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术前支具治疗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效果的影响

    作者:于斌;王以朋;邱贵兴;沈建雄;仉建国;赵丽娟

    目的:分析术前支具治疗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手术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1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单一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主胸弯脊柱侧凸患者70例,其中术前接受支具治疗组(A组)26例;未接受支具治疗组(B组)44例.两组发现畸形年龄、术时年龄、术前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凸侧Bending像Cobb角、侧凸柔韧性、手术融合椎体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随访时间超过1年者分别为23例和34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2~101个月(平均37.7个月)、12~87个月(平均28.7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矫形效果.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前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52.8°±8.3°和54.0°±10.7°,术后分别矫正到12.3°±7.3°和11.5°±8.1°,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主胸弯矫形率分别为(77.0±12.6)%和(79.3±1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6.7°±8.4°和15.4°±7.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胸弯矫形率分别为(68.8±14.5)%和(70.5±13.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术前主胸弯顶椎偏距分别为41.4±14.3mm和36.8±13.7m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分别被矫正到10.4±5.4mm和7.2±5.6mm,B组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4±11.3mm和12.1±8.5m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失平衡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5.4% (4/26)和9.1%(4/44),15.4%(4/26)和15.9%(7/44),4.3%(1/23)和8.8%(3/34),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术前主胸弯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2.9°±11.1°和18.7°±11.3°,A组胸后凸更小(P<0.05),术后主胸弯矢状面Cobb角分别被矫正到18.0°±6.3°和22.3°±7.8°,矫正度分别为5.0°±9.8°和3.6°±12.6°,两组矫正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B组患者主胸弯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0.0°±6.7°和22.4°±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支具治疗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主胸弯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效果未产生明显影响.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的价值

    作者:赵庆林;步玮;吴健;于绍斌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358例,均为硬膜内肿瘤,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234例,髓内肿瘤124例.术前均行肿瘤累及相应节段的肌电图(EMG)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术中监测神经电生理变化,用SEP监测脊髓功能,EMG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均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下操作完成手术.结果:358例患者术中自发性EMG监测无异常;124例髓内肿瘤患者术中应用激发性EMG确立“安全地带”,判定病变切除范围,避免了“危险操作”.术中监测SEP异常36例,其中29例SEP波幅降低20%~30%时,监测人员提醒术者寻找原因,减少刺激、牵拉及压迫后10~20min,SEP波形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7例髓内病变患者SEP波幅降低超过50%,暂停手术操作后30min左右,SEP有所恢复,继续完成手术.358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下操作切除病变,肿瘤全切292例,其中硬膜内髓外肿瘤234例(100%)显微镜下全切,术中无SEP异常.髓内肿瘤124例,显微镜下全切58例(46.8%),次全或大部分切除66例(53.2%);7例术中SEP波幅降低超过50%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其中6例用甲基强的松龙及神经营养药等治疗7~10d神经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椎管内肿瘤的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副损伤,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 Id-1,VEGF及微血管密度与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量及肿瘤来源间的关系

    作者:刘旭剑;王小玲;冯建刚;李增怀;刘月平;王永军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脊柱转移肿瘤组织内I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探讨其与肿瘤来源及临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2008年7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石蜡包埋标本32例,术中出血量以病例实际记录为准,分为低、中、高出血量组,依据脊柱转移瘤来源分为上皮来源组和间叶组织来源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d-1、VEGF和CD34(微血管标记)在32例脊柱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各指标与手术术中出血量及肿瘤来源的关系.结果:Id-1与肿瘤来源有明显相关性,并与临床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不同来源的转移瘤中VEGF表达量不同,并与临床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MVD在不同来源的转移瘤中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来源的脊椎转移瘤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1、VEGF在不同来源的脊柱转移瘤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区别,且与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上皮来源的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量大于间叶来源组.不同来源的脊柱转移瘤中,微血管密度无明显不同.

  • 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治疗Toyama 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

    作者:晏怡果;薛静波;王文军;王麓山;朱一平;王程;姚女兆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治疗Toyama 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 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切除肿瘤、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并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4~53岁,平均43.6岁.Toyama Ⅱb型9例,Ⅲb型8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4例.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失血量150~700ml,平均280ml.1例术后即刻出现前臂神经症状加重,予激素及脱水剂治疗3d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17例随访10~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缓解,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1级,3例改善2级.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而再次行后路手术切除,其余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Toyama 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小,瘤体切除彻底,并发症少.

