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心房颤动经皮导管消融与外科改良迷宫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作者:薛玉梅;詹贤章;吴书林;郭惠明;邓海;方咸宏;廖洪涛;魏薇;黄俊

    目的 分析经皮导管消融与外科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选择连续性消融后房速患者72例,分为消融组(导管消融术)34例,手术组(外科改良迷宫术)38例.2组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指导下进行三维电解剖标测,分析2组治疗后房速的生理机制.结果 消融组术后平均房速(1.7±0.9)种,手术组术后平均房速(1.6±0.9)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845).2组房速以折返机制为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 vs 89.5%,P=0.592);消融组50.0%复发的局灶性房速起源于肺静脉内,手术组66.7%与肺静脉前庭有关.2组患者即时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 vs 84.2%,P=0.267).结论 消融组和手术组术后复发的房速均以折返机制为主;局灶性房速都常见与肺静脉相关,但消融组常见起源于肺静脉内,手术组主要与肺静脉前庭有关;2组房速导管消融都有较高成功率.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孙亚威;尚可;刘冬青;郭建政;杨慧;姜海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0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T2DM合并MS组(MS组,57例)和T2DM不合并MS组(NMS组,51例),同时按照RBP4水平差距的三分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3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脂、空腹血糖(FPG)等生化指标和RBP4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MS组和MS组的收缩压、舒张压、TG、LDL、FPG、RBP4显著升高,HDL降低(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的TG、腰围和大血管并发症明显升高(P<0.05,P<0.01);Pearson分析显示,RBP4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FPG、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logistic分析显示,RBP4 、BMI、腰围、FPG、TG、TC是M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RBP4在T2DM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促进MS的发生.

  • 血清脂联素和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雯;杨剑文;杨晓苏;周文胜;杨期明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NO及内皮素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88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分为3组,其中DPN患者30例为DPN组,单纯糖尿病患者28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PN组及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与糖尿病组比较,DPN组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DPN组脂联素与NO呈正相关(r=0.423,P<0.05),NO与内皮素呈负相关(r=-0.440,P<0.05),脂联素与内皮素不相关(r=-0.159,P>0.05);糖尿病组及对照组中脂联素与NO及内皮素不相关(P>0.05).结论 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降低及内皮素水平增高可能参与了DPN的发病过程,NO作用可能与脂联素的调控有关.

  • 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作者:龙艳;苏珂;彭鹰;黄漓莉;莫如芬;荀靖琼;刘晓玲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12周,检测干预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和UAER.结果 胰岛素干预后,A组、B组和C组FPG、HbA1c、HOMA-IR、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SO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丙二醛、UAER、MA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MAGE与HOMA-IR、UAER、丙二醛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HbA1c、HOMA-IR、MAGE、丙二醛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OD是保护因素.结论 血糖波动与体内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 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预后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夏章勇;杨华;郭存举;殷勤;徐格林;曲怀谦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62例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分为介入组21例(血管再通术)和药物组41例.随访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表示,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介入组患者在3、6个月、1及2年随访时,mRS平均秩次均低于药物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S评分与吸烟(P=0.03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18)、介入治疗(P=0.003)相关,其中介入治疗是预后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血管再通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可能是患者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单中心老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分析

    作者:黄波;刘芳;刘梅林;杜佳丽;王禹川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56例,测定血糖、血脂水平,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相关指南推荐的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值判断达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208例与非冠心病组48例,比较2组上述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 256例患者中,209例(81.6%)合并高血压,24 h、昼间及夜间平均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5.1%、82.8%和59.3%;99例(38.7%)合并糖尿病,血糖达标率70.7%;154例(60.2%)合并血脂异常,LDL-C达标率41.4%.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压、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LDL-C达标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 vs 54.2%,P<0.05).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血压、血糖达标率高,LDL-C达标率较低,尤其心血管病极高危的冠心病患者LDL-C达标率更低,应重视老年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加强对血脂的干预力度.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关系

    作者:郏蓉;苗懿德;陈陵霞;刘杰;褚琳;魏雅楠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分为IMT正常组84例,IMT增厚组90例;又根据颈动脉有无狭窄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141例,颈动脉狭窄组33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超声检测及计算IMT及狭窄情况.结果 IMT增厚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狭窄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空腹血糖、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大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呈负相关(P<0.05),与尿酸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与25(OH)D3、尿酸独立相关.结论 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水平血清25(OH)D3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露;崔豹;韩旭;马林;蔡幼铨;蔡剑鸣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4例,男性95例,女性59例,根据MR扫描结果,对斑块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男、女性的斑决成分差异.结果 男性斑块内富脂质坏死核(42.1% vs 20.0%,P=0.005)和薄或破裂纤维帽(59.7% vs 39.5%,P=0.04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斑块内钙化的发生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74.6% vs 65.3%,P=0.225),男性与女性斑块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 vs 22.0%,P=0.756).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男性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脑卒中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 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硕琳;石玉芝;王春雪;张宁;李菁晶;吴佳;沈东超

