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的特征和病因分析

    作者:陈红兵;李竹浩;刘刚;张爱武;张健;谭双全;洪华;曾进胜

    目的 比较单侧和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因,并重点分析双侧脑干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及其可能的脑卒中机制.方法 选择头颅弥散加权成像所证实的急性梗死灶累及脑干的患者338例,其中单侧脑干梗死组286例,双侧脑干梗死组52例.结果 与单侧脑干梗死组比较,双侧脑干梗死组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和短期预后较差,且多发脑干梗死灶(73.1% vs5.6%)、合并小脑梗死(53.8% vs 5.6%)和合并大脑后动脉梗死(26.9%vs2.8%)更为多见(P<0.01).大血管粥样硬化是双侧脑干梗死患者常见的脑卒中病因(基底动脉粥样硬化19例;椎动脉粥样硬化21例).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脑干大梗死(47.4% vs 14.3%)、单发脑干大梗死(31.6%% vs 4.8%)和脑干大梗死横跨脑干中线(47.4% vs 4.8%)较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P<0.05,P<0.01);而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多发脑干内部小梗死较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52.4% vs 10.5%,P<0.01).结论 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的梗死灶分布模式存在不同之处,提示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脑卒中机制也存在差异.

  •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起搏器围术期不同抗栓治疗策略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占启;李争;丛洪良;张兰芳;张芳;李向欣

    目的 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起搏器围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连续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且安装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36例,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B组42例,起搏器术前3~5 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12h恢复;C组34例,术前停用阿司匹林3~5 d,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术前12h停用,术后12 h恢复.结果 A、B、C组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6%,7.1%,23.5%(P=0.044),囊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8%,2.4%,17.6% (P=0.025),C组渗血和囊袋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B组和C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较A组长[(10.5±3.0)d和(11.6±2.9)d vs (7.5±2.3)d,P=0.000];住院期间3组患者均无囊袋感染及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起搏器置入围术期持续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明显增加出血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 体外心脏震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凡孝琴;章春艳;邱春;李梓香;谢华强;曹政;杨勇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cells,Tregs)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断为冠心病CHF、LVEF<50%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给予震波能量0.09 mJ/mm2治疗,3个月1个疗程,共9次震波治疗)和对照组34例(治疗同试验组,但不予震波能量).入选者在治疗前后行加拿大心绞痛及纽约心功能分级,并行核素显像评价存活/缺血心肌.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Tregs数目,细胞增殖试验检测Tregs功能.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绞痛分级较治疗前均减低(P<0.05),左心室灌注总分和代谢总分降低(P<0.05),Tregs数目[(6.25±1.86)%vs(3.43±1.75)%]和Tregs功能较治疗前增加(P<0.05),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干扰素7分泌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WT治疗可提高CHF患者Tregs数目及功能,调控CHF时的炎性反应,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特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芳;金艳;曹佳宁;杨承健

    目的 研究特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房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随机选择特发性房颤患者30例为房颤组,同期入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房颤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空腹血脂、心脏超声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房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9.98±2.64)mg/L vs (16.08±7.01) mg/L,P=0.006],左心房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41.27±5.65)mm vs(36.50±3.34)mm,P=0.00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821,P=0.043),与TG呈负相关(r=-0.140,P=0.046).结论 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特发性房颤发病密切相关,是房颤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 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信号的不均匀性研究

    作者:刘茜玮;谢晟;常飞燕;王丽雯;矫毓娟

    目的 比较脑微出血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信号不均匀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3~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微出血患者33例为脑微出血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2组入选者都进行三维T2*加权血管成像(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的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利用自带的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在胼胝体膝部及压部测量SWAN序列图像上信号的标准差、大及小值,并计算出极值,即大值与小值的差值,比较2组差异.结果 在胼胝体压部,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标准差为103.0±23.9,对照组为84.7±22.6,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极值为490.9+139.6,对照组为408.7±91.7;在胼胝体膝部,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标准差为88.7±18.7,对照组为69.7±10.9,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极值为409.2±92.1,对照组为324.8±49.5,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微出血的患者中SWAN序列上信号的不均匀性较健康者增加,提示SWAN序列上信号的不均匀性可以反映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灌注不良.

