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중화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848
  • 国内刊号: 32-18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72
  • 曾用名: 中国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钢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SPECT/CT融合影像探究冠心病心肌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关系

    作者:付瑛;王蒨;米宏志;焦健;董薇;丁健;陆遥;柏江

    目的 运用核素MPI与CTCA融合影像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MPI阳性冠心病患者[男102例,女67例,年龄7~80(56.1±12.1)岁]的核素MPI与同机CTCA影像资料,重建心肌与冠脉的融合影像,匹配出心肌灌注异常区及其供血冠脉.根据MPI 17节段靶心图,对各节段心肌进行5级评分.计算静息总积分、负荷总积分、灌注积分差,并根据负荷总积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灌注异常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组心肌灌注异常区域负荷积分、灌注积分差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169例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灌注异常分别有89、37和43例;共发现心肌灌注异常区180个,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灌注异常组分别有89、42和49个.灌注异常区的供血冠脉中,20支正常,狭窄<25% 23支,狭窄25%~50% 28支,狭窄51%~74% 55支,狭窄75% ~ 99% 47支,7支闭塞.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区域负荷积分、灌注积分差与冠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s=0.617和0.435,均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灌注异常组,负荷积分与冠脉狭窄程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456、0.652和0.417,灌注积分差与冠脉狭窄程度的rs分别为0.332、0.491和0.305.结论 SPECT/CT融合影像技术可用于诊断功能相关冠脉病变.在中度灌注异常组中,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更为密切.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99Tcm-HYNIC-TOC SPECT与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于江媛;李洁;李囡;朱华;林保和;范洋;陈菩云;赵伟;张岩

    目的 通过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患者99Tcm-HYNIC-TOC SPECT与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结果,评估2种生长抑素受体(SSTR)显像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99Tcm-HYNIC-TOC SPECT和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的34例GEP-NEN患者资料,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23~75岁.对比分析其显像结果,配对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99Tcm-HYNIC-TOC显像阳性率为58.8% (20/34),68Ga-DOTA-TATE显像阳性率为70.6% (24/3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05).而以受累系统为对象,2种显像方法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 (29/306)和15.7% (48/306);x2=17.50,P<0.05],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淋巴结、肝、骨等脏器.就肝脏病灶而言,99Tcm-HYNIC-TOC显像阳性和阴性病灶的短径和SUVmax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和3.2,均P<0.05).结论 68Ga-DOTA-TATE PET/CT显像在探测小病灶及解剖结构相对复杂的病灶方面具有优势.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王任飞;谭建;张桂芝;郑薇;何雅静;李承霞

    目的 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131I治疗的50例DTC肺转移患者[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8±13.2)岁],治疗后6个月以Tg结合131I显像等评价131I疗效,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年龄、性别、DTC术式、病理学类型、确诊肺转移时间、确诊时Tg水平、摄131I形态、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肺外远处转移(有转移赋值1,无转移赋值0)等10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结果 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治愈率为20%(10/50),有效率74% (37/50),无效率26% (13/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2.019,P<0.05)、性别(P=0.032)、确诊肺转移时Tg水平(t=2.646,P<0.05)、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P=0.039)及肺外远处转移(P=0.023)5个因素与疗效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确诊肺转移时Tg水平以及肺外远处转移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确定性因素.回归方程:Logit P=2.127-0.056×年龄-0.163×Tg水平-1.280×肺外远处转移(x2=10.484,P<0.001).患者年龄越大、确诊肺转移时Tg水平越高以及合并肺外远处转移,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越差.结论 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确切;DTC肺转移患者中,年龄轻、确诊时Tg水平低以及无肺外远处转移的患者131I治疗效果好.

  • 依据摄131I率公式法和个体化经验法确定治疗格雷夫斯病131I剂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马玉波;徐枫;顾爱春;潘懿范

