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중국미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2.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04
  • 国内刊号: 11-45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仲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

    作者:郑敏;胡国庆;徐烨;蒲剑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创伤性血胸中的应用. 方法 2000年3月~2004年3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中等量以上血胸60例,其中伴休克征象12例,合并肝脾损伤6例.单侧胸腔镜手术48例,除3例心脏损伤辅助小切口行心脏修补术外,均在镜下手术;双侧胸腔镜手术6例;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6例. 结果手术时间45~175 min,平均105 min.术后住院7~13 d,平均11 d,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探讨

    作者:许鹏;王艳菊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术式. 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8月,对85例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采取不同手术方式.40例皮层下、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者,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6例基底节区内侧型未出现脑疝者,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头皮小切口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术;11例术前脑疝及6例小脑半球出血者采用静脉全麻,开颅清除血肿;2例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者采取侧脑室外引流术,其他部位出血破入脑室加用侧脑室外引流. 结果 85例病死率12.9%(11/85),其中皮层下、小脑、脑干、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的病例无死亡;基底节区内侧型病死率29.0%(9/31);11例术前脑疝的病死率45.5%(5/11). 结论皮层下、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的病人经局麻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效果显著,小脑出血经积极手术预后良好,基底节区内侧型出血经局麻小切口钻孔抽吸效果较差.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出血
  • 不同栓塞剂栓塞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作者:穆永旭;李选;王月东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剂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 方法 107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其中 41例用聚乙烯醇栓塞(PVA组),66例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真丝线段栓塞(PLES组).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变、肌瘤大小变化、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 结果 PVA、PLES组贫血改善率分别为93.8%(15/16)、90.5%(19/21)(χ2=0.000,P=1.000);2组月经量减少、经期基本恢复正常,改善率分别为94.7%(18/19)、92.3%(24/26)(χ2=0.000,P=1.000),压迫症状消失率分别为60.0%(6/10)、53.3%(8/15)(χ2=0.000,P=1.000),腹痛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8.9%(8/9)、81.3%(13/16)(χ2=0.000,P=1.000).2组疗效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VA组栓塞后发热发生率22.0%(9/41)明显低于PLES组84.8%(56/66)(χ2=41.958,P=0.000),2组栓塞术后恶心、呕吐和腹部疼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均无异位栓塞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PVA与PLES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相同,2种栓塞剂术后副反应发生无差别.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

    作者:曾显斌;任少平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45例腹股沟斜疝嵌顿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结果手术时间48~98 min,平均75 min.术后12~24 h均下床活动.切口疼痛2~4 d.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排尿困难2例.术后住院3~10 d,平均5 d.39例随访5~18个月,平均12.5月,无复发.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对嵌顿疝可Ⅰ期成功修补,临床效果满意.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勇;张斌蓉;王青;倪平;赵若愚;侯梅瑾;徐磐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 方法监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LC、OC各30例)术前、术后1 h、1 d、2 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并进行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 结果 OC组术后2 d,成熟T淋巴细胞(CD3)(q=5.822,P<0.05)、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q=10.636,P<0.05)较术前显著下降,2组CD4/CD8在术后1、2 d无统计学差别(P>0.05).OC组术后2 d, WBC计数(t=4.904,P=0.000)、CRP(t=9.409,P=0.000)、IL-6(t=6.471,P=0.000)均明显高于LC组. 结论 LC对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126例报告

    作者:张俊杰;秦长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适应证及可行性. 方法全麻下按LC常规切除胆囊,右麦氏点10 mm trocar内置入分离钳,夹阑尾远端于腹腔外切除,或钛夹夹闭阑尾系膜及根部,电刀切除阑尾. 结果手术时间29~76 min,平均48 min.术后住院2~7 d,平均3 d.并发症3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阑尾动脉出血1例,右下腹不明原因疼痛1例. 结论胆囊良性病变合并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为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适应证,技术可行.

  • 迷路进路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作者:周梁

    目的探讨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方法对1991~2002年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点进行讨论. 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1~11年,1例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瘫,6个月后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轻瘫,1年后完全恢复;其余7例术后未发生面瘫.1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行次全切除术后5年复发,余15例无复发. 结论迷路切除时,电钻磨后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外半规管壶腹及内听道顶壁与中颅窝脑板之间的骨质时应避免损伤面神经.

