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중화기관이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85
  • 国内刊号: 42-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实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彤;傅斌生;易慧敏;易述红;许赤;汪根树;杨扬;蔡常洁;陆敏强;陈规划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肝移植术的726例受者中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726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新发恶性肿瘤4例,发生率为0.6%;患者均为男性;新发恶性肿瘤的类型分别为:急性髓性白血病、胃癌、肺癌和未分化肝肉瘤;患者肝移植时年龄为42~57岁,中位年龄52岁,肿瘤确诊时的年龄为45~60岁,中位年龄53岁;从接受肝移植手术至发生肿瘤的时间为6~38个月,中位时间31个月.4例患者均死于肿瘤进展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肝移植术至死亡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至死亡时间为6~10个月,中位时间8.5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国内发病率低于国外;确诊时间较晚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癌前病变和高危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肾移植一年后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C4d表达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明;许亮;许晓光;王强;李州利;韩永;石炳毅

    目的 观察肾移植1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补体片段C4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移植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肾移植时间超过1年,临床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并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肾移植受者36例为研究对象.以第1例受者移植肾组织穿刺时间为观察起点(2006年3月),以此项研究结束时间为观察终点(2010年4月).应用C4d多克隆抗体对移植肾穿刺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4d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4d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在观察时间段内移植肾功能的变化及存活时间.结果 在36例受者的移植肾穿刺标本中,C4d阳性16例(44.4%),C4d阴性20例(55.6%);C4d阳性组和阴性组移植肾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分别为(9.4±4.5)个和(2.6±1.8)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时间段内,所有受者血清肌酐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C4d阳性组上升幅度与C4d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率分别为31.3%(5/16)和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受者移植肾穿刺后的巾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9.3±5.3)个月和(22.5±7.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1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C4d表达阳性对其功能及存活时间无明显影响.

  • 致敏肾移植受者抗MICA抗体的表达对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小东;李晓北;张际青;杨毅;尹航;胡小鹏;任亮;王玮;刘航;杨晓勇

    目的 探讨致敏肾移植受者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的表达对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20%)29例,肾移植前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柱进行处理,检测吸附前后患者体内的抗MICA抗体表达情况.受者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分析抗MICA抗体表达水平与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29例受者中,抗MICA抗体阳性者8例(27.6%,8/29),表达6种抗体者1例,表达3种抗体者1例,仅表达1种抗体者6例.抗MICA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7.5%(3/8),抗MICA抗体阴性组为38.1%(8/21),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群体反应性抗体(PRA)≥40%者抗MICA抗体的表达率为43.8%(7/16),明显高于PRA<40%者的7.7%(1/13,P<0.05).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的血肌酐水平在术后1周时为(135.4±21.4)μmol/L,明显高于抗MICA抗体阴性者的(108.6±31.6)μmol/L(P<0.05);术后2周时,抗MICA抗体阳性者的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经蛋白A免疫吸附处理后,其抗MICA抗体持续降低.结论 抗MICA抗体在致敏患者中表达率升高,对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有影响;蛋白A免疫吸附可有效去除致敏患者体内的抗MICA抗体.

  • C4d沉积在抗体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君其;何富强;郑智勇;吴卫真;杨顺良;余英豪;谭建明

    目的 探讨移植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补体片段C4d沉积与抗体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形态、移植肾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7例肾移植受者移植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C4d的沉积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4d阳性组(35例)和C4d阴性组(42例).检测并比较C4d阳性和阴性组受者移植肾的病理形态结构、移植肾功能及预后.结果 与C4d阴性组比较,C4d阳性组受者移植肾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分层的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受者的血肌酐水平在移植肾穿刺后12个月时较C4d阴性组受者明显升高,分别为(379.1±260.2)μmol/L和(260.5±17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受者移植肾穿刺明确C4d阳性后1年内移植肾存活率为62.9%(22/35),而阴性组受者为83.3%(3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体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肾C4d沉积常见的病理学改变为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分层,C4d阳性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慢性排斥反应加快了移植肾功能丧失的进展速度,使C4d阳性受者的移植肾功能丧失率升高,导致存活率降低.

