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立立;耿彦平;杨倩;杨秀红;杜荣品

    目的 观察低剂量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伴利尿剂抵抗的老年CHF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托伐普坦15 mg/d口服联合呋塞米40mg/d静脉注射)43例与对照组42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5d的日均尿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增加,LVEDV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尿量和LVEDV水平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2.89±0.87)L/d vs (2.43±0.49)L/d,P=0.01;(103.6±21.5)ml vs (116.7±24.3)ml,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0% vs71.4%,P=0.01).结论 联合应用低剂量托伐普坦和呋塞米能有效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利尿剂抵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 三种生物学标志物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晓飞;许世佳;孙红;陈士华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97例为心衰组,按照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32例,Ⅲ级36例和Ⅳ级29例,另选同期住院的非心衰患者61例为对照组,测定可溶性ST2与BNP和NT-proBNP水平,分析其对心衰的诊断价值.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BNP、NT-proBNP、可溶性ST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396.0 ng/L vs 39.4 ng/L,P<0.01;1825.0 ng/L vs215.0 ng/L,P<0.01;56.8 μg/L vs 25.4 μg/L,P<0.01);且随着心功能级别增高,BNP、NT-proBNP、可溶性ST2水平逐渐增高(P<0.01).BNP、NT-proBNP、可溶性ST2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891、0.842,NT-proBNP和可溶性ST2两项联合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05.结论 通过BNP、NT-proBNP、可溶性ST2这3种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可帮助临床提高对心衰的诊断价值.

  •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明;顾剑;张弛;贺永明;杨向军

    目的 探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强度.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72例(观察组)和非冠心病患者3395例(对照组),进行横断面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入选者白蛋白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中位数,40.0 g/L vs 41.4 g/L,P=0.000].以血清白蛋白水平为连续性变量进行分析,多因素校正后,每降低1个标准差(白蛋白水平约4 g/L),初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在总人群OR=1.87 (95% CI:1.75~2.01),男性OR=1.85(95%CI:1.71~2.01),女性OR=1.48(95%CI:1.26~1.74).将血清白蛋白水平五分位作为分类变量纳入回归分析,Q1(≥43.8 g/L)为参考,多因素校正后,按年龄分层,年龄<65岁人群初发急性心肌梗死OR(95%CI)值分别为:Q2为1.43(1.12~1.82)、Q3为1.95(1.53~2.47)、Q4为2.52(1.95~3.27)、Q5为4.51(3.40~6.00),年龄≥65岁人群:Q2为1.61(1.04~2.5)、Q3为2.21(1.48~3.31)、Q4为3.34(2.24~4.99)、Q5为4.77(3.22~7.08);按性别分层,男性和女性人群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与心肌梗死风险呈负相关,P趋萤<0.01.结论 无论在年龄或(和)性别分层中,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均呈负相关,并表现为剂量-效应关系.

  • 脂蛋白(a)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风险评估的价值

    作者:谷阳;于昆;徐琢;葛培兵;张喜文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NSTE-ACS患者80例,老年组58例(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22例.选取同期血管管腔狭窄<50%的老年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脂蛋白(a)水平与Gensini积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LDL-C、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GRACE风险评分及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0% vs 45.5%、29.3% vs4.5%、58.6% vs 27.3%、(2.8±0.8)mmol/L vs (2.3±0.6) mmol/L、(6.7±2.9)μmol/L vs (5.0±0.7)μmol/L、(44.1±28.5)分vs (3.9±2.7)分、(141.6±30.0)分vs (108.6±16.6)分、186.5(121.0,333.5)mg/L vs53.5(30.8,137.0)mg/L,P<0.05].老年组年龄和GRACE风险评分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1±6.4)岁vs (51.6±5.6)岁、(141.6±30.0)分vs (103.2±26.4)分,P<0.05].NSTE-ACS患者的脂蛋白(a)相对水平与Gensini积分、GRACE风险评分呈正相关(r=0.494,P<0.01;r=0.432,P<0.01).脂蛋白(a)水平是NSTE-ACS风险因素(P<0.01).结论 NSTE-ACS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可作为评估NSTE-ACS患者风险的1项预测指标.

