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后远端交界区变化

    作者:邢泽军;仉建国;于斌;刘勇;刘景臣;汪学松;孙武;赵丽娟;邱贵兴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远端交界区(LIV+2)在冠状面、矢状面和轴位上的变化.方法:2005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AIS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10~19岁,平均14.4岁.按PUMC分型,Ⅰ c 1例,Ⅱa 4例,Ⅱb1 9例,Ⅱb2 1例,Ⅱc1 1例,Ⅱc3 5例,Ⅱd1 5例,Ⅲa 5例,Ⅲb 11例.均采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同定,其中远端融合椎(LIV)与稳定椎(SV)为同一椎体(A组)15例,LIV与SV非同一椎体(B组)17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上躯干偏移(TS),LIV的倾斜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开角(LIVA),冠状面和矢状面上远端交界区的Cobb角和椎体的旋转度(LIV+1 VR和LIV+2 VR).结果: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的TS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LIVT由术前20.2°±5.9°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4.7°±3.8°(P<0.001),B组由17.2°±5.5°下降到4.4°±2.7°(P<0.001);A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LIVA分别为7.5°±4.7°和3.9°±3.1°(P=0.056);B组分别为4.5°±3.4°和5.4°±3.2°(P=0.492);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变化和其尾侧椎间盘开角变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A组r=-0.067,P=0.813;B组r=0.362,P=0.154).A组远端交界区(LIV+2)冠状面上Cobb角由术前20.5°±9.6°矫正至末次随访时9.4°±7.3°(P<0.001);B组由13.8°±6.7°矫正至8.1°±4.7°(P=0.013);A、B组末次随访时远端交界区矢状面上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464,P=0.598);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A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和术前矢状面Cobb角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076,P=0.788),B组的相关性显著(r=0.803,P<0.001).两组末次随访时LIV+1 VR和LIV+2 VR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应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后远端交界区在冠状面上矫形明显,矢状面和轴位上矫形不明显,且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减小.

  • 显微内窥镜下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黎庆初;胡辉林;杨渊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2月应用脊柱显微内窥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单侧开窗双侧潜式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17例,其中单节段163例,双节段54例.术后行CT和X线片检查,并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5~95min,平均48±13min;术中出血25~180ml,平均37±9ml;切口长度1.8~2.4cm,平均2.2±0.2cm.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予明胶海绵填塞,并严格卧床2周,术后无脑脊液漏;定位错误1例,术中予以纠正;无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术后CT显示椎管减压充分.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34例,良63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为90.8%;无腰椎不稳.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疾病较理想的微创手术.

  • 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何勍;阮狄克;李海峰;张超;王德利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及融合术治疗伴退行性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伴侧凸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减压节段及选择融合节段,对引起临床症状的节段进行减压,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进行融合,采用JOA评分、OD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应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恬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3例患者共减压62个节段,平均减压1.9个节段;共融合52个节段,平均融合1.6个节段.术后随访12~84个月,平均3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5.8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4分(P<0.05).术前ODI评分平均6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37.6分(P<0.05).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侧凸由术前平均19.3°矫正至术后平均12.7°,改善率平均为34.2%.结论:在仔细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伴退行性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切除治疗胸椎管哑铃型肿瘤

    作者:冀培刚;李进;贾禄;杨开勇;黄思庆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切除治疗胸椎管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6例胸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63岁,平均35.5岁,均采用胸腔镜联合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切除病变.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并行MRI检查,观察肿瘤切除情况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全切肿瘤,无1例死亡.手术时间3~5h,平均3.8h;术中失血量80~300ml,平均130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及切口、胸腔感染发生.病理榆查结果示神经鞘瘤5例,脊膜瘤1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5例有胸背疼痛患者疼痛消失,3例术前有脊髓压迫症状者,其中2例完全恢复,1例双下肢瘫痪者术后肌力恢复至4+级.复查MRI均未见肿瘤残留.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定.结论:应用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开窗切除胸椎管哑铃型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前路传统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

