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脑梗死患者血清S 100 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文华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98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血清S100 β和NSE水平进行测量,观察两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中第1d、第3d、第5d的S100 β和NSE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8-14分组的S100β和NSE水平都明显高于<7分组(P<0.05);≥15分组的S100β和NSE水平都明显高于8-14分组、<7分组(P<0.05).由此可知,患者神经缺损越严重,S100β和NSE水平越高.52例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S100β、NSE水平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组患者S100β和NSE水平间具有正向相关性(系数r=0.986,P=0.000 <0.05).结论 脑梗死组患者S100β和NSE水平间具有正向相关性,S100β和NSE可有效反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值.

  • 早期大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丁书梅;张澍;祖雪芹

    目的 探讨早期 大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替罗非班的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30例)和大剂量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常规剂量为10 μg/kg,大剂量为25 μg/kg,随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泵入替罗非班,以0.15 μg/kg/min的速度维持36 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效果、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 大剂量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3级率及ST段回落>50%率均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住院期间,大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23%,常规剂量组为13.33% (P <0.05);随访期内,大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33.33% (P<0.05);两组患者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生存分析显示,Log-rankx2=4.7532,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并能降低患者术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

    作者:钟凯;黎本丰;俸跃波;罗林;周强

    目的 研究磁共 振脑灌注成像(MRPI)在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73例颈动脉狭窄致TIA患者的病历资料,均在我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MRP1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TIA规范治疗,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纳入无脑梗死组.结果 73例TIA患者共14例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为19.2%.脑梗死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显著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TTP)与无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rCBV与rCBF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850,佳阈值为1.010、1.195,灵敏度为79.7%、62.7%,特异度为71.4%、100.0%.结论 MRPI对TIA患者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价值,通过rCBV、rCBF等脑灌注参数可以预测其脑梗死风险.

  • 利用RNA-Seq技术筛选脑血流自动调节相关基因

    作者:吴丽;叶泽明;林婉蓉;李学龙;潘英

    目的 利用RNA-Seq技术筛选并分析与脑血流自动调节相关的基因.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14只)和假手术组(6只),高血压模型组大鼠进行双侧肾动脉夹闭,假手术组行开腹手术,不夹闭肾动脉.术后8周将大鼠麻醉,以10~15 mmHg为一级降低血压,同步记录股动脉血压、颈动脉血流量以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并计算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ower limit of autoregulation,LLCA).其后取大鼠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比较两组基因表达差异.根据LLCA升高程度将模型组分为两个亚组,高LLCA亚组与低LLCA亚组,高LLCA与假手术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完整采集数据模型组6只,假手术组3只.模型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以及LLCA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中高LLCA亚组与低LLCA亚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均无明显差异,但高LLCA组的LLCA值高于低LL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45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30条,下调基因15条,高LLCA亚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478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289条,下调基因189条.两两比较的交集差异基因共有38条,功能主要涉及趋化作用、平滑肌细胞分化、肌管细胞发育、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等.结论 高血压大鼠与正常大鼠共有45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高LLCA的高血压大鼠有478条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 体检人群中无创血流动力学、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血栓弹力图的变化

    作者:沈艳;李慧卉;杨锐;曾俊超;徐信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无创血流动力学及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的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7月至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并行TEG检查的人群共1572人,其中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者722人,行肢体动脉硬化度检查者750人.用TEG 5000检测仪行快速检测,将体检结果异常者与正常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对照,检测K值、Angle角、MA值、ACT,对两组间TEG的各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男、女间各值的差别.结果 在男性中,无创血流动动力学异常者相较于正常者的K值偏短、Angle角偏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女性中,两组间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肢体动脉硬化度检查异常者无论男性或女性ACT值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较男性Angle角大、K值低、MA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血栓.在男性中,无创血流动力学异常者较正常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但在女性中,两组人群体内的凝血状态相似.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较正常者无论男性或女性血液呈现高凝状态,TEG可用来观察结果异常者的凝血状态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盐城地区血友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状况分析

