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林言箴;李宏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人胰腺癌SW1990耐药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姚捷;安勇;卫积书;李强;吴峻立;蒋奎荣;戴存才;钱祝银;徐泽宽;苗毅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SW1990中的表达,为克服胰腺癌获得性耐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胰腺癌SW1990耐药株,采用噻唑蓝法测定SW1990亲代与耐药细胞IC5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亲代与耐药细胞mRNA中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Shh 、SMO 、Gli-1的表达差异.Western印迹法检测亲代与耐药细胞中上述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耐药株SW1990的IC50从亲代的(3.1±0.2) μmol/L提高到(232.2±12.3) μmol/L.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耐药株中Shh 、Gli-1的表达提高了(12.07±1.71)倍和(4.15±0.42)倍.亲代SW1990中未检测到SMO表达,而耐药细胞中却可以检测到SMO的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同样显示,人胰腺癌SW1990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上述蛋白质.结论:人胰腺癌耐药株中高表达部分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针对hedgehog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可能为克服胰腺癌耐药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 胆囊结石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的血浆含量及胆囊黏膜表达特点

    作者:雷铭;蒋兆彦;曹奕鸥;陈红燕;蔡劬;计骏;王明亮;韩天权;张圣道

    目的:检测胆囊结石病人成纤维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9,FGF-19)的血浆含量及其在胆囊黏膜的表达量,探讨FGF-19与胆囊舒张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7例胆囊结石病人(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5岁),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胆囊黏膜FGF-19 mRNA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及脂餐后1.5 h、3.0 h血浆FGF-19的含量.B超检查胆囊收缩功能.结果:按脂餐后1.5 h胆囊排空率(ejection fraction,EF)将胆石病人分为胆囊收缩正常组(EF >60%,n=5),收缩减弱组[EF(30~60)%,n=15]和未收缩组(EF<30%,n=7),3组餐后1.5 h的胆囊EF分别为(67.2±3.4)%,(48.2±2.4)%和(17.0±3.5)%,P<0.01.收缩正常组的胆囊再充盈率[(82±12)%]大于收缩减弱组与未收缩组[(37±11)%和(7±7)%],P=-0.006.未收缩组的胆囊黏膜FGF-19mRNA表达量(130±71)显著低于收缩正常组与收缩减弱组(222±82,254±50),P<0.05.未收缩组空腹血浆FGF-19含量[(62.1±20.0)pg/mL]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收缩正常组(1 57.9±22.3)pg/m L,收缩减弱组(175.8:t:25.6)pg/mL],P<O.05.结论:部分胆石病人存在胆囊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血浆FGF-19含量变化可反映胆囊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 前列环素在门静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德军;陈炜;霍砚淼;花荣;孙勇伟

    目的:研究前列环素(PGI2)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内脏高动力循环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四氯化碳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PHT组,n=8)和对照组(N组,n=8)大鼠的门静脉压力(PP)、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肠系膜动脉内环氧合酶(COX)表达和下腔静脉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 (6-keto-PGF1α)浓度,以及吲哚美辛(INDO)对PHT组大鼠的影响.结果:①PHT组PP和6-keto-PGF1α浓度明显高于N组[(14.50±0.87) mm Hg比(7.63±0.48) mm Hg,(78.73±4.57) ng/L比(51.60±5.23) ng/L,P<0.01],INDO 对PHT组PP并无明显改变[(14.63±1.70) mm Hg比(15.13±1.36) mm Hg,P>0.051,INDO能使PHT组6-keto-PGF1α浓度明显下降[(76.57±5.58) ng/L比(42.00±8.75) ng/L,P<0.01];②PHT组肠系膜微动脉对NE的反应性明显低于N组,EC50明显增大,INDO能部分改善这种低反应性;③PHT组肠系膜动脉内COX-1表达较N组明显上调,但COX-2在PHT组和N组均未检测到.结论:肝硬化PHT中过度生成的PGI2可通过降低肠系膜动脉对NE的反应性参与高动力循环的形成,并且PGI2合成增多与血管内过度表达的COX-1有关,与COX-2无关.

