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급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949
  • 国内刊号: 23-12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7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曹俊强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恬尔心、异舒吉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观察

    作者:江燕;郭昌星;华爱玲;樊海蓉;杨兴易

    我科自1999年5~12月对26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恬尔心、异舒吉联合治疗,研究其对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26例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均在我院急救科住院治疗,依据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和其它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诊断标准[1]。患者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2~86岁,平均66.5±14.1岁。心绞痛类型:稳定型13例,不稳定型9例,自发型心绞痛4例,合并高血压6例,高脂血症4例,糖尿病5例,心律失常11例。1.2 方法 病人在治疗前两周内,治疗中停服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氯丙嗪等药物,治疗时给予恬尔心(日本田边制药株式会社制)1.5mg/(kg*d),24小时静脉滴注维持,异舒吉(德国许瓦兹大药厂制)1mg/(kg*d),24小时静脉滴注维持,丹参(上海第一制药厂制)20ml,静滴,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抑平舒(上海罗氏制药)5mg,每日1次。心律失常患者加用心律平(上海东方制药厂)100mg,每日3次。1.3 观察指标 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硫代巴比妥酸法[2];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3];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三氯法测定[4],计算SOD/LPO、GSH-Px/LPO的比值,同时观察患者的血压、血脂、心电图变化。

  • 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洪哲;李大成;赵有志

    CT对局灶性脑损伤诊断较为容易,而在诊断弥漫性颅脑损伤时有些病例尚难以明确[1],我们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对局灶性和弥漫性颅脑损伤病例作一对比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8年3月至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救治的颅脑损伤病例34例,男性30例,女性4例,年龄18~71岁,平均37.6岁。全部病例均为伤后6小时内就诊,入院后进行Glasgow昏迷计分GCS评定,在6个月或出院时进行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定。局灶性颅脑损伤17例,弥漫性颅脑损伤17例。1.2 实验室检查 ①患者入院后检测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等。②由股动脉取动脉血检血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③经腰穿收集脑脊液(CSF)3ml,血性CSF经离心2000r/min,15分钟分离上清液,-40℃保存。正常对照组CSF采自非神经科手术行腰椎麻醉时,共22例。参考Palfreyman[2]等建立的CSF髓鞘碱蛋白(MBP)放免检测方法,以牛脑MBP(Sigma公司)作为标准抗原,免疫制备免抗血清,以125I标记MBP,建立了灵敏度达2.2μg/L的放免检测方法,测定所有标本。

  • 重症胰腺炎Ranson标准与CT影像的相关性

    作者:王国品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预后凶险的常见病,迄今文献报告的死亡率仍在40%以上,而急性胰腺炎(AP)中1/5可发展为致命的SAP[1]。因此早期预测SAP致关重要,本文就SAP的Ranson标准与CT影像的相关性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  本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18~84岁,均符合BalthazarCT分级系统[2]的D、E两级。病因:胆源性29例,酒精性与饮食不当14例,家族性高脂血症2例,妊娠分娩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不明原因6例。所有由CT诊断的SAP患者同时用Ranson标准再评价,即入院时:①年龄>55岁;②WBC>16×109/L;③血糖>11.1mmol/L;④LDH>350U/L;⑤AST>250U/L。入院48小时内:①血细胞容积下降>10%;②BUN上升>1.8mmol/L;③血钙<2mmol/L;④PaO2<8kPa;⑤剩余碱>4mmol/L;⑥隔离液体>6L。≥3项为SAP。  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轻症AP(MAP)50例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0岁。其Balthazar CT分级均在C级以下。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者:杨静;关国跃;谢晓春

    一次或多次短暂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可明显增强心肌对较长时间持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此现象称为缺血性预适应。我们研究了3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398例均为我院1985~1995年符合条件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回顾性调查,进行比较。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全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病程≥2周的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260例,其中男176例,女84例,平均年龄67.8±9.1岁;无缺血预适应组138例,其中男96例,女42例,平均年龄66.9±8.7岁。所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87例,合并糖尿病者94例。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所有老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每日做全导心电图,连续测心肌酶学。应用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溶栓药物,连续观察有无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室壁瘤,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的发生。99例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

  • 院外心脏骤停电击除颤64例成功因素的初步探讨

    作者:路广森;杨萍芬;蒋小燕;韩树堂

    心脏骤停(Cardic Arrest,CA)发生后,及时应用电击除颤迅速恢复自主心律,是抢救CA的关键。我科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0月在院外应用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抢救了大量的CA患者,其中64例患者获得了初期复苏成功,现对其成功因素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患者,男55例,女9例,平均年龄61±12.85岁。CA发生时的心电示波或心电图表现:室颤62例(96.87%),心室停搏2例(3.13%)。CA发生距除颤开始时间为即刻至45分钟。其中CA1次者50例(78.13%),2次者9例(14.1%),2次以上者5例(7.81%)。本组64例患者中,CA发生于心电监护下者57例,CA发生时无心电监护者7例。1.2 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心电监护除颤仪对本组64例患者所发生的83次CA进行非同步体外直流电击154次。每次除颤少电击1次,多3次,每次电击用电量少150J,多360J(见附表)。  在本组资料中,对心电监护仪监护下发生CA的57例患者全部给予即刻性电击除颤。对未能提供心电监护的7例CA患者先行持续有效的徒手CPR,后进行电击除颤。如经1次电击除颤无效或复律后再次发生室颤,则再次给予电击除颤。对于连续电击2~3次无效者,在给予持续CPR及应用肾上腺素后再次给予电击除颤。

  • 纳洛酮辅佐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芙蓉;严盛芳

    为探讨纳洛酮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意义,我们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观察的病例为1997年2月~1999年9月收入我科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主编的第六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0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个月~14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个月~13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CT、EEG检查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同样的常规综合治疗,即积极降温、抗感染、激素、镇静、止痉、降颅压以及能量合剂等治疗,有Ⅱ型呼吸衰竭的给予呼吸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每次0.2~0.4mg,加入1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1日4次,连用5~7天。1.3 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均每日检测体温和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状态及抽搐发作情况等。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退热时间、昏迷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见附表。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例,均留有后遗症,其中1例出现去皮层状态,1例出现继发性癫痫,无1例死亡。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5例,均留有后遗症,其中2例出现去皮层状态,3例出现继发性癫痫,1例死亡。[阻断该病理环节,从而降低β-内啡肽水平,阻断了内源性阿片类物质(OLS)的继续损伤作用,增加了脑血流量和脑灌注压,减轻了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缓解昏迷、抽搐等症状。  从本组治疗结果看,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昏迷缓解时间、抽搐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纳洛酮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故作用可靠,可广泛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刘悦欣;梁泊平

