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周玉斌;徐克;刘瑞宝;肖亮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国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万法:采用PCR-RFLP检测73例DVT患者和109名健康对照者MTHFR C677T、A12989C突变,计算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突变与DVT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677TT、677C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4%、49.3%和63.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6%、46.8%和39.0%.x2=19.393,P<0.01;x2=20.200,P<0.01).677TT和677CT基因型的个体比677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DVT的相对危险分别约高7或3倍(ORTT=7.503,95%CI为2.931~19.207;ORTC=3.215,95%CI为1.391~7.434).病例组与对照组MTHFR 1298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无差异(x2=3.533,P>0.05;x2=0.100,P>0.05),但1298CC 677CC基因型的个体比1298AA 677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DVT的相对危险约高16倍(OR=16 500,95%CI为1.353~201.290).结论: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突变可能为东北地区人群DVT的危险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6和IL-10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洪梅;魏文宁;胡豫;杨锐;杨焰

    目的:分析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分析试剂盒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死和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IL-6和IL-10含量.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浆IL-6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IL-6和IL-10含量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显著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浆IL-10的含量明显降低,IL-6的含量有所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组IL10的含量与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均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IL-6的含量与CK和CK-MB无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IL-6和IL-10均显著增高,它们在缺血损伤和再灌注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程久芬;荆腊莹;张有华;郑田春

    目的: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DM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vWF、6-K-PGFIc、TXB2、DH-TXB2、P-选择素、D-二聚体(D-D)、t-PA的水平.结果:DM病人的vWF、TXB2、DH-TXB2、P-选择素、D-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6-K-PGFIα、t-PA较正常对照组低,其中有并发症组的全部指标及无并发症组的vWF、P-选择素、t-PA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DH-TXB2、D-D有显著意义(P值均<0.05),6-K-PGFIcα、TXB2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DM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两两比较,全部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DM病人高凝状态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董幼鎔;石楠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以及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bg)等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影响.方法:对51例脑梗死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分成两组,比较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中TC、TG、LDL、HDL-C、apoprotein Al、apoprotein B、空腹血糖(FBG)和Fbg的含量;观察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6%,与无斑块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斑块组TC、LDL、aporprotein B、FBG及Fbg较无斑块组增高(P<0.05),HDL-C的含量则降低(P<0.05);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定期颈动脉超声和对血脂血糖等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和筛选脑梗死高危病人的重要手段.

  • 冠心病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的检测分析

    作者:汤荣华;柳发虎;陶绍能;王小庆;王安才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l)的检测对冠心病与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CHD)26例,高血压病组(EH)30例和健康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浆TpP与CTn l含量.结果:CHD组,TpP值为7.26±1.97μg/ml,CTn l值为2.94±2.51 ng/ml;EH组TpP值为3.70±1.2 μg/ml,,CTnl值为1.34±1.31ng/ml.CHD较对照组TpP值(3.14±0.96 μg/ml)和CTn l值(0.67±0.21 ng/ml)均明显增高,差异呈显著性(P<0.01,P<0.05);而EH组的TpP值和CTnl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Tnl值差异呈显著性(P<0.05),TpP值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TpP与CTn l联合检测血栓前状态可能对冠心病发展为心肌梗死有预示价值.

  • 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血友病滑膜炎

    作者:徐瑞燚;赵永强;康增寿;龙明清;周炜;李方

    目的:观察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血友病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至2002年我院对12例血友病患者的13个关节进行了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结果:经过3~13个月(中数时间11个月)的随诊观察,治疗后关节的平均出血次数由7.1±3.8次/6个月减少到3.2±2.5次/6个月(P<0.01),出血频率降低者占84.6%;96.2%的关节疼痛减轻;无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常规替代治疗无效的慢性血友病滑膜炎,32磷胶体滑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中老年脑血管病的季节性发病及预防

    作者:张学珍;向阳;张红;邹小华

    脑血管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因此,对此病的发病规律及预防予以关注,以达防止复发,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十分必要.

  • 硫酸镁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法的保护研究

    作者:苏雪娥;林俊敏;唐雄修;吴少巧;郭锻强

    除钾以外,镁为细胞内第二多的阳离子,又是钙离子的天然拮抗剂.临床上用硫酸镁治疗心律失常已有50多年.镁缺乏可引起心肌损害.应用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急诊溶栓疗法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 纤维蛋白原分子功能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元小冬;候秋霞;裴焕珍;吴寿岭;程爱斌;张琦

    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升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1].但它们与生活因素、社会因素和许多理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试图通过对人群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影响人血浆Fbg含量和分子功能的有关因素,从而为预防和进一步研究血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抗凝血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杰远;陈振祥;白桦;白桂香;焦付丰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胰腺的血液循环障碍可诱发急性胰腺炎(AP),并可促使水肿型胰腺炎发展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其中凝血-抗凝血系统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为进一步了解凝血-抗凝血系统在AP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62例AP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A肽(FPA)、凝血酶原片段1+2(F 1+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AT)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 不同年龄组人群脑出血患病率的对比分析