    作者:李倩;姜玲玲;周荣富;褚红;徐浩

    目的 研究分析盐城地区血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活状况.方法 收集盐城地区血友病患者的血样及问卷调查表格,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结果 69例有效资料中血友病A患者66例(95.7%),血友病B患者3例(4.3%).30例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约占43.5%.发生胃肠道出血18例(26.1%),泌尿道出血21例(30.4%),颅内出血8例(11.6%),关节出血60例(87.0%),关节残疾12例(17.4%).69例患者中7例(10.1%)未接受过治疗,50例(72.5%)进行按需治疗,12例(17.4%)进行预防治疗,11例(15.9%)小剂量预防治疗,仅1例(1.4%)足量预防治疗.传染病学检测发现阳性患者共11例(15.9%),其中乙型肝炎2例(2.9%)、丙型肝炎6例(8.7%)、艾滋病毒阳性2例(2.9%)、梅毒1例(1.4%).既往输注血源性凝血因子制品与传染病学检测阳性呈正相关(x2=4.330,P=0.037).11例(15.9%)患者家庭入不敷出,15例成年患者无法工作.结论 盐城地区血友病患者存在诊疗延迟、高伤残率、治疗不足、经济困难、生活质量低等特点,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方共同努力,提高就诊率和预防治疗的比例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绪林;陈峻;徐升强

    目的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8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及1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β3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疗效对比

    作者:王宝珠;李燕;周欣荣;张健;李发鹏;马翔;孙惠萍

    目的 对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择期PCI治疗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观察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7例A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53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作为急诊组,将54例行择期PCI治疗的患者作为择期组,对比两组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①与择期组比较,急诊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的PCI治疗成功率、再住院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择期组比较,住院期间急诊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随访期间急诊组的再梗死、心力衰竭及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③与择期组比较,PCI治疗后急诊组的LVEF明显升高,LVEDVI、LVESVI明显降低(P<0.05);④与择期组比较,PCI治疗后急诊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相对于择期PCI,急诊PCI治疗ASTEMI更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 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琛;潘松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不同时期脑梗死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以4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A组,以35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作为B组,以34例后遗症期脑梗死患者作为C组.分析三组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同时分析Hcy水平与NIHS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间血清Hcy水平及NIHSS评分存在显著的差异,以A组血清Hcy水平及NIHSS评分高,以C组血清Hcy水平及NIHSS评分低(P<0.05).三组4周治疗时间过程中,血清Hcy水平均呈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同时,所有接受观察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且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差异与NIHSS评分差异间同样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Hcy水平高,可用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 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峻巍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凝血功能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PaO2、PaCO2、aPTT、Fbg、D-D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aO2较对照组明显高,PaCO2、、Fbg、D-D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8%较对照组25.58%明显低(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在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凝血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有积极作用.

  • 血小板抗体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中的意义

    作者:张水建;曾祥文;陈超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4年5月~ 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筛选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患者62例作为A组,按1:1比例筛选血小板抗体检+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患者62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成分血输注率及输注量,统计输注1h、24 h时CCI,评价输血效果,并记录预后转归.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体外循环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红细胞输注率及死亡率对比无差异(P> 0.05);但B组手术结束时及出ICU时血红蛋白值、成分血输注率及总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长、出院时血红蛋白值水平、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肺炎、过敏反应)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注1h、24 h时CCI值、输注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或可与弹力血栓图协同指导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不仅可减少成分血输注率及输注量,还可进一步确保输注效果.

  • 气压治疗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作者:马立宇;曲丹夷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1天开始利用四肢血液循环泵对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肢体疼痛分值、肿胀指数、患肢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发生下肢DVT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d肢体疼痛分值、肿胀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相比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从高凝状态向低凝转化;观察组血栓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气压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痛疼程度,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 联合检测超敏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淑娟;江文艳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超敏肌钙蛋白Ⅰ (hs-cTnI)和心肌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照疾病类型将175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71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3例,另外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入选者血清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分析hs-cTnI、CK-MB诊断ACS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UAP组、STEMI组、NSTEMI组患者hs-cTnI、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患者hs-cTnI、CK-MB水平显著低于STEMI组(P<0.05);单支冠脉病变、双支冠脉病变、三支冠脉病变组患者hs-cTnI、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冠脉病变组患者hs-cTnI、CK-MB水平<双支冠脉病变<三支冠脉病变组(P<0.05);hs-cTnI、CK-MB联合诊断ACS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纯CK-MB,准确度显著高于单纯hs-cTnI(P<0.05).结论 联合检测hs-cTnI与CK-MB对诊断ACS和评估ACS类型及病变严重度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肾衰竭合并血栓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宁梅;谭兰英;唐春莲;谢敏