  • 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张中原;张保军;张久蛟;王保良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联合三通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 方法局麻下自制套管针或骨锥等器械颅骨穿刺置管,联合三通密闭冲洗引流3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无颅内积气发生.随访3~6个月,无复发. 结论微创置管联合三通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行,既能充分清除血肿,又从根本上避免了颅内积气的发生.

  • 超声介入与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冠囊肿的比较

    作者:王黎明;傅庆诏;刘韶平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超声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82例术前诊断为卵巢冠囊肿的诊断特征,比较超声介入治疗27例与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5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超声诊断是卵巢冠囊肿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诊断正确率95.3%(82/86);超声介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医疗费用均较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组明显减少(t=-20.798,65.356,-184.533;P=0.000);2组术后囊肿复发率及术后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1.000;χ2=0.373,P=1.000).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冠囊肿可行,效果满意.

  • 腔内三重双J管引流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作者:温晖;黄炳福;陈少雄;程开明;宾开云;黄杏积

    目的探讨腔内三重双J管引流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3月~2003年6月,对27例输尿管狭窄采用输尿管腔内置入3根相同大小的双J管引流,术后留置10~12周. 结果 27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8个月.26例拔管后无腰胀、发热等症状.IVP示引流通畅,患肾积水排空好,无输尿管狭窄.1例术后6个月复查IVP,肾积水仍无改善,改开放手术.本组治疗成功率96%(26/27). 结论腔内三重双J管引流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可行.

  •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作者:孟宪国;孟宪中;申勇;董玉昌

    目的总结115例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经验教训.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4月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结果中转开放手术13例,术中椎间盘镜移位2例,硬脊膜损伤7例,术后血肿压迫神经2例,无神经根损伤.全组随访3~12个月,平均7.5月,按Nakai分级:优70例,良3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2.2%(106/115). 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术中C形臂X线机定位、黄韧带及椎板切除、神经根周围粘连分离显露充分、彻底止血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老年男性膀胱颈硬化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鲍文朔;朱建龙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老年男性膀胱颈硬化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9月36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老年男性膀胱颈硬化症的临床资料,以术前后排尿困难症状改善、残余尿量、大尿流率评价疗效. 结果30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有效率86.7%(26/3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老年男性膀胱颈硬化症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 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丁雪梅;孙悦东;宫轲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手术的术式选择与适应证. 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我院91例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尿道成形术后尿瘘15例,尿瘘发生率16.5%(15/91),其中Duckett法6例,Duckett法联合Duplay法4例,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法)1例,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法)2例,皮条埋藏法(Denis-Browne法)1例,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1例. 结论伴有明显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无法保留尿道板,可采用阴囊中隔岛状皮瓣法、Duckett法、Duckett法联合Duplay法;保留尿道板的手术适用于轻度或无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包括Mathieu法、 Onlay法、Snod-grass法及Denis-Browne法.

  • 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刘宁;连鸿凯;彭庆州;梁振雷;赵明宇;朱军方;胡宾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关节镜下以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作为ACL替代物,应用(96L-4D)SR-PLA聚丙交酯生物可降解界面螺钉进行移植物固定, 对42例ACL损伤行ACL重建术. 结果 42例术后随访3~22个月,平均11.4月,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术后Lachman 试验:37例≤1+,4例2+,1 例3+ .轴移试验:42 例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 评分(89.7 ±9.6)分较术前(49.4±9.1)分显著提高(t=2.12,P=0.038).术后Tegner 活动评分(5.3±1.1)分较术前(2.3±0.7)分显著提高(t=4.13,P=0.008).术后1年MRI示29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部分被吸收;27例重建的韧带位置良好、形态正常;2例韧带在股骨的止点偏前;3例胫骨止点偏前,有轻度顶撞击现象. 结论四股腘绳肌腱是ACL重建的理想替代材料,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是ACL重建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 神经刺激定位器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邵益萍;王新强;王建明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临床麻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镇痛机制的角度而言,区域麻醉特别是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NB)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得到充分重视.为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2001年9月~2002年10月,我科使用神经刺激定位器行外周神经阻滞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刘小华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41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 cholecystectomy,MC)的临床资料,占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79.8%(418/524),手术全部获成功,并发症发生率1.9%(8/418),胆管损伤发生率0.5%(2/418),再手术率0.5%(2/418).严格把握MC适应证,在没有腹腔镜的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MC.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 腹腔镜推结器在治疗子宫粘膜下有蒂肌瘤和息肉中的应用

    作者:罗正琴;姚爱香;王梅

    2001年10月~2003年12月,应用腹腔镜推结器线圈套扎子宫粘膜下肌瘤和息肉33例.手术时间5~10 min,平均7 min,几乎无出血.术后3个月复查B超,宫腔内异常回声消失.此方法简单、安全、经济、痛苦小、疗效好.

