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林言箴;李宏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Ezetimibe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启晗;孙海东;蔡劬;胡海;韩天权;蒋兆彦

    目的:探讨ezetimibe(Eze)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chow)组、成石饲料喂养(LD)组和成石饲料加Eze组[Eze 5 mg/(kg·d)灌胃].饲养8周后收集血清、肝脏、小肠和胆囊.观察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形成情况.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胆汁成分、肝组织胆固醇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肝脏和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chow组小鼠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形成.LD组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率为100%.Eze组完全无结石形成.Eze组小鼠小肠胆固醇吸收率(9.29%±4.32%),较LD组(58.62%±3.10%)和chow组(56.42%±2.67%)均显著降低(P<0.01).LD组血清胆固醇[(4.99±0.5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2.92±2.39) mg/g]均较chow组[(2.87±0.06) mmol/L和(2.45±0.08) mg/g]显著增加(P<0.05).Eze组血清胆固醇[(1.11±0.1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70±0.07) mg/g]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5).LD组小鼠胆汁胆固醇含量[LD组(10.87±1.46) mmol/L比chow组(3.67±0.58)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LD组(1.42±0.19)比chow组(0.59±0.02)]显著增加.Eze组胆汁胆固醇含量[(2.72±-0.29)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0.57±0.07)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Eze抑制小肠胆固醇肠道摄取,具有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

  • 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

    作者:吕恬;王琳;应夏洋;陈曦;狄忠民;匡洁;严佶祺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6年4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探查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并采用纳米活性炭进行辅助示踪.将入喉处淋巴结与中央区其他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喉返神经人喉处淋巴结检出率为5.85%(35/598),肿瘤转移率为2.51%.该处淋巴结检出中,15例有转移,20例未转移.该处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直径、位置和数量,肿瘤数量为其独立影响因素.该处淋巴结阳性病人中,石蜡病理检查证实伴有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4例(93.3%).7例(1.2%)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发生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完整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应清扫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淋巴结.

  • 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附3例报告)

    作者:于起春;殷剑光;尚艳红;邱伟华;谈坚

    目的:探讨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macro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MFPT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MFPTC病人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MFPTC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强回声,血流丰富.显微镜下可见巨大滤泡,腔内富含胶质.滤泡上皮细胞核被挤压呈立方至扁平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其他类型PTC相同.MFPTC的肿瘤上皮细胞CK19、galectin-3、HBME-1呈弥漫或部分阳性.结论:MFPTC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容易漏诊.结合临床资料,独特的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基于胃十二指肠重叠法三角吻合的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附2例报告)

    作者:严超;刘文韬;杨中印;倪震天;徐玮;毕任达;郑亚南;华子辰;朱正伦;冯润华;姚学新;陈明敏;李琛;燕敏;朱正纲

    目的:探讨基于胃十二指肠重叠法三角吻合的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例使用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为33岁女性远端胃癌病人,病例2为77岁男性病人.两者均成功完成全机器人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以及胃十二指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手术时间分别为210 min和240 min.术中出血量20 mL和1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枚和24枚.上、下切缘病理检查结果均末见癌残留.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0 d和2.5 d,进食流质时问4d和5d,术后住院6d和8d.两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基于胃十二指肠重叠法三角吻合的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可行且安全,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文武;祁梦之;毛恩强

    目的:评估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是否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临床结局产生有利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7年间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SAP病人共61例,为发病72 h内住院.按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分达标组(38例)和未达标组(23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结果的差异.结果: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数据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达标组24 h静脉输液量显著多于未达标组[(5 493±1 887) mL比(3 967±1 203) mL,P<0.05].达标组总体死亡率(18.4%)显著低于未达标组(47.8%)(P<0.05).7d内达标组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1.1%比60.9%,P<0.05)、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23.6%比56.5%,P<0.05)显著优于未达标组.但两组病人在机械通气时间(P=0.23)、7d内呼吸功能衰竭(P=1.00)和循环功能衰竭(P=0.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可显著降低SAP病人的总死亡率、7d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

  •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初步研究结肠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敏感性