  • 肾移植术后血清抗MICA抗体与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

    作者:于立新;叶俊生;肖露露;王国保;邓文锋;苗芸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抗MICA抗体水平与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105例受者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慢排组)43例,移植肾功能正常者(对照组)62例.记录两组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HLA抗原错配数、供肾冷缺血时间、出院时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入组时间(入组时距肾移植手术时间)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受者分组后,抽取受者外周血,检测SCr及抗MICA抗体水平,抗MICA抗体的检测采用Luminex 100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与比较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和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间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次数和移植肾功能的差异.移植肾功能的评价采用血清肌酐变化率(△SCr/M),即(入组时SCr值-出院时SCr值)/入组时间.结果 两组受者在性别、年龄、HLA抗原错配数、供肾冷缺血时间、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出院时SCr水平及入组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后,慢排组受者SCr水平和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AR次数明显多于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的△SCr/M为8.3±3.6,明显高于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的2.4±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MICA抗体的表达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移植前进行MICA配型可减少术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助于延长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梅芳;陈良万;陈道中;黄雪珊;吴锡阶

    目的 调查与评价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生存质量,为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提高受者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初次接受原位心脏移植且存活超过6个月的79例成年受者(研究组),经受者知情同意后,由受者亲自填写调查问卷或通过电话对受者进行调查.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调查受者总体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共8个维度;采用社会支持度量表(SSRS)评价受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共3个维度,分析受者社会支持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四川省城乡居民的SF-36调查数据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除躯体疼痛外,研究组受者术后SF-36中其他7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疼痛外,存活时间≥2年者较存活时间≤1年者其他7个维度的评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时间1~2年者躯体疼痛的评分较存活时间≤1年者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受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数、主观支持分数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躯体健康外,SF-36中其他7个维度的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密切相关(P<0.05,r=0.223~0.710).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但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其生存质量水平逐渐提高;受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度密切相关,提高受者社会支持度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抗HLA和抗MICA抗体的表达对移植肾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的预示作用

    作者:侯建全;何军;袁晓妮;王乾;王云炎;李强;张江磊;李琛;鲍晓晶;邱桥成;李扬;温端改

    目的 探讨抗HLA与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的表达对移植肾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的预示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检测41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的抗HLA和抗MICA抗体,其中37例接受了1、3、6个月及1、2、3年的动态随访.分析抗HLA和抗MICA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与血清肌酐和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移植前共有9例(22.0%,9/41)预存抗HLA或(和)抗MICA抗体,其巾抗HLA抗体阳性2例(4.9%,2/41),抗MICA抗体阳性6例(14.6%,6/41),抗HLA和抗MICA抗体均阳性1例(2.4%,1/41).另外有5例抗MICA抗体可疑阳性.除1例的抗MICA抗体为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外,其余均为非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37例随访者中,6例新生抗HLA抗体(16.2%),3例新生抗MICA抗体(8.1%),新生抗HLA抗体者的抗体滴度在随访3年中呈现上升趋势.9例预存抗体的受者,有4例(44.4%,4/9)发生排斥反应;6例新生抗HLA抗体的受者中,有3例(50.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而3例新生抗MICA抗体的受者均无排斥反应发生,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抗HLA抗体产生较早(术后3 d和7 d)的2例受者均检测到抗HLAⅡ类DSA,其移植肾均因排斥反应而切除.预存抗MICA抗体,且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者在随访的每个时间点上的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预存抗MICA抗体但无排斥反应者(P<0.05);移植前抗HLA和抗MICA抗体均阴性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在随访的每个时间点上的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抗体阴性且无排斥反应者(P<0.01);无论是新生抗HLA抗体还是抗MICA抗体,移植后1个月发生排斥反应者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且无排斥反应者(P<0.01).结论 预存和新生抗HLA抗体是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而供、受者HLA和MICA基因错配是产生新生抗体的重要原因.

  •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仁定;王慧萍;吴建永;王逸民;张建国;黄洪锋;何强;陈江华

    目的 探讨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有1098例接受首次尸体肾移植的受者纳入研究.所有受者术后均采用以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当发生排斥反应时,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疗效较差者则联合应用莫罗单抗-CD3或丙种球蛋白或行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经病理检查证实,有53例受者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109例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其余936例受者术后1年内肾功能稳定(对照组).分析和比较3组受者性别、年龄、术前淋巴毒、HLA抗原错配数、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及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冈素间的差异,比较3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情况及移植肾存活率,分析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与细胞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结果 3组受者在性别、年龄、术前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供肾冷缺血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在术前HLA抗原错配数、PRA水平及供肾热缺血时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发生率为27.4%(14/53),明显高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的7.3%(8/109)和对照组的2.2%(21/936),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和对照组(P<0.01).剔除发生排斥反应后未逆转者,3组间移植肾存活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明显影响移植肾存活,但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并不影响移植肾的预后.

