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중화기관이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85
  • 国内刊号: 42-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实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异种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格局

    作者:谢晋;李宁丽;陈福祥;张勇;沈佰华;张冬青;周光炎

    目的研究异种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格局。方法用单向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研究人-猪间细胞反应的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结果γ干扰素的mRNA与蛋白质均强表达,而白细胞介素4(IL-4) 均无表达。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时,IL-10的mRNA弱表达,但是猪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系中未检测到IL-10 mRNA表达。结论异种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以Ⅰ型细胞因子分泌为主, 参与反应的细胞因子格局和同种移植时呈现相似性。

  • 微囊化大鼠肝细胞移植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张阳德;许毓敏;彭健

    目的研究微囊化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后的存活情况以及组织学改变。方法用二步法胶原酶门-腔静脉灌注法分离Wistar大鼠肝细胞,用Percoll梯度分离液纯化、海藻酸钠-氯化钡法微囊化包裹肝细胞, 分别行腹腔注射移植, 将纯化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1组)、微囊化包裹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2组)及Wistar大鼠体内(第3组),观察移植后各组不同时间肝细胞存活率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1)移植后第4、7 d,各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移植后第14d,第2组与第3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2)移植后第4d开始,微囊周围出现纤维增生现象,第2组较第3组明显。结论微囊化可为移植的肝细胞提供免疫屏蔽作用,从而提高肝细胞移植的存活率;微囊周围纤维增生可影响肝细胞的存活率。

  • 前列腺素E1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

    作者:阚彤;杨甲梅;严以群;陈汉;吴孟超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对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经颈内静脉灌注PGE1,设盐水和空白对照,观察术后1周存活率和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PGE1治疗组术后1周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电镜证实PGE1治疗组肝细胞内溶酶体膜无鼓泡和破溃现象。结论术中应用PGE1能显著提高大鼠肝移植后的1周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PGE1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有关。

  • 移植动脉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作者:李黔生;乔着意;方玉华;靳凤烁;朱方强;徐序广;张军卫

    目的了解慢性排斥反应时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病理图象定量分析及电镜等检测手段,观察大鼠动脉移植后3、7、14、20、30及60d的病理变化。结果同系移植对照组除供者血管冷缺血超过1h的2只术后14d内膜轻度增生外,其余移植动脉与受者自身的正常动脉比较,差异不显著;异系移植实验组术后3d血管外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7d时局部内皮剥脱,14d内膜中层细胞通过弹力膜裂隙向内膜迁移,内膜增生,20d内膜全层或局部呈半月形增生,平滑肌细胞形态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30d内膜细胞数达峰值,60d内膜持续增厚,基质纤维成分增多,内膜修复。结论移植体动脉硬化具有内皮剥脱、炎性细胞浸润、中层坏死、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内膜增生4大特点。

  • 供者年龄与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严群;张鹏;袁晓奕;易继林;龚建平;章咏裳

    目的探讨供者的年龄对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3、12、18个月龄的F-344大鼠肾移植给6个月大小的LEW受鼠,以自体肾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检测各组的肾功能和免疫组化的改变,并进行移植肾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18个月龄供肾移植组术后24h尿蛋白含量、移植肾肾小球硬化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3个月龄及12个月龄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1);18个月龄的供肾移植组移植肾组织中ED1+单核/巨噬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细胞毒性/抑制性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3个月龄供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供者的年龄越大,术后移植肾的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就出现越早,且越严重。

  • 雌激素预防大鼠同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新运;邹和群;赖德源;孙燕;白婕;黄志清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Fisher大鼠作供者,雌性Lewis大鼠作受者进行同种肾移植,为排除排卵周期及相应的内源性性激素变化的影响,肾移植均在非排卵期进行。移植后治疗组大鼠隔日给予25μg/kg雌二醇皮下注射。移植后16周作肾功能、移植肾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测定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及β-机动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治疗组24d尿蛋白持续保持较低的水平(P<0.01),血清肌酐水平降低(P<0.01),肌酐清除率升高(P<0.01),移植肾组织血管内膜增厚、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P均<0.01),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少(P<0.0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表达减少(P均<0.01)。结论雌激素对移植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影响上述细胞因子在移植肾的表达有关,提示雌激素可能为一类潜在的抗慢性排斥反应药物。