    有资料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1~3]。本文测定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血浆Hcy水平,并以正常人作对照,旨在探讨CHD患者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87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因不明原因胸痛、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冠状动脉正常,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37±11.34(34~65)岁。冠心病组67例,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4.36±9.52(40~69)岁;多支病变组3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84±8.26(44~72)岁。1.2 方法 ①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kins法,冠状动脉病变定义为管径狭窄≥50%。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中的一支者为单支病变,累及2支以上者为多支病变。将3支血管中任一血管狭窄程度均为0者归为正常对照组。②血浆总Hcy测定:受检者于行冠脉造影次日早晨空腹采血3ml置含有100μl12%EDTANa2的试管内,离心得血浆标本置-30℃冷藏,待标本收集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Hcy。1.3 判别标准 以正常对照组血浆总Hcy均值+2s为95可信度上限,超过此值者为高Hcy血症[3]。

  • 快速静注生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志强;孟庆义;沈洪;杜捷夫;苏绍萍;黄先勇;陈威

    生脉注射液主要是由中医名方“生脉散”经济型改革而成,含人参、麦冬和五味子[1,2],并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低血压和休克的治疗。近来我们发现静脉快速注射生脉注射液在动物中确实有降压作用[3],故将生脉注射液试用于降低人类的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联合提出的高血压分类和分期标准,共有13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9~74岁,轻度高血压7例,中度高血压2例,重度高血压4例。1.2 用药方法 将生脉注射液(三九雅安制药厂生产)20ml在5min内静脉注射完毕。1.3 观察项目 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25、30min测量血压(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记录心率、呼吸,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变化,观察不良反应。1.4 疗效制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2.67kPa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到1.33kPa,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3kPa;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

  •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坚;孙建辉

    我们对18例高血压急症采用乌拉地尔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8例高血压急症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4.4±10.3岁。高血压病史2~21年,平均12.3±8年。其中,合并急性左心衰10例,缺血性脑卒中4例,出血性脑卒中1例,高血压脑病3例。1.2 用药方法 开始时12.5~25mg乌拉地尔用10ml液体稀释后3~5min内静推,继以4μg.kg-1.min-1速度静脉滴入,如果血压仍较高,可酌情增加药物的剂量及速度。用药其间,除基础治疗之外,不同时应用其它的血管扩张剂或降压药物。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5、10、20、30、60、120min测量血压及记录心率,急性左心衰者观察呼吸及肺部罗音变化。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为舒张压下降≥20mmHg。

  • 重度脑外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麻醉处理

    作者:侯立仁;周文科;王更富;梁效安

    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对21例重度脑外伤病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指导麻醉处理和手术前后的外科治疗,结合同期的血气分析,探讨其麻醉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8~61岁,均为单纯脑外伤,急性硬膜外血肿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9例,多发颅内血肿4例,原发脑干损伤2例,术后2周内死亡5例。  对照组选择68例输血体检者作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对照值来自本院神经外科对12例健康成人所作的漂浮导管检查。1.2 方法 于手术前2~3小时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四腔漂浮导管(F4)。监测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TPR),30分内连测3次,取平均值记录。同时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麻醉前测桡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监护测心率(HR)。全部采用插管全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安定5~10mg、芬太尼8~10μg/kg、潘龙6~8mg,手术开始后,同上述方式作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测定并记录。数据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仪器采用西门子730心电压力监护仪,热稀释法测心输出量。瑞士产ComoactI型血气分析仪。2 结果  术前HR、CVP、MAP、PAP、PCWP、CO、CI、TPR,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MAP、CVP增加明显(P<0.01)麻醉后由于颅压下降和过度换气,HR、MAP、PAP、TPR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见表1。术前PCO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O2、pH值、BE值、HCO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麻醉后pH值、BE值、PO2、PCO2较前明显好转。见表2。

  • 急重症疾病合并肺炎30例分析

    作者:高滨;刘晶;王莹;刘国松

    急危重症疾病患者常常因多种诱发因素合并肺炎。尽管各种综合性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得以应用,但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我们总结了我科从1999年1~11月收治的30例重危症病人合并肺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综合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病例来源 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患有重症基础疾病合并肺炎的病例30份,进行系统分析。平均年龄63.08岁,男性24例,女性6例。1.2 诊断标准 肺炎诊断标准采用全国第二次肺部感染学术会议关于肺炎的诊断标准。1.3 基础疾病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心率失常2例,COPD(肺结核)左全肺术后3例,肺癌切除术后4例,中毒性心肌炎、心率失常、窦缓、COPD双侧肺大泡减容术后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例,COPD呼衰5例,冠心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跌入硫酸池、呼衰1例,鼻咽癌、双肺转移1例,重型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下肢粉碎性骨折、右股骨引流术后1例,支气管扩张、呼衰2例,皮肌炎、肺间质纤化2例,肝硬化、胆囊结石、肝昏迷2例。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相对数用率比表示。

  • 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王江飞;欧绍武;王义保;刘薇

    总结在也门医疗队工作期间(1998年11月~1999年11月)收治的20例火器性颅脑损伤病例(24小时内死亡者除外),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火器性颅脑穿透伤的传统分类为:①盲管伤:颅骨仅有射入口,枪弹或弹片存留于颅腔内盲管伤道的远端;②贯通伤:颅骨有射入口和穿出口,枪弹已飞失;③切线伤:投射物以切线方向冲击头部,颅脑损伤呈沟槽状[1]。本文作者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体会又增加两种类型,④嵌顿伤:投射物嵌顿在入口处,弹片碎屑、碎骨片在强大的冲击力下进入脑内,造成全脑弥散性的对冲伤。⑤爆裂伤:见于枪弹在伤员近处爆炸,造成颅脑大面积损伤,局部颅骨呈粉碎性骨折,硬脑膜大面积缺失,脑组织大量外流,常伴失血性休克。  本组9例盲管伤,4例在盲管的远端合并较大的脑内血肿(44.4%),血肿腔内含有子弹或弹片。贯穿伤4例,临床症状均较轻,CT扫描显示在弹道周围有1厘米左右的脑挫裂伤伴有点状出血,均未发现颅内较大血肿。这可能是由于子弹在颅内速度较快,产生一定热效应,具有凝血作用。而盲管伤的受伤机制为子弹的速度相对较慢,在颅内碰到坚硬的颅壁或大脑镰等结构,子弹反弹后所造成的盲管远端的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切线伤3例中有2例子弹的切线部位是颞部,头颅正侧位片示颞骨呈沟槽性的凹陷性骨折及线状骨折,伤及颞部脑膜中动脉沟,来诊时临床症状较轻微,未及时做头CT扫描。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因延误诊治而死亡。作者的教训是:在颞区的切线伤,颅骨X线有凹陷性及线性骨折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行脑CT检查,早期手术清除血肿,预后良好[2]。本组2例嵌顿性伤的伤员,来诊时伤情较重,深昏迷,呈去脑强直状,做清创手术时见子弹的尾端嵌顿在颅骨内,2/3弹头位于脑内,CT扫描示以子弹为中心全脑弥漫性脑水肿,其内布满碎细弹片及碎骨屑,点状出血,类似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在顶区中线部位的嵌顿伤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力时,对冲的部位是脑深部脑干、枕大孔周围,故伤员病情危重,2例均死亡。火器性爆裂伤常发生于战争中,伤情严重,常伴有休克,本组2例1例死于脑疝,1例合并严重的颅内感染而死亡。