    目的 依据摄131I率公式法和个体化经验法确定131I活度,前瞻性治疗格雷夫斯病(GD)并对比两者疗效差别和临床价值.方法 (1)将门诊131I治疗GD患者527例按时间间隔等距抽样法,以每周门诊患者交替纳入的方式分成2组,其中公式组241例,131I活度依据24h摄131I率公式计算确定;经验组286例,131I活度依据临床经验个体化确定.(2)首次治疗未愈者,相隔3个月以上同法重复治疗,直至治愈.(3)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以上,并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各种相关因素及疗效.采用x2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在年龄、性别、病程、ATD治疗时间、治疗前激素和自身抗体水平、摄131I率、甲状腺质量等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6~ 1.430,x2=0.159;均P>0.05).公式组的首次治疗131I活度(247.9±107.3) MBq显著低于经验组的(329.3±177.6) MBq(t=6.102,P<0.05),病情早期控制例数和一次性治愈例数显著低于经验组(x2=25.279和13.074,均P<0.05).公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与一次性治愈例数比值显著高于经验组(x2=10.190,P<0.05).2组发生永久性甲减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8,P>0.05).结论 个体化经验法的首次剂量略高于公式法,可及早控制病情并增加一次性治愈率,且不增加甲减的发生率,是一种可行的GD个体化治疗方法.

  • 18F-FDG PET/CT在肌无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岩;张建华;付占立;张旭初;康磊;邸丽娟;廖栩鹤;赵光宇;陈立新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不明原因肌无力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6岁.患者终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及长期随访(8~46个月)得出,并获得18F-FDG PET/CT对肌无力患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41例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2例为恶性病变(肺癌6例、淋巴瘤2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癌、肾透明细胞癌和结肠癌各l例),18 F-FDG PET/CT均正确诊断;余29例为神经肌肉系统良性疾病,6例18F-FDG PET/CT发现高代谢病灶,2例18F-FDG PET/CT误诊为恶性病变.18F-FDG PET/CT对肌无力患者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12/12,特异性为93.1%(27/29),准确性为95.1%(39/41),阳性预测值为12/14,阴性预测值为100% (27/27).1例皮肌炎患者肌肉葡萄糖代谢弥漫性增高.结论 18F-FDG PET/CT有助于肌无力患者的病因诊断,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病灶,还有助于判断某些周围神经肌肉疾病受累的范围和程度.

  • 远处转移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停服左旋甲状腺素后TSH升高的影响

    作者:李慧;丛慧;李从心;郭宁;赵腾;杨珂;李方;林岩松

    目的 研究远处转移灶对DTC患者停服L-T4(THW)后TSH升高速率(vx)及其随THW时间同比变化率(Ra)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简称清甲)成功的97例DTC患者[男38例,女59例;非远处转移(M0)组67例,远处转移(M1)组30例] THW前后多次(n≥3)TSH值,计算THW前期、后期vx(记为v1、v2),采用两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vx及Ra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v1高于女性[(3.58±2.13)与(2.63±1.54) mU·L-1·d-1;t=2.549,P=0.012].M0组v2高于M1组[(7.67±3.66)与(3.68±4.33) mU·L-1·d-1;t=3.613,P=0.001].2组患者TSH升高速率v1和v2的同比变化趋势(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P<0.01).结论 远处转移灶会影响THW后TSH升高速率及其变化趋势.M1组停药后期TSH升高较M0组慢,并多呈缓慢升高趋势甚至出现下降;而M0组TSH多呈倍增上升趋势.伴有远处转移者需密切关注TSH变化,避免延长THW时间以致TSH下降、影响疗效.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碘摄入量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疗效关系分析

    作者:孙云钢;欧阳伟;冯会娟;李师思;吴菊清;陈盼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碘摄入量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疗效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病理资料完整且无远处转移的95例PTC患者(男28例,女67例;平均年龄39.8岁),在首次131I清甲治疗前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低碘饮食2~4周.根据患者尿碘水平分为3组:中重度碘缺乏组(0<尿碘<50 μg/L),30例;轻度碘缺乏组(50μg/L≤尿碘<100 μg/L),26例;碘摄入适宜组(100 μg/L≤尿碘<300 μg/L),39例.131I清甲治疗后3~6个月随访疗效,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视为首次131I清甲成功,否则为未成功:(1)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床未见放射性浓聚影且TgAb阴性情况下Tg<2 μg/L;(2)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床未见放射性浓聚影.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两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95例PTC患者术后1次131I清甲治疗成功率为84.2% (80/95),中重度碘缺乏组、轻度碘缺乏组和碘摄入适宜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96.7%(29/30)、84.6% (22/26)和74.4% (29/39),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碘摄入量、治疗前TSH、治疗前Tg、残余甲状腺质量均与清甲疗效有关(x2=7.374,t=2.037,z=-2.966,x2=4.14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清甲疗效的重要因素为治疗前Tg和碘摄入量(均P<0.05).结论 PTC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碘摄入量是影响131I清甲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前可根据患者碘营养水平.合理制定低碘饮食计划,以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双源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邵婉怡;徐辉;张乐乐;叶飞;尤威;陈桂凤;孟庆乐;邵国强;王峰

