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功能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测定的研究

    作者:何晓凡;文志斌;熊石龙;何美霞;李俊成;贺石林

    目的:试图建立功能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抗原(fTFPI:Ag)测定法.方法:用组织凝血活酶(含磷脂与组织因子)包板后,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及经过加热处理的含TFPI的待测血浆或TFPI标准品,然后加入抗TFPI单抗,后加入HRP标记的IgG及相应的底物,根据显色的深浅来反映TFPI的含量.待测样本的含量从标准曲线上换算出来.结果:①用本法测得全长的TFPI线性关系好(r=0.974),而TFPI1-161线性差(r=0.582).②抗TFPI多抗能以剂量依赖性降低fTFPI:Ag测定值,但非特异性IgG对fTFPI:Ag测定值无影响.③fTFPI:Ag与Berrettini TFPI活性法及TFPI抗凝活性法相关性较好,但与酰解终点法无明显相关.④fTFPI:Ag与总TFPI、含K3的TFPI、截短的TFPI测定值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⑤与对照成人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fTFPI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正常对照组低;注入肝素引起fTFPI显著升高.结论:①本法实际是反映全长的TFPI.②本法可以反映体内具有抗凝活性的TFPI抗原含量变化.

  •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的研究

    作者:王兆钺;韩悦;阮长耿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哪些指标在实验诊断上更为敏感或更有价值.方法:对8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38例无血管并发症)与36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了研究.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与血浆P-选择素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测定.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数量用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结果: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浆TXB2和DH-TXB2明显升高(P<0.01),后者增高的程度更大,与正常值很少重叠.血小板GPⅠ b减少(P<0.05),GPⅡb和GPⅢa无改变,但GPⅡb-Ⅲa复合物增加(P<0.01).血小板膜P-选择素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显著高于正常(P<0.001).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数量以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也有增高(P<0.01).另一方面,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变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H-TXb2、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与血小板模P-选择素测定比其它指标更能反映出体内血小板的活化,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

  • 血浆凝血因子Ⅶ测定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与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敏涓;周立红;董临江;刘泽霖

    目的: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FⅦa、FⅦ:Ag与FⅦ:C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结果:冠心病中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糖尿病组FⅦa测定结果各为2.6±0.8(ng/ml)、2.8±0.9、2.9±0.9与2.8±1.0.均较正常对照组(2.2±0.7)为高,差异呈显著性(P<0.05).4组中FⅦa/FⅦ:Ag各为3.20、3.88、3.81与3.73,均较正常对照组(2.61)为高,差异呈显著性(P<0.05).4组中的FⅦ:C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糖尿病组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正常,而FⅦ:Ag仅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而其它3组无明显改变.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FⅦa、FⅦ:C与FⅧa/FⅦ:Ag均增高,各为2.61±1.0 ng/ml、101±27%与3.33(P<0.05),FⅦ:Ag无明显改变.结论:以往认为FⅦ:C增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子,本检测认为FⅦ:C增高并不恒定,而FⅦa增高和FⅦa/FⅦ:Ag比值增高较为恒定.从而认为:用检测FⅦ来评估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时,应包括FⅦa、FⅦ:Ag与FⅦ:C三项,并从中计算FⅦa/FⅦ:Ag比值,可能较单一指标为妥.

  • 晚期肺癌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丹;曾波航;邬勇坚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方法:用蕲蛇毒水解纤维蛋白原,采取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结果:40例晚期肺癌患者和4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分别为0.910±0.178及0.783±0.220,大吸光度(Amax)分别为0.468±0.098及0.397±0.113,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S)分别为5.79±1.75 g/L及4.76±1.85 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延滞时间(DT)为15±13 s及21±12 s,纤维蛋白原功能与量的比值(FMPv/Amax)为1.953及1.973,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晚期肺癌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均高于正常对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表明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低分子肝素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谭文锋;魏述军;马士新;余泽洪;汤立军;黄振文;陈林祥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近期心脏事件、心肌供血、出血风险、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自1977年1月至2000年4月167例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LMWH组(84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LMWH组:术前术后在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的基础上,加用LMWH 0.4 ml,皮下注射,1次/12 h,连续10天.观察两组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而LMWH组没有发生(P>0.1),两组均未发生需要输血的严重出血,LMWH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支架植入术后应用LMWH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缺血,且出血并发症少,应用较为方便安全.

