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중화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848
  • 国内刊号: 32-18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72
  • 曾用名: 中国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钢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31I有效半衰期估算方法的优化

    作者:颜兵;何锦秀;董延武

    目的 优化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131I有效半衰期估算方法.方法 通过测定126例格雷夫斯甲亢患者[男32例,女94例,年龄(38.47± 11.49)岁]4、24、48、96、120、144、168、192和216 h甲状腺摄131I率(RAIU),实测131I在甲状腺内有效半衰期(EHL).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曲线拟合对RAIU高峰前移组和无高峰前移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EHL为0.5~7.5(4.70±1.46)d.无高峰前移组(94例)的EHL为3.0~7.5(5.25±1.01)d,高峰前移组(32例)的EHL为0.5~6.0(3.24±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9,P<0.01).无高峰前移组131 I转换率(RAIU4 h/RAIU24h,%)与EHL不相关(r=-0.177,P>0.05),高峰前移组RAIU4h/RAIU24h与EHL呈负相关(r=-0.724,P<0.01).无高峰前移且RAIU24 h/RAIU48 h>100%组的EHL为3.0~7.5(5.11±0.98)d,无高峰前移且RAIU24h/RAIU48 h≤100%组EHL为4.0~7.0(5.91±0.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1).在高峰前移组中,自变量(RAIU4h/RAIU24h +RAIU24h/RAIU48h)估算EHL的S型曲线模型拟合优度优(R2=0.930,F=397.22,均P<0.01,b0=-3.038 0,b1=9.659 4).结论 为了获得优化的EHL估算方法,应依据131I转换率分组估算.对于高峰前移的,采用(RAIU4h/RAIU24h+RAIU24h/RAIU48h)估算EHL;对于无高峰前移的,依据RAIU24h/RAIU48h> 100%和≤100%分组,采用各组EHL均数作为患者EHL预测值.

  • SPECT/CT显像对布鲁菌病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艳梅;杨吉琴;赵倩;何丽荣;王蓉;李娟

    目的 总结布鲁菌病脊柱炎的SPECT/CT影像表现,探讨SPECT/CT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28例(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4岁)经实验室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布鲁菌病脊柱炎患者的SPECT/CT图像,分析该病患者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的影像特征.以病理和血清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显像的诊断效能,采用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布鲁菌病脊柱炎大部分76.7% (43/56)发生于腰椎,且以下段腰椎为主[72.1%(31/43)].病变常呈多灶性分布,71.4% (20/28)表现为连续2个或2个以上椎体受累;其全身骨显像89.2% (50/56)表现为中度放射性浓聚,5.4% (3/56)表现为轻度放射性浓聚影,5.4% (3/56)表现为高度放射性浓聚影;58.9% (33/56)表现为椎体弥漫性放射性浓聚,32.1% (18/56)表现为椎体上下缘弥漫性放射性浓聚,椎体一侧局限性放射性浓聚仅见8.9% (5/56).SPECT/CT显像:80.4%(45/56)受累椎体表现为椎体内及椎体边缘小灶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66.7%(30/45)骨质破坏灶边缘伴有椎体骨质增生,骨质破坏灶边缘见中度放射性浓聚影;椎间盘病变较轻,椎体脓肿较为少见[5.4%(3/56)].SPEC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对布鲁菌病脊柱炎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38/56)与96.2%(54/56);x2=13.1,P<0.05].结论 SPECT/CT显像诊断布鲁菌病脊柱炎有一定价值,且诊断效能高于全身骨显像.

  • 99Tcm-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原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平面显像与SPECT/CT断层显像的对比

    作者:李囡;苏华;赵起超;王风;范洋;朱华;翟士桢;杨志

    目的 通过对原发乳腺癌患者SLN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自身对比研究,了解SPECT/CT在SLN术前定位和显示方面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对104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59.71±12.33(33~82)岁]在超声引导下于乳腺肿块周围及肿块表面皮下注射99Tcm-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18.5 MBq(0.5 ml),2h后乳腺外科医师手持便携式γ探测器于腋窝区体表初探SLN结果不理想,遂于注射后2~4h行SLN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术中手持便携式γ探测SLN,对切取的SLN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数据比较行x2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104例患者SLN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的成功率分别为88.46% (92/104)和98.08% (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8,P<0.05).显像阴性者多见于年长、有新辅助化疗史或SLN有转移的患者.平面和断层显像分别显示SLN 122枚和166枚,平均为(1.17±0.73)和(1.60±0.95)枚(t=2.533,P<0.01).SLN显影部位有腋窝区、内乳区及胸肌间.断层显像比平面显像有效剂量增加(3.41±0.59) mSv.活检术中手持便携式γ探测器共探测到84例患者的腋窝区和(或)胸肌间SLN 174枚,病理学确诊SLN转移17例、46枚淋巴结.结论 SPECT/CT断层显像显示SLN比平面显像更清晰、定位更准确、成功率更高,可帮助临床进行乳腺癌SLN活检.

