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중화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848
  • 国内刊号: 32-18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72
  • 曾用名: 中国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钢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灌注三维重塑对中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常城;谢文晖;雷贝;王利华;李若谷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99 Tcm?MIBI心脏三维重塑( CM) MPI( CMMPI)对中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间因胸闷、心悸、胸痛等症状就诊,临床怀疑冠心病的中年患者97例,其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40~65(52.98±7.74)岁,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一日法99 Tcm?MIBI多巴酚丁胺负荷?静息CMMPI,并于1个月内行CAG进行对比分析,获得CMMPI对中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CAG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51例患者中,CMMPI显示异常42例,无异常9例;CAG显示无异常的46例中,CMMPI显示异常11例,无异常35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MMPI对中年冠心病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5%(42/51)、76.09%(35/46)、79.38%(77/97)、79.25%(42/53)和79.55%(35/44)。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的不良反应轻、时间较短,发生率为82.47%(80/97)。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CMMPI对中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心肌损害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注射后不同时间SP ECT显像估测甲状腺体积的变异性分析

    作者:董延武;王定泉;颜兵

    目的:探讨注射Na99 Tcm O4后不同时间SPECT显像估测甲状腺体积的差异。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40例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经肘静脉注射Na99TcmO4后,于不同时间(5、10、15、20、25、30、45和60 min)进行SPECT平面和断层甲状腺显像,采用平面法和断层积分法分别估测甲状腺体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注射后不同时间(5、10、15、25、30、45和60 min)显像与20 min显像比较:平面法估测甲状腺体积的相关系数为0.717~0.819(均P<0.05),CV为(18.38±5.31)%;断层积分法估测甲状腺体积的相关系数为0.913~0.961(均P<0.05),CV为(8.05±3.19)%。2种甲状腺体积估测方法的相关系数和CV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 t=-13.59和-11.29,均P<0.05)。结论注射后不同时间SPECT甲状腺显像,断层积分法估测甲状腺体积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重复性。

  • 留存肾肾小球滤过率代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崔静;任振泰;武新宇;高永举

    目的:建立一侧肾无功能或缺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患者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GFR代偿值的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影响代偿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间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5~83(47±19)岁]单侧肾功能正常而对侧肾缺如、无功能患者的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建立其单侧肾脏功能完全代偿后GFR参考值范围。分析年龄、性别、留存肾位置、患肾切除与否、不同病因等对留存肾代偿能力的影响。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法分析数据。结果108例患者留存肾代偿后GFR为(71.81±23.23) ml/min。患者性别(t=0.496)、留存肾位置(t=0.999)、患肾切除与否(t=-1.966)及不同病因(F=1.894)对于留存肾GFR代偿情况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间留存肾代偿后的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4,P<0.001)。留存肾GFR与年龄呈负相关(r=-0.570,P<0.001)。4个年龄组(≤20岁、20岁<年龄≤40岁、40岁<年龄≤60岁、>60岁) GFR的CV分别为37.6%、26.7%、21.3%和30.1%,≤20岁组CV明显大于其他3组。结论建立留存肾代偿后的GFR参考范围,可更为准确、客观地评价留存肾GFR。年龄与留存肾GFR代偿能力相关,年龄较小的患者代偿能力个体差异较大。

  • 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碘代动力学及内照射吸收剂量的评估

    作者:刘斌;田蓉;欧晓红;黄蕤;匡安仁

    目的:评估DTC转移灶的碘代动力学及131 I 内照射吸收剂量。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因DTC转移灶拟行131 I治疗的41例DTC患者。在患者服用3.70~9.25 GBq 131 I后采用连续显像法评估DTC病灶的碘代动力学,利用CT计算病灶的质量,按照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医用内照射剂量学委员会提出的内照射吸收剂量的计算方法,计算DTC病灶的吸收剂量。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部位DTC病灶吸收剂量间的差异。结果41例DTC患者共有59个亲碘性转移灶(分布在颈淋巴结、肺及骨的转移灶数量分别为35、17和7个),其131 I吸收剂量在0.1~136.2 Gy/GBq,均值(10.4±6.5) Gy/GBq。颈淋巴结、肺及骨转移灶的吸收剂量中位值分别为11.3、10.1及9.6 Gy/GBq,不同部位病灶吸收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07,P>0.05)。结论131 I治疗DTC转移灶,病灶间的吸收剂量差异较大。