    目的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肾衰竭合并血栓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任意44例肾衰竭合并血栓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设为实验组;以另外任意44例肾衰竭合并血栓患者采用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作为参照,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肾功能相关指标、血小板和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5%,24h尿蛋白含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有改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2%,各项指标改善度均逊于实验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肾衰竭合并血栓患者中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肾功能的同时消除血栓病症.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及血肿液中凝血酶含量对其预后的影响

    作者:孟宪军

    目的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及血肿液中凝血酶含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脑出血病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法,实验组于其基础上予以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病死率、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肿体积、治疗第1d、第3d、第5d、第7d血肿液中凝血酶含量变化情况、并分析血肿液中凝血酶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水肿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实验组血肿液中凝血酶含量明显提升;血肿液中凝血酶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 =0.523,P<0.05)以及脑水肿比值之间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 对老年脑出血患者予以CT定位下的颅内微创清除术,能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病死率,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血肿液中凝血酶含量降低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肿情况.

  • 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波立维对合并高血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脂代谢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陈杰;赵华平

    目的 研究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波立维对合并高血脂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聚集、脂代谢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50例ACI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中风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 g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PAgT、IMT分别为(4.24 ±+0.53) mmol/L、(2.71±0.45) mmol/L、(1.38±0.26)mPa-s、(3.34±0.75) g/L、(34.39±9.03)%、(0.98±0.21)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0.61)mmol/L、(3.06±0.39)mmol/L、(1.93±0.34)mPa·s、(4.86±1.28)g/L、(43.59±10.41)%、(1.22 ±0.19)mm(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波立维具有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高血脂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裸花紫珠片辅助抗生素、凝血酶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清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学慧;梁彬;顾兴智;张兰聪;郭敬福;梁生棵;李志伟

    目的 观察裸花紫珠片联合抗生素、凝血酶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裸花紫珠片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裸花紫珠片联合抗生素、凝血酶)和对照组62例(联合抗生素联合凝血酶),对比组间止血效果、凝血功能和血清相关因子变化.结果 用药后,研究组血清IL-B4(7.37 +1.19)pg/m1、IL-6(5.62±1.84) ng/L、IgE(124.54±13.89) U/ml、PT(11.91 ±+0.84)s、aPTr(22.15 +2.26)s、TI(8.58±0.96)s、Fbg(2.51±0.75)g/L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裸花紫珠片联合抗生素、凝血酶能够改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对鼻炎合并鼻出血有改善作用.

  •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在体检中心采血室的应用

    作者:段锦花;焦美艳;窦敏;王秀萍;常丹;王小英

    目的 探析无止血带静脉采血在体检中心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随机抽选出110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体检者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静脉采血方案与临床常规采血法.分别比较两组体检者的采血时间、各项采血指标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采血操作时间为<90 s(61.82%)、90 ~ 120 s(36.36%)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82%、18.18%);且观察组采血操作时间为120 ~ 180 s(1.82%)、>180 s(0.00%)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09%、10.91%);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36%)、局部皮肤出血率(9.09%)以及凝血率(3.64%)等各项采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85.45%、25.45%、14.5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在体检中心采血室可收获优良应用效果,不仅能有效缩短采血时间,并改善各项采血与提升体检者临床满意度.

