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林言箴;李宏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沈东杰;张业骞;赵恩昊;谢荣理;赵治锋;费健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1 (adenylate cyclase-associated protein 1,C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CAP1在胃癌病人石蜡标本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CAP1在胃癌病人的表达率为55.7%(127/228).CAP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37)、脉管内癌栓形成(P=0.006)、神经侵犯(P=0.05)、T分期(P=0.014)、N分期(P=0.007)以及TNM分期(P=0.026)相关.采用COX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CAP1表达、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是病人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CAP1可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的CAP1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CAP1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 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伟国;张鲁阳;洪希周;马君俊;董峰;臧潞;冯波;陆爱国;宗雅萍;孙晶;郑民华

    目的:研究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术后短期疗效以及手术技术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32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史资料,并与同期29例传统中间入路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人均成功接受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头侧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103.6±16.9) min,淋巴结清扫时间(17.2±2.7) min,术中出血(95.3±21.5) mL和总淋巴结清扫数(17.1±7.2)枚,与传统中间入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侧中间入路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3.3±1.2)枚,与传统中间入路的(1.9±1.2)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侧中间入路用于保留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基础上,达到较彻底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尚需更多病例以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阑尾腔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姜笑明;黄文海;李小燕;彭上晋;俞建平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阑尾腔和腹腔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别采集研究组2014年和2015年,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阑尾腔和腹腔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观察主要致病菌及药敏情况,并与对照组2013年408例比较细菌培养结果和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阑尾腔和腹腔脓液送检标本各100份,分离出细菌113株.分离菌株数量前两位是,大肠埃希菌83株(73.5%)和铜绿假单胞菌14株(12.4%).研究组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45株(54.2%),较对照组5株(31.3%)上升(P=0.013).研究组产ESBL大肠埃希菌菌株对亚胺培南(100%)、阿米卡星(95.6%)、头孢美唑(84.5%)、头孢哌酮/舒巴坦(82.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3%)敏感率高,耐药率≤17.8%.对哌拉西林(95.6%)、头孢唑啉(100%)、头孢克洛(100%)、头孢呋辛(93.3%)、头孢噻肟(91.1%)、庆大霉素(77.8%)及复方新诺明(84.5%)耐药率较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1.4±1.3)d比(2.6±0.8)d,P<0.001]和住院时间[(3.5±2.1)d比(4.3±2.4)d,P=0.004]均较短.两组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2.0%比3.2%,P=0.746).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有上升趋势,对临床常用的广谱青霉素及头孢菌素明显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首选.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对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李翔;史志霞;金永军

    目的: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15,USP15)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TGF-β1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采用TGF-β1处理HCT116细胞,同时采用人USP15特异性小干扰RNA (TGF-β1+siUSP15)转染HCT116细胞,阴性对照序列(TGF-β1+siScramble)作为对照.采用siUSP15转染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HCT 116/L-OHP),然后采用奥沙利铂处理48 h.阴性对照序列(siScramble)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SP15、E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USP15、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CT116的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siUSP15能有效抑制USP15在HCT116中的表达.与TGF-β1+siScramble组相比,TGF-β1+siUSP15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波形蛋白表达下降(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TGF-β1+siScramble组相比,TGF-β1+siUSP15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USP15的表达下调能增加HCT116/L-OHP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P<0.05).结论:USP15在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崔然;周鸿;俞旻皓;陈建军;秦骏;骆洋;秦绍岚;仇伊尔;徐庆;钟鸣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40例的临床资料.选择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60例作对比.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结果:达芬奇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病人出血量少[(55.00±15.19) mL比(81.25±74.84) mL,P<0.05],淋巴结检出数多[(13.68±1.83)枚比(12.78±1.49)枚,P<0.05],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短[(3.63±0.87)d比(4.17±-0.69)d,P<0.01].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吻合口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应用,有出血量少、淋巴结检出数多以及排尿功能影响少的优势,术后恢复不劣于传统腹腔镜手术.

  • 腹腔镜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分析

    作者:马洋;孙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及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LSS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127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SSD 55例,行开腹脾切除及非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OSSD)72例.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LSSD组术中出血量[(243.9±25.1)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9%)及术后住院时间[(9.5±1.9)d]显著低于OSSD组[(335.9±40.2) mL、51A%、(14.2±2.4)d](P<0.05),但LSSD组手术时间比OSSD组明显长[(230.9±24.9) min比(202.5±30.3) min,P<0.001)].术后1年随访显示LSSD组无上消化道再出血,显著低于OSSD组(9.7%)(P<0.05).LSSD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比例(9.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7.7±2.0)、门静脉内径[(14.3±0.6)mm]均显著低于OSSD组[23.6%、8.5±2.0、(14.5±0.5) mm](P<0.05).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LSSD组(16.4%)与OSSD组(29.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SD创伤小、效果佳,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方式.