  • 肾上腺结核致Addsion病18F-FDGPET/CT显像一例

    作者:段晓蓓;邹伟强;吴月娥;伍日照;陈相猛;庞健;黄斌豪

    患者男,43岁,因“左腹部隐痛2年,面部皮肤变黑4个月”入院。患者2年多前出现左腹部隐痛,无腰痛;4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皮肤变黑,无发热、腹痛,10余天前患者来本院行体格检查,发现血压升高。患者面部皮肤、唇黏膜、舌散在多发黑褐色斑点,双下肢皮肤未见紫纹。既往史:20余年前因阑尾囊肿行穿刺抽脓;发现乙肝“小三阳”20余年。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均阴性;痰检抗酸杆菌阴性;24 h尿游离皮质醇测定:419.96[正常参考值(下同)108~961] nmol/L;血浆皮质醇测定:零时114.97(55~248) nmol/L,上午8时111.97(240~618) nmol/L,下午4时159.03(121~276) nmol/L;血清ACTH测定:250.0(7.2~63.3) ng/L;尿内分泌指标组合测定:17?羟皮质类固醇11.28(8.30~27.70)μmol/24 h,17?酮类固醇31.01(35.00~87.00)μmol/24 h,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15.67(7.00~68.60)μmol/24 h;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十项、风湿自身抗体组合、血红细胞沉降率)未见明显异常。

  • 核素切伦科夫光学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高永恒;康飞;杨卫东;汪静

    核素切伦科夫光学成像( CLI)作为1种新兴的分子影像学方法,在肿瘤显像、治疗监测等方面已有广泛研究。但是受切伦科夫光信号穿透力弱这一固有缺陷的限制,核素CLI难以对深部组织显像。笔者就针对这一缺陷的主要改进策略进行综述。

  • 胃癌荧光分子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夏悯馨;屈亚威;刘海峰

    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兴分子成像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特异性靶向胃癌荧光分子探针的不断研发,荧光分子成像技术在胃癌临床前研究中的信噪比得到了显著提高;由该技术与内镜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的荧光内镜,也是胃癌临床前研究中的有效工具。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荧光分子成像技术将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就其在胃癌诊治领域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P ET代谢显像在肿瘤与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雪珍;张祥松

    肿瘤与炎性病变的鉴别是医学诊断的热点和难点。 PET代谢显像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近年来不同PET代谢显像在肿瘤与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加以综述,探讨其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18 F-FDG PET/CT 对软脑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艳丽;房娜;张正福;曾磊;吴增杰;崔新建;王喜功

