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중국척주척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27/R
  • 国内刊号: 李中实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spine@263.net.cn
  • 曾用名: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术

    作者:张亚峰;杨惠林;唐天驷;史勇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方法.方法:10例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行翻修术的病例,其中腰椎滑脱症5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手术节段为L4/54例,L5/S1 3例,L4/5+L5/S1 3例;融合器应用BAK(旋入型)7例,聚醚醚酮矩形融合器(PEEK)2例,钛金属矩形融合器1例.于首次术后1~90d内行翻修术.就其脱出原因、再次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融合器脱出的原因:矩形融合器中2例型号太小,1例放置位置偏后;旋入型融合器1例定位错误,其余大都因两枚融合器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所致.翻修术后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7个月,均得到融合,无融合器再次移位或脱出以及内固定的断裂,1例伴有足下垂者遗留患足背伸肌力减弱,其余病例神经症状消除.结论: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可能原因有融合器型号偏小导致椎间隙撑开不够,放置位置偏后,两枚融合器不对称或距离太近发生碰撞等.早期、积极的手术翻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神经根变异的探查

    作者:初同伟;周跃;王建;张峡;李长青;张年春;潘勇;郝勇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根变异情况,防止出现术中神经根损伤.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应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4例,其中男452例,女272例.对术中发现存在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37例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为5.1%.与术前的临床表现吻合.全部神经根变异患者均在MED下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损伤.结论:仔细探查及分离突出髓核周围神经根发出情况,确定有无神经根变异是防止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发生神经根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 颈椎前路手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

    作者:王少波;王圣林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间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90例,其中男306例,女184例;年龄12~76岁,平均47.2岁;诊断为颈椎病415例,颈椎骨折脱位4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2例,颈椎椎体肿瘤8例,颈椎结核2例.观察患者手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均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及对症治疗.结果:共有96例(19.6%)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持续时间3周~24个月.男42例,女54例,年龄38~63岁,平均57.6岁.96例吞咽困难患者中,使用钛板内固定89例,使用颈椎椎间融合器7例;颈椎融合术未加内固定者及颈椎人工间盘置换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病例.女性、高龄及使用钛板内植物等因素与吞咽困难之间存在相关性.96例患者平均随访14.2个月,90例(93.7%)吞咽困难的症状消失或减轻,6例(6.3%)症状无改善.结论:吞咽困难是颈椎前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给予相应重视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 低剂量他克莫司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峰;陈安民;郭风劲;祝成亮

    目的:探讨低剂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损伤组(30只)和FK506治疗组(3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T10脊髓,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术.FK506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 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致伤后30min、6h、24h、48h、72h取伤段脊髓组织行病理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伤后1、3、7、14、21d行脊髓功能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结果:伤后3、7、14、21d,FK506治疗组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时间点FK506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出血坏死较损伤组轻;伤后6、24、48、72h神经细胞凋亡FK506治疗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他克莫司(0.3mg/kg)治疗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 甲壳质套管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熊建;薛峰;姜保国

    目的:探讨甲壳质生物套管在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行T8-9节段脊髓完全横断损伤,A组单纯横断脊髓作为对照,B组用甲壳质生物套管套接横断脊髓断端,术后1个月时处死取材,行HE、尼氏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F200、GFAP)检查.结果:大鼠对甲壳质套管无明显排斥反应;B组可见断端脊髓纤维向套管间隙内生长,且脊髓头侧断端前角运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P<0.05),细胞处于活跃功能相,GFAP染色阳性面积A组明显大于B组(P<0.05),B组套管间隙内可见神经纤维丝(NF200)及GFAP染色阳性胶质细胞框架存在,A组断端间为较大空洞,无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的存在.结论:甲壳质生物套管在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可为断端脊髓神经纤维生长提供间隙,这种套接材料及方式可作为研究和治疗脊髓损伤的模型和方法.

