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析

    作者:刘国荣;高素玲;张江;张文丽;郭静;陈瑞英;李倩;王大力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发生率高,易损斑块多,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动脉狭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OR=5.924,95%oCI:1.176~2.468,P=0.00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LDL-C(OR=2.283,95%CI:1.108~4.276,P=0.009)、纤维蛋白原(OR=1.856,95%CI:1.287~3.095;P=0.01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危险因素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 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段小春;高海;李南;张宏

    目的 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168例NSTEMI合并糖尿病的高危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88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观察术后7d及30 d的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比较,替罗非班组优于常规治疗组[(34.2±5.9)帧vs (38.9±8.1)帧,P=0.014].替罗非班组7d及30 d的BN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7±192)ng/L vs (282±210)ng/L,P=0.034;(172±85)ng/L vs (218±105)ng/L,P=0.017].替罗非班组术后7d的LVEF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26).2组术后30 d的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21,P=0.028);替罗非班组24 h及30 d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术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危N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并未增加出血事件.

  • X综合征与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南;严研;韩静

    目的 本研究通过运用无创检查方法对X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的检测,探讨颈动脉IMT、肱动脉FMD与X综合征的相关性,从而了解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程度对X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X综合征患者63例(X综合征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2组的颈动脉IMT、肱动脉FM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综合征组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3.25±2.36)% vs(5.99±3.63)%,P<0.01],颈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36)mm vs(0.79±0.09)mm,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MD与IMT呈负相关(r=-0.249.P=0.01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吸烟是肱动脉FMD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是肱动脉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X综合征患者较健康体检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肱动脉FMD明显降低.肱动脉F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回顾分析

    作者:胡晨;张立群;薛蓉;邹明;廖张元;张天林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 收集16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1例、中年组67例和老年组88例,记录其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166例患者中,30.1%有颅内病变,39.8%有颅外病变,30.1%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以颈内动脉居多,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大脑中动脉明显;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降低(P<0.01),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比例明显升高(P<0.05). 61例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形式以初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占67.7%,大脑中动脉以次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占72.2%.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病变的比例逐渐增高.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存在3级侧支循环的开放.

  • 急性脑出血的血肿扩大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

    作者:程昭昭;王国平;任明山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血清TC、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44例,入院后即刻测量血压,检测血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即刻和24 h行2次CT检查,测量并计算血肿体积,以第二次CT血肿量比第一次增加33%定义为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发病6h内抽血检测TC、LDL-C数值.结果 血肿扩大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的变量为:LDL-C(OR=0.001,95%CI:0.001~0.024,P<0.001)、TC(OR=0.057,95%CI:0.004~0.863,P=0.0322)、血糖(OR=1.851,95%CI:1.219~2.810,P=0.0038)、收缩压(OR=1.120,95%CI:1.021~1.229,P=0.0165)、舒张压(OR=1.152,95%CI:1.052~1.262,P=0.0023).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TC、LDL-C水平有关.

  • 老年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特点

    作者:周国丽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76例,分析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63例(82.9%),aVR导联R波振幅增高57例(75.0%),V1~V4导联T波倒置加深42例(55.3%),SⅠ QⅢTⅢ现象40例(52.6%),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16例(21.0%)等,治疗后心电图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发病初期多有异常改变,但改变缺乏特异性,通过心电图的分析,仍有一些特征规律可循,结合临床症状,认真分析心电图的细微改变和辅助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左军杰;张华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脑梗死后VCI患者分为治疗组(血栓通注射液+TMS)53例和对照组(血栓通注射液)49例,同期选健康者54例为正常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RP,凝固法测定Fib,比较患者血浆CRP和Fib含量差异.结果 治疗组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5.47%,对照组总有效率48.98% (P<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CRP和Fib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浆CRP及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TMS联合药物对脑梗死后VCI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TMS可以降低血浆CRP、Fib水平.