  • 手术导航中精度问题的探讨

    作者:穆晓兰;王满宁;宋志坚

    手术导航是近年来医学影像科学的新进展,它将医学影像技术、数字医学、立体定向技术和微创技术融为一体,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应用的新方向.精度是手术导航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本文就影响手术导航系统精度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各种解决方法和技术进行探讨,为国内考察和引进相关设备提供参考,并为国内相关机构的科研攻关提供帮助.

  • 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8例报告

    作者:黄沁松;李丽珍;涂持坤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的疗效. 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8例. 结果 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全部病例随访7~29个月,平均12.5月,外阴形态自然,阴道壁光滑、湿润、柔软、弹性好,长度均达10 cm,无牵拉不适感,性生活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活检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巍;涂彦渊;唐健雄;袁祖荣;罗恩钊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活检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2000年6月~2002年12月,对6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行腹腔镜探查和腹膜后淋巴结活检,其中1例同时行肠粘连松解术. 结果 6例分别取出1~3枚0.5~1.2 cm大小的淋巴结,病理诊断分别是原发性腹膜炎1例,结核性腹膜炎伴淋巴结核1例,淋巴瘤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术后无并发症,1例术后13 d死于原发病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结论腹腔镜后腹膜淋巴结活检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提供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一过性黄疸8例报告

    作者:石玉宝;王四海;张瑞

    我院1997~2002年1 25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8例(0.64%)出现术后梗阻性黄疸,均发生在复杂LC.术前肝功能ALT、AST、ALP、TBIL、DBIL均正常,HBsAg阴性,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总管无结石.术后12 h出现黄疸,B超示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未经治疗48~72 h消退.术后随访1~2年,无黄疸发生,B超检查未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LC术后一过性黄疸可能是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无须特殊处理.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放置的改进

    作者:江志静;胡小吾;姜秀峰

    分流管腹腔端阻塞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分流管腹腔端的放置进行改进,将分流管置于左肝上间隙并固定,效果良好.

  • 手助腹腔镜治疗贲门下癌1例报告

    作者:金肖丹;陈雷

    胃癌腹腔镜手术国内开展的例数很少.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不但具有开腹手术的特点 ,而且具有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我院于2002年7月施行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李索林;徐伟立;韩新峰

    20世纪70年代,美国Gans和Berci应用腹腔镜诊断胆道闭锁和性腺发育异常标志着小儿腹腔镜外科开始起步[1].1987年Mouret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随着光学技术的改进和电视腹腔镜在成人外科的广泛应用,以及镜下分离、结扎、缝合等基本技术的逐渐成熟和高频电刀或超声刀的应用,使腹腔镜技术近几年在小儿外科快速开展,大多数小儿开腹手术已能安全地借助腹腔镜完成.由于小儿外科手术微型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出现和完善,在新生儿和小婴儿外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腹腔镜技术正在改变一些新生儿外科疾病的传统治疗观念及治疗方案,例如先天性巨结肠症和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已从传统的多次分阶段开腹手术变为在新生儿期腹腔镜一次完成手术.

  •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欣;王国斌

    1886年丹麦医生Harald Hirschsprung在柏林儿科学会上首先报道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P),随后的100多年里,人们对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病理、遗传基因、诊断、治疗等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发展在历史上历经了很多种手术方式,包括Swenson,Duhanmel, Rehbein, Soave等,各有其特点,效果也各异.新近开展的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和经肛门Soave手术代表了小儿外科手术向微创发展的趋势.本文对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的进展做一综述.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作者:包国强

    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历史及现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德国妇产科医生Semn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顺便切除了无急性炎症的阑尾,并于1983年报道世界上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来,外科医生Pier等[1]为治疗急性阑尾炎而进行了大量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工作.受当时设备及技术的限制,虽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理论优势已经凸现,但其临床优势尚不明显.当时绝大多数的医生认为,阑尾切除术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手术,切口小,损伤轻,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腹腔镜手术.但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开腹阑尾切除术无法比拟的优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 胸腔镜在小儿胸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英;王勇

