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凝血及心电图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琳;刘晶;高喜军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凝血指标及心电图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急性IS患者85例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组,1例脱落,终纳入84例,经治疗出院3个后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以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63例,以mRS>2分作为预后不良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 g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血栓素(TXA2)、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记录入院48 h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结果 AIS组PAgT、PLT、CD62P、TXA2、Fbg、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S预后良好组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IS组S-T段改变、T波改变发生率分别为13.10%、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0%、2.0%(P<0.05).AIS预后两组S-T段改变发生率7.94%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 (P <0.05). 结论 AIS患者血小板活血化、纤溶亢进及心电图S-T段改变对疾病预后有负面影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非高危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孟剑;张磊;张一帆;王东艳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DVT引起的非高危型PE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VT的诊断方式为HDI 5000超声诊断仪.结果 PE危险分层、性别等因素的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CT阻塞系数(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obstruction in-dex,CTOI)的相关因素,其中上述两个因素中PE危险分层是非高危PE患者CTOI的危险因素,性别是非高危PE患者CTOI的保护因素.结论 DVT引发PE的几率甚高,需予以重视,特别对于PE危险分层级别高的人和女性患者而言.对于已经确诊的由下肢静脉血栓引发的有症状性PE的患者而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燕;卢桂兰;周经霞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每天3次,每次0.2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0.4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OD(40.12±8.06 MU/L)优于对照组(35.21 ±7.16 MU/L),MDA(1.03±0.25 nmol/L)小于对照组(2.60±0.39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5.02±4.30)%小于对照组(13.5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88.33%(53/60)优于对照组6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曾玮;王鹏;陈东尔;黄耀忠

    目的 考察高压氧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表达水平影响.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X2=3.92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12.39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1.896,t=1.765,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且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血管舒张状态有关.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抗凝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喻银全;杨柠菡;刘勇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抗凝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血管内成形支架手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内科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12.43 ±2.0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狭窄<60%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和47.5%,(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较内科常规抗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更为显著,能显著改善血管狭窄和神经功能低下状态,且手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及脑梗塞患者易栓因素研究

    作者:邸平;梁臻龙;徐丽娟;徐菡;李健;王成彬

    目的 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及脑梗塞患者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AT)活性水平,分析这三种抗凝蛋白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与静脉血栓患者的易栓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VTE及脑梗塞患者共168例,分析其年龄分布,血栓形成部位,并分别检测其PC、PS、AT活性水平;同时选择50名健康查体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其PC、PS、AT活性水平,与病例组作对照.结果 40 ~50岁是静脉血栓和脑梗塞的集中高发年龄,占23.2%.下肢静脉是VTE患者易受累部位,下肢静脉血栓在每个年龄所占比例均超过50%.VTE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种抗凝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塞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S、PC两项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活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E患者组与脑梗塞患者组比较,三种抗凝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S、PC三种抗凝蛋白均是VTE的易感因素;PS、PC两种抗凝蛋白是脑梗塞的易感因素.

  • 血栓弹力图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陈庆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的效果.方法 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术后均予以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月应用TEG对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调整用药剂量.比较2组临床转归、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出院后给予半年时间随访,比较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R值、K值、α角、MA值等TEG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值、K值均升高,α角、MA值均降低,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R值、K值高于对照组、α角、MA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配合药物治疗住院1~2个月,观察组死亡率1.8% (1/56),对照组为1.9%(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 (3/55),低于对照组17.6% (9/51) (P <0.05).结论 TEG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调整,确保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抑制效果,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瑛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及病情转归.方法 16例被确诊为TTP的患者经过PE后,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进行总体分析.结果 TTP特点为无征兆急性发作,初症状为皮肤出血.临床以广泛的血小板减少、微血管血栓生成、神经精神异常为特征的“三联征”患者比例为93.8%,同时伴有发热和肾病症状的“五联征”患者比例为63.5%.16例患者完成3~9次血浆置换,4例治疗无效死亡,12例治疗后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上升,总胆红素(IBIL)、破碎红细胞、镜下血尿、蛋白尿、乳酸脱氢酶(LDH)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结合糖皮质激素发能有效缓解TTP症状及改善患者预后.如患者复发,可考虑细胞毒类及烷化剂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作者:郑德泉;韩玉惠;钟耀艺;洪春永;董闽田;卢武生;吴铮;柳景华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以后循环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椎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率≥70%,应用药物治疗无效,给予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6、12、36个月进行随访,DSA或CTA及MRA对支架置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再狭窄率、术后用药情况、缺血复发事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8例患者的48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人支架,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75%~90%,平均为(79.85)%;术后狭窄率0~ 10%,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一例再发后循环缺血事件.随访DSA,支架内轻度再狭窄1例.术后Malek评分中1月1分者48例,6月1分42例、而2分者为6例;12月1分32例、2分者8例,36月1分18例、2分者4例.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合并症少,中短期疗效明显.