  • 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灿;黄雨晴;余雪菊;冯颖青

    目的 探讨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管理的社区高血压数据库中选取资料完整的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80~9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5例,年龄>9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例.抽取空腹血检测尿酸、血生化等指标,分析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分布情况,同时用logistic回归进行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为(412.21±105.23)μmol/L,总患病率为49.5%.80~90岁与年龄>90岁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7% vs 4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TG、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围为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且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多为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

  • 血清肌酸激酶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沈丹;曹萍;李睿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在老年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235例(高血压组),进行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高血压分级1、2、3级分别为21、60、154例.高血压低中危、高危、极高危分别为23、51、161例.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高血压患者1 28例(对照组).酶学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时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比较高血压不同分级和危险分层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差异;并对血清肌酸激酶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增高[(80.18上35.71)U/L us(40.59±20.01)U/L,P<0.01].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增加,血清肌酸激酶逐级明显增高(P<0.05,P<0.01).高血压极高危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显著高于低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93.01±38.48)U/L vs(45.08±22.06)U/L,(59.31±25.10)U/L,P<0.01].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血尿酸呈正相关(r=0.383,r=0.466,r=0.272,P<0.01).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体质量指数和血尿酸均是影响血清肌酸激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肌酸激酶参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节,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胡小红;陈衍贵;陈银娟;廖良彪;范道丰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评估结果分为易损斑决组24例,稳定斑块组56例,无斑块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结果 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4±6.18)% vs (24.67±5.34)%,P<0.05].结论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与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可作为斑块易损性指标.

  • 血清骨桥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李欣遥;张良荣;冯娟

    目的 探究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98例近期诊断的颈动脉狭窄(≥1支颈动脉狭窄程度>50%)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又分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47例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分析血清骨桥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较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升高[(9.41±4.54)tμg/L vs (7.71±3.25)μg/L,P=0.034].病例组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8.52±3.99)μg/L vs(6.90±2.69)μg/L,P=0.013].病例组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体质量指数(r=0.245,P=0.015)、TC(r=0.277,P=0.006)、LDL(r=0.221,P=0.028)呈正相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r=一0.249,P=0.013)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6,95%CI:1.003~1.287,P=0.045).结论 骨桥蛋白可以作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潜在标记物.

  • 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临床随访结果

    作者:孙婷;白静;汤喆;申文彬;刘丽凤;农京国;赵宇;王禹;苏绍萍

    目的 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患者143例.分析术中技术特点,术前术后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资料、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旋磨术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年累积MACCE发生率为13.3%,左主干病变(HR:7.249,95%CI:1.50I~35.459,P=0.014)、非计划性旋磨(HR:9.466,95%CI:2.219~40.375,P=0.002)、LVEF>40%(HR:0.064,95%CI:0.011~0.385,P=0.003)、球囊后扩张(HR:0.232,95%CI:0.069~0.785,P=0.019)、支架后狭窄面积(HR:0.538,95%CI:0.374~0.774,P=0.001).与支架置入前比较,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直径显著增大,直径狭窄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旋磨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长期随访临床效果较好.

  • 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叶彬;秦超;梁志坚;陈莉;曾素丹;胡晓桦;虞丽霞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2003年1月~2013年1 2月住院的51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筛选出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36例(0.70%),回顾性分析因结直肠癌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脑梗死,以及因脑梗死的表现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确诊患有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入选36例患者中,17例(47.22%)有≥1种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19例(52.78%)无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行头颅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脑内出现单一高信号脑梗死灶的患者16例(44.44%),出现≥2个分布于不同动脉供血区的高信号多发性脑梗死灶的患者20例(55.56%).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结肠癌16例(44.44%),直肠癌20例(55.56%),病理类型均为管状腺癌,13例癌细胞已转移(36.11%).癌胚抗原水平升高22例(21.46±9.70)μg/L,CA199水平升高18例(172.02±112.35)kU/L,CA125水平升高26例(196.79±69.24)kU/L,D二聚体水平升高28例(1605.28±888.68)mg/L.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有癌症相关抗原、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脑内出现多发脑梗死灶等临床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凝固性增高相关.