    目的 研究核素MPI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MPI在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分别行DSCTCA和MPI检查,并在1个月内完成CAG的1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5例,女49例,平均年龄62.8岁.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MPI和DSCTC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用x2检验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按照DSCTCA结果中斑块的性质将患者再分为钙化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并以MPI和DSCTCA均为阳性作为联合诊断阳性标准,比较两者联合对冠心病及病变血管的诊断效能.结果 124例冠心病患者,单独行DSCTCA检查诊断冠心病病变血管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4.9%(137/183)、82.0% (155/189)和78.5%(292/372);MPI诊断相应指标分别为68.3%(125/183)、85.2% (161/189)和76.9% (286/372),2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P>0.05).DSCTCA和MPI联合应用对非钙化斑块的诊断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x2=10.94,P<0.05).结论 MPI和DSCTCA分别提供心肌血流灌注信息和冠状动脉解剖学信息,对冠心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肝功能指标及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对肝脏摄取18F-FDG的影响

    作者:刘国兵;李艳丽;胡鹏程;石洪成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及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对肝脏摄取18F-FDG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13名(男504名,女209名,年龄24~ 74岁)体格检查者的18F-FDG PET/CT检查、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验资料,测量肝右叶SUVmean,通过两样本t检验比较HBsAg及HCV抗体阴性、阳性组间SUVmean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肝功能指标与SUV mean间相关性.结果 受检者的肝脏SUVmean为1.86±0.38.受检者中,449名有HBsAg检测结果,其中65名(14.5%)阳性,384名(85.5%)阴性;477名有HCV抗体检测结果,其中53名(11.1%)阳性,424名(88.9%)阴性.HBsAg及HCV抗体阴性、阳性组间SUV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2和1.283,均P>0.05).结合胆红素、球蛋白、AST与SUVmean显著相关(偏相关r'=-0.191、-0.087和0.132,均P<0.05),是预测肝脏18F-FDG摄取变化的独立因素,其中球蛋白的预测能力大(标准化β'=-0.112,P<0.05).结论 肝脏摄取18F-FDG受某些肝功能指标影响,结合胆红素、球蛋白及AST是预测肝脏18F-FDG摄取变化的独立因素.对肝脏代谢活性的评估需结合肝功能检验结果.

  • 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作者:华茜;米宝明;章斌;唐平;赵艳军;倪建明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58例下腰背部疼痛患者(男28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3岁)SPECT骨扫描平面采集及腰椎SPECT/CT融合显像资料,综合SPECT/CT和随访CT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别计算SPECT显像、CT和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腰椎峡部裂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58例患者中,28例患者诊断为腰椎峡部裂.SPECT显像、CT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3.6%(15/28)、78.6%(22/28)和100% (28/28),诊断准确性分别为48.3%(28/58)、89.7%(52/58)和93.1%(54/58);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准确性高于SPECT显像(x2=28.13,P<0.05).结论 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早期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晚间与早间服用左旋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袁耿彪;范永增;严清波;王玉婵;杨鑫

    目的 比较晚间与早间服用L-T4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17例接受L-T4替代治疗的原发性甲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分别于早间服用L-T42个月后和改为晚间服用L-T42个月后测定TSH、FT3、FT4、三酰甘油、胆固醇、白蛋白、肌酐水平及心率.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或配对t检验比较2次测定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SH变化与FT3、FT4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17例甲低患者早间服药后和改为晚间服药后,TSH、FT3、FT4分别为(12.10±7.19)比(3.90±3.47) mU/L、(4.14±0.86)比(5.24±1.11) pmol/L、(12.72±4.40)比(18.48±2.87)pmol/L,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1、-3.166、-5.435,均P<0.01);TSH下降(8.20±5.31) mU/L,FT3上升(1.09±1.42) pmol/L,FT4上升(5.76±4.37) pmol/L,TSH下降与FT3、FT4上升之间无相关性(r=0.12、0.22,均P>0.05);2次测定的三酰甘油、胆固醇、白蛋白、肌酐水平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0、0.017,z=0,t=-0.610、1.588,均P>0.05).结论 服用L-T4时间由早间改为晚间后,可以降低甲低患者TSH水平,提高FT3、FT4的水平;既可以保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稳定,又不需要增加L-T4的剂量.

