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급구의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949
  • 国内刊号: 23-12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7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曹俊强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边缘带心肌IL-6时间差异性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徐标;曾昆;肖政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雄性AMI大鼠均随机分为高、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AMI组(n=30只),每组大鼠再均分为第3天、第1周2个亚组(n=15只).另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均分为第3天、第1周2个亚组(n=10只).高、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d)、10 mg/(kg·d)灌胃1周,假手术组和AMI对照组不予治疗.第3天、第1周末时以程序电刺激诱发各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后,假手术组取位于左心室游离壁心肌组织,心肌梗死各组取位于左心室梗死边缘带心肌组织检测 IL-6表达水平.结果 第3天、第1周末时AMI组梗死边缘带 IL-6表达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第1周末时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梗死边缘带IL-6表达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低于AMI组(P<0.05),而第3天时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1周末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梗死边缘带IL-6表达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低于AMI组(P<0.01).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梗死边缘带IL-6表达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在第3天、第1周末时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或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IL-6过度表达而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p38MAPK在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娇;钱晓明;任艺;孙兆瑞;孙宝迪;邵旦兵;刘红梅;许宝华;唐文杰;张炜;杨志洲;聂时南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百草枯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方法 96只SD大鼠以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PQ中毒组(PQ组)、抑制剂干预对照组(PQ+SB组)和抑制剂对照组(NS+SB组),每组各24只,通过比较肺组织的干湿比(W/D)、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变化,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p-p38MAPK的变化表达量,并用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干预,阻断p38MAPK磷酸化过程,进一步确定p38MAPK与肺组织炎症反应等的相关性.结果 PQ组p-p38MAPK表达量明显高于NS组,PQ+SB组较PQ组表达量有所下降,PQ+SB组肺W/D在1、3、5 d均低于PQ组(P<0.01),在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SB组肺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PQ组(P<0.01),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也较PQ组有所改善.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介导了百草枯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后可改善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 血必净与乌司他丁对急进高原MODS的治疗观察

    作者:万东君;王春雨;牛廷献;付学锋;张新宇;罗晓红

    目的 探讨血必净与乌司他丁对内毒素(LPS)致绵羊高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25只绵羊从亚高原地区兰州(海拔1500 m)运输到高原地区桑科草原(海拔3200 m)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血必净治疗组(D组).动物全麻后,以6 μg/kg LPS于30 min内静脉泵入建立H-MODS模型.在静脉泵入LPS后,C组、D组分别静脉滴注乌司他丁(30 000 U/kg)、血必净(2 mL/kg)注射液,均每天2次,连续3 d.A组和B组静脉滴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0、6、12、24、48和72 h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结果 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较小;治疗组AST、ALT、TBIL和Cr升高低于B组(P<0.05);D组在个别时间点各项指标改善优于C组.B、C和D组绵羊的死亡率分别为71.4%、42.8%和28.6%.结论 乌司他丁和血必净均能降低 LPS诱导的H-MODS死亡率,对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两者比较血必净治疗效果可能优于乌司他丁.

  • Tempol对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效果的研究

    作者:白丹;孟凌新

    目的 探讨氮氧化物Tempol改善因窒息而心脏骤停的大鼠脑复苏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empol给药组(T组)、常规复苏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S组),每组分别40、40、10只;T、C组按照6、12、24、48 h四个时间点各分为四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通过观察窒息后大鼠出现自主心率时间和初级复苏成功率,记录大鼠各时间点神经功能学评分.用酶联免疫法分别对各组在各时间点进行观测全脑缺血后血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全脑缺血后,T组与C组相比,窒息后出现自主心率时间较早,初级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大鼠神经学功能评分显著增加;与S组比较,T组和C组血液中NSE水平在6~48 h均有显著增加;与C组比较,T组血液中NSE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全脑缺血、缺氧损伤后,抗氧化剂Tempol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改善脑复苏效果;血清NSE水平可作为诊断大鼠全脑缺血、缺氧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

