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林言箴;李宏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陆信武;黄英;李维敏;朱雯霞;刘晓兵;殷敏毅;黄新天;陆民;张培华;蒋米尔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 辅助性原位尸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的疗效初探

    作者:周光文;彭承宏;沈柏用;杨卫平;严佶祺;陈皓;邓侠兴;万亮;陈拥军;吴伟顶;肖卫东;李宏为

    目的:总结我院2002年7月19日施行的辅助性原位尸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探讨该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双灌注快速取肝法获取血型为A型的供肝;在整型台上用CUSA沿肝脏镰状韧带的左侧劈离肝脏,取第Ⅱ、Ⅲ段为重230 g的部分移植供肝,仔细结扎断面的管道系统,历时185 min.受体女性,22岁,血型A型,因锥体外系症状逐渐加重而具肝移植指征,切除受体病肝左外侧叶(Ⅱ、Ⅲ段),将供肝(Ⅱ、Ⅲ段)原位植入.用5-0 Prolene缝线分别对供体-受体的肝左静脉和门静脉左支行端端连续吻合,均预留"增宽因子",于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水平与供肝的左肝动脉以8-0 Prolene缝线间断吻合.胆道对合取左肝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中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1 000 mg,术后采用激素、FK506和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热缺血时间为6 min,冷缺血时间15.5 h,手术时间6.5 h,术中输血1 400 ml.术后第3天开始进食和离床活动,至今病人已生存1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肝脏体积无明显萎缩,手足震颤明显减轻.结论:辅助性原位尸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的良好方法,同时可避免活体部分肝移植给供体带来的风险.

  •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208例报告

    作者:黄英;李维敏;陆信武;朱雯霞;刘哓兵;殷敏毅;田卓平;黄新天;陆民;张培华;蒋米尔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方法:208例病人,男93例,女115例,共230条患肢均行激光或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主要有4种手术治疗方式:①单纯激光治疗15例,19条肢体;②激光治疗联合高位大隐静脉结扎术76例,94条肢体;③激光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共112例,112条肢体;④激光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交通支结扎术5例,5条肢体.结果:随访2~27个月,平均6.12个月,208例病人均疗效满意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或工作,无局部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好、操作简便和不遗留手术疤痕等优势.联合手术治疗时,可扩大治疗应用范围.

  • 电穿孔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作用研究

    作者:郑民华;冯波;孙骥远;陆爱国;李健文;王明亮;郁宝铭

    目的:观察电穿孔技术结合博莱霉素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为本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裸鼠左前肢皮下接种人结肠癌LoVo单细胞悬液,3周后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随机将其分为电穿孔化疗(B+E+)组、单纯化疗(B+E-)组、单纯电穿孔(B-E+)组和阴性对照(B-E-)组,每组10只.动态观察肿瘤大小,治疗第7天处死小鼠并取出皮下肿瘤称重,.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B+E+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P<0.01),该组1只裸鼠的移植瘤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7只;B-E+和B+E-组内各有1只部分缓解,而B-E-组中无一有效.B+E+组有效率与其余各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也显示B+E+组的移植瘤内大片肿瘤细胞坏死、血管损伤和炎细胞浸润.结论:电穿孔化疗可显著增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疗效明显,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治经验

    作者:吴庆华;寇镭;陈忠;邓鸿儒;杨宝钟

    目的: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8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中17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5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术,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病人的脑缺血症状.术后5至91个月随访,病人均无明显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地工作、生活.结论: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病人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以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狭窄可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则主张选择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能够避免或减轻术中、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同时应用甘露醇和皮质激素,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作者:刘建林;张勤奕;屈根学;孟昕;张玉蓉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82例(男66例,女16例,年龄48~84岁,平均68.6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EA.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9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56例,其中全麻应用39例,颈丛麻醉17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者65例,症状好转者14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l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 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附29例分析)

    作者:项超美;孙琳;龚代贤

    目的:通过对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期获得更早期的诊断.方法:对1986~2002年收治的29例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继发疾病、诊断及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小肠肿瘤中,良性16例,恶性13例.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22例,其中固定性腹痛8例,血便4例,腹块2例;继发肠套叠16例,其中2岁以上14例,肠梗阻4例,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性增大1例.术前明确诊断者5例,24例误诊.结论:对儿童出现慢性腹痛尤其表现为固定于一个区域的腹痛、不明原因的血便、进行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的肠套叠及不全性肠梗阻应警惕小肠肿瘤的存在.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附64例报告)

    作者:苑超;张望德;原标;邢彤;李谈

    目的:介绍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基本方法,总结64例经验体会,探讨该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操作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64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放支架66个,其中Wallstent支架41个,Smart支架22个,OptiMed支架3个.应用脑保护装置26例.结果:术中出现较重卒中2例:1例术出现左眼视野缺损,3个月后仍有残余症状;1例术中出现意识丧失、右侧肢体偏瘫,经救治神志恢复.出现轻度卒中3例.10例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其后逐渐恢复.1例术后出现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7.88%,严重卒中是3.13%.循环系统并发症是15.63%.应用脑保护装置的病人仅有1例发生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有经验的医师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 微创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探讨