  • 小鼠胰岛的分离及胰岛移植

    作者:祁小平;马宝骊

    目的研究小鼠胰岛分离和移植的方法。方法在Gotoh等所介绍的小鼠胰岛分离方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由原来经胆总管注入胶原酶消化液改为由胆囊注入,并在消化液和Ficoll分离液中加入了胰酶抑制剂和BSA。结果使分离纯化后的胰岛产量由原来方法的41.7±13.2个提高到了266.5±32.1个(P<0.01),活性在95%以上,除了少量导管外几乎不含腺泡组织。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以在肉眼条件下注入消化液,而不需要解剖显微镜,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成功率;避免了整个消化和分离过程中胰酶对胰岛的消化作用,提高了得率,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 Fas系统、细胞凋亡与移植免疫

    作者:钟红兴

    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参与淋巴细胞的发育、自我耐受的形成、T淋巴细胞克隆的限制、免疫应答的实现等诸多免疫过程。本文就Fas系统与T淋巴细胞凋亡、移植排斥和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一、Fas、FasL的结构和分布 在第五届人白细胞分型国际会议上Fas被正式命名为CD95。Fas抗原的天然配体FasL则是Suda于1993年从大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中纯化确定的[1]。 Fas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 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 超家族,其分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膜外的N末端区、跨膜区和膜内的C末端区。膜外区相对保守,具有膜受体特性,膜内区有一段67~70个氨基酸序列与TNFR膜内区高度同源,具有凋亡信号传导作用,称为死亡域。

  • 肾移植后发生食管纵隔瘘和食管气管瘘一例

    作者:王建文;韩修武;韩志友;刘静;张庆皎;管德林;高居忠

    患者为中年女性,肾移植术后7年,因发热伴左侧胸痛半月收入我院。入院时体温39.5℃,Bp112/75mmHg,左肺可闻及干罗音,胸片诊断为左侧胸膜炎,在外院曾给予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

  • 肾移植术后双侧上尿路先后发生多发性恶性肿瘤一例

    作者:郝俊文;刘少鸽;李香铁;李慎勤;杨德安;孟慧林;刘仰东

    患者,女性,42岁。1996年12月接受同种尸体肾移植术。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8mgkg-1d-1、硫唑嘌呤(Aza)50mg/d及泼尼松(Pred)20mg/d预防排斥反应,1年后药物剂量调整为CsA2mgkg-1d-1、Aza75mg/d、Pred10mg/d。随访3年,肾功能正常。

  • 移植肾并发恶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孙荣超;杨树东

    肾移植术后,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使患者发生恶性肿瘤这一观点已被公认,但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发生恶性淋巴瘤较少见,现报道1例。 患者为女性,49岁。1993年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服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泼尼松,病情稳定,肾功能良好。患者于2000年6月因尿量减少、肾功能减退1个月入本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体温37℃,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下肢Ⅱ度水肿,心肺无异常发现。

  •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诊治体会

    作者:李昕;向军;刘龙;杨海龙;王树义

    我院1978~1999年间共行肾移植853例次,并发结核感染13例,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3例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6~57岁,平均37.4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血液透析6个月~3年,术前常规行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均无结核病史。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术后发生右肺结核6例,左肺结核3例,双肺结核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2例,肠结核1例,5例合并胸腔积液。结核发病时间为术后5个月~7年,以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者8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4例,因腹痛就诊者1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阳性2例,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3例,胸水抗酸杆菌阳性5例,因回肠膀胱瘘术后病理诊断回肠增殖性结核1例,其余为抗结核诊断性治疗阳性。

  • 肾移植对尿毒症性耳聋的影响

    作者:李松杨;叶朝阳;嵇爱琴;武雯

    尿毒症性耳聋临床少见,其治疗有别于一般性耳聋。本文报告4例尿毒症性耳聋肾移植前后的听力变化。 4例尿毒症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8~5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1例。尿毒症病程1.5~34个月,平均17.6个月。4例均在确诊尿毒症后发生耳聋,2例发生于透析前,2例发生于透析后。3例表现为突发性单侧耳聋,1例为双耳逐渐听力下降;耳聋后1周内就诊2例,1~7个月内就诊2例。全部病例在耳聋前均无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无上呼吸道感染,无耳聋家族史,外耳及鼓膜均正常。