  • 18F-FDG PET/CT在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晓庆;郁春景;万卫星

    目的 观察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L)的18F-FDG PET/CT表现特点,并探讨PET/CT在ENKTL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男12例,女8例,中位年龄53岁)在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ENKTL患者资料(包括活组织病理检查、PET/CT、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CT及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骨髓穿刺等).其中11例为初诊患者,9例为治疗后患者.患者终诊断均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分析统计患者的分期结果.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初诊与治疗后复发或进展患者SUVmax,以Sperman相关分析检验受浸润淋巴结大小与SUVmax的关系.结果 ENKTL好发于鼻腔、鼻咽部、皮肤,可浸润全身各脏器.所有病灶在PET/CT中均表现为FDG高摄取,初诊患者SUVmax为6.5(4.3,10.4);治疗后复发或进展患者7例,SUVmax为5.4(3.4,8.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u=6 853.500,z=-2.039,P<0.05).受浸润淋巴结直径与SUVmax间相关性较弱(rs=0.290,P<0.01),说明通过淋巴结大小判断其是否受ENKTL细胞浸润不准确.11例初诊患者的PET/CT分期均与终临床分期相符,传统影像学方法(CT、MRI)分期仅6例与终临床分期相符.结论 PET/CT对ENKTL的诊断及分期较传统影像学方法更具优势;PET/CT检查范围应包括四肢,以免遗漏病灶.

  • 18F-FDG PET/CT显像肿瘤代谢参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贾文芝;朱宗平;陈虞梅;万良荣;施一平;黄钢;刘建军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肿瘤代谢参数对Ⅰ期NSCLC患者复发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核医学科行PET/CT检查的有肺孤立性结节并经手术证实为Ⅰ期NSCLC的85例[男44,女41例,年龄(62.46±10.38)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理类型、SUVmax、MTV和TLG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Ⅰ期NSCLC患者中,随访期间21例复发,复发率24.7%(21/85),11例死亡,死亡率12.9%(11/85),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SUVmax、MTV和TLG的中位值分别为4.100、3.048 cm3和7.970.通过ROC曲线计算,SUVmax、MTV和TLG评估无复发生存率的佳临界值分别是7.115、4.701 cm3和12.01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x2=22.091)、MTV(x2 =4.941)和TLG(x2=10.488)与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和病理类型均不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x2=0.248~3.888,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x2=16.902,HR=15.426,P<0.05)和TLG(x2=6.029,HR=4.054,P<0.05)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显示,高SUVmax(>7.115)组(x2=32.545,P<0.05)和高TLG(>12.015)组(x2=12.665,P<0.05)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低SUVmax组和低TLG组.结论 18F-FDG PET/CT所提供的SUVmax和TLG对Ⅰ期NSCLC患者的复发情况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18F-FDG PET/CT显像对炎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燕云;王全师;吴湖炳;周文兰;王丽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炎性肠病(I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经广州南方医院临床确诊为IBD且均在PET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岁),患者1周内均行肠镜检查并测定CRP,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罗恩病(CD)45例,盲法比较PET/CT诊断结果与同机CT及同期肠镜结果,组间差异行x2或t检验,并将SUVmax与PET/CT显像前或显像后1周内患者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 18F-FDG PET/CT显像对IBD的病灶检出率为86.7%(65/75),高于腹部CT[73.3% (55/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7,P<0.05).(2)65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病例中,检出受累肠段与肠镜完全符合33例(44.0%,33/75),部分符合24例(32.0%,24/75),不符合8例(10.7%,8/75).其中,18F-FDG PET/CT显像累计检出受累肠段145段,肠镜检出119段;40例出现肠壁全层18F-FDG摄取增高,肠镜检查45.0% (18/40)的患者仅有轻度黏膜病变表现.(3)75例IBD 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65例,临床证实为活动期患者48例,稳定期患者17例,活动期组SUVmax(8.31±4.21)高于稳定期组(6.36±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O.05).活动期组CRP与SUVmax间呈直线相关(r=0.453,P<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IBD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IBD的活动性评估也有一定价值,能显示肠镜检查容易漏诊的上皮下活动性病灶,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 手机辐射对脑葡萄糖代谢影响的18F-FDG PET/CT显像研究