  • 替格瑞洛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林旭城;吴平彬;许贤彬;庄曼茹;陈兰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用药种类的不同上述患者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变化.并在PCI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lh、24h、48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同时替格瑞洛组的LVEF及LVEDD水平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氯吡格雷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上,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良好.

  • 血小板微粒及CD40L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研究

    作者:苏适;于洪敏;齐喆;曹荣祎;杨爽;袁景芳;祁萍萍;刘凤华

    目的 研究血小板微粒及CD40L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含量变化,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3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血小板输注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不使用止血带条件下采集肘部静脉,流式细胞仪检测PMPs及PMPs表面CD40L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PMPs,34例患者均呈现CD41和Annexin V双阳性,对照组21例患者仅有1例呈现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27,P=0.000).观察组患者的PMPs密度为(182.14±31.26)/μ1,对照组患者的PMPs密度为(55.39 ±9.72)/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6,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FITC-CD40,观察组CD40的阳性表达率为45.02%~51.47%(47.93±2.24%),而对照组CD40的阳性表达率仅9.16%~ 11.63%(10.47 ±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09,P=0.000).结论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液中PMPs密度及CD40L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因此在临床上实时检测PMPs密度及CD40L含量,并选择在PMPs密度及CD40L含量出现高峰前进行血液输注,可能会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

  • 经皮气管切开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小晓;郑灿荣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CT)在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组给予经PCT.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胸、皮下气肿、气管脱出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患者气管瘘、食管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明显降低患者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作者:张红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于入院30 min内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再通率、再闭塞率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3.1% (P<0.05).两组再通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闭塞率为3.8%,低于对照组15.4% (P <0.05).两组治疗前的PT、aPTT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均延长(P<0.05)、P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MI患者效果理想,利于改善凝血指标,对再闭塞的预防效果佳,且可减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性.

  •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韩逊

    目的 分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因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而致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而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无痛性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为62.24%、24.49%,显著高于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其它临床表现(P<0.05);研究组年龄为(67.46±7.22)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吸烟史、高血压史、消化道疾病史高于对照组(P<0.05),PLT、Cr、Hb异常及Hp感染高于对照组(P<0.05),而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低于对照组(P<0.01);因严重消化道出血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患者4例,死亡率为4.08%.结论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以无痛性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为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高龄、吸烟史、Hp(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疾病史、高血压疾病史、PLT(血小板)异常、Cr(肌酐)异常、Hb(血红蛋白)异常,而离子泵阻断剂(PPI)为保护因素.