    作者:刘晓岚;李云华;刘社庭;胡文军;谭震;房佐忠;周若舟;李耿;兰图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 2例,T12 12例,L1 18例,L2 3例,平均后凸角19.5°,33例伴不完全性截瘫;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骨折节段:T11 2例,T12 9例,L1 14例,L2 2例,平均后凸角18.8°,26例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随访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病例.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平均出血量10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450ml/d;腔镜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30min,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275ml/d,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后凸角平均纠正至5.2°,腔镜小切口组平均矫正至5.9°,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有5例患者出现动力性肠梗阻,9例腹壁皮神经损伤,3例肺不张,1例切口愈合不良;腔镜小切口组出现2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腹壁皮神经损伤,1例肺不张,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明显丢失.5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级以上改善.结论:采用传统前路手术和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

  • 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

    作者:杨荣利;郭卫;汤小东;曲华毅;唐顺

    目的:总结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的手术经验、并发症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对9例脊柱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术,病理诊断包括4例骨巨细胞瘤,1例尤文肉瘤,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3例孤立性骨转移癌8例患者肿瘤位于胸椎,1例位于腰椎.4例患者术前接受了病椎的选择性节段动脉栓塞.所有病例术前均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进行坪估,2例患者为间室内,7例为间室外.对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外科边界检查.采用Frankel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术中失血量5800ml,平均手术时间291min.2例患者获得广泛边界.其他为边缘性边界.1例术后血肿形成,1例脑脊液漏致胸腔积液,1例血肿形成合并脑脊液漏.随访14~36个月,平均25.8个月,在随访期内肿瘤无复发,2例转移癌及1例尤文肉瘤患者带瘤生存,1例转移癌死亡,4例无瘤生存.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或保持原有水平.结论:对具有适应证的胸腰椎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和功能恢复,但仍需要进一步随访并提高技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文华;邱玉金;刘亚;田云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多发性胸椎转移瘤患者的104个椎体在G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成形,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术后1年时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结果:104个椎体穿刺全部成功,1例1个椎体有骨水泥进入相邻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时间点疼痛缓解率均>80%;术后1年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PVP术后1年时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与PVP前无差异(P>0.05);4例患者的5个病椎有椎弓根的浸润并突人椎管内,其余椎体和附件未见肿瘤进一步浸润.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同时延缓和降低了椎管内肿瘤浸润的发生.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任龙喜;郭保逢;韩正锋;张彤童;白秋铁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35例颈性眩晕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59.1岁.均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的评估.结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4~66个月,平均41.8个月.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总体疗效依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为71.43%,总体有效率为85.71%.>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75.0%和68.4%,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85.71%和61.90%,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创伤小,安全性高,中期疗效较满意,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 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任虎;申勇;张英泽;丁文元;杨大龙;徐佳欣;刘法敬;赵金彩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外伤史、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折类型、骨密度、手术人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应用双变量回归分析及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39±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及有无腰椎侧凸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剂量及手术途径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22、-0.283、0.131.结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 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作者:叶伟;李春海;丁悦;张硕凌;朱伟荣;刘尚礼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 12例,LS/S1 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 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后路再手术的疗效

    作者:姜为民;王根林;杨惠林;李荣群;李雪峰;龚晓洪;唐天驷

    目的:探讨个体化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再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单纯腰椎不稳2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例,腰椎不稳伴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明显植骨未融合4例;内置物失败包括椎弓根内固定松动5例,椎弓根螺钉断裂3例(其中2例合并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单纯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1例.再手术时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双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例,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枚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3例,单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例,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1例,另1例更换cage椎体间融合,而保留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再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1例硬膜囊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抬高床脚,术后5d脑脊液漏愈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5~4年,平均2.7年.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未见椎弓根螺钉同定系统松动或断裂;腰椎滑脱无加重或复发.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末次随访时为21.9%±3.0%,与术前81.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术后失败因素复杂,应根据具体病因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法,后路手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银和平;吴一民;李树文;曹振华;刘聪;白明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8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48例,患者均有持续性腰痛,伴有双侧臀部、双侧或一侧下肢疼痛、麻木,均有间歇性跛行、腰部屈伸活动受限.腰椎动力位X线片示均为单节段失稳,椎间水平移位≥4mm或椎间角度变化≥11°,但滑移不超过Ⅰ度.均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减压、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自体骨粒、椎间融合器置入椎体间融合术.术后2周(出院时)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每3个月复查X线片.按照Macnab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95min:出血量110~210ml,平均150ml.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b标准,优24例,良20例,可4例.X线检查未见cage移位、下沉,37例随访超过9个月的患者均见椎间隙变模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椎体间无移位,但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椎间隙消失和骨小梁完全通过椎体间上下终板.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及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椎间失稳症具有创伤小、早期疗效满意等优点,长期疗效及融合情况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成人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钟招明;张宇;查丁胜;赵成毅;徐俊昌;陈建庭