  • 孤立脑桥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磊;秦伟;张小雨;李悦;徐霁华;胡秀朝;顾华;胡文立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孤立脑桥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脑桥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基底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分为载体动脉狭窄组16例和载体动脉正常组86例,载体动脉正常组又根据头颅MRI分为小血管病组29例及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组57例.比较不同分组之间临床与影像的不同.结果 与载体动脉正常组比较,载体动脉狭窄组近端病变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例明显增高(93.8% vs 66.3%,100.0% vs 77.6%,P<0.05).与小血管病组比较,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升高,吸烟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载体动脉狭窄组、小血管病组和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孤立脑桥梗死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穿支动脉疾病患者要积极寻找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犬心房电生理学特征的影响

    作者:邓龙;李健;陈福坤;李延广;林琨;时向民;单兆亮;王玉堂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对犬心房电生理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20只雌性比格犬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手术组通过肾动脉栓塞法建立肾功能不全模型,3个月后观察心房不应期、文氏点、快速心房起搏刺激下的心房颤动诱发率等心房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假手术组不做肾动脉栓塞,余步骤同手术组,检测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结果 手术组3个月后较假手术组心房不应期显著缩短(P<0.05).手术组自身手术前后比较,文氏点显著缩短[(190.3±40.5)ms vs (170.6±31.1)ms,P=0.009],心房颤动诱发率显著升高(41.25% vs 23.00%,P=0.038).3个月后手术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素、醛固酮、白细胞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高敏C反应蛋白、TNF-α及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肾功能不全对心房电生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推测可能与肾损伤后体内交感神经系统、RAAS激活、机体高炎性反应和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相关.

  • 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的影响

    作者:王成云;金善泉;刘东;张成林;董欣;关欣颖;严妤涵;万琪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NALP3)炎性小体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5只,取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致炎剂1d组、致炎剂3d组、致炎剂7d组,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L-1β的表达.取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预防对照组、0.5 mg/kg氟桂利嗪组、1 mg/kg氟桂利嗪组、2 mg/kg氟桂利嗪组和4 mg/kg氟桂利嗪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预防对照组和2 mg/kg氟桂利嗪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致炎剂1、3、7d组IL-1β表达明显增高(0.606±0.069,0.868±0.077,0.952±0.098 vs 0.384±0.027,P<0.01).与预防对照组比较,2 mg/kg氟桂利嗪组、4 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前体、胱天蛋白酶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2 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IL-1β荧光红斑较预防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 氟桂利嗪抑制三叉神经初级伤害感觉神经元的炎症作用可能是偏头痛预防治疗的重要机制之一.

  • 分段扩增法克隆大鼠5-脂肪氧合酶cDNA并鉴定其序列

    作者:董晓;柯尊平;王俊峰;周明;李军;许海军;谭利;党书毅

    目的 5-脂肪氧合酶(5-LO)是炎性介质白三烯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本研究克隆大鼠5-LO cDNA编码区,旨在为利用大鼠5-LO分析白三烯在血管壁炎症中的作用做准备.方法 从SD大鼠胚肝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成cDNA,找出5-LO cDNA中独特的内切酶位点,再设计2对引物,扩出都含此酶切位点的5-LO cDNA片段.用高保真酶分段扩增出2个5-LO cDNA片段,再正确拼接,克隆成功后酶切鉴定并测序.将获取的cDNA序列与NCBI和Ensembl数据库比较序列的差异.结果 用Oligo (dT)和随机引物从SD大鼠胚肝总mRNA中逆转录cDNA.以5-LO cDNA独特的Pml Ⅰ内切酶位点为分界点,扩增出5'端1339 bp和3'端790 bp的5-LO cDNA片段,将2个片段正确地拼接在pBluescriptⅡSK(+)中.经EcoR Ⅰ和Xho Ⅰ酶切和测序显示,重组质粒中包含有5-LO cDNA编码区全长2025 bp,它与Ensembl数据库中的序列完全一致,但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用分段扩增法从SD大鼠胚肝中成功克隆出全长5-LO cDNA编码区,并证实了其序列的正确性.