  •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诊治体会

    作者:彭万岭;张治国;周健;张茂才;王光策;闫天中

    患者,男,50岁,肾移植术后2个月出现血尿,彩色超声波检查提示移植肾输尿管下段梗阻,疑有结石,同时出现肾功能异常,遂行膀胱探查术,术中见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有一不规则的黄色结石,约12mm×5mm×5mm大小,堵塞输尿管口,予以取出,并扩张输尿管口,冲洗输尿管,又有数枚米粒大小的同质结石排出,然后输尿管内置单J 管,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 他克莫司在活体小肠移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文爱东;王为忠;赵磊;蒋永培;樊亚萱

    1999年5月20日我院胃肠外科为一短肠综合征患者实施了亲属活体小肠移植术,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选用他克莫司(FK506)和霉酚酸酯(MMF)。为防止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我们研究了FK506在亲属活体小肠移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以此对患者实施了1年多的个体化用药,迄今患者未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和FK506中毒反应。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患者:男性,18岁,体重48!kg,肝、肾功能正常。因肠梗阻切除大段坏死小肠,仅余近端空肠40!cm。1999年5月20日在我院实施亲属活体小肠移植术,供者为其亲父,共移植小肠1.5!m。 2. 主要用药情况:FK506口服,5!mg/12!h,9时30分和21时30分各1次,以避免饮食影响;MMF口服,1!g/12!h;并给予皮质激素、氟康唑、大蒜素、头孢他啶及维生素C等。

  • 肝移植中肝动脉陈旧性血栓的术中处理和术后管理

    作者:冯变喜;李德伟;武书胜;黄博;李星五;王俊平;张林虎;魏东光;常进;宋秋美;王如瑛;蔡井岗

    我们曾遇到1例肝固有动脉有陈旧性白色管状血栓,长达肝总动脉全程,由于认识不够,共施行了3次血管吻合,术后加抗凝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该例的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 肝移植前的改良人工肝辅助治疗

    作者:孙世澜;曾红兵

    肝移植前的血液净化治疗,即人工肝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前不良的内环境。我们对常规血液净化装置进行改良,并于1998~1999年间对3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拟做肝移植者进行治疗,达到预期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0、43和48岁。其原发病2例为慢性重症肝炎,1例为肾移植术后抗排斥药物所致肝功能衰竭。3例均有腹水,血胆红素分别为348~403、503和296~492!μmol/L,血白蛋白为31.2~31.9!g/L,例2、3的血氨分别为67、73!μmol/L,该2例均有肝性脑病,例1、3有凝血功能障碍。

  • 大蒜油胶囊预防肾移植后真菌

    作者:许龙根;徐敏;宋启哲;王鑫洪;徐建英;陈利英

    目的探讨大蒜油胶囊预防肾移植后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6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口服大蒜油胶囊预防真菌感染,与58例未用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用药的62例仅1例发生真菌感染,而对照组58例中6例发生真菌感染。结论肾移植后应用大蒜油胶囊可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肾移植 感染 植物油
  • 肾移植供者及受者肝炎等病毒和螺旋体感染的调查

    作者:唐雅望;张玉海

    目的调查肾移植供、受者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和螺旋体感染的情况,研究其感染与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关系。方法对供者及移植受者群进行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庚型肝炎病毒(HGV)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庖疹病毒(HS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RPR)的调查。结果 361名供者中,感染HBV者8.6%,感染HCV者2.5%,感染HGV者0.6%;231名供者中,CMV-IgM阳性者16.9%,EB-IgM阳性者11.7%,HSV-IgM阳性者16.0%,HIV病毒携带者1名,RPR-IgM阳性者2名。300例移植受者中,HBV感染率为68.7%,HCV感染率为34.7%,HBV合并HCV感染率为25.0%,随机选取其中40例患者,其HGV感染率为25.0%,HGV合并HBV感染率为25.0%,HGV、HBV合并HCV感染率为12.5%,CMV-IgM阳性者49.0%,EB-IgM阳性者32.7%,HSV-IgM阳性者42.0%,无HIV携带者及RPR-IgM阳性者。结论供者群及受者本身的术前病毒感染状态对移植受者术后是否发生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 病毒 病人
  • 肾移植排斥反应时血糖皮质激素监测的意义

