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중화기관이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85
  • 国内刊号: 42-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实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供者特异性抗体对难治性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影响二例报道

    作者:朱兰;陈刚;张伟杰;郭晖;林正斌;杜敦峰;陈松;施辉波;陈知水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难治性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影响.方法 病例1为42岁女性,接受丈夫供肾的活体供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曾轻度升高,但术前DSA和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CDC)阴性;病例2为49岁女性,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移植,术前PRA和CDC均为阴性.2例受者术后均出现难治性DGF,且DGF超过1个月未逆转.病例1术后10 dPRA轻度升高(PRAⅠ类为28%),流式CDC(Flow-CDC)检测显示为低水平DSA(13.9%);病例2在术后17d通过Luminex单抗原微珠法检测Ⅱ类DSA阳性(抗DR9,平均荧光度MFI 2 500).2例受者经移植肾穿刺活检均未发现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典型病理表现.结果 病例1未经特殊处理,于术后6周恢复尿量,术后第62天血肌酐降至96 μmol/L.病例2经血浆置换+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处理后DSA转阴,术后7周恢复尿量,第56天血肌酐降至95 μmol/L.结论 早期新生DSA在水平较低和细胞毒作用较弱时可能不足以引起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而主要表现为移植肾肾小管损伤,导致DGF的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及时发现和有效清除DSA能促进延期恢复的DGF早日逆转.

  • CYP3A5*3基因型指导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的个体化用药

    作者:刘力玮;王晓硕;张艳;闫美玲;张弋

    目的 研究CYP3A5*3基因型指导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的60例受者,并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60例受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受者的CYP3A5*3基因型.根据经验于术后第1天常规给予所有受者他克莫司初始剂量4.0 mg/d.术后第3天根据CYP3A5*3基因型的不同调整研究组受者的他克莫司剂量[其中AA型与AG型(表达型)受者剂量为0.12 mg·kg-1 ·d-1,GG型(不表达型)为0.06 mg·kg-1·d-1].对所有受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期为1年,观察和记录各项指标,根据所得数据,运用决策树原理对两组受者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5天,研究组和对照组血他克莫司浓度谷值(C0)达到目标浓度范围的受者比例分别为90%(27/30)和46.67%(14/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0中位值分别为5.08 μg/L (2.5~8.7 μg/L)和5.29 μg/L(1.3~13.6 μg/L),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受者中,GG型受者的血他克莫司浓度谷值与受者每公斤体重他克莫司剂量比值(C0/D值)>AG型受者>AA型受者.研究组受者达到血他克莫司目标浓度的时间为(3.67±1.32)d,对照组为(7.57±3.42)d,研究组受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内,研究组受者的调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者术后2周的血肌酐水平,以及术后1年内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死亡、移植肾功能丧失、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及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得0.90QALY需花费38 067元,与对照组获得0.87QALY需花费38 681元相比,具有成本效果.结论 根据CYP3A5*3基因型调整他克莫司剂量优于传统的经验性给药方案,能有效地使各基因型受者在肾移植术后早期迅速达到有效的血他克莫司浓度范围,并且从药物经济学的的角度考虑也更为经济有效.

  • 儿童器官捐献供肝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流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卫利;孙雁;王兴强;武红涛;于立新;高伟;刘懿禾;沈中阳

    目的 总结儿童器官捐献供肝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动脉血流变化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后早期移植肝动脉闭塞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儿童供肝婴儿肝移植临床病例23例,搜集每例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移植肝脏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 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26.1 %(6/23),大多数首先表现为肝动脉分支闭塞,后进展为肝动脉主干闭塞,且所有患儿均于闭塞发生后(14.7±2.9)d出现代偿性肝动脉侧枝血流.按肝动脉闭塞进行分组,肝动脉闭塞组的供肝大小不匹配率显著高于肝动脉未闭塞组,分别为83.3%(5/6)、23.5%(4/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按供肝大小匹配情况分组,供肝过小组、供肝大小匹配组及供肝过大组的每100 g肝组织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316.91±114.96) ml/min、(158.20±66.10) ml/min、(110.09±33.46)ml/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供肝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在供肝大小不匹配的受者中发生率显著增高,在供肝过小的受者,门静脉高灌注导致的代偿性肝动脉血流减少,即肝动脉缓冲效应,可能是该组患儿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肝动脉闭塞的潜在机制,而接受过大供肝患儿的肝动脉闭塞发生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离体结石供肾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后行肾移植三例报告