  • Oct4通过类泛素修饰途径维持胶质瘤干细胞增殖潜能

    作者:张泰;蔡英;王金环;闫华;亢建民

    目的 研究类泛素蛋白(SUMO)与肿瘤干细胞“干性”诱导基因Oct4共同维持胶质瘤干细胞于持续增殖状态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极低密度细胞接种法培养C6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克隆球,血清还原+免疫荧光方法验证肿瘤干细胞分化能力.实验设对照组、无义组和SUMO1组.持续测量克隆球直径,免疫荧光方法检测Ki67、CD133、巢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Oct4和SUMO1的表达水平.结果 肿瘤细胞克隆球被血清诱导分化后高表达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与对照组和无义组比较,SUMO1组细胞克隆球直径增长速度、Ki67、CD133、巢蛋白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GFAP阳性率明显升高[(57.35±7.87)%vs(1.09±0.27)%,(0.87±0.21)%,P<0.05],SUMO1组游离及共价结合状态的SUMO1及Oct4明显降低(P<0.05).结论 Oct4通过与SUMO1共价结合共同维持胶质瘤干细胞持续增殖潜能.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作者:宿娟;吕进;刘云娥;许婉婉;姜卫剑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1-2].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运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华法林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症状性颅内疾病的试验(WASID)证实,尽管经过积极的抗栓及控制危险因素治疗,狭窄率为70%~99%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第一年仍有19%的脑卒中风险[3].

  •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孙倩;张京芬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是指在一级亲属或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2个被确诊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有未破裂动脉瘤[1-2].约20%的诊断为动脉瘤或SAH的患者被发现有家族史[3].颅内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导致的SAH是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在脑出血中少见,病死率却高,尽管近几年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有不断地进展,但SAH的发病率及30 d内的死亡率一直趋于保持稳定.未破裂的动脉瘤与已破裂的动脉瘤相比较,治疗及预后效果更好,据估计,目前至少有1%的患者有尚未破裂的动脉瘤,通常由其他原因就诊而无意中发现.因此,对FIA患者的一级亲属以及二级亲属的脑动脉瘤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大大减少漏诊率,争取使这类高危人群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防治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目前认为,FIA致SAH占动脉瘤性SAH的6%~20%,一般认为,FIA患病率约为SAH患者的10%,大多数报道为9%~11%[4].

  • 肺动脉CT成像不同扫描模式的优劣性及应用前景

    作者:刘欣;王照谦;贾崇富

    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分支所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及致死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关键[1].肺栓塞的发病率为0.06%~0.11%,在心血管疾病中仅低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位于第三位,病死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急性肺栓塞患者30 d内的致死率超过15%[2-3].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及检查设备的更新换代,肺栓塞的发病率及发现率逐年升高.由于肺栓塞可以从无明显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其诊断缺乏特异性,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肺栓塞死亡患者中有94%是诊断不明确所致.早期诊断及治疗极其重要,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4].目前,肺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已基本替代导管法肺动脉造影而成为肺栓塞的影像学评价的一线检查方法[2-3-5].

  • 中危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光明;张凌云;高宝安;陈世雄

    临床上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有着很高的病死率,其目前主要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全球每年确诊的病例数约数百万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发生部位可以单一也可以是多个部位,临床上误诊及漏诊率极高[1].其主要病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发现,约80%的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而约4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发生有症状的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2].

  •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建庞;侯静波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疾病中常见、重要的一种类型,可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颅脑动脉及全身其他大中动脉血管,并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危及生命.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是血管壁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单核细胞和(或)巨噬细胞参与其中,其迁移及发挥作用依赖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中的MMP-9的激活,而NF-κB转录的过程能够激活MMP-9的表达,NF-κB的转录受其的抑制蛋白(IkB激酶)的调控,IkB激酶则受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SGK1)的调节.SGK1可通过磷酸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激活IκB激酶从而参与血管壁的慢性炎性反应的过程.因此,SGK1不但能够调控单核细胞和(或)巨噬细胞的迁移,而且有可能调节单核细胞和(或)巨噬细胞的募集和入侵,有可能在血管炎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 应激性心肌病亚型及发病机制新认识

    作者:房加雄;齐跃;于慧春;田泽君;刘子泉;吕琪;胡远兵;王杰思;李贺

    应激性心肌病是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心理、躯体应激、疾病、药物等多种病因均可诱发.早在古时圣经时代、古罗马时期,20世纪40及60年代,学者就已用伤心综合征、“悲伤心脏”描述心理应激与死亡关系,到80年代初Cebelin等报道了无冠心病突然死亡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该病发病时左心室收缩常呈现特征性章鱼瓶形态,90年代日本学者Sato等首先用章鱼瓶心肌病描述本病典型特征.由于本病常以强烈心理应激刺激为诱因,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称之为应激性心肌病.近10余年来世界各地临床病例报道逐年增加,观察到多种不同心室累及特征的亚型,诊断标准也不断完善[1-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年龄相关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变化与本病关系密切[2-3].应激性心肌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在全球,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大形势下,深入研究本病有重要意义.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作功指数昼夜节律的观察