  • 胞磷胆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刘炫君;杨国帅;胡裕洁;程启慧;吴海燕;周律;张艳君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胞磷胆碱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胞磷胆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入院后开始给予胞磷胆碱胶囊0.2g3次/d,持续6个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储备、搏动指数、屏气指数及大脑中动脉狭窄平均流速(Vm)上升率进行评定,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2组患者治疗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胞磷胆碱组治疗后脑血管储备[(13.59±1.16)% vs(7.61±1.12)%,P<0.01]、搏动指数(0.51±0.16 vs 0.58±0.12,P<0.05)、屏气指数(1.36±0.08 vs 0.74±0.11,P<0.01)、Vm上升率[(32.63±2.32)% vs (16.92±1.68)%,P<0.05]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胞磷胆碱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各分项注意力、语言功能、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概括能力、命名、定向力、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脑血管储备受损,早期给予胞磷胆碱治疗能改善脑血管储备,并减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 益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冰坡;范利;蔺士杰;闫晶晶;徐芳;刘香;郭敏;刘巧玲;徐程

    目的 探讨益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湖南益阳康雅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益阳市企事业单位受检者1363例,根据受检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45例,对照组1118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年龄、男性、TG、LDL-C、尿素、尿酸、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C、HDL-C、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年龄、TG、尿素、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TC、LDL-C和HDL-C呈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男性、高脂血症、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7,95%CI:1.302~2.649,P=0.001;OR=1.866,95%CI:1.363~2.555,P=0.000;OR=2.214,95%CI:1.716~2.856,P=0.000),而HDL-C和肌酐清除率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OR=0.388,95%CI:0.242~0.623,P=0.000;OR=0.948,95%CI:0.937~0.959,P=0.000).结论 益阳地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提示需要干预生活方式,并采用相应药物治疗.

  • 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影响

    作者:陈亚丽;刘红霞;王娟;周婷婷;孙尚文;张华;段丹丹;刘振东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济南地区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7例及联合组162例.2组均给予替米沙坦40 mg/d降压治疗,联合组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分别在基线第3年和第5年采用头颅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及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结果 与基线比较,对照组第3年、第5年总WMH、PWMH及DWMH显著增高[(9.34±2.28)ml,(12.19±2.61)ml vs (6.21±2.19)ml,P<0.05;(6.70±2.01)ml,(8.63±2.21)ml vs (4.54±1.92)ml,P<0.05;(2.63±0.80)ml,(3.56±0.94)ml vs (1.66±0.73)ml,P<0.05];联合组第3年、第5年总WMH、PWMH及DWMH显著增高[(8.65±1.78)ml,(10.25±2.02)ml vs (6.42±1.90)ml,P<0.05;(6.27±1.64)ml,(7.38±1.78)ml vs (4.71±1.72)ml,P<0.05;(2.37±0.70)ml,(2.87±0.80)ml vs (1.71±0.65)ml,P<0.05].联合组第3年、第5年增长率变化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在平稳降压、有效调脂的同时,可延缓脑白质损害的进展.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作者:狄艳琪;陈荣霞;柯瑟章;曹剑;刘璐;黄鑫;邹晓;李建华;范利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住院的老年MS患者245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糖、血脂、尿素及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正相关(r=0.168,P=0.009),与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尿素、肌酐、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无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MS患者尿素(OR=-0.27,95%CI:-0.48~-0.06,P=0.01)、Ccr(OR=1.27,95%CI:0.33~2.2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Q76~100组、Q51~75组、Q26~50组、Ccr水平显著高于Q1~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老年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提示老年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生理范围内的轻度升高可能是MS肾功能受损的一个保护因素.