  • 不同性别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

    作者:包柄楠;孙秀芹;赵怡;陶红;周迎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CABG患者398例,分为男性组272例,女性组126例,比较2组患者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结果 女性组体重指数、收缩压、TC、HDL-C、LDL-C和TG均高于男性组(P=0.003,P=0.000),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的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血脂异常的比例高于男性组,吸烟的比例低于男性组(P=0.000),2组高血压、糖尿病和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CABG患者的血脂异常和收缩压升高更为严重,吸烟比例和血尿酸水平低.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刘敏;王富琴;曾龙欢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62例(治疗组),回顾分析常规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4例(对照组),2组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2.6% vs 6.3%,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 vs 43.8%,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 vs 22.2%,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 vs16.7%,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殷宇慧;刘文宏;虞峰;王卉;高凤莲;卢欣;陈靖;贺茂林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26例,共67支血管病变,血管影像(MRA/CTA/DSA)检查107支血管病变.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55.14%.特异性97.91%.诊断椎动脉狭窄敏感性88.89 %,特异性97.6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敏感性46.43%,特异性94.29%;诊断大脑后动脉狭窄敏感性41.51%,特异性100%.结论 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TCD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因的诊断.

  • 335例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

    作者:徐旭;陈忠云;李婧;梁国威;杨旭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环氧化酶2(COX-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1195 G>A和-765 G>C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中国北方汉族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5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分为AR组27例、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68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240例.SNP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使用SHEsis软件构建单体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AS组、ASR和AR组-1195 G>A位点的GG、GA、AA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1195G>A位点隐性模型GA+AA和GG基因型分布频率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组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3组-765G>C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AS组与ASR组、AS组与AR组单体型G-G和AG分布频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相关因素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X-2的-1195 G>A GA+AA基因型仍与AR和ASR的发生显著相关(OR=3.381,95%CI:1.439~7.944).结论 COX-2基因的-1195 G>A等位基因A可能与AR及ASR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可能是AR及ASR发生的一个遗传易感性标记位点.

  • 血浆氧化应激水平对不同年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

    作者:梁伟;赵雅洁;李菲卡;余强;杨晖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患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 79例年龄49~96岁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77例,老年组(≥60岁)102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CAT和SOD等.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结果 老年组血浆CAT和SOD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浆CAT、SOD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840,r=-0.798,P<0.01).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血浆CAT和SOD明显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晶;刘家丰;郭兆慧;孙杰;曲延民

    目的 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377例.根据入院时血浆Hcy水平分为高Hcy血症组251例和对照组126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神经功能及残疾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所有患者随访至90 d,比较2组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Hcy血症组90d时NIHSS评分<4分、入院时及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的比例明显升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是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3,95%CI:0.878~3.246,P=0.039).结论 高Hcy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重,预后不良.

  • 超声组织同步检测评价老年心肌梗死伴传导阻滞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研究

    作者:谭国娟;王玉堂;李健;帅立;史扬;李乐燕;崔丽萍;吴素芬;王晓芳

    目的 探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传导阻滞所造成的心室各壁收缩不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心肌梗死患者52例,根据心电图传导阻滞情况分为右束支阻滞组14例,左束支阻滞组21例,房室传导阻滞组17例,采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对所有患者的3个左心室心尖长轴观的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进行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T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右束支阻滞组TTP延长部位位于前间隔中段、基底段以及后间隔中段.左束支阻滞组TTP延长部位主要位于后间隔中段及基底段、左心室下壁中段及基底段、左心室后壁中段及基底段,前间隔中段及基底段、左心室前壁基底段TTP也轻度延迟.房室传导阻滞组TTP延长部位位于左心室侧壁中段及基底段、后间隔中段、左心室后壁中段及基底段.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后伴不同传导阻滞所产生的左心室收缩不协调部位不同,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直观并且准确检测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部位,并进行量化.

  • 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和磷酸二酯酶4D基因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作者:邵敏洁;易兴阳;池丽芬

    目的 为探索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中SG13S89、SG13S114和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394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无脑梗死38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ALOX5AP基因中的SG13S89 (rs4769874)、SG13S114(rs10507391)和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rs966221)的多态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SG13S89基因AG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4.1% vs 1.3%,P<0.05;2.0% vs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后,SG13S89的AG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有较高的脑卒中风险(OR=4.24,95%CI:1.17~15.32,P=0.027).SG13S89等位基因分布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13S89的AG基因型与女性人群发生脑卒中相关(P=0.022),但A等位基因在女性脑卒中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4769874 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可增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可能是该基因与血管炎性反应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梗死的机制相关.但未发现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83突变与脑卒中相关.

