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林言箴;李宏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作者:邓磊;林擎天;金立;侯宝生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25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69(56~79)岁.上腹正中切口疝3例,下腹正中切口疝11例,经腹直肌切口疝6例,麦氏切口疝5例.腹直肌鞘前和腱膜前网片修补术16例,腹膜前肌鞘后网片修补术7例,腹腔内网片修补术2例.结果:4例皮下积液经及时穿刺抽液后治愈,本研究25例均一期愈合.经1~3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对腹壁切口疝采用网片修补,效果良好.

  •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作者:范志远;江潇;严超;陆勇;刘炳亚;燕敏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多排螺旋CT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从PubMed、EMBASE、Elsevier、Wiley InterScience、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系统检索获取1997年至2012年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0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41项研究,合计5 767例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①PET对N0诊断灵敏度高,EUS、MSCT、MRI的灵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SCT与MRI对N0诊断特异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低.②EUS与MSCT对N1诊断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与PET较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对N1诊断特异度高,MSCT次之,EUS 、MRI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③MSCT对N2/3诊断灵敏度高,余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与EUS对N2/3诊断特异度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SCT次之,MRI低.④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能力(总体N分期)方面,MRI与MSCT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低.PET特异度高,MSCT与EUS次之,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低.⑤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诊断的AU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位于0.70~0.90.结论: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虽有差异,但综合诊断效能间无统计学差异,均拥有中等诊断价值.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亮;徐建波;吴晖;张常华;彭建军;杨东杰;何裕隆

    目的:比较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PAND)与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分析D2+PAND的胃癌根治术160例,为D2+PAND组,选择同期施行胃癌D2手术病人160例,作为对照组(D2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情况.结果:D2+PAND组和D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9.9± 102.4) min和(266.7±90.6) min,平均输血量分别为(564.7±752.5) mL和(459.3±473.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PAND组和D2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4.8±7.4)个月和(53.8±4.9)个月(P=0.105),中位生存期为36.4个月和23.4个月(P=0.123),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分层分析显示胃癌T4期病人D2+PAND组和D2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8.1±4.6)个月和(17.2±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合并第2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0.8±5.7)个月和(12.6±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2+PAND可改善T4期和存在第2站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病人的预后.

  • 荟萃分析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蔡强;吴健;蔡劬;蒋兆彦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卡培他滨(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中含CAP,对照组不含CAP的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者分别检索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0软件对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3/4级毒副反应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终入选6篇RCT,共1 269例,其中CAP治疗组669例,对照组60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了OS(HR=0.84,95% CI:0.74~0.95,P=0.006)、PFS(HR=0.83,95% CI:0.74~0.93,P=0.001)和ORR(OR=1.51,95% CI:1.08~2.12,P=0.02).在毒副反应方面,除了手足综合征在治疗组中相对发生率较高(P=0.001),其他3/4级毒副反应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亚组分析中,治疗组为CAP联合吉西他滨(GEM),对照组为GEM单药治疗,共入选3篇RCT,共935例,分为CAP-GEM组468例,GEM单药组467例.与GEM单药化疗相比,CAP-GEM显著提高OS(HR=0.85,95% CI:0.74~0.98,P=0.03)、PFS(HR=0.80,95% CI:0.71~0.91,P=0.000 9)、ORR(OR=1.53,95% CI:1.04~2.24,P=0.03).CAP-GEM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手足综合征方面发生率增高,其余3/4级毒副反应较GEM单药均无明显增高.结论: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进展期胰腺癌OS,改善了PFS和ORR.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鑫;王文瑞;李健文;王骥;孙晶;张晨波;张云;郑民华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TAPP治疗的245例(262侧)复发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262侧复发疝分为4种类型: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疝78侧(29.8%),平片修补43侧(16.4%),网栓平片修补107侧(40.8%),腹膜前修补34侧(13.0%).结果:缝合和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均通过TAPP完成治疗,无中转;网栓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中有2侧TAPP中转为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1.9%);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中有12侧中转为IPOM(35.3%).平均手术时间为(38.7±13.7)min(含对侧初发疝修补时间),术后无病人应用镇痛剂,术后第1天平均疼痛分数为2.5±0.9,术后平均住院(1.6±1.2)d,2周内全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1例于术后6个月复发(04%).术后累计并发症发生27例(11.0%),依次为血清肿17例(7.0%),尿潴留6例(2.4%),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1.2%),麻痹性肠梗阻1例(0.4%).结论:TAPP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有效术式,具体操作可根据前次手术方式,对肌耻骨孔或腹壁缺损进行修补.对于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术前需做好行IPOM的准备.