  • 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江;吴建楠;彭延波;常莉莎;王大力;张丽;王静悦;李敏;熊鑫;刘建;李丹

    目的 探讨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基底动脉狭窄组)和症状性大脑前循环狭窄患者(前循环狭窄组)各80例,比较2组性别、血压等危险因素.另按血管狭窄程度、病情有无进展、出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分别分为狭窄率<70%的轻中度狭窄组43例和狭窄率70%~100%的重度狭窄组37例,进展组34例和未进展组46例,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预后.结果 与前循环狭窄组比较,基底动脉狭窄组男性(75.0% vs 57.5%)、高血压(80.0% vs 66.3%)明显升高(P<0.01).重度狭窄组既往脑梗死及吸烟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既往脑梗死及吸烟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入院前驱症状与病情是否进展有关(P<0.01).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 男性及高血压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及既往脑梗死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有前驱症状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性小,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成都地区干部保健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5年随访研究

    作者:秦地茂;蔡琳;王晓梅;刘汉雄;汪汉;余秀琼;蒋晖;熊峰;罗媛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干部保健人群5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1~2016年有连续随访数据的干部保健人群822例,根据诊断分为冠心病组43例,非冠心病组779例.多因素分析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22例有连续随访数据的受试者,5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为523人/10万,年发病率为104人/10万.冠心病组年龄、糖尿病、空腹血糖、肌酐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71.26±9.61)岁vs (63.81±9.79)岁,P=0.000;20.5% vs 8.2%,P=0.045;(6.38±2.48)mmol/L vs (5.09±1.10)mmol/L,P=0.000;(80.47±20.87)μmol/L vs (74.81±15.10)μmol/L,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与空腹血糖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OR=1.104,95%CI:1.057~1.154,P=0.000;OR=2.219,95%CI:1.018~4.835,P=0.045;OR=1.564,95%CI:1.320~1.852,P=0.000).结论 干部保健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偏低,主要与增龄、高血糖以及吸烟相关.

  • 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浩;叶平;朱启伟;骆雷鸣

    目的 观察临床用于降糖治疗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吡格列酮10mg/(kg·d)组(P组)、吡格列酮10 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特异性阻断剂GW9662组(P+G组),每组6只;利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p38(p p38)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Sham组、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8.6±4.3)%、(21.4±8.8)% vs (40.1±12.3)%,P<0.05];P+G组心肌细胞AI显著高于P组[(37.0±10.5)% vs (21.4±8.8)%,P<0.05].与I/R组比较,Sham组、P组p-p38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G组p-p38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p-p38表达有关,这2种作用是由PPARγ介导的.

  • 肌腱蛋白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小鼠主动脉斑块的关系

    作者:黄君文;李燕;宋佳成;马占龙;施海彬

    目的 观察长期高脂饮食后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肌腱蛋白C(TN-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50只为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选择雄性C57BL/6小鼠50只为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斑块形态,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斑块中TN-C、MMP-9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在喂养16周、24周、32周、40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C[(18.46±0.59)mmol/L vs (3.11±0.11)mmol/L,(21.07±1.12)mmol/L vs(3.55±0.18)mmol/L,(26.24±2.11)mmol/L vs (3.93±0.10)mmol/L,(31.13±2.99)mmol/L vs (4.12±0.19)mmol/L,P<0.05]、LDL-C[(9.50±0.24)mmol/L vs (0.92±0.09)mmol/L,(10.19±0.37)mmol/L vs (1.25±0.15)mmol/L,(10.87±0.41)mmol/L vs (1.47±0.17)mmol/L,(11.43±0.35)mmol/L vs (1.53±0.10)mmol/L,P<0.05],及16周TG[(0.68±0.03)mmol/L vs (0.62±0.07)mmol/L,P<0.05]明显升高.在喂养40周实验组T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呈现出内皮细胞破坏,平滑肌细胞增生、纤维斑块形成以及粥样斑块形成等不同的病变特征,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升高,TN-C、MMP-9表达逐渐增高,TGF-β1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时间的演变,TN-C、MMP-9及TGF-β1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 葫芦素B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段明霞;吴青青;唐其柱