  • 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焦臣宇;张慧;王科;武正山;吴晓峰;韩晟;王东;季顾惟;李相成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根治性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一治疗组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88例肝内胆管癌病人中,163例(86.7%)经手术切除.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6.2%、23.6%.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7例(22.7%),其中死亡3例(1.8%),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感染性休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HR=5.95,P<0.001)、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R=2.50,P=0.03)、淋巴结转移(HR=3.34,P=0.006)、肿瘤TNMⅢ~Ⅳ期(HR=3.11,P=0.048)、肿瘤低分化(HR=2.37,P=0.021)为肝内胆管癌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手术切缘、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为影响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可使病人长期生存.

  • 袖状胃切除手术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病

    作者:花荣;陈浩;丁锐;许博;沈奇伟;姚琪远

    目的:分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病,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行袖状胃切除术61例.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GERD Q评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胃镜检查.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时多余体重减轻为42.65%,总体重减轻为11.69%;6个月时多余体重减轻为96.38%,总体重减轻为28.81%.术前存在GERD的病人14例(23%).按BMI分级,Ⅰ°肥胖GERD的发生率为15.4%,Ⅱ°肥胖19.0%.Ⅲ°肥胖29.6%.术后1个月时35.7%缓解,6个月时64.3%缓解.未缓解的病人GERD O评分也无明显升高.术后新发GERD在1个月时为59.6%,6个月时为34.0%.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会出现新发GERD病人.术前存在GERD的病人不应成为手术的禁忌证.

  • 腹腔镜技术在腹外疝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乐飞;李健文

    腹腔镜技术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1989年第18届美国腹腔镜妇科医师年会上,首次展示腹腔镜网塞充填术的手术视频,可作为早的报道.Schultz等[1]认为该术式除内环口网塞充填外,还需在直疝区域附加补片.此阶段修补理念,尚停留在微创技术修补缺损,而不是修复整个肌耻骨孔.1991年,Toy等[2]报道了腹腔内补片平铺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由于补片置入腹腔内,并未被广泛接受.1991年,美国内镜医师年会首次报道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1993年,McKernan等[3]首次报道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这两种术式均为腹膜前修补术,层次合理,技术可行,成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的金标准[4].

    关键词: 腹腔镜 腹外疝 治疗
  • 由膜的解剖看全结肠系膜切除和D3淋巴结清扫

    作者:钟鸣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合理规范的结肠癌手术是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环节之一[1-3].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作为结肠癌手术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被诸多临床研究证实.CME的技术要点在于沿解剖层面完整切除结肠系膜,并在供养血管的根部结扎离断,从而大程度清扫淋巴结.但无论是NCCN或ESMO指南,都未对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做明确界定.近年来,以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为标准的D3淋巴结清扫术逐渐被国内医师所接受.但对于多数医师来说,由于对结肠系膜解剖认识不足,D3淋巴结清扫在技术层面仍存在一定困难.

  • 腹腔镜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闻达;陈亚进

    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之一,开展至今已20余年.在过去的20余年里,微创外科飞速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其技术理念、技术设备均与日俱新.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早的肝楔形切除到左、右半肝的大范围肝切除,再到特定肝段的精准肝切除.其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角色也从新兴的治疗方式逐步过渡为主流治疗方式之一.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研究报道,从开始少量单病例报道、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发展到如今大量随机对照研究及多中心经验、荟萃分析[1-2].从这些报道不难发现,腹腔镜肝切除在10年前尚处于不断摸索阶段.

  • 减重术后的管理策略

    作者:丁锐;姚琪远

    肥胖问题在全球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称肥胖是“如今显而易见而又易被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且将这个全球性的病症称为“全球肥胖(globesity)”.减重手术的兴起,尤其是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给肥胖特别是重度肥胖以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病人提供了目前佳的解决方案.通过限容、减少吸收、改变肠道激素和菌群等机制,切实有效地减轻体重和缓解代谢性疾病.由于肥胖的复杂多因素性,病人在减重手术后需长期终身的管理来达到和维持减重效果.