  • 48例严重肺挫伤的诊治分析

    作者:张玲;陈德昌;景炳文

    目的 总结严重肺挫伤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 将48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分为两组,早期诊治组29例,一般治疗组19例。早期 诊治包括早期诊断、进行科学的容量支持和配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救治;一般治疗指对确诊患者进行一般的呼吸支持、氧疗和容量支持等救治措施。比较两组间肺部感染、ARDS、MODS 、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结果 早期诊治组呼吸治疗后缺氧改善较一般治疗组快而明显(P<0.01),使用呼吸机的天数较一般治疗组明显缩短,且ARDS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但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早期诊治能快速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减少呼吸机治疗天数,降低ARDS的发生率。

  • 山莨菪碱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兴凯;史留斌;彭淑牖;彭承宏;吴育连;沈宏伟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测定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预防性应用山莨菪碱(预防组)时胆汁流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组织学改变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胆汁流量显著增加(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预防组肝脏组织学变化较轻,白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山莨菪碱具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振华;王吉寿;赵金垣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I)病人心肌酶变化规律。方法 对217例AOPI病人心肌酶(AST、LDH、α-HBDH、CK、CK-MB)进行连续监测,并观察病人心脏功能改变。结果 AOPI病人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心肌酶随病情改善呈恢复趋势。结论 心肌酶水平对AOPI病人具有预后作用,极度升高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对重症病人应加强心脏临护,以防心原性猝死发生。

  • 大黄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红江;陈德昌

    目的 观察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和TNFR2的情况;研究大黄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内TNFR1、TNFR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TNFR1和TNFR2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血浆内TNF-α浓度。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内TNFR大量表达,以TNFR1为主,TNFR2仅小量表达,大黄(50 mg/kg)治疗后两种受体表达均明显减少。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血浆内TNF-α浓度明显增高。大黄治疗后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大黄可抑制病理情况下TNFR1、TNFR2表达,降低血浆内TNF-α水平,抑制TNF-α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 失血增加内毒素血症危害性

    作者:卞建民;杨坤兴;王书奎;戴莲;井清源

    目的 探索失血性休克加重内毒素血症对宿主危害的机理。方法 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动物从颈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15.57±1.73kPa下降到6.13±0.267kPa,1h后将血液和等量生理盐水一同回输。8h后再经肠系膜血管按0.2mg/kg体重剂量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O111B4。分别设单纯肠系膜内毒素注射对照组和单纯失血对照组。结果 实验动物在失血后,血液循环中内毒素无明显升高。8h后经肠系膜血管给予内毒素,循环血中内毒素急剧升高,持续2h以上,6h后有所下降,血清TNF含量也相应下降,IL-8血浓度仍维持在较高浓度,动物血压不能回升。结论 失血性休克后,再出现内毒素血症,会引起TNF、IL-8的过量释放。

  • 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粘附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的研究

    作者:周荣斌;崔致贤;金伯泉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人外周血粘附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生物学活性检测及放免分析的方法测定冠心病人外周血粘附细胞产生IL-1的活性。结果 老年冠心病人外周血粘附细胞产生IL-1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结论 老年冠心病人IL-1活性的增高可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补体以及在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 94例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抢救体会

    作者:张郁文;吴国林;路屹;刘长文;王海燕

    目的 探讨影响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抢救成功的因素。方法 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及鼻饲,采用激素及综合治疗,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 治愈28例,显效11例,死亡55例。结论 极重型GBS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予辅助呼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心脑缺氧,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电和血气监护。另外,应积极预防和处理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而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不可取。

  • 左旋甲状腺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及β受体反应性的影 响

    作者:季汉华;那开宪;张玉春;马莉;张慧敏;杨洪莹;王欣平;蔡起蔷;康苏平;张薇;侯新燕

    目的 探讨左旋甲状腺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心功能及β受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23例CHF患者,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左旋甲状腺素(L-T 4)100μg,Qd,疗程2周。治疗期间记录体温、食欲、出汗等甲亢症状,治疗前后进行ECG 检查、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进行多巴酚丁胺实验。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期间无甲亢的症状,心功能明显好转;L-T4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T4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TSH略有下降(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心功能均好转,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短更为明显。多巴酚丁胺实验显示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L-T4短期应用无明显副作用,可使CHF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

  • 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

    作者:瞿惠春;徐绍春

    目的 分析探讨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强化院外猝死的急救干预。方法 收集1999年1~12月经本中心院外急救的874例猝死病历,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报告方法统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70.44%;猝死高发年龄为60~84岁,占64.48%,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占93.8%;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24例中16例复苏有效,有效率66.67%,而后再由医生进行CPR的815例中43例复苏有效,有效率仅为5.28%,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呼叫~到达现场平均间期在复苏有效组与无效组中分别为8.16分钟和9.90分钟;经除颤、气管插管后复苏有效率分别为12.59%和28.22%,面未用除颤、气管插管的有效率仅为5.89%和1.92%,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现场复苏有效58例(6.91%),复苏成功1例(0.12%)。院外猝死率在12个月中的高峰期为冬季。在平均一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7点。结论 降低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①要识别、防治猝死的高危因素;②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③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即呼叫~到达现场间期;④要针对不同季节和时间,及时调整急救力量。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作者:战晓;石耀辉;孙秀珍;陈国俊

    目的 为了明确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 )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96例AMI患者根据入院6小时内测得的CRP水平将其分为3组,C组53例(CRP0.002~0.006g/L);L组25例(CRP<0.026g/L);H组18 例(CRP≥0.026g/L)。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术,CRP测定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结果 入院时CRP升高较CRP不高的患者在AMI发病前不稳定 型心绞痛发病率高(P<0.05),且在AMI发病时身体活动处于较低水平(P<0.001),与梗死范围及受累血管数目无关。结论 AMI发病受到梗死前炎症活动的影响。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IL-1β的变化及利多卡因对其影响的研究

    作者:姚恒臣;冯桂芹;张颖新;孔祥泉;王英丽;高航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IL-1β的变化,以及利多卡因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单个核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以明确IL-1β在CHF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利多卡因作用于CHF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取20例正常人和20例Ⅱ~Ⅲ度CHF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①测其血清IL-1β;②离心取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利多卡因、LPS等,使利多卡因的终浓度分别为0、0.1、1和10mmol/L进行培养,经24小时孵化后,取培养液上清,用ELISA法测培养液上清中IL-1β。结果 CHF患者血清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01)。利多卡因对正常组IL-1β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 IL-1β参与CHF的发生和发展。

  • 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建常;王乐农;史振满;卢开柏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方法观察丹参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缺血3h和缺血3h用丹参三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光镜下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 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肺泡隔增厚、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贴壁,部分肺不张。用丹参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未用丹参组。结论 丹参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