    目的 探讨高龄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现患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初发脑卒中患者22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前期组62例,糖代谢正常组47例.住院期间生存依赖结局依据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较好为mRS 0~1分75例,较差为mRS 2~6分145例.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类型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结果 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空腹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型脑梗死率均较小动脉型梗死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均较糖代谢正常组,更易罹患不良生存依赖结局.糖尿病组OR=8.19,95%CI:2.91~10.80,糖尿病前期组OR=4.52,95%CI.1.01~7.23.结论 高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符合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均是脑卒中后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住院期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判断脑卒中后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孙洪吉;谢越;张晓红;解恒革;吴卫平

    目的 研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13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北京版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终777例进入分析,按年龄分为:<65岁组175例,65~69岁组200例,70~74岁组145例,75~79岁组124例,≥80岁组133例;按受教育年限分为:≤12年组153例和13~20年组624例.结果 不同年龄组、不同受教育年限组Mo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年龄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β=-0.639,P=0.000),受教育年限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β=0.741,P=0.000).以均数-1.5倍标准差为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参考值,筛查值范围分别为:<65岁组≤25分,65~69岁组≤24分,70~74岁组≤24分,75~79岁组≤23分,≥80岁组≤19分;≤12年组≤20分,13~20年组≤24分.结论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用MoCA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筛查界值不同,尤其在低文化程度和高龄人群更需注意.

  • 联合应用无创影像学技术预警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研究

    作者:梁长在;刘宏斌;尹大一;王娟;谢雷星;盖晶晶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不同斑块成分之间的炎性程度,为早期预警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颈动脉超声下斑块厚度>2 mm的患者41例,分别行DCE-MRI和PET检查.以DCE-MRI图像分析结果,依照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纤维帽(无纤维帽、厚纤维帽、薄纤维帽、纤维帽破裂)或斑块内血管成分(钙化、胶原、脂质、出血),分析不同斑块性质影像学区别.以DCE-MRI为向导标记PET斑块位置,计算局部放射性活度标准化靶-本底比值(TBR),将DCE-MRI及PET对比研究,比较不同成分斑块间炎性反应程度,以鉴别不稳定斑决.结果 不同斑块表面纤维帽中:纤维帽破裂TBRmax值高,无纤维帽TBRmax值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斑块成分中TBRmax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斑块出血、富含脂质坏死核、斑块胶原、斑块钙化,除斑块胶原与斑块钙化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斑块血管成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E-MR1和PET无创检查技术联合应用,可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与评估.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史云桃;蒋廷波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预测STEMI患者心力衰竭(心衰)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5例因STEMI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衰组86例,非心衰组119例.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心衰相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年龄偏大,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病变支数、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均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局部室壁运动障碍与STEMI患者心功能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舒张压是STEMI患者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OR=2.757,95%CI:1.330~5.714,P=0.006;OR=1.042,95%CI:1.017~1.067,P=0.001).结论 STEMI发生心衰比例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糖尿病、舒张压可能是STEMI患者发生心竭的危险因素.

  • 症状性颈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旭;赵锡海;刘丹青;崔豹;马露;马林;蔡幼铨;娄昕;蔡剑鸣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颅外颈动脉: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 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颈内动脉移植在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昌铭;滕军放;高唱;姚永杰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透过血脑屏障在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时海马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72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又分4、8周2个时相点,每时相点12只.制作VaD大鼠模型,治疗组于术后24 h颈内动脉移植0.5ml骨髓MSC.移植4、8周后检测移植细胞在Va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海马区Ach含量及AchE活性.结果 颈内动脉移植后4周骨髓MSC在VaD大鼠脑实质中广泛分布,主要聚集至海马、大脑皮质等缺血易损伤区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术后4、8周大鼠学习记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术后4、8周大鼠学习记忆显著改善(P<0.01),细胞移植后治疗组Ach含量和AchE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髓MSC颈内动脉移植后可透过血脑屏障明显改善VaD大鼠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内Ach生理代谢,促进缺血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学习记忆能力.