  •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筛选

    作者:贺轶锋;周俭;刘银坤;邱双健;黄晓武;崔杰峰;代智;杨国欢;樊嘉

    目的 筛选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术前血清生物标记物,并建立肿瘤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76例受者被纳入本项研究,其中35例术后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复发组),其余41例均无瘤存活(无瘤存活组).移植前收集受者血清,采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获取受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利用"生物标记物向导"软件对两组受者间的蛋白峰进行比较.随机选择60例受者(复发组30例,无瘤存活组30例)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作为建模组,通过"生物标记物模型"软件(BPS)建立预测模型.取另外16例(复发组5例,无瘤存活组11例)受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作为验证组,采用盲法验证该模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复发组和无瘤存活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间仅术前肿瘤大小和血管侵犯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后,在质荷比(M/Z)2000~3000范围内,共检测出368个蛋白峰,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蛋白峰共有22个,其中9个在复发组中表达上调,13个表达下调.通过对原始图谱的初步判断及利用建模组受者上述22个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建立决策树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显著地将复发组和无瘤存活组受者区分开.将16例验证组受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代入决策树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5例复发组受者中肿瘤复发4例,无瘤存活1例;11例无瘤存活组受者中无瘤存活受者8例,肿瘤复发3例.该模型的灵敏性为80.0%(4/5),特异性为72.7%(8/11).结论 由SELDI-TOF-MS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质可作为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决策树预测模型对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的适应证、有无肝外微小转外灶及制定肝移植诊疗计划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 脾切除对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作者:吴刚;孙会东;杨蕾;李弘;程颖;刘永锋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小肝综合征(SFSS)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切除80%肝组织,即规则切除左外叶、左内叶、中叶和乳头叶,保留肝右叶和锥体叶,脾切除组在切除80%肝组织的同时行脾切除,对照组仅切除80%肝组织,另设仅游离肝脏而不行肝切除的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术后0、3、6、12、24和72 h等6个时点各处死大鼠6只,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肝功能指标、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冈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量门静脉压力,计算SFSS发生率及动物术后1周存活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为(12.14±0.90)cm H2O,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脾切除组门静脉压力为(11.11±0.80)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和胆红素总量(Tbil)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明显下降,脾切除组的ALT、AST、LDH和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NF-Κb p65含量升高,TNF-α和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MPO活性亦增高,PCN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脾切除组的NF-κBp65含量明显减少,TNF-α和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PO活性减弱,但PCNAmRNA和蛋白的表达更明显(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与脾切除组术后1周内的SFSS发生率分别为0、75%和25%,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100%、50%和83.3%,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能降低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SFSS发生率,可能与脾切除后减少门静脉灌流、抑制NF-Κb活化、减轻细胞损害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关.

  • 输注转染人IL-10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大鼠异种移植肝脏的细胞凋亡

    作者:牛坚;刘斌;张业伟;李向农

    目的 探讨转染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异种移植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携带Hil-10基因的慢病毒Hil-10/LOX-cwGFP转染豚鼠的MSC.以豚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利用两套管法行原位肝移植.空白对照组的受者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地塞米松0.5 ml(2 mg/ml)各1次;MSC组的受者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自股静脉注射2.0×106/ml的MSC单细胞悬液2 ml+地塞米松0.5 ml(2mg/ml)各1次;Hil-10-MSC组的受者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自股静脉注射2.0×106/ml的Hil-10-MSC单细胞悬液2 ml+地塞米松0.5 ml(2 mg/ml)各1次.术后12 h切取移植肝脏,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测定肝组织中Hil-10、凋亡蛋白酶-3(Caspase-3)、Fas和FasL的表达,观察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MSC组相比,Hil-10-MSC组的病理改变轻,IL-110表达明显增加,FasL明显减少.Hil-10-MSC组的Fas和Caspase-3的阳性区域面积分别为11.5%和25.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35.3%和70.8%(P<0.05).Hil-10-MSC组的凋亡指数为32.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74.1%和MSC组的50.3%(P<0.05).结论 Hil-10-MSC可明显减轻大鼠异种移植肝脏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Fas/FasL的表达有关.