  • NOB1基因在胰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董波;邹绍武;袁周;戚大川;艾开兴

    目的:探讨NOB1(nin one binding)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①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20例胰腺癌及癌旁对照、14例正常胰腺冰冻组织中NOB1基因mRNA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②免疫组化回顾性检测50例胰腺癌石蜡切片中NOB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①20例胰腺癌中NOB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16例(80%)胰腺癌组织中NOB1蛋白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14例正常组织中NOB1蛋白阳性率仅14.3%.②免疫组化有34例呈(+++),8例呈(++),4例呈(+),4例呈(-),阳性表达率为84%,且NOB1在多数胰腺癌早期阶段即有强阳性表达.NOB1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NOB1与年龄、性别及淋巴结浸润无相关性(P>O.05).结论:NOB1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较早期胰腺癌中即有强阳性表达,提示可能与胰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17例分析

    作者:王懋莉;王超;丁昂;孙建;殷初阳;宋晖;孙太明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确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术前诊断为乳腺癌者2例、炎性包块者3例、纤维腺瘤者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者10例.12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2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二期病灶切除;其中1例病人术后多次复发.于第三次入院时行复发侧单纯乳房切除术.结论:本病术前易误诊,应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和术后的石蜡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本病唯一彻底有效之治疗方法.

  • 人食管鳞癌细胞系RJEC-2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杨杰;廖晓东;闫铮;张丽君;叶清;徐明;黄雷

    目的:建立新的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食管癌分子机制和治疗干预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病人食管癌组织中分离纯化鳞状上皮癌细胞并建立细胞系.对细胞系的形态特点、细胞角蛋白表达、生长特征、细胞周期分布、细胞遗传特征和致瘤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建立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RJEC-2,已在体外持续传代4个多月,传至46代,生长稳定;该细胞系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的形态和特点:单层贴壁生长,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电镜下可见明显的胞质内张力纤维束和细胞间桥粒;群体倍增时间为46.5 h,细胞培养至90%汇合时,细胞周期分析显示C0/C1期平均占56.72%,S期平均占33.96%,G2/M期平均占9.32%;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异常,呈现肿瘤细胞特性;细胞呈克隆性生长,平板克隆平均形成率为13.93%,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细胞具有致瘤能力,病理分析显示移植瘤与病人肿瘤病理形态特征相似,均为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成功建立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RJEC-2,为食管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实验模型.

  • 80岁以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分析

    作者:刘嘉哲;黄新余;王洪成;郑起

    目的:分析80岁以上病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可行性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PD的80岁以上病人资料并与同期80岁以下病人对比.结果:80岁以上组7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43.8%).腹腔感染和胃排空延迟各2例(12.5%).肺部感染4例(25.0%),心功能不全、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各1例(6.3%).术后胰瘘4例(25.0%),A级1例,B级2例,C级1例.术后死亡1例(6.3%),原因为胰瘘并发腹腔感染、腹腔出血、肺部感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比80岁以下病人术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80岁以上高龄病人不是手术禁忌,该手术安全可行.专业的手术团队,合理评估病人术前情况,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降低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乳腺癌术后非乳腺部位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许赪;王宁;费晓春;楼谷音;金冶宁;王雅杰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发生在非乳腺部位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 1年11月治疗的1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术后非乳腺部位发生的MPMN.结果:①乳腺癌与发生第二原发肿瘤中位间隔时间为30个月,同时性(间隔≤6个月)发生4例,异时性(间隔>6个月)发生11例.②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部位依次为:肺、子宫内膜、胸壁、卵巢、食管、胰腺和甲状腺.③13例乳腺癌无复发和转移,双侧胸水和单侧进展各1例,第二原发肿瘤治疗中采用手术方法7例,15例病人中9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为MPMN.结论:①乳腺癌术后易发生MPMN;②MPMN的发生与乳腺癌治疗有关;③MPMN的预后比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预后好.

  • 胰腺癌MUC4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伟艺;项炜;唐文皓;袁祖荣;唐健雄;王巍;涂彦渊;丁皓;姜翀弋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MUC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胰腺导管腺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以及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MUC4的表达,分析胰腺癌MUC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分期、病人生存时间等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53例胰腺癌组织中MUC4蛋白阳性表达43例(81.1%),对应癌旁组织中MUC4蛋白均为阴性表达,9例慢性胰腺炎中MUC4蛋白阳性表达2例(22.2%).MUC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慢性胰腺炎组织(P<0.05),MUC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程度在病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TNM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和MUC4的表达是胰腺癌预后相关的重要独立因素,MUC4的高表达组预后较差(P<0.05).结论:MUC4可能是一个特异的胰腺癌肿瘤相关标志物,在胰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MUC4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并可作为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同时MUC4的检测还有助于判断手术病人的预后.