  • 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 氧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作者:梁敏;梁宁;白令君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开颅手术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氧自由基(OFR)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40例ACI患者手术前后血浆ET、CGRP含量,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血浆OFR浓度,并以40例健康献血者为术前对照。结果 ACI患者术前血浆ET、OF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开颅手术后120min两组ET、OFR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均P<0.01),CGRP显著性降低(P<0.05)。A组给予纳洛酮20μg/kg静脉注射后30min,血浆ET、OFR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而CGRP较治疗前呈显著性升高(P<0.01),与B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临床治疗剂量的纳洛酮可明显提高ACI患者体内CGRP水平,降低ET,清除OFR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海英;杨义明;赵金垣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和白蛋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轻度中毒组无差异外,重度中毒组肝功能各项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01);中度中毒组除总蛋白一项,其余各项也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01)。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造成肝脏的急性损伤,且损伤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

  •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13例报告

    作者:任在跃;雷德安;田宗兴;王赫;郑自强

    1997年8月28日在我市龙潭镇发生急性氟乙酰胺集体中毒13人,经抢救治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中毒患者均系当地农民。中毒原因均为共食被氟乙酰胺染毒馒头所致。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5~60岁,平均28.53岁。出现中毒症状早15分钟,晚21小时。进食有毒馒头量大小不等,多约为200g,少约为10g。1.2 临床表现 13例均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10例不同程度反复抽搐、发热(37.6~38.8℃);7例腹痛;6例意识障碍;4例深昏迷;5例发绀、心悸;3例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尿少;5例心音低钝;3例病理征阳性,血压均在正常范围。13例中除1人患有轻度焦虑症外,无特殊既往病史。1.3 实验室检查 10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数升高。尿常规、肝功均正常。心电图检查,2例心动过缓,2例低血钾表现。2 方法  中毒后自行呕吐6例。11例病人接受大量清水洗胃,2例病人口服硫酸镁导泻,11例病人大量补液,间断利尿,脱水,加快毒物排泄,减轻脑水肿。10例患者给予鲁米那、安定控制抽搐发作。重度中毒6例均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剂量维生素C、肌苷静滴以及心肌极化液等保护心脏及肝脏。补钾、补钙、维持水电介质、酸碱平衡。血液灌注治疗1例,血液透析1例。12例接受特效解毒剂乙酰胺注射,成人按2.5~3.5g/次,儿童每次0.2g/kg,3~4次/d肌注。注射时间短6天,长8天。个别疼痛者加0.5%普鲁卡因注射,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

  • 脑半球出血病人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14例报告

    作者:王晓峰;曲松滨

    脑半球出血病人向病灶侧凝视是常见的,但向病灶对侧凝视确属罕见。近年来,我们在经CT证实脑出血病人中观察到14例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的体征,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3~73岁,平均56.6岁,14例中10例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例第7天出现意识障碍,14例均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肢瘫,肌力0~3级,均双眼凝视肢瘫侧,8例双下肢病理反射(+),5例肢瘫侧病理反射(+)。临床诊断脑出血14例,5天内死亡的9例,1例第8天因再出血死亡,4例存活。  CT扫描:丘脑出血10例,出血量8~15ml,其中8例破入脑室,壳核出血4例,出血量18~28ml,均破入脑室。1例为继发全脑室出血,14例CT扫描均未见桥脑血肿。  偏视持续时间:丘脑出血的10例病人中持续偏视3天者3例,4天者3例,5天者3例,8天者1例,壳核出血4例中持续1天1例,2天1例,4天1例,6天1例。

  • 小儿耳道异物紧急取出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响;刘亚辉;刘维佳

    耳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70%发生在1~5岁小儿,其中3岁以下占60%。在治疗中由于异物性质、嵌顿时间、部位的不同,术中易产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本文报告了34例耳道异物患儿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了讨论。1 临床资料  1989年5月~1999年5月共收治小儿耳道异物185例,其中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占18%。其中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龄1.2±0.4岁。异物存留部位:鼓室内2例,外耳道近鼓膜处24例,耳道10例。并发症与病程长短、异物种类及预后情况见附表。

  • 综合治疗辅助血浆置换疗法抢救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潘雪飞;张长法;孙伟;邱蔚蔚;施斌斌;钱超;董莉;常洁

    重型肝炎迄今为止依然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满意疗法。近年来国际上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肝炎逐渐增多,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血浆置换疗法抢救14例重型肝炎,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31~51岁,临床确诊均为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血清总胆红素值平均为341.6±167.9μmol/l。1.2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补充能量合剂,每日500ml,每日1次;静滴10%葡萄液500ml+肝细胞生长素100mg+甘利欣注射液40ml,每日1次;静滴肝醒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滴10%葡萄液250ml+苦黄注射液30~40ml,每日1次;静滴1.6-二磷酸果糖5g,每日2次;补充血制品,人血白蛋白50ml,新鲜血浆200ml,每周2~3次;并积极对症处理。1.3 血浆置换方法 采用CORES 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每次置换血浆2000ml,术前静注地塞米松5~10mg,术中加用10%葡萄糖酸钙30ml,术后静滴20%人血白蛋白100ml;每隔5~7天血浆置换术1次,根据病情可连续多次。

  • 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急诊修复多指套状撕脱伤

    作者:陈伟华;夏双印;张毓涛;包淑芝

    自1995年1月始,我们应用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采用保留间生态组织以大限度维持伤指血供的较为保守的清创术原则,在急诊条件下Ⅰ期修复多指套状撕脱伤致骨、肌腱外露17例,共39指,均在术后7天断蒂,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受伤距入院时间为1.5~14小时。其中2指损伤13例,3指损伤3例,4指损伤1例。皮瓣切取部位均为下腹部,其中12例蒂部包含腹壁浅动脉或旋髂浅动脉。皮瓣大为10cm×15cm,长宽比例为0.5~1.5:1。断蒂时间为术后7天,皮瓣全部成活。2 手术方法2.1 清创术 采用彻底清除坏死的软组织和骨组织同时保留间生态组织的原则,大限度维持伤指血供及维护较好的功能及外形。其中8例指骨骨折行克氏针固定。2.2 皮瓣设计 损伤指缺损情况及肢体摆放位置是否舒适选定皮瓣主轴方向。如需向外,则蒂部位于腹股沟韧带中外部;如需向上,则蒂部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1~2cm稍偏外侧。根据伤指数目及手指缺损的面积、形状,设计相应的蒂较宽、瓣较大的皮瓣,按伤指不同位置关系将皮瓣远端剪开分成二叶或二叶以上。2.3 皮瓣形成 按设计切开皮肤、皮下至深筋膜,为保护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皮瓣深面需保留0.2~0.3cm的薄层脂肪,至隐约显露真皮下血管网为止。近蒂部的1/3不剪薄缝合成皮管状,蒂部包含血管无需做任何处理,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另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皮瓣转移后,术肢用宽绷带和石膏妥善固定。2.4 皮瓣断蒂 术后7天行断蒂术。