  • C/EBPα在结肠直肠癌的表达及对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米兰;孙晶;高耀辉;胡凯;黄傲;赵红超;全应军;郑民华;王明亮

    目的:检测C/EBPα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下调C/EBPα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EBPα在结肠直肠癌组织及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EBP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Western印迹法筛选C/EBPα,发现SW620为高表达C/EBPα肠癌细胞株.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中C/EBPα表达后,利用CCK8和流式分析技术检测SW620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C/EBPα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下调C/EBPα表达抑制SW620细胞株增殖(P<0.05),促进SW620细胞凋亡(P<0.05),并使SW620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结论:C/EBPα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下调C/EBPα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 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蒋晓;王振乾;黄河;种景贵;王莉琴;翟东;邵堂雷

    目的:探讨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41例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病人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24例为非困难气道,17例为困难气道,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均成功.41例切除标本称重为(1 711±188)g.1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9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为毒性甲状腺肿.41例均无术后永久性声音嘶哑和低钙血症.仅有2例术后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结论:对于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术前给予充分评估麻醉风险、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可以避免围手术期风险.

  • 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郁林海;顾春飞;冯林松;褚永悦;朱海峰;方胜利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2月90例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人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48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A组),42例行T管引流(B组).记录各种临床指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恢复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低于B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优于T管引流,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 乳腺空芯针活检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的病理低估研究

    作者:孙龙;陈小松;吴佳毅;黄欧;梁跃;朱丽;何建蓉;李亚芬;陈伟国

    目的:计算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诊断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病人的病理低估率.分析病人临床及影像学信息,探讨低估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中心60例CNB诊断为ADH病人.定义病理低估为CNB是ADH但切除活检诊断是恶性的.以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低估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60例CNB诊断为ADH病人的病理低估率为65.0%(39/60).乳腺X线检查发现恶性征象的微钙化(OR=7.988,95%CI:4.997~12.810,P=0.001)、乳腺X线检查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 ≥4级(OR=10.875,95%CI:2.747 ~43.051,P<0.001)和乳腺磁共振检查BI-RADS 5级(OR=10.000,95% CI:1.183~84.504,P=0.034)是提示病理低估的预测因素,其中乳腺X线检查发现恶性征象的微钙化(OR=5.613,95%CI:1.032~30.539,P=0.046)是提示病理低估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NB诊断为ADH病人的病理低估率较高,需考虑予以手术切除活检.特别是伴有危险因素的病人,更应重视.乳腺磁共振对ADH的病理低估有一定预测作用.

  • 胃癌肝转移的外科综合治疗

    作者:陈凛;李佶阳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占第2位,尤其在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高发[1-2].由于胃癌细胞自身的生物学异质性,即便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晚期胃癌仍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其转移复发途径主要有: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复发、腹膜种植和血行转移.根据癌细胞转移的解剖/机械假设学说[3],胃癌细胞血行转移到达的第一个靶器官应是肝脏,其次是肺[4-5].

  • 胃癌转移复发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李伟;刘天舒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中46.8%发生在我国.由于早期诊断率低,我国大部分胃癌病人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但除了T1期胃癌病人根治术后可有很长的生存时间外,即使接受D2根治手术,进展期胃癌病人仍有40%以上发生复发[1-2].对于转移复发的病人,推荐姑息治疗.

  • 诊治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正纲

    近20年来,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内镜下早期胃癌黏膜下切除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已逐渐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将胃癌D2根治术作为我国胃癌的标准术式也形成了普遍共识.规范的胃癌D2根治术和胃癌扩大根治术旨在彻底清扫转移淋巴结,其优势表现在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术后因淋巴结转移而引起的肿瘤复发比例明显降低,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同时,微创外科手术不但能降低病人的手术创伤程度,使术后恢复过程缩短,且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和范围方面已与开腹手术相似.若要进一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应重点关注胃癌的转移复发,特别是腹膜转移复发.

