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核磁共振随访

    作者:林富禄;岳志健;周晓平;魏梁锋;卢旺盛;赵文元

    目的探讨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MRI随访的佳时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术后1周内(早期)、术后3个月(中期)、术后1年(后期)的MRI资料.观察术后不同时期MRI T1增强前后鞍内容物的变化及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 结果术后早期MRI显示鞍区内容物高度减小8%~32%,肿瘤消失22例,怀疑残余肿瘤28例.术后3个月MRI显示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11%~85%,MRI冠状位上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50%以上11例,减少30%~50% 9例,< 30% 8例;术后早期怀疑残余肿瘤28例中,23例确定鞍区存在残余肿瘤.术后1年MRI显示鞍区内容物无变化46例,继续减少4例. 结论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中期复查MRI容易判断肿瘤残余或复发.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分析

    作者:施飞凤;周萍萍;李玲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 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均获成功.其中肌壁间肌瘤 45例、浆膜下肌瘤17例(无蒂肌瘤10 例,带蒂肌瘤7例),剔除肌瘤101个,肌瘤直径1~ 9 cm,平均 6.8 cm .手术时间25~270 min,平均99 min.术中出血10~400 ml,平均63 ml.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 4.7 d.术后病率25.8%(16/62).42例随访2~36个月,平均9个月,2例复发;10例不育中2例足月妊娠分娩.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作者:钱水贤;陈大伟

    目的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7月,对89例101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采用局部麻醉,点状切口方法,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 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36条下肢中,术后29条下肢症状消失,另7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3例,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5年,(30.2±18.8)月,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65例,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 结论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 鼻内镜显像系统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英华;盛才华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在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中运用鼻内镜帮助暴露. 结果 128例中,100例(78.1%)治愈,28例(21.9%)有效.Ⅰ型50例中治愈43例(86%),有效7例(14%);Ⅱ型40例中治愈38例(95%),有效2例(5%);Ⅲ型38例中治愈19例(50%),有效19例(50%).Ⅰ、Ⅱ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Ⅲ型(χ2=13.442,20.057;P=0.000).随访5个月~4年,平均2年,无复发和并发症. 结论在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手术中运用鼻内镜能减轻对患者创伤性操作,并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江国华;刘凤强;万默各;芮奕峰;张定锐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2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愈率97.1%(204/210),复发率7.1%(15/210),并发症发生率14.3%(30/210),病死率0.95%(2/210). 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出现的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外科黄疸(附16例分析)

    作者:王宏业;王立新;宋世兵;袁炯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外科黄疸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2年1月3 092例LC中14例外科黄疸及外院转入2例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例中9例胆石残留,7例胆管损伤,包括2例胆囊管漏,3例胆(肝)总管损伤,2例迷走胆管漏后二次黄疸.16例均经手术治愈,无胆道狭窄发生. 结论减少LC术后外科黄疸的关键在于掌握好LC的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发生外科黄疸应积极手术治疗.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作者:王海波;王天玉;刘一强;王霞;刘俊忠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混悬剂作为栓塞剂,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结果有活动性出血的12例中10例控制出血,有效率为83.3%(10/12),2例48 h内死于失血性休克,院内死亡率为14.3%(2/14).1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术后2个月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随访10例,8例先后接受TACE治疗1~4次,平均生存7.8月,1年以上者5例,占35.7%(5/14). 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镇静中的应用

    作者:刘洪珍;洪彬源;欧伟明;杨承祥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病人镇静的效果. 方法 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反馈靶控输注组(FTCI,n=30)和靶控输注组(TCI,n=30).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均设定为2 mg/L,TCI组整个手术期维持不变,FTCI组BIS作为控制变量设定在70.记录并比较两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高值和低值、丙泊酚的单位标准化剂量、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的遗忘程度和满意度. 结果 FTCI及TCI组BIS高值分别为76.1±6.4、86.0±8.6,低值分别为69.0±4.5、60.9±11.8,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 = -5.058,-3.513;P=0.000);平均动脉压的高值分别为(90.9±14.2)、(100.4±11.6)mm Hg,低值分别为(74.2±12.5)、(63.8±13.8) mm Hg,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838,-3.059;P=0.006,0.003);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440.8±141.0)s、(576.4±120.5)s,两组也有统计学差异(t=-4.004,P=0.000);FTCI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低于TCI输注组[分别为(510.48±82.75)mg与(620.65±76.79)mg,t =-5.345,P=0.000],单位标准化剂量亦较低[分别为(5.08±1.26)mg和(6.02±0.86)mg,t =-3.375,P=0.001];两组术中的遗忘程度、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BIS作为丙泊酚镇静的反馈控制变量可行,镇静深度适宜,且丙泊酚用量少,定向力恢复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 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作者:王友志;何朝宏;时秋英;王梅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365例. 结果 365例中,360例(98.6%)成功,2例失败(改开放手术),3例输尿管穿孔.80例配合ESWL.术后2周复查,结石均排净. 结论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疗效高,损伤小,适应证广等优点.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腹腔镜处理