    一、胸腔镜发展简史1901年Kelling报道应用膀胱镜检查狗腹膜腔,他将其称为腹腔镜检查术.1910年Jacobaeus第1次成功地将这种方法用于人体,以解决肺结核空洞患者的胸膜粘连问题,从而开创了胸腔镜手术的先河.随着光学技术,特别是电视内镜技术的发展,给内镜外科带来了机遇.20世纪80年代末,内镜缝合切开器(Endo-GIA)等高技术内镜手术器械的问世,先进的麻醉和监护水平,给胸腔镜外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Wakabayashi等1991年首先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肺大疱和恶性胸水.1年后,开始有肺叶切除术、胸腺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等胸腔镜手术的报道,1993年Moir等[1]首次报道小儿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良好的照明系统,通过小孔可以深入到手术野,微型摄像机把术野图像清晰显示在监视器上,解决了小切口暴露不充分的矛盾;术者可以用内镜器械进行手术操作,从而使胸腔镜外科以小的创伤达到了与传统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使胸外科微创化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 针式腹腔镜辅助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

    作者:严志龙;吴晔明;陈其民;徐敏;顾硕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10月~2002年4月,腹腔镜下行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12例.分别在右下腹麦氏点及脐与耻骨上中点处做2个3 mm切口,置入3个3 mm trocar.发现憩室后沿脐部下缘将原切口延长至2 cm,腹腔外切除憩室再吻合肠管. 结果 1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2~2.5 h.术中出血量2~3 ml.憩室大小1 cm×2 cm~3 cm×4 cm.术后住院5~7 d,切口瘢痕不明显. 结论腹腔镜美克尔憩室切除术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瘢痕不明显.

  •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严重胃食管反流的现状

    作者:吴晔明

    自1991年Geage[1]和Dallemagne[2]等相继报道应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成人严重胃食管反流后,Lobe等[3]1993年报道应用腹腔镜开展儿童Nissen's胃底折叠术,并显示较经典的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在以后的10年中,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胃食管反流在欧美国家迅速流行和普及.

  • 我国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作者:李宇洲

    腹腔镜下治疗小儿斜疝简单易掌握,器械要求不复杂,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受到小儿外科医生和患儿家属的欢迎[1,2],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有多种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法的报道.全国许多省市的大医院开展这种手术[3],而且很多地级市医院亦开展了这种手术[4~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和复发病例,不能充分体现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优越性,有些地方遇到挫折后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勇气,停滞不前.因此,目前国内腹腔镜小儿斜疝手术的发展比较缓慢.

  • FK506预处理下骨髓移植诱导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朝来;张同琳;王坤;孙和新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FK506作为宏嵌合诱导供体特异性耐受中,骨髓移植前对受体预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性. 方法 100只雄性C57BL/6和60只雌性BALB/C小鼠分别作为皮肤移植的供体和受体,雄性ICR小鼠15只作为无关第三品系用以检测移植耐受状态的特异性.将60只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无处理对照组、单纯FK506组、单纯骨髓细胞移植(BMT)组、实验组(FK506+BMT)和无关供体对照组,每组12只.FK506诱导及维持方案是皮肤移植前对受体小鼠先给予大剂量FK506腹腔注射(3 mg/kg×2 d),移植当天尾静脉输注2×107个骨髓细胞,再以小剂量FK506(0.5 mg/kg×7 d)短期维持治疗.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时间、对第三方皮肤的排斥反应及对供体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并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 结果常规剂量的骨髓输注或短期FK506治疗并不能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没有宏嵌合形成.实验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24.0±1.5)d比无处理对照组(9.6±1.1)d、单纯FK506组(10.5±1.6)d、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10.3±1.5)d、无关供体对照组(9.8±1.1)d明显延长(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组供者特异性抑制率80.55%±14.10%明显高于单纯FK506组38.65%±12.43%及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35.41%±8.99%(P<0.05),实验组宏嵌合呈阳性. 结论采用短期大剂量FK506这一温和的非照射预处理方法,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存活.移植前输注供体骨髓细胞能够促进宏嵌合的形成及移植物的存活.