  •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对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凝血功能及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李红光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对前列腺电切术术后(TURP)凝血功能及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择期行TURP手术治疗的90例前列腺增生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3 d aPTT、PT、PAgT、HCT指标水平及两组患者术后血栓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aPTT、PT、PAgT、HCT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观察组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g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HC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在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患者中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其凝血功能及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 血浆凝血因子Ⅷ和Ⅸ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测定的价值

    作者:文德顺;蒋宏玲;黄宏兰

    目的 测定FⅧ、FⅨ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8至2017.4我院治疗的91例AL住院患者作为AL组,随机抽取与AL组同期人院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非AL组,对比AL组与非AL组的FⅧ、FⅨ、D-D、PT、TT、aPTT,同时比较了AL组中CR患者、非CR患者的FⅧ、FⅨ.结果 非AL组的FⅧ活性、FⅨ活性高于AL组,D-D、PT、TT及aPTT低于AL组,经过化疗后AL组非CR患者的FⅨ活性、FⅧ活性低于CR患者.结论 测定FⅧ及FⅨ有助于诊断AL及评估AL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 白血病 凝血因子
  •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力;贺帅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D二聚体(D-D)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就诊收治的可能患有肢静脉血栓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住院无DVT并发症的患者86例作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做定量的检测.比较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评析D-二聚体在DVT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血栓组PT、aPTT、TT、Fbg显示呈高凝状态(P<0.05);肢静脉血栓组的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阳性率为97.95%.结论 通过检测血浆中D-D含量在诊断DVT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大量输血对外伤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瑚敏

    目的 观察大量输血对外伤性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针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失血患者45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大量输血治疗;对比分析所有患者于输血前后的血小板计数(BPC)变化、凝血功能各项指标[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Fbg(纤维蛋白原)、TT(血浆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以及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8、IL-10)的变化.结果 在输血前后的相互对比中,所有患者输血后的BPC增加;PT、TT、apTT上调,但FIbg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8、IL-10均较其输血前升高,所有观察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失血患者而言,予以大量输血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成为其抢救生命的重要举措,但是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因而在实施大量输血时,要严格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 乙酰螺旋霉素联合金栀洁龈液在牙龈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高蕾;陈俊如;刘余聪

    目的 研究分析乙酰螺旋霉素联合金栀洁龈液治疗牙龈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2015年1月~ 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牙龈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使用乙酰螺旋霉素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联合使用乙酰螺旋霉素与金栀洁龈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牙龈炎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8.89%(P<0.05);治疗后观察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与牙龈炎指数均 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17.78%(P<0.05).结论 牙龈出血患者联合使用乙酰螺旋霉素和金栀洁龈液治疗可有效地促进牙龈出血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赵雷;徐斌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至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分为轻型组(n=28)、中型组(n=25)与重型组(n=27),结合术后GC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2)、预后不良组(n=28),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40),比较三组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与对照组入院时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空腹血糖(FPG),比较预后不同2组凝血功能情况,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GC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颅脑损伤患者Fbg、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FP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重型组Fbg、PLT水平明显低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且中型组明显低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PT、aPTT明显长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长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D-D、FPG明显高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良好组Fbg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T、aPTT、D-D浓度及GCS评分明显小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颅脑损伤患者Fbg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T、aPTT、D-D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较大差异,颅脑损伤越严重凝血功能异常也更加严重,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能用来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

  • 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意义

    作者:何嘉;李洁茹;刘京平;肖刚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IHS)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33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86例及正常妊娠孕妇400例为研究对象,依次分为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正常组,对比三组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 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同时比较三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在孕早期PT、aPTT、Fbg、D-D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在孕中期、孕晚期血浆PT、aPTT均较正常组缩短(P<0.05),而Fbg、D-D在孕中期、孕晚期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妊娠糖尿病组孕晚期Fbg[(3.61±0.17) g/L、(3.89±0.15) g/L]高于妊娠高血压组(P<0.05),D-D[(225.47±1.21) μg/L、(226.45±1.65) μg/L]低于妊娠高血压组(P<0.05);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17.56%、19.89%]明显高于正常组2.50% (P <0.05),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凝血功能在除孕早期外的其他时间点均有异常,因此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 围手术期使用止血药物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潘旭东;张启锋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使用止血药物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规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比较组),每组25例.比较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进行抗凝的同时予以矛头腹蛇血凝酶进行止血,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仅给予LMWH进行抗凝,不使用矛头腹蛇血凝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凝血功能.结果 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的比较上,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比较组患者则为4.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给予LMWH进行抗凝的同时使用矛头腹蛇血凝酶,不会增加下肢DVT的发生率.