  • 益母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尹俊;王鸿利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室支复制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心肌缺血1小时后从尾静脉注入益母草注射液,缺血2小时后取血栓测各项指标.结果:益母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过程中升高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P<0.01~0.001),并可降低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0.01);显著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其主要表现为使血栓长度明显缩短(P<0.01),血检湿重和干重显著减轻(P<0.05~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可减轻心肌缺血过程中血液粘度的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因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的探讨

    作者:曾波航;刘泽霖

    目的:了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特点.方法:对5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例TTP患者,均有典型五联征.经血浆置换、皮质激素、输血浆等治疗后,2例缓解,3例死亡.结论:TTP是一种致死率高疾病,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在临床上尤为重要.治疗方面好采用血浆置换、输新鲜血浆,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也可应用.

  • GPⅡbR995A点突变对受体亲合力及PP125FAK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唐雪元;陈方平;蹇在伏;解勤之;赵谢兰;王光平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血小板膜(GPⅡb)胞内段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表达GPⅡbR995AⅢa的CHO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血小板和表达GPⅡbⅢa的CHO细胞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westem blotting等方法检测PAC-1结合能力和PP125FAK磷酸化.结果:GPⅡbⅢa CHO细胞几乎不结合PAC-1,而GPⅡbR995AⅢaCHO细胞结合PAC-1明显增加;GPⅡbⅢa CHO细胞只有在粘附纤维蛋白原后才有FAK磷酸化,GPⅡbR995AⅢa CHO细胞在悬浮时即有微弱的FAK磷酸化.结论:本研究提示GPⅡbR995A点突变能改变受体的低亲合力状态,使受体具有高亲合性;该突变还介导细胞内信号传导,引起非配体结合的FAK磷酸化.

  • 干扰素在体外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系集落生长的影响

    作者:薛梅;邓承祺;孟文彤;魏锦

    在体外,干扰素对骨髓增殖性疾病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具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等.近10年来,一些学者观察到,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有效,能使血小板数上升,但机制不清.干扰素在体外对CITP骨髓巨核系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如何,报告极少.本文体外培养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观察不同浓度重组干扰素α-2a(rIFNα-2a)对其集落生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及其意义

    作者:何蕴;王兆钺;裘丽红;马丽丽;邢秀萍

    急性脑梗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脑血管的血栓栓塞.在抗栓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已普遍用于脑梗死的防治.溶栓治疗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促进病人的康复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溶栓药物也开始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促进闭塞血管的再通,改善病人的预后和减轻后遗症[1,2 ].但急性脑梗死的病人易同时发生脑出血,溶栓药物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3,4].因此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那样普遍.为了避免或减少出血并发症,有人规定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适用范围,如年龄应小于70岁,发病时间不超过6小时,脑梗死面积不宜过大以及无高血压病史等[1].

  • 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

    作者:左洪波;张小军;赵志刚

    冠心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该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为研究各型CHD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本文对90例CHD患者进行了凝血指标测定.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对照组43例,为本院门诊健康体检合格者,近期无服药史.男23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6.8岁.

  • 肝素抗凝治疗时用量的实验室监测指标探讨

    作者:刘兰平;倪艳丽

    近年来,应用抗凝治疗处理各类血栓性疾病的病例已日益增多.特别是普通肝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肝素应用过量,则会造成出血并发症;若用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因此,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时,应选择适当的指标作为实验室监测,以指导和调整临床合理用药,使应用肝素既能达到防治血栓形成,又不至于引起出血并发症的目的.本文采用APTT、TT、AT、AT:Ag和AT:A及普通肝素浓度测定等指标对临床应用肝素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与各指标的优劣报道如下.