  • 经乳晕保乳手术联合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

    作者:孟娜;骆成玉;杨齐;林华;张键;黄旋;关琛;薛镭;张泽斌;邹日成

    目的探讨经乳晕或乳腔镜辅助保乳手术联合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效果. 方法 2001年8月~2003年11月,对19例直径<2 cm、距离乳头>2 cm的乳腺癌经乳晕或乳腔镜辅助行保乳手术,腋窝脂肪溶解抽吸后常规开放性腋窝淋巴结清扫. 结果 1例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一侧切缘镜下癌残留,经扩大切除后转阴.术后2例乳房创面皮下积液,抽洗加压包扎消失.保留的乳房形态良好,伤口小而隐蔽,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19个月,平均10.6月,未见乳腺和腋窝肿瘤复发. 结论经乳晕或乳腔镜辅助下,借助乳腔镜器械可以方便地完成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肯定.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乳房即时再造

    作者:蒋宏传;李发成;王克有;李杰;寇建涛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损的解决方法. 方法总结17例乳腺癌术后乳房自体组织移植、保留乳头和不保留乳头的人工假体填充乳房即时再造的经验,介绍病例选择、皮瓣设计和手术方法. 结果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进行即时乳房再造4例,盐水-硅凝胶乳房假体进行即时乳房再造13例,其中4例为保留乳头的乳房再造,效果满意. 结论Ⅰ、Ⅱ期乳腺癌在改良根治术的同时行乳房再造是安全可靠的,可减少皮下积液和上肢水肿的发生率.TRAM可同时进行腹部整形,假体的植入简便易行.

  • 从乳腺癌手术方法的变迁看微创乳腺外科的发展

    作者:梁小波;李炘正

    一、Halsted术式的确立19世纪初,乳腺癌手术多以肿瘤单纯切除为标准.1882年纽约Roosevelt医院Halsted医生施行了第1例乳房切除,包括相当数量的乳房皮肤、周围组织、胸肌、腋窝淋巴结.1891年Johns Hopkins医院Meyer医生也开展了这种手术.两人在1894年撰写了论文阐述了此术式,得到大家的认可,后人将此手术称为Halsted-Meyer手术.其实两人的手术方法是有差异的,Halsted的手术方法细致,彻底对淋巴结进行了清扫,达到根治的效果,故我们称Halsted为乳腺癌根治手术的创始人;Meyer的手术方法则较简单、粗糙,淋巴清扫不彻底,故根治性差.至1894年,Halsted已完成50例乳腺癌根治术,与以前手术的局部复发率60%相比,施行根治手术局部复发只有3例,复发率为6%[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Halsted的全乳切除联合胸大、小肌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奠定了近代癌症手术的基础.

  • 早期乳腺癌肿瘤切除联合放射治疗12年随访结果

    作者:李基业;涂柳果;蒋彦永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肿瘤切除联合放射治疗的12年随访结果. 方法 1988年11月~1990年6月,对31例早期乳腺癌施行肿瘤切除联合放疗(肿瘤切除组),35例施行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组),比较2组病人术后1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 结果肿瘤切除组局部复发率6.5%(2/31),总生存率74.1%;改良根治组复发率2.9%(1/35),生存率为74.3%.2组的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别(Logrank检验, χ2=1.04,P>0.05; χ2=0.55,P>0.05). 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行肿瘤切除联合放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3例报告

    作者:杨禁非;黄方炯

    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MIDCABG)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01年3月~2003年9月,我院在全麻、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了33例单支MIDCABG.14例采用左前外侧小切口,19例采用胸骨下段正中切口.31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1例使用大隐静脉行主动脉根部至前降支旁路移植,1例行胃网膜右动脉至后降支旁路移植.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量(163±120)ml,术后引流量(193±169)ml,术后拔管时间(6.4±5.5)h,ICU时间(17.8±4.4)h.随访(14.7±7.4)月,无死亡. 结论 MIDCABG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作者:薛松;肖明第;胡振雷;袁忠祥;吕志前;叶一舟;施盛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 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 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 积极稳妥地发展微创心脏外科

    作者:朱晓东

    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是20世纪末心脏外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现已被广泛接受并取得良好疗效.从中近期结果来看,许多MICS手术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MICS的种类也相当广泛.其中冠心病再血管化手术发展快,微创瓣膜手术自1996年已迅速发展起来[1],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大血管病的微创手术也相应开展起来.MICS已显示出光辉的前景,并将成为新世纪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因此,推动我国MICS的快速发展是我们的迫切任务.