    作者:唐坤;郑祥武;林洁;殷薇薇;王志强;陈杨宗;林信实;邓渊鸿

    目的 通过18F-FDG PET/CT显像,探讨手机辐射对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招募健康青年志愿者20名,其中男13名,女7名,年龄(31.6±7.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名).对照组再分为空白对照(C1)组和模拟通话对照(C2)组;试验组分为通话时长30 min(E1)组和通话时长60 min (E2)组.注射18F-FDG前2~5 min进入模拟或通话试验状态,注射后60 min行脑PET/CT显像,测量左右两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皮质SUVmax及SUVmean,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内及组间左、右两侧不同区域脑皮质的葡萄糖代谢情况.结果 对照组左右两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皮质SUVmax及SUVmea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1.933-0.216,均P>0.05);E1组和E2组右侧颞叶皮质SUVmean分别为8.89±0.11、9.04±0.14,SUVmax分别为11.27±0.29、11.35±0.41,均较左侧(8.32±0.42、8.62±0.50、10.28±0.56、10.49±0.70)增高(t值:-2.924、-2.641、-3.483、-2.379,均P<0.05),余皮质葡萄糖代谢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右侧颞叶皮质SUVmean及SUVmax较对照组明显增高(F=7.319、5.703,均P<0.01);E2组较E1组右侧颞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1、-0.437,均P>0.05).结论 手机长时间持续通话产生的辐射致使邻近颞叶脑组织葡萄糖代谢增加,且随通话时间的延长其影响增加.

  • 腮腺99TcmO4-摄取指数和残留比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田甜;韦智晓;李俊红;彭盛梅;李秀琼;刘良森;张筱楠;刘学

    目的 探讨唾液腺显像中腮腺第10分钟摄取指数(UR10min)和残留比诊断干燥综合征(S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SS患者[男9例、女85例,平均年龄(48± 13)岁]和60例非SS患者[对照组;男14例、女46例,平均年龄(46±13)岁]的唾液腺显像结果,根据腮腺显影程度和酸刺激后腮腺影减淡程度将94例SS患者分为3组:A组,功能正常15例,轻度损伤7例;B组,功能中度损伤,56例;C组,功能重度损伤,16例.勾画腮腺和颞叶本底ROI,计算腮腺UR10min和残留比,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和ROC曲线评价UR10min和残留比诊断SS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A组及B组UR10 min明显高于C组(1.48±0.43、1.56±0.38、1.38±0.55、0.53±0.21;F=20.3,q值:15.8、7.9和8.5,均P<0.05).对照组残留比明显小于其他3组(0.63±0.08、0.83±0.14、1.14±0.08、1.09±0.08,F=315.0,q值:14.3、41.0和32.8,均P<0.05),且A组残留比小于B组和C组(q值:31.0和13.0,均P<0.05).UR10min的ROC AUC为0.62,残留比AUC为0.97.结论 腮腺UR10min对晚期SS诊断灵敏,腮腺残留比对早期SS诊断灵敏,建议将残留比作为判断唾液腺功能损伤的定量诊断指标.

  • 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疗效评价

    作者:李娇;梁军;杨涛;赵腾;林岩松

    目的 探讨伴桥本甲状腺炎(HT)的非远处转移性中低危PTC患者经低剂量(1 110 MBq)及高剂量(5 550 MBq) 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简称清甲)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的140例PTC患者(男16例,女124例;年龄16~66岁)纳入该回顾性研究,其中伴HT组(n=84)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伴HT低剂量组(n=56)和伴HT高剂量组(n=28);不伴HT组(n=56) 131I治疗剂量均为1 110 MBq.所有患者均在首次131I治疗后6~8个月停服左旋甲状腺素(L-T4),通过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Dx-WBS)、颈部超声及血清TgAb及sTg检测等评价疗效.以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多灶性、肿瘤大小等)及残留甲状腺(简称残甲)情况,并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清甲成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残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03~2.944,x2=0.271~0.970,均P>0.05).当以Dx-WBS联合颈部超声评价清甲疗效时,不伴HT组清甲成功率(94.6%,53/56)高于伴HT低剂量组(82.1%,46/56;x2=4.264,P<0.05);伴HT高剂量组清甲成功率(85.7%,24/28)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8,P>0.05).将上述标准再联合血清sTg评价清甲疗效(未纳入TgAb>46 kU/L患者)时,不伴HT组清甲成功率(85.7%,48/56)仍高于伴HT低剂量组(75.6%,34/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8,P>0.05);伴HT高剂量组(12/15)与低剂量组清甲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0,P>0.05).结论 伴有HT的非远处转移性中低危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较不伴HT者差,增加131I治疗剂量未能进一步提高伴HT组患者的清甲成功率.