  • 腹膜后脂肪肉瘤外科治疗及其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郝玉娟;罗成华;郑伟;宋少柏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的诊疗经验,并寻找影响RPLS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84例RPLS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84例病人共行手术110例次,肿瘤完全切除72例次(65.5%),联合周围脏器切除66例次(60.0%).术后总复发率64.3%,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RPLS分化程度和肉眼完全切除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联合脏器切除组与单纯肿瘤切除组的肉眼完全切除率分别为72.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LS术后复发率高,肿瘤分化程度和肉眼完全切除是影响RPLS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联合周围脏器的肿瘤切除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完全切除率.

  • 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与肌腱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致成;顾岩

    目的: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与肌腱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其在修复腹壁缺损时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制作SD大鼠腹壁缺损模型,应用所构建的组织工程支架修补缺损,术后4周取样进行大体观察,检测组织学及力学性能.结果:组织工程支架修补术后的SD大鼠无腹部裂开及疝发生,支架与腹腔内脏器有轻微粘连;HE及Masson染色发现支架与肌肉组织交界区有显著新生血管出现及肌肉组织长入.力学性能检测显示组织工程支架的力学强度显著大于SD大鼠腹壁肌肉强度.结论:构建组织工程支架可有效修补大鼠的腹壁缺损.

  •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和迁徙的影响

    作者:冯浩;王蒲雄志;陆爱国;韩丁培;王菲楠;陈雪华;赵红超;宗雅萍;郑民华

    目的: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 RRM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和迁徙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测组织中RRM2的表达.用siRNA转染RRM2高表达的细胞株HCT116以验证干扰效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评估转染后癌细胞迁移能力.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中RRM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相关性;在结直肠细胞株中,HCT116细胞RRM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高,用干扰效率高的siRNA下调RRM2表达可以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在Transwell迁徙实验中,RRM2干扰组穿膜细胞数为(11±2)个,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9±4)个]和空白对照组[(23±3)个](p<0.01).结论:数据显示RRM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且在结肠直肠癌进展和预后发挥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评估结肠直肠癌进展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

    作者:赵任;李菁

    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愿望从原来的强烈保肛转向理性.从事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的医师也客观地看待腹腔镜与开腹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符合肿瘤根治、减少手术创伤、兼顾保肛和生活质量原则,而非一味追求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首先必须遵循肿瘤根治原则[1],包括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肿瘤操作的无瘤技术,及足够的切缘与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在根治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微创的手段保全排便控制功能,包括良好的括约肌功能、完整的肛管皮肤以保留便意、粪便储存功能及鉴别排便排气功能,而不仅是形式上保留肛门排便.其适应证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作者:傅传刚;王颢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一直是结肠直肠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直肠癌术前分期、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浸润转移规律、手术器械、手术技术等相关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许多观念得到改变,使手术方式不断革新,显著提高了保肛成功率,且降低局部复发率.直肠癌术前分期研究直肠癌术前进行相关检查,评估肿瘤分期,然后根据分期选择佳治疗方案,可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具体而言,就是选择部分早期肿瘤病人进行局部切除(内镜下或经肛门);而对于局部晚期的病人,可以先行新辅助放、化疗然后进行手术,通过这两种途径提高保肛率.准确的术前分期评估是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肛手术的基础.

  •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的泌尿及性功能保护

    作者:池畔;陈致奋

    中、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手术在引入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概念之后,病人的局部复发率及远期生存率得到大大提高.进一步应用新辅助放化疗技术后,中、低位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可控制在5%以下,5年生存率高达80%.在获得良好的肿瘤学疗效后,直肠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外科医师和病人关心的问题.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手术中的初衷是期望给予病人微创治疗,并获得佳生活质量.目前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微创优势及良好的肿瘤学疗效已获得很多临床试验的证实[1].2012年版的直肠癌NCCN指南已将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列入外科治疗原则正文中[2],但仍建议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好在临床试验中应用,其依据之一是在腹腔镜手术中,与泌尿及性功能密切相关的自主神经受损率高,未显示更大的生活质量优势.

  • 微创外科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卫星;陈春球

    自100多年前Miles创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以来,虽然其疗效得到肯定,但不少病人因手术要切除肛门而产生恐惧.吻合器的出现以及手术技巧和器械的不断改进,使直肠远端吻合的操作更简单易行,保肛的成功率也明显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除了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以外,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后联合吻合器械的应用也使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很多临床研究已证明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能有效控制局部复发并提高生存率,同时也可通过肿瘤的降期作用提高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 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念

    作者:王锡山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70%[1].目前,外科手术仍是唯一可能治愈直肠癌的手段,虽然对低位直肠癌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但保肛手术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治疗手段的进步,要求外科医师一方面对肿瘤进行彻底切除;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术后控便功能,即遵循功能外科的原则,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双吻合器技术和腹腔镜手术极大地推动了保肛手术的进步,同时也涌现了很多新的理念,笔者将对保肛手术的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 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