  • 18F-FDG PET/CT显像对多发骨髓瘤与原发不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现军;郑劲松;孙建梅;赵宁宁;李凤岐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多发骨髓瘤与原发不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18 F-FDG PET/CT显像中表现为多发骨质破坏和(或)骨质代谢异常但未发现骨外恶性肿瘤的患者46例,经随访诊断为多发骨髓瘤26例(男12例,平均年龄55.4岁)、多发骨转移瘤20例(男9例,平均年龄50.2岁).分析患者18F-FDG PET/CT特征及尿本-周蛋白结果,综合形成新的诊断标准(病灶数目≥10处、以溶骨性和混合性骨破坏为主、SUVmax<4.0、尿本-周蛋白阳性,符合2项以上即考虑骨髓瘤可能),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评价.数据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骨髓瘤患者人均病灶数为15.8处,骨转移瘤为7.8处;71.8%(296/412)的多发骨髓瘤病灶和28.8% (45/156)的骨转移瘤病灶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前者比例明显高于后者(x2=87.2,P<0.05);骨髓瘤病灶和骨转移瘤病灶SUVmax分别为3.81±2.17和5.82±3.4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t=8.29,P<0.05).依据新诊断标准,18F-FDG PET/CT对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鉴别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5% (23/26)、85.0%(17/20)和87.0%(40/46),其灵敏度明显高于尿本-周蛋白检查[65.4% (17/26);x2=3.90,P<0.05],其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初始PET/CT诊断[10/18与64.1% (25/39);x2=3.99和6.12,均P<0.05].结论 全面分析18F-FDG PET/CT显像中病灶的骨质结构和代谢变化,同时结合尿本-周蛋白更有利于对骨髓瘤和原发不明骨转移瘤进行鉴别诊断.

  • 肺硬化性血管瘤CT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韩萍萍;郑玉民;刘晓建;李红磊;刘杰;颜珏

    目的 探讨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4年7月以“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行手术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H的患者共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24~80岁),对其影像学资料,包括胸部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及18F-FDG PET/CT全身显像(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SH的影像学特征,探讨更有效的诊断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病灶(左肺4例,右肺5例),3例为多发病灶,其中1例为右肺下叶2个病灶,另2例为双肺多发病灶,可见病灶相贴或多发小病灶簇状分布.CT平扫示,病灶内部密度大致均匀,4例伴钙化,3例伴空气半月征.增强扫描示,病灶多数呈明显强化,个别病灶呈中度强化,8例均可见贴边血管征,6例可见囊变坏死.18 F-FDG PET/CT检查示,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片状放射性摄取,SUVmax 2.2~4.0.结论 CT平扫及增强的多种表现对于PS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 颈部增生性肌炎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吉蘅山;栗全营;朱虹;褚丹丹

    患者男,71岁,因“发现右颈部包块10余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硬质包块,约2.0 cm大小,可移动,无压痛;无血涕、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盗汗.于当地医院行右颈部肿块穿刺涂片:见恶性肿瘤细胞,建议行活组织检查.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入本院.体格检查:右颈部触及硬质肿块1枚,大小约2.5 cm×2.5 cm,可移动,有轻度压痛,表面无破溃,余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18.78(正常参考值0~16.3)μg/L,CA724 10.44(正常参考值0~20) kU/L,CEA、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CA125、CA15-3、前列腺特异抗原均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
  • 68Ga-DOTA-NOC PET/CT诊断长范围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作者:姚晓晨;艾书跃;张俊;李孝媛;罗瑞;邵国强;宛楠;王峰

    患者女,71岁,因“进食哽噎1个月”就诊.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食哽噎,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面色潮红,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电子胃镜示距门齿16~33 cm处见大小不等隆起性病变,呈簇状或团状,表面糜烂,局部见多发青蓝色血管样变,提示食管多发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拟“食管占位”收入院.患者血清CEA8.39(正常参考值范围:<5)μg/L,AF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al specific enolase,NSE)、CA50、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均正常,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 468.14(正常参考值范围:27~94) μg/L.