    恶性肿瘤患者的脑膜转移癌发病率为4%~7%[1]。MRI是临床进行脑膜转移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18 F-FDG PET/CT 作为一种分子影像检查设备,在神经系统肿瘤的评价中也逐渐补临床所认可。笔者收集本院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间经临床确诊为软脑膜转移癌的15例患者的18 F-FDG PET/CT图像及 MRI 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SP ECT/CT不同显像方法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刘清奎;陈萍;刘海平;侯鹏;刘襄平;秦积龙;罗冬云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肺栓塞模型,评价Q?SPECT断层显像、CTPA、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和Q?SPECT/CTPA融合显像4种显像方法对兔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效能。方法(1)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2)采用同机SPECT/CT分别获得Q?SPECT、CTPA、Q?SPECT/CT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4种图像。(3)由2位具有SPECT/CT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独立、盲法分析图像,以肺叶为单位记录异常肺叶的部位及数目。(4)行病理解剖,以肺叶为单位记录肺栓塞的部位及数目。(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不同显像方法对肺栓塞诊断的Se、Sp及Ac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PPV和NPV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值评价不同阅片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成功制作21只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共取出105个肺叶,其中26个肺叶经病理证实存在肺栓塞。4种显像方法Se、Sp、Ac、PPV及NPV分别为:Q?SPECT断层显像53?8%(14/26)、93?7%(74/79)、83?8%(88/105)、14/19、86?0%(74/86);CTPA 73?1%(19/26)、96?2%(76/79)、90?5%(95/105)、86?4%(19/22)、91?6%(76/83);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76?9%(20/26)、93?7%(74/79)、89?5%(94/105)、80?0%(20/25)、92?5%(74/80); Q?SPECT/CTPA融合显像88?5%(23/26)、91?1%(72/79)、90?5%(95/105)、76?7%(23/30)、96?0%(72/75)。其中 Q?SPECT/CT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与Q?SPECT断层显像Se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和7?111,均P<0?05),与CTPA诊断效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50,均P>0?05)。 Q?SPECT/CT平扫与Q?SPECT断层显像 Ac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 Q?SPECT/CT 平扫、Q?SPECT/CTPA融合显像诊断效能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1?333,均P>0?05)。(2)2位阅片者对4种显像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02、0?915、0?973和0?884。结论(1)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Se、Sp,诊断效能优于Q?SPECT断层显像,且与Q?SPECT/CTPA融合显像、CTPA相当;(2)采用Q?SPECT/CT平扫融合显像时不同阅片者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致性好。

  • 纳米材料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惠玉;田捷

    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利用光动力反应进行疾病诊断与疾病治疗的新技术。P DT有3个主要因素:激发光源、光敏剂和氧气;其作用机制如下:光敏剂分子( photosensitizer )吸收相应波长光的光子能量,由基态变为单重激发态,激发态光敏剂分子可通过物理退激过程回到基态,并产生荧光用于临床诊断,即荧光诊断;也可通过系间窜越转化成三重激发态。处于三重激发态的光敏剂可直接与细胞膜或分子等基质相互作用,通过质子或电子转移生成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物(Ⅰ型反应);或者,激发态光敏剂将能量转移给邻近的分子氧产生单线态氧(Ⅱ型反应),通过Ⅰ型和Ⅱ型反应得到的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诱导靶器官细胞发生自噬、凋亡与坏死,但目前普遍认为主要以产生单线态氧的Ⅱ型反应为主[1]。

  • 分子影像学:精于诊疗谋求创新

    作者:滕皋军;王玉

    分子影像学早期受硬件设备自身的限制,一直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专业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为分子影像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前分子影像学正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

  • 用分子影像指导肿瘤精准治疗

    作者:蒋力扬;孟雪;于金明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肿瘤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正向“量体裁衣式”的精准医学发展,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相同肿瘤分期的不同患者对相同的治疗模式存在疗效的个体间差异,同一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间存在疗效差异,甚至同一肿瘤内部不同区域间也存在治疗反应的不同,这些差异均是由肿瘤细胞的生物异质性导致的。基于群体化证据的治疗技术不适合存在个体差异的肿瘤患者,如放疗靶区勾画和剂量照射、化疗方案和剂量选择等都是群体化的,没有考虑肿瘤的生物差异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此,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疗效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患者分子生物特征个体化的研究,在肿瘤解剖影像基础上综合考虑肿瘤代谢、增殖、乏氧、受体状态等与治疗密切相关的个体基因组信息,从而为患者量身设计佳治疗方案。只有这种基于个体化生物学特征制定的分子影像引导的精准治疗,才能避免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从而真正实现肿瘤患者治疗的大获益。

  • 2016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作者:

    关键词: 直接用 缩写
  • 关于论著文稿中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作者:

    根据GB6447?86的定义,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价和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它的详简程度取决于文献的内容,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的语气书写。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