    作者:张永昶;王明亮;郑民华

    食管裂孔疝是指食管、食管胃连接部或部分胃组织通过食管裂孔突入胸腔的疾病.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常见的一种,占90%以上.食管裂孔疝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尤其是肥胖的经产妇)多于男性.腹腔内压力增高,是引起食管裂孔疝的常见因素,如妊娠后期、肥胖症、腹水、腹腔内巨大肿瘤、剧烈的咳嗽和呕吐、频繁的呃逆、习惯性便秘等均可使腹腔压力大于胸腔压力,导致腹腔里的胃囊通过食管裂孔向上突入胸腔而形成食管裂孔疝.据文献报道,国内外发病率有一定差异.西方国家尸检资料发现40岁以上者大约有30%存在食管裂孔疝,国内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病人中食管裂孔疝占5%~20%,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增高.食管裂孔疝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中常见的诊断[1-2].病人常伴有胃食管反流、吞咽困难、溃疡和贫血.手术被认为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佳方法,而对于手术修补方式目前还存在争议[3].

  • 胰腺囊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峤;孙勇伟

    胰腺囊性肿瘤也称为囊性胰腺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5%[1].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增多,在过去10年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胰腺囊性肿瘤在病变性质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肿瘤形态及上皮细胞的特征,将胰腺囊性肿瘤分为3类,即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及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esudopaplillary tumor,SPT).2000年,WHO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分类作出了修改,重新分为3类,分别为SCN、MCN和IPMN,SPT不再属于胰腺囊性肿瘤[2].

  • 乳腺导管内癌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翁一鸣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即导管内癌,作为一种早期乳腺癌,具有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1],根据新报道,有11.2%的DCIS病人在10年内发展为浸润性癌,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2].与浸润性癌相比,DCIS病人的死亡率非常低[3],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检查方式的出现及检查方法的进步,DCI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本文就DCIS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 维生素D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唐炜;陈小松;沈坤炜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的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有关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基础临床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近期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及病人的预后相关,为我们预防乳腺癌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就此方面研究综述新进展.维生素D的抑癌机制人体主要通过日光照射获取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D,在皮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亦可通过食物获取维生素D,如鱼、鸡蛋、牛奶等.体内维生素D首先在肝脏中转变为25羟维生素D,是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存在形式,继而在肾脏中转变为体内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a,25-(OH)2D3(1,25-dihydroxyvitamin D),从而达到调节体内钙离子浓度及促进骨骼钙化的作用.人体内的1a,25-(OH)2D3的生物活性主要由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VDR广泛分布于正常的上皮组织细胞,如乳腺、甲状旁腺、骨骼、肌肉、皮肤细胞和腺垂体等部位[1],受体-配体结合后的VDR通过对下游靶基因进行调控,继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 小肠黑素瘤致肠套叠1例

    作者:陈俏峰;黄循波;王天翔

    小肠黑素瘤十分少见,发病率极低.国外仅有数十例报道,国内发病率亦非常低,仅不到20例报道.我科近发现1例小肠黑素瘤致肠套叠病人,现报道如下.病例:男,69岁.因反复左侧腹胀痛1个月,加重2d入院.体检发现病人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明显黑痣;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下腹可触及6 cm×5 cm大小包块,质韧,活动度好,界限不清,持续存在,双下肢无水肿.病人无既往手术史.入院后查大便隐血为(+),胸部正位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胶囊内镜检查提示小肠黏膜隆起病变,性质待定.CT扫描示左下腹小肠内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阴影,肿块与近端小肠肠管及系膜一起套入远端小肠肠管内形成同心圆样"靶征"(见图1).诊断为小肠肿瘤致肠套叠.

    关键词: 小肠 黑素瘤 肠套叠
  • 直肠癌外科治疗理念的发展

    作者:郁宝铭

    直肠癌始终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其变化巨大,但留待解决的问题仍不少.每一次的发展都源自治疗理念的更新.直肠癌根治手术范围的确立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从19世纪初采用局部切除术至1908年Miles提出腹会阴直肠切除术,确立了根治性切除的理念,这是外科治疗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腹会阴直肠切除术作为金标准已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还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二是5年生存率徘徊不前.在随后的数十年中,学者们围绕这两大难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针对提高生存率,人们首先想到从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着手,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手术范围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5年生存率却未见改善.

外科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