    作者:赵红建;诸葛毅;俎德玲;郑和豪

    目的 探讨经过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作功指数的昼夜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43例为高血压组,老年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心脏作功指数(心率血压乘积表示).结果 高血压组24 h平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对照组[(97.27±17.64)mm Hg/min vs(86.26±12.09)mm Hg/min,1 mm Hg=0.133 kPa,P<0.01];高血压组08:00心脏作功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高血压组血压未达标患者24 h平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血压达标患者(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作功指数呈昼夜变化节律,可以作为反映心脏负荷的一种间接指标.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胡红云;王岳松;王学忠;邵旭武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突发胸痛2h”于201 3年5月1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鼻息肉手术史10年,哮喘病史3年,吸烟史30年,无糖尿病史.入院体检:头颅额、颞和枕部见多个包块,大4 cm×4 cm.心电图提示V2~4导联ST段抬高0.2~0.3 mV,拟诊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3支病变,左前降支(LAD)近端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左回旋支(LCX)边缘支开口狭窄80%,右冠状动脉(RCA)三叉前狭窄50%.

  • CT血管成像意外检出自发孤立性颈总动脉壁内血肿一例

    作者:梁杉;王照谦;杨志强;孙喜霞;邹玉洁;贾学燕;贾崇富

    自发孤立性头颈部动脉夹层少见报道,其中以颈内动脉常见,占头颈部动脉的70%~80%,年发病率为2.5~3/10万[1].本例为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意外检出左侧颈总动脉不典型夹层(壁内血肿),罕见文献报道.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201 5年5月3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并一过性意识丧失,跌倒在地,持续时间不详.意识恢复后,左侧肢体仍无力,言语不清,左眼视物模糊,持续约2h.患者喉癌术后5年,无外伤、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喜吸烟(约40支/d,30年),少量饮酒.临床怀疑脑供血不足,建议行头颅CT平扫联合头颈部CTA检查,CT示:左侧颈总动脉近中段管壁新月形增厚,厚处约6 mm,平扫CT值约为74Hu(高于血液密度),左侧颈总动脉近端可见溃疡,口径约4.2 mm(图1~4);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 反思他汀直面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挑战

    作者:晏沐阳;赵明中;任岩东

    近两年内,欧美医学界连续推出4个调脂指南和建议,即2013 ACC/AHA发布的胆固醇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国家脂质学会(NLA)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血脂异常管理建议”,2013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颁发的血脂异常管理建议并复习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2014年英国国家优化卫生与保健研究所发布的血脂管理指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ASCVD)在中国的发病状况越来越严重,让中国医学界期待已久的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新调脂指南,并未反映中国现状,与中国防治需求有很多不同,因此引发中国学者的关注和讨论.这些血脂管理指南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国情的反映,中国学者需摆平心态,不能再如以往过度解读甚至依赖西方的指南,从而促使中国学者精心研究后建立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南.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入了修订程序,预计2016年完成.

  • 碎裂QRS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夏伟;卢成志

    碎裂QRS波是近几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离子通道病等疾病,并且可以对上述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1 碎裂QRS波的定义和分类Das等于2006年首先提出碎裂QRS波的概念,并定义碎裂QRS波为: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冠状动脉供血区相邻的两个导联上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形态不同的RSR'波或多相波,并且排除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其心电图特点为:(1)QRS波呈三相波或多相波,典型的三相波呈RSR'型,但可以有多种变异.多相波常由于R波或S波的多个切迹或顿挫形成,S波的切迹多发生在S波底部.(2)伴有或不伴有q波,q波可能存在单个或多个切迹或顿挫.

  •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情况分析

    作者:赵明中;李慧敏;陈慧敏;朱慧英;周娜;程勇;余娟;晏沐阳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年龄≥60岁ASCVD的住院患者1019例进行血脂现状调查.男性571例、女性448例;心内科459例、神经内科194例、老年科99例、姑息科115例、精神心理科152例.根据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极高危841例,高危114例,中危64例.判断血脂达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血脂达标率26.9%,其中极高危血脂达标率20.3%,高危46.5%,中危78.1% (P<0.05).极高危患者中,老年科血脂达标率高(30.5%),各专科高危血脂达标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女性、危险因素≥3个、共病<3种和极高危患者为血脂达标率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ASCVD患者血脂达标率低,各专科都要加强血脂管理,提高血脂达标率.