    作者:罗志刚;唐孝达;杨宇如;秦永平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发生超急性、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时体内内源性及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C)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3例发生排斥反应者及39例无排斥者血内源性及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进行动态监测。以氢化可的松(HC)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代表,以糖皮质激素残余率(RR)标化HC变化。结果无排斥组的HC为(0.034±0.022)μmol/L,RR为0.062±0.041;2例超急性排斥者的HC为0.493μmol/L,RR>1.0;1例加速性排斥者的HC为0.200μmol/L,RR为0.53;30例急性排斥者的HC为(0.205±0.158)μmol/L,RR为0.458±0.384。各类型排斥之HC、RR与无排斥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排斥者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时其HC、RR下降大致平行,但耐糖皮质激素性排斥者的下降速度较糖皮质激素敏感性排斥者缓慢。发生急性排斥者,其血中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浓度与无排斥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变化可作为排斥反应的诊断指标及判断排斥反应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是否敏感。

  • 肝移植后无症状性肝动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陈嘉薇;陈大志;刘爱武

    目的探讨导致移植肝动脉阻塞后无症状的可能原因。方法通过肝功能监测、彩色多普勒超声、肝动脉造影、肝组织活检以及胆道造影等手段追踪观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经过,综合分析导致“无症状”的各种可能因素。结果肝移植术后第4d肝动脉吻合口出现血栓形成,至20d肝动脉接近完全阻塞;肝组织学检查见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水样变性、小胆管上皮细胞萎缩以及汇管区纤维化等病理学改变。肝功能检查提示除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之外,肝功能恢复顺利。术后71d血管造影显示肝动脉完全阻塞,但有侧枝循环建立和门静脉代偿性扩张。术后患者始终未出现肝动脉阻塞所特有的临床症状。结论侧枝循环的建立和门静脉的代偿,使移植肝得以存活;术后2周之内经常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 肝移植术后胆泥及胆结石形成原因分析

    作者:陈知水;叶启发;曾凡军;林正斌;明长生;沙波;文志向;张伟杰;魏来;夏穗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和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对13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和/或胆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发生胆泥和/或胆结石的时间为1.5~12个月(平均5.5个月),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5.5min,冷缺血时间为11.5h;UW液经门静脉灌注;胆道冲洗时间在热缺血后15~20min;11例供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2例与结肠中动脉吻合。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及胆结石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是缺血、灌注损伤及肝动脉供血不足。

  • 肝硬变肝功能衰竭患者行肝移植

    作者:文天夫;严律南;吴言涛;李波;卢实春;赵纪春;伍晓汀;曾勇;贾乾斌;陈晓理;汪静;姚辉华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OLT)时术前准备的原则和方案。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7例因肝硬变肝功能衰竭行OLT和3例因非硬变性肝病行OLT术前凝血功能、一般状况、内环境状况、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过程的关系。结果 7例肝硬变患者血小板计数均下降,凝血功能差,而3例因非硬变性肝病者血小板下降不明显;7例肝硬变患者术前均进行了利尿和保肝支持治疗,而3例因非硬变性肝病者除2例进行了保肝支持、输少量全血和人白蛋白外,未输注凝血因子和血浆,也未进行利尿治疗。术中7例肝硬变患者平均出血8 455ml,除补充相应量的血以外,还平均输注人白蛋白88.5g和血浆957.1ml,但术毕血白蛋白仅26.1g/L,术后48h内内环境紊乱较明显,术后1个月内5例发生真菌感染,3例发生腹腔内出血,而3例非硬变肝病患者平均出血2 660ml,术中仅输很少人白蛋白,术毕血白蛋白30.7g/L,内环境紊乱不明显,术后1月内无感染和腹腔内出血发生。结论肝硬变肝功能衰竭患者行肝移植术前完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贫血和内环境紊乱是保证手术和术后顺利的重要因素。

  • 原位肝移植的静脉-静脉转流

    作者:施丽萍;郑树森;陈英莲;钱林锋;黄东胜;梁廷波;王伟林

    目的评价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生化、体温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8例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Jostra RotaFlow离心泵、热交换器、边缘肝素化进行开放式静脉-静脉转流。结果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时间(136.7±60.4)min,灌注流量0.5~3.5L/min,动脉压维持在(82.3±3.3)mm 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4.05)cmH2O,鼻咽温为(36.8±0.47)℃,激活全血凝固时间为280~320s,血液气体及生化指标基本正常,停止转流后血流动力学稳定;10例的肌酐及尿素氮均有下降。结论采用离心泵、热交换器、边缘肝素化的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可为肝移植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支持。