  • 应用血浆制品治疗DIC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为民;王鸿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全身性微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的综合病征,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本文就血浆制品在DIC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新鲜血浆、新鲜冰浆血浆与冷沉淀新鲜冰浆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在使用前,应置于37℃水浴内,不断轻轻摇动,以加快解冻过程而防止纤维蛋白析出.融化后的血浆应立即经滤网输注,输注速度为每分钟5~10 ml.FFP可用于补充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缺乏,但由于其凝血因子未浓缩,输注过多有造成循环超负荷的危险.DIC时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与血小板是造成DIC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当DIC造成凝血因子过少(如纤维蛋白原<1 g/L)与血小板过少(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可使用新鲜血浆与FFP治疗.FFP可提供DIC时所缺乏的凝血因子和AT.冷沉淀为FFP在1~5℃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沉淀物,主要含因子Ⅷ、因子Ⅻ、vWF和纤维蛋白原等.Sarris等[1]发现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在使用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若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1 g/L易于发生DIC.

    关键词: 血浆制品 DIC 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扶云碧;卢汉波

    血小板聚集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急性及慢性缺血性并发症,因此各种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应用广泛,但不可忽视其在血液学上的副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以下4类:①环氧化酶抑制物(阿司匹林aspirin ASA);②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MP);③选择性ADP抑制剂(噻氯匹定ticlopidine TP);④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abcixomab.以下将对每类药物的作用、血液学副作用以及临床上如何处理进行综述.

  • 作者:

    At present,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are quickly evolving areas, which have relevance clinic medicine,molecular biology, biochemistry, pharmacology, materia media, immunology and many other areas. In the field of hematology,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 and incidence of bleeding diseas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lood, the vascular, system coagulation and platelet, function, will help us find a way to diagnose and prevent thrombotic disease.

  •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右冠状动脉内巨大血栓成功1例报告

    作者:李伟;齐国先;曾定尹;贾大林;于波;彭永文;张月兰;田文

    1 病例患者,男,50岁,干部.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每于午饭后1小时发作,多为绞痛,无放散,持续约半小时至1小时,含服救心丸后约10分钟可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供血不足”,给"通心络”等药物治疗后无明显疗效.入院当日晨2时许上述症状再次发作,由睡眠中痛醒,未特殊治疗,1小时后症状自行缓解.患者既往吸烟30余年,20支/d,入院时BP 100/70 mmHg(13.3/9.3 kPa),P 60次/min,肥胖体型,心肺听诊无异常.入院时ECG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呈冠状T波,Ⅰ、aVL、V4~V6 T波倒置.心脏超声示左室中上段下壁心肌运动轻度减弱,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 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霍梅;徐勇;叶素丹;何林

    聚体的测定方法有乳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免疫比浊法.本文用ELISA法定量测定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凝血象的变化

    作者:杨晓利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但是否需要抗凝治疗说法不一,且不同的病因也可对凝血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31例慢性风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检测观察,现报告如下.2000-11-14

  • DIC的研究进展--病因与发病机制

    作者:刘泽霖

    DIC在近代医学文献中早已脍炙人口,然对临床医者而言仍讳莫如深.国外专家查阅1966年~1998年30余载的医学文献,以DIC作关键词者超过11 921篇,但能识其全貌者却甚少,包括定义、综合征的确切范围、临床特征、标志性的诊断资料与确切奏效的治疗方案等,均莫衷一是,使医者对DIC始终视为畏途.仅用基础理论去探索DIC在临床上的诊断与治疗无疑是困难的.因为在病理中DIC仅为一狭义的综合征,而在临床上DIC为一范围广泛,病情重笃的一组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与致死率之高,深受医者之重视.因此,对DIC进行深入的剖析仍有必要.

    关键词: DIC 病因 发病机制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