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중화기관이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85
  • 国内刊号: 42-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实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国栋;袁小鹏;李军;邱江;傅茜;费继光;邓素雄;黄刚;何晓顺

    目的 比较心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的69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并根据受者年龄(相差10岁以内)、移植次数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按1∶2的比例匹配同期138例传统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资料比较.结果 DCD肾移植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9.0%和2.9%,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为13.8%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r-Meier分析结果表明,DCD肾移植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7%、95.7%和93.3%;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分别为97.8%、97.8%和96.8%,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存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和14d,DCD肾移植组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低于传统尸体肾移植组(P<0.05),但术后1个月至1年,两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术后DGF和PNF发生率较高,但DCD肾移植的长期疗效与传统尸体肾移植相当,DCD供肾可以作为替代传统尸体供肾的良好来源.

  • 金属硫蛋白在良性终末期肝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移植受者存活的关系

    作者:王乐天;单姗;王红;陈虹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MT)在各种终末期良性肝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后存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 13例因各种终末期良性肝病接受肝移植者的病肝石蜡样本以及10例正常供肝组织样本中MT的表达.以电话或信件的方式对113例受者的存活情况进行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MT在各类终末期良性肝病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中表达评分为(4.30±0.92)分,在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中为(4.70±1.63)分,在酒精性肝硬化组织中为(4.60±1.31)分,在重型肝炎组织中为(4.20±1.32)分,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组织中为(5.07±0.59)分,在肝豆状核变性组织中为(5.11±0.60)分,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织中为(3.00±2.63)分,其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供肝组织的(6.70±0.48).MT在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中的表达水平;MT在其他各类病肝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MT得分的高低为受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T在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肝硬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MT为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后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

  • 体外膜肺氧合用于脑心双死亡供者器官获取的流程和方法

    作者:霍枫;汪邵平;李鹏;郑于剑;蒲淼水;陈建雄;詹世林;钟杰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脑心双死亡供者(DBCD)器官获取的流程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39例DBCD器官捐赠.39例供者中,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28.1±10.2)岁,体质量指数为(21.3±2.5)kg/m2;原发病为重型脑外伤29例,脑血管意外8例,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评估供者危险指数为1.27±0.28.39例供者在捐赠器官过程中均使用了ECMO支持.结果 ECMO使用时间为(161±77)min.ECMO起始流量为(3.14±0.24) L/min,平衡流量为(1.76±0.58)L/min,复灌流量为(3.10±0.48) L/min.供者器官热缺血时间均为0 min.供者评估时、ECMO使用前、器官获取前供者胆红素总量、丙氨酸转氨酶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获取前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尿量显著减少.共获取38个肝脏,78个肾脏,分别实施了37例肝移植、64例肾移植.1个肝脏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未匹配到合适受者而未使用,14个肾脏因肾功能不全、肾结石未使用.结论 供者家属和伦理委员会对使用ECMO没有争议,ECMO辅助DBCD器官获取可避免热缺血损伤,获得更满意的移植效果.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单中心60例经验总结

    作者:薛武军;田普训;项和立;丁小明;燕航;刘林娟;潘晓鸣;侯军;冯新顺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26),使用LifePort移植肾DGF发生率9.3%(8/86).14例DGF受者4例切除移植肾,10例肾功能术后16~52 d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7/112),其中1例术后第12天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其余经治疗后逆转.1例受者术后第15天因急性心肌梗死亡,1例术后第7天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肾存活的105例受者,随访1~15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在我国实施DCD切实可行,是符合伦理和我国国情的器官来源根本途径.DCD供肾移植临床效果良好,Lifeport具有清除肾脏残余微血栓、疏通肾脏微血管、评估肾脏功能及预防DGF的良好作用.

  • 非HL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

    作者:朱子玲;吴小津;冯宇锋;戴丽君;常惠荣;吴德沛

    目的 探讨非HL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及其相应供者64例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测序方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基因(MPO)、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MBL)、CD14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SNP,结合CMV pp65检测结果,比较CMV阳性组和CMV阴性组ACE、CD14、MPO、MBL基因SNP的差异.结果 ACE 16内含子基因多态性分布:DD型14例(10.9%),ID型72例(56.3%),Ⅱ型42例(38.8%);CD14-159位基因多态性分布:CC型18例(14.1%),CT型81例(63.3%),TT型29例(22.7%);MPO-463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G型100例(78.1%),A型2例(1.6%),GA型26例(20.3%);MBL启动子-550位基因多态性分布:H型28例(21.9%),HL型73例(57.0%),L型27例(21.1%);MBL启动子-221位基因多态性分布:Y型87例(68.0%),YX型38例(29.7%),X型3例(2.3%);MBL外显子1区基因多态性分布:A型94例(73.4%),AB型32例(25.0%),B型2例(1.6%).CMV阳性组和CMV阴性组供、受者ACE、CD14-159位点、MPO-463位点、MBL启动子-221以及外显子1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CMV阳性组供者MBL-550位点HL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供者MB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有影响.