    作者:张天峰;杜敏;廖莳;许学岚;罗光楠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0 min.术后住院3~6 d,平均4.5 d.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可行.

  • 慢性阑尾炎误诊22例分析

    作者:贺小林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未能统一,对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阑尾局限性固定压痛,甚至有包块者诊断较易,但对无急性阑尾炎发作史,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者则易误诊.我科1991~2003年为1 500人的固定群体做门诊医疗工作,发现22例慢性阑尾炎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手术的基础培训

    作者:蒋细英;刁均民;许卓明;甄作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的培训方法和重要性. 方法总结591名腹腔镜手术的医生、护士培训的经验. 结果 59名学员均通过理论考核,能完成常规腹腔镜手术,70%(296/422)的医院能独立开展腹腔镜手术. 结论短期小型培训班的形式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培训方式,对提高质量,促进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培训
  • 腹腔镜器械在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松;蔡永良;赵云焕;王介川;王国平;蔡国军

    1996年6月~2003年3月,我们对46例不愿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患者,采用开腹小切口,术中配用腹腔镜部分器械,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妇科腹腔镜手术同时行病变阑尾切除34例报告

    作者:王延国;荣彩凤;殷艳玲;曹淑芹;孙玲

    本文报道三孔法腹腔镜妇科手术同时切除病变阑尾3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强调适应证为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和镜下阑尾有明显改变患者,切忌随意切除阑尾.

  •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良性卵巢囊肿11例分析

    作者:马生秀;张玉芳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良性卵巢囊肿报道较少,我院2002年10月~2003年8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处理

    作者:何天时;吴勇;薛浩;袁云峰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完善与术者技巧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适应证已逐渐放开,但再次腹部手术、结石嵌顿、三角区重度粘连等仍然是困扰术者的难题.所谓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多的是指患者的病变状态给手术带来的困难与危险.我们1994年11月~2003年6月共开展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9例,中转开腹9例(13%),并发症12例(17%).现结合本组资料,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处理.

  • 腹腔镜辅助直视切除附件病灶的对比研究

    作者:夏平;艾婷华;林红

    近年来,妇科腹腔镜已广泛用于临床.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对常规腹腔镜附件病灶切除的操作进行了改进,在腹腔镜辅助下直视切除附件病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腹茧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永桥;骆成玉;杨齐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6例腹茧症患者术前均误诊,5例诊为肠梗阻,1例诊为腹部包块,6例均给予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术,1例行肠排列术. 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上消化道造影、B超及CT对诊断有帮助.治疗常选择行全部或部分包膜切除、肠排列、肠切除、粘连松解术.

    关键词: 腹茧症 诊断 手术 治疗
  • 手助腹腔镜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巨脾切除术--2例报告

    作者:张洪义;张宏义;刘晓鹏;何晓军;张希东;冯志强;赵刚;李劲松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的方法. 方法 2001年8月~2002年5月,2例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接受了手助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 结果 2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300、350 ml,手术时间235、265 min,按期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手助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是一种安全、微创而效果良好的手术.

  •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24例子宫畸形

    作者:许为;徐红梅;于桂云;赵淑华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尤其少女子宫畸形的宫腔镜诊断可行性. 方法选择24例子宫畸形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确定子宫畸形的类型. 结果确诊双角子宫8例,单宫颈纵隔子宫10例,双宫颈单宫体纵隔子宫2例,青春期残角子宫4例. 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畸形明确,且适用于少女.