  • 存活心肌数量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室容积变化的关系

    作者:王跃涛;杨彦松;张晓膺;钱永祥;狄冬梅;邵晓梁;王建锋;王小松;邵小南

    目的 探讨PET心肌代谢显像结合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存活心肌数量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室容积变化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人选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39例[男37例、女2例,平均年龄(64±9)岁],术前进行99Tcm-MIBI GSMPI和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估存活心肌,术后3~6个月随访并复查GSMPI.根据术后EDV和(或)ESV减少10%及以上判断为左心室容积减小,将患者分成左心室容积减小组和左心室容积未减小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存活心肌节段数、瘢痕心肌节段数等指标间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与左心室容积变化之间的关系,用ROC曲线寻找预测术后左心室容积减小的存活心肌数量界值.结果 (1)39例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26例左心室容积较术前减小,13例左心室容积未减小.(2)左心室容积减小组存活心肌节段数明显高于左心室容积未减小组(4.5±2.8和2.4±1.5;t =-3.011,P<0.05),瘢痕心肌节段数明显少于左心室容积未减小组[0(0,1.0)和1.0(0,2.0);z=-2.0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绞痛病史、CCS分级、NYHA分级、EDV、ESV、LVEF、术前肌酐、Gensini score、正常心肌节段数、术后GSMPI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3~1.522,x2=-1.014~1.251,均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活心肌节段数是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左心室容积减小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2.462,P<0.05].(4)ROC曲线示,存活心肌数量预测CABG术后左心室容积减小的界值为存活心肌节段数≥3,AUC为0.743,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为76.92%(10/13、20/26和30/39).(5)存活心肌节段数≥3的冠心病患者中,CABG术后左心室容积减小者的比例(86.96%,20/23)明显高于存活心肌节段数<3的冠心病患者(37.50%,6/16;x2=10.39,P<0.01).结论 存活心肌数量是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左心室容积减小的独立影响因素,存活心肌节段数≥3可较准确地预测CABG术后左心室容积减小.

  •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异位骨化骨显像一例

    作者:付占立;刘萌;邸丽娟;范岩;张旭初;张建华;王荣福

    患者男,31岁,因发现左肺肿物2年余,间断胸痛伴咯血20余天入院.患者2年多前因左胸部疼痛伴咳嗽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舌段陈旧病变(纤维钙化)”,未予特殊治疗.2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痛伴咯血,当地医院胸部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狭窄,左肺上叶钙化灶”,为进一步治疗来本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均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减轻.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左肺上野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和胸膜摩擦音,双侧锁骨上及颈部未触及淋巴结肿大.

    关键词:
  • 乳腺脂肪坏死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尹培

    患者女,65岁,10余天前无意间发现右侧乳房内小结节,皮肤表面无明显红肿、渗液及皮肤增厚等异常改变,结节质地较硬,活动度欠佳,触及稍有疼痛.患者近期右侧乳房处无明显外伤史,既往无乳腺增生及腺瘤等病史.实验室血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WBC为7.00× 109/L(括号中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4.0× 109/L~ 10.0×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0.5%(50% ~ 70%);肝功能及肾功能实验室检测均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查:CEA为6.2(0~5) mg/L,CA15-3、CA50及CA125均正常.乳腺钼靶X线检查示:右乳内一大小约1.2cm×1.4 cm的实性结节影,周边可见毛刺,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分类: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Ⅳb;图1).

    关键词: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吴书其;王少雁;傅宏亮;马超;王辉;施娟红

    患者男,68岁,右上腹隐痛9个月余.2014年2月始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右上腹隐痛不适,放射至腰部,呈持续性,无缓解倾向.既往体格检查发现胆囊结石,抗炎治疗后好转.2014年10月再次出现右上腹隐约不适,门诊超声示:胆囊结石.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收入院,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卫,未触及包块.肝区叩痛(-),Murphy征(-),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术前血CA19-9608.80(正常值范围:0~ 39)kU/L,为排除恶性病变,推迟手术.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18F-FDG PET/CT示:胆囊欠充盈,胆囊壁增厚、水肿,周边脂肪密度不均匀,FDG代谢异常升高(SUVmax:6.7),胆囊及胆总管结石,余全身未见明显异常恶性征象(图1).