  • 肝癌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再次肝移植的预后分析

    作者:张海明;郑虹;邓永林;潘澄;朱志军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再次肝移植的效果.方法 初次肝移植时原发疾病为肝癌(病理诊断)、移植后因各种原因需行再次肝移植者65例(肝癌组),分析其进行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以及再次肝移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并于同期因肝脏良性疾病施行肝移植、移植后因各种原因需行再次肝移植者66例(非肝癌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有11例(16.9%,11/65)因肝癌复发而行再次肝移植,非肝癌组无因肝癌而行再次移植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有11例(16.7%0,11/66)因血管并发症而进行再次肝移植,高于肝癌组(4.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肝癌复发者11例,其中10例(90.9%,10/11)在再次肝移植后因肝癌复发而死亡;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肝癌未复发者54例,其中7例(13.0%,7/54)在再次肝移植后肝癌复发,明显低于复发者(P<0.01),其移植肝5年累积存活率为51.0%,与非肝癌组(51.8%)差异很小(P>0.05).结论 原发病为肝癌者初次肝移植后因肿瘤复发而行再次肝移植,其预后不佳;而因非肿瘤复发因素而行再次肝移植时,其再次肝移植的效果与因良性疾病而行肝移植者相近,不应受其原发疾病为肝癌的影响.

  • BK病毒活化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新颖;范宇;韩永;解俊杰;石炳毅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BK病毒活化情况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88例肾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0.5、1、2、3、6、9和12个月采集尿液和血液,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BK病毒DNA载量.结果 88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BK病毒尿症27例,发生率为30.7%,其中持续性17例,一过性10例;37.0%%(10/27)的BK病毒尿症继续发展为病毒血症,其中持续性和一过性者各5例,移植肾病理活检确诊BK病毒肾病(BKVAN)4例.持续BK病毒血症受者的BK病毒DNA载量较一过性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BK病毒血症时血清肌酐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BK病毒血症进展时移植肾功能受损,定期规律检测BK病毒及临床干预BK病毒血症能有效预防移植肾功能损伤.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供肝质量及肝移植受者的影响

    作者:邰强;何晓顺;王东平;胡安斌;巫林伟;鞠卫强;朱晓峰;王国栋;马毅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维护中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19例DCD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依据DCD供者在器官切取前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将19例DCD供肝移植的供、受者分为血管活性药物组(用药组)和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组(未用药组).观察和比较两组供、受者间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等.结果 术后两组受者间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受者均未出现与供者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等.用药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4.2±4.2)个月,未用药组为(6.2±4.2)个月,两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基本相同(P>0.05).结论 在DCD供者的维护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无明显影响.

  • 婴儿供肾儿童肾移植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闻雨;张雷;朱有华;陈瑜;祝藩原;沈茜;徐虹;曾力

    目的 探讨婴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婴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14个月,所有受者均存活.1例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经腹膜透析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尿漏,经再次手术后恢复;1例因移植肾动、静脉血栓形成而切除移植肾.3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血肌酐分别为70 μumol/L、102 μmol/L和83 μmol/L.结论 婴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短期效果尚可,有利于缓解供肾短缺情况,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 儿童 婴儿
  • OX40信号调节抑制小鼠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Foxp3的表达

    作者:马东霞;王璐;赵越;向莹;刘斌

    目的 探讨共刺激信号OX40对体外诱导的小鼠CD4+ CD25+适应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eg)的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C57BL/6小鼠淋巴细胞悬液,经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CD4+ CD25-静息T淋巴细胞,与抗CD3单克隆抗体、抗CD28单克隆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2共孵育,诱导产生Foxp3+ iTreg.在此基础上,于培养体系中加入OX40激动型抗体及其对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OX40信号刺激对iTreg Foxp3表达的影响.结果 C57BL/6小鼠淋巴结中CD4+ CD25+天然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为(5.0±0.4)%,体外诱导培养的CD4+CD25+ Treg比例为(71.8±13.4)%,其中Foxp3阳性表达占(74.9±1.9)%.OX40激动型抗体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80.0±1.6)%,其中Foxp3表达水平为(59.2±0.7)%;OX40激动型抗体对照抗体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86.0±1.4)%,其中Foxp3表达水平为(70.0±0.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息T淋巴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培养获得高纯度iTreg;OX40信号刺激可以显著抑制CD25+ iTreg细胞Foxp3的表达.