    目的 探讨葫芦素B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C57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葫芦素B组、结扎术组(主动脉结扎术)、联合组(葫芦素B+主动脉结扎术),每组15只.术后1周给予葫芦素B灌胃处理0.2 mg/(kg·2 d),持续到术后4周],主动脉结扎术诱导心肌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微血管密度;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31、CD34、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和内皮间质转化程度.结果 假手术组和葫芦素B组术后4周心脏微血管密度、α-SMA,波形蛋白、CD31、CD34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扎术组术后4周心脏微血管密度、CD31、CD34表达明显下调,α-SMA、波形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术后4周心脏微血管密度、CD31、CD34表达明显高于结扎术组(4.31±1.06 vs 2.24±0.78,0.22±0.04 vs 0.05±0.02,0.12±0.02 vs0.04±0.01,P<0.05),α-SMA、波形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结扎术组(0.31±0.03 vs 0.98±0.04,0.05±0.02 vs 0.53±0.07,P<0.05).结论 葫芦素B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向间质转化改善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 癫痫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作者:徐沛;苏佩清;颜丙春

    癫痫是脑神经元的突然异常放电而导致暂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全球大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1-2].癫痫还伴有大量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合并症,如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孤独症、自杀和偏头痛等.这些合并症对癫痫患者来说是巨大的问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治疗复杂化,并增加了病死率.目前我国有6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其中30%~40%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包括梦样状态、时间感知的歪曲、不真实感、分离状态,是癫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 自噬与心力衰竭关系的新进展

    作者:冯津萍;陈程;陈树涛;王林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有数据报道,全球心力衰竭患者已高达2250万例,并以每年200万例的速度递增,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尽管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技术等水平大大提高,但心衰患者的患病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仍不容乐观.究其主要原因是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十分透彻.近年来,自噬作为一种区别于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自噬在心力衰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自噬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 新型调脂药物evolocumab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敬霞;相丛;马真真;马学英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根据2008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心脑血管粗病死率为229/10万,占我国死因顺位首位.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L-C升高为关键,LDL-C具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是动脉粥样硬化(AS)起始和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强化调脂治疗有益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并且逐渐得到认可[1].在美国,大约有7200万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约2千万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而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发生率高达10%以上,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问题至今难以攻克[2-3].另外,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使在联合应用调脂药物的情况下,血脂水平仍无法达标,因而新型调脂药物的研发成为了新的目标.

  • 直立性低血压发病机制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李世超;杨晶晶;甘继宏

    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与患者死亡、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脑卒中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该病虽早已被认识,但直至1996年其有关定义才被专家达成共识,经典定义为从卧位转为立位或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头向上倾斜至少60°的初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 Hg,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11].对于卧位收缩压≥16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30mm Hg,或者对于血压基线较低人群在站立位收缩压<90mm Hg时,亦可诊断[6,8].近年来还提出了起始直立性低血压和延迟性直立性低血压,起始直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由卧位改为直立位15 s内发生短暂性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40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延迟性直立性低血压是指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在由卧位改为直立位的3min后,提示可能有轻度或早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易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相混淆[6,,12-13].现将直立性低血压发病机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24S-羟胆固醇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坚炜;唐毅;邢怡;贾建平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相关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异常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脑内神经元胆固醇水平增高,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增加,而Aβ的生成和聚集在AD的发病中起核心作用[1-2].高胆固醇血症是发生AD的危险因素[3-4].因此,人们对外周血胆固醇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关系开展了许多研究,但结果很不一致,其中关键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外周血总胆固醇水平并不能反映脑内胆固醇的代谢情况.近年来研究发现,外周血和(或)脑脊液24S-羟胆固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脑内的胆固醇代谢情况,有望作为评价AD等疾病神经退行性改变的生物标志物[5].我们将探讨AD与24S-羟胆固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戚志强;周红;王圣龙;董海蓉