    关键词:
  • 克雅病的脑18F-FDG PET显像一例

    作者:葛璟洁;邓波;左传涛;武玉军;管一晖;陈向军

    患者男,68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个月余,伴行走不稳2周”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视物模糊,进行性加重,无复视.2周前出现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反应迟钝,伴双上肢肌阵挛发作.患者职业为农民,长期居住于出生地辽宁,既往无其他全身性严重疾病,无外科手术或器官移植史、脑垂体提取激素使用史以及输血献血史.家族中既往无类似症状者.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口齿清晰,对答尚切题,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减退.双眼视力减退,余颅神经检查阴性.眼底、眼压、视网膜均未见异常.双上肢阵挛发作明显,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感觉功能正常.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检查不配合.四肢腱反射均存在,对称、无亢进.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征阴性.

    关键词:
  • 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颗粒在胶质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岩;乔文礼;赵晋华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恶性程度和致死率均较高.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颗粒在活体内无创、动态、实时、定量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并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有较大的潜在价值.笔者对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颗粒在胶质瘤单光子显像、正电子显像、多模态显像及诊治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分子影像探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靶点研究进展

    作者:刘纯宝;兰晓莉;张永学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重要原因,易损斑块的早期检出和准确评价对血管粥样硬化的临床预防和及时干预有重要意义.分子影像能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易损斑块的早期发现和评估方面优势明显.合适的靶点是进行分子探针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已有不同显像模式的探针应用于易损斑块的探测,其靶点涉及低密度脂蛋白、巨噬细胞、黏附分子、微小钙化、活化酶类、细胞凋亡、增殖基因、整合素、血栓等各个方面.不同靶点的分子探针对易损斑块的探测机制不同,探测效果也各有差异.笔者就分子影像探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靶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莉;王慧峰;李思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目前公认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对临床评估心脏事件风险及制定高危患者治疗策略意义重大.笔者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分子影像检测方法及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甲状腺自身抗体对131I治疗甲亢疗效的影响

    作者:唐真武;肖国有;冷志欣;黄江河;唐佳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格雷夫斯甲亢占80%以上,其中30%~50%合并有甲亢性突眼[1].131I治疗甲亢简便、高效,但该法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放射性甲状腺炎、突眼加重等.本研究分析了甲状腺自身抗体与131I治疗甲亢预后间的关联,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患者资料.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核医学科初次接受131I治疗的1 178例甲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摄碘率、甲状腺B超检查)符合甲亢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非首次131I治疗的患者、高功能甲状腺腺瘤者、甲亢术后复发者.

    关键词:
  • 18F-PSVue643 PET/近红外肿瘤凋亡显像

    作者:王欣璐;李国权;张金赫;李向东;周崝;欧阳习;尹吉林

    目的 用新型NIRF和正电子分子探针18F-PSVue643评估细胞凋亡,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评估紫杉醇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建立U87MG胶质母细胞瘤荷瘤裸鼠模型,采用视黄醇和紫杉醇联合静脉注射进行全身化疗,诱导体内肿瘤细胞凋亡,分别于化疗后第9天和第11天用18 F-PSVue643进行小动物PET显像和NIRF成像,根据图像勾画ROI,计算靶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并根据图像进行2种显像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 体外细胞学实验及静脉注射治疗均证实紫杉醇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0、100 nmol/L紫杉醇处理组凋亡细胞的占比分别为7.4%和7.5%,高于对照组的4.3%.NIRF成像和PET显像均显示,18F-PSVue643可特异性与凋亡细胞结合,达到凋亡显像的目的.仅需光学成像一半的探针用量,PET显像即可获得相同的凋亡成像效果.结论 18F-PSVue643可同期进行凋亡NIRF成像和PET显像,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肿瘤凋亡显像剂.