  • 同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免疫负调节作用

    作者:王月;牛坚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细胞)的免疫负调节作用.方法 取DA大鼠MSC和Lewis大鼠B淋巴细胞共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SC和B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和分泌因子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B淋巴细胞增殖、凋亡、表型的变化和对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reg细胞对免疫复合物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 MSC成功诱导产生高分泌IL-10的Breg细胞产生,表型为CD19+ CD1d+ CD5+,MSC显著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Breg细胞能抑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对免疫复合物的吞噬能力.结论 MSC诱导的Breg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负调节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细胞衰老的作用

    作者:王彩霞;张玉平;陈小卫;杜庆华;潘世毅;黎宇苗;应逸;王顺清;毛平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抗细胞衰老的作用.方法 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CD34+细胞,分别接种在含或不含MSC及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取培养10d后的造血干细胞,分别用于细胞计数,集落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并对培养后的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mRNA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10d后,MSC组、细胞因子组及MSC+细胞因子组对脐血总有核细胞(TNC)、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支持作用,以MSC+细胞因子组为明显(P<0.05),其扩增倍数分别达到(45.3±6.8)倍、(38.4±5.8)倍及(50.2±4.2)倍,但衰老细胞比例及p16INK4amRNA表达倍数则以MSC组低,MSC+细胞因子组次之,细胞因子组两项指标均为高(P<0.05).结论 MSC能更好保护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减少细胞衰老的发生,MSC+细胞因子是有效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保持细胞干性的更理想方法.

  • 原发的肝透明细胞癌患者肝移植后盆腔转移一例

    作者:褚志强;季倩;李彦敏;滕大洪;郑虹

    肝透明细胞癌是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细胞类型,较少见,占原发性肝癌的7.5%~12.5%[1].2008年4月,我院为1例肝透明细胞癌患者施行肝移植,术后40个月发现其盆腔转移,遂行肿瘤切除术,目前受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46岁,2008年5月因右上腹隐痛1个月入院.外院CT检查提示右半肝占位性病变和肝硬化,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年,2000年因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术.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左肋缘下有斜形手术疤痕,肝脏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关键词:
  • 皮质激素联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一例

    作者:吴迪;朱志军;张雅敏;孙丽莹;孙晓叶;沈中阳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是指供者器官残留的淋巴细胞针对受者的抗原产生免疫性抗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以溶血为主.2012年,我院收治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后并发PLS 1例,以皮质激素联合洗涤红细胞输注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ABO血型为A2B亚型,Rh为阳性,61岁,原发病为隐源性肝硬化,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供者ABO血型为B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为阴性,供肝质量为1300 g,中度脂肪变性.

    关键词:
  • 肝移植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俊;陈虹;范铁艳;王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出现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出现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可转化为白血病.临床表现常以贫血为主,可伴有发热和(或)出血,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肝移植后并发MDS十分罕见.2011年12月,我所收治肝移植后并发MDS 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钟杰;霍枫

    由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经历长时间热缺血损伤,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率较高,曾一度摒弃不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等待移植的患者数量迅速增加,等待移植患者的死亡率不断攀升,DCD再度作为扩大标准的供者(ECD)被用于临床.为了减轻热缺血损伤,部分移植中心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对来自DCD的器官进行保护,认为ECMO对保障DCD的移植受者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ECMO在DC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积极推进我国器官捐赠和移植的历史性转型

    作者:朱有华;张雷

    我国器官移植历经50余年的艰难发展,在移植数量上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器官移植第2大国,在我国先进的移植中心,受者的存活率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例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需要行器官移植,但移植手术量只有1万例左右,供者器官短缺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赠工作的逐步开展,供者器官来源正在实现历史性转型,以往我国传统的器官来源将逐步被取代,并与国际接轨.为此,本期特约几篇有关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的文稿,重点介绍各作者单位开展DCD器官移植的经验.

    关键词: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流程管理的探讨

    作者:杨顺良;胡玉萍;蔡康政;谭建明;喻俊

    公民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一项全新的、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经过近3年的实践,已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器官捐赠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1].当前,各级红十字会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都在关注器官捐赠流程的规范化[2].本文拟借鉴管理学的"流程管理"理念,探讨器官捐赠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一、器官捐赠符合流程管理的基本特征流程是由一系列单独的任务组成的,使一个输入的流程变成输出的全过程.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规范化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流程管理已呈现出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与平台化的趋势.

    关键词:
中华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198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