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冠心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与纤维蛋白原关系分析

    作者:许延路;高辉;李继福;徐从高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与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和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AD)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及Fbg的含量.结果 CAD患者血浆中TAFI:Ag(95±34%)、TAFI:A (29.2±11.2 μg/ml)、Fbg(5.20±2.41g/L)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者 (P<0.001).结论 CAD患者血浆中TAFI:Ag 和TAFI:A 均显著增高, 抑制了Fbg的降解,导致纤溶活性降低.

  • 1334例创伤骨科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回顾分析

    作者:马海梅;张会英;张力丹;朱广玉

    目的 通过对大宗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创伤程度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统计,找出创伤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D-二聚体在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前血栓倾向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1 334例创伤患者(共1 359例次)入院后测得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其中急性创伤病例858例次,非急性创伤病例501例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创伤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创伤患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急性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非急性创伤患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患者全身骨折数量<5时,骨折数量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线性相关(r=0.995,P<0.01).结论 急性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当骨折数量<5时,D-二聚体水平可以辅助评价创伤严重程度.当D-二聚体用于对创伤患者术前血栓倾向的筛查时,应区分急性、慢性及创伤程度,采用不同的参考标准结合临床做出判断.

    关键词: D-二聚体 骨折 创伤
  • 一个纤维蛋白原α链Arg 19 Gly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

    作者:黄丹丹;郁婷婷;陈华云;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丁秋兰;奚晓东;王学锋;王鸿利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出凝血检查,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Fbg)活性和抗原.抽提DNA,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与基因文库比对确定基因异常.结果 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为28.10 s,Fbg活性明显下降,抗原在正常范围内,活性显著低于抗原;其父表型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Fbg、FGA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A1211G杂合碱基置换,导致Arg19Gly错义突变.结论 鉴定该病例为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bg α链Arg19Gly杂合错义突变是致病原因.

  • 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作者:杨锐;魏莱;洪梅;杨焰;魏文宁;胡豫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5年 1月至 2006年5月危重病并发 DI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用免疫法、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36例危重病并发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等凝血及抗凝指标.结果 本组 36例危重病患者并发 DIC,治愈15例,好转 9例,死亡 l2例;DIC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D-D含量明显增高,AT:A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AT:A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率(94.4%),且12例死亡病例均发生明显减低(阳性率达100%).结论 危重病患者 DIC发生率高 ,死亡率高.治疗关键是祛除原发病,密切观察早期 DIC诊断指标,早发现、早治疗.对危重病患者的早期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 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蕊;李玲;温丙昭;钟笛;马依彤;彭鹏

    目的 了解单核细胞(Mo)组织因子(TF)表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作期间的变化,并观察它们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20例AMI,20例AIS患者及61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Mo TF mRNA的表达;(2) 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40例AMI和46例AIS患者血浆TF活性和TF抗原的水平,并与84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比较.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Mo TFmRNA表达在AMI及AIS组明显增高.(2) 与对照组相比,血浆TF活性在AMI组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TF抗原显著增加;血浆TF活性及抗原在AIS组明显增加.(3) 血浆TF抗原与Mo TF mRNA表达明显相关.结论 (1) 外周血Mo TFmRNA在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呈高表达.(2) AMI和AIS均有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其中TFAg显著增高是其共同特征.

  • 391例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江素华;周旭红;黄慧;曾波航;冯莹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负荷量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9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按肿瘤的大小分为无负荷组(110例)、轻负荷组(59例)、中负荷组(111例)、重负荷组(111例),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Fbg,FⅧ:C、AT、D-Dimer及PLG的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的Fbg、FⅧ:C、D-Dimer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且随肿瘤负荷的增大而升高(P<0.01);重负荷组AT水平比无、轻、中负荷组和正常组降低(P<0.05),无、轻、中负荷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LG 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Fbg、FⅧ:C、D-Dimer、AT水平的异常程度与肿瘤的病情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根治术后患者机体的高凝状态可能是日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 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作者:黄文辉;陈瑞林;冯莹;陶怡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以蛋白C(P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凝固法测定蛋白S(PS)活性;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采用金标法;LA检测采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法.结果 SLE患者PS、PC活性显著下降,狼疮抗凝物(LA)增加,ACA阳性率增加,表现为抗凝蛋白系统功能减弱;同时LA和ACA与PS、PC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LA和ACA可能是导致PS、PC活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PS、PC活性下降进一步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的联合检测对SLE并发血栓具有预测价值.