  • 个体化有氧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恢复的影响

    作者:林小锋;刘泽;刘凌;董凤英;王鲁妮;吴自强;袁慧

    目的 评价个体化有氧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康复运动组进行有氧运动训练3个月,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采用6 min步行试验检测2组运动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心率恢复值、收缩压、舒张压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康复运动组治疗3个月峰值心率及心率恢复值明显提高,6 min步行距离较运动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血压、静息心率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距离与心率恢复值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 个体化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恢复能力和运动耐量.

  • 不同起搏模式对老年患者B型钠尿肽及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建新;陈东;宋成运;李运田;马建慧

    目的 观察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术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及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置入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患者22例,分为A组11例,D组11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AAI) 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DDD)2种工作模式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检测患者血浆BNP、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AISafeR模式比较,A组、D组DDD模式时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DD模式比较,AAISafeR模式下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增加[(73.18±13.08)% vs (34.69±9.02)%,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23.11±7.05)% vs (73.24±11.38)%,P<0.05].相关分析显示,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158,P<0.01).结论 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心室起搏可能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 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心肌能量消耗变化及意义

    作者:梁健球;白书昌;李琛;许顶立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指标心肌能量消耗(MEE)在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为心肌梗死、且无心力衰竭的患者51例,按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3例;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NOR)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及MEE;检测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NOR组比较,AMI组和OMI组的cESS、MEE及lgNT proBNP明显升高,且AMI组较OMI组升高更明显(P<0.05).MEE与lgNT-proBNP呈正相关(r=0.605,P=0.0001),与左心室缩短分数和LVEF呈负相关(r=-0.393,-0.376,P=0.0001).结论 MEE能有效地评估不同时期心肌梗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 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洋;郭玉娟;张琳瑛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32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给予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价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造影检查(VFSS).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6.7% vs35.7%,P<0.05);2组环咽肌开放情况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5 ml浓流质吞咽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0.16±0.08)s vs (0.22±0.04)s,P=0.018].结论 球囊扩张术结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误吸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 番茄红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小鼠来源神经瘤母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丁怡;钱珂;支枫;王榕;孙欣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LY)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神经瘤母(N2a)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H2O2处理小鼠来源N2a细胞6h,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LY预孵N2a细胞24 h后,加入100 μmol/LH2O2共同作用6h,以探讨LY的保护作用.实验分对照组、LY组、损伤组及保护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N2a细胞活力;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N2a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质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明显造成细胞损伤(P<0.01),导致细胞凋亡,同时降低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增加Caspase-3蛋白水平(P<0.01).与损伤组比较,保护组予LY预处理后,N2a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1),凋亡细胞减少,Bcl-2/Bax比值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LY能有效保护H2O2对N2a细胞的损伤,并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Caspase-3 蛋白活化,发挥保护作用.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赖氨酰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会;荣季冬;袁国军;张曙影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小鼠心肌组织赖氨酰氧化酶(LOX)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复制CHF小鼠模型,再随机分为CHF组10只、阿托伐他汀组11只[阿托伐他汀3 mg/(kg·d)灌胃]和β氨基丙腈组10只[β氨基丙w100 mg/(kg·d)灌胃].另设对照组9只.在4周末将小鼠处死,提取心肌组织RNA及蛋白质,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LOX、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NF-κB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LOX、磷酸化p38及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HF组小鼠心肌组织LOX、MMP-9、NF-κB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心肌组织LOX、MMP-9、NF-κB mRNA表达较CHF组明显下调(P<0.01).CHF组心肌组织LOX及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CHF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及β氨基丙g组心肌组织LOX及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逆转CHF小鼠心肌组织LOX的表达,LOX可通过调节CHF小鼠心肌组织MMP-9表达,从而抑制心脏重构,这可能是延缓CHF进展的重要机制.