    目的 观察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7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Lp-PLA2、TG、LDL-C、尿酸和空腹血糖.病例组在入院当天,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时测量血压,并对2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179.30±72.27)μg/L vs (159.66±50.90)μg/L,P<0.01].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173,P=0.020),与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0.226,P=0.002).病例组血浆Lp-PLA2水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r=0.241,P=0.001),而与尿酸无相关性(r=0.002,P=0.984).结论 血浆Lp-PLA2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且Lp-PLA2可能与血脂和尿酸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综合治疗措施救治交感电风暴患者一例

    作者:申文彬;卫世强;刘会君;冯宏启;张瑞霞;朱改针;胡冰;白静;王禹

    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精神紧张等因素会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并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现就我院收治的交感电风暴患者1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反复胸痛、胸闷4个月,再发1h”于2017年3月20日15:00入院,既往糖尿病史6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0.5 g 3/d)降糖,血糖控制理想,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史.抽烟20年,10支/d.家族史、婚育史无特殊.入院体检:体温36.2℃,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94次/min,呼吸20次/min.心脏听诊律齐,心音低顿,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叩诊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肺部听诊音清,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一例

    作者:黄艾华;张雄伟;王佳楠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gtal artery,PIA)属罕见的胚胎遗留血管,发生率为0.023%(1/4400).PIA按起源部位不同分为Ⅰ型与Ⅱ型,Ⅰ型起源于C2~C3椎体水平的颈内动脉背侧,向上后外侧走行,上升至寰前间隙而不进入任何颈椎的横突孔,与椎动脉V3段汇合后,经枕骨大孔入颅;Ⅱ型PIA起源于颈外动脉,向后上方走行,在C1椎体下方水平与椎动脉汇合,后向背侧弯曲通过寰椎横突孔进入颅内,Ⅰ型发生率与Ⅱ型接近.现报道1例经颈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筛查发现并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PIAⅡ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患者的管理

    作者:李小刚

    脑卒中是我国人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年龄是与脑卒中相关的重要因素[1].脑卒中可能部分是由易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2].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今后10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脑卒中患者至少达700万[3].

  • 他汀类药物的规范化合理应用

    作者:鲍海龙;李洁琪

    冠心病是当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属于较严重的冠心病类型之一.ACS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随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完全或不完全梗死,终因心肌细胞缺血而导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而调脂治疗可降低ACS全因病死率[1].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脂治疗的基石,实验证据充分,具有肯定的调脂疗效,还具有除调脂之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对于ACS的防治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 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拱忠影;杨洋;汪志云;臧大维;刘伟

    目的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并分析其在不同动脉粥样硬化亚型中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吸烟患者298例为吸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吸烟患者120例为非吸烟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吸烟者50例和非吸烟者50例分别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采用胶体强化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hs-CRP水平.吸烟组再按斑块是否为稳定分为稳定性斑块及不稳定性斑块,分析吸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 吸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吸烟组[(7.26±4.24)mg/L vs (3.56±2.28)mg/L],对照1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2组[(4.34±2.74)mg/L vs (3.17±1.6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指数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5,P<0.01).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每日吸烟量、吸烟时间及吸烟指数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P<0.05),高hs-CRP水平吸烟患者发生缺血及脑卒中复发事件比例显著高于低hs-CRP水平患者(11.36% vs2.00%,P<0.01).结论 吸烟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其可能与斑块的稳定性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密切相关.