  • 大鼠胆道闭锁模型99Tcm-MIBI肝胆显像特点及与肠道组织P-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齐永帅;李贵平;杜丽;黄宝丹;王全师;吴湖炳;池晓华

    目的 建立大鼠肝外胆道闭锁模型,观察其99Tcm-MIBI肝胆动态显像变化特点及与P-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取SD大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和胆总管结扎组(9只).采用胆总管双重结扎术构建大鼠肝外胆道闭锁模型.正常对照组及胆总管结扎组(结扎后2、3、4周)行99Tcm-MIBI肝胆动态显像,以3 min/帧连续动态采集30 min,并在30 min,1、2、3h后行延迟平面显像.显像结束后取血并处死,检测血清ALT、AST、TBIL、DBIL、IBIL、γ-GT、ALP及TBA水平;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部分肠段,进行P-糖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胆总管结扎组中,血清ALT、AST、TBIL、DBIL、IBIL、ALP、γ-GT、TBA均明显升高(t=-3.04~-44.54,均P<0.05);99Tcm-MIBI显像结果示,注药后3h结肠或盲肠区域出现放射性浓聚,而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区域未见放射性浓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示,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段P-糖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弱(F=5.17、9.07和23.52,均P<0.05),而结肠和盲肠肠段P-糖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F=2.00、3.17,均P>0.05).结论 99Tcm-MIBI可经肠黏膜分泌进入肠腔,该分泌过程与P-糖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PET/CT引导下微创经皮生物靶区活组织检查术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分子影像介导精确诊断工作委员会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表明:全国2012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58.6万例,死亡病例218.7万例[1].早期诊断、准确分期、精确疗效监测是制定佳肿瘤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必备条件.核医学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潜力[2].《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版)》[3]确定PET/CT是肺癌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佳方法.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6.V4版)确认PET/CT在肺癌诊治中应用价值的同时,建议针对PET/CT检查提示肿瘤的病灶,应尽可能明确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亚型分类及相关分子病理检测[4-5].

    关键词:
  • 基于核素放射激发荧光断层成像的肿瘤检测新技术

    作者:胡振华;田捷

    分子影像是一种新型医学成像方式,在21世纪初逐步兴起.CLI作为新型分子影像手段已广泛用于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及分子探针体内代谢检测等方面.然而,其存在信号强度微弱、组织穿透性有限两大瓶颈问题.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基于核素放射激发荧光断层成像的肿瘤检测新技术项目”获批,该项目通过稀土掺杂荧光纳米探针实现了新型核素放射激发荧光断层成像,成功实现了核素-光学双模式成像,在保留CLI高信噪比优势的前提下增强了信号强度,提高了组织穿透性,为解决其应用的两大瓶颈问题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微小肿瘤的早期高灵敏检测,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 一体化TOF PET/MR影像技术实现精准定量脑血流量

    作者:卢洁;刘振宇;李亚明

    脑血流量对维持正常脑功能起决定作用.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病、痴呆等)导致脑血流异常,从而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因此,准确定量脑血流量,对脑疾病的早期诊治有重要价值.“一体化TOF PET/MR脑血流定量方法研究及在脑疾病的应用”获2016年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2016YFC0103001)经费支持,此项目有望在实现无创精准定量脑血流量方面有重大突破.一、背景目前影像学检查中只有PET是定量脑血流量的准确方法,但由于传统PET方法需连续多次采集患者动脉血,因此无法在临床普及.图像衍生动脉输入函数(imaged-derived arterial input function,IDAIF)法不需采血,但需PET和MRI图像配准获得动脉输入函数,图像后处理复杂,且易导致配准误差.

    关键词:
  • ATP介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Meta分析

    作者:刘征;于卫国;陈金良;任永梅;李安均;李小柱

    目的 系统评价ATP介入核素MPI(ATP-MPI)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计算机辅以人工检索PubMed、EMbase、CBMdisc、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ATP-MPI诊断冠心病的文献.由2位独立的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研究11个,患者968例.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9篇文献共933例患者,ATP-MPI诊断冠心病的Se、Sp、LR+、LR-及95% CI分别为0.89(0.82~0.94)、0.84(0.74~0.91)、6.00(3.25~9.91)、0.13(0.07~0.22),诊断比值比(DOR)为45.04;综合ROC(SROC)曲线AUC为0.94.以冠状动脉为研究对象,纳入6篇文献共1 079支冠状动脉,ATP-MPI探查冠状动脉狭窄的Se、Sp、LR+、LR-及95% CI分别为0.83(0.71~0.91)、0.92(0.86~0.95)、10.00(5.58 ~ 16.99)、0.18(0.09~0.34),DOR为53.24,SROC AUC为0.94.结论 ATP-MPI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