    作者:陈传宝;赵亮;王小平;韩明;周健;袁小鹏;焦兴元;王长希;何晓顺

    目的 观察离体结石供肾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总结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间3例肾结石供者的相关资料及受者手术和术后随访资料.3例供者均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者,术前评估肾功能良好,供肾获取前血肌酐分别为47μmol/L、49μmol/L、110 μmol/L.共获取3只结石供肾,均为多发结石,大结石分别为20 mm×10mm、8mm×4mm和8 mm×6mm;3只供肾移植前均在离体状态下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结果 碎石过程均顺利,碎石耗时分别为45 min、30 min和25 min.3例受者顺利完成肾移植手术,术后肾功能均立即恢复,术后未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及输尿管坏死、尿瘘等并发症.3例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36个月,移植肾功能均保持稳定.1例受者术后1周发现移植肾下极有2个小结石,大小3~5mm,该男性受者肾功能稳定,血肌酐73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04 ml/min/1.73 m2,未出现梗阻及血尿等并发症.其余2例均未见结石复发,血肌酐及eGFR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离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能够安全、有效的处理离体结石供肾,肾移植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是增加器官来源的可靠途径.

  • 无关供者PBSC联合MSC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健;符粤文;梁利杰;张龑莉;王倩;韩利杰;祖璎玲;喻凤宽;房佰俊

    目的 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无关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URD-PBSC)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Ⅱ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接受脐血MSC联合URD-PBSC移植的11例SAAⅡ型受者的临床资料.11例受者均经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和染色体等检查,明确诊断为SAAⅡ型,原发病诊断到移植的时间中位数为49个月(25~194个月).所有受者经预处理后进行PBSC联合MSC移植,PBSC移植时输注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11.36×108/kg,输注CD34+细胞中位数为3.46× 106/kg;PBSC输注24h后输注MSC,输注MSC中位数为1.41×106/kg.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观察受者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存活状况.结果 移植后,1例受者出现早期移植排斥反应,其余10例受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未发生输注MSC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4 d (10~23 d)和19 d(11~38 d).移植后发生Ⅰ度急性GVHD3例,Ⅲ度急性GVHD1例;1例并发广泛性慢性GVHD.发生肺部真菌感染4例,巨细胞病毒(CMV)血症8例,1例发展为CMV肺炎,EB病毒血症6例,出血性膀胱炎3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8~74个月),10例受者存活,9例脱离输血,预计5年总体存活率为(90.9±8.7)%,无病存活率为(81.8±11.6)%.结论 脐血MSC联合URD-PBSC移植治疗SAAⅡ型是安全、可行的,移植效果良好.

  •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飞;卢润青;万鼎铭;谢新生;姜中兴;刘延方;孙玲;孙慧;郭荣

    目的 探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88例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病为恶性疾病的78例采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预处理,有2例因供、受者年龄偏大或女性供者于移植当天和移植后第4天加用巴利昔单抗20mg/d.原发病为非恶性疾病的10例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ATG进行预处理.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排除高热、贫血等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88例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中有16例(占18.2%,16/88)发生心律失常共计22次(25.0%,22/88),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1次,窦性心动过缓1次;室上性心律失常6次;室性心律失常4次(3次为他克莫司诱发).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中位数为移植后第66.5天,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5 d(1~11 d).结论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其发生可能与移植前化疗及预处理方案中药物的心脏毒性、受者的应激状态、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他克莫司的作用等有关.

  • rhG-CSF对健康供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苏龙;刘晓亮;谭业辉;赵杨祉;刘宇;刘秋菊;喻萍;陈耐飞;韩薇

    目的 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回顾分析75例健康供者,其中亲缘供者65例,无关供者10例.采用rh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5~7.5μg·kg-1·d-1),动员期间每天监测血常规及外周血干细胞比例.亲缘供者第4天采集骨髓干细胞,第5天或5~6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无关供者第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采集物CD34+细胞、总T淋巴细胞(CD3+)及Treg细胞(CD4+ CD25+ CD127-)进行测定.结果 经rhG-CSF动员后,骨髓采集物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为(0.13±0.07)%,外周血采集物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为(0.36±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67,P<0.001).骨髓采集物CD34+细胞数为(53.25±33.59)/μl,外周血采集物为(874.33±540.15)/μl,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6.714,P<0.001).骨髓采集物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0.81% (0.40%,6.09%),外周血采集物为1.03%(0.41%,5.7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31,P=0.894).骨髓采集物的Treg细胞数量为(129.12±100.90)/μl,明显低于外周血采集物的(3 357.34±2 831.72)/μl(u=6.389,P<0.001),总T淋巴细胞数量为(2 101.82±1 288.93)/μl,亦明显低于外周血采集物的(51 221.92±17 128.01)/μl(u=6.784,P<0.001),但二者间Treg细胞与总T淋巴细胞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69±0.048和0.067±0.048,t=0.211,P=0.833).结论 外周血采集物CD34+细胞明显高于骨髓采集物,部分解释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快,而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总T淋巴细胞比值无差异,可能与二者移植后急性GVHD发生率相当有关.