  • 缺氧对磷脂酶A2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作者:李月春;刘国荣;闫洁;王宝军;张京芬;张晖;崇奕;庞江霞;郝喜娃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对兔血浆中磷脂酶A2(PLA2)、脂蛋白相关PLA2(Lp-PLA2)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建立慢性缺氧动物模型),每组6只.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4周、8周和12周末取外周血,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并于12周末取各组兔主动脉弓和腹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和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同组实验前比较,慢性缺氧组兔第4、8和1 2周末,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不同程度增高,且在12周时增高明显(P<0.05).在12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缺氧组免主动脉弓及腹主动脉的血管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结论 慢性缺氧能上调兔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胱抑素C在兔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对血管外膜的影响

    作者:吴向军;刘海涛;王庆元;秦亮;贾荣波;崔家玉

    目的 探讨兔腹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兔腹主动脉再狭窄血管外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损伤组、治疗组(胱抑素C单克隆抗体治疗)、对照组,每组16只.分别于术前和术后8h、1d、1周、3周、6周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胱抑素C水平.术后6周取腹主动脉行HE染色、血管形态计量分析和血管外膜细胞计数;同时行平滑肌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PCNA增殖指数.以血管重构指数、外弹力板围绕面积(EELA)、内弹力板围绕面积(IEIA)变化评价血管重构情况,以剩余狭窄率、血管腔面积变化衡量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血管腔面积、EELA、IELA明显增大,血管重构指数为0.871,剩余狭窄率为33.1%.治疗组胱抑素C水平较损伤组明显下降,血管腔面积、EELA、IELA缩小程度较损伤组明显减轻,血管重构指数为0.748,剩余狭窄率为19.7% (P<0.05).相关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与血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IELA、EELA及PCNA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外膜细胞被激活,发生增殖、表型转化,参与了血管重构及血管再狭窄发生.胱抑素C水平高表达是发生腹主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交感神经对犬快速右心房起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作者:张正楠;何燕;曾志羽;刘浩;李金轶;黄伟强;凌云;邬江涛;纪蓝

    目的 研究交感神经对犬快速右心房起搏所诱发的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杂种犬28只,随机分为4组:交感刺激组、交感离断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美托洛尔组(Met组),每组7只.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干预前后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快速右心房起搏的房颤诱发情况,观察各组交感神经干预对其的影响.结果 与基础状态比较,交感刺激组和Iso组干预后AERP明显缩短(P<0.05),交感离断组和Met组AERP明显延长(P<0.01);Iso组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1).与交感刺激组和Met组比较,Iso组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1).随着AERP时程延长,房颤的诱发率逐渐下降,呈负相关线性趋势(r=-0.728,P=0.003).结论 交感神经活性与心房电重构有一定的联系,单纯刺激交感神经不能改变房颤的诱发频率,但交感神经递质可使房颤更易于诱发.

  • 脑灌注成像检查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杜志华;李宝民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在于血流中断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传统的CT和MRI检查仅能显示已经发生梗死的脑组织,而不能显示梗死前脑组织的一段时间长短不等的缺血状态.脑灌注成像检查作为一项正在普及的检查手段,可以及时的捕捉到脑梗死前的这段缺血时期,从而对指导临床诊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 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与老年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傅卫红;汤洪;杨瑜莹;王晓明

    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特别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20%,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患病率已超过50%[1].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目前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以平均血压水平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及雌激素保护作用

    作者:潘玉婷;郭春雨;马晓娟;刘欣;孙明月;殷惠军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屏障,其功能失调和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1].内皮细胞作为雌激素的靶点,大量动物和体外实验证明,雌激素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2].

  • 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力衰竭评估中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尹秋生;侯莉

    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是galectin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称为Mac-2抗原.其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与β-半乳糖苷结合的蛋白,能通过糖识别域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结合,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galectin-3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存在正常细胞、肿瘤组织中,其调节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研究发现,galectin-3作为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在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的病理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galectin-3水平表达越高,越易进展为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与病死率也越高[1-2].2010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了galectin-3的临床应用.

  • 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王东霞;吴俊

    目的 探讨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60例,给予叶酸5 mg/d;对照组60例,未给予叶酸治疗;2组患者同时接受高血压常规治疗.测量2组入院后、治疗12周后Hcy水平,同时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治疗12周后血浆Hcy和baPWV水平明显减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干预组血浆Hcy和baPWV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叶酸干预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Hcy水平,同时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伟;李婷婷;李莹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高教C反应蛋白(hs CRP)等分子水平,探讨其与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6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MCP-1水平;速率散射法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IL-6、MMP-9、MCP-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I组和UAP组IL-6、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IL-6、MMP-9和MCP-1水平表现出进行性升高的趋势.血清IL-6与hs-CRP和MMP-9呈正相关(r=0.56,P<0.01;r=0.46,P<0.05),而MMP-9与hs-CRP无相关性.结论 IL-6、MMP-9、MCP-1与hs-CRP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 再谈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意义和治疗

    作者:严晓伟

    高TG血症是中国人群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人体内的TG主要来源于食物和肝脏合成,其合适水平是<1.7 mmol/L(150 mg/dl),3.90~5.17 mmol/L(150~199 mg/dl)是边缘升高,≥2.26 mmol/L(200 mg/dl)为升高.尽管高TG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因果关系尚不明确.针对高TG血症的临床干预对减少血管事件方面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证实.2013年7月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的全球建议提出,将非HDL-C定为致动脉粥样硬化TC的主要类型,并且将LDL-C和非HDL-C均作为调脂治疗的主要靶点[1].从而,再次将人们的注意力拉回到高TG、以及富含TG的脂蛋白颗粒残基上.