  • 老年胃癌病人腹腔镜治疗现状

    作者:罗俊;余江;刘浩;胡彦锋;李国新

    1994年,Kitano等[1]报道了全球第1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其以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瘢痕小的优点被广大医师及病人所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广泛开展.由南方医院发起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减少出血量、缩短术后至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加快肠道恢复、减少住院时间等优势显著[2].然而,无论是既往的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的RCT[3],还是正在进行的腹腔镜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RCT,均极少专门研究老年胃癌病人.

  • 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

    作者:吴劲松

    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为了实现术后早期康复而设计的多模型、围手术期治疗路径.这个概念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不断尝试补充完善.ERAS包括麻醉、术后镇痛、液体治疗、止吐、预防血栓栓塞、微创技术、体温监控、早期营养和早期活动等[1].ERAS行之有效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以上每一项都利于减少创伤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稳态[2].所有ERAS方案都是为减少术后应激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以助于加速病人恢复及减少医疗费用[3].

  • 结肠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手术治疗的策略选择

    作者:王韦仑

    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见,而肝脏是其转移的主要靶器官,肝转移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现在,随着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局部治疗的发展,CRC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RLM)已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手术切除仍是现阶段CRLM的主要手段.CRC伴同时性肝转移(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sCRLM)作为其中一种较复杂的情况,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并无明确的指南推荐.本文对sCRLM病人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消化道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松;汪明

    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水平研究中,Wnt、Notch、mTOR、PI3K/AKT等信号通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这些信号通路对肿瘤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其分子机制也渐渐阐明.近年来,对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研究也逐渐开展.研究发现,Hh信号通路在许多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Hh信号通路在不同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分子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报道.

  • 糖代谢异常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王颖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术后新出现的一种可逆、波动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出现记忆力、活动、人格、人际交往、认知能力等障碍,可表现为理解能力降低、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社交能力减退,或伴有焦虑、谵妄、精神错乱等[1-2].POCD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负担,甚至会导致死亡率升高.有研究表明,POCD的发生率达到25%~60%,主要发生在接受大手术的老年病人,尤其是心脏手术的病人,其POCD发病率高达73%.然而POCD的具体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3].围手术期病人血糖常有波动,术中可伴有高、低血糖状态,且POCD病人术后的脑糖摄取率明显下降.近期研究也发现,体外循环期间高血糖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4].所以研究糖代谢异常引起POCD的机制对于围手术期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介入诊疗的进展

    作者:李甫

    肝移植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给许多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的病人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保留胆汁流出道的胆管-胆管吻合术是目前肝移植手术中主要的胆道重建术式[1].然而,术后胆管狭窄、胆漏、结石形成、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仍是困扰医师并给病人带来痛苦的重要原因[2].文献报道胆管狭窄在尸肝原位移植术后的发生率为10%~15%[3],活体肝移植术后更高[45-6],在所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位居首位.因其处理棘手、容易复发,成为外科医师和介入医师的关注焦点.包括内镜治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D)、吻合口重建手术在内的综合措施成为二次移植前的后防线.本文对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因素、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的规范化推广

    作者:郑民华

    经过30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技术从只能初步诊断疾病发展到治疗多种外科疾病,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某些外科领域发展到胸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几乎所有外科领域,从良性疾病局部脏器手术发展到恶性肿瘤大范围根治性手术,从多孔操作(5孔、4孔)发展到单孔甚至无孔(经自然腔道)操作,从粗糙发展到精细,从摸索发展到纯熟,从尝试发展到常规,从辅助发展到主流.在这一过程中,除手术技术本身的不断成熟、手术设备的不断革新外,还离不开腹腔镜技术在外科专科领域的规范化推广.

  •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术前准备方法

    作者:刘颖;张生来

    手术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治疗方法之一,而术前的充分准备是手术的重要环节.抗甲状腺药物联合碘剂是甲亢术前常用的准备方法.近年,由于碘剂的价格相对便宜,曾出现碘剂难买、甚至断货的情况,使得这一常用的术前准备方法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介绍多种准备方法以供临床选择.

  •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和内镜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

    为了推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理念,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推动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对2013年制定的《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1]予以修订.本次修订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新的技术进展和相关指南[1-2]、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具体国情,进行深度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终在2017年3月18日杭州举行的工作会议上完成全面修订和定稿.现公布如下.

外科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