  • 电视胸腔镜心脏外科发展现状

    作者:肖明第

    胸腔镜手术自瑞典Jacobaeus首次介绍以来,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但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展.开始仅限于心包开窗术、动脉导管结扎术及置入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等,目前已能进行心脏外科领域里的大部分手术,如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瓣膜修复及置换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可以大限度地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符合美容要求.

  • 微创外科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苏肇伉

    随着心脏外科和相关科学技术(体外循环设备和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三维成像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心血管外科在微创思潮的推动下亦发生了深刻的技术革命.近年来,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发展迅猛,尤其是近10年来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治疗中.目前,临床进行的MICS范畴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非传统胸骨正中切口的小切口手术;②消除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所致损伤的非CPB技术或对血流动力学改变小的辅助循环技术;③避免心脏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的非停跳心脏手术;④具有微创含义,但不同于传统心脏手术方式的技术,如电视胸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心导管介入治疗等,其中尤以避免或减轻CPB对机体损伤和心肌缺血缺氧损伤为微创的关键.

  •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迎龙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先天性心脏病占的比例大(约65%),其中较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占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80%以上.早年的低温心脏直视手术是在一侧或双侧剖胸非体外循环下实施,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体外循环需要通过主动脉和腔静脉插管来建立,所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纵劈胸骨入路.良好的暴露和尽可能小的创伤是决定手术入路的依据.胸正中切口纵劈胸骨入路的优点是术野显露好,但纵劈胸骨创伤大,失血量多,易发生切口及胸骨感染,体内永久遗留胸骨固定钢丝,尤其是破坏了胸廓的骨性支架,小儿手术后鸡胸发生率较高,前胸切口瘢痕也影响美观,会对患者产生永久性精神创伤.随着心外科技术日益成熟, 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 某些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死亡率几乎为零,术后生存年龄及活动量也与健康人无明显区别,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对躯体和精神的创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创"的概念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1~3].

  • 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作者:吴亚夫;仇毓东;周建新;张炜炜;周铁;孔文涛;丁义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肿瘤位于肝脏脏面不适于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全身麻醉,术中先腹腔镜探查,明确肿瘤位置确定穿刺点,然后在腹腔镜引导下,穿刺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全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4例肝癌破裂出血停止,术后复查肿瘤缩小,血AFP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32个肝癌病灶,完全消融27个,消融不全5个,完全消融率84.4%(27/32).3个月后CT示9例肿瘤病灶完全坏死,AFP降至正常;6例病灶部分坏死.随访2~18个月,平均8.2月,15例生存,4例死亡(3例肝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大出血). 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比B超引导下射频治疗定位更加准确,治疗效果肯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我国胰腺癌诊治进展及微创技术的应用

    作者:田艳涛;许东奎;赵平;王成锋

    胰腺癌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呈上升趋势.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在我国癌症死亡人口已跃居第6~7位[1].本文就近几年来我国胰腺癌诊治及研究工作的进展综述如下.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疗效研究

    作者:李传行;徐国良;黎建军;罗广裕;单宏波;张蓉;李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ve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或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1年7月~2002年12月,对84例恶性实体肿瘤先介入化疗栓塞或全身静脉化疗,再行HIFU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影像学(ECT、MRI或CT)的变化. 结果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92.5%(62/67);56例肝癌ALT、AST异常降至正常水平分别占58.9%(33/56)、66.1%(37/56),AFP降低>50%占71.9%(23/32);MRI或CT示肿瘤坏死范围>50%占91.7%(77/84),其中>80%占61.9%(52/84),肿瘤坏死范围<50%占8.3%(7/84). 结论 HIFU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或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实体肿瘤近期疗效满意.

  • 浅谈微创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成锋;赵平

    胰腺癌发病率20年内上升了4倍,在我国发病率为5.1/10万,在所有肿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居第5位.美国2003年新增胰腺癌30 700例,因胰腺癌死亡30 000例,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胰腺癌发病凶险,其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仅为4~6个月,约80%的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症状重(黄疸、剧烈的疼痛等)、生活质量差.因此,对胰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延长其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中国微创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