  •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局部复发病灶(附2例报告)

    作者:王挥戈;林心强;林彬

    本文报道2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病灶鼻内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1例随访1.5年,1例随访0.5年,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正常.

  • 后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操作难点分析

    作者:余铮;罗新乐;李振宇;闫洪印;颜滨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操作的难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3年10月42例45个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资料. 结果 3例改开放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22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优良率95.2%(40/42).手术操作的难点主要有技术和病因两个方面,包括:通道未对准间隙8例,出血多影响操作5例,器械不配套3例,通道定位错误2例,小关节增生2例,神经根水肿、粘连、撕裂、后纵韧带骨化各1例. 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选择合适的病例和仔细的操作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 开展MED早期失误及预防

    作者:申勇;程志山;孟宪国;孟宪中;董玉昌;丁文元

    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在开展该项手术的早期,22例出现失误及并发症.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准确定位,熟练操作技术是减少失误及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MED系统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差的原因分析

    作者:徐超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ME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不满意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MED治疗的62例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疗效不满意的原因和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2例均获随访 3~40个月,平均16个月.优良率87.1%(54/62).并发症4 例(6.45%),其中椎间隙感染1例,马尾神经损伤 1例,健肢症状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4例. 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处理合并症,熟练掌握腰椎手术技巧是减少MED并发症的关键.

  • 胸腔镜技术在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应用

    作者:郑亚才;严康宁;李应国;李洪瀚;陈进鸿;林文祥;柯顺忠;林建聪

    目的探讨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应用胸腔镜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5例胸、腰椎结核(T6~L2)行胸腔镜下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或非植骨术;3例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截瘫(T10~T12)及1例陈旧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马尾综合征(L1)行胸腔镜下脊髓减压、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1例T3~4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症行胸腔镜下减压融合术. 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CT或MRI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充分减压,除1例骨折复位、固定后仍有轻度成角畸形外,均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位置良好. 结论胸椎、上腰椎疾患,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都适宜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病灶清除术,必要时还可进行脊髓减压、脊柱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

  • 小切口闭合复位穿钉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粉碎骨折

    作者:崔树森;林东;李顺国

    目的探讨小切口闭合复位穿钉、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粉碎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穿钉、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均对线良好.28例B1、B2、B3型骨折骨愈合时间为6~8个月,取出髓内钉时间10~12个月;4例C2型骨折发生延迟愈合,骨愈合时间为24~36个月,取出髓内钉时间27~39个月.无骨折移位和不愈合,无皮肤坏死和骨外露. 结论小切口闭合复位穿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 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方松解和矫形术中的解剖定位及其意义

    作者:邱勇;王斌;李卫国;朱锋

    目的观察胸腔内解剖结构在胸腔镜下的标记,以助于术中的定位及预防并发症. 方法对23例胸腔镜下的脊柱前路手术进行了解剖标志的观察,主要指标为节段血管、奇静脉、椎间盘、肋骨头及内脏大神经. 结果 T6~10节段血管位于椎体中央,较为恒定.T7~10椎间盘隆起,呈白色,易于辨别.各椎体对应的肋骨头清晰可辨.内脏大神经于T7~9处斜行跨越椎体. 结论借助于解剖标志可对椎体定位,以避免操作进入椎管损害脊髓,并大大减少X线的投照次数.

  •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在胸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明;李维林;张国庆;谢鸣;胡光亮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14例.其中6例胸椎转移瘤行病变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前路针棒内固定;4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2例胸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胸椎椎体骨折合并脱位行脱位椎体复位、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 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清除彻底,内固定效果确切.14例术后随访 4~12个月,14例胸背痛完全消失,13例脊髓压迫症中除1例转移瘤无改善外,其余12例肌力术前A~D级,术后恢复至C~E级.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后路显微内镜下下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的临床应用(附39例临床报道)

    作者:周跃;王卫东;张峡;初同伟;王建;李长青;郑文杰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下下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39例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有严重肢端麻木和剧烈的根性疼痛,术中见神经根明显充血水肿,增粗粘连者.在行髓核切除的同时,采用自制内镜下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微型手术刀,沿神经根背侧纵行切开3~5 mm. 结果内镜(MED-Ⅱ)下脊神经根鞘膜切开松解39例,17例手术24 h内肢端发麻和根性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余在术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该组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14 d,平均6.5 d. 结论微创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患肢肢端麻木和根性疼痛,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内镜下(MED-Ⅱ)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作者:陈志伸;郭延杰;练克俭;刘晖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 方法10例(11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PVP治疗,观察PVP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结果 10例行PVP后症状均显著缓解,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由术前的(9.4±1.8)分下降到(1.1±0.7)分(t=13.590,P=0.000).无临床并发症发生.随访4~14个月,平均6.4月,1例T11骨折者又出现L1骨折,未再治疗,余9例疼痛无复发. 结论 PVP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其止痛效果尤为显著.