  • 肾移植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四例报道

    作者:卢峡;朱兰;明长生;陈知水;陈忠华;宫念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例肾移植及1例肾移植术后胰腺移植后早期发生AMR受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1诊断为早期重度急性AMR,术后第8天开始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上升,且尿量迅速减少,移植肾血流减少;术后第12天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为74.6%,Ⅱ类为2.7%.术后第14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显示移植肾广泛缺血和局部出血,同时检测DSA结果显示抗B62平均荧光强度(MFI)为6 800.(2)病例2诊断为早期轻度急性AMR,术后第13天复查PRAⅠ类为65.6%,Ⅱ类为78.9%,DSAⅠ为阳性,抗A11 MFI为3 059,DSAⅡ为阴性,术后第21天时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显示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3)病例3诊断为早期重度慢性AMR,受者因Ⅰ型糖尿病、尿毒症先后接受肾移植和胰腺移植,胰腺移植后8个月时,检测针对胰腺供者DSA为阳性,抗A2 MFI为7 514,抗B46 MFI为3 159,抗DQ7 MFI为1 503.(4)病例4诊断为早期混合性排斥反应,术后第8天出现血肌酐升高,术后第14天检测PRA Ⅰ类为3%,Ⅱ类为70%,DSA为阳性,抗DR16 MFI为15 170;术后第16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显示移植肾急性混合性排斥反应.结果 病例1和病例3因AMR的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病例2和病例4在诊断AMR后,使用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和硼替佐米等联合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AMR的诊断需要结合移植物功能下降、DSA阳性以及移植物活检病理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可以提高AMR的治愈率.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

    作者:梁敏;莫文健;毛平;潘世毅;张玉平;周铭;张璐;王顺清

    目的 对比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年内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规律.方法 选取2013年5个月至2015年10个月接受allo-HSCT的受者92例,分为两组,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研究组)受者50例,恶性血液病组(对照组)受者4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2、3、6、12个月的CD16+ CD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及CD19+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采用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及IgA水平.移植后6个月内,检测巨细胞病毒(CMV) DNA和EB病毒(EBV) DNA拷贝数,每周2次.结果 移植后1个月,研究组受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个月,研究组CD19+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检测时点,两组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6+CD56+ 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者CMV、EBV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llo-HSCT后受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有其独特的规律,移植后1个月时的T淋巴细胞及移植后2个月时的B淋巴细胞的重建迟于恶性血液病的患者,且CMV、EBV的感染发生率较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后须及早发现与治疗CMV、EBV感染.

  • β-连环蛋白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物再生早期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跃峰;吕向威;何金晶;刘天卿;温爽;王立明

    目的 观察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核心蛋白β-连环蛋白及其靶基因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物再生早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30%、50%体积供肝大鼠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小肝组、半肝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分别于供肝冷保存后及移植后5 min、2h、6h、12h及24 h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相关检测,取术后3d存活受鼠的移植肝称重,计算肝再生率.结果 术后3d,半肝组的肝再生率为145%,小肝组为108%,小肝组明显低于半肝组(P<0.05).两组在冷保存后β-连环蛋白表达均降低,但术后5 min时半肝组β-连环蛋白的表达迅速升高,超过假手术组,并持续到术后12h,而术后5min时小肝组β-连环蛋白呈现低表达,仅在术后2h和6h时表达增强,且弱于半肝组;术后5 min时半肝组active-β-连环蛋白的表达升高,持续到术后12h,小肝组在术后2h时active-β-连环蛋白的表达增强,但随后时段呈低表达状态;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β-连环蛋白在假手术肝细胞膜表达,半肝组术后12h内大量肝细胞呈现细胞核表达,而小肝组的细胞核表达明显低于半肝组;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靶基因Cyclin D1和C-Myc在半肝组表达增强,而在小肝组表达无明显增强.结论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小体积移植肝再生早期没有激活,其下游基因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小体积肝移植物再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