  • 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作者:许如意;叶平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强力抑制3-羟基-3甲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在降低LDL-C的同时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尤其是总病死率显著降低,奠定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1-2].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积累,一方面,他汀类药物的多种有益作用不断被人们认识,其应用范围有扩大趋势;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对肝脏、肌肉、肾脏、神经系统、糖代谢及肿瘤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一些本该强化治疗的高危患者其血脂不能达标,以及达标后不适当地减量、停药等问题.其中,对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问题的担忧对其使用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 糖尿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洪李锋;罗松辉;郭远林;蒋立新;李建军

    目的 探讨非HDL-C(NHDL-C)/载脂蛋白A-Ⅰ (apoA-Ⅰ)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因劳力性胸痛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型糖尿病患者373例,依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分为3组,低分组<8分(143例);中分组8~28分(109例);高分组>28分(121例),评价NHDL-C/apoA-Ⅰ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HDL-C、脂蛋白(a)、apoB、NHDL-C、NHDL-C/apoA-Ⅰ比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均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NHDL-C/apo-A-Ⅰ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46,P<0.01;r=0.1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NHDL-C/apoA-Ⅰ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偏相关回归系数=3.361,P<0.05).结论 NHDL-C/apoA-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

  •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脂蛋白酯酶Hind Ⅲ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顾彬;于芳苹;赵迎春;李洪涛;梁冬雨;娄晓丽

    目的 探讨脂蛋白酯酶(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方法以及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方法,检测12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14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LPLHindⅢ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和血糖.结果 脑出血组T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8%和9.2%;对照组分别为82.3%和17.7%.脑出血组G等住基因频率和GG基因型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G、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TT基因型人群TG水平较TG+ GG基因型人群明显升高(P<0.05).调整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L HindⅢG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保护性因素(OR=0.392,95%CI:0.191~0.805,P=0.011).结论 LPL 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有一定关联,LPL HindⅢG等位基因突变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一个保护因素.

  • 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人群发病风险的研究

    作者:高学文;邹艳慧;云雅丽;郭润珍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基因编码区外显子2中第54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4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TC、TG、LDL-C、HDL-C水平,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该人群的Ⅰ-FABP基因Hha 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所有受试者Ⅰ-FABP基因编码区外显子第54位密码子存在HhaⅠ酶切位点,产生多态性片段为野生型A/A、杂合突变型A/T、纯合突变型T/T.病例组A/T、T/T基因携带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A/A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A基因携带者与A/T、T/T基因携带者TC、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饮食习惯、Ⅰ-FABP等位基因是冠心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样本人群中存在Ⅰ-FABP基因多态性;Ⅰ-FABP基因多态性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脂质代谢水平,与老年人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

  • 阿托伐他汀钙对EA.hy926细胞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高燕;范利;卢学春;刘先锋;马聪;罗芸;赵霞;裴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EA.hy926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0 μmol/l阿托伐他汀钙体外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 24 h,用Affymetrix HG-U133 plus 2.0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阿托伐他汀钙对EA.hy926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运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软件、DAVID基因功能聚类分析软件及Cmap数据库对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靶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倍数>2倍的基因6 49个,其中上调基因295个,下调基因354个.经DAVID及GSEA基因富集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钙广泛下调了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上调了Kruppel样转录因子等血管保护基因,Cmap数据库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钙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白藜芦醇呈正相关的联强度高.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从多角度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白藜芦醇相似.

  •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作者:曹小丽;尹瑞兴;吴东峰;秦超;郑金瓯;邹东华;蓝玉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冠心病(CHD)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1134例,根据诊断分为CHD组565例、IS组56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54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BC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066715和rs2740483的基因分型,探讨其与CHD及IS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3组rs206671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SNP与CHD及IS的易感无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CHD组和IS组rs274048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该SNP与CHD及IS的易感有相关性(P<0.05).结论 ABCA1 rs2740483与广西汉族CHD和IS易感相关,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更高的罹患风险.

  •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心病及心血管病伴糖尿病指南解读

    作者:李艳芳

    2013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ESC年会,公布了新的稳定性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及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管理指南.两个指南的发布,带给与会的世界各地心脏病专家以更多信息.两个指南内容如下.(1)冠心病患者症状,与血管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冠状动脉损伤对心功能的影响在决定PCI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