组(A组),将经TGF-β1转染后的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及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动态培养;诱导培养组(B组),将经TGF-β1转染后的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内培养;模拟微重力自然分化组(C组),将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内置于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培养.在培养的第3、7、14、21天分别检测以上各组BMMSCs中TGF-β1的含量变化及BMMSCs的增殖能力,应用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各组Ⅱ型胶原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BMMSCs的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至第14天,A、B组中已可观察到呈多角形的类髓核样细胞,C组呈不规则形.从第3天开始,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和BMMSCs中DNA的含量A组较B、C两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A组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见Ⅱ型胶原蛋白染色阳性,B组呈弱阳性,C组无明显变化.RT-PCR结果显示A、B组的BMMSCs中已有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TGF-β1转染的BMMSCs在一定时间内可增加合成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的能力.

  • 脊髓损伤早期及制动后大鼠股骨远端骨量丢失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文超;刘岩;袁文;郭永飞;曹振羽;邹翰林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及后肢废用模型,观察建模早期两种模型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及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改变.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行T10椎板切除,不损伤硬膜及脊髓;脊髓损伤(SCI)组(B组):切除T10椎板后用Auen's法(60g·cm势能)造成脊髓损伤;制动组(C组):采用大鼠双侧腿一尾缝合,造成双下肢制动.分别于造模后第1、7天采用BBB(Basso,Bearie and Bresnahan)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建模第10天后处死,取一侧尺、桡骨及股骨远端,行骨密度检测.取另一侧股骨远端行TRAP染色,观察大鼠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A、B、C 3组股骨远端骨密度值分别为0.114、0.096、0.108g/cm2,B组骨密度值低,其次为C组,A组高(P<0.05).尺、桡骨骨密度3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破骨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其次为C组,A组少(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大量增多,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强,引起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骨量的迅速丢失,比废用性骨量丢失的程度更重.

  • 环孢霉素A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环氧化酶-2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勇忠;王剑火;许卫红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环氧化酶-2(Cox-2)与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的影响,探讨CsA对大鼠SCI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和损伤后CsA治疗组(治疗组),每组60只.用25g·cm致伤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予尾静脉注射CsA(2.5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损伤组和治疗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和72h处死动物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分别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TNF-a、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并对TNF-a和Cox-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脊髓无出血、水肿等变化.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6h脊髓灰质可见水肿、出血,但无坏死,周围白质无明显改变;12b、24h脊髓灰质出现广泛灶性出血及出血后形成囊腔,神经元肿胀,部分细胞核浓缩,染色增强,白质见少量红细胞渗出,髓鞘轻度肿胀;48h、72h脊髓灰质中出现神经元固缩、坏死、溶解,细胞体积变小,有大量小胶质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白质中可见较多红细胞渗出,髓鞘肿胀和大量空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治疗组各时间点的病理改变均较损伤组轻.对照组大鼠脊髓Cox-2呈可疑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 Cox-2即有表达,6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Cox-2表达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组到伤后48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Cox-2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对照组大鼠脊髓TNF-a呈可疑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2h即有TNF-a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组在伤后72h TNF-a表达仍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组在伤后72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TNF-a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结论:CsA能显著降低大鼠SCI后早期损伤脊髓组织中Cox-2和TNF-a的表达,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 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家兔硬膜外瘢痕中Cox-2、TGF-β1及CT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卫;刘灿;孔焕宇;徐泉;李莉;章永东;张兆杰

    目的:研究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家兔硬膜外瘢痕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耳白品系家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制作家兔L6椎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囊周围滴加生理盐水、三七浓缩液、透明质酸钠、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各0.5ml.各组于术后1、2、4周取手术局部硬膜外瘢痕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ox-2 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D组硬膜外瘢痕中Cox-2 mRNA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2、4周时较1周时及A、B、C组4周时较2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D组2周和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CTGF mRNA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降低(P<0.05);2周时D组较其他各组均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2、4周及B组4周较1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TGF-β1抗体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减少(P<0.05),2周时D组较A、B、C组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2周与1周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较1、2周时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4周时各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明显抑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与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的Cox-2、TGF-β1、CTGF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三七浓缩液或透明质酸钠.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研究进展

    作者:丁旗;邱勇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平衡和维持脊柱的稳定.近年来,随着各种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 自噬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学钊;祁全

    近年来自噬在脑损伤如脑缺血、脑外伤等方面有较多研究,但在脊髓损伤方面却刚刚起步.笔者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自噬的主要调节机制、自噬与凋亡关系以及自噬与脑损伤、脊髓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更加深入探索自噬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尤其是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 Eph家族及其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强;吕刚

    Eph家族(Eph受体和ephrin配体)是大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亚族,在胚胎期具有调节细胞粘连或排斥、细胞迁移、轴突导向、突触形成、骨稳态调节、血管形成等多种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ph家族蛋白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神经再生活动[1].有学者认为其可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靶点[2].笔者就Eph家族及其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及其对椎间盘退变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辛洪奎;张超;阮狄克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应用生长因子、细胞及基因等生物技术和手段治疗DDD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fic proteins,BMP-7)由于其对软骨细胞、纤维环细胞及髓核细胞合成代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1].笔者就BMP-7及其对椎间盘退变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人路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杨利民;任跃兵;张承韶;胡海升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复发率文献报告为5%~18%[1-5].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而再次原人路手术难度大,主要是因需要面对上次手术造成的脊膜周围的瘢痕组织.2006年2月~2010年7月,我科对2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非典型腰椎Scheuermann病所致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作者:汪宇;刘先银;郭建恩;刘世桢;李佛保

    Scheuermann病是Scheuennann于1920年首先提出,其并发神经功能损害在1969年报道[1],腰椎非典型Scheuermann病可引起椎问盘突出,导致脊髓病和神经根病[2].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9月~2008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非典型Seheuermann病所致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骨关节结核与TNF-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林春燕;杨玉芳;方菊飞;杨梅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好发于脊柱及长骨骺端,其中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高,并且有高达10%的截瘫率[1].研究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治疗可增加结核感染率或复发风险[2],而TNF-a基困在不同种族存在基因多态性,TNF-a基因的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报道较少,笔者检测骨关节结核患者和正常对照组TNF-a308、-238位点基冈多态性,探讨其与骨关节结核易感性是否存在相关性.

  •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刘阳;曹延林;朱立新;温永福;闵少雄;刘成龙;杨先军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e schwannoma,MS)是一类很少见的肿瘤.1932年Miller描述了一种交感神经节含有色素的肿瘤,1961年Hudson报道1例MS[1],至今仅有80余例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作者:郑召民;刘辉

    文献综述是将针对某一课题的大量分散、重复、甚至相互矛盾的文献资料进行提炼、综合、归纳,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评述,并加入综述者的观点,提出展望的一种科技文写作文体[1].简单来说,综述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缺点、贡献以及历史进程的审视性分析与评论.因此,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内涵.

  • 脊柱虚拟手术系统的构建及功能实现

    作者:曹珺;何飞;余伟巍;梁祁枫;许飞;刘纪恩

    脊柱疾病的精确诊疗较困难,常规医学影像(CT、MRI等)提供的是二维断层,诊疗过程需要医生的想像去连接,经验丰富的医生固然可对病灶的形状及大小进行估算,但难以精准[1].目前,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三维(three-dimensional,3D)重建技术对脊柱的精确评价已显现出明确的优势[2-4],通过其重建图像进行个体化诊疗设计,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精确性.但MSCT工作站并非专职于脊柱外科,重建软件随机专用,而且其保存影像数据的医学图像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标准格式目前还无法在个人电脑上用常见图像软件读取.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