  • L-4F对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高密度脂蛋白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迪;秦亚飞;应如;谭迎;冯力;袁勇;赖文岩;郭志刚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A-Ⅰ (apoA-Ⅰ)模拟肽L-4F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小鼠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L-4F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方法 8周龄C57BL/6J小鼠18只,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缺失小鼠30只,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随机处死2种小鼠各6只,检测相应指标作为研究基线(第4周).其余apoE缺失小鼠随机分为AS组和L-4F组[L-4F 1 mg/(kg·d)腹腔注射)],每组12只.实验第8、16周末取标本测定血脂水平、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HDL炎症指数(HⅡ),观察主动脉斑块面积.结果 实验16周后,与AS组比较,L-4F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PON1活性明显升高,MPO活性、hs CRP、HⅡ显著下降,主动脉斑块/血管内膜表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5,P<0.01).结论 L4F可通过升高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抑制炎性反应、降低HⅡ等,改善HDL抗炎抗氧化功能,从而减少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发挥抗AS作用.

  • 增龄对高脂喂养大鼠胰岛素抵抗和骨骼肌内脂肪的影响

    作者:高宇;王英南;王丽红;马慧娟;王敬;宋光耀

    目的 探讨增龄对高脂喂养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骨骼肌内脂肪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 4~5月龄大鼠16只和22~24月龄大鼠16只分别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青年高脂组和老年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每组8只.8周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0、30、60和120 min的血糖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采用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评价IR.结果 与老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脂组和青年高脂组GIR降低,骨骼肌TG及长链酯酰辅酶A(LCACo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脂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及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IR与胰岛素、骨骼肌TG及LCACoA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和高脂喂养大鼠骨骼肌TG和LCACoA含量增加,可能是老年容易发生IR的原因之一.

  • 补体C4d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沉积和意义

    作者:赵军;晏沐阳;宋宏彬;刘丽霞;张传福

    目的 观察补体C4d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沉积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缺血再灌注6h组、24 h组和48 h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h后再灌注.记录小鼠大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组织病理的动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补体C4d的沉积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6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开始升高,24 h组达高峰,48 h组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缺血再灌注6h组海马区多数神经细胞核固缩,神经细胞坏死,伴有水肿,24 h组重,48 h组海马区组织形态有所恢复.正常组海马区及周围未见补体C4d沉积,缺血再灌注6h组在海马区及周围补体C4d沉积逐渐增多,24 h组沉积多,48h组明显降低并接近正常.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C4d的沉积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中补体被激活,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免疫损伤过程,通过抑制补体C4d的激活可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参考.

  • 辛伐他汀通过抗异戊二烯化途径对转β分泌酶HEK293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郡;朱天瑞;李晓红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类异戊二烯小分子生成途径对转β分泌酶基因的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细胞到对数生长期后,可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分别加入1、5、10μmol/L辛伐他汀,MTT测定细胞活性;COD-PAP法检测24、48 h细胞内胆固醇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Aβ140,Aβ14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清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结果 辛伐他汀组1、5 μmol/L Aβ1-40和Aβ1-42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加入250 μmol/L甲羟戊酸后,可逆转Aβ140和Aβ1-42分泌量(P<0.05,P<0.01);辛伐他汀组1、5 μmol/L细胞外液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的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加入250 μmol/L甲羟戊酸能逆转这种趋势(P<0.01).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抗异戊二烯小分子的生成能降低细胞外液Aβ分泌量,可能与增强α分泌酶途径,从而显著的增加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的分泌量有关.

  • 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增锋;张颖

    脑白质疏松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大脑白质病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广泛的室周区脑白质损害.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脑白质疏松的检出率显著增高.脑白质疏松不仅见于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Binswanger病、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而且在正常老年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脑白质损伤可破坏神经元之间、皮质和皮质下中枢之间的信号传递,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终导致持久性或进展性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现就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进展做一综述.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吉凤;徐小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逐年增高的肿瘤发生率,临床见到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患者增多.PNS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具有明显症状者不到肿瘤患者的1%,事实上,症状较轻或亚临床型PNS可占肿瘤患者的10%~20%[1-2].PNS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大脑皮质、小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均可受累,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3-4].但它既不是癌肿的直接侵犯、压迫和转移,也不是因癌肿引起感染、恶病质、血管性疾病及各种治疗(如化疗和放疗)的并发症所致,是癌肿通过远隔作用引起的神经障碍,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系统,而没有癌肿直接侵犯神经组织或代谢性、感染性及血管性并发症表现.