  • 血浆置换术救治6例急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戴月娥;穆士杰;夏爱军;王健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及时进行血浆置换(PE)治疗,90%以上可以存活[1]。本文报告6例急性TTP,具有三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或五联征(三联征+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符合TTP的诊断标准[2],经PE治疗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实验室材料 见附表。1.2 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COBE Spectra[1]血细胞分离机为患者行PE治疗,ACD-A抗凝,与血液流速为1∶10,用新鲜冰冻血浆(FFP)为置换液,双臂肘静脉穿刺为血液出入口,全血流速为40~60ml/min,血浆置换量为2000~3000ml/次,视病情1次/d或1~3次/周。PE治疗后,用内科常规治疗维持治疗,巩固疗效。2 结果  6例TTP患者,经PE治疗后均近期痊愈出院,除未随访6个月外,其他均符合国内规定的疗效标准[2]。

  • 中西医结合救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附32例报告)

    作者:张国范;张蕊;张立君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3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均为急诊抢救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均为单眼。年龄40~50岁4例,51~70岁28例。发病24小时内来诊者20例,48小时来诊者8例,72小时来诊者2例,两周来诊者3例。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史29例,风湿性心脏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1.2 本组32例确诊后及时球后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或毛冬青甲素注射液0.5ml后,静脉滴注血塞通40mg,胞二磷胆碱200~40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其中5例即往接受过上组药治疗而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效更佳,1疗程12天,每个疗程间隔3~5天,重症者连续2疗程。1.3 口服中药 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服用暴盲复明饮;生地、石决明、夏枯草、旱莲草、川牛夕、石斛、谷精草、槐花、苍术、玄参、五味子、甘草。糖尿病服玉液汤:生山药、知母、生黄芪、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生鸡内金粉。风湿性心脏病服暴盲复明饮减去石决明、生地、石斛,加独活、木瓜、远志、熟地。3日复查,药量依病情加减。1.4 对照组 确诊后立即用血管扩张剂,含服硝酸甘油片;球后注射妥拉苏林、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常规口服多种维生素及降低眼压的醋氮酰胺等。2 结果  32例病患中除3例因发病后未及时救治视力仅恢复光觉眼前手动外,其余29例视力均恢复至0.6以上,痊愈者视力均恢复至患病前正常水平或与健眼等同见表1、表2

  • QRS波增宽的心动过速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作者:许馥;许王景;宋凯利

    对QRS波增宽的心动过速特别是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和有效的紧急处理对预后影响很大。1 临床资料1.1 资料 1995~1999年4年期间共诊治QRS波型增宽的心动过速患者13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54岁,男9例,女4例。其中室上速伴室内差异传导2例;室上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速3例;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房纤颤4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其中1例死于室速,余12例经治疗快速转复后心电图均符合诊断标准。1.2 QRS波增宽的心动过速心电图的分类及特点 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心室率均超过170次/分,宽大畸形QRS波前有P′、P′T波融合不易辨别,R-R间隔匀齐,QRS波宽度少于0.14秒,大于0.12秒,QRSV1形态多为三相(RSR′),少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形较典型。②阵交性室上速伴束支传导阻:心室率超过160次/分,R-R间隔匀齐,室上速停止后,仍有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③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由房性或室性早搏所引发一系列快速、规则、宽大畸形QRS波,频率160~250次/分,P波位于QRS波之前,PⅡ、Ⅲ、avF倒置,P-R<R-P间期。④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频速180~200次/分左右,R-R间隔不匀齐,有时可见f波,QRS波宽大畸形,房颤消失恢复窦性心律或以往心律时,可见预激综合征。⑤快速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波形易变,R-R间隔不匀齐。⑥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多数低于170次/min,节律基本规则,R-R间隔互差一般在0.04秒以内,QRS波宽大畸形,可有室性融合波,可有房室脱节。

  • 1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陶莉;李艳敏;孔晓光;李冬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些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而且临床表现各异,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多种复杂症状并存,有些病史不明确,无明显诱因,极易被误诊误治。1 临床资料  15例老年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71岁,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入院时无明显糖尿病病史4例。2例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余13例均为院外转诊病人。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11例(73%),恶心呕吐7例(46.7%),腹痛7例(46.7%),伴意识障碍6例(40%),发热5例(33.3%),呼吸困难4例(26.7%),低血压3例(20%),感染性休克3例(20%),合并急性心力衰竭1例(6.7%),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6.7%)。发病诱因包括上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等各种感染8例(53.3%),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4例(26.7%),原因不明3例(20%)。  实验室检查:血糖>16.7mmol/L,血酮、尿酮均为阳性;CO2-CP<18mmol/L;血pH<7.35。其中7例血清淀粉酶>500U,1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者BUN>18mmol/L,Cr>260mmol/L。2 误诊情况  1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均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其中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7例(46.7%),感染性休克3例(20%),脑血管意外2例(13.3%),支气管哮喘1例(6.7%),肝性脑病1例(6.7%),尿毒症1例(6.7%)。

  • 替硝唑、螺旋霉素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疗效

    作者:沈兰花;崔同珠;马盈宇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多发生于成年人,其特征是发病突然而且严重,我们门诊共收集这样的病例56例,采用替硝唑、螺旋霉素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在1年内门诊收集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者56例(排除因服药引起者),年龄18~37岁。男29例,女27例。  常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术,碘氧冲洗,牙周袋浓苔上药。术后全身给药,替硝唑1g、螺旋霉素0.5g、维生素C0.2g同时服用,每日2次,5天为1疗程,用药5天停。2 结果  半年、1年后复查,良好42例(75%),好转10例(17.9%),无效4例(7.1%)。3 讨论  替硝唑口服吸收后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其中又以唾液和牙槽骨中浓度高,是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口服后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可进入牙龈组织中。替硝唑和螺旋霉素联合用药能产生协同抗菌作用。维生素C有利于结缔组织的形成和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因此,在服用上述二药的同时,口服维生素C,获得了较其他有关报道中单独使用某种药物好一些的临床疗效。

  •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春艳;张淑华;李恒

    缺血性心脏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老年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中更为重要,现将老年缺血性心脏病与4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诊断及部分病人做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确定诊断后,将224例分为2组,缺血性心脏病组:88例,年龄60~86岁,平均70.23±5.39岁;非缺血性心脏病组:136例,年龄60~88岁,平均68.82±6.39岁。糖尿病根据WHO1985年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21.3kPa(160mmHg)及舒张压≥12.6kPa(95mmHg);体重指数(BMI)>25为肥胖、<20为消瘦,20~25为正常;血清甘油三酯>1.69mmol/L和(或)血清总胆固醇>5.99mmol/L为高血脂。数据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 对救治和预防急性横纹肌溶解的再认识