    作者:陈献则;程兮;吴浩旋;张弢;季晓频;赵任

    目的: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初步筛选并鉴定结肠直肠癌病人术前新辅助治疗效果相关基因,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为进一步阐明结肠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22例接受标准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结肠直肠癌病人,根据肿瘤消退评级分为敏感组9例,不敏感组13例.提取肿瘤组织RNA,构建转录组文库,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等相关手段,筛除错误发生率(<0.05)的基因后对比组装,对得到的转录组样本进行分类和注释.对差异表达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初步建立结肠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敏感性基因数据库.从22例转录组标本中,发现89个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上调,112个基因出现显著下调.结论:高通量测序分析提示,这些基因表达变化可能与结肠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 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金龙;陆美玲;陈影;赵冰;毛恩强;陈尔真

    目的: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与机制.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SAP+胆汁外引流组(SAP+BT-ED组)、SAP+BTED+锌原卟啉组(SAP+BTED+ZnPP组).ZnPP是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特异性阻断剂,抑制HO-1的表达.造模24 h后取肺组织和血液备用.采用Schmidt评分标准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蛋白质水平表达.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计算肺组织干湿比.结果:SAP+BTED组大鼠肺组织Schmidt评分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BTED使肺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基因表达水平、MPO含量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SAP+BTED组大鼠干湿比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大鼠(P<0.05).当应用ZnPP时,BTED引起大鼠的这些效应则消失.结论:BTED通过HO-1通路减轻SAP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水肿.

  • 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冯浩然;匡洁;程兮;金志坚;杨卫平;邱伟华;谈坚

    目的:研究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CN)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在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27例术中使用CN(CN组),2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CN组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切除淋巴结转移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77).CN组清扫的240枚淋巴结中,176枚(73.33%)染成黑色,其中42枚(23.86%)有转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CN组3例发现甲状旁腺组织,对照组9例发现甲状旁腺组织(P=0.041).CN组3例,对照组10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尸=0.021).两组病人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80).结论:在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CN对病人有益处,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维持病人术后血钙、磷代谢稳定.

  • 克罗恩病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李幼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尽管内科治疗取得极大进步,但仍有70%的CD病人因并发症而需手术.小肠或回结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而次全结肠切除术后可高达50%~60%[1-2].C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营养不良是其重要原因.因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CD治疗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管理

    作者:许媛

    原发疾病与各类损伤造成的急性打击是导致外科重症病人代谢与营养改变的首要因素.患病后的营养不良与营养风险均明显升高,而手术及患病后饥饿与营养摄入不足,仍是当今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近年RCT研究对各类重症病人代谢与营养供给特点的认识不断更新.基于病理生理变化与器官功能特点的营养支持才能获得有益于预后的效果.患病前营养基础、疾病特点、损伤的严重程度、器官功能及治疗选择等,均是合理制定营养支持策略所需考虑,而加强评估、恰当供给与过程管理是实现佳营养治疗效果的关键.

  • 再谈营养支持对外科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许静涌;韦军民

    营养支持疗法的目的,包括营养补充、营养支持及营养治疗三方面,在外科领域以营养支持为主.2016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的名词规范及指南提出医学营养疗法的概念,是从应用方式角度,与膳食相对应,包括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三部分[1].早的营养支持基于解决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也称为“外科营养”.营养不足是外科病人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外科医师一直致力于规范地应用营养疗法以改善临床结局,使病人受益.本文从营养支持的历史、效应及结局指标的变迁,结合指南共识的推荐,论述营养支持对于外科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 肠道微生态干预慢性病发展的新认识

    作者:秦环龙;孔程

    肠道营养的发展可追溯到1956年.Greenstein等[1]发明了一种水溶性合成饮食,包含必需氨基酸、脂肪、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盐和葡萄糖,旨在解决能源物质的需求.当时已认识到营养的供给不可缺少,但其对肠道的影响知之甚少,并未将其置于重要的位置.直到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肠道菌群移位,从而理解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肠道成为研究焦点.随后Wilmore等[2]提出,肠道作为应激时中心器官,肠道细菌移位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骨骼肌含量在营养状况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吴国豪

    营养状况评价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适的营养评价方法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评估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骨骼肌是人体大的组织和器官系统,是机体蛋白质的主要存在形式.近年研究发现,通过骨骼肌含量可有效地评估病人的临床结局.

  • 肿瘤病人的肌肉减少症及防治

    作者:余震;叶小军

    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以年龄相关的全身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肌量和肌力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1].研究发现,在20岁之后的40~60年间,骨骼肌肌量下降可达40%[2].然而,年龄并不是导致肌肉减少症的唯一因素.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肌肉废用、创伤等均可导致肌肉减少症的发生[1].肌肉减少症可致身体活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受损,进而引发摔倒、骨折和身体残疾[3],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心肺功能受损[4],甚至导致死亡[5].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肌肉减少症对肿瘤病人术后临床结局有着重要影响[6-10].