    作者:陈忠;吴庆华;杨宝钟;邓鸿儒;韩延民;唐小斌;吴章敏;刘晖;寇镭;罗小云;霍昕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SSS)的疗效.方法:应用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所致SSS病人78例,其中单纯行PTA者22例,PTA加支架置放术56例.结果:78例病人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6例,随访时间1~71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率84.6%.随访病例经彩超及多普勒血流图检查,均未发生病变部位再狭窄,血流通畅良好,椎动脉均呈正常血流,放置支架无脱落及移位.结论: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所引起的SSS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满意、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但操作应耐心、仔细和规范化.

  • 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附87例报告)

    作者:黄新天;蒋米尔;周国瑜;陆民;朱雯霞;陆信武;李维敏;黄英;张培华

    目的:探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新方法.方法:作者设计了一种治疗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新方法,即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血管瘤瘤体,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血管瘤病灶,然后直接缝合创面.1998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87例四肢或躯干的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结果:所有病人术后无肢体功能障碍或切口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63个月,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达显效者71例(81.6%);有效者16例(18.4%);总有效率为100%.无血管瘤复发情况.结论: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的术式探讨

    作者:田路;梅劲桦;张纪蔚;张柏根

    目的:探讨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的动脉重建方式.方法:全组68例病人,男55例,女13例,平均71.2岁.近端动脉重建术37例(40条下肢,Ⅰ组),一期实施近、远端动脉重建术31例(32条下肢,Ⅱ组).结果:两组病人的肢体缺血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病变动脉的累及部位无明显差异.术后病死率分别为2.7%和3.2%,截肢率分别为7.5%和6.2%,均无差异.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并发症和动脉累积通畅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动脉重建方式,一期近、远端动脉重建术的症状完全缓解率较高,是治疗该症的主要手术方法.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椎动脉缺血的预防

    作者:赵志青;景在平;赵珺;包俊敏;冯翔;陆清声;曲乐丰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椎动脉缺血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3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尤其是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受干扰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病人中135例手术成功,66例左锁骨下动状脉开口受到干扰,其中5例因左锁骨下动脉距夹层破口太近,而有意将其封堵.8例有椎动脉缺血症,仅1例为急性脑缺血表现.2例术后被迫行颈动脉-椎动脉旁路术以缓解椎动脉缺血情况.而术前接受预防性颈动脉-椎动脉旁路术的4例病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能会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缺血而致严重并发症.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的距离,术前选择性实施左颈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术可预防椎动脉缺血的发生.

  • 微创外科治疗升、降主动脉和弓部疾病的探讨

    作者:汪忠镐;潘松龄;李鸣;张鸿坤;金炜;单平;赵海格;陈旭东

    目的:探讨大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法:以腔内移植物或开窗法治疗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主动脉减速伤和弓降部动脉瘤各1例.结果:治疗均获成功.随访12~30个月,无一例发生远期内漏、移植物移位和其他它并发症.结论:微创法为高风险的大动脉病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 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作者:符伟国;韩伟;王玉琦;郭大乔;陈斌;蒋俊豪;史振宇

    目的:评价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所提供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以来11例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管的经验,此11例病人全部合并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均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手术.结果:术中、术后无死亡,且无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管是安全的,对脑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分型与旁路转流术

    作者:张柏根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累及全身各部位的动脉主干及其重要属支,造成狭窄或闭塞,引起罹患动脉供血脏器、组织的缺血性临床表现.

  •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作者:蒋米尔;陆信武;张培华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手术修复,病人24 h内生存率<50%,3个月内罕有生存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外科治疗是拯救该类病人生命的关键[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因此重视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治疗具重要的临床意义.

  •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治疗

    作者:符伟国;高斌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中风从而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公认的标准术式,但近年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现今认识

    作者:景在平;冯翔

    近年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得到了验证,世界范围内多数学者对该技术的态度已从谨慎的观望转为积极的尝试和推广,因此近年该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报道的病例数迅速增加,临床应用的推广也同时带动了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 外伤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颈动静脉瘘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作者:熊江;景在平;包俊敏;曲乐丰;王利新

    外伤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非常少见,由假性动脉瘤并发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瘘更为罕见.本单位采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1例外伤导致的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动静脉瘘病人,现报道如下.

  • 胰腺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王晓亮;金来伦;段建中;毛琼儿

    胰腺损伤虽相对少见,但病情复杂,术前确诊率低,我们自1994年7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胰腺损伤病人9例,均为术中确诊,报告如下.