    作者:李晓英;李端阳;任爱民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国内外均有报告。但是,由于部队军事训练所致的急性横纹肌溶解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自1993年至1998年共收治此类病人7例,1例死亡,6例经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均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7例均为男性武警战士,年龄20~23岁,发病季节在6、7月份,原因均为武装5km越野跑,既往体健,无肾脏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及吸毒史。1.2 临床症状 发病至入院0.5h~2d,主要症状为头昏、全身肌肉酸痛,皮肤无水泡、感染及坏死,死亡的1例入院时已发病2d,意识模糊、烦躁。1例于伤后2d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血小板减少等DIC症状。3例有呕吐,其中1例呕吐咖啡样物。3例伴发烧,T38~38.5℃,尿均呈黄褐色混浊,酸性,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详见附表。1.3 治疗和预后 一经确诊即给住院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尿量决定输液量,充分碱化尿液(碳酸氢钠),使用甘露醇、速尿,视病情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所有病人均卧床制动,同时给予止酸、止血、降温、镇静等对症治疗。1例入院较晚已发生较严重的肾衰和多脏器衰竭、入院3d死于中枢衰竭,1例发生DIC住院14d恢复,其他5例病人均在1周内恢复,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球蛋白(Myoglobin,Mb)、BUN、Cr多在住院后1~2d下降、渐至正常,后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 立体定向内窥镜内放疗治疗脑深部囊性肿瘤

    作者:贾建戎;青松文;程化坤

    我科从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采用立体定向内窥镜内放疗治疗脑深部囊性肿瘤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8~54岁,平均27.3岁。肿瘤位于基底节区1例,丘脑2例,侧脑室1例,三脑室底部2例。全部肿瘤术前均行CT或MR诊断。肿瘤均为囊性,有2例在CT片上可见肿瘤结节。肿瘤直径1.6~3.8cm,平均2.9cm,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4例,颅咽管瘤2例。1.2 手术方法 病人在局麻下安装立体定向架,行CT薄层(3mm)定位扫描。之后去手术室在全麻下选择便于操作,非重要功能区切开头皮约3cm,颅骨钻孔,骨孔直径约1.5cm,双极电凝后“+”切开硬膜。导入穿刺针,抽出少量囊液,拔出导针,置入内窥镜,接通电视录像系统,抽出囊液,有瘤结节者用取瘤钳边切除肿瘤,边电凝止电。无瘤结节者切除部分囊壁,以做病理。同时通过吸引道作间歇冲洗和持续吸引,以保持术野和镜头清晰。切除肿瘤结节或取完病理冲洗清澈后注入P32。剂量3.5mic。术后处理同常规开颅手术。

  • 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不全高尿酸血症的体会

    作者:李芳;宋玮;鲍孟江

    氯沙坦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IIA),它除有降低血压作用外,尚有促尿酸尿的作用。本文着重观察其对慢性肾功不全患者降血压及降尿酸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人60例,均符合慢性肾功不全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下例条件:①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②血肌酐Cr445~884μmol/L,BuN:7.6~20.7mmol/L;③血尿酸>440μmol/L。A组:洛汀新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5~52岁,B组:氯沙坦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7~57岁。1.2 给药方法 A组:洛汀新10mgqdpo,心痛定10mgtidpo,静滴丹参20ml,黄芪20ml。B组:科素压50mg qdpo,心痛定10mg tidpo,静滴丹参20ml,黄芪20ml。2 结果  A组血压控制较好,血BuN、Cr有所下降,血尿酸下降不明显。B组血压控制较好,血BuN、Cr有所下降,血尿酸下降明显。见附表。

  • 应用大剂量胸腺肽抢救重症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佟连玉;朱丽影

    近两年来我院传染科共收治各型重症肝炎11例,在采用综合抢救措施的同时,应用了大剂量的胸腺肽治疗,大幅度地降低了临床死亡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对象 1998年10月~2000年8月期间,我院传染科病房收治的11例重症肝炎患者。11例患者中均有乏力、恶心,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血清胆红素均大于171μmol/L,并出现酶胆分离现象。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其中急性重症肝炎2例,亚急性重症肝炎4例,慢性重症肝炎5例。女性1例,其余10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8~62岁之间。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2 治疗方法 在促进肝细胞修复及降酶中,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每日一次的胸腺肽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静滴,连续应用,直至症状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停药。2 结果  除2例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9例均存活,其中4例胆红素降至正常值,肝功检验恢复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随访至今仍未复发。5例患者肝功能趋于稳定,虽HBSAg携带,但安全度过危险期。存活者治疗长时间64天,短35天,平均49天。由过去的重症肝炎死亡率70%以上,降至现在的18%,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 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梁捷;郑恩涛;胡禄清

    脾外伤的非手术治疗已成为保脾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现将我院1994~1999年非手术治疗脾外伤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我院于1994~1999年共进行非手术治疗脾破裂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18~52岁。入院时间伤后2~30小时,患者均有左季肋部外伤史,伴持续性左上腹疼痛,血液动力学稳定,脾区叩痛,左上腹压痛,均经B超或CT证实诊断。除1例在保守治疗中失败而行急诊脾切除外,余19例均非手术治愈。平均住院25天,19例患者均未输血。1.2 病例选择 ①闭合性腹部损伤;②脾破裂较轻,脾破裂分级为脾破裂Ⅰ级、Ⅱ级;③血液动力学稳定,BP>12/8kPa,或经少量补液,补液量少于1000ml即可维持血压稳定;④无弥漫性腹膜炎表现;⑤腹腔穿刺未穿出血性液或量少;⑥年龄<55岁;⑦经B超或CT证实,B超的影像为脾包膜不规则、脾周液性暗区、脾实质内液性暗区、脾包膜下液性暗区、腹腔有移动性液性暗区且液性暗区应小于0.5cm。CT诊断标准为Buntain法Ⅰ级和Ⅱ级的脾损伤;⑧除外腹部其他脏器损伤。1.3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基本方法:①绝对卧床至少1周;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血压下降或脉搏加快,应加以注意;③监测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并可随时复查;④监测腹部体征的变化,注意腹膜炎的有无及其范围大小的变化;⑤根据病情情况再次行腹腔穿刺,一般可6小时后复查,若腹穿较易抽出多量不凝血,则需紧急手术治疗;⑥行B超动态监测,注意脾实质内及被膜下血肿的大小、回声的改变,腹腔内积血的吸收情况。若血肿逐渐缩小,腹内积血逐渐减少,血肿内出现回声增粗,周边实质回声增粗,表示非手术治疗有效;⑦抗感染、止血、补液治疗;⑧备血,随时作好急诊手术准备。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症状消失,复查B超血肿机化吸收后出院,嘱3个月内避免外伤。