  • 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

    作者:冯大雄;钟德君;阳运康;宋跃明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rdU标记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WD法制成完全性截瘫的同种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模后7d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2只,作为BMSC移植组,经鼠尾静脉移植2×106/ml的BMSC悬液1ml;B组22只,作为对照组,移植1ml L-DMEM液;C组22只,作为空白手术对照组.移植后1、2、3、4、5、6周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2、3、6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检测损伤段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的表达.结果:移植后3周开始,A组的BBB评分在各观察时间点明显高于B组、C组,移植后6周维持在较稳定水平,而B、C组在伤后3周开始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在移植后2、3、6周,A组GAP-43、NF200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于B组、C组,6周时开始下降,而B组与C组在移植后2、3、6周的表达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静脉移植BMSC能使损伤段脊髓GAP-43、NF200表达上调,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改善.

  • AAV-TGFβ3的构建及其与AV-TGFβ1表达系统对反分化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

    作者:赛佳明;胡有谷;王德春

    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腺相关病毒(AAV-TGFβ3)与TGFβ1腺病毒(AV-TGFβ1)表达系统对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制备具有感染活性的AAV-TGFβ3并采用酶切电泳和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将AAV-TGFβ3和AV-TGFβ1分别转染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并通过Antonopulos法分别检测AAV-TGFβ3和AV-TGFβ1对蛋白多糖合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AAV-TGFβ3转染可提高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TGFβ3蛋白的表达,并促进其蛋白多糖的合成.转染后第12天,蛋白多糖含量达到峰值,分别为0.399±0.029和0.152±0.011,此后蛋白多糖含量缓慢降低;于转染后第2个月,蛋白多糖含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分别为0.309±0.021和0.115±0.009.AV-TGFβ1转染亦可提高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TGFβ1蛋白的表达,但其仅促进反分化早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转染后第10天蛋白多糖含量达到峰值(0.413±0.041),此后蛋白多糖含量快速降低,转染后第2个月时蛋白多糖含量降至较低水平(0.198±0.013);对于反分化晚期髓核细胞,AV-TGFβ1则抑制其蛋白多糖的合成.结论:AAV-TGFβ3可稳定地促进反分化早、晚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AV-TGFβ1仅一过性地促进反分化早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而且抑制反分化晚期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

  •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胚胎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文标;邓宇斌;毕小彬;刘宇;史玉朋;叶美红;沈慧勇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胚胎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探讨共移植的OECs对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A组)、OECs移植组(B组)、MSCs与OECs联合移植组(C组)及PBS注射组(D组),术后1~5周采用BBB评分、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方法检查脊髓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起,A、B、C组BBB评分和诱发电位潜伏期与D组比较恢复明显,C组与A、B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周时C组损伤区有较密的神经轴突分布,近端可见大量成束再生轴突;A、B组损伤区及近端再生轴突分布稀疏;D组损伤区及近端少见轴突.C组移植的MSCs中Nestin及NF表达阳性的比率较A组高(P<0.05).结论:联合移植OECs可促进MSCs向神经元方向转化,提高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MSCs与OECs可以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发挥协同作用,联合细胞移植是提高脊髓损伤修复效果的可行方法.

  •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毅;闵继康;杨文龙;王丹;袁永健;徐旭纯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在国内仅有少数报道.我院自1990年至今共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1869例,其中9例髓核组织突入硬膜囊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9例均为男性,年龄34~59岁,平均44岁.病程5~133个月,平均34个月.6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2例有腰部外伤史,1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临床表现均有腰痛,坐骨神经痛7例,大小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1例.下肢肌肉萎缩5例,膝腱反射减弱4例,消失1例,踝反射减弱2例,消失1例.

  • 短节段内固定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周宇;韦峰;李超;干阜生;赵致良

    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滑脱椎体的复位、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减压、固定和融合不稳定的节段.2004~2005年我们应用短节段内固定系统(SRS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胸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

    作者:刘思海;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赵玉峰;王子明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高能创伤所致严重多发伤越来越多见.由于创伤重,合并伤复杂,出血量多,常导致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1].以往文献对多发伤的治疗报道较多,但对胸脊髓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报道甚少[2].作者对2000年1月~2004年11月本院收治的28例此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胸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