  • 全凭静脉靶控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系统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覃涛;刘小梅

    目的 分析全凭静脉靶控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系统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94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施行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施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麻醉.记录和比较两组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和比较两组凝血系统相关指标差异,相关指标包括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血小板(PLT),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较短(P<0.05);两组内:麻醉前30 min与术后6 h aPTT、TT、Fbg、PLT存在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麻醉前30 min aPTT、PT、TT、Fbg、PL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h及24h观察组aPTT分别为(31.96±3.22)s、(28,03±3.49)s、TT分别为(14.63±3.72)s、(14.10±3.56)s显著较对照组短、Fbg为(4.96±1.82) g/L、(4.61±1.44) g/L显著较对照组低、PLT为(157.96±37.88)×109/L、(148.67±35.47)×109/L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 (P <0.05).结论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系统及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不同,相比于其它麻醉方法,全凭静脉靶控麻醉对患者凝血系统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较小,临床行腹部手术时可考虑采用.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致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谢华

    目的 分析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致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2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以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出血并发症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75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病案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瓣膜置换数量、文化程度、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血压、家庭收入、抽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抗凝认知程度及依从性等,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女性、病程>5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吸烟史、有合并疾病、抗凝认知程度差、抗凝依从性差者占比68.42%、61.40%、77.19%、54.39%、50.88%、78.95%、73.68%高,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大专以下、抗凝认知差、抗凝治疗依从性差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致出血并发症发生有显著相关性,OR值分别为2.856、3.138和3.656.结论 病程>5年、抗凝认知差、治疗依从性差均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致出血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 长期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脑梗死的凝血指标变化及出血风险

    作者:涂隽;徐依成

    目的 随访观察长期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脑梗死的凝血指标变化及出血风险.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阿司匹林服用情况分为观察组(长期服用,80例)与对照组(短期服用,99例).两组均采取常规防治措施,阿司匹林口服剂量均为100 mg/d,观察组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年,对照组服用天数在30 d以内.分别于出院时、出院1年后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bg).经随访或复诊了解两组出血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及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T、TT、aPTT均延长(P<0.05),Fbg含量下降(P<0.05);两组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9.09% (P <0.05);两组胃肠道反应、皮疹、白细胞下降及心悸发生率均相当(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但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临床需慎重选择.

  •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壶完全堵塞的二次回血通路的创建

    作者:李红熳

    目的 探讨如何安全、快速地创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因静脉壶完全堵塞而无法正常回血时的通路.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科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和一次性输血器创建的密闭式回血通路应用于静脉壶完全堵塞时38例进行回血,由两名护士配合完成.结果 35例成功收集静脉壶以上段血液,丢弃静脉壶以下段血液;3例因静脉壶侧管堵塞,将回血通路移至动脉壶侧管回血成功,丢弃动脉壶以下段的血液.结论 双人配合创建二次通路回血法能使大部分血液回入患者体内,大程度减少了患者血液的丢失,成功率高,安全,可进行临床试用.

  • 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远锋;李家伟;陈阳斌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14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DVT发生率,据此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血清D二聚体(D-D)、血栓预防干预等资料进行比较,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DVT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DVT发生17例,占12.14%.DVT组与非DVT组在aPTT、PT、Fbg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血栓预防干预、伤后24 h血清D-D水平≤300 ng/mL、等待手术时间<3d比例均明显低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无血栓预防干预、等待手术时间≥3 d是术前DVT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无血栓预防干预、等待手术时间长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D二聚体及血清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变化

    作者:李晓霞;白洁

    目的 研究D二聚体(D-D)及血清脂蛋白a(LP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0例在本院诊断为AI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组和非腔隙性组,另选择30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LPa、血浆D-D、Fbg水平及aPTT、PT、INR值,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组血清LPa和血浆D-D、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腔隙性组血清LPa和血浆D-D、Fbg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组,观察组aPTT值大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PT、IN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及血清LPa在AIS中患者中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D二聚体水平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罗淑红;彭浩;张凯

    目的 研究分析检测妊娠高血压产妇产前24 h内的D二聚体(D-D)值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收治的22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根据产妇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及出血量情况分为无明显出血组(产后24h出血量<100 ml)136例、产后出血量100 ~ 500 ml产妇为亚临床出血组54例、产后出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组30例,对比三组产妇产前24 h内的D-D、PLT、Fbg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产前24 h,无明显出血组、亚临床出血组的PLT、Fbg水平显著高于产后出血组(P<0.05),无明显出血组、亚临床出血组的D-D水平显著低于产后出血组(P<0.05).产前24h,无明显出血组、亚临床出血组的PT、aPTT、PT-INR、TT值显著低于产后出血组(P<0.05).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前24h血清D-D水平与PLT、Fbg呈显著的负相关、与aPTT、PT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D-D值(228.4 ug/L)作为预测妊娠高血压产妇产后出血的佳临界值,此时的灵敏度为0.947、特异度为0.872.结论 检测妊娠高血压产妇产前24 h内的D-D值对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其佳临界值为228.4 ug/L.