  • 严重多发伤中骨关节损伤的早期手术

    作者:曾志远;潘志远;曾荣东;施建辉

    在严重多发伤中,本文就1995年6月~1998年6月125例严重多发伤中骨关节损伤的早期处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5例,男性88例,女性37例,年龄5~81岁,平均35.8岁。除了骨关节损伤外,主要是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及腹部外伤等。骨折部位以股骨、胫腓骨、骨盆为多,其中开放性骨关节损伤40例。2 治疗与结果2.1 手术时机 伤后24小时内急诊手术85例,其中颅脑、胸部、腹部手术时,同时行骨关节损伤手术分别为12例、9例和10例,单纯行骨关节损伤手术54例。伤后24~72小时手术14例,伤后4~10天手术15例,伤后2周后手术11例。2.2 手术方式 股骨骨折:髓内钉(包括加锁髓内钉)15例,钢板(包括髁钢板)17例,其他方式3例。胫骨骨折:髓内钉(双矩钉、加锁髓内钉)17例,钢板23例,其他方式6例。尺桡骨骨折:钢板8例。脊柱骨折:经椎弓根钉5例,爪形棘突钢板4例。骨盆骨折:螺钉、骨圆针及钢丝各1例。肱骨骨折:加锁髓内钉2例,钢板8例。关节内骨折:15例,采用动力髁钢板、弹力钢丝、螺栓、可吸收钉等。2.3 术后随访 125例中有5例骨折不愈合,其中股骨1例,胫骨2例,肱骨2例。有5例肢体缩短畸形,其中2例为伤后2周手术。有4例关节内骨折,影响关节活动,其中2例为伤后2周后手术。有7例死亡,急诊手术者4例,均为严重颅脑外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3例为胸部腹部手术合并感染或肾功能衰竭死亡。

  • 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

    作者:朱科明;李深;邓小明

    危重患者的肺损害发生率较高,寻找保护危重患者肺功能的方法始终为重要的临床课题之一。沐舒坦是德国生产的一种新型呼吸道润滑祛痰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盐酸氨溴索(Ambroxo l HCL),早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近10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它独特的肺保护作用倍受关注。本文根据国外文献,对沐舒坦的肺功能 保护作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  近年来对盐酸氨溴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止肺泡萎陷和肺不张,协助无纤毛区痰液的运送[1,2];②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粘膜纤毛的运动维护上呼吸道的自净机制,防止有害因素的损伤[3];③恢复气道粘膜的正常分泌,改变分泌物的浆液/粘液比值,从而改变痰液的流变学,降低粘痰对气道壁的粘附,有利于排痰[4];④协同抗生素的作用,使抗生素的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素治疗的时间[5];⑤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白细胞和肺泡巨嗜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防止肺损伤[2,6,7]。

  • 重症肌无力危象误诊2例

    作者:黄义久

    重症肌无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临床症状复杂或者病史叙述不清,特别出现危象时,会造成误诊,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将重症肌无力危象误诊为呼吸衰竭和抑忧症各1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例1:男性,29岁,1周前劳累受凉后咳嗽、气短、间断发热、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在家口服抗菌素和止咳化痰药,未见疗效,症状加重,于1992年8月3日以急性支气管炎收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睁眼较困难,呼吸表浅急促,口唇轻度紫绀,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和瘀癍,心率108次/分,律齐,右下肺可闻及少许干性罗音,深浅反射存在,双下肢肌力呈IV级,病理反射未引出,WBC:17.2×10.6/L,N:0.81,L:0.19,电解质、肝肾功能、T3、T4、TSH均正常。胸片:右下肺纹理增强,有片状阴影,入院诊断同上。给予抗感染、吸氧等治疗,疗效不明显,第2天气短胸闷加重,呼吸运动表浅,咳嗽无力,极度呼吸困难,口唇指端明显紫绀,曾二度意识丧失,修正诊断为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加强抗感染、持续吸氧、呼吸兴奋剂、静脉滴注,仍未见疗效,呼吸极度微弱,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呼吸困难缓解,神志清楚。追问病史,2月前开始反复全身乏力,眼睑下垂,睁眼吃力,晨轻暮重,伴胸闷、气短、呼吸不畅、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考虑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后诊断:重症肌无力(全身型),肌无力危象,转入ICU,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吡啶新斯的明、地塞米松静滴,病情稳定后改口服,以及抗感染等治疗,住院34天痊愈出院,1993年3月行胸腺瘤切除术.

  • 液体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银平;黎檀实;沈洪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较常见的急危症,有文献报道,ICU中的危重病患者80%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尽管ARDS致病原因各有不同,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为肺表面张力增高。探讨治疗ARDS的有效方法一直倾注着人们的不懈努力,所采用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尽可能地保证动脉血和组织有足够的氧和。近年来,液体通气(liquid ventilation,LV )作为一种新治疗ARDS的方法,在改善肺换气功能和肺动力学特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为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液体通气治疗的发展、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1 液体通气治疗的发展  本世纪20年代,就有人发现当一些液体物质如盐水充满肺脏时,可降低肺的表面张力[2]。1962年Kylstra应用盐水溶液灌入肺脏进行液体通气实验[3]。由于盐水溶液对氧的溶解度很低,故只能在所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但人们已意识到作为理想的肺气体交换的液性媒介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稳定的理化性质,无毒副作用;②对氧及二氧化碳的较高的溶解性;③极少被机体组织吸收;④更容易排除。1966年Clark等发现高氟化合物( Perfluorochemical,PFC)具备上述理化特点,并将实验动物浸没其中进行气体交换取得成功,这大大推进了液体通气治疗的实验研究[4]。氟碳溶液具有低表面张力,对氧及二氧化碳有较高的溶解性。液体通气技术的独特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近20年中,液体通气治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5]。1989年Greenspan首次将液体通气技术应用于早产儿ARDS,明显改善了患儿的肺及气体交换功能[6]。1991年Fuhraman 在动物实验中首次提出部分液体通气概念(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7]。近年来,有关LV在婴幼儿、儿童及成人AR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相继报道,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的综合评价,认为LV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可有效的改善肺功能,增加肺容量。更多的实验结果表明,LV技术对ARDS危重病患者的呼吸支持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7,8]。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灾害、复苏、中毒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为了提高我国灾害、复苏、中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水平,经中华医学会总会批准,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组、灾害学组和急性中毒学组拟2001年第二季度在深圳市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肺脑复苏及危重病研讨班”,由樊寻梅、蒋健、周玉淑、王佩燕、李春盛等十余位国内知名急诊医学专家作专题学术讲座,并授予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6分,欢迎踊跃参加。现将征文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灾害救护与组织管理、国外考察交流等,尤其欢迎抗洪救灾、地震及我国急救模式管理探讨的论文。  2、各种中毒的诊断与救治;有关中毒急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毒控制中心国内外进展等。  3、心肺脑复苏的基础研究与救治;现场与临床抢救经验总结、复苏药理研究,复苏新技术与新器材的交流;心肺脑复苏常规的研讨与修订;脑复苏进展、脑死亡的诊断标准等。  4、各类休克的诊治与基础研究。  5、各种中毒、心肺脑复苏与危重病的护理等。  二、征文要求  1、论文请用稿纸书写或打印,并加盖公章或附单位介绍信,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2、全文不超过4000字,并必须附500字以内的摘要一份。  三、征文截止时间:2001年3月31日( 以邮戳为准)。  四、稿件邮寄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宝城龙井路,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张文武主任收,邮编:518101。电话:(0755)7789991或(0755)7788311-3009、3160、3157。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 小儿急性乙醇中毒致广泛脑白质损害2例报告