    关键词:
  • 多器官结外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作者:李蓓蕾;张一秋;顾宇参;蔡良;石洪成

    患者女,21岁,因“腹痛伴低热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并伴有低热.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和肿瘤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82次/min,血压112/70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稍隆起,有轻度肌卫.实验室检查结果(括号中为正常参考值):WBC 10.3(4.0~ 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2%(50.0% ~ 70.0%),C-反应蛋白59.6(《10.0) mg/L,乳酸脱氢酶1 029(109~245) U/L,淀粉酶251(《220) U/L,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AFP、CEA、CA19-9、CA125均正常.临床拟诊“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及抗感染、抑酶、制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腹部CT平扫示:胰腺体积增大,盆腔占位.

    关键词:
  • 氟化及碘化3-[2(S)-氮杂环丁烷甲氧基]吡啶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姜玉艳;尹雅芙;李亚明

    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不仅参与认知功能,也与神经衰退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有关,包括AD、P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夜间额叶癫(痫)(ADNFLE)、精神分裂症等.人体神经型nAChRs的核医学检查是新的研究领域,卤化的3-(2(S)-氮杂环丁烷甲氧基)吡啶(A-85380)类似物是该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显像剂.笔者对A-85380卤化类似物的PET及SPECT显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18F-FDG 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晓庆;万卫星

    DTC是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其显像方法多种多样,如B超、增强CT、MRI、131I显像等.18F-FDG PET/CT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广泛,在DTC中主要用于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介.笔者主要就18F-FDG PET/CT在DTC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99Tcm标记葡萄糖类衍生物亲肿瘤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叶;李博;徐俊玲;高永举

    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的较高临床价值已被广泛认可,但PET/CT相关费用高.相对而言,SPECT配置率高,且其常用的放射性核素99Tcm获取方便,费用较低,发射的γ射线能量适中并具有多种化学协同作用,故有学者尝试用99Tcm标记葡萄糖类衍生物进行肿瘤显像.笔者就目前99Tcm标记由葡萄糖类衍生物合成的肿瘤显像剂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诊治前停用左旋甲状腺素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宁;肖国有;冷志欣

    对Ⅱ、Ⅲ、Ⅳ期和部分可能伴有对侧病灶或浸润的Ⅰ期DTC患者,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1].血清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是随访监测DTC患者有无复发或转移的主要方法,但需要较高水平TSH的刺激.因此,DTC患者复查前需停服T4以提高TSH水平,但停药的时间尚有争议[2-3].由于停服T4后,随停药时间延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症状将逐渐明显,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且可能诱导DTC复发,因此确定合适的停药时间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笔者对185例DTC患者的停药时间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 Ⅰ型内含子核酶介导靶向CEA双报告基因显像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雅婧;陈继征;高雪梅;胡雪;张晓;梁嘉前;高再荣

    目的 构建靶向CEA的以Ⅰ型内含子核酶为载体核心介导的生物发光-核素双报告基因显像系统.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靶向CEA的Ⅰ型内含子核酶及核酶-荧光素酶-胸苷激酶(Rib53-Fluc-tk)报告质粒,采用细胞生物发光等方法检测核酶反式剪接产物的表达;以Iodogen固相氧化法合成131I-氟-碘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IAU),行细胞摄取实验.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小显著差异(LSD)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ib53-Fluc-tk测序正确;乳腺癌细胞MCF-7的荧光素酶比值增高,可达0.64±0.10(n=4);MCF-7细胞转染Rib53-Fluc-tk后的反式剪接产物条带大小为520 bp,测序结果正确;pCDNA3.1-CEA及Rib53-Fluc-tk共转人胚肾细胞293T,可探测到生物发光信号.131 I-FIAU的标记率为(64.02±4.79)%(n=3),放化纯为(95.96±1.07)%(n=3),标记产物在人血清中24h的稳定性高.293T单独转染Rib53-Fluc-tk,细胞摄取率仅为(0.31±0.01)%(n=4);293T共转染pCDNA3.1-CEA、Rib53-Fluc-tk质粒,细胞摄取率增加至(1.40±0.06)%(n=4),F=1 007.29,t=136.34,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Ⅰ型内含子核酶为核心介导的靶向CEA的双报告基因系统,并对CEA mRNA进行了生物发光以及细胞摄取的检测,为改善传统报告基因显像的特异性奠定了体外实验的基础.