  • 本刊有关论文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使用mmHg或cmH2 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 Ar)。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 Mr)。关于浓度,只有“B的物质的量浓度”( B代表物质的基本单元)可以称为“B的浓度( cB )”,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mol/m3”或“mol/L”。正确使用以下量的名称:(1)以B的体积分数(φB)取代习用的B的体积百分浓度(V/V);(2)以B的质量分数(ωB)取代习用的B的质量百分浓度(W/W或m/m);(3)以B的质量浓度(ρB)取代习用的以“W/V”或“m/V”表示的浓度,单位为“kg/L”或“kg/m3”。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 关于本刊投稿论文中图表的要求

    作者:

    论文所涉及的图表要求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也可提供透射胶片。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 全国核医学技术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第一轮)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为交流近年来核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新观念,促进我国核医学专业的健康发展,了解国内外新核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动态,经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会研究决定,“全国核医学技术学术交流会”将于2016年9月9日至11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本次会议将进行大会论文口头报告、壁报交流展示,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稿件。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核医学 分子影像
  • 中国核医学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及中国核医学历史资料征集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定于2016年5月20至2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201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核医学60周年庆祝活动(简称中国核医学2016年学术年会),现在开始征集大会交流论文和中国核医学60周年历史资料。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要求。
      1.征文内容。临床核医学( SPECT、SPECT/CT、PET、PET/CT、PET/MR显像、功能测定、核素治疗、体外分析、核医学技术与方法)、基础核医学、放射性药物研究、核医学仪器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

  • 7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作者:

    2015年12月1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显著提升;但也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事件,对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7部门特共同研究制定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具体内容为:(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2)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3)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4)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5)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 18F-NaFPET/CT骨显像操作指南

    作者:陈跃;赵军;吴湖炳;赵新明;徐浩;霍力;朱小华;黄占文;蔡亮;李亚明

    一、前言
      18 F?NaF是一种用于探测骨骼病变的高灵敏亲骨性PET显像剂,其在体内的摄取机制类似于99 Tcm?MDP,但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更快的血液清除速率和更高的骨骼摄取(相当于99 Tcm?MDP 的2倍)。18 F?NaF的摄取反映了血流状况以及骨骼重建情况。 PET/CT是一种将功能和解剖影像融为一体的分子影像学设备。 PET/CT显像分为局部区域(如头颈部、胸部、腹部或盆腔)、躯干(从颅底到大腿中段)和全身(从头顶到脚趾)显像。由于PET/CT中的CT可提供病变的形态解剖信息,可更好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所以该影像技术进一步提高了18 F?NaF骨显像的特异性。

  • 18F-FDGPET/CT显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陈丹丹;吴湖炳;王全师;周文兰;李洪生;王丽娟;田颖;董烨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进行检查的62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显像结果,以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PET/CT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灶的诊断效能。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者28例,第二原发癌(无复发、转移)9例。 PET/CT显像有3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 PET/CT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3%(28/30)、90.6%(29/32)、91.9%(57/62);PET/CT显像对阴道残端复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0和98.1%(51/52),95.7%(22/23)和92.3%(36/39),15/18和95.5%(42/44)。结论 PET/CT对监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能及时检出第二原发癌。

  • 18F-NaFPET/CT与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乐亚丽;陈雨;陈跃;黄占文;吴敬波;赵冬梅;张莉;唐光才

    目的:探讨18 F?NaF PET/CT与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23~72岁)鼻咽癌( NPC)患者的18 F?NaF PET/CT和MRI检查资料。以6个月左右的影像随访结果为“终判断标准”,计算18 F?NaF PET/CT与MRI诊断NPC颅底骨质受损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并行χ2检验。另外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终确诊的NPC颅底骨质受侵患者的病灶检出及其分布情况。结果随访确诊为NPC颅底骨质受侵的患者有34例,18 F?NaF PET/CT检查真阳性3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26例,假阴性1例;MRI检查真阳性31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25例,假阴性3例;其中有30例患者在18 F?NaF PET/CT和MRI上均表现为颅底骨质受侵。18 F?NaF PET/CT诊断NPC颅底骨质受侵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7.1%(33/34)、89.7%(26/29)、91.7%(33/36)、96.3%(26/27)和93.7%(59/63),MRI的相应指标分别为91.2%(31/34)、86.2%(25/29)、88.6%(31/35)、89.3%(25/28)和88.9%(56/63)。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诊断效能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1.062,均P>0.05)。在34例NPC颅底骨质受侵患者中,18 F?NaF PET/CT检出颅底骨质病灶133个,MRI检出97个,斜坡是NPC颅底骨质受侵好发的解剖位点。结论18 F?NaF PET/CT与MRI对NPC颅底骨质受侵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18 F?NaF PET/CT检出的病灶总数多于MRI,提示前者在颅底微小骨质病灶的诊断上具有潜在优势。

