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老年患者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张兴华;朱兴雷;邵建华;王金峰;王克平;许法运;唐元升;陈良华

    目的 降低老年患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并发症.方法 对57例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二尖瓣导向探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二尖瓣口等.结果 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 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状况分析

    作者:汪德娴;毕艳;李湘燕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为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在我院诊断的、偶测血压不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43例和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取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收缩压负荷值(24 h SPL)、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24 h舒张压负荷值(24 h DPL)、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PL)、白天平均舒张压(dMDP)、向天舒张压负荷值(dDPL)、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PL)、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PL),对受检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24 h MSP、dMSP、nMSP、24 h SPL、dSPL及nS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杓型血压及血压波动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4 h MDP、dMDP、nMDP、24 h DPL、dDPL、nD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出现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血压波动,故控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首先控制高血压,调整其异常的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血压节律的异常.

  • 冠心病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Nε-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变化

    作者:许顶立;刘艳玲;孟素荣;翁昌鸿;刘志强;刘伊丽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Nε-羧甲基赖氨酸(CML)的水平.方法 采用抗戚蓝蛋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KLH-AGE)抗体竞争ELISA法,对33例冠心病患者、1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及38名正常人血清中CML进行定量观察.结果 33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均测得CML,正常对照组中仅3名血清CML含量>0.1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ML水平为(0.92±0.61)mg/L,较单纯高血压[(0.23±0.16)mg/L]或单纯冠心病[(0.44±0.47)mg/L]患者明显增高(P<0.01,P<0.05).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ML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ML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血清CML含量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晚期糖基化反应水平的生物学指标.

  • 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

    作者:荆清;秦永文

    目的 克隆并表达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cDNA,为高效获得大量蛋白、制备抗体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人cTnI基因,重组构建pcDNA3-cTnI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并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特异性cTnI蛋白表达.结果 克隆了cTnI的全长基因,构建了pcDNA3-cTnI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地在真核细胞中获得了蛋白表达.结论 所表达的蛋白证明具有正确的cTnI免疫原性,为规模化制备cTnI蛋白奠定了基础.

  • 培哚普利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罗明;宋浩明;邓兵;邓南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校正QT离散度(QTcd)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雅施达)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将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安慰剂组26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及安慰剂口服治疗6周,并对治疗前后的QTc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醛固酮(Al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指数(WM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者的QTcd、AngⅡ、Ald及WMI均明显升高,LVEF下降.经培哚普利治疗后,QTcd、AngⅡ、Ald及WMI均明显下降,LVEF改善.QTcd与AngⅡ、Ald及WM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418,P<0.01;r=0.215,P<0.05;r=0.487,P<0.01),QTcd与LVEF存在负相关(r=-0.372,P<0.01).结论 老年AMI患者QTcd明显升高;培哚普利能改善QTcd,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功能有关.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狭窄程度的影响

    作者:巩维如;石怀银;吴昊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尸检冠状动脉完整剥离后连续取材,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及HE染色,光镜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选取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等相匹配的21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结果 21例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共1076个冠状动脉取材块中,4级狭窄549块(51%),3级狭窄366块(34%),2级狭窄140块(13%),1级狭窄21块(2%).而21例对照组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1020个冠状动脉取材块中,4级狭窄449块(44%),3级狭窄377块(37%),2级狭窄163块(16%),1级狭窄31块(3%).21例糖尿病组病例中18例在冠状动脉内检出血栓,而对照组有19例.糖尿病组1076个冠状动脉组织块中,粥样斑块(指脂质中心超过斑块的40%)占57%,对照组1020个组织块中,粥样斑块占49%.结论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影响,但与非糖尿病病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Ⅱ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30例分析

    作者:白晓宁

    目的 研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头颅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肾脏、视网膜、周围神经等微血管病变患者经MRI检查均发现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存在.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腔隙产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新通;詹国华;郑芷萍;王硕

    目的 评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95年3月至1999年6月收治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9)岁.发病时间<6 h者57例,6~9 h 4例,9~12 h 1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1例).用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急性期并发症,采用Barthel指数及死亡率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溶栓组急性期出现大量脑出血、全身性出血及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3%、19%和26%.随访3个月,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栓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3个月时的预后;溶栓治疗的急性期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较高.