  • 粗套管穿刺针在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作者:李子龙;雪原;孙鹏

    目的:探讨粗套管穿刺活检针在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2009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54例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15~78岁,平均50.6岁;男30例,女24例.均有局部疼痛,12例伴下肢不同程度的放射痛;43例局部压痛,下肢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和CT检查,均为单椎体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破坏,其中胸椎30例(T4 7例,T5 2例,T6 7例,T7 8例,T8 5例,T11 1例),腰椎24例(L1 1例,L28例,L3 4例,L4 5例,L5 6例),均在手术治疗前行CT引导下粗套管穿刺活检针病变穿刺活检.比较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无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1例,可疑恶性肿瘤1例,正常组织1例,炎性病变23例,共52例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6.3%;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51例,诊断符合率为98.1%.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可疑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化脓性感染,术后病理诊断为结核.结论:粗套管穿刺活检针在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中能够取得较为充足的标本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较高.

    关键词: 椎体 穿刺 活检
  •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观察

    作者:何东;陈兴灿;康宏厚;王金泉;毛佳伟;岳承红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特点,并观察MRI表现与病理特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信号和形态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学(含细胞组成、异型性和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结果:血管脂肪瘤病理学上由纤细的血管和成熟的脂肪细胞两部分组成,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膜囊后方呈哑铃型,邻近椎间孔扩大,MRI信号由血管和脂肪所含比例决定,与脂肪瘤等其他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相比,血管脂肪瘤T1WI为等或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序列信号增高或减低,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血管脂肪瘤的大小、形态、信号特征及其与椎管邻近结构的关系,脂肪抑制序列及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癌治疗决策与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胡海;杨惠林;王根林;陈康武;周庆生;周明

    目的:探讨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癌治疗决策与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17~86岁,平均57.9岁.手术治疗44例,保守治疗64例.通过Tomit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根据不同分值分为4组,2~3分者为A组;4~5分者为B组;6~7分者为C组;8~10分者为D组,对4组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完全数据者105例,截尾数据3例)进行统计和生存分析比较.结果:随访2~46个月,平均14.7个月.末次随访截至于2011年7月,有1例存活,失访2例,108例总平均生存时间10.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1年生存率31.48%,其中A组4例,平均生存时间24.7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1年生存率75%;B组18例平均生存时间15.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1年生存率66.66%;C组31例平均生存时间11.7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年生存率48.39%;D组55例平均生存时间6.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1年生存率7.27%.采用Logrank检验对资料进行非参数估计对4组生存时间分析提示有显著性差异(P<0.001).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存时间与Tomita预后评分呈负相关,Tomita评分分值较低者,其生存时间较长,预后相对较好,二者之间关系系数r=-0.5868 (P<0.001).结论:Tomita预后评分与脊柱转移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评分结果可作为脊柱转移癌保守或手术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新用;梁裕;曹鹏;吴文坚;郑涛;张兴凯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探讨影响手术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2年12月在我院采用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2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临床表现、体征、手术减压时椎间盘的突出类型和末次随访时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例数.分别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伤残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痛/下肢根性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根据Stauffer-Coventry's (SC)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总体疗效.单因素分析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VAS以及ODI.患者总体疗效作为结果变量,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BMI、吸烟、腰扭伤史、病程、术前腰痛VAS评分、术前下肢痛VAS评分、术前ODI、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leg raise test,SLR)、肌力、感觉、椎间盘突出节段和类型等14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用非条件Logistic全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结果变量与术前各种指标的关系.结果:随访84~123个月,平均109个月,患者总体疗效优占32%,良占35.2%,可占23.2%,差占9.6%,复发率为8%.术前ODI为(72.23±25.72)%,末次随访时为(15.64±17.52)%,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VAS评分术前为5.44±3.43分,末次随访时为2.12±2.32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为7.34±3.72分,末次随访时为1.42±2.74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回归分析发现腰扭伤史、感觉减退是总体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而非包含型突出类型是总体疗效佳的相关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有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腰扭伤史(OR=6.50;95%CI 2.21-19.10)、吸烟(OR=4.48;95%CI 1.51-13.34)、感觉(OR=9.01;95%CI 1.75-46.46)、突出类型(OR=0.027; 95%CI 0.005-0.14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下肢痛和ODI.腰扭伤史、吸烟史、术前感觉和突出类型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 寰枢椎骨样骨瘤治疗初探