  • 左肱动脉损伤性血栓栓塞致左前臂缺血性坏死漏诊一例教训

    作者:朱先明

    病例资料男,36岁.因"塌方"致全身多处皮肤裂开、出血伴神志模糊1 h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模糊,检查不合作.R 28次/分,BP 8/4 kPa.全身皮肤多处擦痕并见裂口12处,长约0.5~8 cm.左上臂中段畸形,反常活动,可见刺出皮外的骨折端及少许渗血.

  •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体会(附212例报告)

    作者:洪彪;王(日韦);朱元禄;陈国庆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多发于小腿下段,尤以内踝部居多,主要由静脉系统淤血和高压引起,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我院于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治疗21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病人,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上肢慢性缺血诊断和处理的体会(附4例报告)

    作者:张生来;钱水贤

    2000年至今我们收治4例上肢慢性缺血病人,现报告如下.

  • 缺血预适应在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猛;张纪蔚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指的是一种通过预先反复短暂缺血以延缓或减轻组织后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作为机体对于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IPC的保护作用不仅存在于心脏,而且存在于机体的其他重要组织器官.

  • 胰腺癌神经组织浸润的研究状况及临床意义

    作者:潘宏;王天翔

    由于胰腺癌隐匿的病程进展特征及目前早期诊断缺乏有效手段,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仅为8%~30%,平均约15%[1],术后5年生存率更因肿瘤的复发、手术并发症等原因而徘徊在10%左右[2].

  • 胰头类癌一例报告

    作者:朱瑜;周颖奇

    病例:女,52岁,因上腹部不适伴腰背部疼痛2 d入院.腹痛发作与饮食无关,无发热,无寒颤,轻度黄疸.伴有消瘦史.近1个月体重减轻5 kg.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B超、CT检查均提示胰头占位性病变,肝内、外胆管扩张.

    关键词: 胰头癌 诊断 治疗
  • 成人先天性膈肌膨出症一例报告

    作者:康旭;冼沛中;徐飞鹏

    病例:男,42岁.以咳嗽、胸闷6个月、活动或右侧卧时加重而收入院.无手术或外伤史,外院行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红细胞3.97×1012/L;胸片示:右膈下间位结肠;腹部平片示:巨结肠;B超示:脂肪肝;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T示:①右膈下间位结肠,右膈肌位置较高;②肺及纵隔未见异常.

  • 血管外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蒋米尔;张培华

    在我国,血管外科尚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但近年得以迅猛发展,其主要原因,首先是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血管疾病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其次是随着技术进步和医务人员知识拓展,许多以前未认识的血管疾病被熟知和诊断,许多复杂的血管手术则随着技术革新而为多数医师所掌握.现就临床血管外科发展主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一述评.

  • 临床实践中的伦理问题(3)

    作者:高志炎;陈仁彪;丘祥兴

    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问题1.重危病人抢救工作中的伦理重危病人的抢救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对急危病人,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理.

  • 肿瘤生物学基础(3)

    作者:刘炳亚;林言箴

    3.DNA修复基因遗传物质DNA虽不断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但也存在一套十分有效的修复系统,可使受损伤的DNA分子迅速恢复正常,得以保持细胞的遗传稳定性和正常功能.修复系统的基因发生缺陷,也是发生肿瘤的另一重要原因.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脑保护

    作者:张福先;张昌明;胡路;李青;刘文宏

    目前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已公认为是引起脑中风的主要原因,而早期、及时的诊治是降低脑中风发病率的关键.

  •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作者:黄英;蒋米尔;张培华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常见病,据美国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总人口中20%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其中女性占20%~25%,男性占10%~15%.根据不同病因,下肢浅静脉曲张传统手术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交通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浅静脉结扎及抽剥术.

  • 波动性血压与主动脉中膜板层分离

    作者:汤敬东;景在平;熊江;赵珺;黄晟;高嵩;贾宝成;赵新;施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近端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约3 cm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是目前用腔内移植物隔绝指征为明确的夹层类型[1].据统计,60%~70%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近端裂口发生在此区域,动脉韧带延长线附近[1,2].

  • 小口径生物血管材料静脉移植实验研究

    作者:黄新余;冯昌宁;杨喆

    静脉系统血管移植后易形成血栓,导致移植血管栓塞,目前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小口径生物血管材料--经新型环氧固定剂处理的猪主动脉血管行犬下腔静脉血管移植,着重观察其通畅性,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 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腹部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11%,其发病常与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当、腹内压增高和其他全身性因素有关,如营养不良、黄疸、肥胖、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有关.典型的切口疝诊断较容易,B超和CT有助于确定诊断和了解缺损大小.

  •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改稿)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腹股沟疝腹股沟疝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先天性因素外,常与腹内压增高有关.除嵌顿疝外,以常见发病部位的可复性肿物为诊断依据.成人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科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