  • 心脏骤停复苏猪心肌闰盘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亚华;王立祥;郭晓东;王运平;周满红;马立芝;沈洪

    目的 观察室颤致心脏骤停猪复苏存活24 h后心室心肌细胞肌节排列和细胞间闰盘结构的变化,探讨钙蛋白酶(Calpain)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及通过调节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心肌信号传导通路的机制.方法 健康家猪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复苏组(n=9).复苏组经电刺激建立猪心脏骤停模型,室颤9 min后进行胸外按压CPR,复苏成功5只,存活24 h处死,取心室肌游离壁.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Cx43表达水平和分布的变化;RT-PCR检测Cx43和Calpa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Cx43、Cx43和Calpain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复苏组心肌纤维、肌节排列和闰盘分布较紊乱;心肌细胞间Cx43端-端分布减少、侧-侧分布增多;复苏组Calpain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Cx43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Cx4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p-Cx43/Cx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骤停复苏猪心肌Calpain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增高,促进了对结构蛋白的分解,造成心肌纤维排列异常,同时影响了缝隙连接内Cx43的表达及分布,而通过总Cx43中p-Cx43水平的增加,复苏后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有代偿性的功能恢复.

  • 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并膈疝1例

    作者:王玺;瞿金龙;赵良

    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 TDR)引起膈疝临床上并不罕见,但由于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合并伤的症状、体征所掩盖而被忽视和误诊[1],尤其是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临床少见[2],早期诊断更加困难[2-4],如未给予及时诊治,可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和休克等,从而危及生命.现报道1例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合并肝脏疝入胸腔的病例.

  • 左颈内静脉置管致大血管穿通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欧三桃;刘琦;彭波;韩福刚;邓明斌

    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及血流量大等优点,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如大静脉穿通伤).我院收治1例左颈内静脉置管穿通无名静脉后继发血胸、纵膈血肿的患者并成功诊治,结合相关病例进行复习,现报道如下.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方臻飞;黄亿源;胡信群;沈向前;唐建军;李江;吕晓玲;赵延恕;周胜华;胡连根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2007-07~2012-04收治的2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其中14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IABP支持,其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率为57.1%,3例行介入封堵术,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存活;1例病情稳定出院,其余6例于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IABP在抢救AMI后VSR患者时能够暂时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为手术争取时间,终降低病死率,是手术前重要的过渡手段.

  • 危险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心脏性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与比较研究

    作者:陈军;朱继金;向迪凯;黄皓章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GRACE与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查阅2008-01~2012-12期间在我院住院发生心脏性死亡且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45例为死亡组.随机抽取同期未发生心脏性死亡的ACS患者166例为存活组.收集临床变量资料分别进行GRACE与TIMI评分.分别描绘两种评分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采用非参数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 GRACE评分在141分预测发生心脏性死亡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分别为79.4%和84.9%(AUC 0.893,95%CI 0.830~0.956);TIMI评分在3.5分预测发生心脏性死亡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和64.0%(AUC 0.768,95%CI 0.680~0.856).两种危险评分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曲线下面积大于TIMI评分,GRACE较TIMI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脏性死亡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GRACE较TIMI危险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开胸过程突发室颤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向敏峰;王奇;陈卫民;吴先球;蒋清柏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开胸过程突发室颤的原因、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1992年以来我院5例ACHD患者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5例患者经处理均恢复为术前心律,4例继续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1例放弃手术,术后死亡.结论 ACHD开胸过程突发室颤与长期心内异常分流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心肌功能障碍有关,麻醉及开胸时手术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应立即进行胸内心脏按压以保证有效循环,尽可能早地进行胸内电除颤复律,根据复苏效果判断机体能否耐受继续手术.