    作者:赵旻暐;韦峰;姜亮;刘晓光;王超;党耕町;刘忠军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样骨瘤的治疗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11年收治的5例寰枢椎骨样骨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6~22岁,平均12.2岁.患者均有颈痛,VAS评分7~8分,平均7.8分,夜间加重,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症状可缓解.均无神经损害体征,4例有斜颈畸形.核素骨扫描均显示寰枢椎代谢活跃灶;CT显示2例病灶位于寰椎侧块,3例位于齿状突,瘤巢大直径为10~15mm,平均11.8mm.4例患者经NSAIDs药物治疗半年以上,1例患者疗效满意继续药物治疗;3例患者半年后颈痛复发,其中2例患者伴斜颈畸形,增加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均不能有效缓解症状,行开窗瘤巢刮除、植骨融合术,手术入路分别为经口、右颌下及后路,术后继续NSAIDs治疗.另1例患者因继发寰枢关节脱位就诊,行后路复位枕颈内固定融合术,未切除肿瘤,术后接受NSAIDs治疗.结果:3例开窗瘤巢刮除手术平均耗时110min,平均出血量40ml,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患者均继续口服NSAIDs治疗,平均随访21.6个月,颈痛均缓解,VAS评分平均1.6分,斜颈得到纠正,无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其中1例患者术后继续药物治疗1年后停药,随访26个月症状无复发.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满意,1例随访期间无进展,1例6个月时复查CT可见瘤巢硬化表现.结论:寰枢椎骨样骨瘤少见,NSAIDs治疗短期内疗效肯定,应首先考虑;对于药物疗效欠佳或出现继发损害的患者,应采取开窗瘤巢刮除植骨术,术后继续应用NSAIDs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效果的影响

    作者:郑欣;王渭君;钱邦平;江华;王斌;朱泽章;俞扬;邱勇

    目的:探讨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69例Lenke 1型AIS患者,年龄12~20岁,平均15.0岁,主弯Cobb角50°~70°,平均53.7°.根据顶椎置钉与否分为:顶椎凸凹侧均未置入螺钉组(A组,35例)和至少一侧置入螺钉固定组(B组,3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主弯Cobb角、柔韧度、顶椎旋转度和固定节段数、置入物密度、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顶椎去旋转率等指标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B组病例在CT图像上统计顶椎不良置钉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主弯Cobb角、柔韧度和顶椎旋转度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矫形术后均未发生冠状面与矢状面的失代偿.随访24~30个月,平均27.7个月,两组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A、B两组置入物密度分别为63.4%、65.3%,平均固定节段数分别为11.3和11.6,主弯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73.9%和72.6%.两组在置入物密度、内固定节段数和主弯Cobb角矫正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顶椎去旋转率A组为18.4%,显著低于B组的34.8% (P<0.05).B组顶椎置入的41枚螺钉中,有5枚为不良置钉(12.2%).结论:对于Cobb角在50°~70°非严重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置钉尽管并不能显著提高侧凸矫正率,但可以明显矫正顶椎旋转,因此,在注意置钉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在顶椎置入椎弓根螺钉.

  • 大鼠慢性颈脊髓压迫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王军;容威;刘忠军;马越;姜亮;党耕町;韦峰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颈脊髓压迫减压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10只)、压迫组(B组,10只)和减压组(C组,10只).压迫组和减压组在C6~C7椎板下置入聚乙烯醇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制作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减压组于造模后4周行手术咬除椎板充分减压.三组均于造模后4周行运动诱发电位(MEP);12周先行MRI和MEP检测,再处死大鼠取出颈段脊髓,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快蓝(LFB)染色观察三组大鼠脊髓组织髓鞘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数目形态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4周时,B、C组MEP潜伏期与A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波幅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比较潜伏期和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12周时MRI轴位和矢状位均显示B组大鼠椎管狭窄,颈脊髓明显受压,A组和C组大鼠椎管无明显狭窄,脊髓无明显受压;三组间MEP潜伏期和波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潜伏期A组<C组<B组,波幅A组>C组>B组.大体形态观察示A组脊髓形态正常,B组脊髓受压节段压痕明显,C组压痕较B组轻.LFB染色示A组脊髓组织中髓鞘染色密集,B组轴突脱髓鞘明显,C组脱髓鞘现象较B组轻.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形态正常的神经元;B组脊髓受压节段压迫侧神经元明显减少,胞体固缩;C组脊髓受压节段神经元数量比B组多,有轻微细胞固缩,三组神经元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C组>B组.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大鼠脊髓组织有少量BDNF和VEGF的表达;B组大鼠BDNF表达水平较A组有所升高,且主要集中在脊髓受压部位附近的白质区域,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C组BDNF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原受压部位白质周围,灰质部位有少量表达.C组BDNF和VEGF表达阳性细胞计数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BDNF表达阳性细胞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慢性颈脊髓压迫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可能是通过减轻神经元损伤和轴突脱髓鞘改变、增加BDNF和VEGF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

  • 非接触共培养脊索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彦男;邵增务;吴永超;王佰川;马凯歌;丁凡;杨述华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notochordal cells,N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通过非接触共培养探讨NC对MSC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6周龄新西兰兔8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提取NC,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LL液分离MSC,将NC和MSC等比例(1:1)通过transwell培养板进行非接触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单纯MSC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对两组的MSC行免疫组化及RT-PCR、Western-blot检测MSC细胞表型的改变情况.结果:原代NC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大,细胞增殖不明显;MSC贴壁生长,呈三角形或梭形,漩涡状排列.甲苯胺蓝染色:对照组MSC细胞核淡染,胞体染色不明显,染色阴性;实验组MSC可见从第3天开始胞体及胞外基质出现紫红色,第5天染色更加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照组MSC淡染,细胞形态不清楚;实验组第3天出现MSC内出现棕黄色深染,随着时间推移细胞染色加深呈阳性表现.RT-PCR检测,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后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2.35倍(P<0.05),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对照组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实验组的2.56倍(P<0.05).Western-blot检测后发现: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Ⅱ型胶原的表达为对照组的10.04倍(P<0.05)(P<0.05).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向类软骨细胞方向分化,这将为组织工程化髓核的种子细胞筛选提供新选择.