  • 不同时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期患者对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梁建尤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疗效、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200例ACI患者资料分为两组,A组(109例)患者在发病24h内进行辛伐他汀片治疗,B组(91例)患者在发病72 h内行辛伐他汀片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CSS、NIHSS、mRS)、实验室指标(hs-CRP、TG、TC、HDL-C、LDL-C)及预后(残障、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是A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A组hs-C RP、TG、TC、HDL-C、LDL-C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B组(P<0.05);另外,A组残障发生率5.50%、死亡率0.92%均显著低于B组20.88%、5.49% (P <0.05).结论 ACI患者越早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越佳.

  • 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对脑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李瑾;罗亚妮;倪弘;姚燕琴

    目的 观察和分析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对于脑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中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积、血沉、全血黏度、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

  •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华法令用于老年肺栓塞抗凝的疗效及出血风险

    作者:都刚;汤维英

    目的 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与华法令用于老年肺栓塞(PE)抗凝的疗效及对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老年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LMWH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应用LMWH钙注射液2~3天后应用华法林,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之后停用LMWH钙注射液仅用华法林维持,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 (39/43),高于对照组74.4% (32/43) (P <0.05).2组治疗前的PT及aP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及aPTT均延长,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PT与Aptt延长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部位均以皮肤黏膜、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为主,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20.9% (9/43),高于对照组11.6%(5/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与华法令治疗老年肺栓塞抗凝效果更佳,且出血风险不会明显增加.

  • 外伤致胰腺损伤患者凝血相关指标、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晓华

    目的 探讨外伤致胰腺损伤患者进行凝血相关指标、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所收治外伤致胰腺损伤患者55例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5例纳入研究,检测入选对象的PT、aPTT、PLT、Fbg、D-D、sICAM-1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胰腺损伤患者PT、aPTT、PLT低于对照组(P <0.05);Fbg、D-D、sICAM-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伤致胰腺损伤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 诱导缓解化疗对白血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邓颖哲;黄国强;栾新宇

    目的 研究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通过诱导缓解化疗后对其凝血相关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就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科接受治疗的145例首诊初治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化疗组96例,姑息治疗组49例.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两组对比.结果 诱导缓解化疗组在治疗前后对比TT、aPTT指标具统计学意义(P<0.05),D-D指标差异为明显(P<0.01);姑息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对比PT、TT、D-D指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相比,PT、D-D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和姑息治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315 d、38 d,化疗组长于姑息治疗组(P<0.001);两组患者的CR率为55.2%,0%,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化疗组与姑息治疗组ED(一月内死亡)率分别为7.3%,42.9%,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诱导缓解化疗法对AML患者的临床价值高于姑息治疗.

  • 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致纤溶的临床表现及术后疗效、并发症的远期随访观察

    作者:陈励碧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致纤溶的临床表现特点,并随访观察术后早期治疗出血致纤溶亢进症状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04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BPH) 52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并伴有术后出血症状患者,术后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D-D)等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后出血无纤溶亢进症状,34例)和观察组(术后出血并继发纤溶性亢进症状,18例),结合临床观察和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检测结果评价BPH前列腺术后的出血致纤溶临床表现特征.观察组患者术后及时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早期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住院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PT(25.4 ±4.8)s、aPTT (35.8 ±4.5)s、术后出血量(726.8±76.2)ml分别较对照组(17.1±1.5)s、(33.2±5.1)s、(304.2 ±31.5)ml高,Fbg(0.9 ±0.4)g/L较对照组(3.2±1.2)g/L低,差异显著;②观察组早期干预治疗后,未引起相关并发症,且膀胱持续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尿路刺激时间和对照组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随访6个月显示两组均未出现血尿症状,远期并发症、BPH预后评分(IPSS、QOL评分)和对照组相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PH患者术后出血致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为凝血时间延迟、Fbg减少以及出血量增加,但早期及时干预可取得同无纤溶亢进患者相同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护理