  • 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膜瘤1例

    作者:黄明棣;刘汝专

    患者女性,66岁,因胸背疼痛伴双下肢无力4个月,不能行走3个月,尿潴溜2d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放射,伴双下肢乏力、跛行.以后病情渐进性加重,3个月前不能站立行走.2d前到某医院就诊,行腰椎CT检查后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并予以腰椎牵引治疗,治疗后胸背部疼痛加重,并出现尿潴溜,排便困难.入院时查体:神清,全身皮肤、粘膜及其他脏器未见异常,胸椎无后凸畸形,T9~T11压痛及叩击痛明显,脐平面以下触痛觉减退,双下肢肌肉无明显萎缩、肌张力增高、肌力0级,双侧膝、踝腱反射均亢进,双侧踝阵挛及髌阵挛均(+),双侧巴彬斯基征(+).

  • L3、L4椎体滑脱症1例报告

    作者:张国鑫;李延明;王利民;申海波

    患者男性,41岁.因扭伤后右腰背反复酸胀不适10余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20d,于2005年7月入院.10余年前,患者不慎扭伤腰部后出现右腰背酸胀不适,行拔罐等治疗后好转,自此劳累后右腰背酸胀感加重,休息后减轻,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入院前近20d,无诱因出现有小腿酸胀、麻木,活动后加重,无发热,二便正常.查体:神志清,一般状况佳,腰椎伸屈活动受限,脊柱菱形窝明显变深,L3右旁开2cm有压痛,L3、L4、L5棘突可触及阶梯样改变,右膝部及小腿上部皮肤感觉迟钝,鞍区感觉正常,右下肢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下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对称,两侧膝腱反射及踝反射对称,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

  • 微创手术能否成为活动期脊柱结核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西峰

    脊柱结核有许多分期和分类的方法,如病理分期: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样变性期.解剖分类:分为松质骨结核、骨干结核、干骺端结核等.在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这些分期、分类还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我们根据病程对脊柱结核进行分期:(1)活动期,表现发热、盗汗、消瘦,腰背疼痛、僵硬、神经功能障碍、窦道等;(2)稳定期,脊柱结核病灶已经稳定,如没有形成严重后凸畸形、没有神经受压功能障碍、没有脊柱不稳时为临床治愈;如出现后遗症时(如逐渐形成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脊柱不稳)需进一步治疗.临床治疗的目的是运用各种方法,让活动期脊柱结核顺利进入稳定期.没有对脊柱结核的病程进行分期并进行分期治疗,是造成目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标准不一、内固定应用混乱的一个原因,也是容易造成过度治疗的原因之一,造成治疗的混乱,影响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临床求治的脊柱结核主要是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大约占所有患者的85%~95%.其中大部分(85%~95%)通过微创手术可进入稳定期.

  • 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

    作者:许建中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简单的脓腔和病灶清除到强调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逐步出现单纯前路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等术式,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普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理论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但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指征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规范化.

  •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文军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的增长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为国内外同道所关注.手术对早期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防止和矫正后凸畸形以及缩短化疗疗程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及外科过度干预,手术并发症增加,因而不少学者对非手术治疗或非内固定的有限手术治疗重新重视,包括介入科医生在内的不少专家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丰富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而内科治疗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始终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围手术期化疗方案的新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因而如何正确选择和客观评价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即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策略亟待获得共识和规范化.

  • 脊柱结核的病灶清除与融合固定问题

    作者:王自立

    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患者应正确选择治疗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包括病灶处理、减压、矫形、植骨、内固定等五方面.目前对减压、矫形、植骨的争议较小,而在病灶处理、内固定的使用上仍存在较多争论.

  •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作者:林羽

    近年来随着我国活动性结核患者数量的明显上升,脊柱结核发病人数亦明显上升.而作为脊柱结核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术治疗,其进展却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面交流不够,学术思想不统一,因而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原则、方式方法、新技术的采用等,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不同观点和争议是好事,但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应该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一致,提高我国脊柱结核手术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水平.在此,对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一些有关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供同道商榷.