  • 应用平行检测法研究前列腺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价值

    作者:王秀袖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平行检测法研究前列腺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且根据前列腺癌患者体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指标分为观察组①、②、③(根据<15 ng,15 ~ 25 ng及>20 ng指标),同时选取本院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62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平行检测法,检测其血清内D-D、CRP水平及凝血指标、并予以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症程度差异同对照组D-D、CRP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当PSA指标越高时,其D-D、CRP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D-D及CRP水平可同PSA联检并评估其患者的诊断及病症程度,有利于了解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 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脐动脉血流、围产结局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扬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脐动脉血流及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n =33).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脐动脉血流情况和围产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观察组患者围产结局情况较对照组的优;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小板指标水平较对照组的改善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0%,较对照组69.70%高(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加以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了孕产妇的围产结局,还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小板指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震

    目的 探究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41例)、实验组(n=41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入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宽度(PDW)、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等;同时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等进行对比;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趋于正常;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P<0.05).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血栓性脑梗死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 检测血浆D二聚体、B型钠尿肽在预测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作者:赵妥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联合B型钠尿肽水平在预测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外周动脉血栓栓塞以及左心房血栓并发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为非血栓形成者,观察组患者为血栓形成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前的血浆D-D、钠尿肽、C反应蛋白(CRP)水平、凝血四项、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栓形成前的血浆D-D、B型钠尿肽、CRP、Fbg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yTT、TT下调趋向高凝状怎,观察组在未形成血栓前的LVEF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AD、LVED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D-D以及B型钠尿肽可协助评估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

  • 维持性血透患者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138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薛箫;林朝霞;陈俊;吴萍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于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其中14例患者发生DVT,作为DVT组,其他124例作为非DVT组,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置管前水肿、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病理类型为糖尿病肾病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温、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服用前列腺素E1、服用阿司匹林和病理类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和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低体质量和患糖尿病肾病是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

    作者:李宝

    目的 分析研究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眼底改变疗效;黄斑水肿疗效;凝血功能指标(aPTT、TT、Fbg)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眼底改变疗效为96.25%,黄斑水肿疗效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眼底疗效为83.75%,黄斑水肿疗效为77.50%,两组相比,差异呈显著性(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使用激光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能得到显著提高.

  • 硬膜外麻醉对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赵勇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对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下肢关节手术患者10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52例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照组52例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h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6h后凝血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aPTT、PT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D-D、Fb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77% vs 21.15%) (P<0.05).结论 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DVT的发生.

  • 丁苯酞治疗脑梗塞再灌注患者对血清s-100β蛋白、NSE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

    作者:丁辉燕;邓立军;韩裕富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再灌注患者对血清s-100β蛋白、NSE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尿激酶再灌注手段,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包含溶栓在内的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在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丁苯酞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之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溶栓前血清中的s-100β蛋白、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溶栓后24h、7d,血清中的s-100β蛋白含量逐渐下降,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血清中的NSE含量开始升高,溶栓治疗结束后,NSE含量随之下降,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再灌注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 不同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作者:朱雪梅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取DVT预防措施的128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预防措施差异分为A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间歇充气压力泵(IPC)组,n=76]、B组(LMWH组,n=52).于干预第1 d(T1)及干预后第6d(T2)检测2组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T2时,两组患者部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aPTT、PT、PAI)水平、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T1时升高,且A组大于B组(P<0.05),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HCT、ESR)水平则均较T1时降低,且A组小于B组(P<0.05).结论 LMWH联合IPC可通过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等,预防DVT效果显著.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对比

    作者:何海燕;张明真;榻瑞华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 将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78例ITP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2组均予以地塞米松(DEX)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标准剂量IVI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IVIG.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PLT)计数,评估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免疫功能[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7/Treg]、白介素水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 (IL-17)、白介素-18 (IL-18)].结果 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PAIg指标(PAIgG、PAIgM、PAIgA)、白介素指标(IL-4、IL-17、IL-18)、Th17和Th17/Tre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Treg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各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剂量和标准剂量IVIG联合激素治疗ITP效果无明显区别.