  • 颈内动脉狭窄与血管内压力差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侯河山;高宇海;石进;陈大伟;陈先锋;张英谦

    目的 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两端血管内压力差及支架置入术对压力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在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11例,将压力导丝头端送至狭窄远端3cm处测量远端平均动脉压,导引导管置于近狭窄处测量近端平均动脉压,计算狭窄两端压力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狭窄率与狭窄两端压力差的相关性,以Wicoxon检验比较术前的血管内压力差.结果 1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得到完整的术前和术后压力差值,围术期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术前狭窄率、压力差分别为64%~95%(74.18±8.70)%、5~72(15.64±19.64)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分别为0%~30%(12.64±11.07)%、0~9(2.64±2.69)mm Hg.术前与术后狭窄两端压力差和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狭窄率与压力差呈正相关(r=0.767,P<0.01).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在改善狭窄率的同时减低狭窄两端压力差.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不同疗效的术前超声指标分析

    作者:陈胜江;尚智伟;曲智峰;杨晓峰;朱博鹰;武晓燕;牛静;姚俊东;高晓乐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不同疗效的术前超声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6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57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7例,中年组25例,老年组25例.又根据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率≥75%为显效组18例,25%~74%为有效组33例,<25%为无效组6例.比较和分析各组患者术前3d内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显效组、有效组及无效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值、斑块大偏心比值、狭窄处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颈动脉僵硬度指数、扩张系数及顺应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颈动脉僵硬度指数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3.762±1.048 vs 2.313±0.409,2.707±0.656,P<0.01).颈动脉僵硬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670,P=0.000),且两者存在线性回归方程(y=0.075x-1.537,R2=0.448,F=44.727,P=0.000).结论 不同疗效患者术前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积分比值、斑块大偏心比值、狭窄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颈动脉僵硬度指数、扩张系数及顺应系数存在差异,颈动脉僵硬度指数与患者年龄存在线性关系.

  •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关系研究

    作者:韩旭;赵锡海;崔豹;马露;蔡剑鸣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选取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不稳定成分的图像,使用CASCAD软件进行分析,计算CAS值,根据CAS值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CA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检测到148支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平均CAS值(21.6±17.5)%,其中CAS 1级29支、2级52支、3级41支、4级26支.CAS值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大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610、r=0.569和r=0.527,P<0.01).不同CAS级别颈动脉管腔狭窄、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值与LDL及HDL/TG比值相关(r=0.469,P<0.01;r=-0.269,P<0.05);高危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DL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密切,且与脂质代谢相关.CAS级别越高,未来颈动脉斑块发生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可能越大.

  • 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斌;任伯;毛文静;赵彬;张晋霞;李世英;张慧英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o%.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疗效评价

    作者:刘丹青;杜瑞雪;王庆军;叶平;吴红梅;蔡剑鸣

    目的 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评价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质核),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无症状患者32例,因图像不符合动态模型分析要求而剔除者5例,因层面匹配欠佳而剔除者2例,终完成入选患者25例.所有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5~20mg/d)强化治疗2年,并于筛查时以及治疗3、12、24个月均行颈动脉DCE-MRI检查.测量并分析调脂治疗过程中颈动脉外膜灌流参数血浆容积百分比(Vp值)和血管外膜传输常数(Ktrans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3、12、24个月Vp值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0.05、0.07±0.04、0.06±0.05 vs0.12±0.06,P<0.05).治疗3个月,Vp值降低了25.0%,下降幅度较大;治疗24个月内,Vp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与基线水平比较,治疗24个月的Ktranss值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能够早期评价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 强化人群血脂分层管理和创新提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靶标

    作者:李建军

    现代临床脂质学理论认为,LDL-C不单是既往长期以来认为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是迄今为止惟一被证实与ASCVD发生与发展相关的“致病性”因子.因此,加大LDL-C管控力度,进一步减少ASCVD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与临床意义.2017年初,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内分泌学会(AACE/ACE)发布了2012年版指南基础上更新血脂异常管理部分解读(AACE/ACE新指南),提出了新的人群危险分层和相应的LDL-C靶目标值,将极高危人群细分出极度或超高危(extreme risk),并建议此类患者的LDL-C降至1.43 mmol/L(55 mg/dl)以下.为ASCVD的防治与管理水平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