  •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作者:陆炎;杨民;吴小忠;强济华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即切口感染,是外科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1].Ⅰ类切口手术是清洁切口手术,一般情况下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闭,是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控的重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对普外科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手术、乳腺手术、下肢静脉手术为主的Ⅰ类切口在围手术期应该不用或严格限制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本研究对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前、后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前、后SSI发生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天数的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

    作者:庞澄宇;陈俏峰;黄循波;邱青青;周儒;王明亮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其中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罕见,包括血友病A[因子(F)Ⅷ缺乏]、血友病B(FⅨ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FⅡ、FⅤ、FⅤ+FⅧ、FⅦ、FⅩ、FⅪ和FⅩⅢ缺乏.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外伤性出血,手术风险大,常被列为外科手术的禁忌证.2015年以来,我院联合瑞金医院血液科针对3例患有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通过术前诊断以及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补充,确保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取得良好的疗效.

  • 全肠内营养诱导儿童克罗恩病缓解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黄雨桦;李幼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疾病缓解和复发的交替[1].约有1/4的克罗恩病病人在儿童时期即被确诊[2].当前,克罗恩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诱导并维持缓解和预防复发[3].其中激素是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的重要药物.相比于成人,儿童克罗恩病的病变通常更广泛,病情也更严重.疾病本身和激素的长期使用常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以及骨密度减低等并发症.因此,激素并非克罗恩病患儿诱导缓解的首选.营养治疗由于兼具诱导疾病缓解和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其在儿童克罗恩病治疗中日益被重视[4-6].多项荟萃分析表明,全肠内营养(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EEN)具有与激素相当的诱导儿童克罗恩病缓解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7-8].因此,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9]和欧洲炎症性肠病学会(ECCO)[10]均推荐EEN为儿童活动期克罗恩病诱导缓解的一线方案.

  • 胃癌根治术联合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Maneesh K.Beeharry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排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通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30%的病人确诊时已有局部扩散的征象,另有30%的病人胃癌确诊时已出现转移[1-2].胃癌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探索安全有效并能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对潜在或伴有腹膜播散的胃癌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较少,其预后差.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虽然在预防和治疗胃癌腹膜播散的价值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因潜在安全性和技术等问题悬而不明,在临床未被普遍应用.本文对胃癌根治术联合HIPEC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潜在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优化HIPEC在胃癌术中的应用.

  • 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手术中的意义

    作者:冯雯卿

    直肠癌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自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和双吻合器等技术应用以来[1],直肠癌病人保肛率和生存率得到改善.在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中,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17%[2].吻合口漏作为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可能造成较差的预后.以往为保证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彻底,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e artery,IMA)根部,不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目前有研究认为,LCA血供吻合区域肠段,其结扎与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p1.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中、小动脉周围淋巴结完全清扫已不是难点,故对手术中是否保留LCA出现争议.现将IMA不同处理方式的优缺点综述如下,讨论术中保留LCA的临床价值.

  • 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肿瘤定位方式探讨

    作者:钟云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结肠直肠癌是一种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3位[1].对于结肠直肠癌的治疗,外科干预一直是发展重点,其手术方式及操作技术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与不断的创新.同时微创技术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青睐.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疼痛较轻且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短期效益显著.多年来的数据与经验表明,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和手术安全性,以及病人总生存率、无病生存时间并局部复发率与传统手术并无显著区别[2].

  • 外科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干预:多视角认知与多模式践行

    作者:曹伟新

    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是临床常见问题.10%~20%的肿瘤病人死亡归咎于营养不良而非肿瘤本身.严重的营养不良可影响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及其临床结局.尽管如此,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中仅30%~60%接受营养干预;还有相当比例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1].究其原因,除部分受制于原发疾病或多病共存的复杂性,还可能源于临床医师对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高估或忽视,或医师判断为营养不良而病人却低估营养不良的存在和忽视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因此,从不同视角认识与肿瘤代谢所致的全身和局部影响及手术创伤等相关的营养受损因素,有助提高认知,防止对营养不良的延迟判断和干预,促进临床医师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形式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干预,终使病人获益.

外科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