  • 2型糖尿病血小板活化与血糖变化的相关分析

    作者:葛繁梅;高延慧;高雪梅;李风鸣;贺春英;刘宇宏;苏保雄;任羽;曹慧琴;刘延香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 62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来测定45例40岁以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的PAC-1、CD 62P的表达率和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比率,同时进行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初发的2型糖尿病组PAC-1(12.38±3.15%)、CD 62P(8.74±2.01%)、GHbA1(9.53±2.73%),其表达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67±1.52%(P<0.001)、1.07±1.41%(P<0.001)、6.21±1.05%(P<0.001).降糖治疗6月后糖尿病组血糖达标,PAC-1(7.38±3.25%)、 CD 62P(6.26±3.01%) 、GHbA1(6.33±1.4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血小板活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成熟程度的预后意义

    作者:张新友;王伏田;孙璇;叶素丹;林晓鸥;徐肇明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MK)成熟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5例ITP及30例非ITP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各亚阶段比例、胞浆颗粒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ITP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探讨MK成熟程度的预后意义.结果 ITP组MK数量明显增加,其中原巨、幼巨、颗粒巨明显增加,而产板巨核明显减少,血小板形成不良,与非ITP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ITP患者MK增多和正常者比减少者有更好的疗效,无论是初始治疗还是停药后的远期效果;MK胞浆颗粒越多,或伴有血小板形成趋势或有血小板形成者,较胞浆颗粒稀少或有空泡者不仅更易获得缓解、近期完全缓解率高,而且亦有更好的远期效果(P<0.05).结论 ITP患者MK数量和成熟程度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还具有预后意义.

  • 抗凝血类灭鼠药所致凝血功能障碍8例

    作者:孟景晔;邢世江;濮先明;俞爱红;雷渊秀

    目的 研究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分析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8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患者PT、aPTT 明显延长,血小板基本正常.补充血浆及补充维生素K1 后,疗效明显.结论 这类患者病史隐匿,容易误诊 ,为获得性维生素 K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迅即使用维生素K1 后可获较好疗效.

  • 急性白血病合并以栓塞表现为特征的DIC 4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菁晨;胡俊锋;冯永钦;代泉玉;杨良卫;胡俊斌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合并以栓塞为主要表现的DIC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4例AL合并以栓塞表现为特征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本文4例AL合并DIC时其突出表现均并非为出血,而以栓塞表现为特征,易延误诊治.而此阶段DIC抗凝治疗可取得较佳疗效.结论 4例AL合并以栓塞为主要表现的DIC的临床特征:① 病因以感染诱发者居多;②临床表现以脏器功能损害或者衰竭(脏器内微血栓形成)为主,其中以急进性肝损害为甚,个别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③ DIC实验室检查中纤维蛋白原(Fbg)均>4.0 g/L,伴PT和/或aPTT延长;④抗凝治疗效果显著,受损脏器功能大多在短期内恢复.

  • 肾脏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作者:卡米拉;陈程

    目的 探索肾脏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以预测高凝状态的出现.方法 肾病患者36例,重点观测Fbg的改变(cluss法,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结果 Fbg升高率为52.78%(19/36),其中尤以肾病综合征(尿高蛋白、浮肿)显(9/11).结论 Fbg升高系肾病综合征的特征之一,可作为有抗凝治疗的依据.

  • A Ttach lmportance to Vascular lmplications of Kruppel-like Factors

    作者:范自力;贺石林

    Kruppel-like factors(KLFs) are a subclass of the zinc finger family of DNA-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e nomenclature is based on the homology to the DNA-binding domain of the drosophila protein kruppel. To date,17 members of KLF family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mammalian cells.

  • 生理盐水代替进口缓冲液测定纤维蛋白元的探讨

    作者:靳岩;秦桂娥;张凤华

    目的 在CA-7000血凝仪上用价格低廉的生理盐水代替进口缓冲液 Owrens Buffer做稀释液测定纤维蛋白原 (Fbg)值,在同样得到准确结果的前提下,降低试剂成本.方法 ①选择20例正常对照、10例高Fbg值血浆、10例低Fbg值血浆,用生理盐水代替进口缓冲液 Owrens Buffer做稀释液做标准曲线,进行测定Fbg值,与用Owrens Buffer做稀释液测定Fbg值比较,分析相关性 .结果 用生理盐水做稀释液测定Fbg值,与用Owrens Buffer做稀释液测定Fbg值相关性良好.r=0.996 , (P> 0.05).结论 在CA-血凝仪上测定Fbg完全可以用生理盐水代替价格昂贵进口缓冲液.

  • 儿童血友病的疼痛与控制

    作者:吴润晖;张纪水;吴心怡

    血友病是先天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类疾病,遗传方式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即女性携带致病基因,男性患病.由于血液中缺乏FⅧ或FⅨ,使血液在破损部位不能正常凝固,造成出血不止.出血可见于任何部位,关键部位出血如颅内的出血可以致死,但较少见,常见的是关节和肌肉出血(>90%).关节和肌肉内出血产生的压力或/和局部组织炎症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剧烈疼痛,血友病也因此成为疼痛的疾病之一 [1.2].血友病疼痛控制的相关资料不多,国内更为匮乏.借鉴国外血友病疼痛治疗以及儿童肿瘤的疼痛判断和控制有限资料,我们提供以下有关于儿童血友病疼痛与控制的信息.

    关键词: 血友病 疼痛 控制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