  • 以谷氨酰胺合成酶为靶点的13N-NH3 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雪珍;史新冲;何巧;易畅;张芳玲;张祥松

    目的:探讨以谷氨酰胺合成酶( GS)为靶点的13 N?NH3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和PCR定量分析PC3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GS的表达量,并分析2个细胞株13 N?NH3摄取的情况。选取3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进行13 N?NH3 PET/CT检查,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 Gleason 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定量分析 GS 表达水平,对6分区的SUVmax、GS表达评分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小显著差异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随着培养液中谷氨酰胺浓度减低,前列腺癌细胞中GS mRNA和相关蛋白含量均逐步增加,13 N?NH3的摄取也逐步增加;加入GS抑制剂后,细胞的13 N?NH3摄取均显著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GS表达评分(7.76±2.57)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炎组织(3.98±2.60和3.34±0.36;F=36?85,P<0.05;t=7.97和4.45,均P<0.05);GS表达评分与Gleason评分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rs=0.52,P<0.05)。34例患者中,前列腺癌病灶分区的13N?NH3摄取(SUVmax 2.08±1.14)显著高于BPH分区和前列腺炎分区(SUVmax 1.56±0.58和1.14±0.22;F=5.966,P<0.05;t=2.63和2.65,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GS表达评分与对应区域13 N?NH3的SUVmax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rs=0.47,P<0.05)。结论 GS表达是前列腺癌摄取13 N?NH3的决定因素,前列腺癌病灶普遍存在GS表达上调,13 N?NH3显像有助于前列腺癌病灶的检测和诊断。

  • 18F-FDG PET/CT显像SUVmax>2.5的病灶数及肿瘤代谢体积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吴增杰;边甜甜;王艳丽;房娜;曾磊;崔新建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评估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11月间经临床或病理学证实的36例MM患者(男22例,女14例,中位年龄63.5岁),分别记录治疗前PET/CT所示病灶数、SUVmax>2.5的病灶数,并测定各病变SUVmax及MTV。将病灶数、SUVmax及MTV分别与治疗前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4~92个月),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及存活情况分组,应用 Kaplan?Meier法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评估病灶数、SUVmax>2.5的病灶数、SUVmax及MTV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SUVmax>2.5的病灶数及 MTV 与β2?M 浓度均呈正相关( r=0.776、0.954,均 P<0?001);CT及PET显示病灶数、SUVmax均与β2?M无相关性( r=0.053、0.063、0.398,均P>0.05)。36例患者中,随访进展组14例,其SUVmax>2.5的病灶数及MTV均大于缓解组(22例),相应指标:66.57±4.59与31.95±4.75,t=4.95,P<0.001;(287.54±31.94)与(72.17±14.35) cm3,t=6.93,P<0.001。按存活情况分组比较,死亡组(15例)SUVmax>2.5的病灶数及MTV均大于生存组(21例):65.73±4.32与30.90±4.87,t=5.10,P<0.001;(267.28±34.89)与(76.39±15.67) cm3, t=5.49,P<0.001。预测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 SUVmax>2.5的病灶数佳阈值均为42,而 MTV 佳阈值分别为114.74和105?48 cm3;相应指标高于佳阈值组的患者较低于阈值组的患者病情易进展((χ2=18.20、29.74,均P<0.001),生存率也较低(χ2=19.07、25.34,均P<0.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SUVmax>2.5的病灶数及MTV均能预测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准确地评估其临床预后。