  • 脑卒中与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宿英英;车林海;王海燕;毛薇

    目的 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2~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I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67±8)岁;脑卒中未并发ALI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以及急性期脑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龄、意识障碍、哥拉斯格-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鼻胃管饲、下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等是ALI的重要危险因素;性别、脑卒中类型、病前呼吸道疾病史和有无呕吐无统计学意义.ALI组入院第1天(脑卒中发病第1~3天),ALI的发生率为19%,入院第3天增至81%,第5天高达95%.给氧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ALI的重要指标;给氧治疗后,用氧合指数(PaO2/FiO2)反映ALI状况更为准确合理.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脑功能损伤严重或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ALI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

  • 降纤酶对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戚晓昆;王湘庆;钱海蓉;刘鹏;冯大刚;邵翔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男性54,女性28,年龄55~8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52例,川芎嗪组30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的检测.另有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后改用降纤酶治疗.结果 降纤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短,显著优于川芎嗪(P<0.01).降纤酶组治疗后FIB下降显著(P<0.01),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降纤酶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川芎嗪组无明显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后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降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 降纤酶对FIB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短期应用较为安全.

  • 钙离子与鼠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关系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勇华;张微微;郝小淑;王伟;王军;谢荣堂

    目的 探讨Ca2+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关系及其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草酸-焦锑酸钾电镜细胞化学技术,从形态学角度在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超微病理变化的同时,直观地了解钙在缺血神经组织的分布,并观察Ca2+拮抗剂的保护作用.结果 脑出血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有肿胀表现,细胞内可见多量Ca2+颗粒.钙拮抗剂治疗组细胞病理变化显著减轻,钙分布明显减少.对照组偶见Ca2+颗粒.结论 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水肿和继发性缺血,细胞内Ca2+稳态失调在神经细胞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出血 病理学
  • 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与P53的关系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方瑗;童萼塘;孙圣刚;梅元武;曹非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P53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通即刻至72 h脑组织P53基因的表达与凋亡细胞的分布及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缺血2 h及再灌注即刻可见P53的表达和凋亡细胞,P5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高峰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凋亡细胞数高峰在再灌注24~48 h.bFGF组与缺血组相比,6~48 h各时间点P53表达减弱,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P5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外源性bFGF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 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兔后肢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蒙革;朱朗标;余翼飞;王冬青;朱光明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经置入腹主动脉Swan-Ganz导管气囊内注气,建立兔脊髓缺血模型.将实验兔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组和预处理组(各10只),对所有兔缺血再灌注4 h、2 d、5 d时的后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切片观察再灌注5 d后的兔腰髓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兔的后肢神经功能正常,预处理组兔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再灌注5 d后,预处理组兔的生存率(100%)高于缺血组(60%).缺血组兔脊髓病理组织学改变严重,预处理组改变轻微,假手术组无变化.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提高兔脊髓缺血后生存率,且可快速产生保护作用.

  • CD59对补体介导的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素华;马虹;黄守坚;吴楚昆;王锦群

    目的 探讨CD59对补体介导的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豚鼠离体工作心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补体激活组(B组)和CD59干预组(C组),分别接受3%灭活人血浆+酵母多糖、3%人血浆+酵母多糖和CD59+3%人血浆+酵母多糖3种处理,记录各组处理前及处理后15、30、45和60 min的心外膜心电图、心输出量(CO)、左心室大内压(LVPmax)和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并在实验结束时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有无C5b-9、C3a在心肌组织沉积.结果 B组在接受处理后心外膜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心率增加,CO、LVPmax和dp/dtmax均下降,这些变化以处理后45 min明显,A组、C组上述指标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检查:B组可见C5b-9、C3a沉积,C组见C3a沉积,A组未见C3a和C5b-9沉积.结论 激活补体可直接引起豚鼠工作心脏心肌缺血损伤;CD59对补体介导的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培养鼠心脏成纤维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昕;易宗春;辛华雯;戴闺柱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对培养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引起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的原因.方法 培养SD大鼠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以10-8 mol/L AngⅡ或10-8 mol/L醛固酮作用于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得到阳性结果者加其拮抗剂.结果 10-8 mol/L AngⅡ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刺激24 h后,Bcl-2蛋白的表达呈阴性;10-8 mol/L醛固酮作用24 h后,Bcl-2蛋白的表达呈阳性,其受体拮抗剂螺旋内酯可拮抗醛固酮的作用.结论 醛固酮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提示醛固酮有可能通过抑制其凋亡的途径使心脏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这一作用是通过其核受体实现的;AngⅡ无类似作用,其引起心脏成纤维细胞增多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认识

    作者:周冀英;谢鹏;董为伟

    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现代观点认为,脑梗死的发生与粥样斑块的活跃状态密切相关,而与斑块体积大小的关系不大.斑块的不稳定性或脆性决定于斑块内的脂质核心、巨噬细胞及斑块纤维帽.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斑块
  •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叶平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属于核内受体大家族,分为PPARα、PPARβ及PPARγ 3种亚型.PPAR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基因的转录.贝特类降血脂药作为PPARα的配体,特异性地激活PPARα,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明显改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利用的作用.抗糖尿病新药TZD是PPARγ的高亲和力配体,通过激活PPARγ可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动物的高胰岛素血症,减少糖尿病患者高糖血症的发生.