    作者:赵梅;郭海波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接受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强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颅内高压观察、抗凝用药护理、康复指导等,观察两组恢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表评定其恢复情况,随访6 ~12个月,统计血栓复发、颅内出血再发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表评定患者预后.结果 ①观察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轻度残疾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及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mRS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静脉窦血栓、颅内出血新发及复发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手术治疗的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中应用强化护理干预,可减少血栓、出血性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 围术期体温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作者:邵丽玲

    目的 观察围术期体温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86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外科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体温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围术期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比较情况,并观察护理后两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比较情况,同时观察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较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Fbg显著升高(P<0.05);护理后两组ISS评分分别均较护理前显著减小,且护理后7d,14 d,28 d,观察组ISS评分(22.15 ±0.82)分、(20.35±0.79)分、(19.56±0.76)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30%较对照组25.58%显著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存在较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围术期体温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障碍有调节作用.术后并发症降低.

  • 老年择期手术骨折患者术晨血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曾丽萍;陈玲香;林玲英

    目的 探讨老年择期手术骨折患者术晨血压变化情况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2月到2015年8月所收治158例择期手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68例)、老年组(90例).两组均进行术晨血压测定,记录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术晨SBP与DBP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2.2%(11/90),高于中青年组2.9%(2/68) (P <0.05).结论 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易合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术前血压较高,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需对术前血压升高情况进行干预.

  • 梗阻性黄疸围术期出血事件及凝血动态观测及护理干预

    作者:祝晓莲;汪细平

    目的 调查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出血事件及凝血情况,探究相关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其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差异.根据其围术期护理方式分为出血护理组(n=80)和常规护理组(n=74)两组对比其出血事件发生率和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54例受试患者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11.7%(18/154),其中术后30 d内胃肠吻合口出血8例(5.2%),腹腔内弥漫性渗血6例(3.9%),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例(1.9%),迟发性胆道出血1例(0.7%);术后第3天,所有受试者除Fbg水平较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PT、KPTT等凝血指标及D-D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4周内,常规护理组胃肠吻合口出血率、腹腔内弥漫性渗血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率、迟发性胆道出血率均略低于出血护理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5.0% VS 18.9%(P<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出血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围术期出血事件.

  • 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道、临时通道护理对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

    作者:孟婷婷;江涛;张媛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道、临时通道护理对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永久性血管通道护理,对照组采取临时通道护理,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同时分析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比较其预后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并记录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透析后观察组CRP、IL-6、TNF-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8% vs对照组19.0% (P <0.05),血栓形成率观察组2.4% vs对照组16.7% (P <0.05).结论 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道可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 综合护理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图背景波、凝血及家属情绪的改善研究

    作者:李小可;段跃云;陈川丽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图背景波、凝血及家属情绪的改善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比较、脑电图背景波变化、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及患儿家属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干预效果90.00%较对照组70.00%显著高(P<0.05);患儿脑电图背景波改善率评分(2.98 ±0.31)分较对照组(1.98±0.98)分显著高(P<0.05);两组均较护理干预前PT、aPTT、TT表达水平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22.16±3.98)分、(23.69±5.01)分均降低显著,CD-RISC评分(72.12±5.01)分升高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图背景波、凝血及家属情绪的改善作用均显著.