    作者:梁酉;梁艺华;李清福;张莉;张红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它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我们为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脑出血患病率的规律和差别,对在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和膳食习惯都基本相同的两个地区的部队干部进行了相关性调查.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出血 患病率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改变

    作者:杨保青;张永顶;周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广泛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微血栓,不仅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且可进一步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溶血、栓塞、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衰竭.过去诊断主要依靠对凝血和纤溶物质含量和活性的检测.近年来研究表明,其血浆凝血和纤溶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变化具有更敏感更特异的意义,对DIC的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对部分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在DIC患者体内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分子标志物 DIC
  • 单克隆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冀学斌;侯明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新型生物应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modifier,BRM),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如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本文将综述单克隆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 凝血酶原20210A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莉;李锦堂;刘瑞云

    遗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栓形成患者中60%具有家族性[1].目前,可致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的遗传缺陷中普遍的是蛋白G、蛋白S、抗疑血酶Ⅲ和属于因子V Leiden突变的抗活化蛋白C等缺陷.新近,凝血酶原20210A突变被认为是又一种致血栓形成的遗传缺陷[2].现就凝血酶原20210A突变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凝血酶原 20210A突变
  • 蛇毒金属蛋白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薇;余清声

    金属蛋白酶广泛存在于细菌直到哺乳动物体内,需二价阳离子如锌、钙来维持其酶活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它是一组具有许多共同生化性质的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关键酶.这些细胞外基质包括各种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细胞外基质在维持正常组织结构与功能及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处于不断代谢更新、降解、重塑的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的失调与体内许多病理过程如肝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疾病和肿瘤浸润复发等密切相关.

  • 网织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智婷;杨林花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代表由骨髓巨核细胞新释放入外周血新生成的血小板,其胞浆内不含细胞核和DNA,仅残留mRNA和粗面内质网,保留合成少量蛋白质的能力.它反映了循环中年轻的血小板,是血小板新的研究领域.RP百分率(RP%)及绝对值(RPC)计数对于分析骨髓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P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

  • 血小板微颗粒和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作者:邵波静;阮长耿

    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壁或受诱导剂作用而活化时,通过向细胞外出芽方式形成囊泡而释放或伪足断裂而形成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PMP体积小于正常血小板但具有完整的膜结构.PMP膜上表达一些血小板的膜糖蛋白(GP)(主要是GPⅡ b/Ⅲa和GP Ⅰ b/Ⅸ)、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β-淀粉样前体蛋白、Ga2+依赖性蛋白酶Calpain和有促凝作用的磷脂等.因此PMP可进一步活化血小板以及为凝血瀑布提供更大的磷脂催化表面,在血管损伤的正常止血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在循环血中PMP的曾高与越来越多的临床疾病相关联,所以对PMP的研究日渐增加.

  • 人类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系统

    作者:王琳;侯明

    在血小板同种抗原中,有些是其他细胞或组织共有的,如ABO血型抗原、HLA-Ⅰ类抗原;另外一些则仅表达或主要表达于血小板,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被称为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aloantigens,HPAs).因其能够介导同种抗体的产生,引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NATP)、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purpmra,PTP)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post-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因此,研究HPA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作者:

    This review describes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as a syndrome in which hemostatic factors are activated and products are generated. This syndrome ranges in severity from an obvious decompensated coagulopathy (overt-DIC) to the subclinical compensated activation of hemostatic factors(non-overt DIC). Ths first part of this review emphasizes two points: First, activation of the hemostatic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a vast network of capillaries and venules through anticoagul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regulatory factors that operate from the endothelium( e. G. , protein C and thrombomodulin,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 以左下肢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1例

    作者:游慧萍;陈宏浦

    患者:男性,48岁,已婚,以左下肢痛10天为主诉于2002年5月27日人院.病程中无发热,出血,头晕,疲乏等症状.既往素健.体检:神志清,T 37.2℃,BP 13/80 mm Hg,皮肤无出血点,左足背皮肤苍白,第4、5趾皮肤呈黑色,趾间见一约2×2cm皮肤破溃,浅表淋巴结元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左下肢无肿胀、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正常.

    关键词: B亚型 血型
  • 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温度和离心速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的影响

    作者:杨齐鸣;吴立生

    本文比较了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离心速度对凝血四项(PT、APTT、Fbg、TT)测定结果的影响,以示质控之重要.

  • 动脉血栓形成与止血相关的遗传性危险因子(二)

    作者:刘泽霖

    3血小板糖蛋白受体的多态性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膜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血小板与血管壁粘附的基本条件.GPⅡb/Ⅲa(αⅡb β 3)为Fbg的主要受体,并能与vwF、FN、VN结合.GPⅠ b-Ⅸ-V复合物为vwF的主要受体.GPⅠa/Ⅱa为胶原的一个重要受体.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