    作者:郭冬梅;李纯璞;毕高峰;刘双;杜书静;刘玉玉;刘芹芹;滕清良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抑制药物γ-分泌酶抑制剂(γ-secretase inhibtor,GSI)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用C57BL/6小鼠作为供鼠,BALB/c小鼠作为受鼠,建立小鼠同种allo-BMT模型.BALB/c小鼠随机被分为6组:(1)实验组1:受者经60Co射线照射后输注供者的骨髓细胞与脾细胞,并于移植前第1天,移植后第1、3天分别给受鼠腹腔注射GSI 5μmol/kg;(2)实验组2:受者经60Co射线照射后输注供者的骨髓细胞与脾细胞,并于移植后第1、2、3天分别给受鼠腹腔注射GSI 5μmol/kg;(3)移植对照组:受者经60Co射线照射后输注供者的骨髓细胞与脾细胞,并分别于移植前第1天和移植后第1、3天给受鼠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4)单纯移植组:受者经60Co射线照射后输注供者的骨髓细胞与脾细胞;(5)单纯照射组:小鼠经60Co射线照射后不进行移植;(6)空白对照组:小鼠未作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小鼠的生长情况,监测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测定移植后第7天时血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观察小鼠的肝脏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1及实验组2的aGVHD发生率分别为60%(6/10)、50%(5/10),均明显低于移植对照组的90%(9/10,P<0.01).实验组1及实验组2的小鼠存活时间分别为(25.4±3.1)d、(25.2±3.4)d,均明显长于移植对照组的(17.4±2.3)d(P<0.01).实验组1及实验组2发生aGVHD的受鼠小肠及肝脏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移植对照组.实验组1及实验组2受鼠移植后第7天时的血清IL-4浓度分别为(31.71±1.60)ng/L、(29.27±1.86)ng/L,均高于移植对照组的(23.04±1.82)ng/L(P<0.01,P<0.05);实验组1及实验组2血清IFN-γ浓度分别为(25.97±1.15)ng/L、(22.69±3.01) ng/L,均明显低于移植对照组的(36.77±2.62)ng/L(P<0.01).接受移植的小鼠移植后第7天白细胞和血小板降至低,然后缓慢回升,至研究结束,实验组1及实验组2小鼠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仍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P<0.05).结论 GSI能够抑制小鼠allo-BMT后致死性aGVH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GSI抑制IFN-γ分泌,同时促进IL-4分泌有关.

  • 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治疗枫糖尿症一例

    作者:蒋超;孙晓东;刘雪岩;黄鹤宇;王广义;朱志军;吕国悦

    儿童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其供肝的来源多为亲属供肝或成人供肝劈离式肝移植.随着供肝的奇缺及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受者对供肝的特殊要求,儿童肝移植供需矛盾加剧.国际标准化心死亡器官捐献和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开辟了儿童供肝的新来源.儿童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为胆道异常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非复发性疾病.枫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MSUD)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branched-chain α-ketoacid dehydrogenase complex,BCKDH)缺乏,导致支链氨基酸、α-酮酸及羟基酸在体内蓄积,并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的一种罕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总体患病率约为1∶185 000[1-3],但在孟诺派(Mennonite)人群患病率较高为1∶150[4].我国枫糖尿症患者有机会获得肝移植的病例极少,现将1例脑-心双死亡器官捐赠供肝移植治疗枫糖尿症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肾移植后急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作者:范铁艳;陈虹;沈中阳;陈新国;李昕全;张庆;李俊

    肾移植后受者发生急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病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年龄为27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于2012年9月18日在我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片预防排斥反应,肌酐恢复正常后出院.2012年9月18日至2012年10月29日定期监测,受者的血红蛋白波动于145~127 g/L,血肌酐波动于93~121 μmol/L.2012年12月12日因乏力、活动后心慌、气促,于当地医院门诊复查血红蛋白为80 g/L,给予口服硫酸亚铁、叶酸及维生素B12.2012年12月25日再次复查血红蛋白降至38 g/L,立即于当地医院输红细胞悬液1 000 ml,2013年1月5日转至我院.询问病史,无农药、化学制剂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关键词:
  • 移植肾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进展

    作者:高宝山;周洪澜;王钢;傅耀文

    由于强效及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肾移植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移植物的1年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移植物长期存活并未得到显著改善[1].由于组织相容性匹配及交叉配型的广泛应用,移植前患者体内预存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而引发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已极为少见.同时由于强效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T淋巴细胞介导的急性器官损伤发生率亦显著降低.然而,急性或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AMR)正逐渐成为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2-3].本文就AMR的临床诊断、预防与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
  • 改善肝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2016年度国际肝移植协会年会热点

    作者:

    2016年5月4-7日,在韩国召开了第22届国际肝移植协会年会,其间多位学者就供肝的维护与保存、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诊断及预防、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调整等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一、器官捐献供肝的维护与保存随着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比例的逐渐增加,供肝维护与保存的新途径成为研究热点.本届国际肝移植协会年会报告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机械灌注,今后将可能成为改善供肝质量的有效途径.ECMO技术能对供肝进行灌注,增加供肝供氧量.研究显示,常温ECMO能有效维护供肝质量,常温ECMO支持的心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受者存活率和移植肝存活率与脑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相当.机械灌注具有提供氧气和营养支持、清除毒性代谢产物、减轻血管痉挛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优势.研究显示,与传统的静态冷保存相比,低温机械灌注显著降低肝转氨酶水平、改善移植肝功能和提高移植肝存活率;亚低温机械灌注能改善胆汁生成能力、减轻胆管组织学损伤和改善移植肝功能;与亚低温机械灌注相比,常温机械灌注可进一步改善供肝质量和移植肝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
中华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198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