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网织血小板联合检测对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

    作者:林丽娥;姚红霞;王述文;杨剑国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 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Ⅰ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 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l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 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 血小板糖蛋白Ⅲa PIA2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梅芳;肖传实;巩书文;王瑞英;刘秀娥;侯丽虹;杨林花

    目的 了解血小板糖蛋白Ⅲa (glycoprotein Ⅲa,GPⅢa) PIA2多态性在山西省人群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PCR-RFLP) 方法判定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GPⅢaT1565C 在本组资料中突变频率低,64例CHD患者和84健康对照者中,仅发现1例为杂合基因型T/C,余均为野生型T/T.结论 GPⅢa PIA2多态性存在人种和地域的差异,在山西地区人群中突变频率很低,与国外研究差异较大.GPⅢaPIA2多态性是否为山西地区人群罹患CHD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作者:罗雪挺;胡有志;冯德勋

    目的 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麝香保心丸与地奥心血康胶囊对比,进行随机、阳性药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 麝香保心丸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的有效率为92.3%,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并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医症侯疗效的总有效率达91.1%,治疗后各单项中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尤以胸闷痛(有效率91.1%)、心悸(有效率88.6%)症状改善较明显.麝香保心丸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0.0%,能明显减少心电图∑ST、NST、N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麝香保心丸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P<0.01),纤维蛋白原有所下降(P>0.05).两组均对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 二氢睾酮和其受体对雄性大鼠血小板激活、TXA2/PGI2平衡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

    作者:李世军;李小鹰

    目的 研究生理剂量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和其受体对雄性大鼠血小板激活、TXA2/PGI2平衡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方法 血浆睾酮(testosterone, T)应用Advia Centaur免疫检测系统测定(Bayer, Germany),血浆DHT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 kit)推荐方法检测.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仪测定血小板黏附.应用放免法测定TXB2和6-Keto-PGF1α.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去势雄性大鼠每日补充DHT (0.25 mg/rat)使其DHT浓度达到生理水平,而且与氟他胺(flutamide)(每两日注射1次5mg/rat)联用不影响DHT浓度达到生理水平.DHT (2nM)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黏附.氟他胺预处理血小板之后,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再次增加.去势雄性大鼠每日补充DHT(0.25 mg/rat)降低TXB2和6-keto-PGF1α的比例,然而两日补充一次氟他胺(5 mg/rat)再次增加TXB2和6-keto-PGF1α的比例.DHT(2nM)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然而,氟他胺预处理血小板之后ADP诱导的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再次增加.结论 生理水平二氢睾酮介导其受体调节雄性大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黏附与其调节TXA2/PGI2平衡和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

    作者:林文远;赖永榕;程鹏;马劼;罗琳;龙媛;刘容容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135例HSCT患者HC的发生情况,就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对HC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HC发病率为10.4%,中位发病时间36.5 d(11~54 d),平均病程20.1 d(7~50 d),经过积极治疗均可好转或治愈;无关供者与HC发病明显相关.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无关供者的移植是引起HC的危险因素.

  • 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卢开林;元小冬;王小玲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急性脑梗死(CI)患者的关系.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以放免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同时检测Hcy的代谢因子维生素B12(Vit.B12)、叶酸(Fa)含量.结果 和健康对照组比较CI患者组血清SF、Hcy明显增高,P<0.01, Hcy的代谢因子叶酸和Vit.B12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而同型半胱氨酸主要与叶酸和Vit.B12营养性缺乏有关,SF、Hcy、Vit.B12、Fa参与了CI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注意监测Hcy并予相应治疗,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纤溶系统变化的探讨

    作者:江虹;陈川;贾劲;周静;韩帅;廖娟;王霞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抗纤维蛋白溶解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药的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7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被随机分为2组,即6-氨基己酸组(39例)和抑肽酶组(40例).为观察患者围术期机体纤溶系统的变化,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主动脉开放后、手术后72 h三个时间点外周血中D-二聚体、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 (1)横向比较:术前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血浆中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纵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和抑肽酶组(组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而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 h 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 h 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可见其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一变化提示围手术期机体纤溶系统存在明显改变,因此应在术中及术后密切监测其变化.(2)横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纤溶指标,术中主动脉开放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术后72 h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抗纤溶治疗方式对手术过程中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而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APBSCT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等临床研究

    作者:王磊;顾健;顾翔;孙梅;马莉;王红;李铭辉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APBSCT)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的疗效.方法 IHD等患者16例,入院后常规扩血管治疗,予rhG-CSF动员,600 μg/d×5 d后,采集外周血CD 34+干细胞,于冠状动脉造影下或支架内行干细胞移植,1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结果 成功移植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提高,心功能改善.结论 APBSCT是能够治疗IHD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重建有关.

  • 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张璐;胡豫;孙春艳;黄靖

    目的 研究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了解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 将498例乳腺癌病人按病理分期分为Ⅰ-Ⅱ期组(177例)、Ⅲ-Ⅳ期组(312)例,检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和1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和分子标志物D-dimer.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D-dimer、Fbg、PLT水平和乳腺良性肿瘤相比明显增加(P<0.01)且PT时间缩短;而aPTT、TT水平与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为Ⅰ-Ⅱ期患者血浆D-dimer、Fbg、PLT水平均高于Ⅲ-Ⅳ期的患者(P<0.05),而PT、aPTT、T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常伴随凝血功能异常,监测患者体内PT、Fbg 、D-dimer、PLT的改变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及慢性DIC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并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使用.

  • 肝素抗凝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长昀;江毅;肖骏;王颂杨;胡有志;冯德勋

    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方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对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入选前48 h以内至少有一次心绞痛发作,ST段无抬高.将12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普通肝素(UH)组和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组,UH组以UH 240 u/kg·d-1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10 d,维持aPTT于60~85 s或ACT于250~300 s(正常值1.5~2.5倍).LMWH组予LMWH 5 000 u,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续10 d.观察终点:随访治疗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需血运重建例数.住院治疗至少10 d,随访至治疗后30 d.结果 两组用药期间平均胸痛发作次数差异无显著性,但肝素组有更多的患者需口服硝酸甘油缓解胸痛;死亡率、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在LMWH组明显下降.LMWH组出血事件明显少于UH组.结论 LMWH皮下注射与连续静脉滴注UH疗效相似,LMWH可明显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 d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发生出血事件较少,应用更为方便安全.

  • β-七叶皂甙钠和中药辅助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泉英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和中药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β-七叶皂甙钠和中药,观察下肢肿胀消退,行走路程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明显性 (P<0.01).结论 β-七叶皂甙钠和中药配合辅助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费用较低,宜于基层医院使用.

  •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

    作者:李云;李雪梅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ACL Advance对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结果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均明显延长(P<0.01),Fbg明显减低(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指标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纤维蛋白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朱明霞

    1 概述纤维蛋白原(Fbg)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己甚明确,它是动脉血栓事件后遗症的危险因素[1].慢性心肺疾病也是肺血栓栓塞(PTE)的主要危险因素.

  • Inflammation and Arterothrombosis

    作者:李家增

    Arterial thrombosis is a central pathologic mechanism contributing to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together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子机理与临床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兆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一种,人们认识该病已有70年的历史.

  • 血细胞组织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饶绘;魏文宁

    组织因子(TF), 即凝血因子Ⅲ、细胞表面抗原CD142, 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 也是体内活性强的促凝物质之一.

    关键词: 血细胞 组织因子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