  • 肝移植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期间精神状态异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东浩;王勇强;刘懿禾;孙丽莹;王峪;徐杰;曹书华;沈中阳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原因。方法收集3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期间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数据,并用镇静-激越评分系统(SAS)将病例分为激越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各种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激越组(13例)与对照组(22例)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术后肝肾功能状态、血环孢素A浓度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心率、呼吸、血压、静脉使用环孢素A的时间、体内留置导管数、需严密监测血糖的例数、在重症监护病房观察的时间、接受干预性检查和治疗的例数等方面,两个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肝移植患者手术后在重症监护期间出现精神状态异常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 中华(上海)骨髓库的HLA分布报告

    作者:张工梁;杨颖;冯喆;张雁征;冯明亮;嵇月华;陆琼;马俊;季芸;毛昕;张钦辉;杨钧仪;张瑾;袁惠章

    目的报告中华(上海)骨髓库中HLA血型资料,了解中国人群HLA分布特点。方法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11 995名志愿者的HLA-A、B抗原,并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进行DNA水平的质控和对有疑问结果作复查。结果共检出A座位特异性25种,B座位抗原特异性52种,有显著意义的连锁不平衡单型有62种,其中以A2-B46、A30-B13、A33-B58、A11.1-B60、A24-B62、A24-B60等为常见;检索HLA-A、B、DR抗原(基因)匹配志愿者的“命中率”约为1‰。结论中国人群HLA分布有自身特点,而现有骨髓库HLA-A、B基因的遗传特征介于南、北方汉族之间,但偏向于北方人群。

  • 日本亲属活体肝移植的现状

    作者:雷道雄;艾中立;刘志苏;S.Satomi;T.Abe;M.Gotoh

    至2000年6月止,日本已成功施行亲属活体供肝移植约1 000例,自1997年6月脑死亡法通过以来,已有4例脑死亡者的肝脏用于移植。现将日本开展肝移植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适应证 日本肝移植研究会1998年登记报告[1]的627例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受者的原发病中,胆汁淤滞性疾病占80!%,其中88.8!%为小儿患者,主要为胆道闭锁症(94%),除此之外为终末期肝功能衰竭、代谢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内的肝细胞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以及肝脏肿瘤等。而在1999年6月15日统计的890例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中,胆汁淤滞性疾病占71.6!%,因急性肝功能不全施行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的手术病例增多至91例(9.8!%)[2]。

  • 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术一例报告

    作者:刘训良;吴宏飞;徐泽宽;张炜;睦元庚;徐正铨;武正炎

    目的评价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例接受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定期随访2年。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移植胰、肾有功能存活2年。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

  • 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异基因骨髓移植受者造血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纪树荃;陈惠仁;王恒湘;刘静;潘世平;周琳丽;马久才;肖名华

    目的评价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增加骨髓中CD34+细胞的效果和对异基因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供者采髓前应用G-CSF250μg/d,连用7d,随后对15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观察植入物单个核细胞、CD3+细胞、CD34+细胞和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的变化及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并对5名供者应用G-CSF前后CD34+细胞变化和3例G-CSF作用后造血祖细胞改变进行测定。结果 15例骨髓移植后白细胞达1.0×109/L的时间是(16.1±3.1)d,血小板达20×109/L的时间为(18.4±4.0)d,对照组为(26.2±6.6)d和(28.1±7.1)d(P<0.01);植入物中CD34+细胞和CFU-GM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1;G-CSF作用前后CD34+细胞均增加,CFU-GM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增殖旺盛,且CFU-GM增殖程度超过CFU-MK。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应用G-CSF具有促进造血恢复作用,G-CSF作用后增加移植物中CD34+细胞和CFU-GM数量,促造血祖细胞增殖,这可能是该方法造血恢复快的原因之一。

  • 结合国情,努力提高我国肝移植的水平

    作者:丁义涛

    当前,肝移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我国的肝移植工作也已进入稳步、快速的发展时期。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臻完善,我国的移植外科医师面临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解决肝移植手术技术问题,而是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移植发展道路,利用有限的资金和供体资源,重视并解决好例数与受者术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肝移植患者的术后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这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肝移植的认识和理解,并有利于推动我国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努力解决好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中华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198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