  • 血脂变量与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程曼;张瑜;姚源蓉

    目的 探讨血脂变量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初发脑梗死(FCI)患者93例(F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再发脑梗死(RCI)患者86例(RCI组),RCI组又根据头颅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为中度狭窄组21例、重度狭窄组24例、闭塞组41例,测定TC、TG、LDL-C、HDL-C、非HDL-C、TC/HDL-C、TG/HDL-C、LDL-C/H DL-C,分析血脂指标在2组患者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RCI组高血压、糖尿病、不稳定性斑决、血管闭塞及TG/HDL-C显著高于FCI组(P<0.05);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TG和TG/HDL-C显著低于闭塞组[(1.40±0.40) mmol/L,(1.46±0.48)mmol/1 vs (2.16±1.35)mmol/L,P<0.05;1.42±o.47,1.34±0.50 vs 2.25±1.74,P<0.05].TG/H DL-C、血管闭塞、TG、高血压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TG和TG/HDLC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风险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性的危险因素.

  • 同型半胱氨酸对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钟建开;谭迎;陈盈文;王航鹰;陈玉映;吴焱贤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HDL逆转运和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和高Hcy组60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测定患者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患者HDL颗粒中的对氧磷酶1(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Hcy组患者血LCAT(925.6±127.0) U/mg vs (1015.3±131.1) U/mg,P=0.000]、CETP[(26.3±4.1)μg/mg vs (34.6±5.0) μg/mg,P=0.000]和PON1 [(213.4±71.4)U/ml vs(416.5二85.1)U/ml,P=0.000]活性显著降低,MPO[(4.8±1.9)U/L vs (3.3±1.5)U/L,P=0.000]活性和LPO[(0.93±0.08)U/L vs (0.83±0.09)U/L,P=0.000]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高Hcy通过降低血LCAT、CETP浓度,降低HDL胆固醇逆转运功能,并通过降低HDL颗粒中PON1活性,升高HDL颗粒中MPO活性,导致HDL颗粒中LPO含量升高,从而降低HDL的抗炎抗氧化功能.

  •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单中心横断面分析

    作者:翟玫;郭远林;吴娜琼;朱成钢;董倩;卿平;刘庚;李建军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调脂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我科2011年11月~2014年12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2252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243例,60~74岁组2009例,比较2组入院前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剔除不能提供所使用他汀类药物种类或剂量的病例,≥75岁组剩余95例,60~74岁组剩余811例,统计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及剂量在2组患者中的应用比例.结果 ≥75岁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60~74岁组(75.3%00 vs 66.7%、39.9% vs28.3%,P<0.01).≥75岁组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使用比例显著高于60~74岁组(6.3% vs 1.7%、8.4% vs 3.1%,P<0.05),阿托伐他汀使用比例显著低于60~74岁组(42.1% vs53.3%,P<0.05).≥75岁组与60~74岁组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及匹伐他汀使用比例无明显差异(15.8% vs 14.4%、24.2% vs 26.2%、1.1% vs0.6%、2.1% vs0.7%,P>0.05).结论 临床医师在为老年患者制定调脂药物治疗方案时,应兼顾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为老年患者带来大的临床获益.

  • 血脂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作者:李珂;贾建军;王振福;刘赛男;孙虹;郭艳娥;张善春;姜磊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分析血脂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HT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接受溶栓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4例,分为HT组22例和非HT组102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及血糖和血脂等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T组心房颤动(50.0% vs 17.6%,P=0.001)和空腹血糖[(6.64±1.48)mmol/Lvs(5.91±1.45)mmol/L,P=0.034]高于非HT组;HT组TC和LDL水平低于非HT组[(3.93±0.85)mmol/L vs (4.60±1.48) mmol/L,P=0.042、(2.22±0.65)mmol/L vs (2.82±0.53)mmol/L,P=0.000].有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发生自发性HT的风险增加2.534倍(OR=3.534,95%CI:1.102~ 11.333);TC每降低1 mmol/L,HT的风险增加0.669倍(OR=0.599,95%CI:0.386~0.930);LDL每降低1 mmol/L,HT的风险增加5.098倍(OR=0.164,95%CI:0.062~0.437).结论 心房颤动是大面积脑梗死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LDL、TC是自发性HT的保护因素.血脂水平偏低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自发性HT的可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