  • C末端抗利尿激素前体片段是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一个新标记物

    作者:郑刚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住院率和院前死亡率持续攀升.目前每年有>70万人死于冠心病,1998~2008年间,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6.1%,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9%[1].C末端抗利尿激素前体片段也称为和肽素(copeptin),是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和释放的一种神经肽,它由39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在发生急性心肌损伤时,血和肽素水平急剧升高,它较心肌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cTn)等已知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发生的更早、更快、更明显[2].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方面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和肽素对ACS诊疗价值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争论?近期陆续发表的几项研究,用部分临床证据对其进行了初步解答和探索.

  • 循环微小RNA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苏彤;杨承健;李恒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调控基因表达,高度保守的非编码miRNA(21~24 nt),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1].从细胞分泌到外周血的miRNA称为循环miRNA,它们在正常人和各种疾病患者体内的表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稳定的存在于外周血中,从而具有诊断相关疾病的内在潜能[2].作为miRNA家族的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miR-499、miR-208a、miR-208b具心脏特异性,并且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的患者体内迅速升高,这就为AMI的早期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现就这一研究方向的进展做如下综述.

  • 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关系的研究

    作者:董贯忠;陈卓友;恽文伟;刘建芳;吴银艳;夏强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发脑干梗死患者52例,将28例典型脑干梗死作为典型脑干梗死组,24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不典型脑干梗死组,对2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头颅影像学表现相对照.结果 52例患者中,脑桥梗死36例,占69.23%;高血压40例,占76.92%.不典型脑干梗死组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典型脑干梗死组患者(62.50% vs 28.57%,P<0.05),病灶位于脑桥比例明显高于典型脑干梗死组(95.83% vs 46.43%,P<0.01).结论 脑干梗死部位多见于脑桥;对于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临床症状,特别是伴有糖尿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应考虑到脑桥梗死的可能.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菁;赵兴山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4例(年龄<80岁),高龄组51例(年龄≥80岁).测定血清尿素、肌酐、白蛋白等指标,通过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开发的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并依此判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结果 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明显升高(60.8% vs 45.5%,P<0.05),肾小球滤过虑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69±2.95)ml/(min·1.73 m2) vs (61.59±3.14)ml/(min·1.73 m2),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下降,应加以关注.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剑文;杨期明;徐玉艳;莫丹衡;谢雯

    目的 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个月,联合组氯吡格雷300 mg顿服,第2天予以联合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mg,1次/d,7d后改氯吡格雷75 mg/d维持,随访6个月.结果 联合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发生脑梗死1例,阿司匹林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言语含糊2例,单肢无力3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2例.联合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7.1% vs 74.3%),复发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1.4% vs 48.6%,P<0.05).结论 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效.

  • 心脏起搏技术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杨杰孚

    1958年10月8日,瑞典心脏外科医师Ake Senning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从而开创了心内植入器械治疗的新时代.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发明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其作为临床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心律和(或)心率并进而提升心肌收缩力的疗法,极大地改善了罹患窦房结功能障碍以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预后.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临床适应证也从传统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扩展至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以及长QT综合征等所谓"非传统适应证"领域,相关治疗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据的证实.

  • 老年高血压的5大特点与临床诊治路径

    作者:李小鹰

    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近50%,已成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在发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与非老年人有不同之处,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体位性血压变异、餐后低血压(PPH)、多病共存、难治性高血压等.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水平.现介绍老年高血压上述5大特点及其临床诊治路径.

  • 社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

    作者:王引利;李锦;唐炯;蔡琳;阳荣升;张开强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我国慢性心衰的患病率高达0.9%.研究已经证实,加强社区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通过分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寻求简单易行的管理方法,为老年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可行的干预模式.

  • 经房间隔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左后间隔旁道的体会

    作者:吴忠东;武刚;罗建峰;帕尔哈提·吐尔逊;姜述斌

    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后间隔旁道患者81例,分别运用上述2种方法来观察疗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