  • 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巩固化疗中的疗效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晓丹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巩固化疗中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 2015年4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AML(已经1至2个疗程诱导化疗达缓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疗方案,研究组另给予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巩固化疗治疗,观察化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化疗后巩固化疗疗效[疾病无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巩固后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aPTT、PT,D-D显著上调,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疾病无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长,而巩固后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显著高,1年随访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 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在AML巩固化疗疗效显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但患者巩固化疗后仍存在出血风险.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IL-6、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干预后的变化

    作者:郑春莲;杨建科;童小东;罗志强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特征及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血管外科2017年收治的DVT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检测DVT患者干预前后血清IL-6、D-D、CRP水平以及凝血功能四项,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1L-6、D-D、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DVT患者治疗后aPTT、PT、T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Fbg变化不明显.结论 下肢DVT患者干预后血清IL-6、D-D、CRP均明显下降,高凝状态得到改善.

  • 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薛雷

    目的 研究开颅术与淬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3 ~ 2017.3收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手术疗效,分为淬吸术组、开颅术组,淬吸术组47例,开颅术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淬吸术组手术效果较好,D-D水平低于开颅术组,Fbg与BPC水平高于开颅术组,且并发症较少.结论 微创淬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开颅手术.

  • 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预防对策

    作者:王丽

    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8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根据住院期间发生DVT与否,分为DVT组(n=40)和非DVT组(n=140),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有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的COPD、有近期手术史者、肾功能衰竭者、使用止血药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项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D二聚体,有近期手术史)和肾功能衰竭是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D二聚体阳性、有近期手术史和肾功能衰竭是内科住院患者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早期护理干预应从以上四个方面着重展开.

  • 预见性护理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作者:朱宇;吴丹;万符君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影响效果.方法 将胃肠道肿瘤患者90例进行分组:参考组和护理组,各45例.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护理组中,一般护理干预应用于参考组中,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并对两组的DVT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组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状况较参考组理想(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的DVT发生率高于护理组(P<0.05).结论 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促进患者康复,降低DVT的发生.

  •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易彬彬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3例)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43例)在术后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DVT等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干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9.30%,总并发症率为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相当(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VAS、PSQI、HAMA、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率高达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极高,护理质量显著提升,预防患者术后下肢DVT效果良好.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徐茂莉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患有一年病龄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以我院为对象选取点,病患接受治疗的时间段在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之间.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血栓和血小板异常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住院时间为(18.25±3.57)d、术后血栓和血小板异常发生率均为为3.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3.33%、住院时间为(26.43士3.48)d、术后血栓和血小板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3.33%、20.00%.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指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术后血栓和血小板异常发生率明显降低,预防DVT的发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周萍丽;许平

    目的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行前列腺增生术的11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所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和家属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PTT、PT,TT水平进行对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Fbg水平进行对比,治疗组低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3%,(P<0.05).治疗后,治疗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79% (P <0.05).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DVT,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家属满意度.

  •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结合血栓弹力图在高危老年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骆成虹;方芝蓉

    目的 分析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结合血栓弹力图(TEG)在高危老年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跌倒风险评估量表、TEG评估患者跌倒、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跌倒次数,观察DVT、肢体疼痛或肿胀发生情况,并评估护理满意度及专科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7例(共计10次),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18例(共计25次),发生率为28.13% (P <0.05).实验组下肢DVT、肢体疼痛或肿胀发生率为7.14%、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32.81% (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为(88.66 +9.34)分、(7.22±1.4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9±10.82)分、(5.81±1.08)分(P<0.05).结论 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结合TEG应用于高危老年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跌倒次数和DVT等并发症,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专科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及护理

    作者:杨兵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症(ATE)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下肢AT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2例)及实验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另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溶栓相关指标[溶栓时间、溶栓效果],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护理干后实验组凝血功能改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溶栓时间明显短,溶栓总疗效明显高(P<0.05).结论 介入导管溶栓术是急性ATE患者有效治疗方案,而在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溶栓总疗效.

  • 不同护理模式在冠脉造影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作者:曲丽;王莉莉;王丹;栾华;张瑜;纪慧丹

    目的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在冠脉造影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 针对2013年2月-2017年2月经冠脉造影后的86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DVT等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25.58%),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74.42%)(P<0.05).结论 对冠脉造影患者而言,予以综合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预防DVT还可以降低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获得患者的满意认可.