  • 利用RNAi技术稳定抑制ERβ表达的人成骨细胞株hFOB 1.19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邓盎;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高琪乐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稳定抑制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表达建立人成骨细胞株hFOB 1.19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设计3种特异性ERβ-shRNA,体外合成后将其克隆人pRNAT-H 1.4/Retro逆转录病毒质粒中,并包装成逆转录病毒;ERβ-shRNA逆转录病毒瞬时感染hFOB 1.19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并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ERβ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效率;然后取ERβ抑制效率高的hFOB l.19细胞,通过抗性筛选,将得到稳定感染的细胞扩大培养,再通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β稳定抑制的效率;并应用MTT法检测ERβ稳定抑制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3种ERβ-shRNA逆转录病毒载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瞬时感染效率均高达70%以上;ERβ-shRNA-1、ERβ-shRNA-2、ERβ-shRNA-3逆转录病毒载体对hFOB 1.19细胞中ERβ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54.56±0.95)%、(69.60±1.12)%、(76.491.15)%,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59.21±4.44)%、(78.35±2.00)%、(85.60±2.66)%(均P<0.05);成功筛选出稳定感染ERβ-shRNA-3逆转录病毒载体的hFOB 1.19细胞,ERβ 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83.23±2.45)%和(93.11±0.57)%(均P<0.05),MTT法检测显示ERβ稳定抑制后对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利用RNAi技术可成功建立ERβ稳定抑制的hFOB 1.19细胞模型.

  • 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毅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可继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右心功能不全,致残、致死率高[1].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病在骨科围手术期至关重要.目前针对骨科术后DVT预防的研究较多,我国也出版了相应的指南[2],但关于脊柱手术后DVT预防的经验却鲜有报道.笔者对脊柱术后DVT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尉然;郭卫

    脊柱是骨转移癌常发生的部位[1],在所有的骨转移癌病例中,约有2/3患者的转移灶位于脊柱[2].其中,易转移至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类型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3].脊柱转移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以及慢性进行性脊柱畸形等[4].在脊柱转移癌的治疗中,原发肿瘤的治疗是整套治疗方案的基础,对于转移病灶的外科治疗(无论其原发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5~7],已证实对于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有一定的帮助[8].笔者将着重对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伴脊髓压迫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李彦;姜亮;刘忠军

    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30%~70%存在脊柱转移瘤,其中转移至胸椎者70%,腰椎20%,颈椎10%;伴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占10%~20%[1,2].以往对脊柱转移瘤倾向于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其中少数患者甚至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对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完善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伴脊髓压迫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硬膜外脊膜瘤3例报告

    作者:李振东;王振宇;孙建军;张嘉;林国中

    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0%~30%[1].85%的肿瘤位于髓外硬脊膜下[2].我们在临床碰到3例硬膜外脊膜瘤,有酷似恶性肿瘤一样的发展趋势,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病例 1 女,21岁.2008年1月发现左颈部较右侧隆起,左颈部胀痛感,行颈部MRI检查发现枢椎水平椎管内外不规则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影,边界尚清晰,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于2008年1月22日入院行手术治疗.行颈部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质地坚韧,血运丰富,与硬膜关系密切.

  • 寰椎陷入型颅底凹陷症1例报告

    作者:王建华;夏虹;尹庆水

    颅底凹陷症(又称为颅底陷入症)是一种发生于颅颈交界区域的少见病和疑难病.临床上,颅底凹陷症以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陷入枕骨大孔为多见,而寰椎陷入型的颅底凹陷症比较罕见.我们收治1例儿童寰椎陷入型颅底凹陷症患者,报道如下.

  • 国际脊柱外科前沿研究学会(ISSAS)第十二届年会纪要

    作者:刘玉增;海涌

    2012年3月20~22日,国际脊柱外科前沿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pine Surgery,ISSAS)第十二届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位脊柱外科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38位专家注册参加了本次大会.为期3d的会议进行了主题讨论:脊柱微创技术,腰椎外科,颈椎外科,矢状位平衡和畸形;专题论坛包括: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生物学治疗的历史和展望,脊柱畸形的生物力学,微创技术是希望还是陷阱,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循证医学,脊柱外科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感染.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