  • 恩替卡韦治疗肾移植后乙型肝炎17例报告

    作者:张俊;范礼佩;岳良升;赵明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1,2].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具有抗病毒作用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及临床耐药率低等优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肾移植后并发乙型肝炎17例,现报告如下.

  • 辅助原位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二例

    作者:陈永兵;于聪慧;吕民生;梅建民;余昌中;沈小青;姚军波;杨荣华;巨邦律;张维一

    辅助性原位肝移植(APOLT)的目的是通过原肝和移植肝的功能共同来暂时或长期支持受者的代谢[1,2].APOLT的优点是能够保留受者原肝脏的再生机会,避免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我们采用APOLT治疗2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

  • 儿童亲属活体供肝移植中供肝动脉壁内出血二例报告

    作者:南国新;郭春宝;张明满;邓玉华;戴小科

    我院白2006年8月至2009年6月共施行儿童亲属活体供肝移植30例,其中2例供肝出现肝叶动脉主干血管壁内出血,1例移植后因动脉栓塞死亡.虽然供肝动脉壁内出血发生率并不高,但发生后如果处理不当,后果十分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 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的影响

    作者:叶丽花;程范军;陈龙;鱼强;邹灿;张有顺

    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形成集落时,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逐渐丧失的倾向,且在体外扩增过程中MSC出现了自发分化的倾向,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实验拟用EPO作用于MSC,观察其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POU5fl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和多潜能维持因子(Nanog)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EPO对MSC干性的影响.

  • 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彦明;吴德沛;刘海燕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目前导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失败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和受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GVHD是由供者移植物巾的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所导致受者多器官损伤,涉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1].

  • Toll样受体在移植排斥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何文涛;周平

    一般认为,Toll样受体(TLR)在抵御病原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LR的活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方面,移植时伴随的感染可活化TLR引发排斥反应;另一方面,TLR的活化参与了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TLR引起的IRI可加剧移植物的损伤修复反应,导致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就TLR信号活化对移植排斥反应和IRI的影响作如下综述.

  • KDIGO指南推荐他克莫司为肾移植术后一线基础用药

    作者:

    肾脏疾病:改善全球预后(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国际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机构,由美国国立肾脏病学会的国际委员会负责管理.通过改善各分支机构的沟通与合作,调整相应措施,使得肾脏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能够有效地执行,以提高全球肾脏疾病的保健和治疗效果.

  • B淋巴细胞活化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作者:石炳毅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移植排斥反应主要由细胞免疫所致.近年来,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在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的作用重新得到重视,B淋巴细胞则是体液免疫的核心[1].B淋巴细胞活化的过程非常复杂且精确,有众多调控因子参与.目前认为,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诱导的效应机制包括补体依赖途径和非补体依赖途径的抗体依赖细胞毒性、炎症细胞的募集反应和补体依赖的吞噬作用.终的病理反应为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病理性增殖以及体液和细胞侵袭损伤内皮细胞进而导致组织损伤.

  • 致敏患者肾移植的处理策略

    作者:张伟杰

    随着肾移植例数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各大移植中心的移植物功能丧失及致敏受者也迅速增多.2007年美国器官获取及移植网络(OPTN)和器官移植受体科学登记处(SRTR)的年报显示,在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中高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80%)占15.8%.体内预存的高水平的抗HLA抗体不仅可诱发各种类型的排斥反应、延缓移植物功能恢复,而且还与移植物功能丧失相关.目前,对致敏受者的临床处理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措施,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致敏受者的肾移植提供借鉴.

  •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肝移植受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降低进展性肾功能不全以及死亡风险的研究

    作者:

    我们以前已经有研究资料表明,在肝移植后采用包括吗替麦考酚酯(MMF)、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和糖皮质激素(S)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比起采用不包括MMF的二联免疫抑制方案(CNI和S),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丧失和受者死亡的风险.而且,这些结果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肝移植受者中更容易观察到.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医学论文 实验动物
中华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198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