  • 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长红;郑玲玲;郑微

    目的 在食管癌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90例入院受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一般护理干预应用于参照组中,研究组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支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恢复状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4.44% vs 17.78%)(P<0.05).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研究组低(73.33% vs 93.33%),(P<0.05).结论 在食管癌术后合并血栓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高.

  • 优质护理预防重度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王秀蓉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重度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34例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并给予术后常规DVT护理预防方法,同前将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4例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防御前后对下肢DVT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DVT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P<0.05),护理预防治疗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流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专业护理预防治疗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流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预防满意度(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44.12%)(P<0.05),观察组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护理预防后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有效的预防重度颅脑外伤术后下肢DVT.

  • 运动性护理联合阿司匹林对妊高征患者凝血因子的影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汤海琴;胡世俊;朱晓素;李晓玉

    目的 探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对妊高征患者凝血因子的影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方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性护理干预,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结果 两组护理前血液流变、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液流变改善,血小板计数:Fbg下调、PT、aPTT水平上调(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8%)(P<0.05).结论 将运动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妊高征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减少DVT的发生.

  • 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邓燕;王大敏

    目的 观察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取未开展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后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时间『医师到位时间、入院至血标本及影像学出结果时间、入院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NT)、急诊逗留时间]、凝血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相关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溶栓率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医师到位时间、入院至检查出结果总耗时、DNT、急诊逗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4 h,两组血浆Fb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bg、D-D水平降低或升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降低或升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 (P <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可以明显缩短各环节时间,提高溶栓效果及溶栓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 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观察

    作者:黄芳;李维玲;陈媛媛;屈萍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64例进行观察研究,回顾性分析所选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所选的64例围生期DVT孕产妇中,产褥期孕产妇DVT发生者高于妊娠期,左侧下肢孕产妇DVT发生者高于右侧下肢,股静脉和髂外静脉DVT发生者高于腘静脉、小腿肌间静脉及大隐静脉,首发症状疼痛或压痛DVT发生者明显高于患肢肿胀和不同程度发热.所选的64例孕产妇,均经辅助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其中D二聚体阳性占95.31%,血纤维蛋白原(Fbg》 >4 g/L占100%,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凝血酶原时间异常(PT)异常占89.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产褥期卧床时间≥3d与孕产妇围生期发生DVT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孕产妇围生期发生DVT的首发症状以疼痛或压痛为主,产褥期发病率较高,主要好发于左侧股静脉与髂外动脉,剖宫产、产褥期卧床时间≥3 d均是其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 脊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作者:洪晓琪

    目的 探讨脊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脊椎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对纳入患者术后下肢DVT进行筛查,依据筛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统计两组临床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折术后患者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脊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 150例脊椎骨折术后患者有80例形成DVT,发生率为53.33%;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 =2.031,P=0.023,95% CI 1.015-3.258)、术后BPC低(OR =1.891,P=0.012,95%CI 1.003-3.123)、术后D-D高(OR=1.941,P=0.009,95%CI 1.011-3.192)是脊椎骨折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抗凝药物使用(OR=1.985,P=0.015,95%CI 1.019-3.210)是椎骨折术后DVT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未干预组60.83%,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史、术后PLT和D-D水平可有效预测脊椎骨折术后DVT形成,而为高危DVT患者有效使用抗凝药物并实施合理护理预防措施是有效降低术后DVT发生率的关键.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常慧;张婷

    目的 观察给予脑出血手术患者手术室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手术室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TP值、ALB值、PL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11.1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4%(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手术患者手术室临床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手术效果.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朱伟伟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重症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按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选用早期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DVT发生率下降,血小板下调,血氧饱和度上调,护理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重症病人采用早期护理进行预防DVT效果较为显著.

  • 护理干预在减少抗栓药物在心内科应用中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樊霞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减少抗栓药物在心内科应用中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进行抗栓药物治疗,再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为20.00% (P <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凝血指标的改善情况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心内科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凝血指标,促进了疾病的痊愈.