  • 异烟肼对大鼠成骨细胞影响的观察

    作者:刘江涛;王永清;张卫国;葛保健;叶锋;梁新军;夏仁云

    目的:研究异烟肼(isoniazid,INH)对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头盖骨OB,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NH(1、10、20、40、60、100、1000μg/ml)共同培养96h,对照组不加INH,分别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ALP活性测定法和3H-Proline(3氢-脯氨酸)法测定OB增殖、ALP活性和Ⅰ型胶原合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H在60μg/ml即可抑制大鼠OB增殖(P<0.05),40μg/ml时大鼠成骨细胞ALP活性明显下降(P<0.05),20μg/ml时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合成(P<0.05)明显减少,且都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结论:INH在较低浓度时对OB增殖、ALP活性和Ⅰ型胶原合成即有抑制作用,故在骨结核治疗中应该严格控制药物剂量,特别是在局部用药时.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王哲;罗卓荆;李新奎;黄明;陶惠人;李明全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86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52例,后路内固定34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随访8个月~4年,平均23个月.除1例术后2周出现切口皮下血肿、4例1年后仍存在髂骨供骨区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平均为33.6°,术后1周及术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平均15.6°、18.6°.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作者:许建中;张泽华;周强;谢肇;何清义;代飞

    目的:探讨经腹腔前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对10例L5~S1椎体结核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显露腰骶椎,彻底清除病灶后用2块同种异体髂骨块平行椎间植骨,腰骶椎前方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并定期(术后1、3、6、9、12个月,以后每6个月一次)随访,观察血沉变化,摄X线平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骨块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随访12~2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无结核性腹膜炎、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发生,根据Bridwell标准,9例患者获Ⅰ级骨性愈合,1例为Ⅱ级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2个月,腰骶角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经腹腔前方入路暴露腰骶椎结核病灶充分、安全,病灶清除后行同种异体髂骨块椎间植骨、腰骶椎前方自锁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影响

    作者:张宏其;郭超峰;陈静;吴建煌;林涨源;胡建中;王锡阳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省汉族人群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湖南省汉族新发脊柱结核患者42例(病例组)及志愿者64例(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对象VDR基因Fokl酶切位点多态性,并进行VDR基因分型.结果:VDR-FF、VDR-Ff与VDR-ff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4.29%、35.71%、50%和23.45%、54.69%、21.86%;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VDR-ff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3.571(P<0.05),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561~8.167.结论:VDR基因Fok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湖南省汉族人群脊柱结核的易感性相关,VDR-ff基因型可能是其易感基因型.

  • 胸椎管内硬膜外结核瘤1例

    作者:刘大鹏;张永兴;张海涛;辛雪栋

    患者女,19岁.因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20d,双下肢无力伴尿失禁2d于2006年1月6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不适,1个月前出现午后低热、盗汗,20d前逐渐出现间歇性行走乏力,休息后可缓解,未诊治.2d前晨起双下肢无力加重,不能站立及行走,伴尿失禁.查体:体温37.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胸背部无畸形,剑突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2~4级,肌张力略增高,双侧膝腱反射活跃,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辅助检查:CT及X线平片示胸椎体骨质无明显破坏;胸椎MRI及增强扫描示T6~T7节段脊髓背侧硬膜外异常信号占位(图1,后插页Ⅶ).胸片示两上肺结核伴右侧胸膜粘连;痰抗酸杆菌检查(-);血沉35mm/h.诊断:胸椎管内硬膜外占位,考虑为(1)胸椎管内结核瘤;(2)神经组织肿瘤;(3)炎性肉芽肿.行抗结核治疗,链霉素(S)0.75 1/d,异烟肼(H)0.3 1/d,利福平(R)0.45 1/d,吡嗪酰胺(Z)0.5 3/d.

  •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作者:宋其韬;王林森;张晓光;李晓峰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脊柱MRI征象,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及椎管等变化,并与X线平片及CT片进行比较.结果:椎体结核早期,MRI上可见椎体形态正常,椎体前中部骨质破坏,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椎体终板局限性破坏,椎间盘信号不均匀,可见囊状小脓肿形成;椎旁软组织肿胀或少量脓肿形成.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及椎管受累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及CT(P<0.05).结论:MRI对病变椎体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使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MRI可清晰显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终板破坏及受累椎管狭窄程度,并有助于与椎体肿瘤的鉴别.

中国脊柱脊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