  • 乳腺癌淋巴系统腹股沟的特殊转移(附1例报告)

    作者:赵红梅;侯宽永;柳剑英

    本文报道1例乳腺癌淋巴系统特殊广泛转移的诊断与治疗.通过3次手术及术后的辅助治疗,病人无瘤存活8年.提示对不符合一般规律性的远处淋巴结转移应视为特殊转移,常规腹股沟部淋巴结体格检查和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如果不伴有其他远隔器官的转移,则预后良好.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世斌;李基业;谭向龙

    目的通过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了解前哨淋巴结是否能反映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 方法 47例T1、T2、T3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无肿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30 min于乳腺肿块周围腺体注射蓝色染料,术中取蓝染的SLN病理检查,术后将病理检查结果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47例中5例未见淋巴结及淋巴管蓝染,其余42例找到腋窝淋巴结608个,阳性18例168个,阴性24例440个;SLN共78个,阳性16例29个,阴性26例49个.SLN的检出率89.4%,准确性95.2% ,特异性100%,敏感性88.9%,假阴性率11.1%,假阳性率0. 结论 SLN活检反应腋窝淋巴结的肿瘤转移状况,可以用于术中确定是否行ALND.

  • 乳腺癌伴Paget病临床诊治分析--特殊临床表现报告

    作者:赵红梅;雷玉涛;侯宽永;杨邵敏;廖松林

    报道乳腺癌伴Paget病4例特殊临床表现:例1乳腺有肿物,无Paget病表现,病理为乳腺癌伴Paget病;例2乳头乳晕有Paget病样改变,病理诊断无Paget病;例3乳头溢血治愈,2年后发现乳腺肿物,病理检查乳腺癌伴Paget病;例4临床和病理均为乳腺癌伴Paget病,但发病年龄80岁.对特殊病例的诊治说明:对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时要注意无临床表现的Paget病;对乳头乳晕有Paget病样改变的病人,诊断不明确时要取活检;对乳头溢血的病人要行乳管镜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伴Paget病时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但对高龄病人要结合全身情况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辅助综合治疗.

  • 乳腺癌保乳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雷玉涛;赵红梅;侯宽永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1].保乳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当,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创伤轻,术后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但应密切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设计,现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 乳腺内镜辅助外科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姜军;范林军

    因乳房为实质性器官,乳腺内镜手术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探索,乳腺内镜手术已经涉及乳腺外科的各个方面.首先应用于乳房美容整形,现在内镜乳腺肿瘤切除术已成为乳房良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治疗中,内镜辅助下的乳房皮下腺体切除及重建手术在技术上日臻成熟;内镜辅助下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乳房内镜手术可选择较隐蔽部位的小切口完成,从而大限度地减少对乳房美观的破坏,已成为具有巨大临床潜力和良好前景的新的手术治疗方式.

  • 微创乳腺外科认识的进展

    作者:骆成玉

    微创外科的发展使腔镜技术不再限于体腔,而有可能在封闭的腔隙(如颈部和腋窝)进行操作,乳腺外科是腔镜技术一个很好的应用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期,乳房的腔镜微创整形使乳腺外科进入了一个微创与功能时代[1~4].本文就微创乳腺外科的认识与同道共同讨论.