  • 18F-FDGPET/CT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作者:刘红红;兰晓莉;Anand Gungadin;吴志坚;贾清;张永学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CUP)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137例病理学诊断为CCUP的患者[男95例、女42例,年龄24~84(55.77±11.71)岁]的PET/CT显像结果,将其与病理学和(或)临床长期随访(≥6个月)结果进行比较,计算PET/CT探寻CCUP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应用Kaplan?Meier分析法对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远隔转移灶,颈部淋巴结累及区域,颈部淋巴结单、双侧累及,组织学类型,PET/CT是否找到原发灶等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96例患者找到原发灶,其中87例经PET/CT显像发现,PET/CT诊断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87/96)、80.5%(33/41)、87.6%(120/137)、91.6%(87/95)和78.6%(33/42)。有远隔转移灶、累及颈部下组淋巴结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χ2=20.990、12?277,均P<0.01);颈部SUVmax可能对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ROC曲线显示SUVmax>6.5患者死亡风险高于其余患者(χ2=7.120,P<0.01)。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于探寻CCUP 原发灶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即使在原发灶不明确时其也能够根据有无远隔转移灶及颈部淋巴结累及范围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内皮祖细胞靶向肝癌的MR实验研究

    作者:麦筱莉;范海健;牡丹;余德才;杨军;朱斌

    目的:采用小动物专用高场MR(7.0 T)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标记的骨髓内皮祖细胞( EPCs)归巢至肿瘤局部的情况。方法抽取荷瘤鼠腹腔积液,直接注射法种植于15只裸鼠肝脏,制作小鼠移植性H22 HCC模型;取C57BL/6小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用25μg/ml纳米铁复合物( SPIO?PLL)对第三代EPCs进行标记;利用MTT比色实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磁性标记对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模型制作第3天将标记细胞经尾静脉移植至模型鼠( n=15)及对照组( n=6)体内,移植后第1、3、7天应用MR观察肿瘤信号改变情况。行铁蓝染色、CD3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将MR所见与病理切片行对照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模型制作3 d后,15只裸鼠肝脏均可见肿瘤病灶;MTT比色实验、流式细胞分析示25μg/ml SPIO?PLL标记细胞后,其生长曲线(t=0.281,P>0.05)、凋亡与未标记细胞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早期凋亡率:(12.31±1?43)%与(11.57±1.24)%,晚期凋亡率:(0.55±0.07)%与(0.49±0.05)%;t=0.967和1.060,均P>0?05];模型组小鼠细胞移植后第3天,MR成像可见信号改变(4/5),低信号呈斑片、条带状,主要位于肿瘤病灶边缘;第7天信号改变程度减低。病理证实标记细胞归巢至肿瘤周围或肿瘤局部。对照组小鼠MR成像未见明显低信号改变。结论 EPCs可归巢至肿瘤局部或周围,高场MR可对其进行动态观察。

  • 11 C-胆碱P ET/MR SUVmax/ADCmin比值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作者:刘亚超;许勇;刘爱军;刘家金;李灿;李云钢;高江平;张旭;田嘉禾;徐白萱

    目的:探讨11 C?胆碱PET/MR一体机SUVmax/ADCmin比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经会阴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前行PET/MR显像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将前列腺分为5区,测量各区组织SUVmax及ADCmin ,并计算其比值( SUVmax/ADCmin );以各区穿刺活检诊断为“金标准”,将病变区分为前列腺癌(恶性病变)区和非前列腺癌(良性病变)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经穿刺活检证实,纳入的15例患者(75区)中,前列腺癌9例(恶性病变区25个,良性病变区20个),前列腺良性病变6例(良性病变区30个)。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区SUVmax与ADCmin呈负相关(r=-0.521,P<0.05)。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病变区 SUVmax/ADCmin分别为5?67±3.03与13.76±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P<0.01)。 ADCmin、SUVmax及SUVmax/ADCmin的ROC AUC分别为0.880、0.809和0.898。以SUVmax/ADCmin>7.78为标准,11 C?胆碱PET/MR显像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区的灵敏度为84.0%(21/25),特异性为86.0%(43/50),准确性为85.3%(64/75)。结论11 C?胆碱PET/MR可用于前列腺检查;SUVmax/ADCmin可作为有效的PET/MR融合后诊断指标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 光动力治疗及荧光成像诊断裸鼠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曾超挺;尚文婷;迟崇巍;梁小元;方驰华;田捷