  • 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南;陆士奇

    目的 探讨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4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心功能组的主要指标,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贫血与RDW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的RDW、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及肌酐(Cr)等与非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的不断下降,Hb 明显降低,RDW明显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RDW、BUN及Cr等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Hb为0.7235(95%CI 0.213~0.365,P=0.01),RDW为0.8072(95%CI 0.012~0.280,P=0.000).结论 贫血与RDW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好.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和蛋白Z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陶慧;闫婕;林发全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蛋白Z(PZ)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根据血尿酸水平将AMI患者分成尿酸正常组(非HUA-AMI组)61例和高尿酸血症组(HUA-AMI组)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AMI患者TG、TC、LDL-C、HDL-C、PAI-1和PZ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HUA-AMI组、HUA-AMI组TG、TC、LDL-C及PAI-1明显升高,HDL-C、PZ明显降低(P<0.001);与非HUA-AMI组比较,HUA-AMI组TG、TC、LDL-C、PAI-1升高,而HDL-C、PZ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AMI合并HUA患者PAI-1活性进一步升高,PZ水平进一步下降,提示HUA可能促进血栓形成,与AMI发生、发展有关.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干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费立博;狄佳;聂时南

    目的 通过GCS评分变化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神经节苷脂(GM1)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方法 将86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使用NGF和GM1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仅使用GM1治疗.两组疗程均20 d,在治疗第1、3、7、20天分别进行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随访GOS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GF联合GM1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明显优于仅使用GM1.

  • 不同类型β受体阻滞剂对脓毒症大鼠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白静;张军伟;张文丽;浦践一;王宝华;唐明贵;邱方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β受体阻滞剂对脓毒症大鼠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美托洛尔治疗组(M组)、普萘洛尔治疗组(P组)四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或美托洛尔、普萘洛尔注射液于术后2 h腹腔注射,并于术后3、6、12、24 h(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及左室心肌,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Sham组比较,CLP组大鼠血清cTn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心肌组织匀浆上清液MDA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M、P组除SOD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P组较M组 SOD显著增高,MDA显著降低(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对脓毒症早期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有益效应与拮抗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及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在抗氧化应激方面优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 血乳酸清除率结合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指导的意义

    作者:衡军锋;陆士奇;严洁;陈国林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结合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对指导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的液体复苏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9-09~2012-03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共60例,均于6 h内达到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根据6 h血乳酸清除率分为试验组(复苏后 6 h血乳酸清除率≥10%)31例和对照组(复苏后6 h血乳酸清除率<10%)29例.两组患者在复苏前及复苏后6、24、48 h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合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7 d和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复苏后6、24、48 h试验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7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复苏后6 h血乳酸清除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0.043(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结合ScvO2有助于综合评估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危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效地指导治疗以早期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缺氧状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低水平降钙素原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英;邓超;计超;向群;殷宗宝

    目的 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低水平降钙素原(PCT)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12-05~2012-12我院急诊科首次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47例,采用免疫测定夹心法和终荧光检测法进行血清TREM-1和PCT检测.结果 347例脓毒症患者血清TREM-1和PCT水平分别是(9.4±0.3)pg/mL和(10.6±0.8)ng/mL.其中104例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0.5~2.0 ng/mL,以PCT>0.5 ng/mL为脓毒症诊断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76.1%;如果104例脓毒症患者以TREM-1>3.0 pg/mL为诊断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90.3%,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2%、94.7%.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与PCT和TRE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PCT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REM-1比较则相反.结论 对于初次血清PCT水平在0.5~2.0 ng/mL的患者,应该检测TREM-1水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脓毒症的诊断率.

  •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不同液体复苏对血流动力学及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邢柏;王小智;谭世峰;黄山;王明禄;张秋彬;王首江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EVLW)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A组(n=32)和B组(n=28),两组患者均按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复苏,A组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苏,B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复苏;分别于复苏前、复苏6 h、复苏 24 h、复苏48 h收集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血浆BNP等资料.结果 两组复苏后均可以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组复苏后48 h总液体量明显少于B组(P<0.05),肺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EVLWI和血浆BNP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EVLWI、血浆BNP在复苏48 h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EVLWI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PaO2/FiO2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与 PVPI、血浆BNP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1=0.65,r2=0.58,均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无论使用胶体或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都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胶体液有更好的扩容效果,能更好地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感染性休克患者晶体液复苏有导致EVLW及BNP增加的危险,但不影响氧合功能.