    作者:商慧云

    小儿急性乙醇中毒临床不常见,由此致广泛脑白质损害亦未见报告,我院近5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病例1,男6岁。因吃糯米酒后昏迷1小时入院。入院时T正常、HR122次/min、P38次/min、浅昏迷,呈角弓反张状,口角有泡沫流出,有酒味,四肢强直,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发现,双侧膝反射亢进,脑膜刺激征及椎体束征阴性。血酒精浓度0.3 g/L,脑脊液:无色透明、糖5.2 mmol/L、氯化物118 mmol/L、蛋白质100 mg/L、细胞数:0。入院后立即应用纳洛酮、能量合剂、脱水剂及对症治疗,患儿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反复出现抽搐。7月10日头颅CT示两侧白质区呈广泛片状的低密度改变,各脑室形态正常,中线居中。诊断酒精中毒性脑损害(脑白质损害为主)。住院治疗72天,曾应用脑活素、高压氧、针灸、理疗,但患儿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四肢可无意识舞动,呼之不应,针刺有反应。7月20日放弃治疗。  病例2,男8岁。在饮酒后昏睡7小时,伴抽搐半小时于1999年5月2日入院。PE:T38.2 ℃,浅昏迷,面色青灰,口有酒味,瞳孔3 mm,视乳头缘清,生理凹陷不明显,A:V=2:3 对光反射迟钝。牙关紧闭。颈无抵抗、双肺闻痰鸣音。心(-)。双侧膝反射减弱,双侧巴氏 征(+),脑膜刺激征(-)。肌力上肢3级,下肢5级。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酒精浓度0.5 g /L,电解质、肝功系列、肾功系列、脑脊液检查均正常;血常规HB 126 g/L,WBC 20.6×109/L,分叶0.90,淋巴0.10。5月5日头颅CT两侧额、颞、顶叶区及小脑区脑白质密度 减低, CT值32.6~39.0 μm。两侧顶叶区脑沟、口变浅,消失,呈片状低密度影改变,各脑室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入院后予脑活素、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同时高压氧治疗10天,住院治疗至5月23日自动出院,出院时患儿仍昏睡,会翻身,可眨眼,但呼之不应、不讲话,刺激无回避反应。出院时复查头颅CT示两侧灰白质交界区仍见广泛低密度影改变,边界不清,较前片范围、形态大致相似。

  • 严重颅脑损伤的重症监护与预后评价

    作者:耿晓增;张晓彪;王一镗

    严重颅脑损伤以发病急、伤情重和变化快为特点,对原发性脑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主要是通过对严重颅脑损伤进行密切监护和预后评价,积极防治继发性颅脑损伤。现将严重颅脑损伤常用的监护手段及预后评价的方法介绍如下:1 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  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score,GCS)是由英国Glasgow大学Teasdale和Jen nett等于1974年提出的,是目前国际上所公认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的重要指标。它是根据患者睁眼、应答、肢体活动反应的敏锐程度分别予以评分,以总分表示意识状态的级别, 高为15分,低为3分。凡GCS评分≤8分者列入严重颅脑损伤。入院后3天GCS积分递降至3分者,一般均告不治[1]。总之,昏迷越深GCS积分越低,预后越差[2] 。GCS仅能预测生存,但不能预测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由于未把伤后患者生命体征改变 的指标和反映脑干损伤平面的各种反射以及对于手术指征有意义的瞳孔改变包括在内,使其在指导治疗意义上受到限制,因此患者初24小时内的GCS不能称作可靠的预后因素。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突然死亡1例报告

    作者:金发光;肖晔;刘同刚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8岁,农民。因低热、盗汗、咳嗽、咯血2月加重,伴苍白、乏力、呼吸困难1月,于1999年7月12日入院。患者1999年5月初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有午后低热与盗汗。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下肺炎,经抗感染和对症处理后病情好转,1月后上述症状突然加重,咯血量较前增加,同时出现进行性全身皮肤苍白、乏力、呼吸困难。当地医院胸片发现双侧中下肺野小点片状阴影,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治疗20余日无效,为进一步确诊而转入我院,门诊以“双下肺炎、肺结核待除”收住我科。  入院后查体:T38.2℃,P120次/分,R32次/分,BP130/80mmHg.重症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侧中下肺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心界向右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Hb51g/L,WBC12.2×109/L,BPC462×109/L,血沉87mm/h,狼疮细胞阴性,肝、肾功正常。痰检结核菌4次均阴性。血气分析:pH7.311,PCO2 35.4mmHg,PO2 39.7mmHg,HCO-3 17.3 mmol/L。胸片示双肺中下野内带小点片状阴影,右室增大,心腰部膨隆。骨髓象示缺铁性贫血。入院后初步诊断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后经痰中查到含铁血黄素细胞而确诊。

  • 十二指肠横断13天抢救成功1例

    作者:韩何武;孙家骏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13天前车祸致方向盘挤伤上腹部,当时感腹痛剧烈,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在外院行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后腹痛加剧、腹胀、高热、少尿、呼吸困难、消瘦,查体:T39.5℃、R40次/min、P196次/min,Bp3.0/0kPa、意识恍惚,烦躁,极度消瘦,营养不良,呼吸浅快,“三凹征”阳性,腹部高度隆起,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双下肢浮肿,少尿。血WBC 31.6×109/L、HbG 52g/L,BuN 14.8mmol/L,尿比重1.040,pH 4.5,白蛋白20g/L,拟诊为“腹部闭合性损伤、腹部空腔脏器损伤、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感染性休克、急性肾衰”。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腹腔内胆汁样脓性液5000ml及食物残渣,小肠高度积液水肿,广泛粘连,十二指肠水平部完全横断。修整两端后行端端吻合加盖网膜,缝合关闭胃幽门管,胃空肠吻合和行空肠营养性造瘘及行经空肠十二指肠减压造瘘术。腹腔彻底冲洗广泛引流,术毕血压4.0/2.0kPa,经一系列抗休克、补液、纠酸及多巴胺、速尿等抢救后血压渐回升,并出现ARDS,予呼吸辅助呼吸,6日后脱机,术后大剂量抗生素、早期肠外营养。术后第5日出现十二指肠瘘、量约300ml,渐增加多达2500ml,第7日起经空肠营养造瘘行肠内要素饮食,血BuN渐下降至正常、术后30日起经口饮食,至66日十二指肠瘘停止,口服造影剂证实瘘已闭合,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异常。2 讨论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尤其是十二指肠横断13天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存活者未见报道。十二指肠损伤其治疗关键在于损伤部位以上消化道液的转流及减压有极密切关系,十二指肠损伤部经适当处理后行十二指肠憩室化使胃液无法进入十二指肠,行十二指肠减压造瘘减少十二指肠内液体,大限度降低了十二指肠内压力使其内处于空虚状,有利于创口愈合及修复。早期经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有效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完整性,防治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且可减轻患者负担。积极抢救治疗各种并发症,增强抵抗力及创伤修复能力,为其预后创造条件。

中国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