  • 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血栓栓塞症重症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影响

    作者:吕熙秀

    目的 探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重症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因下肢DVT并发PTE的患者146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后3d凝血指标以及变化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进行比较与分析,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其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PLT水平正常水平;D-D上调和Fbg下调(P <0.05);PT和aPTT则显著延长(P<0.05).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干预组17.81%,显著低于对照组42.47% (P <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下肢DVT并发PTE重症患者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生活质量.

  •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马薇;张丽;邵丽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干预性护理的效果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开展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患者就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行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DVT发生率况:对照组14.63%),观察组仅2.44% (P <0.05)凝血指标显示观察组纤溶活性上调;术后临床指标情况显示观察组各项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下肢DVT发生率,增强纤溶活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术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作者:程航

    目的 观察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术(IABP)后对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94例ACI行IABP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液动力学指标、血小板(PLT)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13%、6.28%,显著低于对照组(10.64%、14.89%)(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L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表现为PLT水平在术后第3天降至低,后缓慢恢复至相对正常水平.术后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2~8d之间,实验组的PLT平均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在术后第7天PLT恢复原水平,而对照组术后第9天PLT恢复原水平.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得到了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在ACI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术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与血液动力学指标.

  • 两种方法检测D二聚体的比较分析

    作者:杨平平;王坤;刘红丽;薛燕平

    目的 通过对全自动血凝仪(ACL-TOP700)和全白动荧光分析仪(VIDAS)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评估TOP700 HemosIL D-dimer试剂检测D二聚体(D-D)的临床效能.方法 根据ACL-TOP700全自动血凝仪HemosIL D-di-mer试剂测试结果,结合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和两种方法的参考区间来选择合适浓度临床样本,且均匀分布,再把“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出的金标准VIDAS D二聚体检测”作为参考平台,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并应用Bland-Altman分析法评估其一致性.结果 定性判断TOP700 HemosIL D-Dimer检测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18%、0、95.5%,Kappa值为0.872,表明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定量检测D-D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071,其相关系数r=0.916,Passing-Bablock回归方程为Y=-15.32+ 0.894 x,截距A的系统差异95%CI为-150.9834-83.7898,斜率B的比例差异95%CI为0.7331-0.9834,线性度无明显偏差(P=0.36).表明两种方法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且Bland-Altman差异图显示,配对数据差值的平均值为-278.6 ng/ml FEU.95%一致性界限为-3414.3ng/ml FEU,2857.1 ng/ml FEU,在临床上可以接受.结论 TOP700 D-D试剂可以满足临床D-D检测需要.

    关键词: TOP VIDAS D二聚体
  • 中西医结合在突发性耳聋引起眩晕合并血栓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洁英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在突发性耳聋引起眩晕合并血栓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引起眩晕合并血栓患者70例(患耳79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各有27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西医治疗方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和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上,实验组患者趋向低凝;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听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突发性耳聋引起眩晕合并血栓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炎性介质、血小板参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作者:陈钫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炎性介质、血小板参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1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疏血通组(n=89)与常规治疗组(n=89).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血小板参数、炎性介质水平.结果 疏血通组治疗后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细胞6(IL-6)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83.13 ±+24.34)×109/L、(11.22±1.75)fl、(14.78±1.96)%与常规治疗组的(176.42±27.85)×109/L、(12.85±1.06)fl、(16.02±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脑水肿,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 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雪涛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中药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后对其血脂、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收于我院的190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加中药通心络胶囊口服.对比其治疗效果(血脂、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差异度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的高凝状态缓解: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而其余各项指标如TC、TG、ApoA、ApoB等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日常生活能力(ADL)和日常生活质量指数(QLI)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此外,.结论 中药通心络胶囊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加速恢复,有利于其血脂水平的控制及凝血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自拟逐瘀养肺方对肺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韩丽;李朝军;李艳杰;谷守芳;梁娜

    目的 评析自拟逐瘀养肺方对肺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 针对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以自拟逐瘀养肺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D-D的变化情况、P(A-a) O2以及血小板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D明显高于对照组P(A-a) O2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肺栓塞患者而言,予用自拟逐瘀养肺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肺泡血氧合状态,提高纤溶水平.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