  • 稳定斑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新策略

    作者:梁春;黄高忠;吴宗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侵蚀或破裂继发血栓引起.不稳定斑块的特征包括巨大的脂核、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增多以及较薄的纤维帽.对此进行干预可望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从而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带来新的前景.

  • 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观察分析

    作者:马景林;翟兰兰;朱映红

    1 资料与方法 分析了1985~1995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老年性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并观察到颅脑损伤程度与心电图变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50例患者平均年龄>60岁.其中严重脑挫裂伤16例,硬膜下血肿8例,脑膜外血肿11例,脑内血肿3例,脑干损伤9例,脑室出血3例.所有患者心电图描记均在损伤后10 h内,以后这些患者又都进行了第2次或第3次心电图追踪观察(死亡患者除外).

    关键词: 脑损伤 心电描记术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晓法;黄叶莉;汤千一;吴醒身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迄今所知体内强的扩血管活性多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某些器官组织中,对机体循环稳态调节有重要影响.内皮素(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作用强的生物肽.我们通过测定57名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和31名正常老年对照者血浆CGRP和ET的浓度,求出ET/CGRP比值,以探讨其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

    作者:罗永杰;董巍;杨友松;刘静;刘洁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分裂原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和增强血管通透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对血管闭塞性疾病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我们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与脑脊液(CSF)中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VEGF与脑梗死的关系.

  • 老年人早期心力衰竭的不典型表现

    作者:李书义;卜庆锋;苏峰;李法祥

    老年人发生早期心力衰竭时,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能影响正确诊断和治疗.现将我们近年来遇到的172例分析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 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72例,占同期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总数的37%.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年龄60~88岁;其中冠心病53例(3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8例(28%);高血压心脏病30例(18%),冠心病合并肺心病23例(13%),扩张型心肌病11例(6%),糖尿病性心肌病7例(4%).

  • 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脏器损伤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意义

    作者:郑华光;余霞君;于旗

    1 资料和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资料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合并严重脏器损伤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意义.所有患者符合1978年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60例中,男215例,女45例,平均年龄74岁;合并严重脏器损伤(Ⅲ期高血压)68例,其中心功能不全19例,脑卒中22例和肾功能不全27例.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长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荣欣;李守濂

    肠内营养是老年卧床患者临床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营养治疗是否及时合理,对维持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而卧床鼻饲的老年患者长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30例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QT离散度变化的分析

    作者:杨文红;张绍昌

    1 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有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者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岁.左侧冠状动脉病变19例,右侧冠状动脉病变14例,多支和(或)多灶病变16例.术前心功能Ⅱ~Ⅲ级.30例均在局麻下成功地接受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

  • α-内收蛋白Gly460Tr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赵勇;马丽媛;于丽天;王兴宇;刘力生;Klaus Lindpaintner

    欧洲学者研究发现,α-内收蛋白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有关.由于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对α-内收蛋白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关键词: 脑梗塞 基因
  • 睁闭眼失用症一例报道

    作者:韩杰;梁战华;雷征林;孙晓培

    1 病例 患者 男性,51岁,右利手.以突发左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表达障碍3 h,于2000年3月5日入院.该患者发病当日值夜班,晨6时许准备去洗脸时突然倒地,左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表达障碍,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肌梗死九例报告

    作者:衣晶;张颖;李永杰;黄文;骆晓薇

    急性脑血管病常侵犯植物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脏活动的改变,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临床称为"脑心卒中"或"脑心综合征".我科自1996年4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668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9例,现报道如下.

  • 我对脑梗死病因及防治问题的一些看法

    作者:朱克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多见的一种,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也逐渐增多.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3亿."七五"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986年我国脑梗死年发病率为110/10万人口,按此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40万人患脑血管病,因此而亡故的约40万人.大部分存活者都留有残疾,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所以脑血管病的防治问题已明显的摆到了我们面前.

  •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肺启动机制若干问题初探

    作者:王士雯

    近年来,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作为老年危重医学领域一个重要的临床综合征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人器官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在此基础上慢性疾患使器官功能进一步减退,使机体各器官处于功能不全的临界状态.由于某种并不严重的诱因刺激下,短时间内可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器官序贯性或同时出现功能不全,类似多米诺现象,是导致老年人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肺脏在该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有关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