  • 131I-Trastuzumab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龙杰;侯和磊;王国明;韩真真;张晓春;袁胜利

    目的 观察131 I-Trastuzumab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免疫荧光法检测乳腺癌细胞(BT474、MCF-7和HCC1937)表面HER2表达水平.(2) Iodogen法和超滤法制备并纯化131I-Trastuzumab,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及免疫结合率.(3)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131I、Trastuzumab和131I-Trastuzumab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BT474细胞的杀伤效应并进行浓度筛选.(4) 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及各干预组中总Akt及磷酸化Akt (p-Akt)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乳腺癌BT474细胞HE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F-7和HCC1937细胞.(2)131 I-Trastuzumab的标记率、放化纯和免疫结合率分别为(89.71±2.93)%、(91.80±1.43)%和(58.84±3.35)%.(3)131I、Trastuzumab及131I-Trastuzumab对BT474细胞的杀伤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r=-0.964、-0.912和-0.618,均P<0.05);对照组、131I (4.625 GBq/L)、Trastuzumab (125.0 mg/L)及131 I-Trastuzumab(4.625 GBq/L)干预后的BT474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4.54)%、(64.36±1.51)%、(58.09±4.14)%和(34.73±5.03)%,131I-Trastuzumab干预后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相应的131I和Trastuzumab干预组(t=10.373和8.180,均P<0.05).131I、Trastuzumab均可杀伤BT474细胞(F=213.326和313.564,均P<0.05),两者间存在协同作用(F=9.226,P<0.05;CDI=0.929).(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131I、Trastuzumab和131I-Trastuzumab组之间总Akt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P>0.05);与对照组及131I组相比,Trastuzumab、131I-Trastuzumab组p-Akt含量明显降低(t=12.524、15.984、7.347和10.807,均P<0.05),而Trastuzumab与131I-Trastu-zumab组之间p-Ak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60,P>0.05).结论 131I-Trastuzumab通过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作用增加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提高了131I的协同杀伤效能,能较Trastuzumab更有效地杀伤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

  • 基于CFN-MPS-100模块的18F-FMISO自动化合成与质量分析

    作者:陈礼平;张雨;吴娜静;尤徐阳;程亮;万卫星

    目的 制备18F-氟硝基咪唑(FMISO)并进行质量分析.方法 采用基于标记前体1-(2'-硝基-1'-咪唑基)-2-氧-四氢吡喃基-3-氧-甲苯磺酰基-丙二醇(NITFP)的“一锅法”,利用CFN-MPS-100氟多功能放射性药物化学合成模块,在密闭的平底反应瓶中依次完成放射性氟化反应、水解反应,粗产品经过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后旋蒸除去溶剂,注入生理盐水得到18F-FMISO注射液.采用HPLC和TLC等方法测定放化纯等质量控制指标.结果 18 F-FMISO的自动化合成时间约为60 min,放化产率为(32±5.0)%(未衰减校正,n=25),放化纯大于99.0%,放置6h仍大于98.5%,放射性浓度大于1.11×1012 Bq/L.产品为无色澄清溶液,pH值7.0,氨基聚醚(K222)含量低于25 μg/ml,核素纯度大于99%.结论 基于CFN-MPS-100氟多功能模块的18F-FMISO自动化合成方法稳定,产率高,产品稳定性好、化学纯度高.

  • “核素治疗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丁虹;谭建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于2015年7月11日在天津召开了“核素治疗高峰论坛”,40余名国内核素治疗专家参加了会议,学会现任、前任和候任主任委员也参加了会议,并就国内如何进一步规范开展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甲状腺癌作了发言.黄钢教授认为:此次会议很有意义,有利于达成共识,推动国内核素治疗工作的开展.李思进教授说:核素治疗是中国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规范意义重大.李亚明教授指出:通过这次会议,能解决一些治疗中的重要问题;重视收集国内的数据;学会启动基层帮扶工作已初见成效,要继续重视.

    关键词:
  • 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管理规范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学组

    基于体外放射分析发展起来的分析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和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手段.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应用,对医学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核医学界的共识.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组织支持下,体外分析学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管理规范》,以推动核医学体外分析技术的健康发展.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规范中引用的文件主要有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73号2006)、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WS/T 442-2014)、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WS 457-2014).

    关键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