  • 胃癌转移复发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何裕隆

    胃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范围新发胃癌近百万例,其中接近50%发生在中国[1].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预后较好,但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率低于10%,绝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即为进展期[2].目前外科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3].日本胃癌研究会将胃癌复发分为:残胃复发、局部(手术区域)复发、腹膜复发、肝转移、肝脏以外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复合性转移和其他8种形式.该分类较繁琐,临床实践中常将胃癌复发分为残胃和手术区域的局部复发、腹膜复发和血源性复发3种类型[4].胃癌术后复发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胃癌复发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理论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复发性胃癌的外科治疗观念发生了变化,某些病例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复发性胃癌外科治疗将成为胃癌治疗领域的新课题.

    关键词: 胃癌 转移 复发 手术
  • 胃肠道间质瘤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超杰;张子臻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目前靶向治疗为成功的实体肿瘤之一.鉴于其生物学行为的复杂多样性,准确判断其危险程度及预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尤为重要.MicroRNA(miRNA)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标志物,与GIST的发生、发展及病人预后密切相关.研究GIST相关mi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将有助于GIST致病机制的深入挖掘,同时对GIST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孙康

    原发性肝癌居所有常见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高居第3位[1-3].我国肝癌发病率为28.71/105,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10.04%);死亡率居第2位(14.42%)[4].由于肝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癌细胞生长迅速等特点,导致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30%[5].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消融及肝动脉栓塞术等治疗具有一定的适应证,肿瘤残留与复发严重影响疗效.因此,深入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潜在的关键性分子靶点,研发新型有效治疗肝癌的药物是肝癌防治的关键所在.

  • 血管增生及其信号通路在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

    作者:段明

    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很高.2008年卫生部的乙肝流行病调查显示,全国60岁以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病人约2 000万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慢性乙肝病人25%~ 40%终发生严重的肝硬化,30%肝硬化病人终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肝硬化PHT目前仍是医学上比较棘手的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血管增生在肝硬化PHT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本文就血管增生在肝硬化PHT高动力循环形成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低氧诱导因子1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理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云扬

    我国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高发地区,每年因肝硬化死亡的人数高达数十万.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虽然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确定性治疗方法,但当前供肝严重匮乏.尚缺乏有效而又能广泛推广的治疗手段.因此进一步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机制,探索预防或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靶点尤为重要.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参与调节肝纤维化、血管生成及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就HIF-1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旨在探索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靶点.

  • 腹腔内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倪震天

    胃癌是全球致死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而胃癌发生腹膜转移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胃癌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则临床病理已属Ⅳ期,提示预后极差,通常中位生存期仅为3.5个月,即使切除原发肿瘤,中位总生存期也仅为9.5个月[1-2].因此,对于胃癌腹膜转移复发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难题,亟待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胃癌病人整体疗效.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腹腔内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在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复发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慢性结肠套叠腹腔镜手术治疗(附1例报告)

    作者:吴浩旋;季晓频;赵任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临床上少见,并发结肠套叠、需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更少,尚无腹腔镜下治疗PJS并发结肠套叠的病例.2013年我院外科确诊并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男,23岁.病人2000年(10岁)时无明显诱因下便血,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行息肉摘除术.此后每年复查肠镜随访至2005年.2012年(22岁)再次便血,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32cm乙状结肠及其远端见散在息肉,其中大者距肛门4 cm,直径3 cm.外院于全麻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腺瘤伴轻度异型增生,术后便血情况好转.2013年9月(23岁)再次出现便血,色鲜红,粪便中有血凝块,伴有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有排气,近日出现头晕、短暂黑曚.2013年10月入我院外科治疗.

  • 侧入路切除复发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附1例报告)

    作者:李超飞;王俊青;丁家增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目前治疗以随访观察为主,手术指征主要为巨大结节伴压迫症状或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上,复发的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较为少见.由于初次手术对解剖结构的破坏,加之巨大甲状腺结节对周边组织的压迫移位.手术难度大.

  • 进一步重视胃癌转移复发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朱正纲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发现胃癌病人40余万例,几乎占全球发病者的一半.然而,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我国早期胃癌平均诊断率不足15%,绝大部分病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另一方面,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等专家委员会经常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学习,不断更新与提高我国胃癌规范化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使胃癌病人的预后有所提高.在部分医疗中心,胃癌病人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