    目的制备新型的光动力治疗( PDT)光敏剂及荧光纳米探针,并评估其在胰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 MSNs 包载 ICG 制成纳米探针 ICG/MSNs,采用 MTT 法评估其毒性。ICG/MSNs与人胰腺癌细胞共同温育24 h后,利用近红外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摄取情况。分别用PBS、ICG(10μg/ml)、MSNs和ICG/MSNs(含ICG 10μg/ml)与人胰腺癌细胞共同温育24 h,经(780±25) nm激光、以500 mW/cm2的照射强度PDT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评估治疗效果。建立荷人胰腺癌裸鼠皮下肿瘤模型,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仪( IVIS)观察ICG/MSNs在体分布情况。参照ICG按体质量0.5 mg/kg的注射量,给PBS对照组、ICG组和ICG/MSNs组(4只/组)荷瘤裸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50μl PBS、ICG溶液和ICG/MSNs溶液,经同样的PDT疗程后,用IVIS的BLI功能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周,评估在体PDT效果。用近红外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ICG/MSNs在人胰腺癌肿瘤上的荧光成像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ICG/MSNs直径约100 nm,可被胰腺癌细胞摄取;胰腺癌细胞与ICG/MSNs、ICG、MSNs或PBS共同温育后,经PDT处理,存活率分别为(24.5±5.0)%、(81.2±1.6)%、(90.7±2.0)%和(93.4±1.7)%(F=212.289,P<0.05);其中ICG/MSNs组比ICG组治疗效果明显(P<0.05);荷瘤裸鼠经PDT 12 d后,肉眼观察ICG/MSNs组肿瘤无复发生长,ICG组和PBS对照组肿瘤生长明显。 PBS对照组、ICG组和ICG/MSNs组肿瘤区域BLI 分别为(61?2±7.7)×108、(56.7±9.0)×108和(2.4±1.5)×108(F=67.098,P<0.05),其中ICG/MSNs组与I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近红外体视荧光显微镜下通过ICG/MSNs的荧光效果能清晰观察肿瘤位置。结论 ICG/MSNs生物适应性良好,对胰腺癌细胞及在体胰腺癌肿瘤具有良好的成像及PDT效果。

  • P ET和P ET/CT临床使用评价指标(2015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大型医用设备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制定工作委员会

    为了加强核医学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规范其临床使用评价,建立使用中和使用后监管体系,保证PET和PET/CT的正确使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委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制定PET和PET/CT临床使用评价指标。
      一、基本要素
      1.医疗机构。(1)所在医疗机构:名称(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准)、通信地址及邮编;(2)医疗机构属性:综合性、专科,医院等级;(3)资质: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及类别、《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相应设备的配置证等。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黄钢

    分子生物学的长足发展和影像技术的快速提升,不但造就了一个现代医学与分子影像的时代,也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工作者有着奔跑的渴望,期盼着通过分子影像技术直视微观,把握生命的生理、病理变化机制;期待着应用分子影像技术再现整体,将生命系统的表现及规律放在独立的个体中加以考量,多模式地获取生命信息、多时态地观测瞬间变化、全景式地展示生命的正常与异常过程。这一切已不是梦想,正在我们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实现。但是,在欢欣鼓舞、激情澎湃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分子影像作为一个专业属性极强、专业交叉广泛的新兴发展领域,其从业人员必须有一种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精神;应该意识到,作为一种以人体为观测对象的技术手段,其实际临床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东西方个体间的差异,而不能机械地照搬国外模式;更应该意识到,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虽然从学科诞生之日起就携带有分子影像与治疗的基因,但仍在艰难探索、迷茫缓行,诊治一体化的实现仍需付出长期的努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