  • 湿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孔白泉;张勇;罗树其;肖志刚;范礼英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佳病理学诊断方法. 方法对68例怀疑乳腺癌者用 7号针头、10 ml注射器进行湿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结果 19例穿刺阳性找到癌细胞,无假阳性.余49例穿刺阴性中46例行乳腺区段切除, 1例术后石蜡切片为乳腺纤维肉瘤,其余均为良性病变;3例未行手术者随访 11~ 20个月均未发现乳腺癌.敏感性95.0%(19/20),特异性100%(48/48),准确率98.5%(67/68),假阴性率5.0%(1/20),假阳性率为0(0/48). 19例穿刺阳性无一例出现针道种植癌.无任何并发症. 结论湿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安全、经济、方便、快速、痛苦小、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学 穿刺
  • 乳腺癌治疗的趋势与展望

    作者:林本耀

    1894年Halsted首创的乳腺癌根治术因术式合理、疗效明确,百余年来成为人们所遵循的标准术式.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其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的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乎保守与扩大两个方面.

  • 腋下隐蔽小切口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作者:骆成玉;张键;林华;杨齐;薛镭;黄旋;李国华;张勇智

    目的探讨经腋下隐蔽小切口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全麻下经腋下入路,通过小切口,必要时辅助乳腔镜,结合腋窝脂肪溶解抽吸技术,完成保乳手术21例. 结果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所有标本各切缘无癌残留.3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1/13、2/24和3/19).平均手术时间81.6 min.1例出现皮下积液,经抽液加压包扎后,术后13天消失.所有病例乳房形态保持良好,患者满意.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未见复发和远处转移迹象. 结论经腋下入路隐蔽小切口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可行,效果良好,病人生活质量提高.

  • 乳腺结核的诊断及误诊因素分析

    作者:李晓阳

    本文回顾分析1983年~2002年12月的19例术后确诊乳腺结核的病例资料,总结术前误诊的经验.

    关键词: 乳腺结核 诊断
  • 腋窝解剖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

    作者:赵海鹰;戴显伟

    乳腺癌手术,无论经典根治术,还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手术,都必须切除腋窝淋巴结.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中,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的保护等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乳腺外科医生,必须熟悉腋窝的解剖,不仅保留肌肉的营养血管和运动神经,还要保留上臂的感觉神经和淋巴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腋窝解剖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中对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的保护问题.

  • 微创化--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天峰;林本耀

    乳腺癌手术治疗方式的演变是医学史上很重要的事件,其中既包含了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过程,也反映出人们对临床新方法日趋理性的验证过程和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模式转化的过程.

  • 乳腺癌的微创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小平

    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手术的成功,宣告了外科已走向微创化的新时代,微创外科手术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也推动了乳腺癌的微创诊治技术的发展.

  • 乳管镜临床应用800例

    作者:许娟;王颀;张安秦;施军涛;李文萍;陈中杨

    目的评价乳管镜对乳头溢液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7月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8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病理证实,乳管镜对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2%(202/219)、86.7%(13/15)和95.2%(40/4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2.0%(266/289). 结论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病理符合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148例分析

    作者:程琳;乔新民;杨德启;佟富中;周波;曹迎明;刘鹏;刘宏军;王殊;刘淼;张嘉庆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治疗方法的选择,探讨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接受保乳治疗的148例乳腺癌临床资料.0期5例,Ⅰ期85例,Ⅱ期55例,Ⅲ期3例.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结果手术标本石蜡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浸润.经过54个月中位随访期(范围2~84个月),局部复发率为2.7%(4/148),其中乳腺3例,腋窝1例;远处转移率3.4%(5/148),手术至远处转移间期6~43个月,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脑膜和骨,其中3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108例患者进行乳房外形的评估,优32.4%(35/108),良49.1%(53/108),差18.5%(20/108). 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及部分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 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5例报告

    作者:王克有;蒋宏传;李杰

    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1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中8例行乳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均考虑为乳头状瘤病的可能,7例未行乳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均误诊.术后病理2例伴有部分恶变,1例对侧为浸润性小叶癌.3例术后半年内复发,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0%. 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易恶变,局部切除后易复发;乳管镜能提高其诊断率.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警价值研究

    作者:许春森;林舜国;韩晖;陈大良;郑宇辉;杨发端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预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对56例乳腺癌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标本常规行HE染色、免疫组化病理检查. 结果 SLN成功检出52例(52/56,92.8%),常规病理检查证实SLN转移22例;SLN无转移,但非SLN发现转移者1例,假阴性率为4.3%(1/23).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的29例患者,免疫组化检测发现1例CK-19(+)、EMA(+),另1例CK-19(+),CEA(+),而所属非前哨淋巴结无肿瘤转移. 结论乳腺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可以预示腋窝淋巴结转移.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