  • 院前急救机构要注重和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作者:武秀昆

    按照传统的思维和印象,以急救中心为代表的院前急救机构通过正常出诊承担属地的出诊抢救等日常急救工作.在突发事件日益频发的今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全国之力应对特别巨大的自然灾害已成为一种常规做法趋势下,院前急救机构作为以承担院外现场抢救任务为主的应急单位,亟待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重点是应急反应、远程机动、自我保障及综合救援等方面的能力.

  • 羟乙基淀粉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兴荣;王锦权;陶晓根;刘宝;黄乐乐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HES)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以及使用羟乙基淀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ICU收治的CLS患者101例,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有、无使用HES组,有、无使用CBP治疗组,有、无使用HES联合CBP治疗组及治愈/好转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发生CLS时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分析HES和CBP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HES组患者病死率下降(P<0.05);②CBP组患者MODS评分较高(P<0.05),病死率无明显降低;③HES联合CBP组患者病死率也无明显降低;④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和MODS评分均较高(P<0.01).结论 CLS患者使用HES治疗可降低病死率,HES联合CBP组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的病死率受病情危重程度影响较大.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温宇英;韩继媛

    目的 比较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老年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0-12~2012-12 期间收住本院呼吸内科的年龄≥65岁CAP患者71例,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静脉给予莫西沙星400 mg/d,左氧氟沙星500 mg/d,静脉治疗2 d后如果症状改善,改成口服相应药物治疗,总疗程7~14 d.观察二者临床及细菌学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莫西沙星组总抗感染治疗时间及静脉治疗时间均短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莫西沙星组在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有效率与左氧氟沙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中的显效率和治疗后的痊愈率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莫西沙星组细菌根除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结论 对于多器官功能下降且合并多种原发病的老年住院CAP患者,莫西沙星具有更好的疗效.

  •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尹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常见致死病因之一.机械通气是ARDS重要的支持治疗方式,其核心策略是在改善氧合的基础上,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病率.研究证明,目前临床常采用小潮气量与呼气末正压(PEEP)结合的方式作为机械通气的基本策略.

  • 感染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作者:刘辉;姚咏明

    脓毒症(sepsis)为世界性医学难题,尽管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希望将脓毒症病死率在5年内降低25%,但迄今为止,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未显著下降,它已成为美国居第10位的死亡原因,每年美国新发的脓毒症患者多达75万例,其中28%~50%的患者终死亡[1-3].因此,这一场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SSC)远没有结束,任重而道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脓毒症本身是一种综合征,指由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 胶体和晶体液的战争

    作者:姚智渊;袁亮;朱曦

    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是使用晶体液还是使用胶体液的争论持续了十余年,至今仍无共识.晶体液和胶体液的争论随着相关研究和指南的发布而进一步不断升级,2012年ESICM胶体液治疗共识提出建议在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及急性肾损伤风险的患者中不使用高分子量及高取代基的羟乙基淀粉(HES),如需要使用胶体液则建议使用白蛋白;在脑外伤及颅内出血患者中不建议使用白蛋白和人工胶体液;在临床上对高危肾衰竭、出血风险、器官捐献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明胶[1].

  • 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与回顾

    作者:陈秀凯

    急性肾损伤(AKI)在ICU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在既往AKI的诊断标准上进一步完善了其诊断与分级标准,关于AKI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防与治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 正确理解与合理实施浅镇静策略

    作者:马朋林

    浅镇静是在现有条件下镇静策略优化选择的结果.临床研究表明,不合理深镇静(过度镇静)发生频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恰当浅镇静不仅能有效避免过度镇静的危害,而且通过减少焦虑及其他伤害刺激的传入能有效降低生理与心理应激,保证机械通气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然而,在现有条件限制下,浅镇静实施的可靠性不足,容易发生过浅镇静,与过度镇静一样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样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因此,浅镇静的临床合理实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急救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