  • 生命网健康管理对冠脉事件二级预防的影响

    作者:戢艳琼;凡孝琴;任金梅;章春艳

    目的 探析生命网健康管理对冠脉血栓事件患者二级预防遵守依从性及生活观念的影响.方法 选取 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冠脉血栓事件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组人院后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生命网健康管理.比较2组入组前、出院6个月后的血脂指标(TG、TC、LDL-C、HDL-C)、FBS、BMI、自我效能评分,比较2组随访半年期间冠脉血栓事件再发率及死亡率与用药依从性.结果 2组入组前各项血脂指标、FBS、BMI及自我效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2组TG、TC、LDL-C、FBS、BMI均降低,HDL-C、自我效能评分升高,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的TG、TC、LDL-C、FBS、BMI低于对照组、HDL-C、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85.19%,高于对照组;冠脉血栓事件再发率为3.70%,低于对照组(P<0.05);2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命网”健康管理可提高冠脉血栓事件患者二级预防遵守依从性,利于血脂、血糖及体重控制,预防冠脉血栓事件再发.

  • 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骨科手术后下肢血栓预防性给药效果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作者:王秋菊;张先政;江继端;彭会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骨科手术后下肢血栓预防性给药效果影响并总结相应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8月收治113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57)与B组(n=56).A组应用0.5 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B组为0.75 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测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P>0.05,提示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接近.麻醉前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P>0.05,血栓弹力图指标:术后2h、4h、12 h、24 h,两组R、K具降低、MA、ANG、CI均升高,前后差异均P<0.05;同时A组术后2h、4h、12h、24h的R、K均高于B组、MA、ANG、CI低于B组(P<0.05).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2.3% (7/57),低于对照组28.6% (16/56)(P<0.05).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应用0.5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不仅可确保镇痛效果,同时不会对下肢血栓预防性给药造成明显影响,在有效护理措施配合下可取得较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因素及循证护理

    作者:李袁林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相关因素及循证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检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指标与术后VTE并发率,并对直肠癌术后并发VTE患者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护理1周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43±0.19) mPas/s、(4.41±0.68) g/L、(0.54±0.35) 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0.24) mPas/s、(4.76±0.83) g/L、(0.87±0.49) mg/L(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VTE比例为12.68%,与对照组26.76%相比差异明显(P<0.05);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VTE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术后制动时间为术后并发VTE的高危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史、VTE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术后制动时间为结直肠癌术后并发VTE的影响因素,早期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VTE发生率.

  • 自制D二聚体测定试剂的临界值适用性探讨

    作者:贺慧娟;鲁翌;陈仁云;潘向荣;唐非

    目的 将自制D二聚体(D-D)试剂检测结果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进口试剂结果进行比较,了解其cut off值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用自制试剂盒(TM)和其他五种常见D-D检测体系对130份临床血浆样本进行检测,将六种体系的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及可比性,并对几种常用体系临界值进行比较.结果 TM体系和其他五种常用检测体系分别检测130例血浆标本,将其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得到各相关系数均>0.9.各个体系间两两进行配对t检验所得结果均为p <0.05.TM体系其阳性检测值的分布与市售TT、CB、CT、CS体系差异较大,而与TB检测体系的分布特征较接近.对于大于0.5 mg/L的标本,自制的检测试剂与TB试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 血友病关节病变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国青;陈振萍;吴润晖

    血友病是一种由凝血因子Ⅷ/IX缺乏所致X染色体连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发病率为1/5 000活产男婴.尽管血友病的相关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关节病变作为血友病关节出血后的第一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仍未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甚至关节残疾的出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2].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研究

    作者:刘文;姜爱钟;林福军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盐酸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常规内科治疗方法患者35例(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患者35例(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ACI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微循环,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上使用.

  • 血塞通对腹腔镜胃癌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古剑锋;李维;韦万程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择期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7d后观察2组患者术前、手术即刻、术后3d、术后7d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2组不良用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7 d:D-D、Fbg分别为(0.25±0.05) mg/L、(3.27±0.46)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血浆黏度、全血粘度分别为(1.01±0.64)mPa·s、(4.40±1.33)mPa·s显著低于对照组,HCT为(38.26±2.28)%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能够改善腹腔镜胃癌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