    目的:探讨成人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黄韧带退变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成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减压术中的黄韧带,应用胶原酶颅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黄韧带细胞,并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传1、3、5代细胞培养1~8d,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其吸光度(OD)值,评价细胞增殖状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在原代培养第10~14天,黄韧带细胞开始从组织块迁出,细胞呈多种形态,主要为梭形和多角形,细胞接近融合时呈涡流状生长.传1、3、5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同一代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时间点不同代次细胞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代次与时间点间无交互效应,各代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差异(F=0.283,P=0.957).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分离成人黄韧带细胞:体外培养的黄韧带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型.细胞在传5代以内生物学特性稳定.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刘臻;邱勇;曹兴兵;王玉;张俊杰;孙光权;陈文俊;陈志军

    目的:探讨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m7799039)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发生发展、异常生长模式及侧凸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51例AIS女性患者及335例正常同龄女性青少年的静脉血标本,采用PCR-RFLP方法对两组的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rs7799039)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基因分型的差异,分析AIS组中基因分型与患者Cobb角和人体测量学指标的关系.结果:AIS组rs779903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AIS组内,rs7799039位点不同基因型所对应的初诊Cobb角、校正身高、BMI、月经初潮年龄及Risser征均没有显著性差异;rs7799039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在不同侧凸类型AIS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rs7799039)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IS的发生发展、异常生长模式及不同侧凸类型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及其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唐丹;裴国献;刘浩;刘四文;杨振辉;石芝喜;王俊

    脊髓损伤(spinal corol injury,SCI)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的障碍,胸腰段的脊髓损伤即截瘫~([1]).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军;邱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在脊柱侧凸中为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的75%~80~([1]).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AI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2]).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椎间盘退变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綦惠;赵丹慧;田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结构中含有金属离子Zn~(2+)、Ca~(2+)的蛋白水解酶,是分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蛋白酶中重要的一类,可以降解除多糖外几乎所有ECM成分.

  • 腰椎管狭窄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高松;刘海鹰;钱亚龙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对腰椎管狭窄症及脊髓损伤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制作对于探讨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处理

    作者:张小路;林其仁;叶晖

    手术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疗效.但文献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需再次手术率为2.0%~9.2%~([1]).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范围与颈椎体解剖标志定位的关系

    作者:许营民;崔青;楮定坤;杨中华;董占引;赵保辉

    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时往往行一个或多个椎体的次全切除.但手术中真正做到充分减压并不容易.我们对12具人体颈椎骨骼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颈椎前路减压范围与颈椎(C3~C7)的钩突解剖标志关系密切,且容易辨认定位.

  • 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胡伟华;陈安民;郭风劲;李锋

    近些年来采用微创方法(臭氧或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但是单一的臭氧或胶原酶注射治疗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3]).

  • L5/S1椎间孔型椎间盘突出症合并L3/4椎间孔外突出压迫L2神经根1例报告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阮狄克;崔洪鹏;何勍;林井副;惠战强;李威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压迫从下位椎间孔发出的神经,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DH)压迫从同一椎间孔发出的神经~([1,2]),未见压迫上位椎间孔发出神经的报道.FLDH分为椎间孔型(foraminaldisc herniation,FDH)和椎间孔外型(extraforaminal discherniation,EFDH).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